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同伴互助。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互助合作是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有力保证。提倡教师之间的对话、合作和互助,通过同伴互助,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提倡组织经常性的集体备课、案例分析、问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广泛开展对话交流,行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3、广泛开展展示交流活动。要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使教师养成多想、多看、多听、多问、多做的习惯,并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人人参与课程改革研究,人人做课程改革的主人。学校要开辟展示交流的平台,定期组织座谈、理论研讨、论文交流等“大家谈”活动,促使教师形成善于分析、研究的习惯,并为广大教师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研讨课、汇报课、示范课、成果展示课等为载体,广泛开展观摩、评价、反思活动,使教师感受教育智慧和教育机智的增长和实践收获的快乐。
二、校本教研的主要目标任务
1、进一步明确学校教学研究工作的方向和方法,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2、通过广泛深入的教学研究活动,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3、通过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校本教研,逐步提升教师的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把日常教学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
1、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和核心。教师通过反思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到研究的切入点,使经验得到升华,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改善学习、改进教学。提倡撰写教学札记、课后随笔、实践反思录、“讲述自己的故事”等形式,及时记录自己的教学成败、启示和顿悟,使教学反思逐渐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成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及自我成长的内驱力。
2、各级教研部门是校本教研的专业支持力量。以校为本的研究必须有专业人员的参与。各级教研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教学实践高度关注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参与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及制度建设,努力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并虚心向教师学习,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要建立并完善有利于校本教研开展的制度,制订相关政策,将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情况做为评价学校、校长、教师的重要内容。要积极支持校本教研体系的建设,促进各方面力量的整合。
一、开展校本教研的意义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和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教育教学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种教研活动。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当前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保证,是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3、各级教研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要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发现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倾听学校的呼声,了解教师教学研究中的困难和需求,及时提供专业咨询、信息服务与技术帮助。教研机构要发挥自身优势,善于总结校本教研的成果,为教育行政部门相关决策和工作提供服务。
(六)加强领导,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校本教研工作健康发展
1、培训工作应以校本培训为主、以县市培训为主,州、县市、学校相结合,研训结合,以多种形式进行。注意坚持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领和帮助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2、在日常工作中,把教研与培训结合起来。教研与培训各有侧重又要紧密结合。教研和培训都要注重实效,除了集中培训以外,还要搞好日常的培训和教研,边培训、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
4、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推进校本教研均衡发展。要大力开展教育科研示范校的创建活动,在创建的基础上评估、命名一批“甘南州教育科研示范校”,为全州校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示范引路。
(三)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校本教研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各中小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校本教研规章制度。要不断完善教研组活动制度,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教师自学制度,课堂教学评优制度,领导、教师听、评课制度,课堂教学研讨交流制度,教研成果展示与奖励制度、教学反思制度、课题研究制度等,从教师学习、培训、教研活动、成果展示、课题研究等方面规范校本教研行为。要实行目标责任制,学校领导要根据各自的业务专长分工到教研组(备课组),教研组(备课组)长、骨干教师要承担相应的教师指导责任。学校要把校本教研活动情况量化纳入教师考评,把教师的教研成果归入教师业务档案,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
指导意见(讨论稿)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素质中的特殊作用,确保我州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州实际,现就加强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四、校本教研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方法
(一)建立支撑体系,确保校本教研健康发展。
进一步提高认识,建立、健全有利于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运行机制。制定、完善相关制度,构建支撑体系,是保证校本教研活动健康发展、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
1、中小学校长是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校长既是组织者,又是研究者,要带头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引导教师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研究的职能作用。一要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健全有利于教学研究的科学的导向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为教师开展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要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职业自信心。二要整合学校各部门的力量,特别是要加强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及年级组的建设,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三要组织、引导教师有针对性的读书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水平,指导教学实践。四要经常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营造民主、和谐、求真、务实、严谨的研究氛围,做到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使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问题能及时得到研究、经验能及时与同事分享。五要建立与校外同行(教师、研究人员、研究者等)保持经常联系的沟通渠道,积极主动的争取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导,使校本教研活动得到必要的专业支持。
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和中心,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作用。
1、中小学校要确立立足课堂、立足教师、立足过程的校本教研观,将教研的重心下移,针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坚持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总结办学经验,探索办学规律,促进学校发展。要通过搭建校本教研活动的舞台,建立培训、教学、教研相结合的工作方式,营造使每一个教师都能自主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氛围,为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实践、反思、研究、促进的途径,挖掘教师的潜能,实现学校发展的自我构建,从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四)着眼教师发展,构建“研训一体”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日益迫切的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课改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水平。要切实把培训作为课改的基础性工作,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实践证明,教研与培训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构建“研训一体”的机制,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转变职能,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
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各级教研部门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职能作用。要强化校本教研意识,将教学研究重心下移到学校。要切实转变教研方式,注意加强学科之间的沟通、整合,使有组织的区域性教研活动能够根植并服务于自下而上的校本教研活动。
3、专业引领。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关键和支撑。校本教研需要理论支撑和专业支持,专业引领是指理论学习和专家指导,各校要积极争取专兼职教研员、学科带头人的支持和帮助,充分发挥专家的专业引领作用。对于广大教师来说,读书学习则是经常性的、更加便捷的专业引领,是专业成长的智慧源泉和不竭动力。各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系统学习与有针对性的学习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使教师在学习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4、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体系,构建高效畅通的教研网络。纵向上,州、县市、学校、教研组渠道畅通;横向上,学校之间,县市之间,教研部门与学校之间都要加强联系。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为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与交流、成果的展示与共享提供平台。
(二)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主阵地和主体作用。
1、教学研究是各级教研部门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指导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教学研究应以新课程为导向,从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把握重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研究,不断提高研究的层次和水平。
2、各级教研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学校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指导。要以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进为指导的重点,注重教师教学潜能的开发和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要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善于发现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闪光点和经验,并和教师一起进行总结和提炼,与教师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合作伙伴关系,倡导不断创新的研究风气,创造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教学研究指导方式和方法。
2、校本教研是培养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有效途径。要坚持学校就是研究中心,教室就是研究室,教师就是研究者的理念,提倡“问题即课题,反思即研究,教学即行动,效果即成果”的思路,把学习、实践和研究结合起来,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融教研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达到出名师、出质量、出理论、出特色的目的。教师要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敏锐地关注问题,追踪问题,设计问题,把问题上升为课题,拟定研究的方向和步骤,探索问题的实质和核心,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办法。提出的课题要来自于本校实践,来自于自己的反思与提炼,融入自己的情感与智慧,去掉空洞和不切实际的东西。
3、对教师的教学业务培训,要以帮助掌握学科课程标准、灵活运用教材及教学资源、正确采用教学方法为重点,除自主、互动、随即教研外,各中小学每周集中或分散研讨学习的时间不少于两小时,要求教师必须拥有至少一本专业刊物或书籍,要注重日常研修的督促与检查。学校要积极为教师提供开展校本教研所需的文本资料、音像资料及必要的教研经费。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校本教研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中小学新课程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切实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组织与领导。要把校本教研工作作为中小学新课程实施的“一把手工程”来抓,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机制建设规划,在人员和经费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确保领导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
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当前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广大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保证。为了更好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教学改革,切实加强教学研究,推动校本教研活动广泛持续地开展,州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召开校本教研工作会议,及时表彰校本教研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总结推广校本教研工作的成果和经验,推动校本教研工作健康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