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2《我的母亲》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我的母亲》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我的母亲》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我的母亲》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在合作交流中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2、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胡适先生的资料,反复朗读课文结合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给课文作批注。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激活思维,导入新课同学们,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我们的母亲未必是伟大的教育家,未必是著名的学者,但是当我们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时,会发现母亲是那样伟大,是那样可爱。

胡适先生多年以后,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今天我们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板书课题:《我的母亲》二、出示活动任务1、理解文章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2、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3、理解作者的童年对表现母亲的作用。

三、展示课前自学成果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简介作者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的中国大学者。

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诌议》,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2、了解背景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

她23岁守寡,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之后,于46岁死去。

冯顺弟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着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母亲。

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2《我的母亲》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2《我的母亲》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一段写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各有什么特点?
身体:弱。性格:总是文绉绉的。
“文绉绉”是什么意思?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母亲的原因)。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野蛮”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指身体强健,敢于淘气、冒险。例:野蛮其身体。
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穈先生”。——你知道为什么叫他“穈先生”吗?胡适原名嗣穈,又 “像个先生样子”,所以……
第2段,写自己儿时“最活泼”的游戏,是什么?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X备一类的文角儿……
“居然”是什么意思?竟,出乎意外地
这一段流露出对儿童游戏生活的什么感情?追念 惋惜
概括:第3段写自己九年中失去了两次“发展的机会”。用自己的话概述:是哪两次“发展的机会”?一是由于族长们的反对失掉了学音乐的机会;二是由于先生的“大骂”、“撕毁”的遭遇 “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导学:本文通过哪些细节来表现母亲的?
导做:朗读课文段落,仔细思考,并小组讨论。
导思: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诌诌(zhōu)地。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穈(méi)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的面红耳热,觉得太失了“先生”的身分!
反思总结
课后练习
老师提示:1.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和气”“宽恕人”“体谅人” 有口皆碑。

八年级语文下册 2 我的母亲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 我的母亲教案 新人教版
写母亲作为当家的后母当家之难,主要写了三件事:
①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通过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
②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
③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刚气”的一面。
(1)从原文中选择一句话来概括母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学生如回答“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一句也可)
(2)作者为什么说母亲是“严父”?
结合课文的内容“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简要介绍胡适的家庭背景资料。胡适三岁丧父,之后母亲一人抚养教育他,管教很严,母亲充当了“严父”的角色。
(4)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自己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在本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教学难点
理解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一、导入课:
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现代著名学者胡适先生一生深受母亲的影响,他少小离家,学有所成;但同时也留下了“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劬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的哀痛与遗憾。人到不惑,胡适写下了《四十自述》,我们不妨来看看胡适在这篇自传中是如何回忆自己的母亲的,看看名人背后的伟大女性。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2 我的母亲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理清思路。

2、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重点: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情况,识记重点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一、导入。

提一个问题:中国谁取得的学位最多──就是博士、硕士之类?胡适。

35个,博士学位。

中国第一,世界范围内也没听说谁有这么多──也许老师才疏学浅、孤陋寡闻。

当然大多数是各国名牌大学赠送的“名誉博士”。

胡适这个人是中国近代有争议的文化人。

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个人物。

胡适(1891~1962)字适之,现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

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

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和李大钊、陈独秀主办《新青年》,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影响极大。

1938年出任驻美国大使,抗日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1957年旅居美国,因为大陆解放了,共产党不喜欢他,50年代还组织过对“胡适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批判。

当然他也不喜欢共产党,大陆是不能呆的。

国民党也不喜欢他,他也不喜欢国民党──他提倡个性自由,主张民主啊、人权啊,结果两党都不喜欢他,只好旅居美国。

1958年任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院长──他影响太大了,蒋介石想利用他。

1962年病逝于台湾。

胡适一生著述宏富,在多方面有巨大成就。

1917发表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论文《文学改良刍议》;1920年出版中国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最早的话剧《终身大事》──这是三个第一呀!他在《红楼梦》研究中创立了新的学说,被称为“新红学”的代表。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我的母亲》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责罚、管束、广漠、宽恕、质问、轻薄、仁慈、文绉绉‛等词语。

(2)深入体会文章深邃、鲜明的主旨。

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2、能力目标:⑴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⑵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能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⑶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丰富文化素养。

3、德育目标: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新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知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特色,感受质朴、真切的文风。

四、过程与方法(1)体味词语色彩鲜明,饱含情感的特点。

(2)从景物描绘中体悟作者的情感。

(3)分析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两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见课件第1张)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胡适先生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2、作者简介:(见课件2、3、4张)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1902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1910年留学美国,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3篇)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3篇)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3篇)《我的母亲》教案篇一一、前期准备(一)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一单元第二课。

原文选自《胡适自传》,标题是编者加的。

它的体裁是传记,堪称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既可供胡适研究者参考,具有史料价值,也可供文学爱好者欣赏、阅读,具有文学价值。

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

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

从胡适一生的奋斗与追求,从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

因此,教学本文应该从宏观上确立把握好重点,解决好难点,同时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

(二)教学设想鉴于上述思考,本文教学时应从三个角度展开,也就是分三个环节进行:一个环节,远处看课文,读标题,了解作者,对课文及作者作一般性的了解。

第二个环节,立足课文,感知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在,为训练语文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熟读全文,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成为本文的重点。

第三个环节,立足课文向外看,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语文素养。

这三个环节的安排由易到难,由课文向课外拓展,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一个环节的设置,意在让学生从比较中了解本文在内容与写作方面的特点。

第三环节是在第二环节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完成的,由胡适的作品延伸到他的学术成就,由他对母亲的感情延及他的文化观。

(三)教学准备学好本文,需要学生做好如下准备工作:一,搜集自己熟悉的抒写母亲的诗文或歌曲,把握其主要内容;第二,查找资料,初步了解胡适及其他的家庭情况。

教师课前需要阅读《胡适自传》,或者其中的《九年的家乡教育》和《先母行述》两篇,感悟母亲对儿子的深深关爱,以及胡适对母亲那种“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劬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的哀痛之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 我的母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了解作者,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学会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母亲对我的严格要求,以及“严”背后的“爱”。

教学难点领会本文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速读、自主、合作、教师讲解教学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1. 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2.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请思考: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ōu) 绰号(chuò) 庶祖母(shù) 吹笙(shēng)摹画(mó) 眼翳(yì) 舔去(tiǎn) 侮辱(wǔ)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质问:责问。

广漠:广大空旷。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宽恕:宽容饶恕。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二导入:1. 从古到今,都有很多关于母亲的作品,歌曲诗词等。

让学生回忆有关母亲题材的作品。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别人的孩子非常和善,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严厉,有时鞭打孩子时,还不允许孩子哭出声音来,对这样的母亲,他的孩子会怎样评价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

2. 了解胡适及他的母亲:胡适(1891—1962.)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

幼年在故乡家塾读书,1904年随兄到上海,先后进梅溪学堂、澄衷学堂,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

八年级语文下册 2《我的母亲》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我的母亲》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三、教学
目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意,概括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神会感情。
2、从母亲的言行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性格特点。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学者胡适的一篇文章《我的母亲》。(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胡适(1891~1962),近代思想家,现代诗人、学者,提倡白话文。原名嗣穈,字适之,某某绩溪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曾任教于国立某某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胡适一生取得35个博士(包括名誉博士)学位。
2、《我的母亲》
课题
2、《材
分析
胡适的《我的母亲》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选自《胡适自传》,它的体裁是传记。这个单元的专题是“人生轨迹”,选编的课文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历程,都是属于记叙类文章。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在八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继续了解叙事作品的特点,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增强社会人生的体悟与观察,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另外,文章语言极其自然、质朴,但又含意丰富,值得学生细细品味学习。同时本单元语文综合实践《献给母亲的歌》也是这篇课文向课外的延伸。
2、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A、卑劣,不道德。( )
B、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

八年级语文下册 2《我的母亲》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我的母亲》教案 新人教版

2 我的母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1、学习细节描写的手法,理解文章主旨。

2、体味母亲的宽容、善良、温顺、刚气的品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亲为人处世和教子方式的理解。

2、培养理解母亲、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知文章内容。

2、学习细节描写的手法,理解文章主旨。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亲为人处世和教子方式的理解。

教学难点1、体味母亲的宽容、善良、温顺、刚气的品格。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亲为人处世和教子方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小黑板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1、自读课文,自学字词,把握文章。

2、阅读有关胡适的传记,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查询、搜集歌颂母亲的诗歌、名言、故事、歌曲等。

4、想一想自己是否像胡适那样理解自己的母亲。

教师:1、搜集整理好古今中外有关母爱的故事,如《血色母爱》等。

2、帮助学生完成课前准备的各项内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划分课文段落过程与方法:1、学习细节描写的手法,理解文章主旨。

2、体味母亲的宽容、善良、温顺、刚气的品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亲为人处世和教子方式的理解。

2、培养理解母亲、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知文章内容。

2、学习细节描写的手法,理解文章主旨。

3、体味母亲的宽容、善良、温顺、刚气的品格。

教学难点: 1、品味课文耐人寻味的语言。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同学们,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纪念他的母亲的时候曾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

其中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玩影响的,但是我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老舍先生高尚的品格中渗透着母亲给予的深刻影响。

八年级语文下册 2《我的母亲》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我的母亲》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A.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催”去上学;
B.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表现母亲以下品性:慈母严父,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我的母亲
章节(课题)名称
我的母亲
学时
2-1
总课时
4
三维目标
知识
技能
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过程
方法
1.诵读法,通过有感情诵读,把握课文的内容,认真体会文章深沉的情感。
2.比较阅读法,探求文章的主题与意蕴。
冯顺娣,某某绩溪人,16岁时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传死在某某。当时冯顺娣只有23岁。
三、整体把握,感知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再次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
四、分析认识母亲形象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为学有余力学生所做的调整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调整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我的母亲》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我的母亲》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我的母亲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责罚、管束、广漠、宽恕、质问、轻薄、仁慈、文绉绉”等词语。

2.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3.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丰富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1.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丰富文化素养。

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责罚、管束、广漠、宽恕、质问、轻薄、仁慈、文绉绉”等词语。

2.了解作者,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徽州绩溪人。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

我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曾获35个博士学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

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他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919年被选为“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委员,同年接办《每周评论》。

1922年创办《努力周报》。

1924年创办《现代评论》。

1932年创办《独立评论》。

1945年3月任中国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

1949年1月,被聘为总统府资政。

曾担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著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书。

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

一、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校正读音:文绉绉(wén zhōu 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翳(yì):指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八年级语文下册 2《我的母亲》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我的母亲》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第三段中“我”产生“莫名的感激”之情的原因是什么?
3.联系原文回答:“母亲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4.文末加点的“踏不断”有什么深层含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读了本文之后,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你还想到了哪些“桥”。
对学、群学
对学、群学,先对子组成员之间交流学习成果,群学解决疑难。
交流要主动
5.请用语段中的词语,说说“我”从母亲那受到了怎样的影响?
通过组长检查批阅,或教师全批全阅、抽查等形式,及时反馈学情。
教师反思
授课教师
根据教学情况适当添加内容。
课题:我的母亲


目标
1、探究写作方法,体会文章谋局部篇的妙处。
2、揣摩品味平淡中包含真情的语言特点。
重点
1、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2、把握文章主旨
我的母亲


目标
1、了解作者胡适及作品,熟练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2、理清课文结构,概括每部分内容。
重点
理清课文结构,概括每部分内容。
难点
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方法
学生借助导学案自学、对学、展示、教师点拨
手段
多媒体
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
1、作者:胡适:《胡适自传》
2、典型事件:
催我早起重重责罚
债主讨债忍耐嫂子
诗句:
歌曲:
4、胡适,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本文选自《》,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下成长的几件事。
5、整体感知:
⑴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请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
⑵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既是“严师”又是“慈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学要入境
交流要深入
展示要精彩
质疑要大胆。
学法指导:
对学、群学
对学、群学,先对子组成员之间交流学习成果,群学解决疑难。
交流要积极
小展示
依据学情调查,确定展示内容。组长分配展示内容组织展示。
分工要合理
大展示
大展示可以设问题,与倾听者互动,提前板书、即时板书。
分配展示
强化梳理
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理解记忆重点知识。
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教室里,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着,脸和唇变成了青紫色。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热热的炕头上暖和。她蹲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些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
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了暴雨,清早上学来到那条河边。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砌了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稳稳地立在水里,石面高出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过一股莫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白纱布,血透出来,湿了一片,惊问她为什么受伤,母亲淡淡地答道:“不小心碰的。”站在一边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砸伤的。”“妈搬石头干什么?”我不解地追问。“搬石头搭桥呀!”那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话来。
5、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极大极深的影响。”你在哪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写一个50字以内的片段。(写在日记本上)
6、拓展延伸:
上学的路上,有一条必经的小河。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匆匆忙忙赶往学校时,河上的冰还没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彻骨髓的河水里。
难点
背诵、默写全文
方法
学生借助导学案自学、对学、展示、教师点拨
手段
多媒体
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
写法:善于做铺垫
运用细节描写
典型事件
语言:质朴平淡的语言中包含深情
学习流程
具体内容
独学
课前预习
1、用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真实的母亲。这些形容词里有没有你不欣赏母亲的地方?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对于母亲身上你不欣赏的地方今后你会怎样对待呢?
学生总结
强化记忆
当堂
达标检测阅Fra bibliotek课文最后一段回答问题:
1.第一句话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总结上文
2.对文中加点字“混”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一个“混”字,其实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
B.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暗接,“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
(2)在这(A.广漠B.茫茫C.广大)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A.约束B.管理C.管束)过我。
(3)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A.请B.找C.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
3、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歌曲以及胡适的文章和有关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有关母爱的文章:
诗句:
歌曲:
4、胡适,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本文选自《》,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下成长的几件事。
5、整体感知:
⑴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请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
⑵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既是“严师”又是“慈母”?
⑶文中母亲的哪件事、哪些话或哪些细节让你感动?请做批注
C.一个“混”字,潜在地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很大即使没有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
D.一个“混”字表明当时作者的境遇并不理想。
3.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文中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加上“如果”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B.加上“如果”,表明这只是作者的一种假设,并未得到别人的认可。C.加上“如果”,是作者谦虚的表现,是为了赢得别人的好感。D.加上“如果”只是为了形成排比,没有别的含义。
4.最后一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总结上文。
维护尊严
学习流程
具体内容
独学
课前预习
独学
1、反复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并完成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
宽恕()广漠()佃户()眼翳()
质问()侮辱()气量()管束()
文绉绉()
2、为下列句子选择一个准确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1)我母亲待人最(A.慈详B.仁慈C.仁义),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我的母亲


目标
1、了解作者胡适及作品,熟练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2、理清课文结构,概括每部分内容。
重点
理清课文结构,概括每部分内容。
难点
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方法
学生借助导学案自学、对学、展示、教师点拨
手段
多媒体
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
1、作者:胡适:《胡适自传》
2、典型事件:
催我早起重重责罚
债主讨债忍耐嫂子
那年九月,我踏过“母亲桥”去远方上大学。独在异乡,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我度过每一次的疲惫和寂寞。渐渐地,我知道,是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用希望和奉献搭起我的通向成功和幸福之桥。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残损,而在我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2、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独学要入境
交流要深入
展示要精彩
质疑要大胆。
独学
课前预习
4、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为作者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动,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但文中极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作者的情感是任何体现的?
5.请用语段中的词语,说说“我”从母亲那受到了怎样的影响?
通过组长检查批阅,或教师全批全阅、抽查等形式,及时反馈学情。
教师反思
授课教师
根据教学情况适当添加内容。
课题:我的母亲


目标
1、探究写作方法,体会文章谋局部篇的妙处。
2、揣摩品味平淡中包含真情的语言特点。
重点
1、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2、把握文章主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