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和对策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变,高职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针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困境,本文将重点探讨其实现路径。
1. 教育资源不足由于高职教育在资源配置方面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教育资源的不足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困境之一。
一方面,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不够完善,校园环境和实践基地的建设也存在较大差距,这直接影响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 人才培养模式老化传统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相对薄弱。
这导致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实际技能不足的问题。
在当前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大背景下,旧的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需求。
3. 专业设置不合理部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滞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
与此一些传统专业仍在报名热度较高,导致部分专业人才过剩,形成了人才流失。
4.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高职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一些教师学历不高、实践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缺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也制约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5. 与企业合作机制不完善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薄弱,实习基地、就业渠道不畅,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机会受到限制。
1. 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政府应逐步增加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加大对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校园设施建设、教学设备更新等方面的资金支持。
建立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将资源整合供给,提升教学水平。
2.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推进“双师型”工程,即依托企业资源,引入企业技术人员、工匠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技能的提高。
要完善课程设置,贴近产业需求、顺应技术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3. 优化专业设置高职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调整和完善专业设置,增加前沿新兴专业,减少人才过剩专业,以适应社会需求。
浅析高职教育发展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
浅析高职教育发展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在不断迅速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但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重要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就业需求、人才培养质量、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对高职教育发展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进行浅析。
一、就业需求问题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就业需求一直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方向。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在就业需求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地方和学校过度追求规模扩张,而忽视了就业市场的需求情况,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
一些专业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一些传统专业的供给过剩,而新兴行业的人才却供不应求。
针对这些问题,高职教育需要更加紧密地关注就业市场的需求情况,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内容,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政府和企业也应该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支持力度,引导高职院校更好地服务就业市场,推进高职教育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二、人才培养质量问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高职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中,高职教育存在着一些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比如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手段滞后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高职教育需要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健全教学管理体系,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还需要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三、课程设置问题课程设置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效果。
当前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与市场需求脱节,学科之间缺乏深度融合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职教育需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结合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设计更加符合时代潮流和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应对策略【摘要】现代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境,如职业教育与技术发展不匹配、与市场需求不协调、质量参差不齐以及缺乏与企业紧密合作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强化技术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加强政策支持并调整职业教育体系。
只有这样,未来职业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人才培养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职业教育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更实用的技能培训。
希望未来职业教育可以更加注重与产业的对接,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困境、应对策略、技术发展、市场需求、教育质量、企业合作、技术教育、产业发展、政策支持、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现代职业教育在今天的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已成为培养人才、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
通过职业教育,学生可以获取实用技能和专业知识,提升就业竞争力,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目标。
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上。
现代社会对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需求日益增长,而职业教育可以为市场输送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
通过职业教育,社会可以培养更多的技术工人、专业人才和创新人才,满足不同行业的发展需求,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关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更关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只有重视现代职业教育,加大对其的投入和支持,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教育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繁荣。
1.2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挑战现代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挑战包括技术发展与职业教育不匹配、市场需求与职业教育不协调、职业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以及缺乏职业教育与企业的紧密合作。
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大责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设施不足、教师素质不高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并制定有效的对策,以推动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1. 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过于偏重理论,忽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过于功利化,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导致学生缺乏综合能力。
2. 教学设施不足在一些地区和学校,由于投入不足和管理不善,高职教育的教学设施严重滞后于产业需求。
一些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设备陈旧,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在高职教育中,教师是承担课程教学和实训指导的重要力量。
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工资待遇不公等问题,高职教育的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一些教师缺乏最新的实践经验和领域技术知识,无法满足产业的需求,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对策研究1. 改革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教学和综合能力培养要解决高职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改革。
一方面,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设立实训基地,提供学生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可以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课程的创新和完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加大教学设施投入,改善教学条件要解决高职教育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首先需要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提高高职教育的硬件水平。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引进先进的实训设备,提高教学设施的水平,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
3.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教师培训为了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师队伍素质,可以加大对高职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产业转型升级视阈下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视阈下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摘要]产业与高职教育的关系,以共同的区域性特征为连接基础,以人才的需求与供给为契合实质,以校企合作办学育人为互动纽带。
但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着现实地位与承担使命不够匹配、发展指向与区域需求不够匹配、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够匹配等三个方面的主要矛盾。
立足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着力推动高职教育办学定位的精准化、办学资源的集约化、办学目标的具体化。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所以,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区域层面,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都必将是未来长时期的重要任务。
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相生相伴,并且在对产业的对接与服务中,用十多年的时间已经快速实现了发展规模上的跨越和发展质量上的提升。
然而能否更好地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能否更好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已然成为高职教育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一、产业与高职教育的关系(一)共同的区域性特征是二者连接的基础从国家层面看,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在持续进行,但是受地理、要素禀赋、经济容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区间的产业结构分布差别较大。
这种分布上的差异其实也反映出产业结构具有较强的区域性。
高职教育的区域化特征,决定了其必须契合和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率和效果来彰显和实现自身价值。
一方面,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必然带动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必须以充足的、稳定的、可持续的人才资源为保障;另一方面,专业建设作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其在人才培养上的相对滞后性,让高职教育必须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保持比较强烈的敏感度。
从一定意义上说,共同的区域性特征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教育发展相互依存、相互连接的现实基础。
浅议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
浅议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高职教育越来越
受到关注。
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面临多重问题,需要制定合适
的对策来促进其发展。
第一个问题是教育质量的提高。
高职教育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和
职业性,但往往在学术化和实践教学质量上存在不足。
应该增加教
学设备投入,提升师资队伍的素质和实践经验。
同时,抓好实践教
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第二个问题是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不匹配。
高职教育的专业
设置不仅要紧跟时代潮流,还需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要注重做好
市场调研,增加市场敏感度,及时推出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专业,
提高毕业就业率。
第三个问题是学生素质的提高。
学生素质的提高包含了学生的
职业素质、创新能力、科技综合素质等多方面。
要注重学生素质教育,营造学生素质提高的良好氛围。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及职业技能,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增加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和创新意识。
第四个问题是高校与产业的合作。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
合作,推进校企合作,加强产教一体化,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同
时强化产业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针对以上问题,应该采取如下对策:一是高校应该优化教学设施,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职业
素质和能力;二是加强对市场的调研,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满足市
场需求;三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创造等能力,提高学生
综合素质;四是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就业提
供多元化选择。
浅议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
浅议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如就业难、质量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
怎样才能够适应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发展,解决以上困扰高职教育发展的问题,本文将从角度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对策。
一、就业难问题随着高教大众化的加快,高校毕业生已经成为职业市场的一股重要劳动力。
但是,一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却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
这也是高职教育目前存在的一大难题。
首先,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适应市场。
高职院校应该注重教育与社会、企业之间的互动,及时获得社会动态信息,对国家政策和就业方向有所了解。
其次,高职教育应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职业和技能培养,制定与市场的需求相符合的课程内容,同时着重激励学生实践操作,增强他们的实战能力。
最后,应该加强学生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并举行招聘会等活动,让学生与用人单位接触。
二、质量落后问题高职涉及的技能知识要求业内水平,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却出现教师水平、课程设置及设备等方面质量不足的现象,而这些都是造成高职教育质量落后的原因。
为了解决高职教育质量落后的问题,首先,应该加强教师和课程的质量建设。
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培养,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制定合理的教育培训计划,使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其次,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加强与先进技术和知识的结合,制定出符合专业技能要求的课程。
最后,在设备建设方面,应该建设具有先进技术和适应性好的实验场馆,以提高学生的实用能力。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问题对于一些高职院校而言,他们的课程设置并不符合市场和雇主的需求,这也是造成高职教育发展迟缓的一个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应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方案。
首先,应该严格落实课程设置管理规范,整合课程资源,制订出符合专业发展趋势的课程设置。
其次,可以采取“生产-研究-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合适的就业人才。
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现实困境及突破路径
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现实困境及突破路径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发挥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面临着转型发展的现实困境。
本文将从教育理念、专业设置、师资队伍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突破路径。
教育理念的转变是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
传统的高职教育主要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也需要进行调整。
传统的高职专业主要集中在传统工科领域,如机械、电子、建筑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兴行业的兴起,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增设新兴领域的专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
同时,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培养具有多领域综合能力的人才。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是转型发展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高职教师主要以工程技术背景的专业人士为主,缺乏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培训。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同时,要加强教师与企业的合作,引入企业导师参与教学和实训,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传统的高职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环节相对较少。
然而,实践能力是高职学生就业的重要素质之一。
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实习、实训、校企合作项目等,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真实的工作经验和技能。
高职院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高职学生的就业是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了解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就业环境。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人才需求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成为了当前的热点话题。
在这个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1. 国家政策支持: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将会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
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投入将会逐渐增加,高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将会得到提升。
2. 职业教育认可度提升:随着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将会随之改善。
这将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3. 产业需求提升: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转型,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将会不断提升。
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和技术优势将得到更多的认可和重视。
二、挑战:1. 人才培养质量不足:高职院校目前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由于一些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相对薄弱,导致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不足。
2. 专业设置不合理:一些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存在着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
一些专业无法及时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困难。
3. 教学设施滞后: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设施相对落后,无法满足产业的技术需求。
这将影响到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
4. 学校社会声誉不佳:一些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较差,导致了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这将对学校的招生和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
三、机遇和挑战的应对策略:1. 政策跟进:高职院校要及时跟进国家的政策,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改革,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
2. 突出特色:高职院校要注重专业特色的培养,与产业需求相结合,打造自己的教育品牌,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 提升教学质量:高职院校要加大对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建设投入,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为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4. 加强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注重实践教学,提升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为高职院校带来了机遇,但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路径
摘 要:现代教育中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关联最为紧密的是职业教育ꎮ 作为技术技能型
人才培养及主要供给渠道的职业教育ꎬ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地位ꎮ 在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ꎬ研究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ꎬ通过完
善层次体系、优化专业体系、调整课程体系、优化师资结构ꎬ对接产业转型升级ꎬ建立与其
2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 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2.1 职业教育层次体系尚未完善ꎬ难以满足产业转 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ꎬ主要有两方 面的表现ꎮ 纵向来看ꎬ 各层次职业教育衔接不顺 畅ꎬ横向来看ꎬ缺乏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沟通ꎮ 纵 向上具体可以从教育部等六部委颁发的« 现代职业 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 ̄2020) » 中得到体现ꎬ现代 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规划ꎬ即由中等职业教育( 中 职)到专科职业教育(高职)ꎬ再到本科职业教育( 应 用技术本科)最后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专硕、专 博)ꎮ 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大部分为中等职业 教育( 中职) 到专科职业教育( 高职) ꎬ缺少本科及以 上的层次体系ꎬ在层次结构上仍然不够完整ꎮ 横向 上ꎬ从生源上 来 看ꎬ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生 源 一 部 分 来 自 单独的中职升学考试ꎬ另一部分生源来自于参加统 考分数达不到普通本科院校招收标准的学生ꎮ 而 职业院校学生想要转入普通本科院校ꎬ还需要再一 次参加统考ꎬ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缺乏有效的 融通渠道ꎮ 两方面都印证了我国职业教育层次体 系还尚未完善ꎬ难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这一现状ꎮ 2.2 专业体系趋同化ꎬ难以满足市场对技能人才的 差异化需求 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趋同化主要体现在专业设 置重复和专业缺乏特色两大方面ꎮ 一是专业设置 重复性ꎮ 这一现状的产生与职业院校长期和产业 转型升级之间缺乏有效的调整机制有关ꎮ 目前相 当一部分职业院校在针对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专业 上ꎬ大多流于形式ꎬ很多只是在名称上做调整ꎬ而当 前转型发展真正所需要的新能源汽车、 高端制造 业、智能机器等专业上调整力度甚小ꎮ 二是专业设 置缺乏特色ꎮ 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与强势学科建
浅议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
浅议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危机的远去,国内经济强劲复苏,职业教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机遇。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研究高职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宏观社会环境及办学中的具体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发展对策,对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标签:高职教育形势困境发展对策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进一步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可以说,高职教育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高职教育所具有的周期短、实用性强、文化层次和技术层次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拟合性高,教育投资效率比较高等特点,也必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高职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及发展对策非常必要。
一、加快发展高职教育的必然性1.发展高职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以“学术目的为主”的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的目标,高职教育在知识、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方面,有其更直接和快速的作用。
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检验职业教育能否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重要标准。
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与经济发展同行,有针对性地培养经济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基础理论够用、实践动手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服务于经济并促进經济的发展。
2.发展高职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对教育在社会中重要意义的认识越来越深刻,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层次,国家已把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信,随着高职教育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将能进一步满足广大青年及社会人士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满足国家对高职技术人才的需求。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
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设 置、教学模式等方面不断进行
改革和探索。
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课程设置与职业 标准不对接、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高职教育过于注重规模扩张,内涵式发展相对滞后。
缺乏与产业的有效衔接,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难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
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前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着多种挑战,如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不均等,需 要推进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重点探讨以下内容:1)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职教育的影响;2)高职教育 内涵式发展的理念、路径和机制;3)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践案例与经验总 结。
04
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践探索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
深化产教融合
加强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共同 设计课程、制定教学计划和培 养目标,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
需求紧密结合。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核心, 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等多 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企业 对人才的需求。
优化专业设置
要点三
培养国际化人才
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培养具有 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 人才。
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01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 建设
建设高速、稳定的校园网络,提供丰 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信息化教学 提供基础保障。
02
推广信息化教学模式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 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和学生学习兴趣。
03
加强教师信息化能力 培训
浅析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的发展路径
浅析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的发展路径【摘要】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高职教育作为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背景下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从高职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高职教育需求的变化、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创新模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高职教育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结论部分则探讨了未来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指出高职教育将在产业升级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到高职教育在促进产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等方面的重要性,为未来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高职教育、关系、需求变化、发展方向、创新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作用、发展趋势1. 引言1.1 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产业转型升级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技术水平等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革命性变化和质的飞跃,通过改变传统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的升级与转型。
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带来了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劳动力的全球化等多重挑战,要求各国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2.科技创新的推动: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推动了产业升级。
3.人口结构和消费升级: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了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传统产业面临市场萎缩和内需不足等问题,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4.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要求产业从重资源、重劳动转向重技术、重创新,实现绿色发展。
5.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加快,使得各国产业间的竞争更为激烈,要求产业不断提升竞争力,进行升级转型。
1.2 高职教育的重要性高职教育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浅析高职教育发展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
浅析高职教育发展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高等教育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高职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发展方向,正面临着诸多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就业压力、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对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就业压力随着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加,高等教育的供给数量已经明显超出了需求。
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毕业生就业压力更是愈发凸显。
与此各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等问题也备受关注。
在此情况下,高职教育需要从就业导向的角度出发,不仅需要加强与企业合作,与时俱进的调整专业设置,提升教学质量,更需要加强对学生实际就业需求的了解,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学生的就业铺平道路。
二、课程设置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可能无法满足当前社会需求,如何调整课程设置,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成为了摆在高职教育面前的重要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高职教育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更新、调整课程内容,将实用技能与知识相结合,培养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三、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师资队伍的师资力量与师资结构是高职教育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实际发展中,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着职称结构较为单一、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高职教育需要着力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师资的专业培训和业务能力的提升,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时代的需求。
学科交叉、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已经成为当今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还存在着教学模式不够灵活、创新不足、缺乏实践教学资源等问题。
如何应对职业教育的变革和挑战
如何应对职业教育的变革和挑战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特定职业需求而进行的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职业教育也面临着许多变革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如何应对职业教育的变革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了解职业教育的变革和挑战职业教育的变革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进步带来的职业需求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传统职业正在面临淘汰的风险,而新兴职业则不断涌现。
职业教育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培养适应新职业需求的人才。
2. 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职业转型: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一些行业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职业教育需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提供转行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机会。
3. 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革: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
职业教育需要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二、应对职业教育的变革和挑战的解决方案1.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职业教育应与企业密切合作,了解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开设与实际职业需求相符的专业课程。
同时,建立实习基地和实训中心,提供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强化综合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3. 推动教育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
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远程教育和在线培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教育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
同时,鼓励优秀企业人员参与职业教育,提供实践经验和行业洞察。
5. 建立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进行评估。
通过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三、总结职业教育的变革和挑战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我们能够积极应对,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就能够顺利应对职业教育的变革和挑战。
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战略举措
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战略举措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世界的全面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国纷纷加大投入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也在快速发展。
但是,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解决这些挑战和难题需要政府与社会共同努力。
首先,高职教育面临的外部挑战是国际化的压力。
与高等教育的发展相比,国内高职教育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同时受到国际间的竞争和对比,相应的发展模式和标准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善。
其次,高职教育面临的内部挑战是能力不足、管理和服务水平低的问题。
高职教育提供的教学和培训服务中,学生学历能力较低,高职学校在教学质量、课程体系、学校管理、教师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挑战,低效的管理和服务也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要支持高职教育的发展,社会应该采取相应的战略举措。
首先,政府应重视高职教育,加强高职教育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特别是培训机构的管理规范,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其次,政府应加强对《高职教育法》的执行,形成一套完整合理的高职教育管理体制,以提高高职教育管理的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应重视高职的社会效力,出台政策,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投资建设、运营高职教育机构,以提升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同时,应加强对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细化,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师的素质,改善高职学校的教学管理、课程体系和实践基地的建设等,以保证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此外,政府应加大对高职教育的宣传力度,扩大对高职的认知,同时采取有效的政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大众对高职教育的重视,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与发展。
综上,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难题,要支持高职教育的发展,政府应加大投入,采取相应的战略举措,包括政策落实、服务准化、教育宣传和社会参与等,以期能够得到更佳的高职教育发展。
译文:《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战略举措》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世界的全面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国纷纷加大投入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也在快速发展。
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现实困境及突破路径
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现实困境及突破路径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定位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连接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桥梁。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职院校面临着转型发展的现实困境,需要探索突破路径。
一、现实困境1.办学定位不清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但是在实际办学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符,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低等问题。
2.师资力量薄弱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一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无法满足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同时也难以吸引高水平人才进入高职院校任教。
3.校企合作不充分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不充分,一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缺乏深度和广度,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也无法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二、突破路径1.明确办学定位高职院校需要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坚持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吸引更多的高水平人才进入高职院校任教,同时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教师的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3.深化校企合作高职院校需要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加强产学研一体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同时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
4.推进课程改革高职院校需要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同时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现实困境需要通过明确办学定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和推进课程改革等多方面的措施来突破。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革,才能使高职院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
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现实困境及突破路径
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现实困境及突破路径近年来,高职院校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这些院校面临着转型发展的现实困境。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并提出可能的突破路径。
高职院校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既是继续深造的桥梁,也是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然而,高职院校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可能无法满足现代产业发展的需求。
许多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缺乏与产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
这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影响其就业竞争力。
其次,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不具备产业实践经验,缺乏与产业对接的能力。
这导致了教师教学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难以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需求。
另外,高职院校的教师激励机制相对不完善,缺乏激励教师发挥创新能力的机制,大大限制了教师的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再次,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尚不完善。
许多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机制,无法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无法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
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往往很难找到与所学专业相符的工作,出现严重的就业不适配问题。
面对这些困境,高职院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实现转型发展。
首先,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课程改革,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动手实践和实际操作是高职教育的特点,学校可以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推出实践性强、有针对性的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与用人机制。
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共同开展实践教育、实习实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企业人士来校授课,开设企业实践课程,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问题与优化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问题与优化【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国也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虽然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硕果累累,但在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市场用人需求变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也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产教融合的效果。
本文首先对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师资力量薄弱、产教融合的合力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问题的策略,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发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问题0.引言产教融合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摆在参与职业教育各个主体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与普通院校不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强调与地方产业对接,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许多高职院校积极开展了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但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人才供求与企业需求不对接的情况。
面对这一供求矛盾,需要各参与主体正是当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工作。
1.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问题1.1师资力量薄弱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直接影响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效果,高职院校其中大部分为专职教师。
许多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中出中级职称的教师较多,高级职称的专职教师较少,同时许多高级职称的专职教师并没有相关行业或企业的实践经验[1]。
实际上,产教融合需要大量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水平,但目前许多职业院校这一类教师比例较低,同时许多教师也缺乏教学经验与实践经验,影响了产教融合的效果。
虽然有的教师具有一些行业、企业工作经验,但部分“双师型”教师产教融合意识不强,在日常工作中,主要是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教育教学任务,不重视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教学工作中也没有积极的向学生介绍行业与企业先进的技术或理论,不利于学生学习与掌握行业前沿知识与技能,显然与产教融合的初衷相悖。
对于新背景下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对于新背景下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及改革建议论文摘要:我国高职教育经历了几十年的进展,为我国社会建设培育了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材,对高等教育事业和国家的社会经济建设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虽然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有着明显的转机,对我国经济迸展凸显岀它的庞大作用,可是由于传统观念仍然牢固,高职院校的改革势在必行。
分析了当前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进展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一些多元化、可操作性的意见。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社会建设;应用型技术人材;改革; 可操作性我国髙等职业院校在近几年政府的重视下进展迅猛,为我国社会职位生产第一线输入了一批又一批的技术型人材,能够说那个独特的人材培育基地为我国经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这几年,全社会对于职业教育重视,这种局面使职业教育有了更广漠的进展空间,但是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晩,因此在进展中呈现出了一些矛盾与问题。
本文就是分析当前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进展现状与呈现的问题,并提岀一些多元化、可操作性的意见,如有不足的地方请给予斧正。
一、新背景下高职院校进展现状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取得迅猛进展,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10年末,高职院校的数量已经达到高等教育学校总数的65%,能够说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 了。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平稳进展的阶段,进展势头良好,尤其在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时期,我国需要转变经济增加方式,创建创新型国家, 这些都需要足足数量的高级复合型技术性人材。
在2008年,教育部就在工作会议上提出,“大力进展职业教育,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着力培育髙素质的高技术人材”。
充分说明教育部门对于髙职教育的重视程度。
以广东省为例,在1995年,教育部门作了大力进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到今天为止,广东省具有一百所以上的职业院校,其中有7()所是在2001年以来新成立的。
在2003年,广东省的高职院校的在校生就占到全省高校在校生的55%,能够说职业教育已经从边缘教育步入到主流教育行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和对策作者:覃川郑萍萍来源:《教育与职业(下)》2018年第12期[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产业转型升级背景。
然后分析了高职教育面临的新问题:高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专业课程建设不能完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变化,教师的教育思维需要与时俱进,学生职业能力难以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最后提出了高职教育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完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构建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助力教师职业成长;树立“支持服务”理念,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作者简介]覃川(1960- ),男,湖北松滋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郑萍萍(1978- ),女,山东五莲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山东青岛 266555)[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24-0034-04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在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新要求。
积极应对挑战,加快自身转型升级,培养出满足时代和社会需要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就要求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以技术进步、创新驱动为表征的经济发展趋势,推动了全球的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是产业从价值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的上升过程,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即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主要表现在,由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产业发展由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产业布局由分散型向集聚型转变。
这就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全面推动劳动力要素的升级和结构优化。
高校大学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基础。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必须深化改革,以快速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二、高职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当前,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挑战、新问题。
1.高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在高职教育领域可以理解为:求学者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高职教育发展不平衡、供给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产教融合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不断加强,大批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大国工匠,在社会各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程较短,发展状况还处于“初级阶段”。
从外部层面上看,西部内陆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之间高职教育发展不平衡,学校服务地方产业以及高技能人才供给方面发展不充分,校企合作的程度与产教融合的深度既不平衡也不充分。
从内部层面上看,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教师发展等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制约着现阶段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
2.专业课程建设不能完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变化。
当前,我国工业生产方式正从“制造”向“智造”转变,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专业转型升级。
有些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对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变化的灵敏度差,专业结构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吻合度不高;专业的职业特征不鲜明,专业设置基于传统的学科划分,体现为大专业,涵盖宽泛,笼统单一;缺乏跨专业的知识整合,专业群建设意识薄弱,相近专业、跨专业缺少资源共享和沟通。
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对接不紧密,与行业技术应用有一定程度的脱节,不能及时应对新旧动能转换;课程体系与求学者职业发展需求之间不能很好地匹配,偏重显性课程建设,轻视包括文化、环境、课外活动在内的隐性课程建设;课程资源不够丰富,忽略学生接受知识能力和成长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性,套餐化、模式化的课程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教师的教育思维需要与时俱进。
教师自身的专业化、职业化、信息化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些教师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认知不准确,没有真正确立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布道式、宣讲式、满堂灌式教学法依然大行其道;偏重专业学习,对学生创意思维、合作能力、主动学习意识、敬业精神的培养重视不够;对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关注度、参与度不高,市场调研能力、操作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不强。
4.学生的职业能力难以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產业升级带来生产技术的复合化,专业界限逐渐被打破,多学科融合发展。
同时,生产工具的智能化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然而一些学生在主动学习能力、批判性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等的养成上,难以达到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职业人才标准,导致竞争力不强、知识面过窄、适应能力差,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三、高职教育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1.完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
理解和应对高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需要重温高职教育的初心和使命——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使他们在为国家社会建功立业的同时,不断提升个人生活的幸福指数。
当下,职业教育进入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时代,开启了以质量为生命的优质化、品牌化道路。
高职院校必须主动适应需求,实时自主调整,持续改进提升,在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实施高职教育,让求学者好就业、就好业,提升收入水平,在实现个人美好生活诉求的同时,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做出贡献。
高职院校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明确办学定位,构建起符合时代发展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职业院校要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
通过内外部各主体对高职院校的“共治”,使高职院校内外利益相关者在平等和相对自主的基础上共同参与办学,形成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高职院校办学新模式、新机制。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高职院校准确把握办学定位,促进办学过程中高等性、职业性、教育性的和谐统一。
面对未来社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和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变革,高职院校应以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勇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要求高职院校创新合作办学机制,推进政校行企融合发展,开展多维度、宽领域、多样化的合作,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多渠道、多形式地推进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之间的衔接、合作,以提升中职学校的办学水平。
推进工学结合,要求高职院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具有高职特征属性的国家、学校、专业、教学(学习)人才培养的层级体系;强化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特色体系建设,把实践教学、技能培养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推进二级学院由教学单位向办学单位转变,加快推进专业产业对接,推进校企联手开展应用技术技能积累与研发推广工作。
面对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应积极应对,主动作为,成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高职院校以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开发职业技术类培训课程资源库,推进优质培训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为行业企业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立足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教育培训服务和学历继续教育。
发挥高职院校社区学院的功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农村转移劳动者的转岗,加强社区文化教育。
高职院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配合合作企业“走出去”,一方面输出高素质技术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培训等方式提升当地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与素质能力。
2.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构建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产业行业需求,做到适时调整、实时整合,保证新工艺、新业态的适时呈现。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战略重点领域。
这些领域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
高职教育在专业建设上要做到资源的聚集和整合,在人才培养上服务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
职业教育要树立“专业+”意识,即“主干专业+拓展专业”,突破既有的专业壁垒,实现跨界融合、资源共享,建立开放、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树立专业群建设意识,增强学生的专业迁移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多维度、多层次、多样化的校企合作,促进专业与职场文化和职业标准的融合,从而进一步拓展专业空间,丰富专业内涵。
与此相适应,在课程建设上,强化“课程+”意识,着力构建“生态型”课程体系,推进专业技能课程与素养能力课程的融合,推进多元化、自助式课程实施机制的形成。
具体来说,一是在课程设置上,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满足教育发展规律的需求,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系的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
二是在课程内容上,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对接职业标准,打破专业知识界限,促成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接纳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形成混合式课程新业态,突出学生专业能力、人文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总之,课程建设不仅关注知识、技能和能力等维度,更关注学生能力发展背后的人格塑造、精神培育和价值引领,从而整合全方位育人元素,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构建全员、全域、全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立体式“大课程”系统。
3.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助力教师职业成长。
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教师是关键。
在新形势下,教师不仅要具备“双师”素质,还要拥有国际视野,掌握国际先进教育理念。
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理念,不断刷新知识体系。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居高临下的“布道者”的角色,树立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促进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教师要注重学术性与技术性的统一,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保持教学内容与新技术、新工艺同步;要拥有国际化视野,将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更具竞争力。
高职院校要为教师职业成长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逐步构建起涵盖师资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的政策体系,以事业的发展吸引人才,以竞争的机制激励人才,以感情的投入凝聚人才;基于教学能力提升、组织文化认同,结合教师特点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实施教师全员素质提升计划,帮助教师做好职业发展规划,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