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余管理及其治理

合集下载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对盈余的预测、分配、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活动。

通过盈余管理,企业能够合理地分配和使用盈余,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保障股东利益,提升企业竞争力。

1. 盈余预测企业可以通过盈余预测的方法,对未来一段时间的盈余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

通过对市场环境、行业发展、企业经营状况等因素的研究,可以提前预见到可能会对企业盈余产生影响的因素,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 盈余分配企业在进行盈余分配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盈余分配比例。

可以采取利润归还股东、留存盈余等方式进行分配,以满足公司的发展需求和股东的利益诉求。

3. 盈余使用盈余的使用涉及到企业的投资决策和内部经营活动等方面。

企业应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充分考虑盈余的影响,确保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控制。

在内部经营活动中,要根据企业的盈余情况,合理安排资源的利用,提高经营效益。

4. 盈余管理企业应加强对盈余的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体系。

通过制定明确的盈余管理政策和规定,规范盈余管理行为,提高盈余管理的透明度和可持续性。

要加强对财务信息的监督和审计,确保盈余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1. 增强财务分析能力企业应提高财务分析能力,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把握企业盈余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及时发现企业盈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 加强预警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预警机制,通过制定预警指标和预警模型,及时发现可能对企业盈余产生影响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3. 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企业应加强信息披露工作,及时公开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盈余情况,确保股东和投资者对企业盈余的了解和监督。

4.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数据的采集、核实、处理和存储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防范内部盈余管理风险。

5. 强化风险管理企业要加强风险管理工作,通过对盈余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降低风险对盈余的影响。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盈余管理是企业在会计、财务、税务等方面用各种手段来调整、操纵财务报表,以达到降低纳税、增加盈利、提高股价等管理目的的一种行为。

对于企业而言,适当的盈余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但如果过度盈余管理,则可能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遏制和防范企业的盈余管理。

以下是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一、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1. 改变会计政策:企业可以改变某些会计政策,如减少折旧费用,提高账面价值等进行盈余管理。

2. 延迟确认费用:企业可以将一些费用拖延到以后再确认,以此来增加当前的净利润。

4. 土地重估:企业可以对其拥有的土地进行重估,提高账面价值从而增加净资产,进而提高企业的股票价格。

5. 费用的分类和分摊:企业可以将一些费用分摊至其他项目或的账期,以此来减少当期的费用支出,从而增加利润。

二、有效的防范和遏制盈余管理的对策1. 财务报表公开透明:企业应当将其财务报表公开透明,尽可能地减少其财务报表中的漏洞和错误。

2. 行业监管机构的监管:企业应当加强对其财务报表的监督和管理,不断完善财务报表规范和标准,同时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对于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严格审查。

3. 内部监督和诚信经营:企业应当加强对内部的监督和管理,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同时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

4. 加强信息披露:企业应当加强对外部信息的披露,及时发布关于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等公开信息,以增加投资者的信任和支持。

5. 建立诚信评价体系:企业应当建立科学的诚信评价体系,加强对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管理,建立对于经营行为的信用记录,并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考核。

盈余管理是一种普遍的企业行为,但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短期内带来利益,但长期来看,会对企业的发展和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企业应当树立诚信经营的思想理念,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遏制盈余管理的措施,不断提高自身的诚信度和经营风险管理能力。

企业盈余管理的方法与效果

企业盈余管理的方法与效果

企业盈余管理的方法与效果企业的盈余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财务决策和经营策略,最大化企业的利润,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并为股东创造持续增值的过程。

科学合理的盈余管理方法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还能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企业盈余管理方法和它们的效果。

第一种方法是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降低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成本,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

企业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等方式来实现成本控制。

这种方法在盈余管理中的效果显著,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性指标,增加销售毛利率,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第二种方法是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的优化。

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产品定价和销售策略。

通过市场细分和目标定位,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提高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市场推广、品牌建设和客户关系管理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增加销售收入和盈余水平。

第三种方法是投资决策的优化。

企业的盈余管理也可以通过优化投资决策来实现。

企业在进行资本投资决策时应精确评估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收益,并在保证项目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合理配置资源并控制投资规模。

有效的投资决策可以提高企业的资产收益率,降低投资风险,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盈余。

第四种方法是财务计划和预测的制定与执行。

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经营状况,制定合理的财务计划和预测,并严格执行和监控。

财务计划和预测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盈余的使用和分配,避免过度支出或资金闲置,从而最大化盈余效益。

企业还可以通过并购重组、资本运作和股权激励等方式来实现盈余管理。

并购重组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和规模效益,提高盈余水平和企业价值。

资本运作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债务重组和股票回购等方式来实现盈余优化。

股权激励可以有效激励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盈余水平。

总之,企业盈余管理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企业盈余管理方法对盈余水平和财务状况的影响各不相同。

盈余管理的原因与对策

盈余管理的原因与对策

盈余管理的原因与对策在商业运作中,盈余管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来调整其财务报表,以达到一定的目的,如增加利润、提高股价等。

虽然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来一些好处,但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信息不对称,损害投资者利益,甚至对整个市场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了解盈余管理的原因和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一、盈余管理的原因1. 经济压力: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下行压力,为了满足股东和投资者的期望,企业可能会选择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利润水平,以维持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2. 股价操纵:股价是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企业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影响股价的波动,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资金。

3. 税务筹划:税务筹划是企业合法的财务管理手段,企业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调整利润分配,以减少税务负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 奖励机制: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通常会根据企业的盈利情况来确定自己的薪酬和奖金,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他们可能会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二、盈余管理的对策1. 加强监管: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财务审计制度,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减少盈余管理的空间和机会。

2. 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企业应主动公开其财务信息,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增加投资者的信任和对企业的了解。

3. 增强企业治理意识:加强企业内部治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减少盈余管理的发生。

4. 完善激励机制: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使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股东利益相挂钩,降低他们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5. 强化投资者教育: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财务报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判断能力,减少盈余管理对投资者的影响。

总之,盈余管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可能会进行盈余管理。

然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对企业和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者和管理层的利益需求,通过调整账户和交易行为来影响企业的盈余水平。

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包括:投资者和管理层对企业良好的盈余表现的追求、市场竞争压力以及股票价格与市场表现的相关性等。

在面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挑战时,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提高信息透明度:企业应该加强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准确性,确保投资者能够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表现。

2.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为了避免管理层为了矮化盈余而付出过高的代价,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来激发管理层为企业长期发展着想。

3. 开展内部审计: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审计来发现和纠正盈余管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措施。

4. 加强市场监管: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力度,防止企业进行不正当的盈余管理行为。

综上所述,企业盈余管理是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活动,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应对挑战,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并加强内部审计和市场监管力度,以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维护股东的利益。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盈余管理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和市场环境制定盈余分配和利润积累的策略和措施。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是企业在盈余管理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以达到提高企业盈余水平、保障企业长期发展的目的。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有效地调整企业盈余结构,实现盈余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余质量。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主要包括财务数据分析、财务风险管控、盈余分配政策、盈余合理留存、股权结构调整以及治理与激励机制等方面。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这些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的具体内容。

财务数据分析是盈余管理的基础,通过对企业成本、收入、利润等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企业盈余状况,及时发现盈余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财务数据分析还可以为企业提供盈余预测和决策依据,指导盈余管理工作的开展。

财务风险管控是盈余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在盈余管理过程中必须认识到盈余存在的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通过有效的风险管控来保障企业盈余安全。

在财务风险管控中,企业可以采取适当的资产配置、盈余政策调整、盈余结果预警等方式,提高企业盈余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盈余分配政策是盈余管理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关系到企业对内对外的盈余分配安排。

盈余分配政策主要包括现金分红、股票分红、盈余再投资等方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盈余状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盈余分配政策,实现盈余增值和永续发展。

盈余合理留存是企业在盈余管理中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盈余合理留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盈余积累和应对未来盈余需求的资金支持。

企业可以通过盈余留存来扩大投资、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研发能力等方式,实现盈余的价值最大化和长期发展的目标。

股权结构调整是企业在盈余管理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企业可以通过增发、回购、并购等方式对股权结构进行调整,提高盈余的效率和质量,增强企业的盈余管理能力和竞争力。

治理与激励机制是企业在盈余管理中需要考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治理和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调动企业内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盈余管理效率和绩效。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核准资本、纳税、利润分配等方面的法定要求之外,通过利用某些减税或税收异议争端、高估或低估资产、利用资本金进行财务工程及其它手段等来控制企业的利润分配或减免相关的财务成本,从而达到盈利最大化的一种经营管理方法。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
1.战略考虑:企业盈余管理可以促进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从而提高企业利益。

2.纳税减免:企业通过合理的盈余管理,可以减少企业税负,提高纳税效益,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

3.股东利益:企业盈余管理可以促进企业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的股价,吸引更多投资者。

4.提高经营效率: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可以提高经营效率,实现“以利益为导向”,从而增加盈利。

企业盈余管理的对策:
1.加强内部管理: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准确,确保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从而保证企业盈余管理不会影响信息披露和行为规范。

2.合规经营: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按照规定进行企业监管和监督,保证企业利润的真实和合法性。

3.透明度管理:企业要加强对外信息的披露,使公司的财务状况对外界更为透明,从而使投资者和其他相关方更加信任企业的经营状况。

4.加强外部监管:企业需要加强外部监管,保证企业的盈余管理不会对市场和投资者产生不良影响,从而保障社会公众的利益。

总之,企业盈余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但企业必须合法合规经营,遵守法律法规,同时要加强内部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提高企业的透明度。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盈利最大化。

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

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

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经营中十分重要的两个方面。

盈余管理指的是企业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分配其盈余,以实现长期的稳定增长和最大化股东权益。

而公司治理则涉及企业内部的权力与责任分配、信息透明度、董事会规范等方面,旨在确保企业管理层行使权力时能够遵守道德标准和符合利益相关方的期望。

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首先,盈余管理对公司治理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盈余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企业如何管理和分配盈余直接关系到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利益情况。

盈余管理要求企业管理层遵循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确保盈余的合理分配和利益最大化。

通过科学的盈余管理,可以有效规避潜在的利益冲突和道德风险,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其次,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公司治理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

内部治理是指企业内部的权力结构和运作机制,如董事会成员的选拔和职责分工、内部监管机制等;外部治理则是指企业与外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如股东权利保护、外部监管等。

良好的公司治理可以确保企业管理层行使权力时客观公正、责任明确,降低经营风险和内部不正当行为的发生,从而保护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权益,有利于实现有效的盈余管理。

同时,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良好的盈余管理需要依赖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来推动和监督。

公司治理机制可以通过制定高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管理层在盈余管理中遵循合规性原则和风险控制要求。

反过来,盈余管理的有效实施也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的效果,因为只有当企业取得盈余并能合理分配时,才能吸引更多的股东和投资者,从而增加外部监管机制的压力和市场监督的有效性。

然而,目前我国的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存在过度分红的现象,导致企业长期发展能力受限。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由于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导致管理层权力过分集中、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问题。

企业盈余管理及其治理

企业盈余管理及其治理

企业盈余管理及其治理摘要:盈余管理与操纵利润在形式上往往难以区分,所以符合会计制度并且适度的盈余管理被认为是有益无害。

如利润平滑,有助于公正评价管理业绩、稳定股价、保护股东利益以及防止公司被恶意收购,因而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出于私人利益而对利润进行干预,必定会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巨大的决策风险,应当予以规制。

关键词:盈余管理会计准则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观一、盈余管理的两面性在会计学术界,盈余管理一般被理解为旨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常见的盈余管理主要有收益平滑、基于契约目的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选择等。

由于会计政策具有可选择性,从而为企业管理层留下了人为的操作空间。

而且,由于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后果,作为契约集合的企业,当会计信息与具体的契约联系时,会计信息就具有利益转移的功能。

盈余管理影响的是会计报告盈利,而不是企业的实际盈利。

因为从企业的整个生命期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利,只会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

正是由于盈余管理的这一特性,它能够使企业利润保持平滑,给投资者传递企业经营稳定的信息,巩固市场信心;盈余管理避免了企业利润的上下波动,可以分散政府监管和市场管理部门的注意力(不同于有意地逃避政府监管),有时候还可以搏取政府的同情和支持。

所以适度地利用盈余管理是可以接受的。

盈利可以区分为操纵过的和没有被操纵过的两种情况,盈利是否被操纵,取决于应计制项目的类型。

应计制项目可以细分为非主观应计项目和主观应计项目。

非主观应计制项目是在公认会计原则约束之下对现金收付时点与交易事项发生时点不一致所造成的会计数据的差异所作的必要调整,而主观应计制项目则是基于特定私人利益,对上述差异刻意进行调整所创造出的符合其需要的报告收益。

超出公认会计原则框架的应计项目所形成的盈余管理是应当受到约束的。

二、盈余管理的治理难题盈余管理对不同的利益主体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即具有不同的经济后果。

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

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

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在现代商业世界中,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盈余管理指的是企业为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特定需要而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的行为,而公司治理则是指组织和管理公司的各种机制和实践,以确保公司合法经营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本文将探讨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密切相关。

作为对外界展示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工具,财务报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某些企业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操控,以达到一些非法目的,如诱导投资者,隐瞒公司真实财务状况等。

这种行为不仅会严重损害公司声誉,也会给投资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因此,正确认识和理解盈余管理对于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

公司治理是一种管理机制,旨在确保公司合法运营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需要建立透明度、责任和问责制等制度,以避免盈余管理的发生。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盈余管理会直接影响其信誉和股东利益。

因此,强化公司治理机制是确保企业良好经营的基础。

其次,盈余管理对企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盈余管理会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如果企业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进行财务操纵,那么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将难以判断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从而对公司的投资决策产生误导。

此外,盈余管理还可能导致企业的税务问题和法律风险。

一旦企业被揭露使用盈余管理的手段,将会面临巨大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因此,企业应该坚持诚信经营,避免采取不道德的盈余管理行为。

此外,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还涉及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公司内部各个层面的管理和流程。

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防止盈余管理的发生,并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和审计等都是保证企业合规和治理的重要手段。

只有有效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企业盈余管理制度

企业盈余管理制度

企业盈余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企业盈余管理,提高企业盈余的合理使用效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盈余的管理和使用。

三、盈余的范围和获取方式1. 盈余包括公司年度利润、股东分红以及其他形式的盈余。

2. 盈余的获得方式包括公司经营活动的利润、资产处置收益以及其他合法途径获得的盈余。

四、盈余管理原则1. 合法合规原则:盈余管理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合法合规地进行。

2. 谨慎原则:盈余使用必须谨慎合理,确保企业持续经营和健康发展。

3. 保持稳健财务原则:盈余管理要在保持企业财务稳健的基础上进行。

4. 透明度原则:盈余管理的决策和执行必须公开透明,有利于股东和利益相关方的监督和理解。

5. 公平原则:盈余管理必须维护各股东的合法权益,保证盈余分配的公平性。

五、盈余管理程序1. 盈余分配决策:由股东大会决定盈余的分配方案,包括分配股息、转增股本、利润留存等项目。

2. 盈余使用决策:由董事会在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内决定盈余的使用方案,包括投资、资本开支、债务偿还等项目。

3. 盈余执行监督:由监事会对董事会关于盈余分配和使用的决策进行监督和审计,确保决策的合法合规和公平公正。

六、盈余管理记录和报告1. 盈余管理记录:公司应当建立盈余管理档案,包括盈余分配决策文件、盈余使用决策文件、盈余执行情况报告等。

2. 盈余管理报告:公司应当及时向股东和监管部门报告盈余分配和使用情况,确保信息的透明和公开。

七、盈余管理的内部控制1. 盈余使用控制:建立盈余使用的预算控制、审批控制、支付控制等内部控制机制,确保盈余使用合理合法。

2. 盈余风险控制:建立盈余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针对可能出现的盈余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盈余的安全运用。

八、违规处理对于违反盈余管理制度的行为,公司将依照公司章程和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严肃处理,并赔偿公司损失。

九、盈余管理制度的修改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盈余管理制度进行修改,但必须经过股东大会的决定并报相关部门审批。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企业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调整和操纵财务数据来管理企业盈余的过程。

企业盈余管理主要涉及企业会计准则的选择和运用,包括利润管理、财务报告的披露和信息传递等方面。

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包括税收规划、管理层激励、外部压力等,对策包括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财务监管、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等。

一、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1. 税收规划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利用税收政策的灵活性,以最小化纳税额为目标,合理利用减税措施和免税政策,降低企业税负,增加企业盈余。

2. 管理层激励管理层通常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激励目标。

管理层通常会以企业盈余作为自己的绩效评估标准,因此他们往往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盈余水平,以便获得更高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3. 外部压力外部压力来自于公司股东、投资者、金融机构等。

这些利益相关方通常通过企业盈余水平来评估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为了满足外部压力,企业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来包装和调整财务数据,以达到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预期。

二、企业盈余管理的对策1.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关键业务流程、财务数据的监督和管理,减少录入错误和内部舞弊的可能性。

同时,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2. 加强财务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监管和审计,加强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监测和打击。

同时,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规行为的追责力度,加大对违规企业和个人的处罚力度,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

3. 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企业应依据会计准则和规范要求,编制真实、准确的财务报告,充分披露财务信息,确保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同时,企业应主动沟通与投资者、金融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及时解答疑问,提供相关信息,增强市场信心。

4. 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风险管理意识投资者应加强自身的财务知识水平,增强识别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能力,以便更好地评估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企业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合理和有效的方法,对企业的盈余进行管理、控制和分配的过程。

企业盈余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使股东获得稳定和可预见的投资回报。

一、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1. 资金需求: 企业需要在日常经营中进行资金投入,如研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开展市场营销等。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拨备合理的盈余资金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2. 风险控制: 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分散风险,储备盈余资金以应对不可预见的风险和突发事件,如经济周期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等。

3. 投资增值: 盈余管理可以优化资本结构,使企业能够实现投资增值,提高企业的市值和股东权益。

通过盈余管理,企业可以将一部分盈余用于投资回报高、风险低的项目,从而提高盈利能力。

4. 分配利润: 盈余管理可以合理分配企业的利润,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如股东、员工、供应商、社会等。

合理的盈余分配可以增强企业内外部的稳定性和凝聚力。

二、企业盈余管理的对策1. 建立合理的财务制度: 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确保企业的盈余管理过程规范、有序。

健全的财务制度通过制定合理的盈余分配政策、提供明确的盈余管理流程,减少盈余管理中的风险和争议。

2. 设置盈余分配政策: 设定清晰明确的盈余分配政策,明确包括股息分配、留存盈余、股权激励等方面的指导原则,确保盈余分配公正合理,并满足股东的需求。

同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灵活调整盈余分配政策。

3.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企业盈余管理的监督和控制。

通过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提前预防和发现盈余管理中的风险和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保护企业和股东的利益。

4. 确定合理的投资规划: 对企业的盈余进行合理的投资规划,确保投资项目收益稳定、风险可控。

在制定投资计划时,要充分考虑经济、市场、行业等因素,选择具有良好潜力和回报的项目,并进行风险评估和收益预测。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盈余管理是公司为了使其业绩达到获得投资者认可的水平,或为了达到某些会计或财务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策略性做法。

这种做法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实现,其中最常见的包括收入操纵、支出操纵以及资产重估价值的变动。

然而,这种做法可能存在风险和不良影响,并可能会导致法律纠纷和严重的经济后果。

因此,应对盈余管理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以用来防止和控制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对策。

1.设定明确的财务目标和业绩标准为了避免盈余管理行为的出现,公司应该设定明确的财务目标和业绩标准,确保其真实和准确的反映了公司的业务状况和发展趋势。

同时,应该制定有效的财务管控政策和流程,加强财务制度的完善和监督,确保所有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及时性和透明度。

2.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是确保公司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的最佳手段之一。

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可以帮助公司发现和防止任何想要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可能性,确保公司遵守所有的财务规定和法律法规,避免未被发现的财务风险和诈骗行为。

3.强化道德和伦理意识公司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和伦理意识,严格遵守商业道德原则,确保所有公司员工、管理者和董事会成员都要尽可能地负责任,以实现公司最高利益为基准,制定符合道德与伦理法规的财务决策和行为,制定道德准则和管理规定,确保所有人员始终如一地遵守。

4.强化公司治理,保证公司治理结构和程序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公司治理结构应该是透明和公正的,确保公司股东的权益得到保障,同时,加强会计和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保证其审核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遏制潜在的利益攸关关系,防止其中的政治和利益冲突。

5.加强对市场监管的关注和调查加强对市场监管的关注和调查,对市场上的非法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惩罚性的制度保障,并追究涉及方的责任和法律责任。

通过行政执法手段,把盈余管理行为降到最低程度,确保市场的安全运转和各方利益的合法保障。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盈余管理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的落实,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发展及盈利能力。

本文将围绕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展开讨论,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盈余管理手段1. 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制定合理的预算,对各项支出进行合理控制,确保企业盈余的合理分配。

预算管理需要与各部门密切配合,确保预算的实施和达成。

2. 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盈余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合理的成本控制,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盈余率。

需要从生产成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等方面进行控制,精简各项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的盈余能力。

3. 资金管理良好的资金管理对盈余的保障至关重要,需要合理安排企业的资金运作,确保企业的资金周转灵活并且在合理的范围内。

还需要正确处理企业的盈余资金,确保盈余的最大化。

投资管理是盈余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对企业的盈余资金进行有效的投资,获取更高的盈余收入。

需要对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确保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1. 加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保障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项风险得到合理控制。

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预防盈余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和风险。

2. 完善监督机制完善监督机制是盈余管理对策的关键环节,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企业盈余管理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盈余管理的合规性和公正性。

3. 提升盈余管理水平提升盈余管理水平是盈余管理对策的关键环节,需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盈余管理的认识和理解,确保企业盈余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4. 加强信息披露通过对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的讨论,可以看出盈余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盈余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盈利能力。

企业需要重视盈余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盈余管理体系,确保企业盈余的最大化。

需要加强对盈余管理风险的防范和监督,保障企业盈余管理工作的合规性和公正性。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企业盈余管理是指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的一种手段,主要是通过盈余的调拨和使用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企业盈余管理不仅仅是单纯地为了增加企业的利润,而是为了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和利用资金资源,实现企业发展的全面、均衡和可持续性。

盈余管理既要使企业保持财务稳定性,又要使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性,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1. 缓解现金流压力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改善企业的现金流,缓解现金流压力。

由于企业营收周期和采购周期的不同步,以及供需状况的变化等原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现金流逆周期的情况。

如果企业没有有效的盈余管理策略,可能会陷入现金流紧张的状态,不利于企业的正常运营。

2. 实现投资和融资企业盈余管理还包括对企业内部投资和融资的管理。

企业在盈余管理中通过策略性的调拨和使用,使得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和融资,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3. 提高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企业的盈余管理还可以通过对企业在不同领域的投资进行分配,使投资回报率达到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的收益。

二、企业盈余管理的对策1. 制定详细的盈余管理计划企业应该制定详细的盈余管理计划,根据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市场环境,明确企业盈余管理目标,确定各项支出和收益的合理比例,规范企业盈余管理的流程和操作步骤。

2. 实施精细化的预算管理企业应该实施精细化的预算管理,以追求高效盈余管理。

企业可以通过制定预算目标,进行预算分配,明确预算使用范围及操作步骤等方式,实现对盈余的有效管理。

3. 优化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企业优化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流程、明确企业授权流程和执行权利,独立核算财务数据,提高财务透明度,排除企业内部风险,确保企业盈利稳定可持续。

4. 控制企业各项支出企业应该控制各项支出,合理分配盈余。

企业可以通过科学地制定成本考核和分配制度,确保各部门和员工的支出和分红在合理范围内,不会占据过大的资源,并在财务规划中进行合理预算而不是过度参考竞争对手财务数据。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公司对于盈余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以达到最大化股东权益的目的。

在盈余管理过程中,企业需要运用各种手段和对策来保障盈余的稳定增长和合理分配,以及防止盈余被滥用或浪费。

本文将从盈余管理手段和对策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话题。

一、盈余管理手段1. 股利政策股利政策是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直接影响到股东收益和公司的稳定性。

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股利政策来实现盈余合理分配和利用。

盈余较多时,可以适当增加现金股利或进行股息红利再投资计划,以提高股东收益和公司的财务实力;盈余不足时,则可以减少股利分配以保证公司的运营资金。

2. 固定资产投资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盈余的增值,而固定资产投资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盈余投资于固定资产,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盈余的合理增长。

3. 现金管理盈余管理还包括对现金的合理管理和利用,企业可以通过现金管理来保持盈余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企业可以建立现金规模和运营资金的合理比例,避免盈余过多导致现金积压,也可以根据需要适时进行现金调剂,以保障企业正常经营。

4. 偿还债务盈余管理还包括对债务的管理,企业可以通过盈余偿还债务来降低财务风险和减少财务成本。

盈余较多时,可以适时偿还债务以减轻财务负担,提高信用等级,盈余不足时可以通过债务融资来补充流动资金,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

1. 设立盈余管理制度企业应制定完善的盈余管理制度,明确盈余分配和利用的原则、决策程序和责任主体,以提高盈余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盈余管理制度应依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盈余规模来确定,确保盈余合理分配和利用。

2. 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是盈余管理的重要对策,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于盈余的监督和管理。

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防范盈余滥用和浪费,提高盈余的使用效率和合理性。

3. 强化审计监督企业应加强对盈余的审计监督,确保盈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企业盈余管理及其治理

企业盈余管理及其治理
有一 个公 司不 超过 5 % 的股份 , 0 即使是 实 际的 控股 股东 , 无须合 并其 财务 报表 , 也 自 然也 不需要 把该 控股 公 司的债 务记 到 自 己

盈余管理的两面性
在 会计 学术 界 ,盈 余 管理 一般 被理 解
为 旨在 有 目的 地 干预 对外 财 务 报告 过 程 , 以获取 某些 私人 利益 的 “ 露管 理 ” 披 。常见 的盈余 管理 主要有 收益 平滑 、基 于契 约 目
点。 是 由于人 们对盈 余管 理认识 不统 一 , 正 政策 具有 可选择 性 ,从 而 为企 业管 理层 留 所 以, 余管理 才 屡禁不 止 。 盈 一 了人 为 的操作空 间 。 而且 , 由于会 计信 息 ( ) 一 盈余 管理判 断基 准缺 失 具有经 济后 果 。 为契 约集 合 的企业 , 作 当会 不 管是 从 经 济 利益 观 还 是 契 约观 , 都 计 信息 与具体 的契 约联 系 时 ,会 计信 息就 强 调经 理 人 员在 盈 余管 理 中 的主 观 故 意 , 具有利 益转移 的功 能。 但 是 我 们 却 无 法 洞 悉 经 理 人 员 的 内 心 世 盈 余管 理 影 响的 是 会计 报 告 盈 利 , 而 界 。 以在 实践 中 , 所 很难 对 经理 人员是 否存 不 是企业 的实 际盈 利。 因为从 企业 的 整个 在 盈余 管理进 行准 确 判断 。 通常情 况下 , 我 生 命期来 看 ,盈 余 管理并 不增 加或 减 少企 们 只能 根据 会计 政策 的 变更 、选择 及公 认 业实 际的盈 利 ,只会 改变 企业 实际 盈利 在 会 计 原 则 的违 背 来 判 断是 否 存 在 盈 余 管 不 同的会计 期 间的反 映和 分布 。正 是 由于 理, 即操纵 利 润 , 同 时它 又必须 有 另外~ 但 盈余管 理的 这一特 性 ,它能 够使 企业 利 润 个前 提 ,即作 为盈余 管理 参 照物 的真 实经 保 持平 滑 ,给 投资 者传 递企 业经 营稳 定 的 济收 益。但 我们 始终 不知 道企 业 真实 的经 信 息 , 固市场 信心 ; 巩 盈余 管理 避免 了企业 济 收益 是 多少 ,即会 计报 告收 益 的基准 是 利 润的上 下波 动 ,可 以分 散政 府监 管 和市 多少 ,所 以我 们也 无从 判 断盈 余管 理 的程 场 管理 部 门的注 意 力 ( 同于 有意地 逃 避 不 度。 政府监 管 )有时候 还 可 以搏取 政府 的 同情 , 目前 的收入 确 认准则 仍 然要 遵循 收入 和支持 。所 以适度地 利 用盈 余管 理是 可 以 费用 观 ,它优 先要考 虑 的是 对交 易所 形成 接 受的 。 的收入 进行 直接 计量 和确 认 ,然后 才确 认 盈利 可 以区分 为操纵 过 的和 没有被 操 相 关 的资产 和负债 。 为了实现 这一 目的 , 收 纵过 的两 种情 况 , 利是 否被 操纵 , 决于 盈 取 入 准则 不得 不 以盈利 过程 是否 完成 作 为收 应计 制项 目的 类型 。应计 制项 目可 以细分 入 确认 的根据 。 为此 , 则制定 机构 必然 要 准 为非 主观应计 项 目和 主观 应计 项 目。非 主 为各 种交 易形 式 下 ,盈 利过 程是 否完 成提 观应计 制项 目是 在公认 会计 原则 约束 之 下 供十 分详尽 的判断标 准 。详尽 的规则 必 然 对 现金 收付 时点与 交 易事项 发生 时点 不一 会助 长企业 管理 层对 交 易活 动的形 式 进行 致所 造成 的会计 数据 的差 异所 作 的必 要调 精心 设 计 , 以达到操 纵利 润 的 目的。 整 ,而主观 应计 制项 目则 是基 于 特定 私人 ( ) 余管理 的激 励 因素 强 于阻碍 因 二 盈 利益 ,对上 述差 异刻 意进 行调 整所 创造 出 的符合其 需 要的报 告 收益 。超 出公 认会 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盈余管理及其治理
发表时间:2010-09-30T10:35:52.607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9月第3期供稿作者:刘志阳
[导读] 盈余管理与操纵利润在形式上往往难以区分,所以符合会计制度并且适度的盈余管理被认为是有益无害
刘志阳(平顶山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平顶山467000)
中图分类号:F275.4文献标识码:A
摘要:盈余管理与操纵利润在形式上往往难以区分,所以符合会计制度并且适度的盈余管理被认为是有益无害。

如利润平滑,有助于公正评价管理业绩、稳定股价、保护股东利益以及防止公司被恶意收购,因而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出于私人利益而对利润进行干预,必定会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巨大的决策风险,应当予以规制。

关键词:盈余管理会计准则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观
一、盈余管理的两面性
在会计学术界,盈余管理一般被理解为旨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常见的盈余管理主要有收益平滑、基于契约目的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选择等。

由于会计政策具有可选择性,从而为企业管理层留下了人为的操作空间。

而且,由于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后果,作为契约集合的企业,当会计信息与具体的契约联系时,会计信息就具有利益转移的功能。

盈余管理影响的是会计报告盈利,而不是企业的实际盈利。

因为从企业的整个生命期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利,只会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

正是由于盈余管理的这一特性,它能够使企业利润保持平滑,给投资者传递企业经营稳定的信息,巩固市场信心;盈余管理避免了企业利润的上下波动,可以分散政府监管和市场管理部门的注意力(不同于有意地逃避政府监管),有时候还可以搏取政府的同情和支持。

所以适度地利用盈余管理是可以接受的。

盈利可以区分为操纵过的和没有被操纵过的两种情况,盈利是否被操纵,取决于应计制项目的类型。

应计制项目可以细分为非主观应计项目和主观应计项目。

非主观应计制项目是在公认会计原则约束之下对现金收付时点与交易事项发生时点不一致所造成的会计数据的差异所作的必要调整,而主观应计制项目则是基于特定私人利益,对上述差异刻意进行调整所创造出的符合其需要的报告收益。

超出公认会计原则框架的应计项目所形成的盈余管理是应当受到约束的。

二、盈余管理的治理难题
盈余管理对不同的利益主体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即具有不同的经济后果。

所以各利益主体分别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来看待和评价盈余管理。

能够代表公众利益的大众媒体普遍对盈余管理持否定态度,而企业管理者则普遍认为盈余管理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会计学术界的许多研究也持这种观点。

正是由于人们对盈余管理认识不统一,所以,盈余管理才屡禁不止。

(一)盈余管理判断基准缺失
不管是从经济利益观还是契约观,都强调经理人员在盈余管理中的主观故意,但是我们却无法洞悉经理人员的内心世界。

所以在实践中,很难对经理人员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进行准确判断。

通常情况下,我们只能根据会计政策的变更、选择及公认会计原则的违背来判断是否存在盈余管理,即操纵利润,但同时它又必须有另外一个前提,即作为盈余管理参照物的真实经济收益。

但我们始终不知道企业真实的经济收益是多少,即会计报告收益的基准是多少,所以我们也无从判断盈余管理的程度。

目前的收入确认准则仍然要遵循收入费用观,它优先要考虑的是对交易所形成的收入进行直接计量和确认,然后才确认相关的资产和负债。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收入准则不得不以盈利过程是否完成作为收入确认的根据。

为此,准则制定机构必然要为各种交易形式下,盈利过程是否完成提供十分详尽的判断标准。

详尽的规则必然会助长企业管理层对交易活动的形式进行精心设计,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二)盈余管理的激励因素强于阻碍因素
盈余管理的激励因素,有的是薪酬激励,有的是政治激励或其他激励,既有分红和晋升的诱惑,又有被解除职位的压力,还有许多是针对政府管制,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时的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的阻碍因素主要有注册会计师审计、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税务稽查和股东会等。

但盈余管理的限制因素受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其约束力显然不及激励因素的驱动力强。

所以,以利润操纵为主要内容的会计造假才屡禁不止。

现代财务会计报告系统始终在激励着盈余管理。

会计盈余的衡量基础是应计制,以应计制为基础的会计体系存在多种会计选择,在收益的计量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判断因素,都很容易被用作盈余管理。

例如,根据美国一般公认的会计准则,只要拥有一个公司不超过50%的股份,即使是实际的控股股东,也无须合并其财务报表,自然也不需要把该控股公司的债务记到自己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下。

这一漏洞就曾被安然公司利用,通过交易合约的刻意设计,达到了虚增利润和隐藏债务的目的。

(三)信息交流磨擦
盈余管理无法消除的另一个诱因是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阻碍了信息交流和沟通,经理人员也就有可能不把他所掌握的全部私人信息传递出去,即所谓的“沟通磨擦”更令人沮丧的是,尽管我们知道了契约磨擦和沟通磨擦是盈余管理的根源,却不可能完全解决契约磨擦和沟通磨擦的问题。

就像我们找到了病因,却没有治疗的药物。

代理人永远都会拥有一部分永远都不可能被委托人完全知晓的私人信息。

因为,信息的完全公开,法律作不到,成本效益原则也不会赞成,何况还有技术上的难题。

所以,盈余管理一般是很难被外部信息使用者所察觉的,与“披露性盈余管理”(即改变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而影响利润)相比,“真实性盈余管理”(如改变赊销政策来增加收入)更难被识别。

三、盈余管理的治理策略
(一)加强信息沟通,增强会计信息透明度
既然盈余管理对社会公平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那么就应当对其进行必要的约束,但如何约束?美国总统杰弗逊的名言或许可以作为答案:政治腐败不可能仅靠不断制定法律来解决,只能通过建立一种制度,使广大民众都了解政府的运转和政治的内涵,让人民监督的办法来解决。

如果我们对杰弗逊的名言进行引伸,盈余管理问题不能仅靠制定更细致的监管措施,而应不断加强“证券市场透明度”,让市场作为裁判和法官,才是治本的药方。

盈余管理之所以泛滥,信息沟通不畅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所以,对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还加速了公认会计原则的完善和发展,特别是促使会计信息质量由相关性和可靠性向透明度拓展。

由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代理人知道的很多信息,委托人可能知之甚少。

要改变这种
状况,增加对外财务报告的透明度是必不可少的。

近年来,各国公认会计原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修订、新准则的立项和制订都是朝着这一方向发展的。

(二)发现预警信号,谨慎进行判断
盈余管理的是非不难判断,但是对于是非标准的判断却不是轻而易举的。

换句话来说,盈余管理指的是对利润的安排,但并不所有的利润安排都属于盈余管理。

如前所述,企业的报告的应计制利润分为非主观应计部分和主观应计部分,对于主观应计部分,不论上市公司采用什么操纵手法,终归是要留下一些痕迹拭目以待,这些痕迹就是所谓的预警信号,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盈余操纵行为。

如提前确认收入没有相应的现金流入.必然会导致应收账款余额大幅度增长。

(三)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
与收入费用观从利润表要素出发不同,在资产负债观下,收入确认准则以报表要素定义为出发点,首先对销售交易可望流入的资产或清偿的负债进行确认和计量,然后再以相关资产和负债的变动作为当期收益的确定基础。

收入和费用项目成为资产负债表的附属项目,避免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一些不能产生现金流量的待摊和递延项目。

换言之,根据资产负债观建立的收入确认准则,核心在于辨认和计量与销售交易有关的资产和负债,并以该项销售交易所带来的资产和负债能否合理确定(而不是盈利过程是否完成)作为收入确认的标准。

尽管对于收入的确认,不管是资产负债观还是收入费用观,都需要会计人员发挥专业判断,然而,判断销售交易是否已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往往比判断销售交易的盈利过程是否完成更有把握。

参考文献:
[1]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会计研究》.2000.(9);
[2]黄世忠、王建峰.从耀眼明星到蒙羞于世——朗讯财务舞弊案剖析.财务与会计.2006.(4);
[3]蒋义宏.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