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
PICC

• 美国巴德三向瓣模式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是一条由高级医用硅 胶制成的柔软的有弹性的导管,有专业医师和护士自肘窝附近的较大 静脉穿刺进入,然后沿着静脉系统到达上腔静脉,它在体内最长可达 一年。 • PICC的优势:它可以保护患者的静脉血管,消除反复静脉穿刺引起 的痛苦,同时也降低了并发症的治疗费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 量。另外,三向阀功能的导管头端可有效防止回血、进气,无需使用 肝素盐水封管。
• 导管维护主要内容:
• • • • 1清洁伤口、更换敷料。 2冲洗导管。 3更换肝素帽 4进行日常监测,发现问题应知道如何处理
• 一、清洁伤口、更换敷料
• • • • • 目的:预防感染 频率: 1导管置入24小时后需要做第一次敷料的更换 2此后每周一次定期更换敷料,同时更换肝素帽 3如发现伤口处有渗血、敷料潮湿或松动时也要立即更换敷料,视情 况决定是否更换肝素帽。
• 操作步骤
• 1彻底清洁双手 • 2用20ml注射器冲10ml生理盐水备用 • 3输液时用安尔碘消毒肝素帽2遍,用20ml注射器取10ml生理盐水冲 管确认导管通畅后再输液。 • 4输液结束,用预冲20ml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正压封管。 • (注意:不能靠重力输注生理盐水的方式冲洗导管)
• 三更换肝素帽
• 如何判断一切正常?
• 观察导管的置入部位和穿刺点时,如果未发现有任何异常,可以确信 没有问题。在导管置入大约两周,一些患者出现导管出口部位发红, 这可能是机体的修复反应。正常修复过程中的“发红”不伴随有疼痛, 并在24-48小时后消失。此时导管的周围也不应该有任何的排出物。 如可以轻松的冲洗导管也可以确信一切正常。
• (2)静脉炎:穿刺侧手臂沿静脉走行的疼痛或压痛或发红,患者自 觉有发热、肿胀,或可看到静脉索状改变。 • 如何预防: • 1指导患者置管后适度活动该侧肢体,但避免在导管置入不久及过度 使用该侧手臂。 • 2如是输入的药物刺激可适当减慢滴速。 • 3如患者血管不佳,尽量在血管未损伤前考虑置管。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评分标准

5 5 未问候扣1分,查对不认真扣2
分,未查对扣4分。
解释不到位扣1分,未解释扣2 分,未询问大、小便及备胶布各 4 扣1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 分。
输液泵固定不妥当扣2分,未检
查扣2分。
3
检查不全扣1分,未检查扣2分, 消毒不严密扣1分。污染- -处扣
5分, 横跨处扣2分。
未检查扣2分,未插入针根部扣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评分标准
项目
操作流程与标准
1.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用物:输液泵、输人药物
、一次性输液器、止血带、
操 垫巾、棉签、碘伏、输液贴
作 、弯盘、输液架,必要时备
前 电插盘。
准 3.用物准备3分钟。
备
分值
扣分细则
3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缺一项扣1分。
5 超时1分钟扣2分。
1、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及 合作程度。 2.评估患者的注射部位及皮 评 肤血管情况。 估
2 5 评估不全面少一项扣1分,未评
估不得分。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查 对治疗护理项目单和腕带信 息(床号、姓名、性别、住 院号),问候患者。 2.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配 合方法,询问大、小便,备 输液贴,选择血管,垫小枕 。 3.安全与舒适:环境清洁、 安静、光线明亮,患者舒适 、安全。 4.检查并接通电源,将输液 泵妥善固定,检查机器性能 。 5.检查液体,消毒瓶塞。 6.检查并打开输液器,将输 液器针头插人瓶塞至针头根 部,挂于输液架上,一次排 气成功, 将调节夹调至茂 菲氏滴管下方约10cm处。 7.打开泵门,将钳口打开, 然后将输液器依次按方向嵌 人泵内,关上泵门,将感应 夹夹在茂菲氏滴管上端。 8.打开输液器调节夹,打开 电源开关,泵自动通过检测 后进入初始状态。Βιβλιοθήκη 分,一次排气不成功扣5分,未
PICC基础知识

五、PICC的穿刺
(五)导管的固定 1、用无菌敷料掩蔽穿刺点,弹力绷带包扎24小时。术后24小时更换 敷料一次。 2、建议在连通输液系统之前,在X线下对导管头部的位置进行定位。
精品课件
六、PICC的护理
(一)操作后记录
1、导管型号。
2、导管长度与内径宽。
3、外露段的长度。
4、注射部位、臂围。
5、选择注射血管。
3、上臂与身体成90度角,使病人处于最佳穿刺体位。注意体外测量 永远不可能与体内静脉解部完全一精致品课。件
五、PICC的穿刺
(四)PICC的穿刺方法 1、直接穿刺: ⑴使用带有可撕裂鞘的穿刺针进行静脉穿刺,回血后放松止血带。 ⑵保持可撕裂鞘不动,拔出穿刺针。注意:穿刺针拔出后不能再次插入 鞘内,以减少鞘内血栓栓塞的机会。 ⑶检查是否出现搏动的血液流出,验证没有穿入动脉。注意:流出的血 液颜色并不是穿刺进入静脉的最可靠依据。
精品课件
五、PICC的穿刺
(四)PICC的穿刺方法 2、使用Seldinger穿刺方法: ⑴确定静脉的位置。 ⑵将穿刺针插入静脉并回抽。 ⑶卸下注射器并检查有无搏动性血流,出现搏动性血流提示误穿刺入动 脉。 ⑷将导丝通过穿刺针插入静脉。 ⑸推进导丝直到需要的深度。注意:导丝穿过针尖斜面后不能后退,以 减少针尖割断或损伤导丝的危险。 ⑹固定导丝,退出穿刺针。注意:在退出穿刺针时,防止导丝脱出。 ⑺将导丝尾部穿过扩张器和可撕裂鞘组合尖端。固定附近的皮肤,轻轻 旋转并推动扩张器和可撕裂鞘进入血管直到足够的深度。扩张器可抽出 一部分,以方便推动可撕裂鞘通过弯曲的血管。注意:直到可撕裂鞘被 很好的放置在血管中,才可以完全的抽出扩张器,以防止损伤鞘的尖端。 ⑻固定附近皮肤,轻轻旋转,推动扩张器外的可撕裂鞘进入血管。 ⑼固定导管鞘,将导丝和扩张器一同退出。注意:不能把扩张器作为导 管留置,否则有穿破血管壁的危险精;品课不件 适当的暴力操作可能损坏导丝。
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置管的处理一例

估导管功能,密切观察并早期开展血栓预防工作,治疗间歇 期加强随访及患者自我管理,确保导管通畅和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员] 于跃,郝强援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末端定位的研究进
展[允]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圆园园愿,圆怨(员园):员圆源源鄄员圆源苑援 [2] 云燥泽贼藻则 耘阅,月葬藻扎葬 韵砸,云葬则蚤灶葬 酝云,藻贼 葬造援 粤贼则蚤葬造 泽藻责贼葬造 凿藻枣藻糟贼 葬泽泽燥鄄
孕陨悦悦 导管异位于 孕蕴杂灾悦 的情况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多 数 孕蕴杂灾悦 无明显临床症状,近年来在静脉置管过程中因导 管进入左上腔静脉而被发现[员0],或者部分患者在心外科纠治 先心病术中所发现。一旦出现异常术者无须紧张,立即组织 多学科会诊,行相关检查如心血管超声等,明确血管走行及 导管尖端位置,确定 孕蕴杂灾悦 的类型,根据导管保留标准决定 导管的去留。精准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并在围置管术期定时评
糟蚤葬贼藻凿 憎蚤贼澡 凿则葬蚤灶葬早藻 燥枣 造藻枣贼 泽怎责藻则蚤燥则 增藻灶葬 糟葬增葬 贼燥 造藻枣贼 葬贼则蚤怎皂 葬灶凿 葬遭泽藻灶糟藻 燥枣 贼澡藻 糟燥则燥灶葬则赠 泽蚤灶怎泽 [允]援 允 栽澡燥则葬糟 悦葬则凿蚤燥增葬泽糟 杂怎则早, 员怨苑愿,苑远:苑员愿鄄苑圆园援 [3] 陈林,肖颖彬,陈柏成援右上腔静脉缺如伴永存左上腔静脉合并 心内畸形 圆 例[允]援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圆园园源,圆园(远):猿苑远援 [4] 冯丽娟,韩学惠,童瑾,等援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 孕陨悦悦 置管的 护理[允]援护理学杂志,圆园员猿,猿圆 (苑):员猿鄄员源援 [5] 朱晓东援心脏外科基础图解[酝]援圆 版援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出版社,圆园园圆:圆苑缘鄄圆愿猿援 [6] 李玉,原源,张萍援孤立性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的临床研究[允]援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圆园员猿,猿源(圆):猿园愿鄄 猿员源援 [7] 李佳,范育英,覃惠英,等援员园 例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 孕陨悦悦 的 护理[允]援 护理学报,圆园员缘,圆圆(员):缘圆鄄缘源援 [8] 王珉,王玉玲,韩玉芳援源 例永存左侧上腔静脉患者 孕陨悦悦 异 位的护理[允]援 中华护理杂志,圆园员员,源远(员园):员园员愿鄄员园员怨援 [9] 乔爱珍援孕陨悦悦 典型疑难病例分析[酝]援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圆园员愿:源远鄄源苑 [10] 吕俊英,范庆梅援孕陨悦悦 置管经左上腔静脉入冠状窦病例分析 [允]援医学理论与实践,圆园员员,圆源(员缘):员愿园苑鄄员愿园愿援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标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
1、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或渗出物排出或有弥漫性红斑。
2、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红斑(除外理化 因素所致)。
3、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烧≥38℃,寒战或低血压, 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
▪ 计算方法:每1000个中心静脉导管日的导管相关性感染数
输注装置的更换 对于不输注血液及血液制品或脂肪乳的患者,不必在
96小时内更换连续给药装置,但至少每7天更换1次 (ⅠA类) 输注血液及血液制品或脂肪乳的患者,应在开始输注 24小时内更换输液管(ⅠB类) 根据制造厂的建议,输注异丙酚(丙泊酚)时应每6 或12小时更换输液瓶时更换输液管。
22
无针输液接头
当使用导丝更换导管时,在接触新导管前须更换新的无菌 手套。(II类)
更换导管敷料时佩戴清洁或无菌手套均可。(IC类)
病人护理区域的清洁和消毒策略应考虑到
病人直接接触的可能 手接触的程度和频率 表面被体液或环境来源微生物污染的潜在可能(如污
渍、灰尘和水)
最大化无菌屏障预防措施
CVC置管、PICC置管或者更换导丝时采用最大化无菌屏 障 最大化无菌屏障包 括:佩戴帽子、口 罩、无菌手术衣、 无菌手套以及全身 铺盖无菌消毒巾。
-
CRBSI
CRBSI
培养为金葡菌或念珠菌属, 并缺乏其他感染的证据则 提示可能为CRBSI 导管定植菌或污染菌 非CRBSI
实验室(不保留导管)
从独立的外周静脉采两套血,同时在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 剪下导管尖端5cm或近心端,一并送细菌室培养。
导管尖端 + -
+ -
外周静脉I +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三种体外固定方式的比较研究共3篇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三种体外固定方式的比较研究共3篇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三种体外固定方式的比较研究1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三种体外固定方式的比较研究中心静脉导管(CVC)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可以实现对静脉系统的快速输液、输血、营养支持及持续监测等功能,是一种重要的中心静脉途径。
PICC作为一种新型的CVC,凭借其较少的并发症、插管操作简单快捷以及对患者的创面影响小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和运用。
PICC的安全稳定与病人的舒适和有效固定密切相关。
近年来PICC的三种体外固定方式巩固了PICC的稳定性和修复时间,分别是利用外固定套、胶贴固定和带有保护套的三钩固定法。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三种固定方式的比较研究来探讨哪种方式最好地满足患者的安全稳定、舒适感和临床护理的需求。
一、利用外固定套固定的PICC外固定套是医用胶带、硅胶或绒布等材料设置的一种支架,可以缠绕在PICC上。
上下一段外侧固定胶布或盖帽以防止衣物、床上用品等的摩擦和绣球,从而保持PICC通畅和固定。
由于易于操作和快速固定,目前该固定方式在临床中较为常用。
在该固定方式下,PICC的刺入部位被完全暴露,易于维护,而且病人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可以轻松转动手臂,舒适性较高,缺点是:这种固定方式容易过紧,造成局部皮肤受压、挫伤、皮肤屏障受损;如果固定松动,会影响PICC的安全,使管路暴露于刺入部位之外,使患者容易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另外,固定带的绷紧程度应该适中,过紧会引起肢体水肿、获取血流和灌注压的障碍等。
二、胶贴固定的PICC胶贴固定即用细胶带或医用胶贴将PICC固定在公共位置,使其保持不动。
这种固定方式的好处是操作简单,能够更全面地固定于周围,不易松动,如按照合适的方法进行固定,可美化PICC固定状态,在观察取核时方便。
因此胶贴固定是适用于PICC长时间留置的患者。
但固定材料对皮肤损伤较大,如果胶贴用量不足或固定松动,也容易让PICC移动和病人感到不舒服。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PICC)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指从周围静脉导人,并将导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的方法, 起到了外周静脉置管,中央静脉治疗的效果。
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适用于需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病人,PICC 操作简单安全, 不需缝合,活动限制少,尤其对肿瘤化疗患者,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杜绝了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理学术交流平台的不断扩大,护理人员有更多 的学习机会,基层医院的护理骨干引进 PICC 技术,使在基层医院就医的患者 同样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实惠。
经过十几年来的实践及研究,PICC 置管技术 日益成熟,其优越性得到充分肯定。
特别是近年来护理的快速完善和发展, 肿瘤患者在化疗间歇期或病情稳定期有回归社区或家庭的强烈愿望。
PICC 技术需要将导管沿大血管置于上腔静脉,保留一定的时间,导管成 为体的异物,而且与外界形成通道,为微生物的入侵提供了条件。
国外报道 PICC 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0~7.1%,国内文献报道为 7.4%,感染患者中病 死率为 l2%~25%, 感染是 PICC 置管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其次常见的并发症 有静脉炎、血栓形成、导管阻塞、导管断裂、导管移位等,成为影响 PICC 安 全使用的重要因素。
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并发症也频繁发生。
因此,做好 PICC 的日常护理, 防控 PICC 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起到了很重要的作 用。
一、操作护理 1. 操作前的护理 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收集基础资料,包括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 血管情况、 穿刺部位皮肤情况、 文化水平。
选择无禁忌证的患者留置 PICC 管, 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疑虑。
向患者介绍 PICC 管 的特点及置管的优点,置管的操作方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充分配 合,并签署同意书。
临床中线导管与PICC、CVC、PORT区别及要点

中线导管与PICC、CVC、PORT区别及要点在医学科技的浪潮中,一种新型医疗设备正在悄然兴起,那就是中线导管。
这一技术革新在近年来吸引了广泛关注,有望引领医疗领域的新篇章。
截止到目前,关于静脉导管技术,最常用的包括中线导管(Midline Catheters)、经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简称PICC)、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简称CVC)以及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简称PORT)。
这些导管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虽然这些导管在功能上有一定的重叠,但它们在应用、操作、维护以及使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对这四种导管进行详细比较,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区别。
中线导管(Midline Catheter)中线导管,也称为中线静脉导管,是一种新型的中心静脉导管。
它不同于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其插入位置位于颈部,而非胸部或腹股沟。
这一独特的设计使得中线导管在插入过程中避免了传统导管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如气胸、血胸等。
中线导管的出现,为许多需要长期输液或接受营养支持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由于其插入位置的优势,中线导管在维护过程中更加方便,患者的舒适度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中线导管的使用也降低了医疗成本,减少因并发症导致的额外治疗费用。
除了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中线导管还在医疗研究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尽管中线导管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注意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例如,中线导管的插入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操作,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安全性。
此外,对于某些特殊患者群体,如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中线导管的使用可能需要更为谨慎。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通过外周静脉(通常是手臂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静脉输液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基础护理课件)

操操作流作程流程
测量导管置入长度及臂围
• 病人平卧 • 病人臂与身体成90度角 • 穿刺点首选肘窝区肘下两横指处 • 自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然后向下至
第三肋间为预置入导管长度 • 成人测量肘关节上4横指处臂围
操操作流作程流程
皮肤消毒
• 戴无菌手套,患者臂下铺垫无菌治疗巾 • 2%碘酒、75%酒精或75%酒精、碘伏 • 以穿刺点为中心,螺旋式消毒皮肤 • 消毒范围:穿刺点上下各不小于10cm
• 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最直和 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锁骨 下、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
概概述 述
PICC静脉选择--肘正中静脉
• 粗直,但个体差异较大,静脉瓣较多 • 故应于静脉穿刺前确认定位
• 理想情况下,肘正中静脉加入贵要静 脉,形成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 锁骨下、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
概概述 述
(即上下直径不小于20cm),左右至臂 缘
操操作流作程流程
预冲导管
• 用无菌生理盐水预冲导管 并湿化导丝
操操作流作程流程
修剪导管
• 撤出导丝比预计长度短0.5~1cm处, 剥开导管护套
• 在预计长度处,使用切割器减去 多余部分
操操作流作程流程
穿刺
• 以15-30度角进行静脉穿刺 • 见回血后,放平穿刺针继续推进0.5-1cm,
操操作流作程流程
撤出并移除导入鞘
指压套管端静脉稳定导管
从静脉内退出套管,远离穿刺部位
劈开套管并从置入的导管下剥下导入鞘
操操作流作程流程
撤出导丝
• 轻压穿刺点上方,轻柔、缓慢撤出导丝
操操作流作程流程
冲管封管
• 抽吸回血 • 冲管 • 确认通畅撤去洞巾 • 连接肝素帽和输液装置
picc置管术

PICC置管1、概述:外周静脉植进中间静脉导管(peripherau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1].从90年月起头引进我国,并在临床普遍利用[2].近似于临床上里常常使用的套管针。
可是导管出心曲到上腔静脉。
此刻多用于需求持久化疗的血液病病人。
2、PICC(经皮外周静脉插管)的作用1、减少对外周静脉的刺激,回护血管。
2、减少渗漏、感染3、削减脱刺的疾苦。
3、PICC的置管1、静脉的选择: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肘部粗大血管。
2、进针点的定位:肘关节下方1-2CM,长度为肘关节到对侧胸锁关节,约40-43CM.3、置管共同:嘱其将头部方向静脉穿刺的一侧,防伤及颈中静脉。
4、注意事项:操作中注意无菌原则!4、置管后的照顾护士1、视察:第一个24小时视察有无渗血渗液等。
2、敷料的更换时间:第一个24小时、每周(无菌原则:用碘酒酒粗消毒针口,更换敷料及肝素锁,同时调查伤口环境。
)3、特别环境的处理:如脱出或缩进应及时告诉医务人员,在无菌条件下处理,不成私自插入;如渗血渗液,感染、出血偏向,应遵医嘱铲除;5、PICC的冲管方法1、目标:防止血块黏附在管壁,减少壅塞。
2、原则:1)治疗完毕,给药后用10ML以上的生理盐水冲管2)抽血,输血后用20ML以上的心理盐水冲管。
3)须弃往2-3ML的血后再采血标本6、冲管的方法1、冲管时最初0.5ML要边推边退针。
2、用脉冲式冲管法,力度适中。
7、导管梗阻的处理1、内部身分:能否挨合,扭直、体位等。
2、内部身分:1)导管定位是不是精确2)血栓形成,可用10ML注射器轻柔回抽或遵医嘱使用尿激酶。
3)弗成使用暴力、导丝来排除血凝块,这将使导管毁伤、碎裂或制成血凝块栓塞。
8、病人的指导1、置管的上肢勿背重(举重,提重物等)。
避免泅水,水上功课等水中活动,特别第一个24小时不干水。
静脉输液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护理技能课件)

PICC注意事项
穿刺时:
• 遇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注意加压止血 时 间要延长
• 穿刺时应避免损伤血管内膜和外膜, 以免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或渗漏
• 注意避免穿刺过深而损伤神经
PICC注意项
穿刺后:
• 在安装PICC导管一侧的臂部,不可扎止血带和血 压带
• 观察导管的位置,如果导管脱出,严格 掌握“可 出不可在入”的原则
2.处理:
• 抗生素 • 要时撤出导管,并做血培养
六、导管堵塞
1.原因:
机械性导管堵塞、血栓形成性堵塞、非血栓形成性堵塞
2.处理:
• 排除机械性堵塞的原因 • 尿激酶溶栓,500u/ml,1ml,保留15分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 • 用10ml注射器轻柔回抽,尝试将凝块从管腔内抽出
(二)插管步骤
4、建立无菌区:
• 打开无菌包,带第一副无菌手套 • 局部消毒:穿刺点上下10cm,左右到臂的两侧 • 换第二副无菌手套,冲去滑石粉 • 铺手术巾,暴露预定穿刺部位
(二)插管步骤
5、准备导管:
• 修剪导管:按测量长度修 剪导管
• 预冲导管:用10ml注射器 抽取生理盐水10ml,预冲 导管
(三)撤出插管
• 去掉敷料 • 于靠近入点处捏住导管 • 缓慢地撤出导管,不可用暴力 • 如感阻力,停止撤管,可经热敷20-30分钟,再行撤
管 • 一撤出导管,立即压迫止血 • 将撤出导管留导管尖端及皮下段培养
二 、
(一)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二)更换敷料
PICC
(三)冲管
的
(四)封管
护
(二)PICC的禁忌症
• 病人肘部静脉条件太差 • 穿刺部位有感染和损伤 • 既往史:预定插管部位有静 脉血栓、血管外科手术史、
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

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eriphera l 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远端到达上腔静脉的方法,该技术是―种全新的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操作快速简便、创伤小,减少了反复浅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为危重患儿的药物治疗及长期输液提供了安全、可靠、有效的途径。
目的1、补充液体、营养。
2、是药物快速进入体内。
准备1、护士准备了解患儿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对输液的认识程度、心理状态,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及血管状况;根据患儿的年龄做好解释工作;操作前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PICC穿刺包(包括套管针和硅胶导管)、输液器,5ml注射器、皮肤消毒剂、胶布、止血带,2副无菌手套、生理盐水、肝素盐水稀释液(IU/ml)、肝素帽、液体及药物。
3、患儿准备:平卧,手臂外展呈90°角。
因贵要静脉直粗、静脉瓣较少,为常用穿刺静脉。
4、环境准备清洁、宽敞,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扫地及更换床单。
操作步骤1、使小儿放松,以确保穿刺时血管的最佳状态。
2、扎止血带,消毒肘前区皮肤,戴无菌手套。
3、一手绷劲皮肤,一手持穿刺针,穿刺时进针角度约20°,在血管上方直刺血管,见回血降低角度再进少许,压迫导管尖端上方1cm处之血管,退出针芯,送导管至预计长度,退出套管,导管外翼夹住导管紧贴皮肤,用透明贴膜覆盖固定。
4、连接输液装置或用肝素帽封管。
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注意观察picc穿刺点有无红、肿、热、痛,液体渗出或硬结,发生静脉炎。
2、每天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次,抽血后应立即冲洗,每日更换输液器。
3、保特导管牢闭连接,注意预防空气栓塞。
4、正确封管,输液后用生理盐水10ml冲管再用稀释肝素封管。
5、穿刺处用无菌透明膜固定,防止出血,透明膜应在导管置入第一个24小时更换,每两天换一次,如有污染、潮湿,脱落,随时更换。
6、穿刺部位有炎症反应、疼痛和原因不明发热者应拔出导管。
PICC导管末端定位X线检查及影像学知识

2021/10/10
5
3.上腔静脉在右侧第一胸肋关节的后方,由左、右头臂静脉汇
合而成;自第一、二肋间隙的后侧垂直下降,至第三前肋内端 水平进入右心房上部;上腔静脉全程有凸向右的轻度弯曲。
上腔静脉的体表投影:自右侧第一胸肋关节的下缘至右侧第三 胸肋关节的下缘之间,划出约2cm宽的区域,即为粗略显示的 上腔静脉体表投影范围,部分被胸骨右缘遮盖,见图1、2。解 剖变异有左上腔静脉及双上腔静脉。
第一肋软骨和胸骨柄交界
水平汇合而成,宽 1.5~2.0cm。正位时可见其 沿纵隔右缘几乎垂直下行 6~8cm进入右心房上部 (图1)。侧位居中,略偏 前,在其下行过程中稍斜 向前方(图2)。
2021/10/10
8
2021/10/10
9
五、PICC定位正常的X线影像判定参考标准 (一)胸部正位相
在胸部正位相中,PICC导管的末端判定参考标准: 1.右侧第一、三前肋内端之间中部(脊椎右旁)或右侧第
2021/10/10
11
(三)X线图像定位分析的注意事项 1、判断PICC管位置是否正常以立位胸部正侧位(平 静呼吸状态下)为准。
2021/10/10
12
2021/10/10
13
2.对于幼年和青、壮年人,胸部正位相的3个判断标准均可 参照,老年人主要以1、3判断标准为准。
3.明显驼背的病人以胸部正位相的1、2判断标准为准。
2021/10/10
4
2.腋静脉为上肢深静脉,经液腔至第一前肋外缘续于锁
骨下静脉。液静脉所有属支几乎均为成对的,如胸肩峰 静脉、胸外侧静脉、肩胛下静脉及旋肱静脉。其中胸外 侧静脉较同名动脉为粗,收集范围较广。锁骨下静脉起 于第一肋骨的外侧缘,至胸锁关节后面与颈内静脉汇合 成头臂静脉。
PICC脱落应急预案

PICC脱落应急预案一、PICC简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
然而,在置管过程中或置管后,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其中最常见的便是PICC脱落。
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PICC脱落原因PICC脱落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种:1.导管固定不牢固:如导管的固定方式不当,或固定敷料松动。
2.患者因素:如活动过度、意外牵拉等。
3.导管质量问题:如导管材质问题,导致其易于断裂或破损。
4.医源性因素:如操作不当或护理不当等。
三、PICC脱落应急处理为了应对PICC脱落的突发情况,以下应急处理措施应被迅速采取:1.立即停止输液:当发现PICC脱落时,应立即停止输液,以避免进一步损伤静脉或周围组织。
2.评估患者状况:在处理PICC脱落时,应首先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以确定是否需要紧急治疗。
3.局部消毒:对导管脱落部位进行消毒,以预防感染。
4.重新固定导管: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重新固定导管。
如果需要,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重新固定导管。
5.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
6.记录并报告:详细记录PICC脱落的原因、处理过程和结果,并及时向上级医生或护理部门报告。
7.预防措施:针对PICC脱落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加强导管固定、加强患者教育等。
四、总结与建议PICC脱落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但通过采取适当的应急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应对并降低其对患者的伤害。
为了更好地应对PICC脱落问题,以下建议值得关注:1.加强导管固定: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如使用黏性较强的胶带等,以确保导管在位。
此外,定期检查并更换固定敷料,以防止其松动。
2.提高操作技能: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对PICC置管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减少操作过程中的失误。
picc的操作流程文字

picc的操作流程文字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通过外周静脉插入到中心静脉的导管,用于输液、输血、化疗等治疗目的。
PICC的操作流程十分重要,正确的操作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PICC的操作流程。
首先,进行术前准备。
医护人员需要确认患者的身份信息,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以及对PICC的了解程度。
同时,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品,包括PICC导管、消毒剂、导管固定器、透明敷料等。
接着,进行手部消毒。
医护人员需要先洗手,然后戴上手套,使用含氯己定的皮肤消毒剂对患者的手臂进行消毒,确保操作区域无菌。
然后,选择插管部位。
通常选择上肢的肘窝部位,因为这个部位的静脉较为粗大且较为稳定。
医护人员需要使用消毒剂对插管部位进行消毒,并用透明敷料固定好导管。
接下来,进行导管插入。
医护人员需要将导管插入患者的静脉,通过导管导向器将导管顺利插入到中心静脉。
在插入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注意插管的深度和角度,确保导管插入到正确的位置。
最后,进行导管固定和连接。
插管完成后,医护人员需要使用导管固定器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避免导管脱落。
然后,连接输液管或其他治疗管,开始输液或治疗。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
操作完成后,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观察和护理,确保导管的畅通和安全。
总的来说,PICC的操作流程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
风险:
1.置入导管失败,需再次穿刺:因血管变异或血管条件差。
2.治疗途中拔管:导管异位、脱落、脱出、断裂、堵塞、血管栓塞或不能耐受置入的导管。
3.局部不适、皮疹、出血、血管损伤、神经损伤、感染甚至溃疡。
4.少数病人因术中精神紧张而发生心脏血管意外、异物刺激导致心律失常。
5.周边组织损伤如气胸等。
6.穿刺部位局部血肿,皮下气肿。
7.液体渗出,局部组织发生坏死。
8.如穿刺不成功,患者需承担此次费用。
9.其他。
(以上内容为医师所告知的患者病情,所需操作及其风险。
)
相关替代的治疗方案:
深静脉置管术(CVC)
相关替代的治疗方案的风险:
1.血管损伤:发生局部血肿、假动脉瘤、静脉狭窄、动静脉瘘。
局部血肿可压迫气道、胸腔、心脏、气管,引起吞咽异物感,心悸、干咳甚至窒息死亡等,必要时需外科手术治疗。
2.心血管症状:穿刺或拔除导管过程中可发生高血压、心脑血管意外、心包填塞、心跳呼吸骤停等。
3.周围组织损伤:如神经损伤,可导致声音嘶哑、穿刺侧颈部、胸部、上肢部疼痛和乏力、麻木、活动障碍、霍纳氏综合症等。
4.空气栓塞:可导致心血管衰竭、神经系统后遗症、肺栓塞,甚至死亡。
5.穿刺针可意外进入胸腔、纵隔、心包、心脏、淋巴管、腋静脉、颈内静脉颅内部分等,出现气胸、血胸、纵隔积液、心包积液、心脏穿孔、淋巴漏等。
6.留置时间较PICC短。
患者声明:
1.医生已向我解释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相关内容。
2.我已了解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相关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带来的后果。
3.我同意授权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相关医生根据术中情况选择下一步或其他治疗方案。
4.我了解当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过程中出现针刺伤时,可能会抽取患者血样进行特殊化验。
5.我确认所提供之患者信息准确无误并且无所保留。
6.我确认本人具备合法资格签署本同意书。
7.我已了解术中所取器官或标本将由院方处理。
8.医生已解释替代治疗方案利弊及其风险。
9.医生已解释患者预后及不进行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所面临的风险。
10.我了解医生无法保证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可以缓解患者病情。
11.医生已向我充分解释患者病情及该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的具体方案。
我已了解相关风险及后果,包括本患者最易出现的风险。
12.我了解术中可能留取影像资料,资料可能被用于教学(影像资料将被处理,无法从中识别患者)。
13.我已就患者病情、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相关风险以及替代治疗方案提出相关问题。
医生已回答相关问题。
我对医生的回答感到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