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诵读欣赏《归园田居》(第2课时)教案 (新版)苏教版

合集下载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归园田居》是东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诗,共五首,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本章通过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归园田居》的历史文化价值。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创作背景及文学地位;掌握《归园田居》的诗意、主题及表现手法。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归园田居》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1.3 教学重点、难点1.3.1 教学重点《归园田居》的诗意、主题及表现手法;陶渊明的生平、创作背景及文学地位。

1.3.2 教学难点分析《归园田居》的艺术特色;理解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独特感悟。

第二章:陶渊明的生平与创作背景2.1 陶渊明的生平介绍陶渊明的家世、生平经历、仕途历程等,帮助学生了解陶渊明的个性特点和思想倾向。

2.2 创作背景分析东晋时期的社会环境,探讨陶渊明创作《归园田居》的历史原因。

2.3 文学地位评价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强调其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第三章:《归园田居》的诗意与主题3.1 《归园田居》的诗意分析《归园田居》中的意象、意境,引导学生感受田园风光之美。

3.2 主题探讨讨论《归园田居》所表现的主题,如归隐田园、赞美自然、批判世俗等。

第四章:表现手法与艺术特色4.1 表现手法分析《归园田居》中的比兴、象征、寓言等表现手法。

4.2 艺术特色探讨《归园田居》的韵律、对仗、用词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第五章:课堂练习与拓展5.1 课堂练习请学生选取《归园田居》中的一句诗句,分析其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5.2 拓展阅读推荐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如《桃花源记》、《饮酒》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陶渊明的文学风格。

第六章:《归园田居·其一》诗文解析6.1 诗句解读逐句解析《归园田居·其一》的诗意,引导学生理解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的诗句;(2)能够分析并概括诗中的意象和意境;(3)能够解读并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4)能够理解并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通过分析、比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3)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1. 《归园田居》的诗意和意境;2. 《归园田居》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3. 《归园田居》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难点:1. 《归园田居》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解读和分析;2. 对《归园田居》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理解和评价。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归园田居》的原文和译文;2. 学生准备:《归园田居》的原文和译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朗读《归园田居》;(2)引导学生背诵《归园田居》。

2. 文本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2)引导学生解读诗中的象征手法;(3)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

3.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意境;(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4.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分组讨论结果;(2)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诗中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3)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文学创作或欣赏活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和作业收集,评估学生对《归园田居》的诗意、意境、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育学习】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诵读欣赏《归园田居》(第2课时)教案 (新版)苏教版

【教育学习】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诵读欣赏《归园田居》(第2课时)教案 (新版)苏教版
赏析: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明确:“归”
2、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讨论: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诵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1、明确:官场
2、明确:官场腐败黑暗、尔虞我诈,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3、明确:田园
4、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具体指什么?
明确: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生活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5、他的田园生活是什么样子呢?
诵读欣赏《归园田居》
课题
诵读欣赏《归园田居》
课时
第1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归园田居》。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想象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
重难点
3、说说《黄鹤楼》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4、描述一下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
讨论补充
记录
讨论补充
记录
板书
设计
归园田居
平静、充实,质朴、
自然、和谐、幽美。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生活的惬意,
闲适的心情。
教学反思
④道狭:道窄。
⑤沾:沾湿;足:值得。
⑥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章节一: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归园田居》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作者简介: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

2. 《归园田居》作品特点:描绘了作者归隐田园后的生活场景,表达了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情怀。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陶渊明的画像,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形象。

2. 简单介绍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

3. 阐述《归园田居》的作品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章节二:诗词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归园田居》的诗意及表现手法。

2. 提高学生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作者归隐田园后的生活状态。

2. 诗词意境: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3. 表现手法:白描、寓情于景等。

教学步骤:1. 通读全诗,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分析诗词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基调。

3. 逐句解析诗词,指出关键意象和表现手法。

4. 讨论诗词意境,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章节三:词义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归园田居》中的重点词语。

2.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 重点词语释义:解释诗中出现的生僻词语。

2. 词语用法:分析词语在诗中的用法和含义。

教学步骤:1. 挑选重点词语,进行释义和用法讲解。

2. 学生自主查阅词典,巩固学习成果。

3. 结合诗句,分析词语在诗中的具体含义。

章节四:情感体验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感悟《归园田居》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作者情感: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宁静、淡泊。

2.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情感。

1.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情感变化,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与诗中情感的共鸣。

3. 总结诗中的情感主题,强调情感的表达和传递。

章节五:拓展与应用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归园田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归园田居教案两课时

归园田居教案两课时

归园田居教案两课时课时一:导入与感知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归园田居》的创作背景及作者陶渊明的人生追求。

2.引导学生感知诗文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归园田居》的创作背景及作者陶渊明的人生追求。

2.感知诗文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的内涵。

2.如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归园田居》的诗意。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归园田居》,理解诗文内容。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诗文的意象,探讨其寓意。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诗歌欣赏(1)教师示范朗诵《归园田居》。

(2)学生跟读,体会诗文的韵律美。

5.课堂小结(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

课时二:深入解读与拓展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深入理解《归园田居》的内涵。

2.培养学生解读古典诗词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学会运用诗歌表达情感。

二、教学重点1.深入解读《归园田居》的内涵。

2.培养学生解读古典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的内涵。

2.如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归园田居》的内涵。

2.深入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的意象、情感、哲理等。

3.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归园田居”现象。

4.诗歌创作(1)教师示范创作一首以“归园田居”为主题的现代诗。

(2)学生尝试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课堂小结(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

6.课后作业(1)学生自主阅读《归园田居》的其他篇目,深入理解其内涵。

(2)学生尝试以“归园田居”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

通过两课时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归园田居》的创作背景及作者陶渊明的人生追求,还能深入感知诗文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归园田居》教案(优秀

《归园田居》教案(优秀

《归园田居》教案(优秀教案:《归园田居》一、教学内容1. 分析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赏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艺术手法。

4. 理解诗歌中的田园生活和哲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

2.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艺术手法。

3. 能够理解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诗歌中意象的理解和分析。

2. 诗歌中艺术手法的识别和赏析。

3. 诗歌主题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诗歌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一幅田园画作为引入,让学生对田园生活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文本分析:让学生自读诗歌,然后老师进行讲解,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艺术手法,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深入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艺术手法,以及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4. 练习巩固:给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5. 课堂小结: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诗歌中的意象和艺术手法,以及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归园田居》意象:田园、山水、花鸟艺术手法:比喻、拟人、对仗主题:追求宁静、远离尘嚣、回归自然情感:喜悦、满足、恬淡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归园田居》。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归园田居》的读后感,内容包括诗歌的意象、艺术手法、主题和情感表达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学生对《归园田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从意象和艺术手法入手,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在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积极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其他田园诗人的作品,比较他们的写作风格和主题,深入理解田园诗的艺术魅力。

同时,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田园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归园田居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归园田居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了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真正理解《归园田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

二、整体感知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家的影响,对统治阶级抱着幻想,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他的家世出身和所处的时代都是对他十分不利的。

左右政局的士族和军阀所热衷的是争权夺利,他们既不想整顿政治,也无意收复失地。

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

这种客观现实对陶渊明的生活道路以及思想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陶渊明直到29岁才出仕,以后十多年里,他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等职,不仅济世的抱负无由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

这一切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和“违己交病”。

在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盛行的影响下,陶渊明早年就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当他仕途不得志时,便怀恋这种生活,所以,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无常。

39岁时,他的思想有了更大的变化,他说:“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就是说本应该是忧道的,可是道不行,那就只好躬耕自给了。

就在这一年他亲自参加了劳动。

此后,因为“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解职而归。

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隐的道路。

《归园田居》共5首,约作于从彭泽弃官归隐的第一年,时年42岁。

课文是第一首。

《归园田居》写他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现了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朗读诗歌,疏通诗句。

补充注释(1)尘网:尘世的罗网,指仕途。

意谓仕途有如罗网一样,使人不得自由。

(2)故渊:鱼儿原来生活的深水潭。

(3)方:傍。

(4)罗:排列。

《归园田居》的教案

《归园田居》的教案

《归园田居》的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归园田居》是东晋时期陶渊明创作的一组诗歌,共五首,分别是《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二》、《归园田居·其三》、《归园田居·其四》和《归园田居·其五》。

这些诗歌以田园生活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本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归园田居》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归园田居》的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1.2.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3.1 教学重点掌握《归园田居》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1.3.2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第二章: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学习《归园田居·其一》2.1.1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陶渊明的生平事迹。

2.1.2 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1.3 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2.2 课堂讨论2.2.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2.2 学生互相提问,解答疑惑。

2.2.3 教师总结讨论成果,进行点评。

第三章:课堂讲解3.1 教师讲解《归园田居·其二》至《归园田居·其五》3.1.1 教师分析每首诗歌的结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1.2 教师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3.2 案例分析3.2.1 教师展示与《归园田居》相关的案例,如其他诗人的田园诗作。

3.2.2 学生分析案例,对比《归园田居》的特点。

3.2.3 教师总结分析结果,进行点评。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完成课后作业。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归园田居》教学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归园田居》的背景和作者陶渊明的生平。

2. 分析并欣赏《归园田居》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3.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冲突。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分析《归园田居》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2. 理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冲突。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度思考。

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归园田居》的原文、注释和译文。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他的人生观和文学创作风格。

二、文本阅读与分析(45分钟)1. 学生自读《归园田居》原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理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3.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情感表达,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等,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三、讨论与思考(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诗人为何向往田园生活?现实生活与田园生活的冲突表现在哪些方面?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归园田居》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诗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二、文本阅读与分析(4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如“归园田居”象征诗人的理想生活,“樊笼”象征尘世的生活等。

2. 学生分组讨论:这些隐喻和象征手法如何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三、拓展与提高(20分钟)1. 教师提出思考题:如何评价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思想?与现代社会的生活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2.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的诗篇;(2)了解诗人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3)分析并把握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通过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3)学会欣赏古诗词,提升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理解诗人追求自然、真实、简朴的生活态度;(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2. 诗中意象的分析与体会;3. 诗人情感的把握与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古代用语的理解;2. 诗中哲理的深入挖掘。

四、教学准备1. 诗文文本《归园田居》;2. 诗人陶渊明的生平介绍资料;3. 相关古代农业生产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2)朗读《归园田居》全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翻译诗文,理解诗文内容;a. 诗人为什么选择归园田居?b. 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c. 诗人通过描绘田园生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哲理?3. 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2)选取代表进行分享,深入挖掘诗文内涵。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诗文背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背诵。

5. 课后作业(1)背诵《归园田居》;(2)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向往田园生活的感悟。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选取其他描述田园生活的诗文,如《江南春》、《渔家傲·秋思》等,进行对比阅读,分析各自的表现手法和情感。

2. 影视欣赏:播放与《归园田居》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七、评价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园田居》。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的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体会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把握。

2. 诗中关键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3. 诗的结构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深层意境的理解。

2.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

3. 诗人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陶渊明及其作品《归园田居》。

(2)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生活背景,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归园田居》,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诗文注释,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归园田居》。

2. 写一篇关于《归园田居》的鉴赏文章。

3. 推荐一首类似的古典诗词,并简要介绍其作者和背景。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归园田居》的情况。

2. 学生对诗中关键词语和典故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析诗的结构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4. 学生对诗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把握。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诗的艺术特色。

3. 采用情感共鸣法,引导学生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

八、教学准备1. 准备诗文注释和相关背景资料。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归园田居》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归园田居》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归园田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园田居》。

(2)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式,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3)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其田园诗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理解其淡泊名利、追求真实的人生观。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诗中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作者的生平和田园诗的特点。

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含义。

(2)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陶渊明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归园田居》,激发学生对诗文内容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其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交流各自的感悟。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分析其表达效果。

(2)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田园风光,感受作者的情感。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田园生活的理解和向往。

(2)对比其他诗人的田园诗,分析其异同。

6.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中的哲理和作者的人生观。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归园田居》。

2.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理解和向往。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其他诗人的田园诗,与《归园田居》进行比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理解诗歌、欣赏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句子翻译。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相关背景资料。

3. 诗歌全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介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归园田居》的创作背景。

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字词释义:解释诗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句子翻译:翻译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

5. 分析意象:分析诗中的意象,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描绘。

6. 情感分析:分析诗中的情感,使学生理解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7. 欣赏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8.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9.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写一篇关于诗歌感悟的短文。

10.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

八、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如《桃花源记》、《饮酒》等,加深对作者思想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田园生活为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章节一: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及其生平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归园田居》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陶渊明的生平背景。

2. 分析《归园田居》的诗意和情感。

教学步骤:1. 介绍陶渊明的生平背景,包括他的仕途经历和归隐田园的原因。

2. 分析《归园田居》的诗意,解释诗中描绘的田园景物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3.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情感,探讨诗人对都市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章节二:诗歌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归园田居》的诗意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对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归园田居》的诗意和结构。

2. 鉴赏诗歌中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教学步骤:1. 分析《归园田居》的诗意,解释诗中描绘的田园景物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2. 引导学生关注诗的结构,探讨诗的起承转合和韵律美。

3. 鉴赏诗歌中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章节三:诗歌解读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归园田居》的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解读《归园田居》的深层含义。

2. 探讨诗歌主题和诗人的思想观点。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隐喻,探讨其深层含义。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思考和讨论。

章节四:诗歌创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和创造力。

2. 引导学生运用《归园田居》的诗意和情感进行创作。

教学内容:1. 学习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运用《归园田居》的诗意和情感进行创作实践。

教学步骤:1. 介绍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押韵、节奏、意象等。

2. 引导学生以《归园田居》的诗意和情感为灵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章节五: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总结《归园田居》的学习内容。

2. 引导学生对《归园田居》进行深入研究和拓展。

教学内容:1. 回顾和总结《归园田居》的学习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归园田居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归园田居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归园田居》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园田居》。

(2)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把握诗的结构和韵律。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通过写作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理解诗中的哲理和人生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难点词语的解读。

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的理解。

3. 诗歌的鉴赏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1. 朗读和背诵: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课堂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词语和句子,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4. 写作和表达能力:通过写作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综合运用能力,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诗人陶渊明的背景和作品,引发学生对《归园田居》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朗读和背诵《归园田居》,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3. 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解释难点词语的意思。

4. 意象和表达手法的分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含义和主旨,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6. 课堂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讲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7. 写作和表达能力:让学生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写作和表达能力的练习,如写一篇读后感或对自己的理解进行表达。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材名称:《归园田居》2. 学科领域:中国古代文学3. 教学目标:了解《归园田居》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分析并欣赏《归园田居》中的自然景观描绘和农家生活描写。

领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归园田居》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诗歌中的自然景观与农家生活的描绘技巧。

2.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归隐的思想背景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意象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师资料:教师自己熟悉《归园田居》的内容,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及其时代背景。

2. 学生资料:学生预习《归园田居》,了解作者的基本信息,尝试翻译诗句。

3.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陶渊明的生平简介和田园生活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归园田居》的兴趣。

2. 内容讲解:a. 分析诗的结构,讲解每句诗的意象和表达。

b. 解读诗中的自然景观描绘和农家生活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c. 探讨作者归隐的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3. 鉴赏与讨论:组织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古代诗歌。

4.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题,鼓励学生课下进行深入阅读和研究。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恰当,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在课后的练习情况,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陶渊明的其他作品,自然过渡到本课《归园田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归园田居》,勾画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并做好批注。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诗中的自然景观和农家生活描写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七年级语文下册归园田居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归园田居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归园田居》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园田居》。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3)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了解田园诗派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园田居》。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3)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了解田园诗派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的理解与运用。

(2)诗歌意境的体会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3)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田园诗派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理想的生活。

(2)介绍诗人陶渊明,引导学生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互相解答疑惑。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探讨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4. 诗歌品鉴:(1)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体会诗歌的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进行交流和互动。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归园田居》。

2. 分析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总结学习心得。

3. 写一篇关于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理想的文章。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语文下册归园田居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归园田居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归园田居》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园田居》。

(2)理解诗中的生词和难点,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家庭和家乡的热爱,提高他们对家庭和社区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的生词和难点。

2. 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的材料:教材、参考书、PPT等。

2. 学生准备的材料: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朗读和背诵:(1)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园田居》。

(2)帮助学生解决朗读和背诵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翻译和理解:(1)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生词和难点,解释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帮助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自己对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感受。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 课堂讨论:(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小组讨论中的成果和发现。

(2)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归园田居》教案(诗歌)

《归园田居》教案(诗歌)

《归园田居》教案(诗歌)
教案:《归园田居》
一、教学目标:
1.熟知作者及其影响,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2.通过朗读、背诵诗歌,加强对诗歌的鉴赏。

3.指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意象、意境的分析等。

4.品味《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情趣和农家生活之美。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
1.导入:介绍陶渊明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学习《归园田居》诗歌内容,了解其背景和主题。

3.分析诗歌的情感,通过朗读感受陶渊明表达的情感。

4.简单分析诗歌的炼字,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等,体会陶渊明的写作
风格。

5.结合自己的体会来鉴赏诗歌,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

6.品味《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情趣和农家生活之美,感受其对田园生活的
热爱。

7.讨论: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陶渊明的生活选择。

8.总结: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题材,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其诗
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9.作业:背诵《归园田居》,并写一篇300字的赏析文章。

三、教学评价:
1.检测学生对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2.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3.评价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包括对意象、意境的分析等。

4.检测学生对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及思考深度。

5.评价学生的诗歌写作能力及对作品的感悟能力。

四、教学反思:
1.总结本次教学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2.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古典诗歌。

3.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归园田居教案详案

归园田居教案详案

归园田居教案详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归园田居的背景和特点。

•通过诗歌《归园田居》感受归园田居的美好。

•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归园田居的背景和特点。

•诗歌欣赏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归园田居的美好。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表达。

四、教学准备•课件:包含归园田居的背景介绍和诗歌《归园田居》的文本。

•音频设备:用于播放《归园田居》的音频。

•板书:归园田居的背景和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归园田居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归园田居的兴趣。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归园田居的认识和想法。

2. 介绍归园田居(10分钟)•利用课件介绍归园田居的背景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归园田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板书上整理归园田居的背景和特点,帮助学生记忆。

3. 欣赏《归园田居》(10分钟)•播放《归园田居》的音频,让学生闭目静听,感受诗歌的美妙。

•结合音频,课件上展示《归园田居》的文本,引导学生跟读。

4. 分组探讨(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3-4人。

•每组选择一段诗句,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对该诗句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5. 诗歌表达(15分钟)•提供一张空白纸和一支笔给每个学生。

•要求学生以《归园田居》的主题为素材,写一首自己的诗歌。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6. 作品分享(10分钟)•要求学生在班级内轮流分享自己写的诗歌作品。

•学生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作品,或者将作品贴在班级展示区。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教学延伸•将学生的诗歌作品整理成集子,组织学生共同创作一个班级的诗歌集。

•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田园景区,让他们亲身感受归园田居的美丽和宁静。

七、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欣赏《归园田居》时的表情和反应,了解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收集学生的诗歌作品,评价其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其一)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其二)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邻居)。”(其五)
五、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
1.《使至塞上》中“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2、《使至塞上》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3、说说《黄鹤楼》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4、描述一下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
讨论补充
记录
讨论补充
记录
板书
设计
归园田居
平静、充实,质朴、
自然、和谐、幽美。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生活的惬意,
闲适的心情。
教学反思
诵读欣赏《归园田居》
课题
诵读欣赏《归园田居》
课时
第1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归园田居》。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想象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
重难点
④道狭:道窄。
⑤沾:沾湿;足:值得。
⑥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
豆田里长满了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回家。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自学提纲: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理解诗义,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南山稀兴荒秽荷锄道狭足但使愿无违
3、赏析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1、略
2、理解:①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归园田居》共五首,这是第三首②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
③带月:顶着月亮。荷锄:扛着锄头。
明确:虽然辛苦,但平静、充实,质朴、自然、和谐、幽美。
6、从陶渊明身上学到什么做人的道理?
参考:人总是在不断舍和得,舍的同时有失也有得,陶渊明舍弃了众人羡慕的荣华富贵,得到身心的自由,这是一种勇气。我们应正确看待得失。
四、课堂小结。
总结。(含背诵检查、默写)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五首,有写农村生活风貌的,有写诗人跟乡邻们交往的,有写诗人出游的,这一首专写诗人的劳动,这些诗都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终生隐居的意愿,用语自然朴实,很值得品味。下面我们从这组诗中另择几个“镜头”供大家欣赏: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诵பைடு நூலகம்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1、明确:官场
2、明确:官场腐败黑暗、尔虞我诈,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3、明确:田园
4、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具体指什么?
明确: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生活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5、他的田园生活是什么样子呢?
赏析: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明确:“归”
2、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讨论:
1.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理解诗歌的内涵。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
检查《使至塞上》、《黄鹤楼》背诵、默写。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归园田居》其三。
教学目标:
1、学习诵读诗歌,培养学生读诗兴趣。
2、理解诗歌的内涵。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