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问题意识构建化学思维

合集下载

例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例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例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刘国英引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应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完成化学实验,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自主思考实验现象、实验原理,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验内容提问,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带着问题思考实验中的化学知识,在深度思考中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出答案,这样一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如果化学实验教学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难以发挥学生的发撒思维,致使学生的逻辑思维不活跃,这样下去,很难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而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更加重视运用能力,探索和分析能力已经成为了学生的基础技能。

老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关注重点知识的讲解,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中,指导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世界,从而理解化学原理,激发学生的潜力。

因此,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探究实验现象,以及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实验原理,学生在深入思考中和深度探究中能够形成科学思维,由此实现教学目标,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思维。

本文就初中化学课堂,对运用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作出了分析与总结。

1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意义初中化学教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能够使学生的头脑更加聪明灵活,因此,教师应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重视程度,从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完成实验,并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自主获取化学知识、自主思考化学原理和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思考中认真分析实验原理,在深度分析中学生结合实验内容总结出化学方程式和化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做到独立分析、自主思考,并且学生在自主总结知识时,积极开动脑筋分析实验原理,这不仅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还使学生在深入分析中形成科学思维和灵活的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进而促使学生在做化学实验时,发挥自身的各项能力,同时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多方思维实验的本质,以此推动学生增强多方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学生具备较强的科学思维能力,能够更好地完成化学实验,以及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思维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化学思维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化学思维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掌握化学思维方法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高中化学思维培养的实践方法和一些思考。

一、培养实验思维化学实验作为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进行实验,学生能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关注实验现象、探究实验原理、分析实验结果,并形成自己的判断和结论。

这样的实践思维培养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启发性问题引发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求知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某些化学反应可以迅速进行,而其他反应则需要很长时间?”这样的问题会引导学生思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掌握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扩大学习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教学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创新,将抽象的概念以动画、图片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化学键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原子间电子排布的过程,让学生形象地了解不同类型化学键的形成原理。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开展科学实践活动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一些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探究和解决真实问题。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通过采集和分析大气、水质等样本来了解环境问题,进而思考如何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化学教学

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化学教学

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化学教学1. 以问题为核心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化学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的,通过提出具体化学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推动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欲望。

2. 注重引导和启发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化学教学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扮演着问题提出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开展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为主体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化学教学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发现过程,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特点,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发挥创造性。

2.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化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4.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化学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或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1. 设计具体问题或情境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的问题或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激发学生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3. 提供实践机会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引导学生总结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在探究中不断总结,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化学知识。

5. 提倡合作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育论文-高中化学情境教学浅谈的论文

教育论文-高中化学情境教学浅谈的论文

高中化学情境教学浅谈的论文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然而,对于素质教育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实施素质教育不能降低教学质量。

因此,作为教师就必须想方设法把课上好,让学生把知识学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认为:中学化学情境是以“设置化学情境,提出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模式进行实施。

一、设置化学情境化学情境教学可以这样理解:在教学环境制约下,以模仿化学家思维活动过程,挖掘化学认识动机、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情节为主体的教学手段。

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两点:(1)构造思维活动情节时,以探索启发为主,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拟真推理进行教学。

(2)设计教学活动过程必须联系学生的情感、意志、水平,使学生在兴奋状态下经历潜伏——存疑——豁然开朗的过程,也就是提出问题——试一试——不断偿试中增强信心——下决心证明——得到正确结果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及学习目标,我认为情境创设需满足以下三个要求:1. 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各类知识还比较局限,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力求与学生的生活背境、知识背境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实践、探索,体会化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化学的价值。

在化学教学中,现在特别强调从生活中的化学汲取知识,教材内容设计更多的结合生产、生活的知识,就是体现这一理念的很好证明。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有利于学生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创设的情境要引发学生的思考学习情境的创设不但要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还要能体现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思考,引导学生将思维聚集于情境内所隐含的化学知识上。

高中化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高中化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高中化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高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阵地,而核心素养的落实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能力的集合,包括信息素养、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

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高中化学教师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策略,帮助高中化学教师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落实核心素养的第一步。

化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很多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不高。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引入有趣的化学实验和案例,组织学生参与化学知识竞赛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后续的核心素养落实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化学是一门需要创新意识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课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四、倡导合作学习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化学是一门需要学生积极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现象和现实问题,培养其对化学的正确认识和态度。

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和价值引导,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提高其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和尊重。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其综合素质的提高铺设坚实的基础。

六、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高中化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倡导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等。

高中化学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化学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化学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摘要:新课程改革后,各大高校都开始重视学生的素质水平。

对于高中化学而言,教师应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使学生不再死板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的真正含义。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意识引言:高中化学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理解有很高的要求,所以高中化学的实验内容较多。

为了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教师应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及全面构建化学思维化学思维是立体全面的思维模式,其对学生有很高的要求。

其中,其极大限度的考验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为此,教师可以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化学知识点选择适合的教学问题,仔细分析知识的运用以及意义,根据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合作学习。

其中,学生可以将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说出来,综合小组每一个人的意见,进一步加深自己对该问题的见解,从而了解到更多的化学知识。

同时,分组合作交流重、难点问题,学生可以学会他人看待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扩展化学知识面,并且激发学生不断思考,全面构建化学思维。

并且学生会对化学知识的运用以及理解有更深刻的认识,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发展更加全面。

二、构建合理有效的化学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作用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化学教材,创设符合化学知识点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图片、视频、音乐解说的带领下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

另外,情境教学法的多样性给学生理解以及吸收知识带来了新的方式,学生有了新的想法,有助于探究、创新意识的养成。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中专题2《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时,教师可以提前备课,从网上搜寻一些与本节课有关的化学内容,比如:近几年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高考题以及引导学生步入该堂课的视频等。

化学教学要注重学生实验能力培养

化学教学要注重学生实验能力培养

化学教学要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独特的作用,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构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展示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获取真知,收获乐趣。

综上所述,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我们明显地感受到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思维激活,能力的体现等的充分开拓,在知识应用、方法设计、思维创新等诸方面的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有明显的提高。

一、在对照实验中设“疑”,激发和优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疑问,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其处于积极主动的位置,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学习研究的问题上来。

根据对照,不仅要求同异,此为掌握知识过程中的重点,更重要的是对求异思维的培养,教给学生“渔”的作用方法,以达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比较对照是把解剖刀“,它对于你进思维的深刻性各着重大的作用。

如何帮助学生挖掘出”思维的智力宝藏“,笔者在初中化学实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过程,同时让三个同学分别做kclo3、mno2、kclo3与mno2三支试管同时受热实验,辅以用带大量的木条验证其产物的实验。

其结果放出o2的速率(即放出o2的快慢)相差较大。

kclo3受热能放出o2,但速度较慢,kclo3与mno2混合物受热放出o2较快,mno2加热则不能放出o2。

适时引导学生探索其应用,得出mno2的作用。

与双氧水的反做比较,这样长期性、经常性的用该方法能引导学生用对照实验方法解疑、释疑。

认识到实验的巨大能量,也对实验课的重要性之一是解疑、释疑的重要途径,也同时激发且优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动”为特点,以“活”对实验课中“败笔”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给学生充分动手的时间在此过程中会偶出“必然”外,如对意外事故如处理恰当,不仅不会影响教学效果和实验效果,而且能通过这一点,使之切身体会学习实验技能的方法和重要性,启发思考“败笔”原因,能体验科学知识的价值和对周围未知的发现,并能通过学生的动手养成主动积极动手的习惯。

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

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

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思维能力是化学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化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化学学习,逐渐形成并提高的、以化学观念和化学规律为基础的思维能力,包括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下面将就几个提高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增强学生的化学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就必须首先增强学生的化学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对化学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的学生,才会主动去思考,去分析,去总结归纳,才会有耐心和毅力去克服困难,提高化学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注重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或化学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授一些有趣的化学知识或化学实例,让学生感受化学的神奇和魅力,增加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化学知识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二、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化学思维能力是通过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观察实验现象、总结规律而培养和提高的。

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适合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

实验内容不宜太复杂,但要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自主发现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验思维和观察能力。

通过实验过程中的数据采集、记录、分析和总结,让学生逐步形成化学实验的思维模式,提高他们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实验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验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的安全意识。

三、引导学生进行化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学生对化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化学对教学工作的建议

化学对教学工作的建议

化学对教学工作的建议以化学对教学工作的建议为题,以下是10个建议:1. 引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有趣的实例和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例如,可以讲述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化学现象,让学生从中发现化学的奥秘。

2.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应相互结合。

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机会,让他们亲身参与化学实验,提高实践技能和观察能力,深化对化学理论的理解。

3. 强调实用性:将化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例如,可以介绍化学在环境保护、药物研发、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4. 知识与技能并重: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化学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开展实验课、课外科研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5. 培养实验室安全意识:在化学教学中,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教授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和安全常识,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设备的正常使用。

6. 探究式学习: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7. 多媒体辅助教学:现代化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实验演示视频等,通过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多种形式,直观地展示化学现象和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8. 个性化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各不相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个性化教学策略,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指导,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信心。

9. 融入科学伦理教育:化学教学应注重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观念和职业操守。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科学研究和应用中的伦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化学思维拓展课程教案初中

化学思维拓展课程教案初中

化学思维拓展课程教案初中学科:化学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思维拓展的重要性和意义。

2.掌握化学思维拓展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化学思维拓展的重要性和意义。

2.化学思维拓展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实验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化学领域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化学思维拓展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化学思维拓展的重要性和意义(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化学思维拓展的概念和意义,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创新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示范化学思维拓展的方法和技巧(15分钟)教师结合实例,介绍化学思维拓展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提出问题、查找资料、实验验证、总结结论等步骤,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这些技能。

四、讨论与实践(2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一个化学问题,并引导他们运用化学思维拓展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研究和探讨,最后共同总结出结论。

五、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化学思维拓展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加思考和实践,提高化学思维水平。

教学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对化学思维拓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提高化学思维水平。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化学思维拓展作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化学思维水平,拓展自己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游戏化学:以趣味游戏促进学生对化学的理解

游戏化学:以趣味游戏促进学生对化学的理解

游戏化学:以趣味游戏促进学生对化学的理解简介游戏化学是一种将游戏元素和化学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法,通过设计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任务和活动,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这种手段能够使得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吸引人,并激发出创造力、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游戏化学的优势1.提高参与度:相比传统教学方法,游戏化学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度。

2.强调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体验,游戏化学使得抽象概念变成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游戏化学在教育中的应用1.游戏任务:设计具有目标和挑战性的游戏任务,让学生在其中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2.模拟实验:使用虚拟实验室或模拟器来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从中获得经验教训。

3.团队合作:利用团队合作的游戏活动,培养学生沟通、协作和领导能力,并在其中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4.闯关挑战:设计一系列关卡和挑战任务,鼓励学生不断尝试和改进,以实现目标。

游戏化学的教育效果1.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游戏化学的教育方法,能够使得学生对化学知识更加深入理解,并提高记忆和应用能力。

2.激发兴趣:游戏元素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得他们对化学产生更浓厚的情感。

3.培养创造力:通过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等活动,游戏化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

游戏化学在教育中的案例1."分子探险"游戏:通过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分子构建、反应模拟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分子结构与反应原理。

2."化学大亨"桌上游戏:通过管理资源和化学产品的市场,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化学知识和经济原理的能力。

3."元素之战"竞赛:通过回答元素相关的问题、辨认元素特性等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提升记忆力。

总结游戏化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方法,利用游戏元素来促进学生对化学的理解。

它能够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兴趣、培养创造力,并在实际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最佳途径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最佳途径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最佳途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而化学实验则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直观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化学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学生的思维品质最佳途径,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本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开展实验设计,激发创新意识实践是创新的摇篮,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

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如:在进行高考实验部分复习,气体与喷泉一节时,我要求学生设计一套能够形成喷泉的装置。

我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设计时,给以一定的指导。

学生学过在圆底烧瓶中氨气、氯化氢气体与水作用能形成喷泉。

其它气体行不行?形成喷泉的原因是什么?实验装置可以做那些改进?此时学生思维活跃,大胆联想,认真设计,努力创新,设计出了很多方案。

很多学生的设计图原理正确,设计新颖,并把化学与物理知识进行了充分的综合。

并把自己的设计思路介绍给同学们,同学们也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讨论。

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了创造的火花。

此设计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探索性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索性实验是指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来获取知识,这一过程要求学生有较多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有利。

比如,在学习原电池的原理时,首先演示“番茄原电池”(用铜片、锌片、导线、音乐卡和西红柿组成)趣味实验,设问:这个简单构造为什么能使音乐卡发出声音?在激起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鼓励学生讨论质疑:音乐卡发声肯定有电流通过,电流从何而来?若用茄子或黄瓜代替番茄行不行?直接用稀酸代替番茄效果是不是更好?是什么原理?指导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探究:铜片、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各有何现象?在把插入稀硫酸的铜片、锌片用导线连起来又有何现象?铜片、锌片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有何变化?H 在铜片上得到的电子从何而来?如何证明导线上有电流通过?……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模拟微观离子运动和电子转移,进行精讲讨论,总结归纳原电池的原理、构成条件、两极反应和能量转化等。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是证明化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高中教师应该重视实验教学。

同时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考以及探究能力,为了实现理想的化学教育目标,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考虑学生的个性以及认知水平,结合探究实验进行教学,从而真正达成提高学生综合化学学习能力的教育目标,为学生未来更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

标签: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意识引言化学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即便在新高考方案出台实施后,化学成绩也会直接影响到理科学生的高考分数。

因此,要在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重视高中化学教学的优化改革,集中力量解决现存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实际教学现状分析,虽说眼下高中化学教学领域诞生了诸多新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但因为缺少统筹规划以及有针对性地实践应用,所以实际教学质量并不理想。

从大环境来看,高中化学教学已经陷入了“高耗低效”的局面,即便化学教师正在积极开始教学改革,也在其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今后需提高对这类问题的关注度,在整合各方素材、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其教学改革。

1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1.1教师重视度不够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了解理论形成过程,达到目标效果。

而由于高考升学压力大,有的教师唯分数论,缩减实验教学时间,堆砌大量基础知识,给学生加码。

遇到实验讲解,不进行实际操作,而是靠文字叙述,学生很难由文字创设出实验情境,学习停留在单向填充的阶段,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部分教师自身认知不足,没能紧跟时代发展,还保留着“题海战术”的观念,对学生的化学规律掌握与应用是不小的打击。

1.2师生互动性差,教学效率偏低传统教学方式通常以說教为主,通过教师单方面地向学生讲述知识点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很少有发言的机会,所以导致师生在课堂活动中几乎没有交流和互动,最终造成教学效率偏低、学生的参与性差等。

高中化学思路思维训练教案

高中化学思路思维训练教案

高中化学思路思维训练教案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示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引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 分析:提出一个化学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并通过分析逐步确定解决方案。

3. 解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解决方案。

4. 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问题,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 交互式教学法:通过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
1. 化学实验器材及化学药品;
2. 教师制作的化学思路思维训练教案;
3. 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材料。

评价方式:
1. 考试评价:通过考试评价学生对化学思路思维的掌握情况;
2. 实验评价:通过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表现来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态度。

课程思政融入高中化学课堂的问题与策略

课程思政融入高中化学课堂的问题与策略

课程思政融入高中化学课堂的问题与策略课程思政是指通过课程教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一种教育模式和理念。

它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的熏陶和影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中化学是指高中阶段的一门研究物质结构、性质、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化学平衡、酸碱理论、电化学等。

高中化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高中化学课堂需要课程思政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化学课堂可以培养学生从问题与假设出发,设计探究过程,开展实验探究,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化学实验中的“异常”情况,敢于提出独立的见解。

化学课堂要求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崇尚真理的品质。

化学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追求可持续发展理念。

高中化学课程思政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科技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科学素养。

第二,课程思政融入高中化学课堂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三,课程思政融入高中化学课堂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等。

第四,课程思政融入高中化学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

高中化学课程思政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在化学领域的发展现状、历史和文化传统等,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可见,高中化学课堂需要课程思政,通过课程思政的引导和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国家意识等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工具,而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学科精神、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

化学思维发展型课堂的基本特征及构建策略

化学思维发展型课堂的基本特征及构建策略

化学思维发展型课堂的基本特征及构建策略作者:徐宾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22年第04期[摘要]化学思维发展型课堂是以促进学生化学思维发展为核心的新型课堂教学形态,它具有体现化学思维、创设思维情境和促进思维发展等基本特征,可以通过“设定目标,关注思维发展”“问题导向,增强思维动力”“交流互动,外显思维过程”“梳理归纳,彰显思维方法”“举一反三,提升思维品质”等策略来构建。

[关键词]化学思维发展型课堂;基本特征;构建策略[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11-0062-0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1]。

显然,在“素养为本”的时代,学业质量水平有了等级性的具体描述,并成为考试与评价的重要依据。

提高化学学业质量水平的主阵地在课堂,化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于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因此构建化学思维发展型课堂势在必行。

一、化学思维发展型课堂的基本特征(一)体现化学思维化学思维发展型课堂是以促进学生化学思维发展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形态。

化学思维是指导人们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是由相互联系的多种思维构成的综合性思维,它既具有思维的普遍性,又具有化学科学的思维特质。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其本质都是指向化学思维。

与其相对应的有“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思维、结构性思维、变化与守恒思维、限度与平衡思维、基于证据的推理思维、模型思维、创新思维和绿色思维等。

化学思维是专业性很强的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的特征性思维。

离开了化学思维,化学认知便无从谈起。

(二)创设思维情境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思维。

初中化学创新思维教案

初中化学创新思维教案

初中化学创新思维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每节课45分钟)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
1. 创新思维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
3. 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及分析。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和试剂;
2. 实验指导书;
3. 小组合作指导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创新思维的讲解(10分钟):介绍创新思维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2. 实例分析(15分钟):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为例,让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实验设计(15分钟):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流程和数据采集方法。

4. 实验操作(5分钟):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第二课时:
1. 数据分析(15分钟):学生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探讨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可能的
错误。

2. 讨论与总结(10分钟):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3.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项小实验,并报告实验结果及分析。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得以了解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和实验中的讨论,学生能够互相学习,提高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后续教学应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更复杂的化学问题求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拓展能力。

“问题链”的类型及教学功能——以化学教学为例

“问题链”的类型及教学功能——以化学教学为例

“问题链”的类型及教学功能——以化学教学为例引言:在化学教学中,恰当的问题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重点讨论“问题链”的类型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教学功能,以期为广大化学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一、问题链的概念及特点问题链是指由一系列相关问题按照逻辑次序构成的问题序列。

问题链的特点是环环相扣,每个问题都基于前一个问题,与后一个问题相衔接,通过这种连续性的问题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思维的连贯性、过程的连贯性和解决问题的连贯性。

二、问题链的类型及教学功能1. 基础知识问题链基础知识问题链通过一系列关于基本知识点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的基础概念、定律和原理。

例如:(1)问: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它受哪些因素影响?答: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的量或生成物生成的量。

它受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2)问:在什么条件下,硫的化学符号是S而不是SO2?答:在室温下,硫的化学符号是S,而不是SO2。

基础知识问题链的教学功能在于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形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整体把握能力。

2. 推理与判断问题链推理和判断是化学思维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通过推理与判断问题链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

例如:(1)问:已知物体A的密度比物体B大,物体B的密度比物体C大,那么物体A的密度是否比物体C大?答:物体A的密度是否比物体C大无法确定,因为密度仅仅和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

推理与判断问题链的教学功能在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

3. 应用问题链化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至关重要,通过应用问题链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例如:(1)问:如何制备制氢气的装置?答:通常采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反应物为锌和硫酸。

化学周活动方案

化学周活动方案

化学周活动方案活动背景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我们决定开展一系列的化学周活动。

活动目标1.增加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认识2.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4.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内容1. 化学知识竞赛在化学周期间,举办一场化学知识竞赛。

通过答题的方式,测试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在比赛中给予奖励和认可。

竞赛题目设置包括基础知识、实验技巧、应用题等,以全面考察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

2. 化学实验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展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一个化学实验课题进行展示,展示内容包括实验原理、装置搭建和实验过程等。

通过实验展示,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乐趣和科学性。

3. 科学论文写作比赛鼓励学生参加科学论文写作比赛,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与化学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并撰写一篇论文。

通过比赛评选出优秀的科学论文,并给予奖励和展示机会,鼓励学生加深对化学科学领域的认识和研究。

4. 化学创意作品展览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创意作品的设计和制作,并在学校内进行展览。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利用化学知识进行实践,制作出具有创意和实用性的化学作品。

通过展览,鼓励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5. 化学演讲比赛举办化学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就与化学相关的热点话题进行演讲。

通过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的演讲技巧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了解和研究兴趣。

活动安排时间活动第一周周一化学知识竞赛第一周周五化学实验展示第二周周一科学论文写作比赛第二周周三化学创意作品展览第二周周五化学演讲比赛资源准备1.确保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设施完善,准备实验所需的化学药品和器材。

2.准备相关图书和期刊,供学生参考和撰写科学论文时使用。

3.租借会议室或展览厅作为化学实验展示和创意作品展览的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问题意识构建化学思维作者:吴新田李长萍来源:《新课程教学》2014年第06期【摘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高水平思维过程.问题意识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实现自主建构知识,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与“态度”形成有机结合与统一,激活思维的生长点,是实现教学中高水平思维活动核心策略,具体做法包括: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内容,激发问题意识,实现新知识的自我建构;细品教科书内容,激发问题意识,构建学科思想;从化学实验直观、生动的感受起步,激发问题意识,完成由感性到理性思维的升华;剖析解题思路的指导思想,激发问题意识,寻找学科知识的根本.【关键词】问题意识高水平思维教学实践教育的重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思维1 .什么是高水平思维?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学习的认知领域划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LW安德森和DR克拉茨沃尔对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进行了修订(2001年),依据认知复杂程度,认知过程从低到高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由此可见,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是需要更高水平思维的认知任务.在教学活动中如何促进学生高水平思维?在哈佛大学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启动原有思维,自主建构知识,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与“态度”形成有机结合.激活学生思维的生长点,才更能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等高水平思维活动.基于上述理论观点,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教学实践,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进一步概括、提炼了具体的措施.一、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内容,激发问题意识,实现新知识的自我建构“元素化合物”知识占据了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一半以上,这些内容贴近学生,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建立和发展科学方法和态度情感的良好载体.但在常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照方抓药”的教学处理.例如,在引课环节呈现实际问题、现象或事实(一则关于氯气泄漏的新闻报道,新闻画面呈现了“弥漫着黄绿色气体的现场,消防人员戴着防化面具,用水枪向空中喷洒水,并将泄漏氯气的钢瓶浸泡在装有大量烧碱液的水池中”),其目的是引出教学内容(氯气),然后直接讲授分析具体知识内容(氯气的性质),在学生获得新知识后,应用新知识解释分析实际问题(学生知晓氯气的性质后再来分析新闻中每个处理活动依据了氯气的哪些性质,进而总结出氯气的用途).这样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学生更多是知识的接受者和被动应用者.学生获得的有效知识比例小,问题意识、科学方法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十分有限.更有效的做法是:将联系实际的内容和事实作为激活学生思维、产生问题、获得感性认识的载体(将新闻作为学习素材呈现给学生,组织学生畅谈看到这则新闻时的想法.该素材激发了学生很多的感性认识.例如:氯气是黄绿色的;氯气有剧毒;氯气溶于水;氯气能与水反应;氯气能与烧碱反应;生产时要注意安全;氯气不与铁反应;氯气有毒,最好停止生产等).然后给学生空间和平台,进行多向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和教学环节,学生的原有认知主动启动,在思维的过程中不断产生问题.在师生、生生交流过程中,他们不断获得新认识,自主开始了观点的争论,核心问题愈加聚焦,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动力被激活.(在倾听彼此的认识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越发地按捺不住,思维由感性不知不觉地进入了理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直观观察感知的认识按照学习经验进行初步理性分类和评价,按照研究物质的基本角度分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经过讨论、归纳出三个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氯气只是简单溶于水,还是与水反应?录像中用钢瓶装氯气,说明氯气不与铁反应,但是氯气是非金属单质,铁是金属单质,它们应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氯气有剧毒是否还要生产?)为了解决产生的核心问题,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实验探究或者其他形式的证据获取活动,在获得结论的基础上,继续产生问题,进行多轮次的深入探究,促使学生达到高水平思维.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设计实验计划和操作步骤:学生以检测氯气溶于水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为指导思想展开第一个问题的探究,以改变氯气与铁接触的反应条件为指导思想展开第二个问题的探究,以寻找氯气的用途为指导思想展开了第三个问题的探究.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迸射,彼此启发,不断产生新的矛盾点,激起思维连锁反应.例如:探究氯气与水是否反应,学生猜想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如何检验盐酸的存在?学生经过讨论、交流、优化等过程选择如下可实施的方案.探究内容实验方案[探究1]氯水中有无氯离子方案:氯水与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反应[探究2]氯水中有无H+,证明溶液呈酸性方案1:用pH试纸检验方案2:用紫色石蕊溶液检验方案3:用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固体检验方案4:用金属锌或镁检验实验过程:探究1实验现象与预测一致,说明氯水中含有氯离子,说明氯气与水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探究2实验方案1组观察到pH试纸先变红过一会儿试纸褪色,方案2有的组观察到预期现象,有的组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与预测现象不一致.学生一方面很兴奋自己设计的实验证明了氯气与水反应;另一方面面对意想不到的实验现象,学生产生了困惑:水和盐酸是没有漂白性的,什么物质使变色的试纸和石蕊溶液褪色?师生共同分析,再次提出假设. 假设1:氯气和水反应时,氯气有剩余(溶液黄绿色),氯气有漂白性使变红的pH 试纸褪色.假设2: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产物除盐酸外,还有漂白性的物质生成.学生进行下一轮的深入探究活动.设计方案:干燥的pH试纸放在干燥的氯气中.推测:如果pH试纸褪色,说明氯分子有漂白性,也不排除假设2成立;如果pH试纸不褪色,说明氯分子没有漂白性,假设2一定成立.实验活动:将pH试纸放入装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实验现象:布条不褪色.实验结论:氯气能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有漂白性的物质,此物质叫次氯酸.化学反应方程式:Cl2 +H2OHCl+HClO.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历经从生活中的素材开始思考,不断地深入推理假设—实验探究—分析推理—反思论证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清晰地获得核心知识,学生一直处于问题解决的高水平思维.问题意识、思维水平的发展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学习主体的知识结构和经验背景.元素化合物的学习素材若来自生产、生活实际,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水平就会植种在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土壤上,而后不断地生长、发展.按照这种教学思路,笔者又尝试通过展示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正、反两方面的资料,以它们的功与过为切入点,展开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探究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基本的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模式,见图1.图1元素化合物教学模式按照这一模式学习元素化合物,学生在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科学研究方法、获得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促进学生高水平思维.二、细品教科书内容,激发问题意识,构建学科思想教科书是化学知识和化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学习之本.课本的编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学科思维的形成过程,理应成为学生构建学科思想的源头.教师细致钻研课本内容的编写顺序、呈现的素材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引导学生用心阅读课本,并与课本产生对话,学生的问题意识被激发,学科思想的构建、理解会在高水平的思维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当学生学习到《有机化学基础》中《醛类》这一节时,已经在必修1、选修1中先后两次从定性角度学习了醛基的两个特征反应:醛类物质与新制氢氧化铜、银氨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但是对这两个特征反应的发生条件不够明晰.因此,将探究醛基的两个特征反应的发生条件作为教学重难点,并试图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当学生凭记忆做完这两个实验,银镜实验几乎都成功了,但是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有一半都不成功,实验不成功的学生很懊恼,实验成功的学生也分析不出所以然.这时候,建议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实验操作,找找原因.起初,很多学生不能发现是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配制有问题导致实验失败,进一步提示学生严格按课本做实验,学生都看到了预期的实验现象.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反思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学生不仅思考这个实验,还进一步想到银氨溶液的配制,教师借用这朵思维火花,引燃其他学生的思维.学生确定探究主题:醛基的特征反应是否一定在碱性条件下发生.通过探究活动,学生明白了课本上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配制实验操作的必然性,同时发现在沸水浴条件下,不易形成银镜,而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不局限于课本上所描述的加热条件下反应,在沸水浴条件下也可以发生.从实践中理解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高考复习也应重视教材,但回归教材,不仅仅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应该在归纳课本上的思想方法的基础上“拔高”课本,使课本上的思想方法得到“升华”.如:学生初识图2,能从价态角度分析出①=1*GB3④=4*GB3⑤=5*GB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从类别角度分析出②=2*GB3为类别转换,而对于③=3*GB3⑥=6*GB3转换有些束手无策.然而翻开化学必修1 58页图3,《化学反应原理》26页图4,细细品读教材,通过分析、对比、迁移等思维活动,拨开云雾推断出③的转化为物质的特性,⑥的转化体现了介质环境对微粒存在形式的影响.体会了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化学思想.图2图3图4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现、延伸和重组,学生对高中阶段化学研究物质的角度扩充为价态、类别、特性、环境四个角度.学生在细品教材过程中,经常会有原来如此的感觉,经常出现:“这种说法我怎么不知道”的现象.随着与课本的交流,化学学科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习惯中,慢慢地,学生回答问题、思考问题就充满了化学的味道.三、从化学实验直观、生动的感受起步,激发问题意识,完成由感性到理性思维的升华化学家戴安邦说过:“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学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由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以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在上述学生学习氯气的性质的活动过程中,由生活中化学实验现象开始思考、猜想、实验、取证、反思、重新构建自我的认知结构,化学实验的直观性起着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给学生造成强烈的情感效应,学生的好奇心就会激发问题意识,从而转化成稳定的探索意识,学生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就会不断地分析、评价、反思、推理.完成由感性的活动过渡到理性思维升华的过程.再如,高三《电解原理复习》一节,学生提出,课本上为什么说“电解是最强有力的氧化还原反应”?如何解答这一问题呢?教师从问题出发,通过设计系列实验,把握现象给学生造成的强烈情感效应,结合教学具体内容,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中豁然开朗,切身体会成功的喜悦.片段一:引发推理、猜想引入:学生分析戴维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备金属钠的过程、复苏电解池的构成和电解过程.问题引导: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反应过程如上,能够达到制备金属钠的目的.如果电解氯化钠溶液,会发生怎样的现象?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猜想:阴极有无色气泡,滴加酚酞溶液变红;阳极有黄绿色刺激性气体生成,能使润湿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科学的猜想和假设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等,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形式.学生运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过程获得的:阴离子在阳极放电,阳离子在阴极放电的学习经验类比联想、分析推理、猜想了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过程的实验现象.通过猜想电解氯化钠溶液的现象触动“忽视介质环境、阳极材料的暗礁”,成为探索解决电解问题一般思路的起步阶段,此阶段的猜想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架起已知与未知的桥梁.片段二:实验取证、交流智慧分组实验:用铜、铁、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现象如下.阳极材料阳极实验现象阴极材料阴极实验现象铜铜铁铁碳碳碳生成白色沉淀,无气体,不使润湿的KI-淀粉变蓝溶液变淡绿(白色、灰绿淀),无气体,不使润湿的KI-淀粉变蓝有气泡,能使润湿的KI-淀粉变蓝铜碳铁碳碳铁铜有气泡,能使酚酞试剂变红实验取证是化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思维方法,学生实验过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预测现象强烈冲突,对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归纳发现阴极实验现象与预测一致而阳极的实验现象与阳极材料有关,金属电极和惰性电极现象不同.反思自己在预测实验现象时忽视了阳极电极材料对电解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重新建构解决电解问题的分析思路:确定电极材料,明确阴阳电极及阳极材料,确认阴阳两极附近离子种类判断放电顺序(主要):阳极依据微粒还原性,阴极依据微粒氧化性.通过实验事实分析与比较、抽象与概括等活动,形成化学概念、得出化学规律,从而获得对实验事实和现象的本质属性或内在规律间接的、概括的认识的能力.学生学会从多角度通过实验来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并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品质以及掌握分析与综合等思维方法.实现知识启发思维,在思维中获取知识.四、剖析解题思路的指导思想,激发问题意识,寻找学科知识的根本倾听学生解答问题,发现学生只陈述解题步骤,缺少问题分析的过程,或者分析过程很混乱.一旦某个环节卡壳了,就束手无策,找不到突破的思维角度.为了解决问题,笔者不断体会自己在遇到思维障碍时如何思考过关的.慢慢地感受解决障碍的思维轨迹,意识到,当掌握的解题方法、技巧不能解决问题时,思维就会回到原理、概念的定义本身,顺着最原始的概念一步一步推导过来,问题也就解决了.问题的障碍源自相关的学科原始概念的不清晰.意识到这个玄妙之处,教师将原来的探究解题方法的学习活动改为探究解题方法和探究解题方法的指导思想两个阶段.学生过去的解题方法缺少概念、理论的支撑,就好比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例如:学完《有机合成》,学生接触了逆合成方法,选了一组习题,其中之一是“写出以HOCH2CH2CH2 CH2CH2Br为原料制备CH2CH2CH2CH2OCO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无机试剂自选)”.学生在巩固逆合成思维模式的过程中,渐渐领悟到指引着自己逆向思维的隐性指导思想居然是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题目推导不下去的地方,就是转化关系断节的地方.再如:已知:① C(s)+O2(g) 2CO2(g)ΔH=-3935 kJ/mol②CO(g)+1/2O2(g)CO2(g)ΔH=-283 kJ/mol求反应C(s)+1/2O2(g)CO (g)的焓变ΔH.学生可以通过画物质能量—反应过程的图示方法或方程式叠加的方法解答.深入探究方法背后的原理,学生发现依据是盖斯定律.寻找解题方法的指导思想的探究活动,使隐性思维外显,鲜活了学生掌握的方法、技巧.学生这样慢慢地成长起来,学生的创造力更强,为未来成为有创新意识的劳动者奠定基础.化学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把获得知识当作促进学生高水平思维的暗示和推理的资料,这种学习的结果,学生获取的是智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智慧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才是能成为由智慧随意支配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而不是偶然得到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而不会让学生成为所谓“无用知识的大百科全书”.2参考文献[1] 斯腾伯格.思维教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0.[2] 杜威.我们怎样思维[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5:60.[3] 卢一卉著.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讲义 [C] 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5.[4] 刘雅莉,门毅.浅谈北京高考化学试题的教育功能[J].化学教育,20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