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啮合齿面主动设计理论和方法
齿轮设计
第六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基本要求了解齿轮机构的应用及其分类以及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共轭齿廓等概念。
熟练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的计算以及一对轮齿的啮合过程、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渐开线齿轮传动的特点等。
了解渐开线齿轮的切制原理。
掌握标准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以及最小变位系数的计算和变位齿轮几何尺寸的计算。
了解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特点、齿廓的形成。
掌握端面和法面参数之间的关系转换及基本尺寸的计算。
了解圆锥齿轮和蜗轮蜗杆传动的特点以及主要几何尺寸的计算。
基本概念题和答案1.什么是齿廓啮合基本定律,什么是定传动比的齿廓啮合基本定律?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的作用是什么?答:一对齿轮啮合传动,齿廓在任意一点接触,传动比等于两轮连心线被接触点的公法线所分两线段的反比,这一规律称为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若所有齿廓接触点的公法线交连心线于固定点,则为定传动比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作用;用传动比是否恒定对齿廓曲线提出要求。
2.什么是节点、节线、节圆?节点在齿轮上的轨迹是圆形的称为什么齿轮?答:齿廓接触点的公法线与连心线的交点称为节点,一对齿廓啮合过程中节点在齿轮上的轨迹称为节线,节线是圆形的称为节圆。
具有节圆的齿轮为圆形齿轮,否则为非圆形齿轮。
3.什么是共轭齿廊?答: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的一对齿廓称为共轭齿廓。
4.渐开线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性质?答:发生线在基圆上纯滚动,发生线上任一点的轨迹称为渐开线。
性质:(1)发生线滚过的直线长度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弧长。
(2)渐开线上任一点的法线必切于基圆。
(3)渐开线上愈接近基圆的点曲率半径愈小,反之则大,渐开线愈平直。
(4)同一基圆上的两条渐开线的法线方向的距离相等。
(5)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在展角相同时基圆愈小,渐开线曲率愈大,基圆愈大,曲率愈小,基圆无穷大,渐开线变成直线。
(6)基圆内无渐开线。
5.请写出渐开线极坐标方程。
答:r k = r b/ cos αk θk= inv αk= tgαk一αk6.渐开线齿廓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的原因是什么?答;(1)由渐开线性质中,渐开线任一点的法线必切于基圆(2)两圆的同侧内公切线只有一条,并且两轮齿廓渐开线接触点公法线必切于两基圆,因此节点只有一个,即i12=ω1/ ω2=O2P / O1P =r2′/ r1′= r b2/ r b1= 常数7.什么是啮合线?答:两轮齿廓接触点的轨迹。
齿轮传动实验
实验所需材料清单
轴承座及轴承 加载器及砝码
传感器及数据采集器
实验所需材料清单
润滑油及润滑工具 实验所需的其他辅助材料和工具
安全操作规程
实验前需检查实验台各部 件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 及时更换或维修。
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实验台 及周围环境的清洁,避免 杂物进入齿轮传动系统。
分析齿轮传动效率及磨损情况
通过实验对比不同参数和工况下 的齿轮传动效率,分析影响效率
的主要因素。
观察齿轮在长时间运转后的磨损 情况,探究磨损机理和预防措施。
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提出 改进齿轮传动效率、降低磨损的
具体措施。
提升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
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搭建实验装置、采集实验数据等过程,提升实验设计和操 作能力。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实验步 骤和操作方法,避免误操作导 致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
实验结束后应关闭电源, 清理实验现场,将实验设 备和材料归位。
加载过程中应逐步增加负 载,避免突然加载导致齿 轮传动系统损坏。
03 实验原理与方法
齿轮传动基本原理回顾
01
02
03
齿轮传动的定义
通过两个或多个齿轮的啮 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 械传动方式。
确保齿轮传动实验台、电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等设备完好
无损。
准备实验工具
02
准备必要的工具,如扳手、螺丝刀、测量尺等,以便进行设备
安装和调试。
了解实验原理
03
熟悉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传动比计算方法以及实验台的工作
原理。
齿轮安装与调试过程
安装齿轮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齿轮,并按照正确的顺序和方向安装在 实验台上。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课件
运动稳定性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保证了齿轮传 动的运动稳定性,使齿轮传动平 稳、可靠,减小了振动和噪音。
齿廓啮合的几何关系
齿廓啮合的几何基础
01
02
Hale Waihona Puke 03齿廓指在平面内,通过齿廓上 任意一点的切线与齿廓的 接触线所形成的线段。
齿廓曲线
指齿廓上所有点的集合所 形成的曲线。
齿廓啮合
指两个齿廓之间的相互接 触和运动。
课程目标
掌握齿廓啮合基本定 律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能够运用齿廓啮合基 本定律解决实际工程 问题。
理解齿轮的工作原理 和设计方法。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齿廓啮合基本概念
齿廓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指在平面内,通过渐开线齿轮或摆线 齿轮的一个齿,且与分度圆相切的轮 廓。
当两个齿轮进行啮合传动时,它们的 齿廓在接触点的法线方向上产生速度 矢量,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航空、船舶、工业机械等领域。
通过合理设计齿廓啮合的运动关 系,可以提高齿轮传动的效率、 减小振动和噪声、提高齿轮的使
用寿命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 需求和工况条件,选择合适的齿 轮参数和材料,以满足不同的传
动要求。
齿廓啮合的力学关系
齿廓啮合的力学基础
力的定义与性质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在齿廓啮合中, 力的大小和方向对齿廓的接触和运动起着决定性作用。
啮合
指两个齿轮在转动时,它们的齿廓相 互接触,产生力的作用,使一个齿轮 对另一个齿轮的转动产生影响。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定义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描述了两个齿 轮在啮合传动时,它们的齿廓在 接触点的法线方向上产生速度矢
第五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习题解答
5.1 设已知一对渐开线齿轮的基圆、齿顶圆及主动轮1的角速度1ω的方向如图5.4(a )所示。
试作出啮合线,并指出理论啮合线和实际啮合线。
【分析】根据渐开线的性质,啮合线必和两轮的基圆相切,由于1ω逆时针方向旋转,故其应切于轮1基圆的左下方和轮2的右上方,设切点分别为1N 、212N N N ,与轮1和轮2齿顶圆的交点分别为21B B 和,则21N N 为理论啮合线,21B B 为实际啮合线。
解:如图5.4(b )所示。
【评注】本题主要考查对渐开线齿轮啮合原理和渐开线的性质及其相关知识的理解。
(a) (b)图5.45.2 在图 5.5所示轮系中,已知系杆H 为输入端,1000=H n min /r ,而齿轮4为输出端,min /104r n =,它们的转向如图所示。
20mm,3,99,101321=====αm z z z ,且均为直齿圆柱齿轮。
试求:(1)轮4的齿数4z ?(2)若齿轮1、2采用标准齿轮传动,求齿轮3、4的啮合角,说明无侧隙啮合时采用的传动类型。
(3)若齿轮1、2采用标准齿轮,而齿轮3、4改用斜齿圆柱齿轮,法面模数mm 3=n m ,3、4轮的β角应为多少?【分析】本题第一问涉及行星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在第11章中将专门讨论。
其余二问涉及到齿轮传动与啮合角的关系,斜齿轮传动的中心距计算公式等,有关公式应当在理解基础上能够记住。
解:(1)求轮4的齿数。
21431441z z z z n n n n i H H H⋅=--=10010001010009910199412134=+⨯⨯=--⋅=HH n n n n z z z z图5.5(2)计算啮合角。
1,2为标准齿轮 mm 30023)10199(2)(2112=⨯+=+=mz z a而 mm 5.29823)10099(2)(4334=⨯+=+=mz z a要使轮系满足同心条件,则mm,300'34=a 故3,4轮的啮合角'34a 为 ︒=︒==773.2030020cos 5.298cos arccos1234'34a a a α由于mm 5.2983003412'34=>==a a a 故为正传动。
面齿轮传动形式
面齿轮传动形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面齿轮传动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形式,它通过两个或多个齿轮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和转矩,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和工业生产中。
面齿轮传动具有传动效率高、传动精度好、传动比稳定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领域。
面齿轮传动分为直齿轮传动、斜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等形式,不同形式的齿轮传动适用于不同的工况和需求。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各种面齿轮传动形式的特点和应用。
1. 直齿轮传动直齿轮传动是最常见的一种面齿轮传动形式,它的传动效率高、传动精度好,适用于需要稳定传动比和高精度传动的场合。
直齿轮传动通常由两个垂直啮合的齿轮组成,其中一个为主动齿轮,另一个为从动齿轮。
直齿轮传动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和工业生产中,如汽车、船舶、风力发电机等。
在汽车中,直齿轮传动被用于传动引擎动力到车辆的变速器或差速器,实现车辆的行驶和转向控制。
斜齿轮传动常被应用于需要大转矩传输的场合,如起重机、挖掘机等。
在起重机中,斜齿轮传动被用于传动动力到吊臂和起重钩,实现起吊和悬挂物体的操作。
3. 蜗杆传动蜗杆传动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和工业生产中,如工厂搅拌设备、食品加工机械等。
在工厂搅拌设备中,蜗杆传动被用于传动电动机动力到搅拌器搅拌桶,实现搅拌物料的混合和搅拌操作。
第二篇示例:面齿轮传动形式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形式,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面齿轮传动通过齿轮的啮合传递动力,实现不同转速和力矩的传递。
面齿轮传动形式可以分为直齿轮传动、斜齿轮传动、锥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等多种类型。
直齿轮传动是最常见的一种面齿轮传动形式,它的齿轮齿面与轴线平行,传动方式简单直接,传递效率高。
直齿轮传动可以实现同向传动、反向传动和交叉传动,适用于各种场合。
直齿轮传动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缺点是噪音大、振动大、容易产生冲击。
斜齿轮传动是直齿轮传动的一种改进形式,它的齿轮齿面倾斜于轴线,通过齿轮的滚动接触,可以减小啮合冲击和齿面磨损,传动效率更高。
毕业论文--齿轮的加工-
毕业论文--齿轮的加工-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课题名称:齿轮的加工方法摘要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广泛使用各种机器。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不断创新出各种新型的机器,因此“机器”也有了新含义。
本设计研究的对象是为机械中常见的齿轮传动、齿轮的校核和基本设计理论、计算方法以及一些零件的选择和维护。
各部分内容都是按照工作原理、结构、强度计算、使用维护的顺序介绍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设计的理解在不断的深化,设计方法也在不断的发展,然而常规的设计方法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机械设计的重要基础。
设计的传动方案满足其工作要求,具有结构紧凑、便于加工、使用维护方便等特点。
【关键词】:齿轮传动设计理论计算过程齿轮校核。
目录一摘要 (1)前言 (3)二齿轮加工工艺 (4)第一章齿轮转动基础知识 (4)第二章齿轮的发展历史及我国齿轮发展现状 (6)第三章齿轮的种类及应用范围 (9)第四章齿轮加工方法及工艺过程 (14)三结束语 (18)四参考文献 (18)前言齿轮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基础零件,其加工质量和加工能力反映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
实现齿轮加工的数控化和自动化,加工和检测的一体化是目前齿轮加工的发展趋势。
齿轮加工机床系指用齿轮切削工具加工齿轮齿面或齿条齿面的机床及其配套辅机。
齿轮机床按加工原理分为两类,仿形法和范成法(或称展成法)。
仿形法是用刀具的刀刃形状来保证齿轮齿形的准确性,用单分齿来保证分齿的均匀。
范成法是按照齿轮啮合原理进行加工,假想刀具为齿轮的牙形,它在切削被加工齿轮时好似一对齿轮啮合传动,被加工齿轮就是在类似啮合传动的过程中被范成成形的,范成法具有加工精度高,粗糙度值低,生产率高等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范成法按其加工方法和加工对象分为:(1)插齿机:多用于粗、精加工内外啮合的直齿圆柱齿轮,特别适用于双联、多联齿轮,当机床上装有专用装置后,可以加工斜齿圆柱齿轮及齿条。
(2)滚齿机:可进行滚铣圆柱直齿轮、斜齿轮、蜗轮及花键轴等加工。
综述 齿轮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体系_王建军
齿轮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体系*王建军 副教授王建军 李润方 摘要 根据对国内外齿轮系统动力学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阐述齿轮系统动力学理论的基本结构体系。
说明齿轮动力学的发展过程;围绕动态激励、模型类型、建模和求解方法以及齿轮系统的固有特性、动态响应和动力稳定性等介绍齿轮系统动力学所涉及的基本问题,讨论该理论的主要工程应用的基础上,提出应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关键词 齿轮系统 动力学性能 理论体系 正问题 反问题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T G132.411 齿轮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体系齿轮系统动力学[1]是研究齿轮系统在传递运动和动力过程中的动力学行为的一门科学。
它以齿轮系统为对象,以齿轮副啮合过程的动力学特性为核心,以提高和改善齿轮系统的动力学行为为目的,在充分考虑系统各零部件动态特性的基础上,利用振动力学理论和方法,研究齿轮系统在传递动力和运动中振动、冲击、噪声的基本规律,为设计制造小振动、低噪声、高可靠性、高传动性能的齿轮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齿轮系统是机器最主要的动力和运动传递装置,其力学行为和工作性能对整个机器有重要影响。
因此,齿轮系统动力学近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近20年来,由于相关力学的理论与实验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齿轮系统动力学的深入研究。
迄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齿轮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见图1),系统总结齿图1齿轮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动载系统的计算方法・振动噪声的评价与防治・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参数与动态性能的关系・载荷识别与动态设计齿轮动力学理论的应用动态响应(系统的输出)系统模型(系统的力学、数学描述)动态激励(系统的输入)・稳定性指标・稳定性区域・稳定性性能・系统参数对稳定性的影响动力稳定性・动载荷系统振动・系统参数的影响动态响应・固有频率・固有振型・参数对固有特性的影响固有特性・时变刚度・传递误差・齿侧间隙・支承弹性与间隙・系统阻尼考虑因素・齿轮副纯扭模型・齿轮传动系统模型模型类型・集中参数法・传递矩阵法・有限元法・动态子结构综合法建模方法・时变啮合刚度・轮齿传递误差・啮入啮出冲击内部激励・原动机的扭矩・负载的反作用力矩外部激励求解方法・时域法・频域法・解析法・数值法・实验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575006),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收稿日期:1997—01—03 修回日期:1998—11—20轮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的时机已经成熟。
机械设计课后答案(吕宏、主编)
第一章绪论习题答案思考题(2)什么是专用零件?什么是通用零件?试举例说明。
(3)机械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学习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是什么?(2)答:所谓通用零件实际是指各种机器都经常使用的零件。
如轴、轴承和齿轮等。
专用零件是某些机器使用的零件,例如:发动机中的曲轴、汽轮机中的叶片。
(3)答:本课程是研究普通条件下,一般参数的通用零件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
学习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理论联系实际。
2)抓住课程体系。
3)要综合运用先修课程的知识解决机械设计问题。
4)要理解系数引入的意义。
5)要努力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答: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强度失效(因强度不足而断裂)、刚度失效(过大的变形)、磨损失效(摩擦表面的过度磨损),还有打滑和过热,联接松动,管道泄漏,精度达不到要求等等。
设计准则是 强度准则 刚度准则 耐磨性准则 振动稳定性准则 热平衡准则 可靠性准则第二章 带 传 动 习 题1. 选择题1) 带传动中,在预紧力相同的条件下,V 带比平带能传递较大的功率,是因为V 带__3__.(1)强度高 (2)尺寸小 (3)有楔形增压作用 (4)没有接头2) 带传动中,若小带轮为主动轮,则带的最大应力发生在带__1__处(1)进入主动轮 (2)进入从动轮 (3)退出主动轮 (4)退出从动轮3) 带传动正常工作时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是因为__4__.(1)带的材料不符合虎克定律 (2)带容易变形和磨损 (3)带在带轮上打滑 (4)带的弹性滑动4)带传动打滑总是__1__.(1)在小轮上先开始 (2)在大轮上先开始 (3)在两轮上同时开始5) V 带传动设计中,限制小带轮的最小直径主要是为了_2___.(1)使结构紧凑 (2)限制弯曲应力(3)保证带和带轮接触面间有足够摩擦力 (4)限制小带轮上的包角6) 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是带的__3__。
(1)松弛 (2)颤动 (3)疲劳破坏 (4)弹性滑动7) 带传动正常工作时,紧边拉力1F 和松边拉力2F 满足关系 2 。
齿轮传动设计
轮的齿高h=22.5mm,试判断两个齿轮能否正确啮合?
CopyRight ZDJ
二、齿廓连续传动条件及重合度
齿轮传动是由两轮轮齿依次啮合来实现的。要使齿轮连
续传动,必须做到在前一对轮齿尚未脱离啮合时,后一对轮 齿就应进入啮合。
1、一对轮齿啮合过程
CopyRight ZDJ
2、连续传动条件
1)起始啮合点B2: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设计方法。
难 学
10学时
点 时
渐开线齿轮的强度计算。
CopyRight ZDJ
齿轮传动概述
1、组成:主动齿轮、从动齿轮 2、特点
(1)优点
①适用的圆周速度和功率范围广; ②传动效率高; ③传动比稳定; ④寿命较长; ⑤工作可靠性较高;
(2)缺点
①适用的圆周速度和功率范围广; ②不适宜于远距离两轴之间的传动。
B1B2 B1K
B1 B2 1 pb
齿轮连续传动的充分条件是重合度大于1。 重合度越大,表明同时参与啮合的齿的对数越多。
CopyRight ZDJ
三、标准中心距
齿侧间隙
齿轮传动时,一轮节圆上 的齿槽宽与另一轮节圆上的齿
厚之差。
标准齿轮的分度圆齿厚等 于其齿槽宽,因此一对标准齿 轮啮合时,只要是两分度圆相 切,就可以确保齿轮无侧隙啮
k
Pk
K
rK
A
B
k
O
rb
OB rb cos K OK rk
rK称为向径
CopyRight ZDJ
(4)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 的大小,基圆越大,渐开线 越平直。 当基圆半径趋于无穷大时, 渐开线成为斜直线。它就是渐 开线齿条的齿廓。 N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5.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
特点 啮合线切于齿轮基圆并垂直于齿条齿廓 标准安装或非标准安装 d = d =
分度圆、节圆、压力角、啮合角
分度圆与节线相切
连续传动条件
重合度 分析:1) =1 表示在啮合过程中,始终只有一对齿工作; 1 2 表示在啮合过程中,有时是一对齿啮合, 有时是两对齿同时啮合。 重合度传动平稳性承载能力。
21 25
26 34
35 54
55 134
135
每把刀的刀刃形状,按它加工范围的最少齿数齿轮的齿形来设计。
§6 渐开线齿廓的切制原理、根切和最少齿数
2.范成法
1
切削 (沿轮坯轴向) 进刀和让刀 (沿轮坯径向) 范成运动 (模拟齿轮啮合传动)
2
刀具与轮坯以i12=1/2=Z2 /Z1回转
3
用同一把刀具,通过调节i12 ,就可以加工相同模数、相同压力角 ,不同齿数的齿轮。
渐开线方程:{
rK = ———
rb
cosaK
inv aK = tg aK - aK .
aK
aK
qK
K
rK
rb
O
N
A
四、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
1.啮合线为一直线
啮合线—
啮合点 (在固定平面上) 的轨迹线.
两齿廓所有接触点的公法线均重合, 传动时啮合点沿两基圆的内公切线移动。
3. 侧隙为零的中心距
无侧隙啮合条件:
S1' = e2' ; e1' = S2'
S1= e2 = e1= S2
标准齿轮: S = e = m/2
▲当两标准齿轮按分度圆相切来安装, 则满足传动条件。 正确安装
法向啮合刚度和综合啮合刚度
法向啮合刚度和综合啮合刚度
法向啮合刚度是指在啮合过程中,啮合齿轮之间的法向刚度。
在齿轮传动中,齿轮齿面的啮合会受到受力,而法向啮合刚度则是描述了齿轮在法向上的刚度特性。
它是啮合齿轮在法向上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齿轮齿面的位移与受力之间的关系,通常用刚度系数来表示。
法向啮合刚度的大小会影响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和传动精度。
综合啮合刚度是指考虑了齿轮传动中齿轮啮合时的所有刚度因素后得到的综合刚度。
它包括了齿轮的法向啮合刚度、刚度变化系数、齿根刚度、齿顶刚度等因素。
综合啮合刚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响应和传动精度。
综合啮合刚度越大,传动系统的刚度越高,传动精度也会相应提高。
从设计角度来看,法向啮合刚度和综合啮合刚度对于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
合理选择和设计齿轮的啮合刚度,可以提高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性能和传动精度,减小齿轮啮合时的振动和噪音。
因此,在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和评估法向啮合刚度和综合啮合刚度,以确保齿轮传动系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法向啮合刚度和综合啮合刚度是齿轮传动系统中重要的参数,它们直接影响着传动系统的性能和精度。
合理的设计和选择可以提高齿轮传动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齿轮啮合原理吴序堂第二版
齿轮啮合原理吴序堂第二版齿轮啮合原理是机械传动系统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作原理,它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齿轮是一种具有齿形的圆盘,通过齿形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和转动力。
而齿轮啮合原理则是指两个或多个齿轮之间的相互啮合关系以及所产生的动力传递和转动效果。
第二版的《齿轮啮合原理》是由吴序堂编写的,对齿轮啮合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本书包括了齿轮的基本概念、齿轮的分类、齿轮的设计原则以及齿轮的计算等内容,这些内容都对读者了解和掌握齿轮啮合原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齿轮是一种齿形部件,通过齿轮之间的啮合来实现转动,并将动力传递到其它部件。
齿轮的主要参数包括齿数、模数、齿轮轴与轴的相对位置等。
齿轮可分为直齿轮、斜齿轮、螺旋齿轮以及高强度齿轮等不同类型。
不同类型的齿轮在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上也有所不同。
齿轮之间的啮合关系是通过齿形的接触来实现的。
当两个齿轮啮合时,它们的齿形会形成一种特殊的啮合曲线,这个曲线被称为齿廓线。
齿廓线的形状取决于齿轮的参数以及啮合方式,不同的齿轮会有不同的齿廓线形状。
齿轮的设计原则是指在设计齿轮时需要考虑的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是齿轮的传动比,它是通过齿轮的齿数比来确定的。
传动比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要尽量选择合适的传动比来满足工作需求。
其次,设计时还需要考虑齿轮的强度和耐磨性,这需要根据齿轮所承受的载荷和工作条件来确定。
此外还需要考虑齿轮之间的装配间隙和相对位置等因素。
齿轮的计算是在设计齿轮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齿轮的计算涉及到齿轮的齿数、模数、啮合系数以及齿轮的传动比等多个参数。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齿轮的齿宽、压力角以及齿轮的力学性能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齿轮的工作性能和寿命。
总之,《齿轮啮合原理》这本书涵盖了齿轮啮合原理的各个方面,从齿轮的基本概念到齿轮的设计和计算等内容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本书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齿轮啮合原理,并在实际的设计和制造中能够正确应用。
ADAMS齿轮啮合的动力学仿真
软件 。其 中 , ADAMS/ Exchange 接 口 模 块 利 用 IGES、 STEP、STL 、DWG/ DXF 等产品数据交换库的标准格式 文件 ,可以实现 ADAMS 与 CATIA 、Pro / E、UG、ANSYS 等优秀 CAD/ CAE/ CAM 软件的数据双向传输 ;对于把 ADAMS 的 菜 单 嵌 入 到 CAD 软 件 , 其 中 以 Pro/ E 和 ADAMS 的专用接口模块 Mechanism/ Pro 较为方便和成 熟 ,二者采用无缝连接的方式 ,不需要退出 Pro/ E 应用 环境 ,就可以装配的总成根据其运动关系定义为机构 系统 ,进行系统的动力学仿真 ,从而确定系统的力 、位 移 、速度 、加速度等力学性质[2] 。本文是基于 Mecha2 nism/ Pro 接口模块进行设计和数据传输的 。
3 OPTDES - SQP :使用 OPTDES 的二次规划算法 。 3 DOT1 :是指用具有 BFGS 的 DOT 方法处理无约 束问题 ,用具有 MMFD 的 DOT 算法处理约束问题 。 3 DOT2 :是指用具有 FR 的 DOT 方法处理无约束 问题 ,用具有 SLP 顺序线性规划的 DOT 算法处理约束 问题 。
第 30 卷 第 6 期 基于 Pro/ E 和 ADAMS 齿轮啮合的动力学仿真 67
数 。比如齿轮 ,工程上所定义的自变参数有齿数 、压力 角 、螺旋角 、模数和齿宽等 ,因变参数有基圆 、分度圆 、 齿顶圆 、齿根圆等 。用户只须输入以上齿轮自变参数 , 便可得到所需齿轮 ,从而快速完成齿轮的建模 。圆柱 齿轮的主要自变参数如表 1 所示 。
sd # = RB - M / 3 sd # 为线段底部到齿轮中心距离 sd # = R-A - RB + 1. 125 3 M / 3 sd # 为线段长度 然后草绘变截面扫描剖面曲线 (垂直于扫描轨迹 曲线) ,其中参数尺寸关系如下 RY = RB - M + TRAJ PAR 3 ( R-A - RB + 1. 125 3 M) / 3 RY为齿形任意点半径 SB = RB 3 ( PI/ Z + 2 3 SETA + 4 3 X 3 TAN (N) / 3 SB 为基圆弧齿厚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机械设计基础》教材的第五章,主要讲述了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传动机构。
具体内容包括齿轮传动、蜗轮传动、链传动和皮带传动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传动机构;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齿轮传动、蜗轮传动、链传动和皮带传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难点:齿轮传动的啮合原理和传动比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齿轮模型、蜗轮模型、链条和皮带等;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汽车的传动系统,让学生了解机械传动在实际中的应用;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齿轮传动、蜗轮传动、链传动和皮带传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3. 例题讲解:分析齿轮传动的啮合原理和传动比的计算方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行计算一组齿轮传动的传动比;5.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齿轮模型的组装和传动比的实验;7. 课堂作业:布置一道齿轮传动和一道蜗轮传动的计算题目;8. 课后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机械传动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六、板书设计齿轮传动:基本原理:齿轮的啮合传递动力和运动;结构特点:齿轮的形状和啮合方式;传动比:齿轮的齿数比。
蜗轮传动:基本原理:蜗轮的蜗杆啮合传递动力和运动;结构特点:蜗轮的形状和蜗杆的形状;传动比:蜗轮的齿数比。
链传动:基本原理:链条的传递动力和运动;结构特点:链条的方式和链条的强度;传动比:链轮的齿数比。
皮带传动:基本原理:皮带的摩擦传递动力和运动;结构特点:皮带的材质和皮带的宽度;传动比: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齿数比。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计算一组齿轮传动的传动比。
答案:传动比 = 从动轮齿数 / 主动轮齿数;2. 题目二:计算一组蜗轮传动的传动比。
答案:传动比 = 从动轮齿数 / 主动轮齿数;3. 题目三:计算一组链传动的传动比。
第8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1、本章的教学要求1)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及
第8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1、本章的教学要求1)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
2)了解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3)深入理解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性及渐开线直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等。
4)熟悉渐开线齿轮各部分名称、基本参数及各部分几何尺寸的计算。
5)了解渐开线齿廓的范成切齿原理及根切现象;渐开线标准齿轮的最少齿数;渐开线齿轮的变位修正和变位齿轮传动的概念。
6)了解斜齿圆柱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啮合特点,并能计算标准斜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
7)对蜗轮蜗杆的传动特点有所了解。
2、本章讲授的重点本章讲授的重点是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外啮合传动的基本理论和设计计算。
对于其他类型的齿轮及其啮合传动,除介绍它们与直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的共同特点外,则着重介绍它们的特点。
3、本章的教学安排本章为10学时。
其中讲授8学时,安排两个实验(2学时):齿轮范成实验和齿轮基本参数测绘。
4、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手段。
5、注意事项1)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几何尺寸计算,是本章最基本的内容,要求学生必须熟悉和掌握。
特别注意关于“分度圆”的概念。
要注意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都已标准化。
2)注意搞清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分度圆与节圆;啮合角与压力角;正确啮合条件与连续传动条件。
注意说明我们研究一对齿轮的中心距时,是从无侧隙为出发点的,而实际上一对齿轮传动时,为了便于在相互啮合的齿廓间进行润滑,及避免轮齿因摩擦发热而膨胀所引起的挤轧现象,在两轮的齿侧之间是有空隙的,但这种侧隙一般都很小,通常是由齿形公差来保证的。
而按名义尺寸而言,两轮的齿侧间隙为零。
3)注意提示学生,对于齿轮的变位修正目的,必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齿轮的变位修正,除了对于Z < Z min 的齿轮可以避免根切外,对于Z > Z min 的齿轮仍然可以进行变位修正,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变位修正,可以提高承载能力,改善齿轮的工作性能,或满足中心距要求等。
机械设计基础自学指导
第1部分课程概述本部分内容包括课程简介及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课程的知识体系,课程教学的内容结构及教材与多媒体课件的关联,并对自学方法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1.1课程简介《机械设计基础》主要研究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机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是工科院校机械类、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是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工程意识进行培养训练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将为有关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实践,可以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运用相关知识、手册设计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技术基础课,综合了应用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材料与热处理、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公差与技术测量等学科和课程。
具有鲜明的工程实践性。
是先修基础课的综合应用,又是后继专业课的基础,在基础课和专业课间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过渡作用。
1.2课程的知识体系《机械设计基础》综合浓缩了《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内容,而这两门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本科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包括《机械原理》课程中的平面机构自由度及运动分析;常用机构运动原理和设计方法(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运动机构;机器动平衡问题,以及《机械设计》课程中常用联接、常用传动装置和轴系零部件的设计等部分内容。
因此,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包括:(1)、机器与机构,机械零件设计准则—基本概念;(2)、常用机构的运动原理及运动系统设计—确定机械功能和运动原理;(3)、常用联接与传动及轴系零部件的设计—确定机械零件的具体形状尺寸及材料。
1.3课程的内容结构第一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第三章凸轮机构第四章齿轮机构第五章轮系*第六章间歇运动机构*第七章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第八章回转件的平衡第九章机械零件设计概述第十章联接第十一齿轮传动第十二章蜗杆传动第十三章带传动和链传动第十四章轴第十五章滑动轴承第十六章滚动轴承*第十七章联轴器、离合器与制动器*第十八章弹簧(带星号的章节为自学内容)1.4自学方法1.4.1 理解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为了学好本课程,首先要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态度,在学习中要刻苦钻研、踏踏实实、虚心求教、持之以恒。
简述齿轮的设计原理及流程
简述齿轮的设计原理及流程齿轮设计的原理和流程:
一、齿轮设计的原理
1. 齿轮用于传递机械能量和运动,依靠齿面间的啮合进行。
2. 齿轮比关系决定转速和力矩的转换关系。
3. 齿形设计要确保啮合过程中的稳定传力。
4. 材料、热处理要确保齿轮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
二、齿轮设计的步骤
1. 确定齿轮传动目的及设置参数。
包括传动比、齿数、轴距、转速等参数。
2. 选择齿轮规格型号。
根据工作条件选定模块、准确度等规格。
3. 设计齿形。
选择直齿轮或斜齿轮,设计齿形修整参数。
4. 设计齿轮强度。
根据负荷设计齿根强度,计算应力。
5. 选择材料及热处理。
根据强度设计要求选择材料,如多种钢型。
6. 设计齿轮制造工艺流程。
详细设计各工序制造、加工、检验过程。
7. 优化设计,提高使用寿命。
改进齿形,增强疲劳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三、辅助设计手段
1. 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三维建模、运动仿真。
2.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齿轮的力学性能。
3. 采用先进制造技术,提高齿轮精度。
综合运用理论计算和现代设计手段,可以设计出工作性能优异的齿轮产品。
机械零件认知实验
六机械零件认知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机械设计》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
2.了解各种标准件的结构形式及相关的国家标准。
3.了解各种传动的特点及应用。
4.增强对各种零部件的结构及机器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方法学生通过对实验指导书的学习及“机械零件陈列柜”中的各种零件的展示,实验教学人员的介绍、答疑及同学的观察去认识机器常用的基本零件,使理论与实际对应起来,从而增强同学对机械零件的感性认识。
并通过展示的机械设备、机器模型等,使学生清楚知道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机械零件。
三、实验内容(一)螺纹联接螺纹联接是利用螺纹零件工作的,主要用作紧固零件。
基本要求是保证联接强度及联接可靠性,同学们应了解如下内容:1.螺纹的种类:常用的螺纹主要有普通螺纹、梯形螺纹、矩形螺纹和锯齿螺纹。
前者主要用于联接,后三种主要用于传动。
除矩形螺纹外,都已标准化。
除管螺纹保留英制外,其余都采用米制螺纹。
2.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常用的有普通螺栓联接,双头螺柱联接、螺钉联接及紧定螺钉联接。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联接。
如专门用于将机座或机架固定在地基上的地脚螺栓联接,装在大型零部件的顶盖或机器外壳上便于起吊用的吊环螺钉联接及应用在设备中的T 型槽螺栓联接等。
3.螺纹联接的防松:防松的根本问题在于防止螺旋副在受载时发生相对转动。
防松的方法,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摩擦防松、机械防松及铆冲防松等。
摩擦防松简单、方便,但没有机械防松可靠。
对重要联接,特别是在机器内部的不易检查的联接,应采用机械防松。
常见的摩擦防松方法有对顶螺母,弹簧垫圈及自锁螺母等;机械防松方法有开口销与六角开槽螺母、止动垫圈及串联钢丝等;铆冲防松主要是将螺母拧紧后把螺栓末端伸出部分铆死,或利用冲头在螺栓末端与螺母的旋合处打冲,利用冲点防松。
4.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通过参观螺纹联接展柜,同学应区分出:①什么是普通螺纹、管螺纹、梯形螺纹和锯齿螺纹;②能认识什么是普通螺纹、双头螺纹、螺钉及紧定螺钉联接;③能认识摩擦防松与机械防松的零件。
考虑时变啮合刚度的齿轮动态啮合力分析
考虑时变啮合刚度的齿轮动态啮合力分析齿轮传动是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机械传动方式,它具有传动效率高、传动精度高的优点。
在齿轮传动中,齿轮的啮合刚度对传动系统的工作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齿轮传动的设计和分析中,考虑齿轮的时变啮合刚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时变啮合刚度的影响因素齿轮的啮合刚度是指在齿轮啮合过程中,齿轮对于外加载荷的抵抗能力。
齿轮的啮合刚度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齿轮材料的选择:齿轮的材料对其啮合刚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弹性模量和硬度等力学性质,因此会导致不同的啮合刚度。
2.齿轮的几何参数:齿轮的齿距、模数、齿宽等几何参数对其啮合刚度也有影响。
一般来说,齿距越小,齿宽越大,模数越小,啮合刚度越大。
3.齿轮的载荷情况:齿轮在传动中的载荷情况也会对其啮合刚度产生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齿轮的载荷往往是时变的,因此导致了齿轮啮合刚度的时变性。
二、时变啮合刚度的分析方法针对时变啮合刚度的分析,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理论分析法:通过建立齿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利用力学原理分析齿轮的啮合刚度变化规律。
该方法适用于精确分析齿轮系统啮合刚度的变化趋势,但需要进行大量的数学推导和计算,比较繁琐。
2.数值模拟法: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数值方法,对齿轮的啮合刚度进行模拟计算。
这种方法可以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但对模型的精度要求较高,计算时间较长。
3.实验测试法:通过搭建实验平台,进行齿轮的动态加载实验,测量齿轮的啮合刚度。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量得到实际的啮合刚度值,但需要专门的实验设备和较长的测试时间。
三、时变啮合刚度的应用时变啮合刚度分析在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优化齿轮设计:根据时变啮合刚度的分析结果,可以对齿轮的几何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齿轮的啮合刚度和传动效率。
2.齿轮系统故障诊断:时变啮合刚度的分析可以反映齿轮系统的工作状态和健康状况。
通过对时变啮合刚度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齿轮系统的故障,进行维修和更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训成文章编号:1003-8728(2000)03-0347-03点啮合齿面主动设计理论和方法吴训成,毛世民,吴序堂(西安交通大学,西安 710049)摘 要:齿面形状对齿轮传动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现行齿轮设计技术只能在有限的几种模式中被动地选择齿面形式,这限制了齿轮传动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本文论述了一种齿面主动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详细的计算公式,并通过设计、计算,证明了该理论方法的有效性。
齿面主动设计是对现行齿轮设计技术的重大革新和完善,它能按照要求的齿轮传动性能来设计齿面,这对于高速和重载齿轮以及有特殊要求的齿轮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齿轮传动;齿面;主动设计中图分类号:T H132.41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齿轮传动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产品中,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整机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
在现行的齿轮设计技术中,人们只能设计齿数、模数、压力角、螺旋角和修正系数等齿轮整体参数,齿面形式(由设计齿形和设计齿线确定)只能在有限的几种模式中选择。
例如,对于圆柱齿轮,设计齿形常用的是渐开线和圆弧,设计齿线常用的是直线和圆柱旋线。
锥齿轮的齿面形式取决于加工机床。
曲线齿锥齿轮的典型加工机床有三种:格利森(Gleason)、克林根贝格(K ling elnberg)和奥里康(O erliko n)机床,对应于这三种加工机床的齿形制分别称为格利森制、克林根贝格制和奥里康制。
齿面形状对齿轮的传动性能至关重要,它不但是影响齿轮副的相对运动特性、齿面润滑性能、传动效率和承载能力的直接因素,而且也是影响齿轮副的振动、噪声和工作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因此,在有限的几种模式中被动地选择齿面形式显然是不科学的,这是现行齿轮设计技术的一大缺陷。
本文作者研究的基于功能需求的齿面主动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是解决这一缺陷的有效方法。
该项研究涉及的领域很广,限于论文的的篇幅,本文仅介绍点啮合齿面主动设计技术的基本内容,其它有关研究内容将另文介绍。
1 坐标系在图1中,o-xy z和o p-x p y p z p是两个固定坐标系,其中,z轴与齿轮1齿面 (1)的回转轴线重合,z p轴与齿轮2齿面 (2)的回转轴线重合,z轴与z p轴的夹角(即齿轮副的轴交角)为 ;x轴与x p轴重合并指向两齿轮轴线的最短距离线方向,其最短距离(即中心距,或偏置距)为E。
o1-图1 空间啮合齿轮副的坐标系x1y1z1是与齿轮1固连的坐标系,z1轴与z轴重合,o到o1的距离为A1;o2-x2y2z2是与齿轮2固连的坐标系,z2轴与z p轴重合,o p到o2的距离为A2。
动标o1-x1y1z1相对于定标o-x yz的转角 1以及动标o2-x2y2z2相对于定标o p-x p y p z p的转角 2符合右手规则为正,反之为负。
2 点啮合齿面主动设计原理[1,2]本文提出的点啮合齿面主动设计的基本模式为:已知齿面 (1),设计齿面 (2),使 (1)与 (2)按照给定的相对运动规律和瞬时接触椭圆尺寸沿着 (1)上指定的接触点迹线啮合传动。
齿面 (2)需要确定的参数包括:(1)对应于齿面(1)上指定的接触点迹线,齿面 (2)上的接触点迹线上各点在o2-x2y2z2坐标系中的坐标(x2,y2,z2)和单位法线矢量(n(2)x2,n(2)y2,n(2)z2),简称一阶参数;(2)齿面 (2)上的接触点迹线各点处的主曲率k(2)1和k(2)2及相应的主方向e (2)1和e (2)2,简称二阶参数。
齿面 (2)上其它各点的参数是在不发生干涉的条件下加工 (2)时自然形成的。
2.1 齿面 (1)上的接触点迹线及其单位切线矢量 (1)在图2中,o1- z1和o1-RH都是齿轮1齿面在某轴截面内的旋转投影坐标系。
在o1-R H坐标系中,R轴在齿宽方向,H轴在齿高方向。
在实际齿面的有效范围内,空间齿面上的点(x1,y1,z1)与轴截面旋转投影坐标系中的点(R,H)第19卷 第3期2000年 5月机械科学与技术M ECHA N ICAL SCIEN CE AN D T ECHN O L OG YV ol.19 N o.3M ay 2000收稿日期:199905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775009) 作者简介:吴训成(1964-),男(汉族),四川荣县人,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图2 齿轮1轴截面旋转齿面坐标系是一一对应的,因此,齿面 (1)上的接触点迹线在o 1-RH 坐标系中可表示为f 1(R ,H )=0(1)同样,我们也可以在o 1- z 1坐标系中表示齿面 (1)上的接触点迹线。
齿面 (1)上的接触点迹线的单位切线矢量 (1)为(1)=(d r(1)/d u )/ d r(1)/d u (2)式中d r (1)d u =( x 1 u + x 1 d du )i1+ (y 1 u + y 1 d du )j1+ (z 1 u + z 1 d d u )k1(3)其中,u 和 是齿面 (1)的两个参数。
d /d u =-( f 1/ u )/( f 1/ )(4)f 1/ u =( f 1/ R ) ( R / u )+( f 1/ H ) ( H / u )(5a) f 1/ =( f 1/ R ) ( R / )+( f 1/ H ) ( H / )(5b)2.2 齿面 (2)的一阶参数在齿面 (1)上确定一个设计基准点M ,齿面 (1)和 (2)在该点啮合时,齿轮副的传动比为名义值i *12。
以设计基准点为啮合起始位置,则相对运动规律可用转角函数表达为1= 10+i *12 2+c 2 22+c 3 32+…+c n n2(6)式中, 10是在啮合起始位置 2=0时,齿轮1的初始转角;i *12=±z 2/z 1,z 1和z 2分别是齿轮1和齿轮2的齿数;系数项c i (i =2~n )根据相对运动的其它要求确定。
自然,相对运动规律也可用其它形式的转角函数表示。
齿面 (1)上坐标为(x 1,y 1,z 1)、单位法线矢量为(n (1)x 1,n (1)y 1,n (1)z 1)的点在接触时应满足下面的啮合方程:U co s 1+V sin 1=i 12W +G(7)其中U =-n (1)x 1(z 1+A 1)sin -n (1)y 1E cos +n (1)z 1x 1sin V =n (1)y 1(z 1+A 1)sin -n (1)x 1E cos -n (1)z 1y 1s in W =n (1)x 1y 1-n (1)y 1x 1G =-(n (1)x 1y 1-n (1)y 1x 1)cos -n (1)z 1E s in (8)i 12是齿轮1相对于齿轮2的瞬时传动比i 12= 1/ 2=d 1/d 2(9)式中, 1和 2分别是齿轮1和齿轮2的瞬时角速度。
由式(6)可得i 12=i *12+2c 2 2+3c 3 22+…+nc n n -12(10) 将式(6)和(10)代入方程(7)后求解方程可得出转角 2,然后由式(6)得出转角 1。
利用坐标变换,将接触点的坐标(x 1,y 1,z 1)和单位法线矢量(n (1)x 1,n (1)y 1,n (1)z 1)变换到o 2-x 2y 2z 2坐标系,即可得到齿面 (2)上的接触点在o 2-x 2y 2z 2坐标系中的坐标(x 2,y 2,z 2)和单位法线矢量(n (2)x 2,n (2)y 2,n (2)z 2)。
将设计基准点的参数代入式(8)后可分别得到U 、V 、W 和G 的相应数值U 0、V 0、W 0和G 0,同时,在设计基准点啮合时, 2=0, 1= 10,i 12=i *12,将它们代入方程(7)可得U 0cos 10+V 0sin 10=i *12W 0+G 0(11)解方程(11)可得10=±ar cco si *12W 0+G 0U 2+V20+ar ct anV 0U 0(12)2.3 齿面 (2)的二阶参数为使问题的求解方便,令齿轮2的角速度 2=d 2/dt =1,则运动参数对时间t 的求导等效于对角度 2的求导,这不会影响最后结果的正确性。
齿面 (2)上接触点迹线的单位切线矢量t 1为t1=d 2r (2)d 2/ d 2r (2)d 2(13)其中d 2r (2)d 2=v (12)+n qp(1) (1)(14)p=k (1)nv v (12)+ (1)gv n ×v (12)+ (12)×n (15)q=(12)×((1)×r(1))+v(12)×(1)+d (12)d 2×r(1)(16)(12)= (1)-(2)(17)以上各式中,r (1)是齿面 (1)上接触点的径矢,n是接触点处的单位公法线矢量; (1)和(2)分别是齿轮1和齿轮2的角速度矢量;v (12)是接触点处的相对运动速度矢量;k (1)nv 和 (1)gv分别是齿面 (1)在相对运动速度v (12)方向的法曲率和短程挠率。
令t2=n ×t 1(18)则t2是接触点切平面上与t1垂直的单位矢量,且t1、t2、n构成右手系。
点啮合齿面 (2)在t 1和t 2方向的法曲率k (2)n 1和k (2)n 2及t1方向的短程挠率 (2)g 1分别为k (2)n 1=k (1)n 1-k (12)n 1(19a)k (2)n 2=k (1)n 2-k (12)n 2- k (2)n 2(19b) (2)g 1= (1)g 1- (12)g 1(19c)其中k (12)n 1=(p t 1)2/(n q +p v(12)) (20a)k (12)n 2=(p t 2)2/(n q +p v(12)) (20b) (12)g 1=(p t 1)(p t 2)/(n q +p v(12))(20c)k (2)n 2=k (12)2(k (12)n 1+k (12)n 2-k (12)2)/(k (12)n 1-k (12)2)(21) 上述各式中,k (1)n 1和k (1)n 2分别是齿面 (1)在t 1和t 2方向的法曲率; (1)g 1是齿面 (1)在t 1方向的短程挠率;k (12)1是瞬时接触椭圆长轴所对应的差曲面的主曲率,由预先给定的瞬时接触椭圆长轴尺寸确定。
齿面 (2)的主曲率k (2)1、k (2)2分别为k (2)1=k (2)n 1cos 2 2+2 (2)g 1sin 2co s 2+k (2)n 2sin 2 2(22a )k (2)2=k (2)n 1+k (2)n 2-k (2)1 (22b)其中2={arctan[2 (2)g 1/(k (2)n 1-k (2)n 2)]}/2(23)348机械科学与技术第19卷对应于主曲率k(2)1、k(2)的主方向单位矢量e (2)1、e (2)2分别为e (2)1=cos 2t 1+sin 2t 2 (24a)e (2)2=-sin 2t 1+cos 2t 2(24b)将e (2)1、e (2)2变换到与齿面 (2)固连的坐标系o2-x2y2z2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