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验检测,确保中 药材质量安全
规范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
选用优质药材, 严格控制原料
质量
加强质量检验, 确保药品质量
采用先进的提 取工艺,提高
药物纯度
制定严格的操 作规程,规范
生产过程
严格控制生产 环境,避免污

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生产质量
意识
完善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体系
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确保中药 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量。
制备工艺不规范还可能导 致中药注射剂中的有效成 分不稳定,容易发生氧化、 分解等反应,从而引发不
良反应。
制备工艺不规范可能导致中药 注射剂中的有效成分、杂质、 重金属等含量超标,从而引发
不良反应。
制备工艺不规范还可能导致中 药注射剂中的杂质、重金属等 含量超标,从而引发不良反应。
成分复杂且难以控制
中药注射剂的成分复杂,包括 多种中药成分和辅料
中药注射剂的储存和运输条件 要求严格,容易受到外界环境 的影响
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复杂, 难以保证成分的稳定性和均匀 性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方法多样, 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使用不当
剂量过大:超过规定的剂 量范围,导致不良反应发

给药速度过快:短时间内 大量药物进入体内,引发
浓缩:通过蒸发、冷冻干 燥等方法将提取液浓缩至 一定浓度
过滤:采用滤布、滤纸等 过滤介质将浓缩液中的杂 质过滤掉
灌装:将过滤后的浓缩液 灌装到注射剂瓶中,并密 封保存
灭菌:采用高温、高压、 辐射等方法对灌装好的注 射剂进行灭菌处理
质检:对制备好的中药注 射剂进行质量检验,确保 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
加强药品质量管 理:严格控制药 品生产过程,确 保药品质量

分析中成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分析中成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分析中成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摘要】目的:评价分析中成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方法:病例收集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从我院收治的使用中成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抽选出60例进行调查,主要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给药途径、药品剂型等,统计患者用药后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哪些和有效的防护措施。

结果:经研究调查显示,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中女性高于男性,高龄患者多于低龄人群,选择静脉注射给药途径产生的不良反应率高于其他给药途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选择中成药治疗可能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此反应与患者年龄、药物剂型、药品种类等因素相关,因此临床要结合患者个体差异给药,严格、规范用药行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关键词】中成药;不良反应;产生原因;预防措施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过不同特殊工艺加工而制作出的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常见的剂型类型是药丸、膏、胶囊、丹和散等,由于中成药是中药制作而成,药材按照治病原则的配方制成现成药品,故其不良反应相比西药轻,但是随着中成药的使用率不断频繁,应用范围广,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也逐渐明显,为了确保临床患者能安心、放心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必须要明确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际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干预[1-2]。

故下文对纳入的60例中成药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展开研究,旨在分析其原因及防护措施的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选取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调查对象为在我院服用中成药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统计出60例全部接受调查,分析其病历资料。

其中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龄16~78岁,平均(47.26±4.26)岁,BMI指数19~28kg/m2,平均(23.72±1.25)kg/m2。

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同意参与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统计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药品剂型、给药途径和用药品种等,参照《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检测管理办法》中的标准判断,分析计算各个因素对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由于中药多是动植物及矿物质,属于天然物质,应用中药治疗疾病,越来越受到欢迎。

中医治疗疾病所用的中药,又多是经过一定的加工炮制,而且多采用复方应用,因此具有较好的疗效,而很少有不良反应发生。

但是这并不是说应用中药就是绝对安全的。

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这是医务界特别是中医药界早已有的认识。

关于临床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时有所见,多见有过敏反应及中毒反应,轻者给病人带来痛苦,重者会造成生命危险。

因此,必须加强用药安全教育与管理。

现就临床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1.1药物本身的毒性:中药都有自己的性、味、归经,有一些中药还具有毒性,中医药早就有“十八反”、“十九畏”的古训,至今仍严格遵循。

某些有毒药物,如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附子、甘遂、大戟、天南星、朱砂等,因炮制不良或者用量未严格控制,或者是久用、滥用,均会导致发生不良反应。

[1]1.2药物炮制不当:某些有毒中药必须经过相应的炮制,以减其毒性、用其治疗作用。

该炮制的未经炮制而用生品,或炮制程度不够,或炮制方法不当,则必然导致毒性发生。

如生大黄泻下,止血则必须用炙大黄;附子必须久煎方可破坏其生物碱而减轻其毒性,临床常有因附子、乌头、马钱子煎煮不得法而发生中毒的报道,马钱子炒得轻可使其复方药物的毒性增加,LD50由1.2g/kg 降至0.5g/kg。

[2]1.3病人体质差异问题:每个人体质强弱例外,对药物的耐受程度也各异,男女有别,老幼各异,久病、新病各不相同,因此要求医生用药“因人制宜”,斟酌选药用量。

有时缺少对过敏体质病人用药情况的了解,遇到含过敏物质的中药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例如:煎服以金钱草为主的中药汤剂治疗膀胱结石和胆石症而引起的过敏性皮疹,表现全身麻疹样红色斑丘疹、搔痒难忍、心烦,停药后痊愈。

[3]1.4擅自用药:有些病人自认为“久病成医”,本人对本病略知一二,就“照方抓药、照法用药”;还有一些病家过分迷信偏方、秘方,人云亦云,人用亦用;或听信游医药贩,随便滥用中药,而发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近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案例

近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案例

近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担忧。

这些事件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健康,也对中药行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近年发生的一些中药不良反应事件进行案例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

第一起案例是2019年发生在湖南某医院的中药不良反应事件。

一名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在服用一种中药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最终导致肾功能损伤。

经过调查发现,这种中药是由一家不规范中药厂家生产的,其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严重危害了患者的健康。

此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促使了中药行业的整顿和规范。

第二起案例是2020年发生在北京某中医院的中药不良反应事件。

一名儿童患有感冒症状,在中医医生的建议下服用了一种中药颗粒。

该患者在服药后出现了皮疹、过敏等严重不良反应,最终被确诊为药物过敏性休克。

经过调查发现,这种中药颗粒中含有一种对儿童过敏反应较强的成分,未能及时诊断导致患者严重后果。

此事件再次引起了中医药界的警惕,促进了中药研制和应用的标准化。

第二篇示例: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中药虽然具有疗效,但在不当使用或制备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以下将列举一些近年来发生的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案例,以警示人们正确使用中药的重要性。

一、2017年““六味地黄丸”事件2017年,一名患者因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后出现典型的药物性肝炎症状,包括黄疸、腹胀、恶心等,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药物性肝炎。

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该患者购买的“六味地黄丸”是在一家无资质的小药店购买的,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二、2018年“葛根颗粒”事件2018年,一名患者因服用“葛根颗粒”后出现喉部过敏反应,呼吸困难,紧急送医后被诊断为过敏性休克。

经调查发现,该患者之前没有对该药物进行过敏测试,盲目使用导致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2019年,一名患者因购买“通窍活血颗粒”用于治疗头痛,服用后出现严重的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经进一步检查发现胃溃疡。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河南郑州.45000)杨金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用药安全意识的提高,过去被认为相对安全的中药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和医药工作者的重视。

其实,中药的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笔者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对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供同行们参考。

一、 对中药安全性认识的不足中药绝大多数来源于天然的动植物,其中相当一部分药食同源,虽然也有毒性剧烈的,但可以通过中医药理论指导的复方配伍与炮制、制剂技术而降低或解除毒性,因而相当多的医药工作者认为中药药性缓和,临床使用是安全的。

这种观念导致在使用中药时经常发生过量、长时间或不恰当用药的情况,甚至不辨证而滥用,从而导致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

也有相当多的民众认为中药安全、无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保健,不遵医嘱,迷信偏方、秘方、单方、验方而试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这就要求我们医药工作者不但自身要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还要做好对大众的正面宣传工作,从而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 中药自身的因素所致中药自身因素是导致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药材因素:(1)药材来源多样,品种混淆,真假难辨。

中药品类繁多,基原多样,导致商品药材中常常出现同名异物、品种混乱、真假难辨的情况,如采药不辨真伪、用药不知是非,极易引起中药毒副作用的发生。

如马兜铃科的关木通导致肾损害就是由于木通类植物基原混乱而导致误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再如广豆根和北豆根混用、关白附和禹白附混用、南北五加皮混用、独活和毒芹混用、九节菖蒲和石菖蒲混用等等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等等,不乏其例。

还有不少中药形似而质不同而误用的,如把天仙子误作地肤子用引起的莨菪碱中毒、莽草误作大茴引起的中毒、莨菪子误作菟丝子引起的不良反应等等。

(2)药材被污染。

随着野生中药材的不断匮乏和环境的恶化,中药在种植生长过程中常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增高、放射性元素和微生物污染等,还有人为在药材中掺杂污染的如在海马腹中加重金石粉、在猪苓上粘水泥等。

中药呕吐原因分析报告模板

中药呕吐原因分析报告模板

中药呕吐原因分析报告模板1. 引言呕吐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中药使用中,有时也会出现患者出现呕吐的情况。

本报告对中药引起呕吐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提供有关中药使用的指导和建议。

2.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使用了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收集相关的研究论文和临床案例,对其中的呕吐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3. 呕吐的原因分析在中药使用中,引起患者呕吐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3.1 药物成分某些中药的药物成分可能对患者的消化系统产生刺激,引起呕吐反应。

一些药物成分可能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呕吐的发生。

3.2 药物剂量中药使用中,合理的剂量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若患者使用的药物剂量过大,或者是超过药物的耐受范围,也会导致呕吐的发生。

3.3 药物配伍中药药材的组合和配伍也是影响中药使用效果的重要因素。

特定的组合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呕吐等症状。

3.4 个体差异每个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状态都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某些患者可能对某些中药成分或配伍产生过敏反应,导致呕吐的发生。

4. 预防和处理措施针对以上的原因,为了减少中药引起的呕吐情况,我们提出以下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4.1 调整药物配伍方案药物的配伍应当谨慎选择,尽量避免使用会产生不良反应的组合。

合理的配伍方案可以增加中药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4.2 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

合理使用中药,避免过大或过小的剂量,可以减少呕吐的发生。

4.3 引导患者告知过敏史在使用中药前,及时询问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若有过敏史的患者,应当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中药。

4.4 监测患者反应在患者使用中药时,应当密切监测其反应。

若发生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停止使用有问题的中药。

5. 结论中药使用中引起呕吐的原因多种多样,涉及药物成分、药物剂量、药物配伍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

为了降低呕吐的发生,建议合理选择药物配伍方案、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引导患者告知过敏史以及密切监测患者反应。

中药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案例

中药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案例

中药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案例摘要:一、引言二、中药不良反应的案例介绍1.案例一:草乌中毒2.案例二:附子过敏3.案例三:蜈蚣中毒三、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1.药物本身的问题2.用药剂量不当3.药物相互作用4.患者个体差异四、如何预防中药不良反应1.严格遵循医嘱2.了解药物禁忌和注意事项3.遵循药物剂量和疗程4.避免长期自行用药五、结论正文: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日益重视,中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与此同时,中药不良反应事件也屡见不鲜。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探讨如何预防中药不良反应。

一、引言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较小的特点。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中药不良反应仍然不容忽视。

为了提高大家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药不良反应的案例。

二、中药不良反应的案例介绍1.案例一:草乌中毒草乌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祛风除湿、止痛的功效。

然而,草乌中含有乌头碱,对人体具有很强的毒性。

如果患者误食或过量使用草乌,可能导致乌头碱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心慌等症状。

2.案例二:附子过敏附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温阳散寒、止痛的作用。

但部分患者对附子过敏,在使用附子后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可能导致休克。

3.案例三:蜈蚣中毒蜈蚣具有祛风止痛、解毒杀虫的作用,但蜈蚣体内含有毒素,如果患者误食或过量使用蜈蚣,可能导致蜈蚣中毒。

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头晕等。

三、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1.药物本身的问题:中药成分复杂,部分药材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

如果用药不当,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2.用药剂量不当:中药剂量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合理控制药物剂量是预防中药不良反应的关键。

3.药物相互作用:某些中药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加重不良反应。

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药物相互作用。

4.患者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药物的敏感度和耐受性不同,部分患者在使用中药时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中药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

中药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

中药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背景中药在治疗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有时候中药会引发不良反应,给使用者带来健康风险。

为了及时应对中药不良反应,并保障使用者的健康与安全,制定一份中药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是必要的。

目标本应急预案的目标是在中药使用过程中及时发现不良反应,采取相应措施减轻症状,并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展与恶化。

应急流程1. 监测与记录:- 使用中药的个人应定期对自身体感进行监测。

注意观察是否出现不寻常的身体反应或不适感,如头痛、恶心、皮肤过敏等。

- 出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记录相关信息,如时间、症状描述等。

2. 停药与联系:- 在发现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止使用中药。

- 如果症状较轻,可以采取自行处理的方式,如饮用大量水、休息等。

- 如果症状较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联系医生或药剂师,并向其提供详细的症状信息。

3. 医疗评估与处理:- 在与医生或药剂师的沟通中,提供详细的症状信息,包括开始使用中药的时间、用药剂量等。

- 医生或药剂师将根据症状信息进行评估,并推荐适当的处理措施,如调整药物剂量、更换中药等。

- 根据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或观察。

4. 记录与反馈:- 在完成治疗或观察后,应当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治疗过程、效果评估等。

- 反馈治疗结果给医生或药剂师,以供其参考和调整治疗方案。

应急预案的培训与宣传1. 针对使用中药的个人,进行相关应急措施的培训。

包括如何监测身体反应、如何正确停药等内容。

2. 提供中药不良反应应急预案的宣传资料,鼓励使用者了解并掌握应急预案的内容。

总结中药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旨在保障使用者的健康与安全。

通过有效的监测、记录、停药、医疗评估与处理等流程,能够及时应对中药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减轻症状。

同时,培训与宣传也是保障预案有效落地的重要环节。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中药注射剂是一种含有中药成分的注射剂,具有快速高效、方便易用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中药注射剂也存在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血管损伤、药物相互作用等。

本文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以便对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使用中药注射剂的适应症不正确中药注射剂的适应症与西药不同,很多时候是针对一些中医证候和疾病的综合治疗,而非局部症状治疗。

如果使用中药注射剂的适应症不正确,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二、中药注射剂治疗方案不合理中药注射剂存在多种治疗方案,每种方案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用药指导。

如果使用方案不合理,例如剂量过大或过小、用药频率不当、联合用药不当等,都会导致不良反应。

三、药品质量问题中药注射剂的药品质量是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中药注射剂药品质量不好,例如药材来源不清、提取工艺不当、添加剂不规范等,就容易导致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该选择有信誉的制药厂家和药品代理商,确保药品的质量。

四、患者基础疾病及用药情况不当中药注射剂作为一种特殊的药物剂型,尤其需要注意使用时能否和患者基础疾病及同时使用药物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

如果中药注射剂与患者原有药物有冲突或交互作用,在使用时就容易导致不良反应。

五、专业知识不足中药注射剂的制备过程、药理学、剂量、配伍等需要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医生和护士负责,并且需要有规范的用药流程和记录制度。

如果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或不规范使用,就会影响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

六、不良事件上报不足中药注射剂是一种特殊的药品,因此需要加强不良事件的上报和监测。

如果不良事件上报不足,就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也会影响临床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用药适应症、剂量、联合用药、药品质量、用药相互作用、专业知识、不良事件上报等多个方面。

因此,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药指导和制度操作,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防范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一)

防范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一)

防范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一)防范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引言中药注射剂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具有快速、方便、高效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

然而,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措施一:严格执行法定标准•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确保符合国家药典等相关法定标准;•严格监管中药注射剂的生产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包装等;•建立健全的质量追溯体系,便于追溯和排查问题。

措施二:加强药品监管•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事件;•提高监管部门的技术能力,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监管力度;•严禁制售假冒伪劣中药注射剂,打击违法行为。

措施三: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注射剂应由合格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准确选择和使用;•严格掌握剂量和使用频次,避免过量使用;•注意禁忌症和警示性的用药注意事项,避免不当使用。

措施四:加强药师指导•中药注射剂的配伍、稀释等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中药注射剂的认识和使用技能;•注射剂的使用过程中,要有专人进行监护和指导。

措施五:强化患者监测与教育•对于注射剂使用的患者,建立并完善医疗档案,记录不良反应和治疗经过;•提高患者对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认识,加强药物安全教育;•鼓励患者主动报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实施,我们能更好地防范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质量。

希望相关部门、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共同努力,确保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安全使用,推动中药注射剂行业的持续发展。

现状分析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确起到了重要的治疗作用,然而,不良反应发生的案例仍然存在,并且有时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不合格药品:生产环节中存在质量问题,如原材料不符合规定、生产过程不合规等;2.不当使用:医生合理性评价不足,导致用药剂量不准确、频次不当等;3.中药配伍:药师在配伍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药物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4.患者因素:患者过敏史、特殊病史未能及时告知医生,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中药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案例

中药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案例

中药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案例分析及其防范建议一、引言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应用价值。

然而,随着中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也逐渐增多,这给患者的安全和合理用药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研究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一则典型的中药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为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建议。

二、案例描述某患者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服用了中药雷公藤制剂。

服药后,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同时伴有皮疹、皮肤瘙痒等症状。

经医院诊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药物性肝损伤和肾功能异常。

经停药和积极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但教训深刻。

三、分析与讨论雷公藤制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抗炎、抗风湿等作用。

然而,由于雷公藤成分复杂,且个别成分具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应用中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用药剂量。

在此案例中,患者可能对雷公藤中的某些成分产生了过敏反应或药物性肝损伤等不良反应。

此外,制剂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药品存储等方面也可能存在问题。

针对这一案例,我们应该在剂量控制、制剂质量、药性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应该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明显不良反应的中药成分;其次,应提高制剂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药品质量稳定;最后,应加强药性研究,充分了解中药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四、防范与建议结合本次案例,我们提出以下预防类似不良反应发生的建议: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对于某些具有明显不良反应的中药成分,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合理确定用药剂量。

避免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

加强药品质量监管:政府部门和制药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中药制剂的生产和销售环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

同时,加强药品抽检和信息公开力度,让公众了解药品质量和安全信息。

强化中药药性研究:深入研究中药的药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及防范措施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及防范措施
能、 中枢 神 经 系 统 等 尚未 发 育 成 熟 , 因此 , 对一 些 药 物 的代 谢 能 力 较 低 , 发生 不 良反 应 ; 年人 对 药 物 代 谢 功 能 差 , 器 功 能 易 老 脏
生率为 1%位列第 3位 , 2 仅次于抗生素 与解 热镇 痛药 , 现将 中 药不 良反 应 的发 生 原 因 和 防 范措 施报 道 如 下 。

7 0・

icl aoa Du s,c br00V 1 01 n a Rtnl r Ue0t e 21.0 3N .9 i i g 0 .

用 药 经 验

中药 不 良反 应原 因及 防范措施
王 若琪
【 关键词】 中药 ; 良反应 ; 因; 防措施 不 原 预
复 方 , 不 是 该 方 所 含 各 药 原来 药效 的机 械 相 加 。如通 过研 究 绝 白虎 加 人 参 汤 对 试 验性 糖 尿 病 的 药 理 发 现 , 味 知 母 、 参 均 单 人
理 , 理阐述药品可能发生 的不 良反应 , 免因商业利益驱使 合 避 而 回避不 良反应 、 禁忌等警示性 内容。( ) 7 大力宣传 药品不 良 反应的相关 知识 , 提高全民对药 品不 良反应 的认识。
【 中图分类号】 R2 【 8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 17 39(00 1 — 00 0 64— 262 1)9 07 — 1
中药 不 良反 应 是 指 在 中 医药 理论 指 导 下 , 为预 防 、 断 、 诊 治 可 生成 具 有 毒 性 的溴 化 汞 或 碘 化 汞沉 淀 , 致药 源性 肠 炎 ] 导 。
13 剂 量 不 当或 长期 服 用 . 如 中医有“ 辛不 过钱” 说 ; 细 之 人

探讨中药的不良反应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探讨中药的不良反应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中医中药毒。

对上述药物在调配时要准确无误才能收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3 准确调配剂量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

是本渡边熙说:“汉药之秘不可告人者,即在药量”。

准确掌握中药的用量颇为重要。

调剂人员在调配处方中决不能凭感官抓药或估计分量。

枳术汤和枳术丸,虽同为枳实和白术两药组成,但枳术汤中枳实用量倍于白术,故以消极导滞为主;枳术丸中,白术用量倍于枳实,以健康和中为主。

即使同一味药,其剂量的大小亦可导致其作用相反。

大黄,小剂量收敛止泻,大剂量则泻下;红花小剂量养血,大剂量破血;黄连小剂量健胃、大剂量清泻实火;川芎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力增强,大剂量则使子宫麻痹,收缩停止。

另外,处方中的并开药如乳没,龙牡等应分别称量,不得以一味找齐。

4 防止缺药和漏配对方中的药味,均有其特定的作用,如果缺味或漏配,格局部会发生变化,药效及主治证也相应地出现差具发汗散寒、宣肺平喘的功效,若漏掉桂枝,则成为三拗汤、因方中无桂枝,发汗解表作用就小于麻黄汤,重在宣肺止咳平喘。

调配处方时需认真核对、检查,防止缺药和漏药。

5 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分或趋向中医对于疾病的部分通常以经络脏腑来归纳,对药物的作用部分及走向以升降浮沉来表示。

通过炮制可引药入经,改变使用部分及趋向。

如大黄本为下焦药,酒制后能在上焦产生清降火邪的作用;柴胡、香附等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更有效地治疗肝经疾病。

6、提高鉴别能力药材鉴别是调剂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中药质量把关的首要问题。

只要根据药材的科属及药用部位的主要特征、性状、气味就能很好地鉴别混乱品种。

如掌握菊科植物的茎是圆形、唇形科植物的茎是方形的特点,在装斗橱时,就可区分容易混淆的佩兰和泽兰;了解地骨皮为“得气浓厚”的杠柳皮。

对于单凭性状特征不能确定的药材,可进一步通过理化、显微鉴别等来解决,以防伪劣药材入斗橱,使地道药材在临床上发挥其真正的疗效。

作者单位:158100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医院药剂科探讨中药的不良反应原因及其预防措施于 强【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7-0098-02【摘要】中药理论是传统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中药药性及中医辨证,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部分 中药 的 有 效 成 分 并 未 完 全 清 楚 , 药 物 成 分 对 体 内代谢过 程 、 效 关 系 、 品 质 量 、 定 性 等 研 量 产 稳 究工作 滞 后 , 中药 制 备 成 针 剂 并 使 用 于 临 床 只 有
12 过 敏性 休克 .
过 敏性休 克是变 态反应 中对 机
现。 见表 1 。
表 1 中药 注 射 剂 常 见 不 良 反 应
应为 主 , 要 是 对 皮 肤 损 害 , 常 见 为 过 敏 性 皮 主 最 疹、 麻疹 、 疹 、 素沉着 、 肤瘙 痒、 泡 、 荨 丘 色 皮 水 水 肿 、 脉炎 、 静 严重 致剥脱 性皮 炎等 。 2 2 变态 反应 变态 反 应 也 是 中药 注 射 剂 常致 . 的不 良反 应 之 一 , 与 药 物 中 的成 分 及 机 体 特 异 它 性有关 。变 态 反 应 集 中表 现 为 过 敏 性 哮 喘 、 敏 过
药物 的浓度 越高 , 良反 应越 重 。 不 2 3 引起 不 良反 应 的 时 间 不 良反 应 可 发 生 于 . 任何年 龄 , 重 程 度 与 患 者 的 年 龄 无 关 。一 般 中 严
药物热 寒颤 、 高热 心 血管 系统的一般损害 胸 闷心慌 、 心悸 、 室性早搏 、 静脉炎 胃肠 系统损害 泌尿 系统损害 血液 系统损害 肝胆 系统损害
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全身损害 呼吸系统损害
荨麻疹 、 面部或四肢皮疹 、 弥漫性出血点 、 全身红斑疹伴瘙痒 全 身不适 、 过敏性休克 呼吸困难 、 干咳 、 气促 、 双肺干湿哆音
性休 克 、 管性水 肿 、 头水 肿 、 麻 疹 、 红 热样 血 喉 荨 猩
药疹 、 大疱 性 表 皮 坏 死 性 松 解 症 、 部 红 肿 坏 死 、 局 紫癜 、 脱 性 皮 炎 、 物 热 、tvn —Jh sn综 合 剥 药 See s o no 征 、 清病 样 反 应 、 血 内毒 素 样 症 状 等 。此 外 , 良 不 反应 的严 重 程 度 与 药 物 的 稀 释 度 有 一 定 的关 系 ,

对中药不良反应原因预防措施分析

对中药不良反应原因预防措施分析

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的分析【摘要】由于中药安全事件频发,使人们对中药使用安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对中药adr的监测也越来越严格。

本文将根据我市某医院治疗并服用中药后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86例不良反应事件对中药adr的有关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合理配伍中药历史悠久,一般药性平和,属天然药物的范畴,并且很多中药中都含有维生素和糖类,服用后在人体内可进行分解产生人生无害并需要的葡萄糖、葡萄糖醛酸,也起到了解毒的效果。

而有的中药还含有蛋白质、胶质,反而会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达到消除药物自身和他药毒性及副作用的目的,因此中药常常被认为安全有效,而对其毒性重视不够。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市某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中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记录,从病人的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等方面统计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本组86例中药不良反应案件来自于我市某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的记录。

其中男性34例,女性52例,最小年龄1岁,最大年龄83岁。

本组86例患者所有不良反应症状经临床医师检查并确认,不良反应均由服用中药造成。

1.2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汇总的方法对此86例服用中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分析。

2结果根据对此86例服用中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归结如下:2.1中药不良反应的类型2.1.1过敏反应中药过敏反应(变态反应)变化快,首先出现皮肤荨麻疹、疱疹,然后迅速涉及全身,可合并其他胸闷气短,咳喘不安,恶心,畏寒,发热,水肿等症状,严重者造成心、肺、肾、肝等器官的损伤,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2.1.2中毒性反应由于目前多数中草药尚缺乏完善的药理及毒理实验资料,在多数毒性较强的药物中,其治疗量与中毒量或致死量比较接近,一般以口服形式为主,因此,发生不良反应时胃肠道症状最早出现。

临床上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腹泻、呕血、便血等消化道出血等征象。

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应对方法

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应对方法

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应对方法吴满芳(江西省都昌县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西都昌332600)[中图分类号]R289.9[文献标识码]B中药汤剂是应用最多、最早的一种剂型,不但制法简便,而且起效迅速。

然而,一些中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危害身体器官[1-2]o因此,需要加强中药汤剂不良反应的监护,通过分析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切实保障用药效果和安全性⑶。

现对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法,以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

1临床资料共60例,均为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门诊服用中药汤剂的患者。

男29例,女31例;年龄17~80岁,平均(46.87±3.16)岁;门诊处方37例,住院处方23例。

纳入标准:自愿参与研究,同意并配合随访,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上。

排除标准:存在药物过敏史,精神疾病,肝、胃、肾等脏器功能障碍。

2方法停止服用中药汤剂后,用自制中药汤剂不良反应调查问卷,对不良反应开展调查和随访,包括药方、疾病、剂量、用药时间、用药方法等。

3结果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包括7大原因,分别为药物因素26.67%(16例)、炮制不当10.00%(6例)、剂量过多21.67%(13例)、疗程过长16.67%(10例)、配伍不当8.33%(5例)、个体差异8.33%(5例)、用药不当8.33%(5例)。

4原因分析配伍不当。

中医中药合理配伍不但能增强临床疗效,而且还能保障用药安全性,但辨证论治不够准确,就会导致配伍不当,进而产生药毒副作用,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⑷。

例如雷公藤、黄药子、苍耳子等药材都具有肝毒性,但通过科学配伍可减少对肝肾的损伤,如雷公藤与白芍、甘草配伍,黄药子与当归配伍,黄罠与苍耳子配伍都可以降低毒性,还可以疏肝补肝的作用。

除此之外,将不同的无毒性药材配伍在一起,也可发生毒副作用,如麻黄与附子、大黄和山豆根等都会产生毒性⑸。

剂量过多、疗程长。

虽然中药具有温和性,副作用较低,但服用时间长或服用剂量过多,使药物长期聚积体内,也会引发不良反应⑹。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临床对策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临床对策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临床对策【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373-02人们的观念中中药是纯天然的,其药性比较平和,毒副反应也比较少,可长期服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以及有些商家打出“纯中药,纯天然,绝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广告。

其实这都是一些片面、错误地认识,所以很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安全有效,而对其不良反应则往往重视不够,但随着中医药走向世界,我们应该重视和研究中药的不良反应。

1中药不良反应概念中药不良反应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药物或代谢产物作用于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发生的非治疗反应。

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类疾病,改善其生理功能而给予正常剂量的中药所出现的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

2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2.1中药的自身因素:中药本身含有多种成分,除了发挥药理作用的活性物质外,所含的其它成分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比如生物碱类—乌头碱、雷公藤碱、莨菪碱、麻黄碱等,毒理作用主要损害神经系统;苷类—苷元具有毒性,强心苷中的甾体苷类如洋地黄苷,小剂量有强心作用,较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可使心脏骤停及停搏;含氰苷类如银杏、苦杏仁水解后析出氢氰酸能损害并抑制呼吸中枢导致死亡;皂苷类对局部有刺激作用、损害心脏肾脏及溶血作用;黄酮苷刺激胃肠道对肝脏有损害;毒蛋白类—引起呕吐、血尿、惊厥;萜类及内酯类-具有强烈刺激作用,刺激胃肠道,并可引起肝损害;重金属类—腐蚀及刺激作用使体内失去平衡等。

2.2剂量过大:中药药性理论中有“大毒、小毒、无毒”之分,有毒性者应严格掌握用量。

因此,对新生儿应禁用,对小儿应慎用为好,对用药剂量应深人研究并从严掌握。

2.3疗程过长:有的药物应用时间过长,有毒成分在体内蓄积,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如牛黄解毒片长期应用引起汞中毒。

另外根据中医经验,人参虽可益气健脾,但如长期过量服用,亦可引起肠腹胀满,食欲减退,据病例证实,一些患者在长期服用人参后,常出现失眠,易激动等现象,需要停药一段时间才能好转。

中药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中药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疾 病 作用 ,另 一 方 面 也存 在 不 良反 应 。“ 品不 良反 应 ”是 指 药 “ 格药 品在 正 常 用法 用量 下 出现 的 与 用 药 目的无 关 的或 意 合 外 的有 害 反 应 ”【。其 内容 包 括 副 作 用 、毒性 作 用 、后 遗 效 应 、 1 】
( 北豆根 ) 药典》记载有小毒 ,用量为 3 g ,《 ~9 ;南方习用豆 科植物柔枝槐的根 ( 广豆根 ) 《 , 药典》 记载有小毒 ( 苦寒有毒 ) ,
中药在我国具有悠久 的临床 使用 历史 ,人们普遍认 为中药
药 性 平 和 服 用 安全 、无 毒 副 作用 ,可 长 期 服用 ,有 病 治 病 ,无
辨病精确得 当,遣方用药合理 ,才能药到病除,确保疗效;临 床 因辨证失准 ,寒热错投 ,攻补倒置,而 引起不 良反应 或药源 性疾病 的案例时有发生。如用黄连 、黄芩 、黄柏和 大黄组成的
23 中药 的品种与质量 :如 中药材品种、产地 、采收 、加工、 . 农 药残余量不符合规定及炮制不 当等 问题 ,均影响饮片质量 , 进 而导致 中药不 良反应。我 国药用资源丰富,地域广阔,药材 来源复杂 ,存在 同名异物 、异物 同名 、品种混乱等现象 ,中药 因品种混乱引起 的中毒事件 已不少见 。 例如 山豆根在我国南北

过敏反应 、继发反应 、特异性遗传因素等 。药物 的不 良反应, 是由药物本身所固有或 因不合理用药所引起 的,中药也不例 外。引发不 良反应的 中药,既可 以是中药饮片,也可以是 中成
o d c e a v r er a t n h v o u d n e f e u et d e s e ci a es meg i a c r h o
[ y o d ] T M; d es a t n ; r g r a trP e e t eme srs Ke w r s C A v re e c o s T i e c ; rv ni aue r i g f o v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中医药学是人类历史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辉煌科学成就的代表。

几千年来,中医根据辨证施治运用中药防治各种疾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药以其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的明显优势受到临床患者的青睐。

随着对中药大量、长期的使用,认为“中药为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或者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等观点,从而导致中药滥用现象的出现。

随着中药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随之出现的中药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因此,临床对中药的使用必须高度重视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现对中药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作以下浅析。

1 中药质量问题1.1 品种中药品种繁多,来源复杂,药物中“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在所难免。

这些药物的药性悬殊,不同品种的药物之间相互替用或乱用就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如金钱草异物同名品甚多,有四川报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过路黄的全草;有江苏唇形科植物活血丹的全草;各地称金钱草的药用植物还有很多,临床治疗肝胆结石的以四川大金钱草(过路黄)的老草疗效为好,而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则以唇形科活血丹(连钱草)为佳。

各品种功用不同,临床用药若不辨清楚,则易导致不良反应[1]。

山豆根主要有广豆根和北豆根,前者为豆科槐属植物,而后者却是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茎,北豆根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常入药治疗咽喉肿痛,而广豆根易致呕,实验表明,广豆根毒性明显大于北豆根,又如苦楝子与川楝子,有些地区当川楝子不足时,以苦楝子代用,这是不妥的,苦楝子是有毒之品,不可与川楝子混淆入药。

1.2 产地自然环境对植物体内的化学物质的合成、代谢和积累影响显著,从而影响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类型和数量,影响中药的品质。

中药强调地道药材,其目的是保证中药所含有效成份的相对固定。

如山东所产的金银花中的氯原酸含量高达5.87%,而四川产的仅含0.1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原因分析 2 . 1药物 自身因素 中药本 身 的成分 及药 理作 用就 会造 成一 定 的不 良反应 。 例 如甘草 中的脱氧 皮质酮在 患者体 内可 导致钠潴 留和钾 排泄 量增加 ,进而产生高血压 、浮肿等不 良反应 。 中药质 量 差 异 。 中药 与西 药 有着 比较 明 显 的 区别 ,西 药 在检 测 和标 准 制 定方 面相 对 较 为容 易 ,但 是 目前我 国中 药 检 测标 准 和质 量标 准 尚不健 全 ,所 以 中药 质量 本 身就 存 在 一 定 的 问题 。另外 ,即便 同一种 中药 ,在 我 国的 不 同地
Me t h o d s : 2 0 2 p a t i e n t s we r e a n a l y z e d . Re s u l t s : 4 1 c a s e s r e s u l t e d f r o m he t d r u g f a c t o r s ; 1 3 9 c a s e s r e s u l t e d ro f m he t i r r a t i o n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中药合 理用药的认识 。
中药 ( T C M me d i c i n e ) 是 指 在 汉 族 传 统 医 术 指 导 下 应 用
的药物 。 中 药的来源 极广 , 比如 植物 、动物 、矿 物、微 生物
等 ,都可 以作为 中药 的成分 【 l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但是在 古代 ,国人 就 已经发
现 中药 既对人 体能够 起到 治疗 的作用 ,同时也会 带来 一定 的
域 进 行种 植或 者 加工 方 式稍 有差 距 也会 导致 中药 质 量 出现
比较 大 的差异 。
[ Ke y w o r d s ]T C M t h e r a p y ;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 A n na a l y s i s o f c a s e s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7 8 6 0 . 2 0 1 5 . 3 5 . 0 7 3
C J C M 中医临床研究 2 0 1 5 年 第 7卷 第 3 5期
. 1 3 1 一
中 药 不 良反 应 原 因分 析 与 预 防 措 施
An a n a l y s i s o f c a u s e s a n d p r e v e n t i v e me a s u r e s f o r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o f T C M me d i c i n e
d r u g ; 6 c a s e s r e s u l t e d ro f m b O d v f a c t o r s ;1 6 c a s e s r e s u l t e d f r o m o he t r f a c t o r s . Co n e l u s i o n : Ma ny f a c t o r s c a u s e d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 I f 血e c o n d i t i o n o f p a t i e n t s a n d t h e T CM t h e r a p y we r e c o n s i d e r e d ; mo s t o f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c a n b e a v o i d e d .
结果 : 药物 自身 因素 4 1例 ,不合理 用药 1 3 9例 ,机体 因素 6例 ,其他 因素 1 6例 。结论 : 导致 中药不 良反应 的因素众 多,但是如 果能够结合 患者 身体 条件按 照 中药理论指导 用药,还是 能够避 免大多数中药的不 良反应。
【 关键 词 】 中药 理 论 ; 不 良反 应 ; 病 例 分 析 [ A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a u s e s o f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f r o m T C M me d i c i n e , a n d i mp r o v e he t l e v e l o f r a t i o n a l u s e o f d r u g .
秦林 飞
( 林 州市中 医院 ,河南
林 州 ,4 5 6 5 5 0 )
中图分类号 : 1 t 2 8
【 摘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7 8 6 0( 2 0 1 5 )3 5 — 0 1 3 1 - 0 2
要 1 目的: 探 究中药不 良反应 的原 因,提升 用药水平 。方 法: 对 本院收治的 2 0 2例 出现重要不 良反应的病例进行 分析 。
中药 作为我 国五千 年华 夏文 明 的医学结 晶,在对 全身器 官进行 调理 治疗方 面具有 独到 的优势 ,但是近 年来 ,越来越 多的 患者在 使用 中药后 出现不 良反应 。中药 的组成成 分非常 复杂 。引起 中药不 良反应 的原 因极多 ,主 要有 中药 的来源混 淆、饮 片掺杂 、炮制不 当、使用不 合理 、个 体差 异及 特殊人 群 几个 方面 ,应 加 强业务人 员 的专业知 识学 习,努力 提高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