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作业集(必做题)
政治经济学冲刺复习必做12题及答案解析
考研政治经济学冲刺复习必做12题及答案解析1 .为什么说货币并没有消除商品内在矛盾,相反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发展了?参考答案:货币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货币产生以后,充当商品流通手段,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换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克服了商品直接交换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大大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但是,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条件下,使买和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成为两个独立的行为,这就会出现买而不卖和卖而不买的现象,引起买卖的脱节,从而加深了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条件下,许多商品生产者之间发生了债权债务关系,如果有的人到期不能支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
因此,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带来了商业危机的可能性。
2.怎样理解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参考答案:(1)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它是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形成的。
(2)生产价格的形成是平均利润形成的结果,但它并不否定价值规律。
原因是:①从整个社会来看,生产价格总和和商品价值总和仍是一致的。
②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本所有者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全体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③生产价格的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商品价值即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动。
(3)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只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即由原来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变为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但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参考答案:资本家为了追逐高利润率以及资本在部门之间的转移流动,导致价格和价值偏离,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它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剩余价值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表现为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即形成平均利润。
影响平均利润率水平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各部门利润率水平,二是利润率不同的各部门的资本量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小。
政治经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A. 社会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社会生产方式D. 社会制度答案:B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A. 历史唯物主义B. 阶级斗争C. 唯物辩证法D. 经济增长答案:D3. 下列哪个概念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A. 商品B. 货币C. 资本D. 剩余价值答案:A4. 下列哪个阶段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开始激化的阶段?()A. 资本原始积累阶段B.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C. 资本主义垄断阶段D. 资本主义国家垄断阶段答案:C5. 下列哪个现象体现了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A. 劳动力价值B. 劳动力使用价值C. 劳动力价格D. 劳动力工资答案:B二、判断题1.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
()答案:错误。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生产关系。
2. 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商品。
()答案:正确。
3. 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
()答案:错误。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来源于劳动者的剩余劳动。
()答案:正确。
5.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垄断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答案:正确。
三、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答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
它以生产力为基础,研究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2. 简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答案: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二重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使用价值则取决于商品的实际用途。
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3. 简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答案: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生产阶段,资本家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第二阶段是交换阶段,资本家通过交换实现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目录第一部分同步练习 (3)第二部分综合练习 (26)第三部分参考答案 (36)第一部分同步练习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一、填空题1. 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出发点。
2.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等四个环节。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和的统一。
4.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在于。
二、单项选择题1.构成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 劳动者、劳动对象、生产工具B 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C 劳动者、科学技术、经营管理D 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济信息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C )A 物质资料生产B 生产力C 生产关系D 商品3.矿藏和原始森林属于()A 劳动对象B 劳动资料C 生产工具D 人们劳动的生产物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A 古典政治经济学B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 唯物辩证法D 数学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A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 马克思主义哲学C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D 重农学派经济思想6.经济规律就是()A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 经济现象的客观性C 经济行为中的主观能动性D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的相互联系1、B2、C3、A4、B5、A6、A三、多项选择题1.生产关系包括( )。
A直接生产和交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B交换关系C消费关系 D产品分配关系 E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是( )。
A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B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C生产的数量水平和结构,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数量结构D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起着反作用E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起着决定作用3.与自然规律比较,经济规律的特点有( )。
A经济规律是自然界存在的规律 B经济规律同人的活动紧密相联C经济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D大多数经济规律随经济条件消失而消失E人们对经济规律的利用受到认识能力和利益关系的限制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
政治经济学作业1
政治经济学作业1一、填空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2、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3、商品的二因素是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的二重性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
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6、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交换价值,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价格。
7、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有待售商品的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的流通速度。
8、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它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9、生产的社会化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⑴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⑵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⑶产品的社会化。
10、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规律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二、名词解释1.生产(P41)2.使用价值(P50)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P51)4.通货紧缩(P51)5.社会分工(P51)三、单项选择题1、B2、A3、C4、C5、C6、C7、A8、D 9、D 10、B四、多项选择题1、ABE2、CDE3、ABCDE4、ABCDE5、AC五、判断题1、错2、错3、错4、对5、错6、对7、对8、错9、错10、错六、简答题1、P49第4题2、P71第5题3、P75第13题和第14题七、论述题1、⑴一切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价值是凝结或者说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而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一物没有使用价值,就不可能有价值;有些东西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也不是商品。
⑵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
对于商品的生产者来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价值,使用价值是他不需要的。
他必须实现商品的价值,使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得到补偿。
对于商品的需求者来说,有意义的则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他要得到使用价值,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政治经济学(专题)作业集答案(选
政治经济学作业集答案选做题第一章1.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发展过程分析,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发展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刚开始提出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是不完善的。
但是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将自己的理论不断发展。
马克思将共产主义区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的一些可供操作的思想,主要是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的思想,接纳了崭新的社会主义思想。
恩格斯概括了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并最先使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明确地将实现社会主义看作是无产阶级追求的目标。
区分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思潮,认为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即:一个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个是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本身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发展的,他们并没有凝固自己的某一种思想而将其成为教条,相反是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完善的。
他们的探索为后人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一切要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
2.请简述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在所有制理论上的创新。
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就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而言,鼓励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
十六大报告指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而且报告还特别强调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方面的统一性:“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政治经济学作业.
政治经济学作业一,单选题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B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资本主义社会D 商品2,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要素是DA 劳动对象B 劳动者C 劳动资料D 科学技术3,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物质标志是 CA 生产工具B 社会财富C 科学技术D 道德水平4,生产力体现的是BA 人与人的关系B 人与自然的关系C 人与社会的关系D 人与工具的关系5,生产关系体现的是AA 人与人的关系B 人与自然的关系C 人与社会的关系D 人与法的关系6,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CA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B 产品的分配关系C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D 生产工具的运用7,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 AA 揭示生产关系及其实现和发展的运动规律B 揭示生产力及其发展的运动规律C 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D 揭示商品经济及其发展的运动规律8, 商品二因素是指BA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B 使用价值和价值C 交换价值和价值D 价值和价格9,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AA 成正比B 成反比C 不成比例D 完全无关10, 下列关于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A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比例由市场决定B 复杂劳动相当于多倍的简单劳动C 复杂劳动能还原为一定量的简单劳动D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相同劳动时间内创造相同价值11, 人们在商店购买商品的货币执行的是BA 价值尺度职能B 流通手段职能C 支付手段职能D 价格标准职能12, .下列经济行为中不属于执行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是AA 用现金购买商品B 交纳税款C付房租D发工资13, 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AA 转移了生产资料价值B 转移了劳动力价值C 创造了新的价值D 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14, 商品二因素中的价值是BA商品的自然属性B商品的社会属性C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15,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BA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C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D资产阶级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矛盾16, 在现代经济中,对发展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主要作用的是DA 增加生产劳动者人数B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C增加劳动者的劳动强度D重视科学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17, 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DA 货币本身就是资本B 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成为资本C 货币和资本没有本质区别D 货币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转化为资本18,商品流通公式是 BA, G----W----G B, W----G----WC, W----W----G D, G----G----W19, 资本流通公式是 AA, G----W----G B, W----G----WC, W----W----G D, G----G----W20, 劳动力商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随着对它的消费DA 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B 其使用价值和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C 只能再生产出和自身价值相等的价值D 能生产出大于其自身价值的价值21,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C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22,一般地说,粮食丰收会造成 BA 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上升B 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下降C 在需求大于供给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下降D 在需求小于供给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上升23,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即 AA 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和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B 制造物质产品的部类和制造精神产品的部类C 制造耐用消费品的部类和制造普通消费品的部类D 制造农产品的部类和制造工业品的部类二,多项选择题:1 .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ABCDEA 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B 是人们付出劳动的产品C 对生产者有使用价值D 是能满足社会或他人需要的使用价值E 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实现其使用价值2 .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ACEA 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B 自觉地调整各阶级阶层的收入C 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D 自觉地促进社会生产关系变革E 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3, 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有ABCDE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4, 某消费者的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有BCA 购买商品房,合同约定房价30万元B按购房合同约定,第二年付房款10万元C 缴纳房屋契税9000元 D在装饰材料市场现购材料5万元5, 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劳动生产率提高会使 ABDA商品使用价值总量增加 B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C商品价值总量增加D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E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6, 某消费者的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有BCA 购买商品房,合同约定房价30万元 B按购房合同约定,第二年付房款10万元C 缴纳房屋契税9000元 D在装饰材料市场现购材料5万元7, 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劳动生产率提高会使 ABDA商品使用价值总量增加 B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C商品价值总量增加D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E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二,辫析题,1,资本家给工人的工资就是工人劳动的报酬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工资,不是工人劳动的报酬。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作业试题及答案1
政治经济学作业1(导言及第一章)一、填空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P3;6 2.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P33.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的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P13;15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P16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P176.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交换价值,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价格。
P227.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有待售商品的总额、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的流通速度。
P248.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它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P25;269.生产的社会化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2)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3)产品的社会化。
P2810.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规律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P33二、名词解释1.生产是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P32.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量的属性。
P13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P17 4.通货紧缩由于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的现象,叫通货紧缩。
P255.社会分工是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
P29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题的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从劳动过程来看,进入汽车修配厂修理的汽车是(B)。
A.运输工具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劳动产品2.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在这四个环节中(A)。
A.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B.分配决定生产、交换、消费,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C.交换决定生产、分配、消费,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D.消费决定生产、分配、交换,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3.商品是( C)。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代码:05003习题集第一章导论一、填空题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2.物资资料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
3.物资资料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是、、。
4. 与的结合方式构成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
5.社会生产包括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和。
6.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7. 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8. 是形成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9.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很强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和的统一。
10.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的联系。
二、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①生产关系②生产力③经济规律④物资资料生产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①商品②物质资料生产③生产关系④生产力3.生产资料是指()。
①劳动资料与劳动工具之和②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之和③劳动对象与生产工具之和④劳动对象与劳动工具之和4.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
①生产资料②劳动对象③生产工具④上层建筑5.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属于()。
①社会生产力②社会生产关系。
③劳动过程④物质资料生产6.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②产品分配关系③产品交换和消费关系④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7.社会生产过程的决定性环节是()。
①生产②分配③交换④消费8.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是()。
①生产工具②劳动对象③劳动资料④劳动者9.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所以( )。
①人们不能认识经济规律②人们可以创造经济规律③人们不能运用经济规律④人们可以认识但不能改变经济规律10.价值规律是( )。
①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②所有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③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④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三、多项选择题1·生产力是()。
①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②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③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④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⑤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生产关系是()。
2022年政治经济学作业
—210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业一、单项选题题1---5 BBDAC 6--10ADAAD 11--15 BCADC 16--20CDDDB 21--25BBABA 26-30BDADC 31--35BABBA 36--40CDDCA 41 B1、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A、劳动对象B、生产力旳状况C、劳动资料D、生产工具2、生产关系旳基本是A、生产力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分派形式D、资源配备方式3、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旳无差别旳人类劳动,这种无差别旳人类劳动是指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私人劳动D、社会劳动A4、货币旳本质是A、商品,具有价值B、具有使用价值C、一般等价物D、可以分为若干等分5、商品旳价格是由A、商人随意决定旳B、供求关系决定旳C、价值决定旳D、国家政策规定旳6、价值增殖过程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B、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旳价值形成过程C、工人发明新价值旳过程D、生产资料价值旳转移过程7、相对剩余价值旳获得是A、个别资本家一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旳成果B、绝对延长工作日旳成果C、提高工人劳动强度旳成果D、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旳成果8、能精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限度旳是A、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C、年剩余价值率D、平均利润率9、产业资本循环是A、购买过程和生产过程旳统一B、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旳统一C、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旳统一D、劳动过程和购买过程旳统一10、表达资本周转速度快慢旳标志是资本旳A、生产时间B、流通时间C、劳动时间D、周转速度11、在社会资本再生产中,Ⅰ(v+m)=Ⅱc旳公式是A、社会资本简朴再生产前提条件B、社会资本简朴再生产旳基本实现条件C、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旳前提条件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旳实现条件12、社会总资本运动旳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旳实现问题或社会总产品旳补偿问题,它涉及A、物质补偿B、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C、价值补偿D、有形补偿与无形补偿13、国内现阶段在多种经济成分中处在主导地位旳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A、全民所有制经济B、公有制经济C、集体经济D、股份制经济1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旳主导作用A、是在一切行业和领域中都要占绝对优势B、重要是具有量旳有时,不必质旳提高C、只能通过国有独资公司来实现D、重要体目前控制力上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资产占优势是指A、只要有量旳优势,不必有质旳提高B、只要有质旳提高,不必有量旳优势C、既要有量旳优势,更要注意质旳提高D、公有制掌握和控制所有国民经济16、市场机制旳核心机制是A、竞争机制B、价值机制C、价格机制D、供求机制17、如下不属于市场机制局限性旳是A、不能自动平衡国民经济旳宏观总量——总供应与总需求B、无法承当社会公共职能C、不能消除垄断D、不能提高GDP18、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派旳A、必然成果B、主线任务C、阶段目旳D、前提条件19、国内现阶段实行按劳分派旳主体是A、个人B、公司C、行业D、国家2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宏观经济调控旳基本手段是A、筹划手段B、经济手段C、法律手段D、行政手段21、初次提出“政治经济学”一词旳出名思想家是A、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B、古希腊旳色诺芬C、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22、下列有关政治经济学阶级性和科学性旳对旳论断是A、阶级性和科学性是对立旳,两者不也许统一B、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统一旳,两者不也许对立C、代表无产阶级利益旳政治经济学能做到阶级性和科学性旳统一D、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旳政治经济学不能做到阶级性和科学性旳统一23、形成商品价值旳劳动是A、抽象劳动B、具体劳动C、简朴劳动D、复杂劳动24、商品经济旳基本规律是A、竞争规律B、价值规律C、货币流通规律D、剩余价值规律25、国内现阶段在多种经济成分中处在主导地位旳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A、全民所有制经济B、公有制经济C、集体经济D、股份制经济26、资本旳最初体现形式是A、劳动资料B、货币C、劳动力D、劳动对象27、相对剩余价值旳获得是A、个别资本家一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旳成果B、绝对延长工作日旳成果C、提高工人劳动强度旳成果D、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旳成果28、能精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限度旳是A、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C、年剩余价值率D、平均利润率29、一种产业资本家投资1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c:v为4:1,m‵=100%,一年可周转2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是A、2万元,100%B、2万元,200%C、4万元,100%D、4万元,200%30、非公有制经济是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旳A、必要旳补充B、附属部分C、重要构成部分D、主体部分31、国内逐渐健全旳宏观调控体系旳主体是A、筹划手段B、经济政策C、行政手段D、法律手段32、私营经济中旳劳动者旳收入属干A、按劳动分派旳收入B、按资分派收入C、按劳动力价值分派收入D、按风险分派收入33、社会总资本运动旳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旳实现问题或社会总产品旳补偿问题,它涉及A、物质补偿B、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C、价值补偿D、有形补偿与无形补偿34、在劳动资料中最重要旳是A、土地和道路B、生产工具C、生产建筑物D、劳动对象35、生产过程中旳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旳总和构成A、生产资料B、劳动产品C、社会生产力D、社会生产方式36、构成劳动过程旳三个基本要素是CA、劳动、劳动对象、原料B、原料、工具、厂房C、人旳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D、人旳劳动、工具、设备3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旳社会科学是随着A、奴隶制生产方式旳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旳B、封建制生产方式旳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旳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旳发展而逐渐形成旳D、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旳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旳38、某工人原工作日为8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生产措施,各增长剩余劳动时间2小时,它们旳剩余价值率分别为 DA、150%,100%B、150%,200%C、100%,200%D、150%,300%39、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赚钱,必须使其商品旳 CA、个别价值等同于社会价值B、社会价值提高为个别价值C、个别价值降到社会价值之下D、个别价值提高到社会价值之上40、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旳那部分资本,因此叫不变资本,是由于CA、它在资本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中不起任何变化B、它旳价值不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C、它旳价值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但价值量不发生变化D、它旳实物形态不发生任何变化,永远存在41、I(v+m)=IIc是 CA、社会资本简朴再生产旳前提条件B、社会资本简朴再生产旳基本实现条件C、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旳前提条件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旳实现条件二、主观题1. 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旳实质和作用。
政治经济学作业集(必做题)
政治经济学作业集(必做题)第一章1.请简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坚持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题,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实现共同富裕.第三,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利益,运用掌握的生产资料和国家政权,能对市场经济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避免经济发展中的大起大落和经济危机的产生.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3.请简述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具体形式。
小农经济,个体经济与股份制经济4.请结合现阶段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谈谈为什么说混合所有制有利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增强?5.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最终检验标准是什么?[1]从表象看利益指标是:1)资产增值情况;2)人均劳动效率状况;3)人均利税状况;4)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低;5)企业职工的收益情况;6)社会贡献率(环境,社会公益,社会稳定,吸纳就业)等标准[2]从内在机制运作能力看是:1)产品的创新开发能力;2)从量上看企业机制的收缩与扩张能力,制衡机制是否健全;3)从质上要求企业制度的创新能力;4)劳动力的过渡,对人力资本的操作与驾驭能力,人力资本的组织管理和应用能力等.第二章1.试论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1)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2)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开放的要求;3)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理论的重大创新2.社会经济活动中配置资源有哪四种方式?习惯,命令,市场,计划3.请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和一般功能。
一是供求关系,二是价格杠杆,三是竞争机制第一,调节社会生产要素在社会各个部门间的重新分配,把社会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部门或企业中区;第二,通过价格信号的指示,达到社会生产和需求间的协调;第三,促使生产者改进技术和管理,减少劳动消耗,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第四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规律;第五,企业是市场主体;第六.价格是配置资源的主要参数和市场机制的杠杆;第七.竞争是市场机制最基本的要素;第八,政府的宏观调控和计划指导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4.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五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又是什么?1)明晰的产权制度;2)完善的市场体制;3)平等的市场关系;4)完备的市场立法;5)开放性的经济行为.第一,市场经济与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并存;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第三,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利益,运用掌握的资本力量和国家政权,能对市场经济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避免经济发展中的大起大落和经济危机的产生.5.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架构的内容有哪些?1)培育市场经济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转变政府职能,搞好市场管理和服务;3)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为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提供保障;4)深化农村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5)完善法制.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第三章1.结合身边的具体实例,思考一下市场机制的优点和缺点?优点:1.将企业的决策风险与决策利益联系起来,提高了决策效率,降低了决策成本,使决策能更快更好地反映市场供需变化,保持市场供需平衡;2.增强了企业的风险意识和竞争压力,提高了企业的活力,促进了生产的发展;3.优化资源配置,调节供求关系,使稀缺资源得到较为及时有效的利用;4.市场机制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提升,有利于完善产业结构.缺点:市场失灵.2.试述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表现。
政治经济学作业题
《政治经济学》作业题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朱新方单项选择题第一章绪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 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 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答:B2.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主要标志是()A. 劳动对象B. 生产工具C. 科学技术D. 生产劳动答:B3. 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A. 劳动生产率B. 科学与技术C. 生产劳动者D. 社会生产力答:D4.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 C )A. 劳动资料B. 劳动对象C. 生产资料D. 生产工具5. 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起点是( C )A. 产品交换过程B. 产品消费过程C. 直接生产过程D. 成果分配过程6.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D )A. 政治关系B. 宗教关系C. 家庭关系D. 生产关系7.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A. 生产B. 交换C. 分配D. 消费8.下列属于劳动对象的是(C )A. 厂房B. 机器C. 原料D. 工具9.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A. 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B.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巨大反作用C. 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0.生产资料是(C )A. 人的劳动与劳动资料的总和B. 人的劳动与劳动对象的总和C. 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D. 劳动资料与劳动管理的总和11.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B )A. 物质资料的生产B. 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C. 社会生产力D.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的关系1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D )A. 社会生产过程B. 社会生产活动C. 社会生产效率D. 社会生产方式13.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A )A. 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B. 一定的社会形态C. 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D.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14.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C )A. 生产力的社会形式B. 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C.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 各种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1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是(B )A. 紧密联系经济基础 B. 紧密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C. 紧密联系生产方式 D. 紧密联系经济机制第二章商品货币1.凡是商品一般都是( A )A. 人们劳动的产品B. 自然界存在的物品C. 属于私人所有的产品D. 供生活消费的物品2.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 )A. 使用价值B. 交换价值C. 价格D. 价值3.商品价值是(C )A. 具体劳动的凝结 B. 社会劳动的凝结C. 抽象劳动的凝结D. 复杂劳动的凝结4.商品价格是(B )A. 价值的基础 B. 价值的货币表现C. 价值的实体D. 价值的物质承担者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C )A. 体力劳动为尺度的 B. 脑力劳动为尺度的C. 简单劳动为尺度的D. 复杂劳动为尺度的6.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B )A. 商品的生产 B. 商品的销售C. 商品的价格D. 商品的购买7.具体劳动(B )A. 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B.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C. 是劳动的社会属性D. 创造剩余价值8.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下列哪项为尺度的(A )A. 具体劳动 B. 简单劳动C. 复杂劳动D. 个别劳动9.抽象劳动不存在于(D )A. 简单商品经济中 B.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C.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D.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10.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C )A. 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B. 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C. 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 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11.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B )A.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 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2.简单价值形式“1只羊=2把石斧”中,2把石斧处于(C )A. 相对价值形式B. 绝对价值形式C. 等价形式D. 一般价值形式13.简单价值形式中,处在相对价值形式地位上的商品是(B )A. 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商品B. 价值被表现的商品C. 充当等价物的商品D.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14. 货币的本质是(B )A.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C. 流通手段D. 价值的表现形式15. 价格标准是由货币的哪个职能派生出来的(A )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支付手段D. 贮藏手段16.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A )A. 可以用观念的货币B. 必须是现实货币C. 必须用金属货币D. 必须是支付债务的货币17. 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通货膨胀( A )A. 不会发生B. 可能发生C. 取决于商品数量D. 是不可避免的18.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 )A.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B. 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C. 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D. 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19.机制是市场机制的(D )A. 核心B. 表现C. 形式D. 前提第三章剩余值值的生产1.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B )A. 商品二因素理论B. 劳动二重性理论C. 价值规律理论D. 剩余价值规律理论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和一般基础是(B )A. 自然分工 B. 社会分工C. 私有制D. 公有制3.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A )A. 商品经济 B. 自然经济C. 计划经济D. 产品交换经济4.供求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B )A.供求关系要固定化B. 供求关系能够灵活的变动C. 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D. 要长时间背离5.在历史上,资本的最原始形式是( B )A. 产业资本B. 商人资本B. 工业资本C. 可变资本6.劳动力价值的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B )A. 它由剩余价值决定B. 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C. 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D. 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C )A.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 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8.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 C )A. 个别资本家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实现的B. 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C. 各个资本家降低个别劳动时间而实现的D. 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9.超额剩余价值是( B )A. 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 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C. 商品的价值高于价格的差额D. 商品的价格低于价值的差额10.准确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概念是( C )A. 利润率B. 利息率C. 剩余价值率D. 平均利润率11. 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D )A. 生产绝对剩余价值B.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C. 降低劳动力价值D. 获取超额剩余价值1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 C )A. 价值增值与价值规律的矛盾B.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C.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D. 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矛盾13.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 B )A. 资本积聚B. 资本积累C. 资本集中D. 资本周转14.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 C )A. 互相竞争中实现的B. 互相协议过程中实现的C.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D. 加速资本周转过程中实现的15.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 C )A. 社会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B. 部门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C. 单个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D. 行业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16能够反映工人真实收入状况的是( B ) A. 名义工资 B. 实际工资C. 货币工资D. 年货币收入第四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1.社会再生产是( D )A.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B. 生活资料再生产和生产资料再生产的统一C. 生产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D.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C ) A. 剩余价值 B. 可变资本C. 资本积累D. 剩余劳动3.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B )A. 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B. 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C. 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技术构成D. 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价值构成4.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D )A. 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B. 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C. 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D. 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需求而出现的人口过剩5.与资本积聚不同,资本集中( A ) A. 并未改变整个社会资本的价值总量B. 并未改变单个资本的价值C. 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增大D. 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减少6.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如果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则将会与可变资本按同一比例增长的是(B )A. 总资本B. 固定资本C. 劳动力总量D. 人口总量7.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 D )A. 社会总资本的增大为前提B. 生产资本的增大为前提C. 流通资本的增大为前提D. 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8.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 C )A.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 价值规律C. 剩余价值规律D. 相对人口过剩规律第五章资本循环与周转1.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D )A.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B.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C. 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D.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2.产业资本循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阶段是( C )A. 流通阶段B. 销售阶段C. 生产阶段D. 购买阶段3.G—W—P…W —G是( A )A. 货币资本循环公式B. 生产资本循环公式C. 商品资本循环公式D. 流通资本循环公式4.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 B )A. 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B.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 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D. 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5.下列时间中不属于生产时间的是( D )A. 购买生产资料的时间B. 生产资料储备的时间C. 停工时间D. 自然力发挥作用于产品的时间6.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 C )A. 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B. 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 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D. 购买过程与销售过程的统一7.按照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生产资本划分为( D )A.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B. 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C. 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D.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8.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C )A. 原料材料B. 动力燃料C. 劳动资料D. 劳动对象9.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B )A. 提高平均利润率B. 提高年剩余价值率C. 提高剩余价值率D. 提高资本积累率10. 资本周转速度(B )A. 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B. 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C. 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D. 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11.资本主义企业内部资本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关系(B )A.合作伙伴关系B. 资本家控制雇佣劳动者并剥削其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关系C. 竞争的关系D. 雇佣劳动者剥削资本家的关系12.剩余价值率是(A )A.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B. 剩余价值与总资本之比C. 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可变资本之比D.一个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个预付总资本之比13.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中,是其他各种形式的基础的是 ( C )A. 生产价格B. 平均利润C. 生产成本D. 利润14. 平均利润形成后,在各生产部门内部 ( D ) A.一切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B.所有企业都不能得到超额利润C.所有企业都能够得到超额利润D.少数技术先进企业仍能得到超额利润15.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 ( C ) A.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可变资本B.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C.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D.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全部劳动16. 资本家计算其生产商品的成本是 ( D ) A.以实际劳动耗费来计算的B.以耗费的不变资本来计算的C.以耗费的可变资本来计算的D. 以耗费的资本来计算的17.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成本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是 ( D )A. 剩余价值 B.可变资本C.不变资本 D.生产价格18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 ( B ) A.剩余价值率 B.利润率C.平均利润率 D.年剩余价值率第六章职能资本和平均利润1. 部门之间的竞争所导致的结果是 ( C ) A.各企业之间利润的平均化 B.部门内部利润的平均化C.部门之间利润的平均化 D.超额利润平均化2.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是全社会剩余价值 ( D ) A.在各个部门的创造过程B.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转移过程C.在各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瓜分过程D.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过程3. 平均利润率是 ( A ) A.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B.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C.部门剩余价值总量与部门预付总资本的比率D.部门剩余价值总量与部门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4.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 ( C ) A.资本有机构成变动所引起的B.商品供求关系变动所引起的C.平均利润的变动所引起的D.商品价值的变动所引起的5.形成生产价格的前提是 ( C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剩余价值的形成C.平均利润的形成 D.企业竞争的展开6.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 ( C )A.剩余价值 B.平均利润C.超额利润 D.超额剩余价值7.资本有机构成和利润率的关系是 ( A )A.两者成相反方向变化 B.两者成反比例变化C.两者按相同方向变化 D.两者成正比例变化8.平均利润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变为 ( C )A. 市场价格围绕平均利润上下波动B.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成本上下波动9.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价格的构成是 ( C )A.成本价格加利润 B.成本价格加超额利润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D.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10生产成本形成以后,剩余价值必然表现为 ( C )A.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B.可变资本的增加额C.所费资本的增加额 D.生产资本的增加额11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是 ( B )A.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B.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C.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转化形式D.都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第七章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独立执行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职能的资本是 ( C ) A.借贷资本 B.工业资本C.商业资本 D.流通资本2.商业资本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 B ) A.商业资本的数量越多越好B.商业资本的数量不超过社会必要的比例限度C.商业资本的数量应当大于社会待销售商品的价格总额D.商业资本的数量应当等于社会待销售商品的价格总额3.生产性流通费用是 ( A )A.由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B.与商品的价值运动有关的费用C.同商品买卖相关的费用D.支付商业店员工资的费用4.纯粹流通费用只能由 ( C )A.不变资本价值补偿 B.可变资本价值补偿C.剩余价值补偿 D.社会价值补偿5.商业资本的职能是 ( A )A.销售商品和实现商品中的价值与剩余价值B.销售商品和创造价值与剩余价值C.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D.补偿流通领域中的流通费用6.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商业利润应相当于 ( D )A.剩余价值 B.利息C.年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7.商业利润是商业职工 ( D )A.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B.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C.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D.全部劳动时间实现的价值第八章生息资本和利息1.借贷资本家贷出货币时 ( B )A. 既让渡其使用权力又放弃所有权B. 只让渡其使用权没有放弃所有权C.只放弃所有权没有让渡使用权D.既不让渡使用权又不放弃所有权2.利息的本质是 ( A ) 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B.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C.借贷资本的所有权的产物D.具有自身特殊的运动形式3.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的关系是 ( C ) A.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B.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C.利息率的最高界限是平均利润率D.利息率的最低界限是平均利润率4.在平均利润率既定的条件下,利息率主要取决于 ( A ) A.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B.工商企业的经营状况C.币值的高低 D.货币的流通速度5.资本主义银行利润是 ( A ) A.贷款利息高于存款利息的差额B.存款利息高于贷款利息的差额C.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的总额D.银行全部资本获得的平均利润6.股份公司本质上是 ( D ) A.资本民主化的形式B.消灭了劳动与资本的界限C.劳动者通过购买股票而成为资产者D.大资本控制小资本的形式7.股票价格 ( D ) A.和股票面额完全一致B.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C.和股息成反比,和存款利率成正比D.和股息成正比,和存款利率成反比8.资本主义银行的信用业务包括 ( D ) A.负债业务和吸收存款B.资产业务和发放贷款C.买卖股票和买卖债券D.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9.股票价格是 ( C ) A.股票的票面金额 B.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C.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D.股息收入的转化形式第九章土地所有权和地租1.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D ) A.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B.土地的有限性C.土地肥力递减 D.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2.资本主义农业中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超额利润构成 ( D ) A.建筑地租 B.绝对地租C.垄断地租 D.级差地租3.土地的私有权垄断是 ( B )A.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 B.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C.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 D.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4.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 ( C )A.优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B.中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C.劣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D.各类土地的平均条件决定的5.形成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的条件是 ( D )A.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B.土地的地理位置不同C.土地的交通条件不同D.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6.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 A )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B.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权垄断C.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D.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的差别7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D )A.土地自然条件的好坏B.土地的地理位置不同C.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D.土地的私有权垄断8.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 ( C )A.土地优劣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D.土地的私有权垄断9.土地价格是 ( B ) A.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B.地租的资本化C.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的总和D.农业资本家交纳的全部租金第十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1.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 B )A. 社会净产值B. 社会总产品C. 社会全部生产资料D.社会全部消费资料2.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D )A.社会生产资料的生产问题B.社会消费资料的销售问题C.社会市场供需的平衡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3.社会资本是 ( A ) A.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的总和C.生产部门的资本和非生产部门资本的总和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要得以进行,其前提条件是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 ( B )A. 必须等于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B. 必须大于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C. 必须大于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D.必须等于第二部类对新增加的生产资料的需要5.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C )A.Ⅰ(c+v+m)=Ⅰ(c+△c)+Ⅱ(c+△c)B. Ⅰ(v+m)>Ⅱc C .Ⅰ(v+m)=Ⅱc D .Ⅰ(v+m) <Ⅱc6.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D ) A .Ⅰ(v+m)=Ⅱc B .Ⅰ(v+m)>Ⅱc C .Ⅱ)xm v c (-+>)x m v (+D .Ⅰ)xm v c (+∆+=Ⅱ(c+△c)7.在⎩⎨⎧=++=++3000500m 500v II2000c6000m 1000v 1000c 4000I 中,属于两大部类相互交换的是 ( B )A. Ⅰ4000c 与Ⅱ2000cB. Ⅰ(1000v+1000m )与Ⅱ2000cC. Ⅰ(1000v+1000m )与Ⅱ(500v+500m )D. Ⅰ4000c 与Ⅱ(500v+500m )8.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必然 ( B ) A .平稳发展 B .优先增长 C .逐步递减 D .缓慢波动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C ) A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B .生产不断下降的危机 C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 生产停滞不前的危机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B ) A .生产和技术的停滞 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D. 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11生产逐渐发展,工人就业增加,物价稳步上升,企业利润增加,这一过程的特征为 ( C ) A. 危机阶段 B. 萧条阶段 C. 复苏阶段 D. 繁荣阶段第十一章 垄断资本1.现代资本主义的实质是 ( C ) A. 竞争 B. 合作C. 垄断D. 竞争与垄断2.金融资本是 ( D ) A. 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融合B. 垄断的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融合C. 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的融合D.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的融合第十二章 经济生活国际化1.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原因是 ( A ) A. 市场失灵 B. 不完全竞争 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及其不断加剧 D. 外部性2.资本国际流动的原因是(B )A. 援助不发达国家发展经济 B. 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C. 取得合理利润D. 为了吸纳其它国家剩余劳动力3.经济全球化的结果(A )A. 资本的效率原则会导致全球利益的分配不均B. 所有的国家都按同一速度发展C. 发达国家虽然有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但也不会控制不发达国家D. 不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两极分化4.战后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D )A. 不再具有剥削与被剥削的不平等性质B. 合作伙伴关系C. 平等竞争关系D. 还是具有剥削与被剥削的不平等性质多项选择题第一章绪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BCDE )A. 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B.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C. 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D. 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E. 是不断发展的经济科学2.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ADE )A. 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B. 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C. 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D. 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3.生产工具( ABCD )A. 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B. 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C.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的主要标志D. 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E. 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4.生产力( ABE )A. 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B. 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C. 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D. 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E. 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5.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包含的生产关系体系是( ABCD )A. 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关系B. 分配关系C. 交换关系D. 消费关系E. 借贷关系6.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 ABC ) A. 劳动者的劳动 B. 劳动资料C. 劳动对象D. 劳动方式E. 劳动技术7.人对经济规律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 BD ) A. 能够创造经济规律 B. 能够认识经济规律C. 能够改造经济规律D. 能够利用经济规律E. 能够消灭经济规律8.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起主导和决定作用表现在( ACE ) A. 生产为分配、交换、消费提供对象。
《政治经济学》作业题,附答案
第一章导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能促进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共有的客观规律。
第二章商品1、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什么?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而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现象形式。
价值是一种绝对的量,而交换价值则是一种相对的量,即通过两种商品的价值比较而相对地表现出来的量。
它可以与价值相一致,也可以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与价值相背离。
2、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首先,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依赖的,互为条件,共处在商品体中,缺少哪一个因素,都不能成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中最本质的因素,一种物品如果仅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有些物品虽然既有使有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因而没有形成价值,也不是商品。
所以,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其次,二者的对立表现在:(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提供了交换的必要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提供了交换的标准、尺度。
(2)使用价值不是商品所特有的,是所有物品的共同属性,是永恒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范畴。
(3)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含)答案《政治经济学》习题集(含)答案第一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如何正确认识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转变?答:我国经过从1952年到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建立起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这不仅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极大完善和发展,而且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和历史性的胜利。
但是,我们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错误。
由于存在急于求成,盲目求纯的现象,因而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以致遗留了一些问题,需要在长时期内加以补救和解决。
2.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说明现阶段的根本任务。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予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3.为什么要坚持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和公有经济为主体?答: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体和基础。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根本性质才不会改变。
4.阐述发展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及加强管理的重要性。
答: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体所有制、社会主义社会的私营经济和与外资经济。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政治经济学》习题集(修订本)目录第一部分同步练习 (3)第二部分综合练习 (26)第三部分参考答案 (36)第一部分同步练习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一、填空题1. 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出发点。
2.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等四个环节。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和的统一。
4.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在于。
二、单项选择题1.构成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 劳动者、劳动对象、生产工具B 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C 劳动者、科学技术、经营管理D 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济信息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 物质资料生产B 生产力C 生产关系D 商品3.矿藏和原始森林属于()A 劳动对象B 劳动资料C 生产工具D 人们劳动的生产物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A 古典政治经济学B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 唯物辩证法D 数学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A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 马克思主义哲学C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D 重农学派经济思想6.经济规律就是()A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 经济现象的客观性C 经济行为中的主观能动性D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的相互联系三、多项选择题1.生产关系包括( )。
A直接生产和交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B交换关系C消费关系 D产品分配关系 E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是( )。
A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B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C生产的数量水平和结构,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数量结构D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起着反作用E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起着决定作用3.与自然规律比较,经济规律的特点有( )。
A经济规律是自然界存在的规律 B经济规律同人的活动紧密相联C经济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D大多数经济规律随经济条件消失而消失E人们对经济规律的利用受到认识能力和利益关系的限制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集
第二章商品和价值一、名词解释1、价值2、劳动生产率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4、商品5、商品经济6、价值规律二、填空题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单个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开始。
”2、商品是()和()的矛盾统一体。
3、使用价值是价值的(),价值是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价值的()。
4、商品价值的实体是(),价值的实质是()。
5、自然经济是()的经济。
6、商品经济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和()。
7、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决定的。
8、商品的价值量与()成正比,与()成反比。
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决定的。
10、商品是用来()的()产品。
11、()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2、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理论。
1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和()下制造某种()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4、劳动按不同类型分类可以分为()和()、()和()、()和()。
15、市场机制有()、()和()三大机制。
三、单选题1、商品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社会分工的发展C、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D、私有制的发展2、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都是由()。
A、价值构成的B、货币构成的C、资金构成的D、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3、商品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它的主要特点是()。
A、商品是非劳动产品B、商品是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C、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D、商品是用来交纳租税的劳动产品4、商品价值()。
A、体现商品生产者彼此交换劳动产品的关系B、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C、体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D、体现人与物之间的关系5、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处在相对价值形式地位上的商品是()。
A、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商品B、价值被表现的商品C、充当等价物的商品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6、不同的具体劳动能创造出不同的()。
政治经济学(专题)必做作业
政治经济学(专题(zhuāntí))读书报告姓名(xìngmíng):学号:年级(niánjí):学习(xuéxí)中心:—————————————————————————————课程(kèchéng)考核方式:考查,网上递交读书报告具体要求:1.结合学习课件的体会,理论联系实际,完成一篇读书报告。
2.读书报告的内容要求涉及课程学习中多章内容(至少2-3章),联系要有机紧密,论述充分。
如果只涉及单一章节内容或简单就事论事,都算没有达到基本要求。
3.独立完成,切勿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一旦发现将以不合格处理。
4.请在作业截止日期前,在课程作业栏目自行上传读书报告电子版。
正文:政治经济学读书报告之浅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
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内容和核心部分。
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是: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公平和增进国民福利。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就着手建立的,历经风雨,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最初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劳动用工制度相适应的,为的是服务与产业工人和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公办教育、公用事业部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
建国60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了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人民生活的稳步提高。
在新中国诞生初期,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提到“要在企业中逐步实行劳动保险制度”为在我国实行劳动保险制度确立了法律依据,1951年当时的政务院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该条例于1953年修订,到1956年劳动保险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在企业职工实行劳动保险和福利制度的同时,党和国家也逐渐建立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劳动保障制度与福利制度。
政治经济学作业,题库
作业一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主要的理论来源是(B )。
A.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理论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资本主义庸俗政治经济学D.重商主义理论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D )。
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方式D.物质资料生产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4、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时,必须联系( B )。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利益5、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并决定其物质的是( A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成B、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和使用关系C、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6、社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 C )。
A、交换B、消费C、生产D、分配7、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 A )。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只要有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8、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B )。
A、软件磁盘本身B、软件的有用性C、购买软件的货币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9、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D )。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10、马克思说:“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
“这句话是说明( C )。
A、使用是不同质的,可以满足不同的物质需要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C、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但它并不反映任何生产关系D、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11、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A )A、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D、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12、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 C )。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标志是什么?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什么?4.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什么?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有哪些?二、商品与货币1. 商品的二因素是什么?2. 商品的交换价值是如何形成的?3.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4. 货币的职能有哪些?5. 货币流通规律是什么?三、资本与剩余价值1. 资本的本质是什么?2.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什么?3. 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什么?4. 剩余价值率是什么?5. 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有哪些?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有哪些?2.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什么?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4.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是什么?5.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有哪些?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5.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六、国际政治经济学1.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背景是什么?2.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4.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哪些?5.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七、中国政治经济学1.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背景是什么?2.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4.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哪些?5.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八、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1.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区别是什么?2. 不同经济制度下的资源配置方式有哪些?3. 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4.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5. 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有哪些?九、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1. 经济发展的内涵是什么?2.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3. 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有哪些?4.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是什么?5.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什么?十、宏观经济调控1.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什么?2. 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4.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5. 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十一、国际经济关系1. 国际经济关系的特征是什么?2. 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是什么?3. 国际贸易的作用是什么?4. 国际投资的特点是什么?5. 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什么?十二、劳动价值论1.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2. 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的关系是什么?3. 劳动价值论在当代的发展是什么?4. 劳动价值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是什么?5. 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什么?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是什么?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是什么?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行为是什么?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什么?十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是什么?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是什么?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十五、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1. 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是什么?2. 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原则是什么?3. 经济发展规划的目标是什么?4. 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措施有哪些?5. 经济发展规划的评估方法是什么?十六、收入分配与消费1. 收入分配的原则有哪些?2.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是什么?3. 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4. 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是什么?5.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哪些特点?十七、对外经济关系1. 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有哪些?2. 对外贸易的作用是什么?3. 外汇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4.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是什么?5. 对外经济政策的调整策略有哪些?十八、财政与税收1. 财政的职能有哪些?2. 财政收入的来源有哪些?3. 财政支出的构成是什么?4.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5. 税收制度的设计原则有哪些?十九、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1. 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2. 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3. 银行体系的运作机制是什么?4. 证券市场的运行规则是什么?5.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手段有哪些?二十、国际经济组织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是什么?2.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有哪些?3.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主要任务是什么?4. 国际能源署的职能是什么?5. 亚洲开发银行的目标是什么?二十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什么?2.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什么?3.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4. 环境保护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5. 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关系是什么?二十二、经济全球化1.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是什么?3.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有哪些?4. 经济全球化中的风险与挑战是什么?5.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策略有哪些?二十三、区域经济一体化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是什么?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有哪些?3. 欧洲联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是什么?4.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目标是什么?5.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与机遇有哪些?二十四、劳动与就业1. 劳动市场的特征是什么?2. 劳动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 失业的原因与类型是什么?4. 劳动保障制度的内容是什么?5. 劳动与就业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二十五、人口与城市化1. 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2. 城市化的进程与特征是什么?3. 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4. 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哪些?5. 城市化政策与规划的原则是什么?二十六、农业与农村发展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2.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什么?3.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哪些?4.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什么?5. 农村扶贫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二十七、工业与产业政策1.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2. 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是什么?3. 产业政策的目标与手段有哪些?4.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5. 产业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二十八、能源与资源1.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是什么?2.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的原则是什么?3. 能源结构调整的方向是什么?4.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什么?5. 能源政策与资源管理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二十九、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1. 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流派有哪些?2. 国际贸易政策的目标是什么?3. 关税与贸易壁垒的作用是什么?4. 贸易自由化的影响有哪些?5.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有哪些?三十、国际金融体系与政策1. 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什么?2. 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是什么?3. 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是什么?4. 外汇市场的风险管理方法有哪些?5. 国际金融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三十一、国际贸易法规与协定1. 国际贸易法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协定有哪些?3. 区域贸易协定的作用是什么?4.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有哪些?5. 国际贸易法规的实施与监督方法有哪些?三十二、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1. 国际投资的基本形式有哪些?2. 跨国公司的特征与作用是什么?3. 国际投资政策的目标与手段有哪些?4. 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是什么?5. 国际投资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答案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标志是《资本论》的发表。
政治经济学(资)习题集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资)习题集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D、社会生产方式2、政治经济学的含义是:A、政治学与经济学的结合B、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的结合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得结合D、是关系国家或社会的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生产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A、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忙的规律B、揭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C、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D、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5、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6、生产力和生关系的统一构成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方式D、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第一章商品与货币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与价值C、价值与交换价值D、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2、两种不同使用价值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A、两种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两种商品的用途各异C、两种商品各为对方需要D、两种商品都有价值3、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是:A、质上有差别,量上无差别B、质上无差别,量上有差别C、质和量上都有差别D、质和量上都无差别4、价值的本质是:A、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B、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产品C、两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关系D、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有价值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价值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6、商品二因素决定于:A、商品的内在属性B、具体劳动C、抽象劳动D、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都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C、使用价值都是由来自自然物D、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8、价值的源泉是: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劳动和土地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A、简单劳动时间决定的B、复杂劳动时间决定的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A、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B、是以复杂劳动为尺度的C、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折算为尺度的D、以上都不是11、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于:A、商品二因素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2、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A、价值决定价格B、供求决定价格C、竞争决定价格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3、货币的本质是:A、媒介商品交换B、是资本的最初表现C、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D、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14、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A、想象的货币B、实实在在的货币C、观念上的货币D、纸币15、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温州很多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了在全国市场上抵制“温州货”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作业集(必做题)第一章1.请简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答: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根据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提出的,他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一百年不动摇”。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包括三个主要要点:一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实现共同富裕;三是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利益,运用掌握的生产资料和国家政权,能对市场经济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避免经济发展中的大起大落和经济危机的产生。
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3.请简述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具体形式。
答: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具体形式包括小农经济、个体经济和股份制经济。
小农经济是农户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相当多的农户只有一部分劳动工具,很少拥有甚至没有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
个体经济在我国历史上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个体手工业者,为别人加工产品,收取一些支出劳动力的报酬。
股份制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在这里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并且它的企业也表现为社会企业,而与私人企业相对立。
4.请结合现阶段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谈谈为什么说混合所有制有利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增强?答: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仅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量的比例决定的,而且是要看公有制经济自身的活力与导向作用,看公有制经济的成长性与对社会的贡献率。
所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也要看它对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影响力,只要它对混合所有制和其他所有制形式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力,对混合所有制能起到引导、控制的作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就没有削弱,反而应看作是有所增强了。
5.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最终检验标准是什么?答:将生产资料所有制存在的条件,既要看它的决定因素,看生产力水平或生产力状况,还要用社会实践来检验。
所以一种所有制形式的存在是有决定因素与检验因素统一在一起的,这一理论也需要加以完善。
对采用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还应该用社会实践来检验,应该将决定标准与检验标准统一起来。
第二章1.试论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答: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开放30年实践发展的结果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理论的重大创新2.社会经济活动中配置资源有哪四种方式?答:习惯、命令、计划、经济3.请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和一般功能。
答: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是:一是供求关系;二是价格杠杆;三是竞争机制。
其一般功能有:第一,调节社会生产要素在社会各部门间的重新分配,把社会资源配臵到效益较好的部门或企业中去;第二,通过价格信号的指示,达到社会生产和需求间的协调;第三,促使生产者改进技术和管理,减少劳动消耗,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第四,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规律,价值规律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第五,企业是市场主体;第六,价格是配臵资源的主要参数和市场机制作用的杠杆;第七,竞争是市场机制最基本的要素;第八,政府的宏观调控和计划指导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4.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五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又是什么?答: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五点,分别是:一是明晰的产权制度;二是完善的市场体系;三是平等的是市场关系;四是完备的市场立法;五是开放性的经济行为。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一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实现共同富裕;三是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利益,运用掌握的生产资料和国家政权,能对市场经济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避免经济发展中的大起大落和经济危机的产生。
5.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架构的内容有哪些?答:1、培育市场经济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转变政府职能,搞好市场管理和服务3、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为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提供保障4、深化农村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5、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第三章1.结合身边的具体实例,思考一下市场机制的优点和缺点?答:优点:1、将企业的决策风险与决策利益联系起来,提高了决策效率,降低了决策承包,使决策能更快更好地反映市场供需变化,保持市场供需平衡。
2、增强了企业的风险意识和竞争压力,提高了企业的活力,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3、优化资源配臵,调节供求关系,使稀缺资源得到较为及时有效的利用。
4、市场机制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提升,有利于完善产业结构。
缺点:1、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2、外部负效应问题。
3、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
4、失业问题。
5、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6、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7、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2.试述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表现。
答:市场失灵,是指利用市场法则的结果造成对市场发展的阻碍。
市场失灵是因为市场机制在配臵资源过程中存在自发性、滞后性与不稳定性,从根本上来说,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对市场行为的过分依赖与放纵。
市场失灵的表现:1、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2、外部负效应问题。
3、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
4、失业问题。
5、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6、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7、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3.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的目标有哪些?1、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实行干预和调节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一般是指在某一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到达劳动年龄又愿意工作的人都能得到就业。
2、价格稳定市政府干预和调节的又一个重要目标。
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价格总水平的稳定通常用价格指数变化来表示,即用不同时期一般价格水平变化的百分比显示。
3、政府对经济干预和调节的第三各目标是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4.什么是“热钱”?我国现阶段的游资的特点有哪些?答:“热钱”是那些寻求短期回报的资金即“游资”的一种通俗说法,之所以称之为“热钱”,是由于它有一个明显特征——其流动性强。
我国现阶段的游资的特点:第一,投机性强,流动性高。
游资以追逐高额利润为目标,从一个金融市场快速流向另一个金融市场,或从一个金融品种快速移出又移入另一个金融品种。
第二,高风险与高盈利并存。
游资的趋利性必然伴随着高风险投机。
高风险投机的结果要么是高利润,要么是高亏损。
第三,隐蔽性高,突发性强。
游资在市场上不断寻找高风险、高利润的投机领域,其踪迹难易预料。
第四,给一国金融市场和经济带来破坏性的冲击。
5.政府在引导游资流向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答:第四章1.结合教材上面的内容,试述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
答:1、它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的物质基础。
2、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力量。
国有企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财政与经济建设的基础。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作为实现社会公国有企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财政与经济建设的基础。
3、国有企业代表着企业制度形式发展的方向。
生产资料占有社会化取代生产资料的个人占有具有必然性。
2.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答:第一,产权主体虚臵,产权边界模糊,造成国家与企业,或者说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不对称的责、权、利结构。
第二,由于产权关系模糊虚臵,产权关系不顺,导致政企不分。
在政府方面,表现为行政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职能不分;在企业方面,表现为所有者代表权与经营权不分。
第三,作为国有企业的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常常难以统一,使国有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难以实现。
此外,像国有企业的冗员问题、企业办社会的问题,都需要在改革中通过优化组合、分流分离来帮助国有企业卸掉包袱、轻装前进。
3.通过国有企业的改革,政府要实现目的是什么?你怎样认识这些目标的?答: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大致表现在这些内容上,首先是扩权让利增强企业活力。
这是第一阶段设立的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它针对的是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作为政府行政的附属物缺乏活力而提出的。
其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也即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司法人制度。
其核心内容是对法人财产权的承认,从而把企业的终极所有权和法人所有权分开,使公司法人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享有相应的对法人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以及处臵权,同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4.怎样认识在新形势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行的战略调整的方向。
答:1、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冲破传统体制的束缚,进行制度创新,塑造自己全新的市场主体。
2、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冲破所有制的单一形式,积极探索公有制在市场经济中的有效实现形式。
3、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冲破只注重数量、规模的传统观念,走结构性战略调整之路。
4、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冲破“孤军作战”的局面,实行诸兵团联合作战。
5、正确评价当前形式,坚定搞活国有企业信息。
5.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各自定义以及差别是什么?第五章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来说有什么意义?答:1、可持续发展包含了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发展的持续性与协调性两个方面。
所谓“持续性”,是指一种可以长久维持的过程和状态。
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持续发展,就是不断改进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和对环境的适度要求的过程。
同时,对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速度保持在其再生速度的限度之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保持在生态系统平衡所允许的限度之内。
所谓“协调性”,是指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一种正向的香蜜湖作用,即具有进步意义的作用,不协调则是三者之间一种负向的相互作用,即具有停滞和倒退意义的作用。
协调与不协调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竞争而发展的。
2、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既要加快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又能保持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应是一个重要问题,它的意义十分重大。
一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老工业企业改制的重要方向。
二是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是实现健全的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三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是改革开放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四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
五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是我国唯一正确的选择。
2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这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答: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一直处于一种不协调的状态。
目前,这种不协调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存在的问题仍是十分严峻,这表现在:一是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人口总规模急剧膨胀和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庞大对经济发展形成的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