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全)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资料人教版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资料一《与朱元思书》一、文学常识出处:选自《艺文类聚》,作者是吴均,今存其诗一百三十余首,其中多借自然之物以抒其愤闷抑郁之情;《粱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骨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

对当时文坛有很大的冲击。

本文是一片山水名作,作者的题意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二、重点字词句1.词语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返:“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一词多义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白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

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

词语活用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凤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2.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我的小船”,译为(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翻译①急湍甚箭:应为“急湍甚于箭”。

译为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追求名利,极力攀爬的人,看到这些凶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备注:本课出现较多骈句,即四字一分,一句两分;后来出现的六字一分,也属于骈句的范畴。

人教版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资料二《五柳先生传》一、文学常识出处: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见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很哦同学都害怕学习文言文,觉得它很难理解,其实小编觉得文言文最容易学了,学习文言文靠的是平常的积累,所以学习它不需要着急,平时多看点书就好了。

对文言文的考试,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一《与朱元思书》一、通假字1.转:通“啭”,鸟叫声。

(蝉则千转不穷。

)2.反:通“返”。

(窥谷忘反。

)二、古今异义1.许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2.奔古义:指飞奔的马。

(猛浪若奔。

)今义:奔跑,飞奔。

三、一词多义1.绝:(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美,绝妙)(2)猿则百叫无绝(消失,断,停,)2.上:(1)负势竞上(向上)(2)横柯上蔽(在上边)四、词类活用1.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2.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3.负势竞上(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4.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或往远处伸展)5.望峰息心(息: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6.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边)五、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翻译: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翻译: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翻译: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出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翻译: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翻译: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物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六、阅读理解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

1.《与朱元思书》四、通假字1、有时见日见同现,显现,显露。

2、窥欲忘反“反"同“返”、返回五、古今异义词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莺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六、词类活用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凤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七、一词多义(1)蝉则千转不穷。

(尽,完)欲穷其林。

(走完)(2)猿则百叫无绝(停止)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消失)(3)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果如鹤唳云端。

(叫)十一、理解性默写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怎样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4、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6、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7、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8、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9、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它飘向哪个方向。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好像飞奔的马。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与朱元思书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艺文类聚》。

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二)文言词语1.词类活用【湍】急流。

【奔】飞奔的马。

【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

2.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

【反】通“返”。

【见】通“现”,露出。

3.常规词语【风烟】烟雾。

【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流】随着江流。

从,顺,随。

【缥(piǎo)碧】青白色。

【无碍】毫无障碍。

【甚箭】比箭还快。

【夹岸】两岸。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形容树绿而密。

【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

负,依凭。

【竞上】争着向上。

竞,争。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千百】形容很多。

【泠泠(líng)】形容水声激越。

【作响】发出声响。

【相鸣】互相和鸣。

【成韵】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韵,和谐的声音。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绝】停止。

【鸢(yuān)飞戾(lì)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功名的人。

鸢,一种凶猛的鸟。

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功名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

【柯(kē)】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犹】像。

【交映】互相掩映。

二、阅读探究1.表明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的句子是什么?风烟俱尽,天山共色。

2.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什么?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作者是怎样有层次的描绘“异水”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先写“缓流”,突出澄澈(游鱼细石);再写“急湍”,突出凶猛(急湍、猛浪)。

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

5.作者是怎样表现“奇山”的?①整体形象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生长状态奇。

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③自然声音奇。

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6.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什么?这句对写“奇山异水”有什么关系?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之文言文知识归纳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之文言文知识归纳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1、与朱元思书1.出处:选自《艺文类聚》,作者是吴均,今存其诗一百三十余首,其中多借自然之物以抒其愤闷抑郁之情;《粱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骨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

对当时文坛有很大的冲击。

本文是一片山水名作,作者的题意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与”是A 词语: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返:“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一词多义: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白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

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

词语活用: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凤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B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我的小船”,译为(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翻译:①急湍甚箭:应为“急湍甚于箭”。

译为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追求名利,极力攀爬的人,看到这些凶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备注:本课出现较多骈句,即四字一分,一句两分;后来出现的六字一分,也属于骈句的范畴。

2、五柳先生传一、文学常识1.出处: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见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资料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资料

与朱元思书1.出处:选自《艺文类聚》,作者是吴均,今存其诗一百三十余首,其中多借自然之物以抒其愤闷抑郁之情;《粱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骨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

对当时文坛有很大的冲击。

本文是一片山水名作,作者的题意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A词语: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返:“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一词多义: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白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

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

词语活用: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凤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B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我的小船”,译为(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翻译:①急湍甚箭:应为“急湍甚于箭”。

译为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追求名利,极力攀爬的人,看到这些凶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备注:本课出现较多骈句,即四字一分,一句两分;后来出现的六字一分,也属于骈句的范畴。

五柳先生传一、文学常识1.出处: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见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

本文视为作者的自传,以第三人称,从五柳先生的身份和称号写起,重点描写了他的生活、性格特点,描述出一个安贫乐道,抱朴存真,不追求荣华富贵的隐士形象。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古代文言文基础知识回顾
1. 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
2. 文言文的发展历程
3. 文言文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
4.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1. 文言文古诗的特点和分类
2. 数首古诗文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3. 对古诗文的整体理解和情感体会
4. 对古诗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的分析
第三部分:古文阅读与鉴赏
1. 古文的分类和特点
2. 数篇古文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3. 对古文的整体理解和思想感悟
4. 对古文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分析
第四部分:古代文言文翻译与写作技巧
1. 通译和意译的差异和应用
2.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技巧
4. 文言文写作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
第五部分:文言文的应用拓展
1. 古代文言文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2. 古代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关系与联系
3. 文言文的启示与思考
4. 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总结
第六部分:附录
1. 古代文言文名篇赏析
2. 常用古代文言文词汇表
3. 重要古代文言文名篇背诵
以上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的大致内容安排。

在学习文言文时,建议根据这个提纲进行系统学习,注重理解原著的
背景和意义,掌握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和翻译写作的技巧。

通过学习文
言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
思维能力。

希望这个复习提纲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祝你学习进步!。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_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_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与朱元思书》信。

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1、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解题:“与”:给予。

“书”:元思的一封信。

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2 、解释重点字。

①风烟:指烟雾。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俱:都。

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7急湍:急流的水(8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9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不是“寒树”。

(10轩邈:轩,高;邈,远。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11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2相鸣:互相和鸣(13⑥戾天:到天上;戾,至(14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5经伦:筹划、治理。

(16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17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显现,显上边遮蔽着。

上,在上,(18犹:好像,如同。

(19交映:互相掩映。

(20见:同“现”,露。

(21缥碧:青白色。

3、中心:.《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

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4、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

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

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下文就扣住第一自水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知识要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知识要点总结

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要点总结初二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1、风烟俱净俱:全,都2、从流飘荡从:随着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5、负势竞上负:凭依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叫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到息:平息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经营反:通“返”返回9、横柯上蔽柯:树干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答案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望峰窥谷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买2、援疑质理援:提出质:询问3、益慕圣贤之道慕:仰慕4、俟其欣悦俟:等到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汤:热水覆:蒙盖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再:两顿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跑逾约:超过期限8、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报”穿着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常常进行复习,可经使学习成果坚固地贮存在头脑中,以便随时取用。

下面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人教版八班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人教版八班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一)《马说》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以:根据道:正确的方法2、执策而临之策:鞭子临:面对3、其真无马邪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莫非'4、其真不知马也其:表推想语气,相当于"唯恐'5、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餐或:有时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6、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喂材:通"才',才能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这样虽:即使8、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且:尚且等:一样,等同9、才美不外见见:通"现' 表现出来10、故虽出名马故:所以,因此虽:即使11、安求其能千里也安:怎么千里:日行千里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故虽出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即使有好马,只是屈辱在奴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一般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依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驾驭千里马而不根据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莫非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唯恐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人教版八班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二)《小石潭记》一、词语:1. 水尤清冽尤:非常。

冽:凉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道路。

见:消失。

3. 为坻,为屿,为嵁为:成为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4. 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来'5. 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汇总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汇总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汇总与朱元思书1音节:缥碧急湍鸢飞戾天经纶横柯泠泠作响轩藐窥谷忘返直视无碍上蔽2: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南朝梁文学家吴均.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山水小品.3:通假字: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4古今异义:戾(古:至,到达今:罪过,乖张)经纶(古:筹划,治理今:比喻政治才能)5解释一百许(大约)里负(任凭)势竞上(向上)泉水激(冲激)石泠泠(形容水声清越)作响千转(通啭鸟叫声)不穷(穷尽)轩(高大)藐(远)争高直指(指向)嘤嘤(和谐的声音)成韵戾(至)天直视(看)无碍从(顺,随)流飘荡猛浪若奔(飞奔的马)鸢(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飞天下独绝(绝妙)猿则百叫无绝(停止)横柯(树木的枝干)上(在上面)蔽(遮蔽)风烟俱(全,都)净水皆缥碧(青白色)疏条交(交相)映6翻译: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负势竞上,互相轩藐.7回答问题(1)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作者描写水时,抓住了水的清,急或(清澈,湍急)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3)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4)表现全文中心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5)第二段是怎从不同角度来描绘富春江的水?(从静水清澈和急流汹涌等不同的角度来写的)(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句中的寒树是什么意思?(密而绿的树,让人看了产生寒意.)为什么用寒树来称树?(寒字突出了山树的浓密,树叶绿得发暗,产生寒意.这样写突出了观景者的心理感受,更易产生情景交融的效果)(7)第三段抓住了富春江两岸的那些景物来写,是如何展开描写的?(抓住山,树,泉,鸟,蝉,猿等景物来写,描写动静结合,化静为动,有声有色,突出富春江的山之奇.)(8)文章第一段是总写,写登舟纵目的感受.(9)本文抒写了作者向往自然,厌恶尘世的心情.(10)文章在写山水之奇异时,哪写语句是着重从视觉感受落笔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11)文章在写山水之奇时,写听觉感受的语句又是哪写呢?(泉水激石~~猿则百叫无绝.)(12)文章怎样写山之奇异的?(夹岸高山~~千百成峰)(13)作者是怎样在文中抒写自己身临其境的内心感受?(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14)有人赞美从富阳至桐庐的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你觉得富春江奇在和处?(水清,山高,充满了生命力)(15)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藐,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的体验,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和壮美)<<五柳先生传>>1音节:因以为号性嗜酒造饮辄尽吝情去留短褐箪瓢屡空闲静少言衔觞赋诗黔娄若人之俦不汲汲于富贵宴如也2<<五柳先生传>>是东晋朝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著名诗人.3解释: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不祥其姓字(知道)因以为号焉(因而,于是)或置酒而招之(有时)(摆)造辄则尽(到,往)(就)期在必醉(期望,希望)环堵萧然(空寂)宴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若人之俦(辈,同类)以乐(使~~快乐)其志(心志,志趣)宴如也(像~~的样子)闲静少言(与多相对)既醉而退(然后)箪瓢屡空(经常,多次)4回答问题:出自本文的成语不求甚解,它在课文中的意思是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现在往往指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5写出文中描写五柳先生家贫的句子: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也宴如6五柳先生的称呼从何而来?(宅边有五柳树)7五柳先生的吃,住,穿是怎样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8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如何?(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宴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文言文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文言文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文言文复习资料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艺文类聚》。

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二)文言词语1.词类活用【湍】急流。

【奔】飞奔的马。

【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

2.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

【反】通“返”。

【见】通“现”,露出。

3.常规词语【风烟】烟雾。

【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流】随着江流。

从,顺,随。

【缥(piǎo)碧】青白色。

【无碍】毫无障碍。

【甚箭】比箭还快。

【夹岸】两岸。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形容树绿而密。

【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

负,依凭。

【竞上】争着向上。

竞,争。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千百】形容很多。

【泠泠(líng)】形容水声激越。

【作响】发出声响。

【相鸣】互相和鸣。

【成韵】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韵,和谐的声音。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绝】停止。

【鸢飞戾(lì)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功名的人。

鸢,一种凶猛的鸟。

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功名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

【柯】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犹】像。

【交映】互相掩映。

二、阅读探究1.表明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的句子是什么?风烟俱尽,天山共色。

2.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什么?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作者是怎样有层次的描绘“异水”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先写“缓流”,突出澄澈(游鱼细石);再写“急湍”,突出凶猛(急湍、猛浪)。

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

5.作者是怎样表现“奇山”的?①整体形象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郁郁葱葱,顽强生长,互比高低,直插云霄,连绵起伏,生机无限。

通过“写貌”表现树之奇,亦山之奇。

人教版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资料一、通假字1、《与朱元思书》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鸣声。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有时见日:“见”同“现”,显现,显露。

2、《马说》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只”,只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3、《送东阳马生序》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4、《岳阳楼记》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

5、30《诗五首》玉盘珍羞直万钱:“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同“现”,出现。

二、古今异义1、《五柳先生传》(1)每有会意..古义: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领会。

今已:指领会别人没领会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此古义:旧交,旧友。

今义:过去的,过时的。

(3)因以为..号焉古义:以之为,即“用它做……”今义:认为。

(4)不求甚解....古义: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

今义: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2、《马说》(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的古义:同样。

今义:等候;表示复数或列举。

(2)策之不以其道.古义:正确的方法。

今义:道路。

3、《送东阳马生序》(1)走.送之古义:跑。

今义:行(2)尝趋.百里外古义:快步走。

今义:表示趋向。

(3)主人日再.食古义:两次。

今义:又一次。

(4)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5)卒.获有所闻古义:最终。

今义:士兵。

4、《岳阳楼记》(1)微.斯人,吾谁与归。

古义:没有;今义,细小。

(2)气象..万千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3)越.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下一年。

(4)属.于作文以记之古义:写文章;今义,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也可指文章。

(5)去.国怀乡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反。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归纳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归纳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一、生字注音烂熳(màn)绯(fēi)红油光可鉴(jiàn)芦荟(huì不逊(xùn)匿(nì)名诘(jié)责抑扬顿挫(cuò) 深恶(wù)痛疾磨磨蹭蹭(mócèng)迢迢(tiáo)文绉(zhōu)宽恕(shù)庶(shù) 黝黑(yǒu)禁锢(gu)侏(zhūrú)尴尬(gān‘gà)炽热(chì)粗制滥(làn)造藏污纳垢(gòu)正襟(jīn)危坐颔(hàn)首低眉黯(àn)然失色广袤(mào)无垠(yín)髭(zī)鬈(quán)锃(zèng) 滞(zhì)留酒肆(sì) 搓捻(cuō niǎn )繁衍(yǎn)迁徙(xǐ)觅食(mì)郁郁寡(guǎ)欢花团锦簇(cù)小憩(qì)冥(míng)思遐想奁(lián)朔(shuò)方胭脂(yān zhī)褪(tuì)尽粘(zhān)连凛冽(lǐnliè)灼灼(zhuó)慷慨(kāngkǎi)伫立(zhù)睥睨(pìnì)污秽(huì)咆哮(páoxiào)虐待(nüè)雷霆(tíng)鞭挞(tà)踌躇(chóuchú)祈祷(qídǎo)彷徨(páng huáng)罪孽(niè)霁(jì) 眷(juàn)念荷戟(jǐ) 稽(qí)首旸(yáng)谷一撮(c uō)翡翠(fěicuì)蜿蜒(wānyán)胆怯(qiè) 执拗(niù)馈赠(kuì)真谛(dì)璀璨(cuǐcàn)镶嵌(qiàn)酷肖(xiào)长吁(xū)短叹千山万壑(hè)心扉(fēi)憔(qiáo)悴(cuì) 馈(kuì)赠蓬蒿(hāo)咫(zhǐ)尺美味佳肴(yáo)萧瑟(xiāosè)和煦(héxù)干涸(hé)吞噬(shì)裸露(luǒlù)媲(pì)美挑衅(xìn)相形见绌(chù)缄(jiān)默窥探(kuī)凋(diāo)零哂( shěn) 笑香蒲(pú)啮(niè)齿类狩(shòu)猎牟(móu)取蹲(dūn)踞(jù酬和(hè)即物起兴(xìng)譬(pì)喻熹(xī)微淳(chún)朴龙吟凤哕(huì)呈贡(gòng)咂(zā)摸门楣(méi)苋(xiàn)菜囊(náng)萤映雪车胤(yìn)籍(jí)贯腌(yān)喧嚣(xuānxiāo招徕(lái)铁铉(xuàn)铂(bó)荸(bí)荠(qí)马趴(pā)合辙(zhé)押韵囿(yòu)于饽饽(bō)秫(shú)秸(jiē)杆钹(bó)家醅(pēi)如法炮(páo)制挑剔(tī)枸杞(gǒuqǐ)薏(yì)米仁橄榄(gǎnlǎn)蔫(niān)怵(chù)抠(kōu)缥(piǎo)碧轩(xuān)邈(miǎo) 嘤嘤(yīng)鸢( yuān )飞戾( lì)天横柯上蔽(bì) 疏(shū)条交映俟(sì) 负箧(qiè)曳(yè)屣(xǐ)皲(jūn)裂衔(xián)觞(shāng)赋诗硕(shuò)师叱(chì)咄(duō)衾(qīn) 珮(pèi)环篁(huáng)竹坻(chí) 清冽(liè)蒙络摇缀(zhuì) 参(cēn)差(cī)披拂(fú) 斗(dǒu)折蛇行犬牙差(cī)互浩浩汤汤(shāng)霏霏(fēi)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山岳潜(qián)行隐曜(yào) 樯(qiáng)倾楫(jí)摧忧谗(chán)畏讥琅(láng)琊(yá) 暝(míng) 繁阴(yīn)弈(yì) 觥(gōng)筹交错阴翳(yì) 浅鬣(liè)红装而蹇(jiǎn)者汗流浃(jiā)背曝(pù)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二、文学常识1《藤野先生》作者鲁迅,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桃花源记》一.实词1.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2.缘.溪行(沿着、顺着)3.忽逢.桃花林(遇到)4.夹岸..数百步(溪水的两岸)5.芳.草鲜美..(芳香)(新鲜美丽)6.落英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7.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8.复前..林(又)(向前)(尽,走到尽头)(代词,那)..行,欲穷其9.林尽.水源(消失)10.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见不真切)(好像)11.便舍.船(舍掉)12.才通..人(仅)(使……通过)13.豁然开朗....(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14.土地平旷..(平坦宽广)15.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1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代词,这)(类)17.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第1页共23页18.鸡犬相闻.(听到)19.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20.悉.如外人(都)21.黄发垂髫....(老人)(小孩)22.并.怡然自乐(一齐,都)23.乃.大惊(副词,于是,就)24.问所.从来(处所,地方)25.具.答之,便要.还家(详细)(同“邀”,邀请)26.咸.来问讯..(都)(打听消息)27.自云.先是避秦时乱(说)28.率妻子..(妻子和儿女)(与人世隔绝的地方)..邑人来此绝境29.不复出焉.(从这里)30.遂与外人间隔..(隔绝)31.问今是何世.(朝代)32.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然)33.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3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介词,对、向)35.皆叹惋..(感叹惋惜)36.延.至其家(邀请)37.停数日,辞去..(告辞)(离开)第2页共23页38.此中人语.云(告诉)39.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桃花源以外的人)40.既.出(已经,以后)41.便扶向..路(沿着、顺着)(先前的)42.处处志.之(做记号)43.及.郡下(到)44.诣.太守(拜访)4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立即,马上)46.寻向..所志(动词,寻找)(先前的,过去的)47.遂.迷(终于,竟然)48.不复得.路(找到)49.闻之.(代词,代这件事)50.欣然规...往(高兴的样子)(打算,计划)51.未果.(实现)52.寻.病终(随即,不久)53.后遂.无问津..者(于是)(访求、探求)(津,渡口)二.虚词之:渔人甚异之.(代词,代桃花林的景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代词,这)具答之.(代词,代桃花源中问话人)第3页共23页处处志之.(助词,不译)闻之.,欣然规往(代词,代渔人去过桃花源一事)其:欲穷其.林(代词,那)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代他们的)得其.船(代词,代他的,指渔人的)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词,代渔人)三.补充(一)通假字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同“邀”,邀请)(二)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意动用法)2、复前.行(向前,方位名词作状语)(三)一词多义为: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介词,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遂: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遂.迷,不复得路(终于,竟然)遂.无问津者(于是,就)舍:便舍.船(舍掉)第4页共23页屋舍.俨然(房屋)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全)

❖与朱元思书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1、风烟俱净俱:全,都2、从流飘荡从:随着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5、负势竞上负:凭依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叫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到息:平息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经营反:通“返”返回9、横柯上蔽柯:树干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答案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望峰窥谷❖送东阳马生序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买2、援疑质理援:提出质:询问3、益慕圣贤之道慕:仰慕4、俟其欣悦俟:等到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汤:热水覆:蒙盖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再:两顿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跑逾约:超过期限8、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报”穿着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归纳整理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归纳整理

通假字①蝉则千转不穷转: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古今异义①许古义:例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今义:②奔古义:例句:猛浪若奔。

今义:③经纶古义:例句:经纶世务者今义:④戾古义: .例句:鸢飞戾天者今义:一词多义①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②上负势竞上横柯上蔽③无直视无碍猿则百叫无绝④百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词类活用①任意东西(东西:②猛浪若奔(奔:②负势竞上(上:③互相轩邈(轩邈:④望峰息心(息:⑥横柯上蔽(上:⑦风烟俱净(净: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重点字词解释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

意,。

)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辄,。

期,。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戚戚,。

汲汲,。

)古今异义:1.每有会意古:今:2.亲旧知其如此古:今:3.好读书,不求甚解古:今:4.造饮辄尽古:今:5.或置酒而招之古:今:6. 因以为号焉古:今:7.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古:今:一词多义:以:1、因以为号焉2、以此自终之:1、或置酒而招之2、葛天氏之民欤言:1、闲静少言2、黔娄之妻有言如:1、晏如也2、亲旧知其如此许: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2、亲旧知其如此重点虚词1 以因以为号焉2 因因以为号焉词类活用:1.亦不详其姓字:2.亲旧知其如此:3.以乐其志:4.性嗜酒:重点句1. 好读书,不求甚解译:2.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译:3. 曾不吝(lìn)情去留译:4.. 箪(dān)瓢(piáo)屡空译:5. 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译:23.马说——韩愈重点字词通假字(1)食马者:(2)才美不外见:(3)食之不能尽其材:(4)其真无马邪:古今异义是: 古义:.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安 古义: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今义:等 古义: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今义:或 古义:.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义:然后 古义: 例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古诗词归纳复习(完整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古诗词归纳复习(完整版)

5)《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打算作用的句子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6)在《马说》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表达在哪 三个方面?
答: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马说》中描写千里马终身患病的句子是: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8)《马说》的主旨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10)对食马者进展猛烈挖苦是哪一句?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缘由分别是什么? 望峰窥谷
一、解释以下加的词语
1、造饮辄尽
造:往,到 辄:就
2、箪瓢屡空,晏如也 屡:常常 晏如:平稳自假设的样子
3、兹假设人之俦乎 俦:辈、同类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迫的样子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二、翻译以下文言句子 1、故虽知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即使有好马,只是屈辱在奴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一般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依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驾驭千里马而不依据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 〔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莫非真的没有〔千里〕马吗?生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23. 四周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环围着,静静静的没 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1、风烟俱净俱:全,都2、从流飘荡从:随着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5、负势竞上负:凭依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叫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到息:平息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经营反:通“返”返回9、横柯上蔽柯:树干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答案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望峰窥谷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买2、援疑质理援:提出质:询问3、益慕圣贤之道慕:仰慕4、俟其欣悦俟:等到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汤:热水覆:蒙盖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再:两顿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跑逾约:超过期限8、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报”穿着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在深山大沟中赶路。

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答案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

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借书之苦。

求教之难。

6、“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得到知识,明白道理。

7、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8、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

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五柳先生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1、造饮辄尽造:一来2、箪瓢屡空,宴如也如:若3、兹若人之俦乎俦:类4、不戚戚于贫贱戚戚:忧愁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地方6、每有会意会:领会7、亲旧知其如此旧:朋友们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喜欢读书,(却)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三、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答案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自娱。

平和、旷达的性格。

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马说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1、策之不以其道策:驾驭道:方法2、执策而临之策:鞭子临:对着3、其真无马邪其:难道4、其真不知马也其:恐怕5、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餐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6、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喂材:才能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这样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尚且等:一样9、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出来10、故虽有名马虽:即使11、安求其能千里也安:怎么千里:日行千里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词语:1. 水尤清冽尤:格外。

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道路。

见:出现。

3. 为坻,为屿,为嵁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4. 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5. 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6.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凄清。

居:停留。

7. 隶而从者隶:跟从。

8.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9. 下见小潭下:在下面。

10. 日光下澈下:往下。

11. 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1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那样。

13. 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 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 凄凉。

寒:使----- 寒冷。

16. 记之而去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

1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18.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19.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0.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2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22.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23.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2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三、25.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游览顺序。

26. 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幽静。

27.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苦凄凉。

悲哀深沉。

28. 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

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29. 文中的“对比”和“烘托”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

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岳阳楼记----- 范仲淹(宋)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2. 越明年越:到了3.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

制:规模。

4.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在;其:它的。

5. 属予作文以记之予:我;以:来。

6. 予观夫巴陵胜状夫:那。

胜状:胜景。

7. 衔远山,吞长江衔:衔接。

8.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涯:边。

晖:日光。

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10. 前人之述备矣述:描述。

备:详尽11.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极:尽。

12. 迁客骚人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3. 霪雨霏霏霪雨:连绵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4. 连月不开开:放晴。

国:京城。

30.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薄:迫近。

去:离开。

31.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景:日光。

集:栖止。

32. 岸芷汀兰;此乐何极芷:小草;汀:小洲。

极:穷尽。

33. 宠辱偕忘宠:荣耀。

偕:一起。

34. 把酒临风把:持。

35.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36. 或异两者之为或:或许。

为:指两种心情。

37. 庙堂:在朝廷上做官。

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38.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39. 微斯人( 登斯楼也) ,吾谁与归微:没有;斯:这。

归:归依。

40. 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

41. 不以物喜以:因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