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中的权力与交换》共16页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读书笔记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读书笔记书名: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作者:彼得·M. 布劳[美国]翻译:李国武版本:商务印书馆,北京:2008年注:“”内为原文,后数字为页码,着重号为....原文所加,下划线为后加导言“本书的目的是在分析支配个体和群体之间关系的社会过程的基础上增进对社会结构的理解。
这里提出的基本问题是社会生活是如何被组织成日益复杂的人与人交往的结构的。
”34“为了使行导致社会交换,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必须要指向只有通过和他人的互动才能获得的目标,另一个是它必须试图使手段适合促进这些目标的实现。
”34 “社会交换可以反映任何指向经由社会引起的目标的行为。
”34第一章社会交往的结构“齐美尔的基本假定和本书的基本假定是,对社会交往、支配社会交往的过程以及社会交往所呈现出来的形式的分析是社会学的中心任务。
”47本章主要论题是,“较为复杂的社会交换过程是如何从较为简单的社会交往过程中演化出来的。
”.481.1 社会报酬的交换“人类的大部分的愉悦都根源于社会生活。
……个体所体验到的满足感都取决于他人的行动。
”49“一个人从对别人行使权力中得到满足,而服从其权力的那些人则会遭受剥夺。
”50 一些社会交往具有内在性报酬,就像是情侣、朋友一起做意见事实感到的满足。
社会交往还会产生社会报酬,譬如他人的感激。
人们期待着回报。
51社会中的“利他主义”可能包含着期待社会报酬的“利己主义”,但也存在“离开简单的利己主义或心理享乐主义成分”的利他主义。
52人们重视社会赞同,社会赞同的意义在于其真实性。
531.2 基本过程“支配人们之间交往的基本社会过程根源于基本的心理过程”“社会吸引是诱导人们主动建立社会交往的力量”,并会“扩展他们的交往范围”。
.56 两种期望:交往将是一种内在性报酬的体验;交往将提供外在的收益,比如建议。
57 “社会吸引导致社会交换”,“交换过程引起权力的分化”,支配他人所需服而又不需要为他人所支配服务的人从他人的服从中得到满足,获得权力。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美国社会学家彼得•M•布劳是最著名的现代社会交换理论家。
他认为,人际之间的社会交换开始于社会吸引。
社会交换的概念布劳认为,社会交换是人类行为的一部分。
形成社会交换的两个条件:“一是该行为的最终目标只有通过与他人互动才能达到;二是该行为必须采取有助于实现这些目的的手段。
”社会交换是当别人作出报答性反应就发生、当别人不再作出报答性反应就停止的一种自愿性行为,它是个体之间的关系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权力分化与伙伴群体关系、对抗力量之间的冲突与合作、社区成员之间间接的联系与亲密关系等的基础。
社会交换是一种以期待回报和换取回报为目的的行为。
社会交换不作任何具体的规定和明文的承诺,社会交换会引起个人的责任、感激和信任感。
从社会交换中得到的利益则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报酬的价值具有相对性和模糊性,比如爱、感激、社会赞赏等都无法用货币来衡量。
社会交换的形式社会报酬有两类:一是内在性报酬,即从社会交换活动本身取得的报酬,比如乐趣、爱、感激和社会赞赏等;二是外在性报酬,即在社会交换关系以外所取得的报酬,比如金钱、商品、劝告、邀请、帮助和服从等。
社会交换有三种形式:一是内在性报酬的社会交换。
社会交换活动的参与者把交换活动本身作为目的,比如一个男孩与他所爱慕的女孩进行交往,所依据的就是内在性报酬。
二是外在性报酬的社会交换。
社会交换活动的参与者把交换看作是实现更远目标的手段,它对人们合理选择交往伙伴提供了客观的独立标准。
三是混合型的社会交换。
这种交换既有内在性报酬,也有外在性报酬。
比如,一个人接受邀请赴宴,可能是为了享受饮食之乐,也可能是同时为了得到与老朋友相处的愉悦,甚至更可能是后者;工人参加某个工会,不仅仅是为了改善其雇用条件,也可能是他们内在地喜欢该工会中的伙伴关系,并能从帮助工会实现其目标中得到某种满足。
社会交换的基本过程社会交换的基本过程社会交换的过程始于社会吸引。
一个人期望与别人的交往会带来报酬,不论这些报酬是内在性的还是外在性的,他会受到能提供报酬的人的吸引。
《社会生活中的权力与交换》
社会交换的原则
◆互惠性原则(Reciprocity Principle):参与交换各方
期待着相互回报。
◆公正原则(Justice Principle):在社会交往中受到公平 规范的制约。 ◆边际效用原则(Marginal Utility Principle):人们从事 某一特定行为得到的期望报酬越多,则该行动的价值越 小并且越不可能从事此活动。 ◆不均衡原则(Imbalance Principle)在社会单位中,某 些交换关系越是稳定和均衡,其他交换关系就越可能变 得不均衡和不稳定。(举例;恋爱关系中的平衡)
谢谢大家 Thank you
微观社会结构交换过程
权力产生的条件:
◆对别人能够提供给自己的作为交换的利 益保持冷淡
◆对于别人需要的东西加以垄断 ◆防止他人为满足他们的需要而形成强制 力量
◆别人需要他所能提供的利益
微观社会结构交换过程
权力合法化渠道: ◆共同社会规范
◆下级社会赞同
◆社会化
◆走出领导的两难困境
◆领导与追随者的期望 ◆提供补偿
微观结构中的社会交换过程
社会吸引 竞争
一些人处在吸引人他人、被人尊敬的地位 内在报酬:乐趣、社会赞同、感激等 外在报酬:金钱、商品、邀请、帮助等
分化
一些人处在被人吸引、表示尊敬的地位
整合/对立
集体赞同/集体反抗
微观社会结构交换过程
社会交往义务中保持自身独立性的社会交往条件:
◆战略资源 ◆替代资源 ◆强制力量 ◆减少需要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作者:彼特●布劳
讲课大纲
理论概述及主要代表人物 社会交换的概念及原则 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的区别 微观社会交换的过程 宏观社会交换的过程 理论特征与评价
《社会生活中的权力与交换》课件
微观结构中的社会交换过程
社会吸引 竞争 分化
整合/对立
内在报酬:乐趣、社会赞同、感激等 外在报酬:金钱、商品、邀请、帮助等
一些人处在吸引人他人、被人尊敬的地位 一些人处在被人吸引、表示尊敬的地位 集体赞同/集体反抗
冲突”过程 最后两者都遵循公平原则
交换系统与宏观社会结构
◇共享价值观(Shared Values):共享价值提供 了一种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构的一种机制。
◇制度化(Institutionalized ):指社会机制的突 生,社会价值准则和规范、组织原则以及知识 和技能都是通过社会机制一代一代传下去。
微观社会结构交换过程
社会交往义务中保持自身独立性的社会交往条件:
◆战略资源 ◆替代资源 ◆强制力量 ◆减少需要
微观社会结构交换过程
权力合法化渠道: ◆共同社会规范 ◆下级社会赞同 ◆社会化 ◆走出领导的两难困境 ◆领导与追随者的期望 ◆提供补偿
宏观交换与微观交换的相似点
首先两者都遵循社会吸引原则 其次两者都经历”吸引-竞争会交换理论评价
理论特征:
一、布劳反对霍曼斯的心理还原论立场 二、布劳通过分析支配着的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社会过程来
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结构,力图解释社会结构中的内在矛 盾、对抗和重组过程们从而把社会变迁的分析引入社会
交换理论。
对布劳社会交换理论的批判
依赖于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即人类行为是以交换为指 导的,这种过程是既定的。不能进行充分的证明和解 释。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作者:彼特●布劳
《权力与交换》
☞
第二章 社会一体化
• 吸引的纽带把个体团结成一个群体以及吸引的过程 (1)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
对报酬的期望使交往具有吸引力,能产生内在报酬的交 往以及能产生外在报酬的交往。内在的吸引依靠融合在一起 的报酬;表现出给人以印象的样子的策略:冒险、角色距离、 表现紧张和放松以及应付某种挑战的满足。深刻的内在依恋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际关系中的社会交易,外在利益为比较伙 伴、选择伙伴以及弃此取彼设立了客观标准,试图在其他人 中间获得社会承认的个体有许多方法可以证明他们自己是吸 引人的伙伴,在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用来给别人 留下印象的策略差异很大。敢于冒失败和非难的风险以及成 功地应付挑战的能力可以赢得人们的尊敬。
(3)宏观结构的显著特征:相互性和不平衡性
某一水平上的平衡力量可以是另一水平上的 打破平衡的力量,相互吸引是通过交换中的不平 衡而产生的;交换通过权力的不平衡去达到平衡: 合法化能换取权力的公正使用,反抗则会造成不 公正的恢复性平衡,但它也能产生新的不平衡。 在社会交往中,有一种趋向于不平衡的张力,也 有一种趋向于相互性的张力。人们希望社会交往 存在均衡状态,并没有考虑到现实生活的动态, 均衡忽略了在社会生活的某一水平维持均衡的力 量在其它的水平上构成了打破均衡的力量。权力 的不平衡规定了交换中的相互性。
(2)基本过程
• 社会交往的简单过程植根于原始的心理过程,这些简单 过程又引起复杂的社会过程。社会吸引促使人们去考虑 如何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考虑社会交换。单方面的 交换导致权力的分化。权力的运用通过用公平准则加以 判断,而引起社会的赞同或非难,社会的赞同或非难则 可能相应地导致合法组织和社会反抗的出现。在人际交 往中可以观察到并且直接依靠心理素质的较为简单的社 会过程,引出了较为复杂的社会过程,后者支配着相互 联系的社会交往结构,而社会吸引是一种诱导力量,它 使人们主动地建立社会交往,一旦形成了交往,社会吸 引又会使人们去扩大交往的范围。集体赞同某种权力可 使该权力合法化。
《社会生活中的权力与交换》
而从社会交换中得到的利益则没有明确的价格,没 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报酬的价值具有模糊性。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十分。
微观结构中的社会交换过程
报酬:乐趣、社会赞同、感激等 外在报酬:金钱、商品、邀请、帮助等
◆对于别人需要的东西加以垄断
◆防止他人为满足他们的需要而形成强制力量 ◆别人需要他所能提供的利益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十分。
微观社会结构交换过程
权力合法化渠道: ◆共同社会规范 ◆下级社会赞同 ◆社会化
◆走出领导的两难困境
◆领导与追随者的期望 ◆提供补偿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十分。
◇社会组织层次:政治组织、抗拒变迁、合法化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十分。
小结:布劳社会组织构想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十分。
布劳社会交换理论评价
理论特征:
一、布劳反对霍曼斯的心理还原论立场 二、布劳通过分析支配着的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社会过程来帮助人
们了解社会结构,力图解释社会结构中的内在矛盾、对抗和重
举例:
抢劫中的用钱抵命的交换
捐款(不企求得到任何形式的感激)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十分。
社会交换的原则
◆互惠性原则(Reciprocity Principle):参与交换各方期待着相互
回报。
◆公正原则(Justice Principle):在社会交往中受到公平规 范的制约。 ◆边际效用原则(Marginal Utility Principle):人们从事某 一特定行为得到的期望报酬越多,则该行动的价值越小并 且越不可能从事此活动。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读书笔记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读书笔记书名: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作者:彼得·M. 布劳[美国]翻译:李国武版本:商务印书馆,北京:2008年注:“”内为原文,后数字为页码,着重号为....原文所加,下划线为后加导言“本书的目的是在分析支配个体和群体之间关系的社会过程的基础上增进对社会结构的理解。
这里提出的基本问题是社会生活是如何被组织成日益复杂的人与人交往的结构的。
”34“为了使行导致社会交换,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必须要指向只有通过和他人的互动才能获得的目标,另一个是它必须试图使手段适合促进这些目标的实现。
”34 “社会交换可以反映任何指向经由社会引起的目标的行为。
”34第一章社会交往的结构“齐美尔的基本假定和本书的基本假定是,对社会交往、支配社会交往的过程以及社会交往所呈现出来的形式的分析是社会学的中心任务。
”47本章主要论题是,“较为复杂的社会交换过程是如何从较为简单的社会交往过程中演化出来的。
”.481.1 社会报酬的交换“人类的大部分的愉悦都根源于社会生活。
……个体所体验到的满足感都取决于他人的行动。
”49“一个人从对别人行使权力中得到满足,而服从其权力的那些人则会遭受剥夺。
”50 一些社会交往具有内在性报酬,就像是情侣、朋友一起做意见事实感到的满足。
社会交往还会产生社会报酬,譬如他人的感激。
人们期待着回报。
51社会中的“利他主义”可能包含着期待社会报酬的“利己主义”,但也存在“离开简单的利己主义或心理享乐主义成分”的利他主义。
52人们重视社会赞同,社会赞同的意义在于其真实性。
531.2 基本过程“支配人们之间交往的基本社会过程根源于基本的心理过程”“社会吸引是诱导人们主动建立社会交往的力量”,并会“扩展他们的交往范围”。
.56 两种期望:交往将是一种内在性报酬的体验;交往将提供外在的收益,比如建议。
57 “社会吸引导致社会交换”,“交换过程引起权力的分化”,支配他人所需服而又不需要为他人所支配服务的人从他人的服从中得到满足,获得权力。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读书报告
湘潭大学读书报告题目《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读书报告姓名王许朋院系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10社会学系学号 **********指导老师王荷英2013年4月28日《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读书报告我们被放在这有如戏院的世界上,每个事件的起源和缘由,却完全隐瞒不让我们知道。
我们既没有足够的智慧预见未来,也没有能力防止那些使我们不断受到伤害的不幸事件的发生,我们被悬挂在永恒的疑惧之中。
——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一,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彼得.布劳(1918—2007)出生于奥地利,后移居美国并获得美国国籍,长期任教于美国各个大学,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
布劳一生从事社会学的经验研究和理论建设工作,主要研究的是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的问题。
布劳的理论起初与交换理论并没有关系,只是霍曼斯在20世纪60年代写作《社会行为:它的基本形式》一书时,引用了布劳的某些实地调查资料,并认为布劳的观点同自己的观点相接近,因此可以说是霍曼斯把布劳拉近了社会交换理论的阵营。
一个人的原有思想和行为往往会对他以后的人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正是由于这样的研究背景,使得布劳在之后从事社会交换理论的研究时总是存在两大特点:一是将关注的视角永远放在社会结构之中,这也是为什么布劳能将社会交换理论与社会结构统一起来从而建立“结构—交换”理论,而不像霍曼斯那样只是研究小群体的社会交换行为的原因。
二是布劳在进行社会研究时,注意对经验性材料的收集和分析,强调将抽象的理论和经验性材料结合起来,关于这点我们也能在《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一书中找到很多例证。
另外需要说明和引起大家注意的是,布劳虽以“结构—交换”理论而闻名于世,但对社会交换的研究从来都不是他的理论重点所在,而毋宁说是对他研究宏观社会结构的一个注脚而已。
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布劳已经脱离了社会交换理论的阵营,而专心于对宏观社会结构的研究之中,并以此构筑他的整个社会学体系。
所以,当我们在阅读和试图理解《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这部巨著时,我们关注的焦点应是布劳对复杂社会结构的论述,而不仅仅是他对微观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各种社会交换行为的生动描写,正如作者在本书开篇所写的那样,“本书的目的是通过分析支配着个体和群体之间关系的社会过程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结构。
《社会生活中的权力与交换》
社会交换的原则
◆互惠性原则(Reciprocity Principle):参与交换各方
期待着相互回报。
◆公正原则(Justice Principle):在社会交往中受到公平 规范的制约。
◆边际效用原则(Marginal Utility Principle):人们从事 某一特定行为得到的期望报酬越多,则该行动的价值越 小并且越不可能从事此活动。
◇制度化(Institutionalized ):指社会机制的突 生,社会价值准则和规范、组织原则以及知识 和技能都是通过社会机制一代一代传下去。
◇社会组织层次:政治组织、抗拒变迁、合法化
小结:布劳社会组织构想
布劳社会交换理论评价
理论特征:
一、布劳反对霍曼斯的心理还原论立场 二、布劳通过分析支配着的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社会过程来
◆不均衡原则(Imbalance Principle)在社会单位中,某 些交换关系越是稳定和均衡,其他交换关系就越可能变 得不均衡和不稳定。(举例;恋爱关系中的平衡)
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的主要区别
◆经济交换是根据明文规定的契约合同进行的,而
社会交换不作任何具体的规定和明文的承诺。 ◆经济交换中不会引起任何个人的责任、感激信任,
微观社会结构交换过程
社会交往义务中保持自身独立性的社会交往条件:
◆战略资源 ◆替代资源 ◆强制力量 ◆减少需要
宏观交换与微观交换的相似点
首先两者都遵循社会吸引原则 其次两者都经历”吸引-竞争-分化-整合/
冲突”过程 最后两者都遵循公平原则
交换系统与宏观社会结构
◇共享价值观(Shared Values):共享价值提供 了一种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构的一种机制。
而社会交换则会。(举例:购房) ◆从经济交换中得到的利益时可以准确计算和预测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读后感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读后感《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读后感要进解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最应该厘清几个基本的概念:什么是交换?交换的主体是什么?什么又叫权利?彼得·M。
布劳是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曾先后任教于康乃尔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曾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
先不论彼得·布劳在学术界的成就有多非凡,单从他的学术影响就可以看出他对整个社会学尤其是他所研究的领域作出的贡献,他的著作广泛而深刻,所以在理解中需要多费脑筋。
在笔者看来,社会学与哲学一样是影响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助推力。
不仅如此,布劳还是是交换关系的微观社会学研究的创始人,并且在阶层分析理论、组织社会学等领域中有很大的影响。
其他著作有《官僚组织动力学》、《不平等和异质性》和《机会的结构脉络》等。
整本书的内容中彼得·布劳都在思考一个基本的问题:社会生活是如何被组织成由人类交往构成的日益复杂的结构的?人们为何愿意在社会生活中进行物质与非物质的交换?一个个在思考中循序渐进的问题开始使这本书闪耀着睿智、深刻的人文见地。
本书已成为社会学学科的基本文献,包含着丰富的值得进一步挖掘的宝贵思想。
现在我们先就前面提到的交换的定义来作初步的分析。
两种期望,两种吸引,交往是一种内在性的报酬体验。
交换的前提是交换物质的存在,没有交换物质存在就谈不上交换。
当然交换也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单方面是不能完成交换的,交换是交换双方在某个时间内进行的活动。
布劳试图从社会交换关系的理论视角来解答这一问题,既通过对人们之间交换关系的微观社会学分析,为发展对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宏观社会学研究提供一个理论基础。
交换的.主体是什么呢?既然是在整个社会进行的交换其交换的主体必然是生活在这个社会的自然人。
只有人有主观能动性,才能在社会生活总进行自愿自主的交换。
因为人是有一定的社会意识,他具有社会判断力也才能作出正确的交换。
现在我们才来探讨这本书的另一大重要的概念:权利。
第九章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布劳的《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一、历史背景彼得·M.布劳(Peter M.Blau.1918—2002),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曾先后任教于康乃尔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73年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并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布劳的学术影响广泛而深刻,他是交换关系的微观社会学研究的创始人,并且在阶层分析理论、组织社会学等领域中有很大的影响。
其他著作有《科层制的动力学》(1955)、《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1964)、《不平等和异质性》(1977)等。
布劳在其博士论文中论述了官僚制组织内部非正式过程的问题,公共机构同事之间职责问题的咨询——非正式咨询(被禁止却又被容忍),他们如何频繁地通过信息换取赞同,以及非物质报酬的交换过程。
并以《科层制的动力学》为名出版,霍曼斯指出与其说这本书是关于科层制还不如说是关于工作群体的非正式关系的研究,霍曼斯的评价和交换理论的阐述深深地影响了布劳之后的研究方向。
布劳在《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这本书的引言中指出他对社会交换感兴趣的原因,一是布劳希望提出系统化的理论,交换理论很适合发展成为像经济学理论模型那样的严密理论;其次,布劳将交换论作为微观社会学分析和宏观社会学分析之间的连接,提出一个包含这两方面的社会理论。
而且这种从微观到宏观的变化体现在他的经验研究和理论研究之中,将抽象的理论和经验性材料结合在起来,从人们的日常交往和人际关系这些简单的过程中推导出支配社区和社会复杂结构的社会过程。
布劳以乔治·齐美尔和欧文·戈夫曼的著作为基础研究日常社会生活,社会学的一般理论主要借鉴马克斯·韦伯和塔尔科特·帕森斯的著作,并利用对较简单过程的分析阐释复杂的结构(布劳,2012)。
二、主要内容在《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书中,彼得·布劳思考了一个基本的问题:社会生活是如何被组织成日益复杂的人与人交往的结构的?试图分析支配个体和群体之间关系的社会过程的基础上增进对社会结构的理解,从社会交换的理论视角来解答这一问题,即通过对人们之间交换关系的微观社会学分析,为发展对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宏观社会学研究提供一个理论基础。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美国社会学家彼得?M?布劳是最著名的现代社会交换理论家。
他认为,人际之间的社会交换开始于社会吸引。
社会交换的概念布劳认为,社会交换是人类行为的一部分。
形成社会交换的两个条件:“一是该行为的最终目标只有通过与他人互动才能达到;二是该行为必须采取有助于实现这些目的的手段。
”社会交换是当别人作出报答性反应就发生、当别人不再作出报答性反应就停止的一种自愿性行为,它是个体之间的关系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权力分化与伙伴群体关系、对抗力量之间的冲突与合作、社区成员之间间接的联系与亲密关系等的基础。
社会交换是一种以期待回报和换取回报为目的的行为。
社会交换不作任何具体的规定和明文的承诺,社会交换会引起个人的责任、感激和信任感。
从社会交换中得到的利益则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报酬的价值具有相对性和模糊性,比如爱、感激、社会赞赏等都无法用货币来衡量。
社会交换的形式社会报酬有两类:一是内在性报酬,即从社会交换活动本身取得的报酬,比如乐趣、爱、感激和社会赞赏等;二是外在性报酬,即在社会交换关系以外所取得的报酬,比如金钱、商品、劝告、邀请、帮助和服从等。
社会交换有三种形式:一是内在性报酬的社会交换。
社会交换活动的参与者把交换活动本身作为目的,比如一个男孩与他所爱慕的女孩进行交往,所依据的就是内在性报酬。
二是外在性报酬的社会交换。
社会交换活动的参与者把交换看作是实现更远目标的手段,它对人们合理选择交往伙伴提供了客观的独立标准。
三是混合型的社会交换。
这种交换既有内在性报酬,也有外在性报酬。
比如,一个人接受邀请赴宴,可能是为了享受饮食之乐,也可能是同时为了得到与老朋友相处的愉悦,甚至更可能是后者;工人参加某个工会,不仅仅是为了改善其雇用条件,也可能是他们内在地喜欢该工会中的伙伴关系,并能从帮助工会实现其目标中得到某种满足。
社会交换的基本过程社会交换的基本过程社会交换的过程始于社会吸引。
一个人期望与别人的交往会带来报酬,不论这些报酬是内在性的还是外在性的,他会受到能提供报酬的人的吸引。
《社会生活中的权力与交换》
的,而从社会交换中得到的利益则没有明确的价 格,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报酬的价值具有模糊 性。
微观结构中的社会交换过程
社会吸引 竞争 分化
整合/对立
内在报酬:乐趣人处在吸引人他人、被人尊敬的地位 一些人处在被人吸引、表示尊敬的地位 集体赞同/集体反抗
讲课大纲
理论概述及主要代表人物 社会交换的概念及原则 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的区别 微观社会交换的过程 宏观社会交换的过程 理论特征与评价
理论概述及及主要代表人物
◆理论概述:
社会交换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进而在全 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的一种社会学理论。由于它在对人类 行为中的心理因素的强调,也被称为一种行为主义社会 学心理学理论。
◆不均衡原则(Imbalance Principle)在社会单位中,某 些交换关系越是稳定和均衡,其他交换关系就越可能变 得不均衡和不稳定。(举例;恋爱关系中的平衡)
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的主要区别
◆经济交换是根据明文规定的契约合同进行的,而
社会交换不作任何具体的规定和明文的承诺。 ◆经济交换中不会引起任何个人的责任、感激信任,
捐款(不企求得到任何形式的感激) 对布劳社会交换理论的批判 抢劫中的用钱抵命的交换
◆替代资源 理论概述及及主要代表人物
对集体组织的定义过于宽泛,以致囊括了从小群体到复杂组织的全范围现象。 布 劳:结构交换理论 霍曼斯:行为主义交换理论
◆强制力量 一些人处在被人吸引、表示尊敬的地位
他力图去分析集体和集体之间以及集体内部的差别,这种努力值得称赞,但是他的理论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社会交换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的一种社会学理论。 社会交换是当别人作出报答性反应就发生,当别人不再作出报答性反应就停止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