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基础知识:正确使用虚词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之正确使用虚词

高考语文复习之正确使用虚词
第三句应在句首加上 “从”。 3、学生在这次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 学生在这次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就可以看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严重影响。 就可以看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严重影响。 4、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尽管”用于让步转折句,“不管”用于无 尽管”用于让步转折句, 不管” 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应把“尽管……还 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应把“尽管……还……” 改为“不管……都 改为“不管……都…… "。
总结四: 总结四: 虚词表示特定句子的语法关系。 虚词表示特定句子的语法关系。辨析 时一定要扣紧句子,防止多用( 时一定要扣紧句子,防止多用(对句子来 说是必须的,但与其它词语重复, 说是必须的,但与其它词语重复,也属多 )、少用 误用。 少用、 用)、少用、误用。
●有些词的意思相互包含,不能同时使用,如 有些词的意思相互包含,不能同时使用, 仔细端详”“公诸于众”“万一若” ”“公诸于众”“万一若 “仔细端详”“公诸于众”“万一若”。 有些词本身即表程度深, ●有些词本身即表程度深,不能再饰以程度副 十分酷似” 非常奇缺”“ ”“过分溺 词,如“十分酷似” “非常奇缺”“过分溺 爱”。 有些词不能和表相同意思的标点符号连用, ●有些词不能和表相同意思的标点符号连用, 如连词与顿号、 等等”与省略号。 如连词与顿号、“等等”与省略号。
因例求法三
划线的虚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D ) A、所谓综合,不只是各部分简单相加, 各部分简单相加, 、所谓综合,不只是各部分简单相加 而是再现事物各部分的本质联系 再现事物各部分的本质联系。 而是再现事物各部分的本质联系。 B、无论是王子和王孙,犯了法,都将 是王子和 、无论是王子 王孙,犯了法, 与庶民一样接受法律的惩处。 与庶民一样接受法律的惩处。 C、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 、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 没停,而且越下越大 越下越大。 但没停,而且越下越大。 D、这同学本来就聪明,况且又上足了 、这同学本来就聪明,况且又上足了 明年的高考肯定差不了。 劲,明年的高考肯定差不了。 条件非常艰苦, E、无论条件非常艰苦,他都从不畏惧。 、无论条件非常艰苦 他都从不畏惧。

【经典高考】一轮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词语【实词和虚词】讲解含答案

【经典高考】一轮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词语【实词和虚词】讲解含答案

【经典高考】一轮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词语【实词和虚词】讲解含答案正确使用词语----实词和虚词实词高考主要考查近义实词的使用与辨析,侧重考查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而不是静态的词典中的固有含义。

[例1] 在下列句子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并思考从什么角度辨析这些词语。

(1)(2017·天津卷改编)在大多数人的________(观点/观念/理念/心目)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________(内念/涵义/涵养/内涵),真与美就分道扬镳了。

解题指导:观点: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或采取的态度。

观念:思想意识;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有时指表象)。

理念:信念;思想;观念。

心目:指内心或视觉方面的感受;想法和看法。

根据语境,大多数人认为“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和看法”,根据这四个词语的意思,可填“心目”。

内含:内心所具有的;内部包含的;内容。

涵义:同“含义”,指(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

涵养:名词,能控制情绪的功夫,修养;动词,蓄积并保持(水分等)。

内涵:逻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语言、作品等)所包含的内容;内在的涵养。

根据语境“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的提示,可填“内涵”。

答案:心目内涵(2)(2016·天津卷)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顿挫缓急,或者________(凝重/厚重)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的内心________(波动/波澜),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________(淌/涌)过纸面,这就是懂得草书了。

解题指导:凝重:端庄,庄重;(声音)浑厚;浓重。

厚重:又厚又重;丰厚;敦厚持重。

由于第一处填入的词语和后面的“如山”一起用于形容墨迹给人的感觉,故应选填“凝重”。

波澜:波涛,多用于比喻。

波动:起伏不定;不稳定。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梳理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梳理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梳理文言文是语文高考必考的内容,文言虚词是高考语文中的难点,也是重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梳理,希望大家喜欢!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梳理1.而例句: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词义:(1)连词,表并列。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

你,你的。

(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

(7)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

(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2.何例句:“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

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词义:(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

(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

(3)代词,做宾语,什么。

(4)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

(5)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

(6)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

(7)即“如何”,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怎么样”、“怎么办”。

3.乎例句: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

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2)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曰:“可塞赋敛也。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03.3正确使用词语(虚词)教学目标明确考点要求,掌握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方法技巧教学重点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几种辨析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做题规律教学过程一考点概要虚词在语言中起着“经络”的作用,虽然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使用频率很高。

虚词往往没有实在意义,使用十分灵活。

在高考命题中一般与实词合并命题,更多体现在语病辨析题中,要想准确辨析或使用虚词,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二题点讲解(一)正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五看”辨析虚词使用正误1.看词性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只有把握词性,才能准确使用。

例如:“固然”和“诚然”都可充当连词,但“诚然”还可充当副词意思是“实在”。

[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过分推崇文笔,其实折射出的是一种孱弱的文学观。

文笔差劲不行,但仅仅文笔好,也实在不配自傲。

若沉迷其中,对自己抚词弄句的能耐沾沾自喜,可能耽误自己更上层楼。

退一步说,在随笔里,对文采的推崇应有所节制。

文采若不能与主题、风格水乳交融,只是一种美感噱头,类似汤面上的几根青葱、奶油蛋糕上的几朵花。

A.虽然就算还绝对B.固然即使也充其量C.诚然尽管却或许D.当然如果仍实际上2.看搭配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混用。

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关联词是否搭配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的搭配关系。

一些虚词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则只能与“反而”搭配。

常用关联词语如下: (详见课件)[例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定延续的基本前提。

人类社会的活动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

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冲刺 专题03 正确使用词语 实词、虚词(含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冲刺 专题03 正确使用词语 实词、虚词(含解析)

专题03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端午节,不少地方有在身上挂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______灾难。

②他不听大家的劝阻,背起行囊__________出了家门。

③他发表言论时,滔滔不绝,又__________,谁能劝得了他?A.祛除径直不容置喙 B.驱除径直不容置辩C.祛除径自不容置喙 D.驱除径自不容置辩【答案】C【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难度】一般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文学语言的创新,不仅要突破陈旧的传统,还要超越传统有所发展,突破和发展二者__________。

正如阳光和阴影一样,没有传统的冷静、幽暗,就无法反射创新的热烈和__________。

我们只有在把握语言规范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得心应手,__________自如地表达自己的灵感。

A.相辅相成靓丽潇洒B.相反相成靓丽挥洒C.相辅相成亮丽挥洒D.相反相成亮丽潇洒【答案】C【解析】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辅,帮助;成,促成。

相反相成:互相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促成,现在用来表示相反之事物间有着同一性。

亮丽:明亮美丽。

靓丽:靓艳美丽,常用来形容青春貌美的女子。

挥洒:洒落,抛洒;比喻写文章、画画运笔不拘束。

潇洒:形容神情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不拘谨的或无拘束的。

又形容景物凄清、幽雅。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难度】一般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知识是人类在认识自然、适应自然以及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一切经验的积累。

人类由的懵懂时代进而步入高度发达的智慧文明时代,人类自身从自然性的人成长为社会性的人乃至有的人,靠的就是不断地学习。

正是一代代人的孜孜探求,才托举起今天的人类社会。

A.茹毛饮血愚昧素养 B.茹毛饮血蒙昧教养C.刀耕火种愚昧教养 D.刀耕火种蒙昧素养【答案】B【解析】茹毛饮血: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高考18个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

高考18个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

高考18个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常考的共有18个,分别是之、乎、者、也、因、其、所、与、而、且、乃、于、若、为,则、何、以、焉!它们的意义及用法如下:一、之(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有时灵活运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例:(1)太后盛气而揖之。

(《触龙说赵太后》)(2)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3)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与妻书》)2.指示代词:这,此。

例:(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季氏将伐颛臾》)(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3)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二)助词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例: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退秦师》)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5.用在时间名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例: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三)动词,到……去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二、乎(一)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例:(1)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2)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揣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例: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离骚》)(二)介词,相当于“于”“在”等,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完整版)高考必考18个文言虚词表格总结

(完整版)高考必考18个文言虚词表格总结

高考语文常见的18个文言文虚词整理(完整版)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之以而其于 若所为何乎 乃且焉也因 与则者二、教材中另外常见的17个文言虚词:安但耳夫盖故或即然遂惟已矣犹哉P.S.为的读音[ wéi ]1.做,行,做事:~人。

~时。

~难。

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当做,认做:以~。

认~。

习以~常。

3.变成:成~。

4.是:十两~一斤。

5.治理,处理:~政。

6.被:~天下笑。

7.表示强调:大~恼火。

8.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9.姓。

[ wèi ]1.替,给:~民请命。

~虎作伥。

~国捐躯。

2.表目的:~了。

~何。

3.对,向:不足~外人道。

4.帮助,卫护。

成分作用今译例他、它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我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第三人称代词(有时活用为一、二人称代词)你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与妻书》)代词指示代词,多表近指这、此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廉颇》)结构助词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主谓间 取独\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之助词宾语前置标志倒置的动宾短语之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定语后置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补语标志得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游褒禅山记》)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褒禅山》音节助词时间/动词后\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寡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顷之v.到……去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动作行为使用的工具、方式拿、用、把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以沛公言报项王。

——《鸿门宴》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条件(即凭借)凭、靠、凭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2017高考语文必备18个虚词知识点汇总.doc

2017高考语文必备18个虚词知识点汇总.doc

2017高考语文必备18个虚词知识点汇总高考语文复习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了,只有认真的进行语文复习才能在考试中轻松取得好成绩,为了帮助大家做好高考语文复习,下面为大家带来2017高考语文必备18个虚词知识点汇总,希望高考生能够认真阅读。

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常见虚词是同学们记忆的难点,每一个虚词有多种词性,每一种词性又有多种用法,死记硬背既费时费力,又容易遗忘。

用19个速记口诀,压缩记忆内容,化复杂为简单,利用谐音,化枯燥为有趣,同学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轻轻松松地记住18个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思。

于【速记口诀】自从由于和对于,在给向到被和比【谐音】自从鱿鱼和对鱼,再给向导杯和笔【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我们去海南旅游,自从向导带我们买了便宜鱿鱼和对鱼(在内地百元一斤,在海南却只要五角钱一斤),我们非常开心,不仅感谢的话说了一箩筐,回来后我们再给向导送了一个杯子和一支笔。

大热天她帮我们讨价还价,一口水都没来得及喝,所以送个杯子给她喝水。

送笔的原因,是我们这群人竟然没人会写表扬信,只好让她以我们的名义写一份表扬信,带回旅游公司。

【释义举例】于主要用作介词,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译为自从由于对于在给向到被比等。

例如:①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左忠毅公逸事》(自、从)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进学解》)(由于)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对、对于)④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在)⑤余将告于莅事者。

(《捕蛇者说》)(给)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赤壁之战》)(向)⑦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到)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被)⑨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比)与【速记口诀】动与给参与结交亲,同跟和连介叹测疑【谐音】冻鱼给单于结交亲,同根荷莲借探测仪【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西汉初年,汉王朝和匈奴打仗,总是打败仗。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d府_再拜ß,长叹空中,作计乃尔立ÿ:孔雀`YÞ;Ā
5.0v1 ÿNĀ用作ï词,又分ñ种情况ÿ 1.第O人Āï词2作属性定语,可译"他的","它的"ÿ包括复数Ā2 d臣从v计,大王ð幸赦臣2ÿ:廉蔺相如W传;Ā 2.第O人Āï词2作谓短语中的小语,à译"他""它"ÿ包括复数Ā2 d秦王恐v破壁2ÿ:廉蔺相如W传;Ā evĀ道a固YP吾2ÿ:师说;Ā 3.活用第N人Ā或第Ð人Ā2译<s的=<sÿ自ýĀ=或者<你的=<你=2 dÎ肃迎操,操`ñ肃ßÞ乡党,Õv]位,犹O失Q曹从Ï2ÿ:赤壁之战;Ā e而余ð悔v之而Oß极{游之Ra2ÿ:游褒þ山记;Ā f老臣ñ媪长Ü君计短a,故ñv爱O若燕^ÿ:触龙说赵z^;Ā 4.指示ï词,表示à指2可译"那""那个""那些""那Ý"2 d及vû,Y或咎v欲û者2ÿ:游褒þ山记;Ā eÎ操ß荆Þ,奄pv地2ÿ:赤壁之战;Ā fO嫁O郎体,vß欲何云?ÿ:孔雀`YÞ;Ā 5.指示ï词,表示à指,相`于<à=<à个=<à些=2 dp蒋氏者,_v利O世ø2ÿ:捕蛇者说;Ā eÎ`vqOàß2ÿvÿàĀ 5.指示ï词,表示"v中的",^面Z数词2 d于乱石间择vNÐ扣之2ÿ:石钟山记;Ā ÿÐĀ用作副词2 1.â强祈使语,相`于<可=1<ß是=2 d寡人欲ñÞÝ之地wÜ÷,Ü÷君v许寡人!ÿvÿ可要Ā e攻之O克,围之O继,吾vßa2ÿ:烛之o秦师;Ā fP尔O÷,尔v无á乃父之à!ÿ:伶à传序;Ā 2.â强揣测语,相`于<恐怕=1<或许=1<大概=1<可能=2 d圣人之ñ圣,愚人之ñ愚,v皆û于mP?ÿ:师说;Ā e王之好R甚,Y齐国vþñP?ÿ:庄暴É孟子;Ā 3.â强à问语,相`于<难道=1<怎N= 2

高考必须掌握的18个虚词

高考必须掌握的18个虚词

语文高考必须掌握的18个虚词文言虚词总结:1、而一、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滕王阁序》)(二)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谏太宗十思疏》)(四)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因人力而敝之,不仁。

(《烛之武退秦师》)(五)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二、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2、何⑴什么。

例:①何陋之有②夫晋,何厌之有?⑵怎么样。

例:①如太行、王屋何?②其如土石何?⑶哪里。

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⑷多么。

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⑸为什么。

例: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②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⑤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⑹怎么。

例: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②徐公何能及君也?⑺何:通“呵”,喝问。

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

)「何如」怎么样,怎样。

例: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今日之事何如?⑤求,尔何如?「何消」哪用得着。

例:这自然,何消吩附。

「何尝」并非。

例:你说的何尝不是。

「何加」有什么益处。

例:万钟于我何加焉!3、乎一、用作语气助词。

(一)表疑问语气。

可译为“吗”、“呢”。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二)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正确使用词语考点相关语法知识补充资料实意词实词是具有比较具体实在的意义、能够在句法结构中充当成分的词。

现代汉语的实词有以下类型: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拟声词和叹词。

其中,前面六类一般都可以进入句子与其他词语相结合;后面两类即“拟声词和叹词”没有组合功能,不能与其他词语组合应用,只能充当独立成分或者独词句。

(一)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等名称的词,能够用数量短语修饰而一般不用否定副词“不”、“没”修饰。

1.名词的语法特征①名词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和宾语。

例如:人都来全了。

大会现正在向各位代表征集意见。

2、名词的类型① 普通名词表示一个人或事物的名字。

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和宾语。

根据名词前面出现的量词,一般名词可分为个别名词和集体名词。

个体名词可以计个体量,前面可以受个体数量短语修饰。

例如:(一棵树)(两盘磁带)(三头牛)(八辆卡车)(九朵玫瑰)集合名词不能计算数量,只能用集合量词修改。

例如:(一批)衣物(一些)马匹(一些)青年(一部分)群众(一部分)船只②抽象名词是表示抽象概念意义的名词。

例如:风格、道德境界、氛围、时尚、思想、精神鼓舞、党性、友谊、理念原因内容形式政治文化社会革命欲望力量交际裨益师资③专有名词表示特定的人或事物的名称。

例如:中国北京香港渤海台山长城太阳火星壳牌国务院葡萄糖酸钙李白鲁迅钱学森诺贝尔爱因斯坦中文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央电视台④时间名词是表示时间的名词。

例如:春天秋天春节元旦清明中秋早晨晚上就在今天,昨天,课外课现在开始了。

周日时间名词是一种特殊的名词。

时间名词和量词短语的组合能力较差,少数成员没有被数量短语修饰。

除了主语和宾语之外,时间名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状语。

例如:(昨天)我检查了三次。

医生建议他先接受外科治疗以消除炎症。

[现在]一切都结束了。

他在十点[晚上]之前上床睡觉。

⑤处所名词是表示地点的名词。

例如:近处远处高处低处明处暗处周围附近学校食堂教室会议室图书馆故宫南京济南⑥方位名词是表示方向和位置关系的名词。

高考语文复习攻略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高考语文复习攻略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高考语文复习攻略基础知识对策(五正确使用词语(虚词虚词是语言结构关系中不可或缺的词语,它是搭建语言关系的桥梁,让词语与词语、句子与句子很有逻辑地组合起来,形成合乎语法规则的语段,从而鲜明而准确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义。

所以,高考考查语言部件——词语,就不能不涉及到虚词。

实际是,近年来,高考语文卷确实也考查了许多虚词。

例如:【江西卷】第三题中考查的“以至、以致”就属于虚词。

“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示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而“以致”是“因而导致”的意思,后面接的往往是不好的结果。

(在基础知识对策(四“正确使用词语(实词”中也作过分析又如:1998年,考查了“虽然、而、却、即使、也”等五个虚词,主要是连词;1999年,考查了“再、尽管、得以、进而”等四个虚词,其中有副词、连词、助词;2002年,考查了“一再、稍微、常常、往往、多少”等五个虚词,主要是副词;2003年,考查了“莅临、亲临、计划、规划、不是、而是、不仅是、而且是”等八个词语,前四个为实词,后四个为虚词。

从以上分析可知,虚词的考查重在连词、副词、助词、介词。

虚词题的作题思路概括为八句话:区别词性,归纳整理;弄清意义,掌握用法;分析语境,辨明关系;比较排除,确定选项。

也可概括为“积累、析用、解境、定案”四个词语。

如:①. 一整天了,水都.没喝一口。

②. 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一个女同志的缘故。

(茹志鹃《百合花》③. 飞机虽然..脱险了,但.秦岭仍然难以飞越,我们只好又返回西安。

(《一次难忘的航行》④. 与其..留下一片白地,让别的好园丁来种可以永久观赏的佳花。

(鲁..来种荆棘,不如迅《再论重译》例①的“都”是“甚至”的意思,副词,“一整天”和“水……没喝一口”对举,强调辛苦。

例②中的“因为”是介词,从意义上讲,它仅表示目的或原因,而不表示动作、行为等,从语法功能上讲,它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必须跟别的词语组成介宾短语,一起充当谓语的修饰成分,与谓语一块回答问题。

(完整版)高考20个文言虚词及其用法

(完整版)高考20个文言虚词及其用法

[高考要求考生掌握的二十个虚词][1]----------------------- -------------------------------------------------------------1.用于句末,不译: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①语气助词: 2.表反诘[译为“呢”]:万钟于我何加焉?3.句中表停顿[不译]: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②代词:1.相当于“之”[译为“它、他”]: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2.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里”]:且焉置土石?③兼词:[译为“于此”]:积土成焉,风雨兴焉。

④形容词、副词词尾:[译为“…的样子”]盘盘焉,囷囷焉。

[2]--------------------- -----------------------------------------------------------------1.陈述句尾[译为“了”]: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①语气助词: 2.表感慨讥讽赞叹[译为“了啊”]:甚矣,汝之不惠。

3.表请求劝勉[译为“吧”]: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4.表疑问语气[可不译]:人问公子,年几何矣?[3]------------------ -------------------------------------------------------------1.表判断:死生,昼夜事也。

2.表肯定: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①语气助词: 3.表疑问:公子畏死耶?何泣也?4.表感叹: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5.句中表停顿: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 --------------------------------------------------------1.表原因[译为“因为、由于”]:振声激扬,侍者因此觉知。

①介词: 2.表凭借[译为“趁着、依据、凭借”]:变法者因时而化。

3.表方式[译为“经过、通过”]: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列表(按考试出现频率排序)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列表(按考试出现频率排序)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复音虚词“而已”
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三、之
用法类型
具体用法解说
用法举例
动词
可译为“往”“到”
辍耕之垄上
代词
人称代词
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师说》以贻之。(他,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它,代物,作兼语)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给,同上)
故燕王欲结于君。(与,同上)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跟,同上)
余将告于莅事者(同上,不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对于,引进陈述对象)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中,引进范围)
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在……方面,引进范围)
业精于勤、荒于嬉。(由于,表原因)
形容词后,表示比较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连词
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
相如因持璧却立
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由于”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恩有加,则恩无因喜以谬赏。
九、为
用法类型
具体用法解说
用法举例
介词
(除表被动外,一般都读去声)
动作、行为的对象
可译为“向”、“对”等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被动关系,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结构
可译为“被”
恐为操所先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017高考语文真题之虚词的使用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2017高考语文真题之虚词的使用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2017高考语文真题之虚词的使用练习题附答案解析虚词是泛指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虚词作为2017高考语文的一个热点内容,要求高考生们正确掌握虚词的用法。

下面,店铺来为你介绍2017高考语文真题之虚词的使用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2017高考语文真题之虚词的使用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贞观政要》确立“以公平为规矩,以仁义为准绳”的择官准则,强调仁义道德在选贤任能中的重要作用,在提拔、任用官员时________比较注重对官员的官德考察。

②根据国内外需要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现阶段________要不要坚持“贸易顺差——资本流出”的人民币国际化实现路径呢?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科学精神,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这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________是当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时,更应强调这一点。

A.往往毕竟十分B.往往究竟尤其C.常常究竟十分D.常常毕竟尤其解析:二者都有“差不多”的意思,可以互换使用。

“常常”,表示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往往”,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根据语境,此处应用“往往”。

“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究竟”,用在问句里,表示追究。

根据语境,此处应用“究竟”。

二者都是副词,“尤其”,表示更进一步;“十分”,很,表示程度很高。

根据语境,此处应用“尤其”。

答案:B2017高考语文真题之虚词的使用练习题附答案解析【2】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前全国安全工作形势严峻,出现了种种问题,________有多方面的原因,________根本原因在于原有体制的弊端没有消除,有些政府官员安全责任意识不强。

________要尽快扭转这种局面,________通过进一步深化安全改革,________能实现。

A.既然那么所以只有才B.固然但是因此只有才C.即使然而所以只要就D.如果那么因此只要就解析: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常与“但是”搭配。

高考语文复习之正确使用虚词共29页文档

高考语文复习之正确使用虚词共29页文档
高考语文复习之正确使用虚词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Thank you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虚词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虚词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虚词编者序写作基础知识是本知识店铺精心收集编制而成,下载后,能够帮助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前言下载提示:基础写作是培养学生的书面交际能力,超越自我文库写作基础提供大量精选写作基础类文章,包含写作基础知识、写作方法、精典范文等精选文章,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好帮手。

Download tips:Basic writing is to train students' written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beyond the self-library writing foundation provides a large number of selected basic writing articles, including basic writing knowledge, writing methods,fine model essays and other selected articles. It is a good helper for students to learn writing.虚词,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考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六种。

虚词考查的重点是副词、介词、连词及助词的辨析,连词的考查以考查关联词居多,命题点往往落在错用介词、副词和误用、漏用关联词等方面。

题型有选择题等客观题,也有填空题、修改题等主观题。

在选择题题型中,将虚词与实词结合起来考查,是近年命题的主要形式。

【高考真题】1、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2009年高考辽宁卷)①人类来说,理想的居住环境是山水园林城市,当然,最富有魅力的城市还是历史文化名城。

有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的首都;有的②不是首都,③在这里曾发生过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有的在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

2017高考语文实词和虚词知识点总结

2017高考语文实词和虚词知识点总结

2017⾼考语⽂实词和虚词知识点总结 词语属于语⽂学习的基础知识部分,实词和虚词历来是⾼中语⽂考试的考点之⼀,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2017⾼考语⽂实词和虚词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考语⽂实词和虚词知识点 词性: 词可先粗略的分成实词和虚词。

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再细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词,拟声词,叹词。

名词: 表⽰⼈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

如“黄⽠、猪、马、⽺、⽩菜、拖拉机、计算机。

” 1、表⽰专⽤名称的叫做“专⽤名词”,如“云南、上海、李⽩、⽩居易,中国。

” 2、表⽰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法。

” 3、表⽰物质事物(⽆法分出个体的物质)的名称的叫做“物质名词”,如“⽕、⽔、⼤⽶。

” 4、表⽰⽅位的叫做“⽅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后边、东边、南⾯、中间。

”等。

动词: 动词表⽰⼈或事物的动作、⾏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般的动作, 如"来、去、说、⾛、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和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理活动, 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往往可以加上“很、⼗分”。

3、有的动词表⽰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

这些能愿动词常常⽤在⼀般的动词前⾯, 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些动词表⽰趋向,叫做“趋向动词”, 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在⼀般动词后⾯表⽰趋向,如“跳起来、⾛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基础知识:正确使用虚词
导读: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基础知识:正确使用虚词
正确使用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历年高考都是常考点,能力层级为D.
再三”、“稍微”和“多少”、“常常”和“往往”三组副词,考查对具有相近意义的副词的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考查“不仅是———而且是”和“不是———而是”的选用。

高考虚词考查核心是“灵活使用”。

因而对于虚词、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只能是通过增强语感,有意识地体味一些常见虚词在句中的作用来提高。

在做题时要注意分清它们间的细微差别,结合语境之间及句子内部关系,再注意词与词间的配套搭配,这类题就容易做了。

一、明确虚词位置
虚词位置恰当,句意就准确鲜明,否则,就会句意不明,甚至会改变句子原意。

一般来说,副词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前,介词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连词虽然不和任何句子成分发生关系,但由于表意的需要,其位置有时在主语之前,有时却在主语之后,不能随意挪动,不然就会影响文意的表达。

如“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其中最明显的错误是不应用“再”,而应用“又”。

但这个虚词的位置也不当,应将“又”放在“然后”一词之后,才能正确地表意。

此外,在复句中,如果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关联词可放在主语的后边;如果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那么,关联词语的位置都应放在主语之前。

例如:“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句中主语相同,“他”应放在“尽管”之前。

但也有特殊的情况,关联词位置变化并不影响语意的表达。

二、防止虚词滥用
虚词的功能是帮助表意,不能随便省略,但也不能滥用,否则就会犯“多余”的毛病。

例如“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句话的主语是“严重性”,谓语是“在于”,“在于”的后边都是宾语。

再分析宾语,它的主语是“对……行为”,这是个介宾短语,但介宾短语是不能做主语的,“对”的参入淹没了宾语的主语,造成了句子结构上的混乱,去掉“对”反而句意明晰。

再如“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这是关联词语滥用,应去掉“因为”。

三、避免虚词误用
虚词误用主要包括关联词语的误用和介词的误用。

关联词语的误用是因为不明辨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导致的。

如“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其中就是因为把因果关系理解为递进关系所致,此处“进而”应为“因而”。

介词的误用是因为不能明辨介词与其他词语的搭配关系,如“今
年要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切实抓好”,其中“以”应和“为”搭配,“把”应和“作为”搭配,而此句却把“以”和“作为”搭配在一起,就错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