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正伦教授,原中国中医药古籍研究室主任现为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合集下载

妙语精言(二)漫话中医

妙语精言(二)漫话中医

妙语精言(二)漫话中医编者按语上期我们在《大道养生》版块里开辟“妙语精言漫话中医”系列栏目,分享了樊正伦教授中医之“道”和中医理念。

本期让我们继续来看看他对养生的精言妙语。

樊正伦教授,男,1946年出生于书香世家。

自幼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从1963年赴宁夏支边即开始行医,至今已有近40年的中医临床经验。

现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室主任,近几年应邀在北大、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北京晚报等大学和媒体开办中医养生讲座,2008年春节黄金时间他的《和谐养生》系列讲座在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节目首播,引发超高收视率。

樊正伦语录――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民族,这和外国人不一样。

你看外国人吃饭,一手拿刀子,一手拿叉子,大叉子叉上羊肉一烤,刀子一割,小叉子一叉就吃了。

这是外国人的生活方式,因为他们以游牧为主,基因经过成千上万年的遗传和变异,对肉类的消化能力要比中国人强得多。

我们祖先在过去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这也是几千年遗传的结果,和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是不一样的。

而今天,拿着老祖宗给你消化植物性食物的“肚子”,天天去消化什么牛排啦、鸡腿儿啦……或者不是天天吃菜就是天天吃肉,结果不是糖尿病就是血压高,你不得代谢病才怪呢!饮食结构不是一代人能改变的,我想这是我们国人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中医经典《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就是说当阴阳处于一个平衡状态时,即使遇见了大风大雨等异常的气候变化,你也不会得病。

但如果你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受喜、怒、忧、思、悲、恐、惊,自身的正常状态被打破,你就被赋予了致病因子生存发展的条件,这些致病因子就从10个变成100个,100个变成1000个。

当它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危害你了。

你自身又没办法抵抗,所以你就病了。

什么叫药,为什么不叫饭?这有其特殊的含义,我们用的药和“钥”同音,同音就同源。

门打不开了,找大夫配把钥匙。

好的大夫配的特别好,钥匙捅进去,门(锁)就开了。

中医文化与养生

中医文化与养生

男同志在冬天的时候,如果肾气弱,可以用点金贵肾气丸,用点六味地黄丸,以补肾为主。中医学
把这个养生方法叫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在正常下的滋养。如果夏天感冒了,或者是冬天感冒
了,这时候这样的调养药物就要少用了,因为发热的时候,机体能量都起来和病毒做斗争,中医讲的
忌口主要是在这个时间要忌口,这时候就不要吃那么多滋补药了,等感冒过去了你再接着吃。如果大
中医文化与养生您知道四季轮回与人体之间潜藏的关联吗?您知道如何饮食才能真正养生吗?情绪对健康究竟有没有影
响?草根树皮为何能治百病?著名中医学家樊正伦教授将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从节气、情绪、饮食、医药
几个方面和大家探讨养生的话题。
樊正伦,我国著名中医专家,自幼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熏陶,1982年获得医学硕士学位,从事中医
为雨,要根据四时的春夏秋冬的自然法则,完成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这是中医学特有的一面。中医
认为人法自然,人顺四时,如果按照四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规律养生,就可以保证减少疾病
的发生。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邪贼风是在时令中没有正常气候的时候,中
医叫做虚邪贼风,这些东西都会导致人疾病发生。现在人们到了夏天唯恐空调开得不大,冬天唯恐暖
气烧得不热,这其实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过去老百姓有一句话,叫做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
病。冬天由于气血是避藏的,如果这时候太热,让气血都耗散出去,中医说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冬
天如果不能够把精血很好地储存起来,春天就要得瘟病。所以建议冬天的温度一定要控制在20摄氏度
左右。
夏天年轻人是办公室开空调,家里用空调,汽车里还是空调,这样该出汗的时候不出汗,肯定不能
是休戚相关的。

中医养生有诀窍

中医养生有诀窍

鱼生火 肉生痰
《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果为住,五畜为益。”畜就是猪肉、羊肉。但是现在很多中国人都变成了好食肉者,很多四五十岁的人,小时候饿着,改革后吃饱了,吃好了,于是就吃成了高血压、高血脂,而且是一种直线上升的趋势。你拿着老祖宗给你消化纤维性食物的肚子去对付那些牛排呀,鸡腿呀,你不得代谢病才怪呢!
北京的老百姓有句话:“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做病。”这句话含有深刻的中医哲理。夏天天热人出汗,秋冬代谢的多余物都随汗液由毛孔排出了。人在一呼一吸时,皮肤的毛孔也在一呼一吸,所以说肺主皮毛。可每到夏天,人们唯恐空调开得不大,屋里是空调,汽车里是空调,以为呆在空调环境里是最好的。其实夏天的时候毛孔是打开的,这种打开是为了适应自然环境,调整体能,把体内代谢物由汗排出体外去。如果非不让它排出去,那它不就留在身体里面做病吗?冬天,天地都是闭藏的,人的气血也都到里面了,身上毛孔应该是闭合的,如果把那空调温度老开到30多摄氏度,冬天本来不应该出那么多的汗,有人却老出汗,汗血是同源的,“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这是《伤寒论》的原话。该闭藏的时候没有很好地闭藏,该打开的时候不让它打开,你不得代谢病谁得?
到夏天,天气特别热的时候,要吃一点人参生麦饮。生麦饮由人参、麦冬、五味子制成,这是著名医家孙思邈的方子,他用这个方子治暑热。在暑热季节用生麦饮,为什么?因为人的阳气都跑到外面去了,内里的阳气不足,所以用人参补气;汗出得太多了,用五味子收敛,敛心气;天气太热,汗出了以后伤阴,所以用麦冬养阴。
中医学认为,人一方面是大自然的产物,在风、寒、暑、湿、燥、火等气候的变化中,完成其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另一方面,中医更强调人是社会的人,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是人类特有的,而且这种情志活动是任何其他动物都无法比拟、代替不了的。

中医文化与养生.第九讲:更年期的健康与养生.20101107

中医文化与养生.第九讲:更年期的健康与养生.20101107

中医文化与养生.第九讲:更年期的健康与养生.20101107节目导视:黄老之学在自然之道和天地之法揭示养生文化的奥秘,中华医术施针石之技显本草之奇,启迪健康生活的智慧。

著名中医专家樊正伦做客《中华文明大讲堂》为您讲述《中医文化与养生》敬请关注。

主持人:好,现场的观众朋友,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作客北京卫视收看我们最新一期的《中华文明大讲堂》。

那么今天呢我们继续请来大家非常熟悉的中医大师樊正伦教授,我们一起欢迎樊教授的到来,欢迎。

樊正伦简历:樊正伦教授从事中医药工作四十余年,曾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编辑室主任,现任北京平心堂门诊部负责人,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先后被聘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工作咨询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

主持人:好,今天呢我们要一起来关注一下人的生命历程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叫做更年期,为什么说更年期特别重要呢?樊正伦:更年期其实是我们现代医学的一个特有名词,它是从哪来的呢,叫做“更年期综合症”。

就是在更年期的这个阶段,常常会出现一系列跟年轻的时候不一样的变化。

这个阶段呢现代医学称之为综合症。

什么叫综合症呢,比如说到这个阶段有很多人会出现“潮热、出汗、烦躁、抑郁”等等这些变化。

更年期呢一般来讲,根据我们中国人的情况,我们看到大致更年期女同志是从四十五岁到五十五岁,男同志是从五十岁到六十岁。

不要以为只有女同志有更年期,男同志同样有更年期。

这个阶段是从青壮年向老年过度的这么一个中间阶段,这个阶段它主要是什么呢?随着女同志精血越来越弱,出现了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这个变化我们现代医学把它叫做更年期阶段。

男同志呢因为他是以阳气为主的,到了这个时候呢,他常常呢精气不足了,已经不像原来精力那么充沛了,气力也不像原来了。

那么随着他精气的越来越不足,这时候也会出现一些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这个变化阶段我们叫做男同志的更年期。

樊正伦:养生比治病更重要

樊正伦:养生比治病更重要

樊正伦:养生比治病更重要编者按樊正伦,生于1946年,教授,研究员。

《中医养生智慧》主讲人,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负责人、中医师。

曾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

本文选自“中国中医药报”,详细介绍了樊老对于养生的理念,提出养生必须“顺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樊正伦的“道”就从这句话开始。

他说,人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自然界中“万物”之一,顺应自然规律是毋庸置疑的。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养生比治病更重要,了解中医养生当从“顺四时”起,即按照四季气候的变化——春温、夏热、秋凉、冬寒顺势而为。

“顺时”其实不深奥一说起中医养生理论,人们往往觉得深奥难懂,在樊正伦看来,中医养生其实很“亲民”,“对于家中、办公室的温度,就应按照顺四时理论而为之”。

民间有句俗话: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

这本来是指某些气候异常的年份患病的人会增多,但这句话中所说的情况现在已成为常态。

“夏天的时候将空调开足马力,室内寒气彻骨,穿套装还略感寒凉,这种情况是很容易患感冒、关节痛的。

那么冬天将暖气烧得'热火朝天’,室内温度高到穿短裤背心,这样'温暖’的环境总不会生病了吧?也不然。

这不但浪费能源,而且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其危害并不比冷气小。

”樊正伦解释,《黄帝内经》中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一说,严寒的冬季,人体精气本应处于闭藏状态,如果外部温度太高,人体腠理反常张开,气血自然随之耗散。

虽然此时看起来仍是“健康”的,但人体早已形成“表虚”之态,若是遇到稍低的温度环境,焉有不感冒之理?樊正伦建议冬天的室温不要过热,最高控制在20℃左右即可。

同理,夏天最好备把扇子,自己动手享受自然风。

“人的生命不能违背天地自然运行的基本规律。

冬天当冷,夏天当热,这就是最基本的'顺时’养生之理。

依此规律养生,可减少疾病的发生。

”饮食起居无不“顺”樊正伦喜欢将人比喻成一棵落叶树。

中医文化与养生.第二讲:什么才是真正的养生.20100822

中医文化与养生.第二讲:什么才是真正的养生.20100822

第二讲:什么才是真正的养生.20100822节目导视:黄老之学在自然之道和天地之法揭示养生文化的奥秘,中华医术施针石之技显本草之奇,启迪健康生活的智慧。

著名中医专家樊正伦做客《中华文明大讲堂》为您讲述《中医文化与养生》敬请关注。

健康长寿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古人在千百年的探索中总结归纳了很多的养生方法。

像调神养生、四季养生、引导养生、饮食养生等等不一而足。

养生之说是从何而来呢?在我们养生保健的过程中,哪些方法是适合您的呢?我们在养生过程中又会有什么样的误区呢?樊正伦简历:樊正伦教授从事中医药工作四十余年,曾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编辑室主任,现任北京平心堂门诊部负责人,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先后被聘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工作咨询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

主持人:上一讲呢樊教授用非常深入浅出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给大家讲述了我们的中医它的根是什么。

其实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是有一种自豪感的。

因为你可以看到,我们中国人的祖先是多么的富有智慧。

那么中医呢,就是中国人顺应自然的变化,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总结出来的生命科学。

樊教授您能不能先用一个最简短的语言给大家讲一讲什么是养生?樊正伦:养生这个词在中国古代《黄帝内经》里面把它叫做“摄生”。

“摄”就是摄影的“摄”。

“摄”是什么含义呢?是把握,把握自己的生命。

就是生命是爸爸妈妈给的,在你的一生中用什么方法把握自己的生命,在各个不同的阶段,都处在一种非常和谐而健康的状态,这就是我们养生最根本的含义了。

养生是中华民族一个非常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各个时代的人对养生方法总结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

我们今天的那个五禽戏,五禽戏是华佗这位名医,他除去看病以外,他创造的一种运动养生方法。

我们古代马王堆里,出现了“导引”、“吐纳”的养生方法,导引是通过运动,吐纳是通过调整呼吸达到强身健体、颐养天年的目的。

著名中医学家樊正伦教授作客健康大讲堂

著名中医学家樊正伦教授作客健康大讲堂

著名中医学家樊正伦教授作客健康大讲堂:中医和中医养生(2)[ 2008-2-10 13:46:00 | By: 淡紫深蓝 ]●五谷是具有生命力的种子●七情和五谷休戚相关,把握情绪好养生●青春期、更年期,脏腑重新组合,调节适当就进入自然状态●勤动脑体不动心,心动则五内俱焚樊正伦教授,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研究室主任,有从医40年的经历,现为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法定负责人。

调情篇喜怒忧思悲恐惊人的七情最完善人是万物之灵,人在生命活动中具有着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人的七情是最完善的,是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

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知道了“天地生”,有天有地有生命,西方医学现在也逐渐认识到这点。

我们的祖先用“生”专指人,因为在自然界所创造的所有生命中人是万物之灵,是最宝贵的。

猩猩、猴子都能接近人,但不是人。

我们的很多现代药物研究都是从耗子、猴子试验开始。

大家知道巴豆是人类的泻药。

但老鼠吃了巴豆越吃越胖,巴豆叫肥鼠豆。

老鼠其性属阴,巴豆是大阳药,阴阳调和老鼠能不胖吗?我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因为每一味中药都是老祖先拿命换来的。

现在凡药“要老鼠点头”才是,是不是有问题?西方这么做无可厚非,但我们的祖先没拿老鼠做实验,而是拿命换来的,这样的经验不值得我们珍惜和继承吗?人得天地全气七情和五脏密切相关正因为人是万物之灵,具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所以得天地之全气。

中医的所谓药,不论草木金石动物昆虫,都只得天地之偏气,都具有偏性。

人得病是气出现了偏差,所以中医用药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偏性。

在中医中,只要不是实验室合成出来的物质,都有其特殊的作用。

有些人,为了实验,老鼠不生气,就掐它尾巴让它生气,制造一个生气的模型,但那跟人生气不可能一样,人就是人,是很难模拟的。

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作为一个正常人必须有的情绪,而这些情绪跟你的五脏密切相关。

著名中医养生集锦

著名中医养生集锦

著名中医养生集锦一、樊正伦:1982年获得医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室主任,现任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学术继承人指导专家。

在自我保养方面喝三七茶。

他建议“如果血脂已经高了,血压血糖也高了,我建议大家吃一点云南的三七粉。

在所有的活血药中,只有三七粉活血而不破气,它是一个从阴引阳的药物,它的主要作用是把精化成气”。

他称,我自己也是每天早上5克三七粉,晚上5克三七粉,像冲便茶似的,冲了就喝下去。

二、李济仁:安徽省芜湖市80岁的老中医, 全国名老中医和国医大师。

在自我保养方面喝了二、三十年药茶。

这杯茶主要是气血双补,调理气血,调理经络,通经活络。

中医讲气血调和,就百病不生,人的生病主要是气血不和,关键在个和,所以这杯茶下去,不单是头昏方面好了,身体方面,皮肤方面实际上都有一定的好处的。

药茶里一共有四味药:西洋参、枸杞、黄芪、黄精。

西洋参的功用同党参、人参是基本相似的,但是西洋参的性偏凉一点;枸杞子偏温一点,枸杞是滋补肝肾的,肝藏血,肾纳气,寒温并用;黄芪为补药之长,主要是补气,中医讲气与血有个辨证关系,气为血之帅,血又是气之母;黄精主要是既补气,又补血,黄精要九蒸九晒,黄精在滋补方面,补肝肾的作用比较好。

黄芪补气,黄精补血,两味药就起到了气血双补的作用。

同时,因为黄芪比较热,吃多了容易上火,而这个西洋参又比较凉,所以二者共同起作用起到了一个中和的作用。

人的气血亏虚大多和这两个脏器有关系,所以需要滋补。

四味中药,量少而专,兼顾气血。

每次泡茶用量:黄芪十到十五克左右。

西洋参三到五克,西洋参要少一点。

枸杞子六到十克左右,多一点少一点没有问题。

黄精十克左右。

药搞下去以后,用开水,水要开,冲下去,冲下去以后,用盖子把它盖起来,把它闷一下,闭五分钟到十分钟就可以喝了。

一天喝到晚,水没有了就加一点,基本上一天一杯,到最后基本上就把黄精、枸杞子、西洋参,全部都把它吃下去。

正患感冒的人是不能够喝,另外就是经常手脚冰凉,容易腹泻的病人最好也要少喝。

养生的智慧 央视《健康之路》金牌主讲樊正伦谈中医养生

养生的智慧 央视《健康之路》金牌主讲樊正伦谈中医养生

请使用IE7或IE8预览本页,个别文件很大超过5M,请等几分钟后再下载!谢谢!养生的智慧:央视《健康之路》金牌主讲樊正伦谈中医养生.txt序第一章同大自然和谐共存才是养生之道人生活在社会中,但首先也是生活在自然中的。

"人法天地而生",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是中医养生的基础。

在治疗和养生中,她并不是想刻意地去消灭致病因子,而是力图从调整人的身体入手,以药性之偏纠正人体之偏。

了解中医,我们就可以避免很多疾病 3中药不杀病菌为什么还能治病? 8人是天地的产物,养生首先要遵从天地自然的法则 17第二章人的养生要符合是空运转的规律--顺四时人与地球上其他生物一样,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养生一定不能违背自然的客观规律,只有顺应了自然界的规律,顺应了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变化,做到因势利导、天人合一,最终才能够达到养生的目的。

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 25人如落叶树,遵从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规律30春夏养阳,秋冬养阴33起居生活和情志调节要随四季变化而变38夏至和冬至是最值得注意的节气42"老理儿"是最有益处的理45一天也是一个小四季49第三章水谷精气是后天生存之本--节饮食爸爸妈妈给我们生命的元气,这先天的元气要靠后天的饮食不断来维持。

我们的饮食传统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这是我们祖先经过千百年总结出来的。

牛羊是吃草的,生命力非常强,而虎豹之类的肉食动物繁衍起来却没有那么顺利。

所以,要养生还是要回到我们本来的道路上,相信我们的祖先。

后天的水谷精气是人的生存之本57筷子和刀叉的区别反映了中西饮食习惯的不同59膏粱厚味会导致糖尿病等富贵病62最适合中国人体质的饮食结构64五谷的生命力是我们生命力量的来源66五谷对身体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69口味反映了我们身体的需要72要慎重食用反季节蔬菜74一方水土产一方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76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79男八女七,了解生命周期,适当调节饮食81老年人最好吃两顿饭84别让饮食侵蚀了你的健康87第四章勤动脑体不动心--调情志一位90多岁的老中医告诉我一个养生秘诀,就是"勤动脑体不动心"。

养生为什么称为“治未病”-樊正伦谈养生(上)

养生为什么称为“治未病”-樊正伦谈养生(上)

养生为什么称为“治未病”-樊正伦谈养生(上)来源:纪录中医(jilu-zhongyi)自“纪录中医”系列纪录片第一季《千年国医》筹备之初,樊正伦先生就为摄制组提供了许多的帮助。

▲《千年国医》总导演周兵和樊正伦先生在开机发布会上而在2016年的采访中,樊先生更是用简单朴实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中医养生的理念。

“纪录中医”特制成科普向系列短片,让更多不了解中医的朋友对中医有个初步的认识。

专家简介:樊正伦,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研究室主任,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负责人、中医师1.中医的核心理念是什么中医看病和西医不太一样,西医最主要看的是病,中医其实是在看人。

疾病的产生和人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气候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看病的过程中,在和患者的交流过程里面,就必然要谈到中医的养生问题,因为我本身是搞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研究的,这是我进入中医养生这个领域的一个契机。

在中医发展过程中,首先注重的是不得病,然后才是得了病再去治,所以中医经常讲”上工治未病”,就是高明的医生,不会等到疾病发生以后再去治,而是要在疾病没有发生之前,就能够提前预判可能会发生什么疾病,所以养生应该是中医的首要环节。

严格地讲,中医讲的是人怎么才能够很好的完成你“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你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受喜怒忧思悲苦惊,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就会造成体内阴阳的不平衡,这种阴阳的不平衡就是中医所说的疾病。

所以西医治病是得了病再去看,中医更强调治未病,“上工治未病”是中医的一个核心的理念。

2.养生智慧的来源中医有很长的发展历史。

养生的智慧应该来源于我们中国最古老的《黄帝内经》。

实质上中华民族是非常注重以人为本的这么一个民族,所以咱们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神农、黄帝,他们既是政治经济文化的领导者,同时又都是高明的医生。

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黄帝著内经。

恐怕在世界文明史上,只有中华民族是这样的。

樊正伦教授谈三七粉养生

樊正伦教授谈三七粉养生
樊正伦教授谈三七粉养生
樊正伦教授1982年获得医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室主任,现任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学术继承人指养,先后主持编辑《明清中医名著丛刊》、《明清名医全书大成》、《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等中医学术典籍;从事中医临床与研究40余年,在多种疑难病症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疗效,高尚的医德和医风也得到了广大患者的高度评价。
我在北京某家单位做过5年的保健医生,那些领导呀,吃得太好,他们的血脂怎么也降不下来。我后来说你们再不要发什么鱼肉蛋了,你就给大家发三七粉吧。坚持服用三七粉之后,很多老同志的血脂、血压都下来了。一定要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冻也得九九八十一天,不要说我今天吃了两次怎么不下来?你要下来这么快就像那冻肉从冰箱里拿出来,开水一泡一样,功没成,气断了,所以呢,一定要坚持服用。我自己也是每天早上5克三七粉,晚上5克三七粉,像冲便茶似的,冲了就喝下去。
《周易》里面说西南是土气很重的地方,也是很肥沃的土地,三七生在西南,长在地下,所以也是三枝五杈。它外面的颜色是青的,里面的颜色是黄的,青可入肝,肝是藏血之脏;黄可入脾胃,它可以益气统血。很多人把三七当止血药,甚至药典上说三七只能吃3克,多了就不行了,因为它止血,多了血就不流了。为此我到云南做过考察,过去发配到云南的人,都要被打杀威棒,你要买不通人,你这个杀威棒是免不了的。你要买通了狱卒,他给你一大碗药,在打杀威棒之前他给你喝了,它里面主要的成分是三七,这是云南的老农告诉我的。打完了以后的结果是什么呢?下面的棒疮两天迅速消散,被打出了淤血它都能散掉,何况你体内多余的血脂,所形成的那种痰淤互结的症状,一定能得到改善。
本站补充:如果是单一降血压根据客户回馈统计三七花效果更明显,如果是高血压和血脂并存三七花配合三七粉效果更好。同时樊正伦教授认为服用三七粉是一次5克,本站认为对于刚开始吃或者需要长期服用的朋友每次1到2克三七粉就可以了。

樊正伦讲中医和中医养生

樊正伦讲中医和中医养生
但是不能动心。“思”上面是田,下面是一个心,甲骨文中“田”是囟门的“囟”字,头脑和身体的结合才产生思想。脑体要勤动,心不能动,心一动的话五内俱焚。
怎么做到不动心呢?无论做什么工作,考虑问题尽量全面,处理问题尽量果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就这么大的能力,我去做这件事已经尽心尽力了。晚上躺在床上,敢与天地日月同辉。用中国老百姓的话讲,对得起天地良心,这就够了,你晚上躺在床上很快就睡着了。如果吃饭、睡觉还想着它,就叫动心了。 ●无妄为才能无不为,许多疾病来自志致不遂●舍得,舍了才能得;得失,得了之后就是失●阴阳不能自我调和,这就是疾病
中医有一句话叫做勤动脑体不动心,这是我一位非常好的九十多岁的老师告诉我的,人一生一定要勤动脑体不动心。人在社会中就得生活,就得工作。人要做事脑子是首领,四肢是工具,脑和体是必须动的。你看老年人退休回家了,不看书不看报,老年痴呆来得快,天天动,老年痴呆就来得慢。所以脑和体必须用,脑是用的首领,四肢是用的工具。
樊正伦讲中医和中医养生
●五谷是具有生命力的种子●七情和五谷休戚相关,把握情绪好养生●青春期、更年期,脏腑重新组合,调节适当就进入自然状态●勤动脑体不动心,心动则五内俱焚
樊正伦教授,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研究室主任,有从医40年的经历,现为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法定负责人。
恬淡虚无 勤动脑体别动心脚崴了,如果扶着你慢慢走,三个月之后你还能自己走。如果我用车推着你,三个月以后你可能就不会走了。更年期也是一样的道理,用药物压制就像用车推,可能会终身服药。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这是中医非常重要的话,今年的高考作文就有一个恬淡的诗句,就是保持心情愉快、平静。很多人说恬淡太难做到了,今天工作这样,明天家里那样,天天都是事,尤其很多白领,很多知识界的人每天都在郁闷中,有钱没钱的都郁闷。他们没有很好地理解情绪和身体之间的有机关系。

每日养生,要管“冬夏与春秋”

每日养生,要管“冬夏与春秋”

每日养生,要管“冬夏与春秋”作者:樊正伦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1年第07期樊正伦教授,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研究室主任,有从医40年的经历,现为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法定负责人。

樊正伦教授几十年来多方投访当代名医,颇得真传,并且博览中医典籍,对其中经典之作,精熟于心。

望闻问切,精细周密,充分领悟古来医圣之道术,遣方用药,挥洒自如,广泛淬取近代名家之精华。

是当今不可多得的大医,得到中外患者的充分信任和交口赞誉。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这是鲁迅在《自嘲》中的名句。

大意是说,(我)躲进小楼这个属于我的统一的天地里,不管外面的世界是冬夏还是春秋,表达出鲁迅对混沌世界大无畏的精神。

但是,一旦谈及养生,冬夏春秋,凡人都不能免俗,或多或少都要顾及。

就算在一个短短的一天里,也存在一个“小四季”。

《黄帝内经》里讲,在一年里,阳气存在生、长、化、收、藏,这么一个过程,体现出分明的四季。

所以,《黄帝内经》提倡养生要“顺四时”,作息活动也要按照这个规律安排。

其实,我们过的每一天同样也是如此,一天也就相当于一个四季。

只不过,这个四季,被浓缩在短短的24小时里,早上是春天,中午是夏天,晚上是秋天,半夜是冬天。

所以,我们称之为“小四季”。

子午时,一天的冬夏两至我们知道,每天晚上11点到1点,中午11点到1点,一个叫子时,一个叫午时。

这两个时间,相当于一年中的冬至和夏至。

从子时开始,自然界的阴气已到顶峰,并开始衰减,反之,阳气开始初生,并逐渐增强,一直到正午11点(午时开始),阳气最旺盛;一到午时,阴气开始初生,并逐渐生长,一直到半夜的11点(子时开始)达到最高峰。

每天周而复始。

所以,子时和午时,一个是阳气初生,一个是阴气初生。

不论阴气和阳气,在初生的时候都是很弱小的,这时候,如果你很好地保护它,就有了生,之后就有更好的长、化、收、藏。

如果在生的时候就消耗了,那么,它的长、化、收、藏也就谈不上了。

天人合一 天地同构——樊正伦教授谈中医为什么能治病

天人合一 天地同构——樊正伦教授谈中医为什么能治病
究 员 , 东 省 中 医 院 中 医 药 学 术 继 承 人 指 导 专 家 ,0 6 广 2 0 年 获 全 国“ 首届 中 医 药传 承特 别 贡 献 奖 ” 。
因子 。但 现 实 的情况 是 , 致病 因子 的变异 速度 往往超 过 药 物研 制 的速度 , 常使现 代 医学 陷入某 种 困境 。中 医 常 并 不确 切地 知道 致病 因子 是什 么 , 它认 为你 之所 以得 但
在 不 同地 方 , 偏性 也 不 同 , 谓 “ 生 淮南 则 为 橘 , 生 所 橘 橘
医院检查 , 抽血 化验 , 医生会告 诉 你没病 , 因为你 身体 的 各项 指标 没有 病理性 的变化 。而 中 医却 不 这样认 为 , 医 生会 告诉 你 , 由于你 生气 后造 成肝 气郁 滞 , 郁化 火 , 气 所
医对待疾 病 , 首先 是 找 致病 因子 , 药 物 直 接对 抗 致 病 用
已有 近 4 O年 的 中 医 临床 经验 。 曾任 中 国 中 医 药 出版 社
古 籍 编 辑 室主 任 , 已主持 编辑 出版 了数 百 部 中 医古 籍 和
中 医论 著 。 现 被 聘 为 北 京 崔 月 犁 传 统 医 学研 究 中 心研
樊 正 伦 教 授 , 幼 受 到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熏 陶 , 1 6 自 从 93
与 细菌 、 病毒 可 以“ 平共处 ” 和 。但是 一旦 你 的平 衡状 态
年 赴 宁 夏 支 边 即 开 始 行 医 , 承 于 胡 希 恕 老 中 医 , 今 师 至
被 打破 , 菌 、 细 病毒 就 会在 你体 内繁殖 , 会伤 害你 。西 就
是 怎样认 识疾 病 的?举个 简单 的例子 , 比如 , 生气 了 , 你 头痛 , 口苦 , 想吃 东西 , 不 甚至 怒气 满胸 , 常想 叫 , 西 常 去

全国著名中医生联系方式

全国著名中医生联系方式
参考网址:http:///jianjie.htm(但是另有摘论:“而现在的中医在施今墨等名医的影响下对糖尿病普遍采用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原则,使本来就受损的脾阳肾阳再遭克伐,这就好比雪上加霜,病上加病,又怎么能治好病呢?所以对这些庸工来说,糖尿病也成了绝症,不但损害了中医的声誉,而且直到现在还在用这种方法客观上残害着病人。”)
西安
仲晨(网友推荐应该也是优秀的民间中医)许世庙街,西按莲湖公园西门正对面,仲晨诊所
四川
余国俊(网友推荐)乐山市人民医院的先生
广西
刘力红 地址: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出书《思考中医》,编其师李阳波的《开启中医之门》等我感觉可能有未来一代大医的风范. 其最后还拜在卢火神门下据说是他逼出了卢的竖琴刚买到1本正在看呢看得心潮澎湃啊!
电邮:xiangtianqing@主页:http:///xiangtianqing网名一源,《郑钦安医书阐释》作者火神派名家唐步祺老先生的入室弟子
紫极(网名)民间中医,网址:http:///forum/
紫极 (网名)民间中医,网址:/forum/
湖北:湖北中医学院瞿春九老师
长沙:长沙市南湖路向东南路口左侧的‘南湖嘉国’金国荣
山东
刘文澄栖霞市(非常和气的民间中医)网站:http:/read。php?tid=2427
河南
向天清(邮编450012)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29号1-50信箱向天清收
他在17,8岁在南京念医科大学的时候,当时的南京军区的许多领导就找他看病。几十年来一直临床。治俞率90%(实际数字更高些)以上。(西医能达到50%的数字就已经是了不得的了)
李云鹤(网友推荐)成都中医药大学名医
这里有一关于舌象的贴写到李医生:http:///cgi-bin/view.cgi?forum=27&topic=2230

古人诚不余欺也

古人诚不余欺也

“古人诚不余欺也”采访樊正伦教授,是因为记者听到了一个有关于他的神奇故事:4月份,樊教授就已经预测出,5月21日小满以后,北京的“非典”疫情将迅速好转。

这篇题为《中医不怕“非典”》的文章在4月20日前后发表在了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的网站上。

记者在北京市“非典”疫情走势图上看到,19日,北京的“非典”病人确诊人数首次下降到个位数;21日,北京的“非典”病人确诊人数为8例,其后,在经过4天的“反弹”后,自5月26日始,病人数迅速减少;6月2日、6月4日两天的发病人数均为零。

虽然不是非常明显地从5月21日起一路下降,但大致趋势的确是对的。

整件事听上去不可思议,像是个算命先生的“歪理邪说”,而不是行医近40年的教授的“理论”。

现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室主任的樊正伦教授对记者说:“这不是我说的,是古人说的。

”樊正伦告诉记者,从病因的角度来看,中医将瘟疫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来源于天(异常气候的变化,造成某一种疾病的流行),一类是造祸于人(即大灾以后必有大疫)。

这次“非典”疫情显然不是人祸,而是天灾,是自然界异常的气候变化给了“非典”病毒以发展的条件。

他分析,首先,“非典”病毒起于广东,广东地处在中国最南端,广东人那么爱进补,爱吃各种煲,爱喝早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地“有夏无冬”的气候特点。

中医认为,这种气候特点使人体“升发有余而闭藏不足(即体内能量消耗太过)”,需要用这种饮食结构来补充能量,调整机体的平衡状态。

而去年冬天,在“非典”之前,广东异常的冷,冷到“有人觉得要冻死了”。

外边一冷,进补的东西都瘀在了体内,就形成了内热的环境。

第二,按中医的五运六气理论来推算,今年是癸未年,是火运不足的一年,火气不足,寒气就偏重,所以今年的早春一直都偏寒。

第三,按五运六气理论,今年的上半年是太阴湿土司天,下半年是太阳寒水在泉。

司天的太阴湿土是以湿为主,下半年是以寒为主。

这次“非典”出现是上半年,因而挟湿。

综合起来就是,“非典”病毒在人体内的发展条件是寒、湿、瘀热三者共存的环境。

樊正伦教授谈顺四时、饮食养生 (1)

樊正伦教授谈顺四时、饮食养生 (1)

樊正伦教授做客中央电视台谈顺四时、饮食养生、情绪与养生、慎医药等主题视频文字稿(转):中国有句古话说“民以食为天”,就是说吃饭是人生的大事。

现在很多朋友也特别注重每天都要吃什么,怎么吃,大多都是从口味、营养这些方面来考虑的,可是您知道从中医养生的角度,饮食的选择和搭配又有什么不同的讲究呢?不同的食物对我们的身体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和帮助呢?主讲人樊正伦教授系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多年潜心研究国学医药典籍,对中医文化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

他的讲座引经据典且通俗易懂,颇受广大百姓欢迎。

本期节目是《中医文化与养生》系列节目其中的一期。

本期节目中樊教授将结合中医文化谈如何“节饮食”养生的话题。

我上世纪80年代来过上海,这次来到上海呢,哪儿都不认识了。

我们的经济在迅速发展,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与之俱来的,是饮食结构的突然改变,造成了现在的代谢性疾病即世界发展最快的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

《黄帝内经》里讲:“膏粱之变,足生大丁。

”在中国古代,糖尿病是宫廷及富贵人家最容易得的病。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呢,大家都这么吃。

“鱼生火,肉生痰”中国人的饮食是用筷子,原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

《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果为住,五畜为益。

畜就是猪肉、羊肉。

孔子还说过这样的话:60岁以后的老人如果体力不行的话还要吃点肉。

那就说明我们祖先在过去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的,这是几千年遗传基因的结果。

西方医学不是,西方人一手拿刀一手拿*,从他们的祖先开始就吃肉,老吃肉就想喝冰水,因为“鱼生火,肉生痰”,身体里面热太多了就喝冰水,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中国人的习惯是不一样的,但是现在很多中国人都变成了好食肉者,老年人还好一点,因为他胃口差了不敢多吃。

很多五十多岁四十多岁的,小时候饿着,改革后吃饱了,当了官吃好了,于是就吃成了高血压、高血脂,而且是一种直线上升的趋势。

由于你拿着老祖宗给你消化纤维性食物的肚子去对付那牛排呀,鸡腿呀,你不得代谢病才怪呢!代谢缓慢晚上少吃我可以这么说,男同志以阳气为主,他的数是偶数,是8。

大医精诚 立身无愧——记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平心堂门诊部

大医精诚 立身无愧——记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平心堂门诊部

大医精诚立身无愧——记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平心
堂门诊部
田智勇
【期刊名称】《看医生》
【年(卷),期】2004(000)007
【摘要】“我们许多老中医从他们一生的经验中得出的结论是中医是科学、是国宝.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和人民健康长寿的保证。

他们出于一片民族赤诚.一方面竭力遏止中医西化的危险.一方面力主清理混进中医药队伍的蠹虫。

他们的民族情怀曾深深地打动了家父崔月犁,使他从一个中医的外行.变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田智勇
【作者单位】《看医生》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4
【相关文献】
1.立身于行无愧于心——记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科长陈祖英 [J], 彭川;
2.中医特色门诊部平心堂 [J],
3.中医特色门诊部——平心堂 [J], 陈冰
4.附录一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大事记(2019年9月~2020年
8月) [J], 李艳
5.崔月犁部长在第三十九届世界卫生大会上的讲话(1986年5月7日于日内瓦) [J], 崔月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夏天不出汗,身体要完蛋!防癌症、祛湿毒,四大专家给出三点实用建议

夏天不出汗,身体要完蛋!防癌症、祛湿毒,四大专家给出三点实用建议

夏天不出汗,身体要完蛋!防癌症、祛湿毒,四大专家给出三点实用建议▲樊正伦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研究室主任,有从医40年的经历,现为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法定负责人。

院长在线按+樊正伦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冬天的热风,夏天的寒风都是和时令季节不同的风,就是贼风,对身体健康特别不利。

夏天热的时候毛孔开放,有助于气血往外走,这时候如果经常开空调,代谢不畅,能不得病吗?本文综合各位专家的观点,大家认为,夏天做到这三点,癌症、湿毒都会远离你。

本文指导专家:樊正伦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危剑安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北京健康科普教育专家赵之心北京市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秘书长李忠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肿瘤科主任1多出一点汗:最好的防癌方法▲危剑安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古语有个说法,叫“冬不炉,夏不扇”。

意思是说,冬天不要过分接近火炉,不然就会使阳气受到干扰。

夏天不要一个劲儿的扇扇子,应让身体自然排汗。

夏天该出汗就要出汗,不能憋着,出汗也是夏天防癌最好的方法。

比如,我们喝八杯水光上厕所不出汗,这是身体内部的小循环,而通过出汗排水,才是身体的大循环。

马拉松运动员得癌症的很少,就是因为他们身体里的铅、汞、砷这些癌症的主要元凶通过出汗排了出来。

一个马拉松运动员在跑步时流出的汗含铅是正常人的20倍。

危剑安还强调,睡眠起居要热着过。

切忌睡觉时开窗、避免对流风。

临床发现,很多人觉得夏天夜晚开窗通风很舒服,但是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着凉了,入睡时的温度合适,到了后半夜就可能受凉。

还有要提醒有早起习惯的老人,早起温度比较低,不要穿着过于单薄,夏季的早晚都需要“暖一点”。

2睡好子午觉:不给癌细胞提供土壤天气热最好的养生防癌方式,就是睡好“子午觉”。

子午觉的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即:子:晚上一定要在22:00时左右就准备睡觉,子时之前(11时之前)最好入睡,因为这段时间的睡眠效率远超其他时间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樊正伦教授,原中国中医药古籍研究室主任现为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樊正伦教授,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研究室主任,有从医40年的经历,现为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法定负责人。

●春天女人、男人都可吃乌鸡白凤丸去疲劳,这是百年验方●夏天心慌气短,吃点孙思邈的生脉饮,收敛心气●秋天吃点秋梨膏利于润燥降气,促进气血向内走●冬天是进补的好时机,吃点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筷子一动一静,一阴一阳,是为道●温带处于阴阳交替的地带,最适合养生●春种夏长秋收冬藏,顺应四季调养身体●春夏要养阳,秋冬要养阴●夏天不热冬天不冷,最易坐病,要春捂秋冻人是万物之首、万物之灵。

人要养生,要把自己放到自然界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来养生。

从中医角度如何看待养生呢?不是你吃多少保健品、药物,也不是天天找大夫看病。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本身就有生老病死的过程,如果你可以顺应这个自然规律就可以颐养天年。

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重点谈四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叫做顺四时,第二叫节饮食,第三叫调情志,第四叫做慎医药。

顺四时篇温带最适合人生存,中医学的理论说,人和其他的生物一样,都浮游在天地间,都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顺应四时就是顺应四季的变化调养自己的身体。

大家知道温带最适合人类的生存,阴阳的交替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命活动,南极和北极半年白天、半年黑天,有阳无阴,有阴无阳,中医讲独阴不生,孤阳不长。

温带处于阴阳交替最好的地方。

中国、日本、美国、欧洲基本都处于温带环境。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人类亿万年的生长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人类的身体和大脑都有很大的影响,温带人很聪明,这也是我们生活在温带应该感到自豪的。

人如同落叶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我们每个人,如同落叶树,春天的时候开始发芽,气血开始向外走;到夏季,所有的气血到了外面,所以枝繁叶茂,而根里没有什么营养了;只要秋风一起,树叶一落,气血从外向里走;到冬天,外面的树叶没有了,所有的营养都到根部去了。

人也是一样的,春天的时候气血由内向外走,到夏天气血都已经到外面了,里面就相对不足了。

夏天为什么容易闹肚子?不仅仅是细菌和病毒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你的状态变了,阳卫之气都在外面,所以吃点黄瓜凉粉就闹肚子。

而秋天气血由外向内走,到冬天里面非常充盈,外面相对不足,所以冬天容易感冒。

我们如果了解这个道理就知道如何调养。

春夏要养阳,秋冬要养阴。

因为春天、夏天你的气血由内向外走,外面的气血越来越旺盛,而里面的阳气就相对不足了。

所以这时候你要用点西洋参这样的药物辅助你的阳气,夏天特别热,出汗特别多的时候会觉得心慌气短,因为汗液出去的同时,你的阳气扩散了。

中医大夫这时候叫你吃点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

夏天这么吃不会上火,是因为里面气血不足,这是唐代大中医家孙思邈创造的方剂,是治疗暑热非常有益的方子。

人参补中气,五味子收心气,麦冬清肺气,起到了清肺气、收敛心气的作用。

夏天多喝点生脉饮就不会感到很疲劳。

春通肝,夏通心,春夏秋冬的四时和人相关。

春气与肝气相通,夏气与心气相通,秋气与肺气相通,冬气与肾气相通。

我记得今年春天风非常大,忽冷忽热,有患者说前些日子睡得特别好,现在睡不着了。

因为春天的时候你的气血从内脏向外走了。

人的阳气白天行于外,晚上归于内,归于肝。

你睡着的时候阳气回去了,如果肝血非常充盈,阴阳调和就能睡着。

如果你肝血不足,阳气回不去,你就老睁着眼睛。

有些女同志月经前后睡眠不好,血行于下,气浮于上。

女性以肝为先天,肝是藏血之脏,肝血不足的时候就不想睡。

肝阴不足、阴不敛阳就睡不着。

春天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常常半夜醒了就再睡不踏实,因为1至3点是肝经旺盛的时候,如果肝阴不足,肝经有热,就把阳气顶回来了。

所以春天要重在养肝、补肝。

春天无论男人或是女人,多少吃点乌鸡白凤丸,那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起码经过上百年的实践。

有男士说,那是妇科圣药为什么让我们吃?其实不是的,因为女士以血为主,所以使用乌鸡白凤丸多一些,男士春天的时候肝阴不足,也同样会出现疲劳的状况。

秋通肺,秋天秋气与肺气相通,秋天这个季节是气血往里走的季节,树叶变黄,气血就开始由外向内收,中医说肺主治节,可使你的气血由外向内收,以适应自然的变化。

气血往里走,就会出现秋燥,甚至出现咳嗽。

这时候建议大家吃点秋梨膏,梨的津气重,花是白色的,吃点秋梨膏可以润肺,有助于气血速降,有利于气血向内走。

冬通肾,冬天大雪封山,所有的气血都藏在里面,里面有余,而外面不足。

这时候正好是补养的时候,所以老北京说一过秋天就可以吃羊肉了,没有大热天吃涮羊肉的,因为夏天气血都在外面,吃了也白吃。

秋天气血向内走,吃了可以蕴藏气血。

我们的树要冬灌,就是因为营养都在里面,给点水就可以迅速吸收。

男同志以精气为主,所以建议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冬天吃点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

女同志吃阿胶、大枣等。

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坐病。

老百姓常说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作病。

冬天由于气血闭藏,储藏营养,为明年的生发做好准备。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冬天不很好储藏阴精,春天的时候容易得热性疾病。

冬天冷的时候毛孔处于闭塞状态,有助于气血内收,夏天热的时候毛孔开放,有助于气血往外走。

人们现在夏天唯恐不冷,冬天唯恐不热,这是违反规律的,树一年开两次花可能就活不成了。

夏天毛孔本来应该是开放的,这时候因为你开空调,代谢不出去,你能不得代谢性疾病吗?●蔬菜有疏通的作用,“荤”字下部一个晕字●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肉吃多了易长痈疮疽●喜则气散,喜的情志与心相关●子午觉很重要,阴阳两气有生才有长,有了长才有收藏人生活在天地四季中,我们的祖先总结了很多经验,为什么讲春捂秋冻?因为春天毛孔是从闭合向开放走的,气候由冷到温,你穿得多一点,有助于毛孔从闭合向开放走。

不少女孩刚刚早春二月就穿上裙子了,本来毛孔打开,一冷又闭上,容易生病。

秋天是从炎热向寒冷状态走,毛孔从开放走向闭合,在这种时候,稍微冻一点,有助于毛孔闭合,也有助于适应冬天那种完全闭合的状态。

老百姓经常说草死草活时看病的人多,就是说慢性病在春天、秋天的时候发作率最高,为什么呢?我刚刚讲了,夏天阳气在外,冬天阳气在内,而春天和秋天这两个过程是什么呢?一个是气血由里向外走,一个是由外向里走。

就像北京的交通,上下班时非常容易塞车,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气血都在运行过程中,通道设置不合理就堵住,哪里堵住哪里就容易犯病。

而夏天和冬天这两季就像中午或晚上,人们或在班上或在家里,就不容易堵车,慢性病的发病几率就相对少。

人和自然界是完全相应的,很好地体会古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的古人对人体生命活动有非常科学的总结。

进补要因时因地,住平房得地气能长寿各地的人不一样,广东人为什么注意进补?大家知道,过了岭南有夏无冬,广东主妇特别注意煲汤,因为没有冬天,人只有升发没有贮藏,没有储存的季节和条件。

不常煲汤就很难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

如果给哈尔滨人这么吃,三天头上就起包了,因为体质不一样。

所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方的人养生方法不可能完全一致。

这个问题,就是强调在养生中要顺四时,中医有句话叫“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

农村很多上百岁的老人都住平房,因为平房冬暖夏凉,这些老人得地气,能长寿。

在平房里我不主张用空调,最好是用扇子,小大由之。

现在大家都住楼房,不得不用空调,空调出来的是透骨头的风,年轻人阳气旺盛可能不觉得,男同志过了32岁,女同志过了28岁,您再老呆在空调里,就觉得透骨的凉气。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冬天的热风,夏天的寒风和时令季节不同的风,就是贼风。

SARS来的时候北京本来应该有风,但那年就没风,雾濛濛的,异常环境导致了异常疾病的发生。

节饮食篇父母给你再好的身体,只要七天不吃饭肯定死了。

说明什么问题呢?饮食在人类生、长、壮、老、死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说到吃饭,大家觉得很简单,其实一点不简单。

中国人是最注重吃饭的民族,而且吃饭用一只手完成。

外国人一手拿刀一手拿叉,要用两只手,要不然就拿手抓。

中国的祖先创造了筷子,筷子是什么?给你的时候叫一双,合二而一,老子讲“道生一”。

用的时候必须一分为二,两个都动夹不起东西,两个都不动,也夹不起东西,必须一动一静。

动者为阳,静者为阴,一阴一阳是为道。

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一点都不玄,我们每天使用的筷子就是这个道理,芹菜、韭菜、花生米都能夹起来。

当你理解这个文化的时候,更看到中华民族的伟大。

五谷就是具有生命力的种子《黄帝内经》讲得很清楚,“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人要健康一定要吃五谷,五谷是养命的;五果是我们吃的水果、蔬菜,是帮助你消化的;五畜为益,肉类是起到补益作用的。

孔子讲60岁的老年人要吃肉,因为他消化能力弱了,给一点肉有助于营养的补充。

无论以肉食为主的民族还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的民族都得吃谷物。

为什么要吃五谷?维持人的生命不仅仅靠脂肪、蛋白质,还需要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你看中药里的五子衍宗丸、补肾的药,大部分都是种子,枸杞子、五味子等等,所有的种子都具有延续生命的能力。

农村孩子吃的都是当年的新粮,即第二年的种子,尽管没有那么多好吃的,但身体长得很健壮。

现在城里孩子什么好吃的都有,却老是吃陈粮烂谷子,养出的孩子不是小胖墩就是豆芽菜。

我们东方人是以谷物为主,老祖宗给你消化纤维性食物的肚子不是一代人能改变的,但今天您看看,我们的孩子们天天用这样肚子去对付牛排、鸡腿,你不胖谁胖?小米是谷神,喝小米粥别撇米油。

五谷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养命食物,大家知道社稷的“稷”字就是小米的代称。

在所有的谷物里,我们的祖先是把最好的粮食供奉给上天。

为什么拿小米供奉上天?根据现代科学的研究,小麦、稻米就其营养成分,都比小米强,小米是粗粮。

但您看看小米,一粒小米就是一粒生命,一碗小米种到地里是一大片。

小米在任何贫瘠的土地上都能生长,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我们的八路军伤员靠什么养好的?我们的女人生完孩子为什么喝小米粥?维持生命要靠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所以大家一定要以五谷为养,五谷中的首选是小米粥,而且不要撇掉米油。

蔬菜越吃越疏通,荤菜越吃越糊涂。

蔬菜的“蔬”,草字头下一个“疏”字,因为蔬菜有疏通的作用,当你觉得肠道不通畅的时候吃蔬菜有助于消化,再看荤菜,草头下一个“军”字,古代晕字和军字是同源的。

荤菜天天吃,越吃越糊涂,蔬菜越吃越疏通。

还有问题的另一方面,我们有很多年轻女同志为美不吃粮食,天天只吃菜。

我前天接诊一个患者,吃点粮食就到厕所吐。

其结果是什么?很多十几岁的女孩子,减肥减到最后,月经没有了。

因为气血是生化的源泉,老不吃五谷杂粮气血从哪来?中国古话说“面有菜色”,只吃菜,脸色就跟黄瓜一样,这是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