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文言文专题训练
(完整word)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2)急湍甚箭(3)猛浪若奔(4)横柯上蔽2、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二、比较阅读(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一一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②期:③劳:④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文阅读专题训练
及答案
简介
本文档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的汇总。
这些训练题旨在帮助学生加强对古文阅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目录
1. 古文阅读练题
2. 古文阅读答案
古文阅读练题
以下是一些古文阅读练题,每题后面都有选项。
请仔细阅读题目及选项,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1. 题目一:古文摘抄
选项:
A. [摘抄文章一]
B. [摘抄文章二]
C. [摘抄文章三]
D. [摘抄文章四]
2. 题目二:填空题
选项:
A. 答案1
B. 答案2
C. 答案3
D. 答案4
3. 题目三:文言文翻译选项:
A. 翻译选项一
B. 翻译选项二
C. 翻译选项三
D. 翻译选项四
4. 题目四:句子排序选项:
A. 排序选项一
B. 排序选项二
C. 排序选项三
D. 排序选项四
请将你的答案记录在纸上,以便稍后核对。
古文阅读答案
以下是古文阅读练题的答案。
1. 题目一:答案为A
2. 题目二:答案为B
3. 题目三:答案为C
4. 题目四:答案为D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通过完成这些练习题,学生可以增强对古文阅读的能力,并且可以
通过核对答案进行自我评估。
希望这些训练题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
帮助。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复习及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复习习题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第9课桃花源记1.缘.溪行: 2.芳草鲜美..:3.渔人甚异.之: 4.欲穷.其林:5.仿佛..若有光: 6.才.通人:7.屋舍俨然..;. 8.桑竹之属.:9.阡陌..交通: 10.悉.如外人:11.黄发垂髫....: 12.乃.大惊:13.便要.还家14.咸.来问讯:15.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6.遂.与外人间隔.. :. 17.乃.不知有汉;18.无论..魏晋; 19.为.具言所闻: 20.延.至其家: 21.此中人语.云:22.不足.为外人道也: 23.便扶向..路:24.处处志.之: 25.及.郡下:26.诣.太守: 27.欣然规.往:28.未果.;. 29.寻.病终:30.无问津.者:第10课小石潭记1.心乐.之; 2.水尤.清冽:3.蒙络摇缀....: 4.可.百许.头:5.日光下澈.:. 6.佁然..不动:7.俶尔..远逝: 8.往来翕忽..:.9.斗.折蛇.行: 10.犬牙..差互:11.悄怆..幽邃.:. 12.隶.而从者:第11课核舟记1.奇巧..人: 2.为.宫室:3.罔不因...势象.形: 4.尝贻.余核舟一:5.八分有奇.:. 6.箬篷..覆之: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8.石青..糁之:9.中峨.冠而多髯者: 10.如有所语.:11.其两膝相比.者: 12.绝类.弥勒:13.矫.首昂视: 14.神情与苏、黄不属.:.15.诎.右臂支船: 16.珠可历历..数也:17.左手倚一衡.木: 18.若.听茶声然.:.19.其船背稍夷.:. 20.钩画了了..21.曾.不盈.寸 2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第12课《诗经》二首1.在河之洲. 2.窈窕淑...女3.君子好逑. 4.左右流.之5.寤寐..思服. 6.悠.哉悠哉7.琴瑟友.之 8.左右芼.之9.钟鼓乐.之 10.蒹葭苍苍..:11.溯洄从...之 12.溯游..从之13.蒹葭萋萋.. 14.白露未晞.15.道阻.且跻. 16.在水之湄.17.蒹葭采采.. 18.白露未已..19.在水之涘. 20.道阻且右.第21课《庄子》二则1.北冥.有鱼 2.怒.而飞3.志.怪者也 4.去.以六月息.者也5.抟扶摇...而上者 6.野马..也7.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其.视下也9.亦若是.则已矣 10.全.矣 11.请循.其本第22课《礼记》二则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3.教然后知困. 4.然后能自反..也5.学.学半 6.讲信修.睦7.选贤与能... 8.不独亲.其亲.9.盗窃乱贼..而不作.10.矜、寡、孤、独、废疾者...........11.男有分. 12.女有归.第23课马说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骈.死于槽枥之间3.或.尽粟一石 4.食.马者5.才美不外见.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7.策.之不以.其道. 8.食.之不能尽其材.9.执策而临.之 10.其.真无马邪第24课唐诗二首1.卷我屋上三重..茅 2.高者挂罥长..林梢3.忍能..对面为盗贼 4.唇焦口燥呼.不得5.俄顷..风定云墨色 6.秋天漠漠..向昏黑7.长夜沾湿何由彻... 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9.两鬓苍苍..十指黑 10.卖炭得钱何所营.11.翩翩..两骑来是谁12.回.车叱.牛牵向北13.宫使驱将惜不得....14.系.向牛头充炭直.1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第9课桃花源记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练习题(一)(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练习题(一)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2分)(1)咸不解其意咸(2)值积雪始晴值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译文: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鲁肃简公二事鲁肃简公宗道,为人忠实。
仁宗在东宫,宗道为谕德(相当于太子太傅)。
其居侧有酒肆,公微行饮其中。
一日,真宗急召,使者及门,而公不在。
移时饮归,中使与约曰:“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公曰:“但以实告。
”中使曰:“然则当得罪。
”公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中使嗟叹而去。
真宗果问,中使具如公对。
真宗问公何故私入酒家,公谢曰:“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备具,宾至如归。
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
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
”真宗自此奇公,以为可大用。
鲁肃简贬濮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
在汀二年,杜门不与人接,日阅书数卷而已。
室仅容一榻,坐卧其中,欲将终身焉。
人不堪其忧,而公处之裕如也。
1.下列各句中“之”字与“臣子之大罪也”中的“之”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遂与之饮B. 渔人甚异之C. 马之千里者D.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2.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真宗自此奇公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B. 宗道为谕德不足为外人道也C. 真宗果问未果,寻病终D. 坐卧其中欲穷其林3.下列对短文的相关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 鲁肃简公认为喝酒耽误公事,但是罪过没有欺君之罪大。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测试公文类(有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孝感中考)【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出师表》)【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此三杰,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②高起:高祖臣子。
③略:攻占。
④降:投降。
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
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
⑦连:率领。
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先帝称之曰能能用之B .此其所以为为我为云梯C .此所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D .所降下下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辞严。
D.【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2、诫子书诸葛亮第 1 页夫①君子之行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④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练习一.阅读《岳阳楼记》,完成 1—10 题1.本文作者是我国代的政治家、文学家。
(1 分)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标一处)(2 分)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3.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樯倾楫摧倾家荡产B.忧谗畏讥乐以忘忧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D.或异二者之为神情异常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2 分)(1)ft岳潜形()(2)薄暮冥冥()(3)把酒临风()(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5)谪守巴陵郡 ( ) (6)百废具兴( )(7)朝晖夕阴( ) (8)去国怀乡(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 分)(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3)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6.用原文语句填空。
(2 分)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退”指的是;“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7.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
(2 分)8.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
(2 分)9.文章第二段作者用神来之笔再现了岳阳楼的宏伟景象,照应了文题,此外还有什么作用?(2 分)10.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3 分)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14~17 题。
【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ft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饘粥不充②,日昃③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测试题精编及答案

a t d八 年 级 下 册文言文检测题精编一、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 .叱咄(duō) 缥碧(piǎo) 弗之怠(dài) 为坻(chí)B .烨然(huá) 泠泠(líng) 轩邈(miǎo) 浅鬣(liè)C .皲裂(jūn) 箪瓢(dān) 大庇(bì ) 辄尽(zhé)D .婵娟(chán) 伛偻(lǚ) 黔娄(qián) 汲汲(jí)二、选出下列语句与原文书写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2分)A .风烟具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鱼歌互答,此乐何极!D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屦行深山巨谷中。
三、选择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 .至舍(学舍,书馆) 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容臭(气味,臭味)B .铁未销(销蚀) 薄暮冥冥(迫近) 把酒(端起)C .期在必醉(期望) 伛偻提携 (腰背弯曲) 甚箭(快)D .戾天(至,到) 土膏微润(肥沃) 何许人(处所)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8分)1.绝: 百叫无绝( ) 2.好:好鸟相鸣(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好读书( )3.至:礼愈至( ) 4. 而:既醉而退( ) 至舍( ) 足肤皲裂而不知( ) 5.和:政通人和( ) 6.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 春和景明(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7.秀:佳木秀而繁阴( ) 8.乍:波色乍明(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五、写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在横线上写出通假宇、本字及读音。
(6分)1.窥谷忘反: 2.同舍生皆被绮绣:3.食之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 5.玉盘珍馐直万钱:6.属予作文以记之:六、理解文言句意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

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09.03.21【一】晏子之御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
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谦虚。
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回答。
[译文]: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
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
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很是神采气昂。
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
今天,我看他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
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
”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
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1.解释下列短语。
(1)意气扬扬:(2)名显诸侯: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本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B.本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1.(1)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完整word)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2)急湍甚箭(3)猛浪若奔(4)横柯上蔽2、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二、比较阅读(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②期:③劳:④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4.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人教版八级(下)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与朱元思书》习题一[基础知识训练](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 )③.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 )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二)、解释加点的词语从流飘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蝉则千转不穷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互相轩邈猛浪若奔任意东西蝉则千转不穷(三)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听觉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8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五)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蝉则千转不穷。
( )①. 欲穷其林。
( )猿则百叫无绝( )②.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③.果如鹤唳云端。
( )(六).这篇文章从文体上看,应是一篇介绍了优美的景色。
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点,在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征。
二、阅读理解。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测试题精编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检测题精编一、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叱咄.(duō) 缥.碧(piǎo) 弗之怠.(dài) 为坻.(chí)B.烨.然(huá) 泠.泠(líng) 轩邈.(miǎo) 浅鬣.(l iè)C.皲.裂(jūn) 箪.瓢(dān) 大庇.(bì ) 辄.尽(zhé)D.婵.娟(chán) 伛偻.(lǚ) 黔.娄(qián) 汲.汲(j í)二、选出下列语句与原文书写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2分)A.风烟具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鱼歌互答,此乐何极!D.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屦行深山巨谷中。
三、选择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至舍.(学舍,书馆) 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容臭.(气味,臭味)B.铁未销.(销蚀) 薄.暮冥冥(迫近)把.酒(端起)C.期.在必醉(期望) 伛偻..提携(腰背弯曲)甚.箭(快)D.戾.天(至,到) 土膏.微润(肥沃)何许.人(处所)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8分)1.绝:百叫无绝.( ) 2.好:好.鸟相鸣(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好.读书( )3.至:礼愈至.( ) 4.而:既醉而.退( )至.舍( ) 足肤皲裂而.不知( )5.和:政通人和.( ) 6.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春和.景明(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秀:佳木秀.而繁阴( ) 8.乍:波色乍.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五、写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在横线上写出通假宇、本字及读音。
(6分)1.窥谷忘反:2.同舍生皆被绮绣:3.食之不能尽其材:4.其真无马邪: 5.玉盘珍馐直万钱:6.属予作文以记之:六、理解文言句意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完整word)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题.doc

《桃花源记》2019.3.19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悉如外人悉().( 2)林尽水源尽 ( ).( 3)芳草鲜美鲜美 ( )..( 4)屋舍俨然俨然 ( )..( 5)便扶向路向 ( ).( 6)寻病终寻 ( ).(7) 便要还家要().(8) 处处志之志 ( ).二、写出词语的古义和今义:(1) 交通:古义 , 今义 , ( 2)妻子:古义 , 今义 , (3) 绝境:古义 , 今义 , ( 4)无论:古义 , 今义 ,(5) 鲜美:古义 , 今义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4)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四、阅读理解1、用原文语句作答:(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答:(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答:(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答:2、写出出自本文的五个成语并解释其意义:(1)、(2)、(3)、(4)、(5)、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答:4、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答答:5、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 ,而后来寻找桃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6、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小石潭记》练习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综合练习文言文专题训练

八年级(下)文言文高效训练湖北省孝感市祝站二中罗有志1 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相互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那么千转不穷,猿那么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说明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负势竞上②好鸟相鸣③出淤泥而不染④窥谷忘反⑤横柯上蔽2.翻译以下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
②蝉那么千转不穷,猿那么百叫无绝。
3.下面加点的词说明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飘荡(随着)4、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A一百许里 B百千人大呼 C千百成峰 D赏赐百千强5.下面加点的词说明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从流飘荡:随着 B.负势竞上:凭依C.窥谷忘反:通“返” D.在昼犹昏:夜晚6.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归纳富春江的景色。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7.从听觉方面描述景物的对偶句是8.文章情景融合,流露出作者如何的情感和志趣?9.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如此写有什么表达到效?10.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如何的感慨?你怎么明白得他发出的这些感慨?11.本文先勾画出富春江沿岸“,”的景色特点,再细致刻画了水之游、水之、山之、山之,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12.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一辈子态度。
13.本文先勾画出富春江沿岸“,”(用原文回答)的景色特点;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一辈子态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练习及答案(全册文言文6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练习文言知识(一)桃花源记知识点一重点词语1.通假字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2)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3)豁然开朗..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5)率妻子..妻子:古义:__________..邑人来此绝境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境: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6)遂与外人间隔..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无论..魏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不足..道也不足:古义:__________ ..为外人今义:________外人: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9)寻.病终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3.一词多义(1)舍:便舍.船 ____________屋舍.俨然 ______(2)出:不复出.焉 ______皆出.酒食 ______(3)志:处处志.之 ________寻向所志. ______(4)寻:寻.向所志 ______寻.病终 ____________4.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 ________________(2)欲穷.其林 ____________________(3)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未果.,寻病终 ____________________5.其他实词(1)缘.溪行缘:____________(2)落英缤纷..缤纷:____________(3)初极狭,才.通人才:__________(4)屋舍俨然..俨然:____________(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____(6)阡陌..交通阡陌:__________(7)悉.如外人悉:________(8)黄发垂髫....黄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垂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具.答之具:______(10)咸.来问讯咸:________(11)皆叹惋..叹惋:______(12)停数日,辞去.去:______(1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______(14)此中人语.云语:______(15)便扶.向路扶:____________(16)及.郡下及:____(17)诣.太守诣:______(18)欣然规.往规:____________(19)后遂无问津..者问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虚词意义及用法(1)与:遂与.外人间隔 ______________(2)为:武陵人捕鱼为.业 ______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3)之:忘路之.远近 ______________渔人甚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具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闻之.,欣然规往 ________________(4)其:欲穷其.林 __________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_____________既出,得其.船 ____________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__________(5)乃:见渔人,乃.大惊 __________乃.不知有汉 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成语探源1.世外桃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落英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人问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怡然自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鸡犬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特殊句式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专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专题校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二语文学生试题(文言文、古诗专题)文言文专题一、余幼时即嗜学。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XXX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XXX姓XXX,家富多书,XXX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XXX:“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XXX:汉朝人。
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
逮,及、到。
大姓:大户人家。
文不识:人名,姓XXX名不识。
佣作:做工辛勤劳作。
资:借。
大学:大学问家。
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分)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礼愈至.。
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④主人怪.问衡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门人弟子填其.室XXX或遇其.叱咄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C邻舍有烛而.不逮XXX.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答案:D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站在左右侍候,提出疑问,低头倾耳请教。
②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主人感叹,借书给了他,于是他成为了大学问家。
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甲文:写了余幼时嗜学,勤奋读书的事例。
XXX:写了XXX勤学苦读,借书成才的事例。
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
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3分)甲文中的余因为勤奋读书,最终获得了知识,取得了成功。
乙文中的XXX因为勤奋研究和借书成才,最终也取得了成功。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借助他人的帮助,才能取得成功。
同时也启示我们要珍惜研究机会,勤奋读书,不断积累知识。
二、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2分)A、无从致.书以观言行一致.B、益.XXX之道益多弊少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D、未尝稍降辞.色婉言辞.XXX答案:B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1桃花源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yuán) 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 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处处志.之( )(3)乃.不知有汉( )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运输事业)C.咸.来问讯(都)D.欣然规.往(计划)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文言文专题训练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于鱼碎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段中加横线的词。
2.理解填空。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点。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4.文章的主旨句是哪句?5.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6.翻译句子(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10、关于本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心情。
C.作者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有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
D.作者为了功名利禄极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 )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金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食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 )处其间,暗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③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④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作者宋濂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在阅读段中,找出切身体会的句子。
4、作者求学的艰苦表现在哪几个方面?5、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自己缊袍敝衣,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6、文中极叙作者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和刻苦,用意何在?7、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解释下列词语增:制:属:胜:际涯:晖:大观:骚人:2、翻译下列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3、重修岳阳楼的缘由是(原文句子回答)。
4、“前人之述备矣”一句的“前人之述”具体指的是。
5、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用原文的话回答)。
6、“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1、解释下列词语若夫:开:排空:薄:景:惊:何极:把:2、翻译以下句子1)日星隐曜,山岳潜行。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3、这两段文字描写了“迁客搔人”的“览物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简要回答:1)第一段所览之物的特征是,抒发的感情是;2)第二段所览之物的特征是,抒发的感情是。
4、这两段文字构成了鲜明的,其作用是5、这两段文字写“迁客搔人”在岳阳楼上“览物之情”因景而异的原因是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求:为:居:是:然则:先:微:归:2、翻译文中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微斯人,吾谁与归?3、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4、文段中的“进”和“退”分别指和5、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原文的话回答)6、文段所用的修辞方法有。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蔚然..:()翼然()暝()佳木秀.()翼然临.于泉上()伛偻..提携()临溪而渔.()杂然而前陈.者()宴酣.之乐()觥.筹交错()弈.者胜()树林阴翳.()已而()2、翻译下列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3、在第一段划横线处按原文填上句子,从这句话中概括出一个成语,它的含义是什么?4、第(2)段从哪些方面描绘醉翁亭的自然景色?5、“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同《岳阳楼记》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在写景上有两点相同,一是从时间早晚变化写,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3)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5、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两种人是,《桃花源记》中则是用“”来指代。
6、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政治理想?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尤:可:佁.然:翕忽..:邃:俶尔:2、翻译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3)蒙络摇缀,参差披拂:(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4、第二段作者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5、潭西南的小溪有什么特点?6、从听水声“心之乐”,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7、对第二话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段话虽然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写出了水的清澈。
B、作者写鱼先描绘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虽只写动态,但描绘精细,呈现出一幅幅特写镜头。
C、末句把自己的喜悦心情跟鱼儿结合起来写,情景交融,意趣盎然。
D、这段话只用了40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了潭水和游鱼的美景。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 )人也,亦不详.( )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 )知其如此,或.( )置酒而招之;造饮辄.( )尽,期.( )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去留。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 )空,晏如..( )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 )于贫贱,不汲汲( )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 )乎?衔觞.( )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翻下列句子。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环堵萧然..也。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4)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三、阅读回答:1、文中哪句话说明五柳先生是一位真正的隐士?2、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3、赞中的哪句话与传文中的“不慕荣利”相照应?4、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课外阅读所知,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