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合集下载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5篇】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5篇】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5篇】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各行各业都有所不同,但总的目标是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帮到你哟!人才培养实施方案1在快速发展的21世纪,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作为第一资本的人才的培育、拥有和运用能力。

人才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来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只有拥有了充足的人才,高度重视人才的作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强力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要实现广西有色集团的整体发展规划目标,必须实施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

要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必须按照“广泛宣传、做好规划、规范制度、建立机制、完善设施、强化载体、注重创新”的总体思路来制定相应措施。

根据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及所从事产业的特点,建立集团选人、育人、用人政策,制定科学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重视人才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具体措施和方案如下: (一)网民以及媒体宣传制定宣传工作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宣传各单位各部门做好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营造全系统高度重视、关心支持人才工作的氛围,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构建人才强企的经营理念。

在_网站和《广西有色》报上开设“人才强企”专栏,定期组稿宣传人才强企战略,及时反映战略实施动态和取得的成果。

(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1、充分利用集团公司现有的人才培养平台,发挥“人才小高地”、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作用,利用八桂学者、特聘学者岗的设立优势,推进集团公司“高端领军人才引进工程”计划,通过项目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途经,通过柔性引进的办法引进院士和博导等,带动科技队伍的成长和培养。

2、抓好集团公司下属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对班子的考察选拔、使用配置、能力标准、培养方法手段、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

加强对年轻管理干部的培养使用,促进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和年轻化。

人才培养方案【10篇】

人才培养方案【10篇】

人才培养方案【优秀10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篇一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纲领。

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变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3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广东省教育厅《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面提高广东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东莞理工学院创新发展前瞻规划(20xx-2023年)》、《广东省教育厅东莞理工学院共同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协议》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我校创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加快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构建特色化的教学体系,按照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BE)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现就20xx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提出以下的原则意见。

一、基本原则(一)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强调应用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突出实践性,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要针对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经济社会需求,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使培养方案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突出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要体现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学生的预期学习产出为导向进行专业和课程的相应设计。

培养方案要注重加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着力推进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并使学生获得健康的体魄和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三)突出特色建设方向在遵循学校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基础上,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充分挖掘现有教学积淀,科学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

结合专业建设实际情况,整合优质资源,选择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突破,彰显专业特色。

各专业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设置专业方向模块,开设与本专业特色发展吻合,与学生全面发展相适应的个性化课程,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自主选修课程。

(四)突出课程体系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落脚点是课程。

课程设置要以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依据,明确各门课程对于实现培养目标的贡献及程度,进行培养目标、培养理念和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坚决克服因人设置课程。

人才培养计划10篇

人才培养计划10篇

人才培养计划10篇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计划(一):公司人才培养计划一、背景根据新一年的工作需要,公司共招收了12名08级新员工,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团体。

但是,由于刚进入公司不久,及员工的性格和潜力等方面的差异,大家的优势并没有到达最大化发挥,工作潜力没有充分展现出来,用心性也有所欠缺。

因此,计划开展公司人才培养计划,透过一系列的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用心性和展现员工的才能,实现公司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有效利用,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凝聚力,提高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目的1.透过鼓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用心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公司的工作;2.透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充分发挥员工的才能,到达人力资源利用的最优化;3.透过合作机制,让员工在与本部门员工或其他部门员工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自我;三、实施方案1.引入竞争机制。

每月评出“公司标兵“及”优秀小组长“一名,并颁发纪念品。

2.在全面发展员工各方面潜力的基础上,根据员工本身的优势,重点培养某一方面的才能,如物资管理方面,组织潜力方面,及创新方面的人才。

3.加强团队精神。

不定期的部门餐会,户外活动(体育运动),部门小联谊及与其他部门的联谊等,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

4.员工参与制。

多让员工参与到一些条例或者重要事项的商讨过程中,充分思考员工的意见,让其更好地关心本部门及整个协会的发展。

人才培养计划(二):企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根据《江苏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和《江苏省“百校千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透过实施常州市“十校百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推进院校和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建立政府搭台、校企互动、产学结合、资源共享、校企双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为加快培养适应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急需的紧缺型高技能人才、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带给有效的技能人才保障。

人才培养ppt课件

人才培养ppt课件
18
05
2024/1/30
员工激励机制设计在人才培养中应用
19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
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奖 金、股票期权等物质回报,激发员工 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根据员工需求和动机,综合运用物质 和精神激励手段,实现最佳激励效果 。
精神激励
给予员工肯定、赞扬、荣誉等精神层 面的激励,提高员工的自尊心和归属 感。
结合员工个人发展需求和 职业规划,制定个性化的 培养方案。
设定培养周期
根据培养目标和方案,设 定合理的培养周期和阶段 性目标。
16
确保资源投入和执行力度
投入充足资源
为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资 金、物资和人力支持。
2024/1/30
加强执行力度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 束机制,确保培养计划得 到切实执行。
人才培养是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旨在提高人才素质和能力,满足 社会和个人发展需求。
重要性
人才培养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提升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同时,对于个人而言,人才培养也是实现自我价值和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024/1/30
4
人才培养目标与原则
目标
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 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社会 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激励与认可机制
建立有效的激励和认可机制,激发员工自 我发展的积极性和动力。
10
2024/1/30
03
人才培养方法与途径
11
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
2024/1/30
内部培训
利用企业内部资源,如资深员工 、内部讲师等,开展各类培训课 程,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 素质。

人才培养方案【4篇】

人才培养方案【4篇】

【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4篇】人才培养方案篇一人才培养方案为了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我们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特制订本方案。

一、人才培养遵循的原则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

二、培养目标坚持“综合培养和专业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培养综合型的管理人才和专家型的技术人才。

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

三、人才培养组织体系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总经办和各公司职能部门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总经办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四、人才的甄选1、目的通过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或专业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2、具备的条件进入人才培养队伍的员工必须能够胜任现有岗位工作,有强烈进取精神,有一定的培养潜质。

3、程序由各部门/公司/项目组分别向总经办提名4人,最终由董事长从每个每个部门/公司/项目组各甄选出2人进入人才培养队伍,建立战略人才库。

4、范围:公司全体员工。

五、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复合型综合人才的培养模式,统一培养出一支综合素养高的人才队伍并根据自身条件及岗位性质进行专业的外部培养。

六、人才培养方法1、内部导师由董事长会同各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从公司内部推选出1名综合素质高的培训导师,由该导师对人才库成员集中开展提升综合素质的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分析,对参训人员进行考评。

2、岗位轮换(由部门经理决定必要性)(1)前提:轮岗人员必须胜任本职工作。

(2)范围:本部门内部不同岗位间的轮换。

人才培养方案范文7篇

人才培养方案范文7篇

人才培养方案范文7篇人才培养方案篇1一、构建青年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的意义健全完善青年人才发现、培养、管理和激励机制,建立更加有利于青年成长、满足企业事业需要、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体系。

努力培育具有一流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一流岗位业绩的青年人才队伍。

通过该体系的建立,公司将进一步明确不同序列青年人才的发展路径,并以职业发展路径为基础制定企业岗位能力管理体系。

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合理使用的人才识别体系,并给予不同层次的人员相应的培养机会,通过科学适用的体系流程及丰富多样的培训课程,充分利用内部聚集的资源,解决公司核心人才的差距问题,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支持。

二、公司青年人才培养管理体系一、基本制度与体系(一)管理组织青年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的管理组织包含一个决策机构,和一个实施机构。

青年人才培养决策机构是人事委员会,由公司领导、人力资源部人员、其他相关人员构成。

青年人才培养实施机构是人力资源部培训站,负责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全面实施。

(二)青年人才的标准1.青年管理人才从事党政、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年龄在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工作5年以上、中级职称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得青年管理能手、或优秀管理成果奖、或具有获得推广实施的科学管理方法实践;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创新和实践能力、有培养和发展潜力的员工。

2.青年技术人才从事科技研究、技术服务、产品生产工作,年龄在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中级职称;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

3.青年技能人才从事技能操作工作,年龄在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高级工资格证书或被评为总公司高技能人才;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

(三)青年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1.青年管理人才职业发展路径见习f科员f主办f主管f岗位经理f部门经理f更高2.青年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路径毕业生一见习f技术员f助理工程师f工程师一资深工程师f更高3.青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路径毕业生一初级工f中级工f高级工f技师f高级技师f更高三、公司的岗位能力管理体系在确定了公司的职业发展路径后,以此为基础制定岗位能力管理体系。

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14篇

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14篇

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14篇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制定一个计划。

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为了让您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山草香给大家分享了14篇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子、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具有电气工程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能够在电力系统、工矿企业等行业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开发、运行与设备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通过在校学习,学生应受到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和身心素质的教育。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严谨治学、实干创新、热爱劳动、勇于实践,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2、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知识;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4、学生受到电气工程、自动化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具备解决既有强电又有弱电的宽口径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5、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听、说、写的基础。

7、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平。

三、学制基本学制4年,学习期限3-8年四、主干学科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五、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系统分析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电机学、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电力工程基础、继电保护原理、工厂供电等。

人才培养方案(15篇)

人才培养方案(15篇)

人才培养方案(15篇)人才培养方案1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了解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基础知识,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能在医院从事医药信息系统规划、建设与运行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Java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软件建模技术、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医学信息学等。

培养要求:1.知识结构要求(1)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高等数学、离散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网络技术等基本理论及应用。

(3)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软件工程、软件建模技术、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人机交互、系统集成与体系结构、Web系统与技术等基本理论及应用。

(4)了解国家关于计算机软件产品的设计、研发、维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软件工程的新理论及相关边缘学科知识,了解新技术、新理论的发展动态。

2.能力结构要求(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专业道德和心里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本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4)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5)经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参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经历,具有作为软件工程师从事工程实践的专业能力。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5篇)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5篇)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5篇)人才培养实施方案1目前,我厂职工整体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呈平稳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人才管理机制较落后、培训机制较滞后,激励机制存在缺陷、企业后备力量不足等诸多问题。

根据公司的发展趋势和我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以下人才培养计划。

一、加强管理,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改变用人理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企业对人才的管理并非是简单的“管人”,也并非是单纯的待遇提升,而更应该是关怀人、重视人和尊重人,塑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

只有按照个人的身心特点去实施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施人性化管理,通过关怀员工的身心健康、员工的生活环境等,用关心和服务员工来换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忠诚服务。

二、实施梯队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充足、均衡,后备力量强大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因此,制定梯队人才培养实施计划,是人才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

梯队人才培养包括管理型梯队人才和技术型梯队人才培养。

企业应对员工的特点、专长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培养,设立清晰的梯队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完善职业生涯发展通路,明确人才推荐、储备、培训、考核等制度,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制度与流程。

增强员工自我提升的信心与动力。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引导员工通过努力提升自己获得职业发展。

积极稳妥,有步骤的实施变革,确保公司实现新跨越。

三、加大对人力资源培训的投入对人才的培训支出不仅仅是单纯的经费投入,更是一种重要的投资,这种投资在促进员工素质提高的同时,更有技术上、管理上的回报,而且这种回报比单纯的资金投资更为长远更为有意义。

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明确培训流程。

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技能和操作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制定选择标准,避免培训对象的随意选择性。

培训中,组织应该全程控制,应当选择专门人员与培训人员和受训人员保持联系,建立培训效果反馈系统。

同时,除了正规培训外,在日常管理中,可以开发各岗位帮带教练。

人才培养 方式

人才培养 方式

人才培养方式
人才培养的方式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式:
1.课堂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2.实践锻炼:通过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导师制:由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导学生的工作和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和经验。

4.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学校提供理论教学,企业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提高其职业素养。

5.继续教育:通过成人教育、函授、夜校等方式,为在职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人才培养方式,具体方式还需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人才的特点和需求来确定。

人才培养的五种方式

人才培养的五种方式

人才培养的五种方式人才培养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

被选拔的人才一般都需经过培养训练,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

培养人才的形式有多种,除了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进行系统教育的进修外,还可采取业余教育,脱产或不脱产的培训班、研讨班等形式,充分利用成人教育、业余教育、电化教育等条件,提倡并鼓励自学成材。

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各行各业都有所不同,但总的目标是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人才培养是多层次的,包括高级经营人才的培养;职能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基层管理人才的培养,等等之类。

一、人才培养的五种方式一是制定好人员的定期考核;二是人才分配方面需要管理落实到位;三是给每个人都安排一下适合各自唯一的岗位工作;四是启用专业人员挑选人才;五是在后期的实践中要做后续的人才跟踪监督,注重培养的方式。

二、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1、知识的培养。

各公司的新员工培训时,一般会向新员工介绍产品,以及产品的原理。

生产型工厂会介绍生产的流程。

比如牛奶的生产,需要经过超高温和低温杀菌后,在无菌环境中进行灌装。

知识是别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比较正确的规律,是属于别人的。

2、技能的培养。

职业的划分越来越细,就人力资源而言,从行政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又分为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等六大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有需要掌握的技能。

比如筛选简历、组织面试、组织培训、制定培训计划等。

技能将知识加以利用的能力。

一般公司在进行内部的技能培训时,会先介绍相关的知识,然后教授操作技能。

比如在培训各部门绩效计划制定技能的时候,会先介绍:绩效计划的指标目标选择需要符合SMART原则。

3、思维的培训。

这是一类教授我们的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造性的培训,公司的内部培训有主题讨论、实操性培训等形式。

比如针对产品封闭不严的问题,管理者已经有了解决思路,但是会组织讨论会议,让骨干员工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过程中由管理者引发其进行思考。

人才培养计划15篇

人才培养计划15篇

人才培养计划15篇人才培养计划15篇人才培养计划(一):一、培养原则1、人力资源部制定后备梯队人才培养实施计划,计划制定原则遵循管理类与生产技术类人才的双通道培养模式,体现层次性、逐步深化由低级向高级递进性。

(1)管理通道:公司员工自荐透过选拔、评估后即可参加后备梯队人才培养计划,培训合格并在岗位见习期考核合格即可在公司产生管理岗位时参加竞聘,面试合格者免见习期上岗,未见习的,需经过见习期(3-6个月)考核。

(2)生产技术通道:公司员工自荐透过选拔、评估后即可参加后备梯队人才培养计划,培训合格且完成相应的任务指标即可在公司产生技术岗位时参加竞聘,面试合格后,透过见习期后即可上岗。

2、充分利用公司各种资源,采取人力资源部和各部门分工协作的方式来实施培养计划。

二、培养体系(一)建立以教育培训、个人提高、导师辅导、行动学习为核心环节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二)具体培养方式1、教育培训(1)课程研修:公司安排或个人选取外部专业机构组织的公开课、论坛、交流会。

外训验收:提交书面“培训总结”或结业证,考核其是否进行转训(培训次数),以及所学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程度(质量考核)。

主要是透过内外部资源进行管理知识、技能类相关课程的集中学习与研修。

(2)学历提升:个人选取申请参加公司外的学历提升。

学历验收:提交毕业证书或结业证。

(3)外部考察:根据工作需要,公司安排后备人才到异地参加相关的考察、参观、培训、交流等。

学习验收:提交考察报告、考核其是否进行转训(培训次数),以及所学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程度(质量考核)。

以此增强对标杆企业的学习、增长后备人才见识,促进各项创新实践在公司的落地。

2、个人提高(1)交流研讨:公司安排或个人选取学习验收:提交研讨报告发掘内外部资源展开相同岗位对话交流及行业对标以开拓思维、学习创新,透过团队建设活动等管理主体研讨进行经验交流与分享。

(2)书籍阅读:个人选取对岗位有帮忙的书籍学习验收:提交读书心得透过阅读各类对岗位有帮忙的优秀书籍,获取各方面知识、技能及素养的提升。

人才培养方案五篇

人才培养方案五篇

人才培养方案五篇人才培育方案篇1高校要培育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却应考虑如何培育中国金融市场真正需要的金融工程人才。

金融工程是一门新兴综合学科,它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技术设计、开发和实施新的金融产品,制造性地解决各种金融问题。

自20xx年以来,中国有几十所高校开设了金融工程专业,这其中金融工程专业,有的归于金融学院,有的归于管理学院,有的归于数学学院等等,专业课程设置不同,人才培育的理念和模式迥然不同。

究其缘由就在于金融工程本身就是一门交叉学科,没有明确的学科归属,因此不同的学校依据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去把握方向,从而学校之间在金融工程人才培育模式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作为高等院校,应当结合自身的优势,构建发挥自身特色的金融工程人才培育模式。

一、金融工程专业的特点和中国高校金融工程本科专业课程的设置〔一〕金融工程专业的特点20世纪90年月末期,金融工程思想传入中国,为中国还处于初级进展状态的金融市场注入了新奇的血液。

一般而言,金融工程包括新型金融工具和方法的设计、开发与实施以及制造性地解决金融难题的方法〔Finnerty,1988〕。

金融工程融入了经济学、工程学、金融学、数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最新理论,并结合了现实经济运行体制中的会计、税收、法律体系。

金融工程专业偏重于实际运用,属于职业导向型教学模式,对同学的理论分析力量要求较低。

高校定位于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有用型人才,并不要求同学把握数学或统计学的高深学问,但他们有丰富的案例教学和实训阅历,毕业后可以较好的适应金融机构的相关工作。

〔二〕中国高等院校金融工程人才培育特色与目标1.金融工程人才培育特色。

中国高等院校应当发挥自己的特长,强调职业导向型教学,侧重于培育同学在工作中的应用力量。

从金融工程专业的进展历程来看,支持金融工程的理论基础首先是金融理论,再依托一门外语、现代经济学理论、数学理论、统计学理论、会计学理论、法学理论和税收理论等。

人才培养方案5篇

人才培养方案5篇

人才培养方案5篇活动的开展是需要提前制定策划主题方案的,方便活动更加的顺利进行。

那么该如何写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希望大家喜欢。

人才培养方案11 培养目的1.1根据公司确立的“五个一”目标,通过建立和完善人才梯队培养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开发和挖掘各层次人才的潜质,以促进A 服务业优秀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为公司新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资源保障,实现:1.1.1 人才无断层:要保有一到二名的合适人选,当某个关键职位由于前任提升、退休或辞职等原因出现空缺时,可接替这个职位。

1.1.2 工作顺利交接:要保证连续性较强及较重要的工作,当承担工作任务的人员突然离开岗位时,后继的人选在短时间内能顺利交接工作。

1.1.3 形成人才磁场:要保障良性的人才培养机制,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吸引各类贤才的加盟,达到人才“蓄水池”的作用。

2 培养原则2.1 领导问责培养原则。

各级单位及部门负责人对人才培养工作负直接责任,人才培养的成效应纳入考核范畴。

2.2滚动进出培养原则。

不论资排辈,实行“赛马制”滚动培养,每年根据实际工作表现调整人才梯队,选择优秀人才纳入人才库中,对实际工作中表现一般的人员淘汰出人才梯队。

2.3 个性化综合性原则。

坚持专业培养与综合培养同步进行,根据培养对象的特点和培养方向,设计针对性的发展通道和培养方法。

3 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A公司本部及各子公司。

4 管理职责4.1人力资源部。

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建立“统一管理、分级实施”的人才培养体系,具体负责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政策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认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5 甄选方法5.3.1 职业操守、知识技能、工作资历等基本条件通过个人材料,结合日常工作观察情况进行分析。

5.3.2 关键能力资质通过调查表、访谈等形式进行分析,条件具备的可借助专业机构的测评软件进行测评。

5.4 甄选程序5.4.1公司关键岗位的数量可按公司当前职位总数的30%之内进行评定,每个关键岗位至少要选定1~2名后备人员。

什么是人才培养?

什么是人才培养?

什么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指将人才的潜能转化为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或者说是通过教育、训练等方式来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复合型、开拓型、创新型的人才。

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求,同时也要满足个人的发展需求。

以下是人才培养的几个方面:一、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中重要的一环,它既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需品。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高等人才。

高等学校是一个包容性强的平台,使各种人才都能够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才华并提高综合素质,从而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高等教育不仅培养人才,也是社会青年人们进行自我发展和成长的重要场所,注重发掘和引导个性,有助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二、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方向,它是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职业教育通过专业的课程、实践教学和企业实践,为学生提供实战化和高质量的培养;职业教育相对于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它着重于实际工作能力的提升,能够快速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也有助于促进职业发展。

三、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新趋势。

人才培养并不是一个有限期的过程,而是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终身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才在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和价值,随时随地都能够掌握许多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终身教育不仅是个人可以选择的培训方式,也是企业、政府等机构提高员工素质的有效策略之一。

四、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人才培养需要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来支撑。

一个公平、开放、创新的社会环境,能够激发人才的创造性和热情,使人才能够积极面对未来的挑战,进而更好地实现个人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总而言之,人才培养是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手段。

它需要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等方式来提高人才素质,也需要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

人才培养 概念

人才培养 概念

人才培养概念人才培养是一个关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而为了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领导力和适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人才培养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一、人才培养的概念人才培养指的是通过教育和培训,帮助个人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不断成长和提高,从而能够适应社会需要,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能够在各个领域发挥领导者、创新者和实践者的作用。

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1. 国家发展需要人才:人才是国家繁荣和稳定的重要基石。

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国家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占据有利地位,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企业创新需要人才:在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下,企业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才能保持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发展。

3. 社会进步需要人才: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的重要推手。

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够在各个领域发挥领导者和改革者的作用,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人才培养的目标1. 知识与技能培养: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培养人才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 综合素质提升: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人才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领导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使其成为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

3. 潜能发掘与培养:人才培养还要注重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并通过培训和指导,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

四、人才培养的策略1. 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建立多元化的培养机制:通过多元化的培养机制,满足不同人才的需求,发掘和培养各种类型的人才。

3. 加强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实践,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5. 为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培训条件,让人才在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

人才培养的概念界定

人才培养的概念界定

人才培养的概念界定
人才培养是指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和组织发展的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训练和发展活动,使个体具备适应性、专业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素质与能力,以达到充分发挥个体潜力的目标。

人才培养的概念界定可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 满足社会和组织的需求: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和组织对人才的需求,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组织的成长。

2. 教育、训练和发展活动:人才培养涵盖了教育、培训和发展等方面的活动,通过提供知识、技能和经验等资源,培养和提升个体的能力水平。

3. 素质与能力: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使个体具备适应性、专业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能力。

4. 充分发挥个体潜力: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充分发挥个体的潜力和创造力,使其能够在不同的环境和岗位中有效地工作和贡献。

总之,人才培养是通过教育、训练和发展等活动,满足社会和组织对人才的需求,以提升个体的素质与能力,促进其充分发挥潜力的过程。

人才培养建议6篇

人才培养建议6篇
(一)政治素质的培养。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后备干部培训班,青年干部党的知 识学习班等。使领导干部达到“掌握理论、加强党性、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加强管理人才职业道德教育。企业管 理人才要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才能取信于广大职干人员,树立起良好的形象。经常利用 反面案例进行廉政勤政教育。
人才培养工作重点偏向生产一线的施工人员、技术人员、造价人员等,而忽略了对青年政工干部的培养,这也 是今后公司青年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做的内容之一。3.缺乏专业的培训。目前,公司共青团组织青年人才培养工作还 缺乏专业性培训,培训力度和针对性都不够。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是一项耗时长且任务艰巨的工作,缺乏专业的培 训,就会停滞不前,无法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一、企业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发展现状
1.个人成长短期计划书活动。针对建筑企业工作地点变换较为频繁、工作岗位变换较快的特点,公司共青团在 青年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中采取了个人成长短期计划书活动,这是一项公司全部青年参与的活动,以青年职工制定短 期计划为主,让他们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个人成长短期计划书活动在帮助青年职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发 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多数青年职工通过活动的开展完成了自己的短期职业规划。为了确保活动效果,活动小组 会对每个青年各阶段的完成情况进行调查汇总,并在每期活动结束时对表现较好的青年职工和活动开展较好的基层 单位进行评比表彰。2.项目青年课堂活动。为了提升项目青年职工的业务知识水平,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 项目上建立良好的青年学习制度,促进学习型团组织的形成。公司共青团从2013年起在项目上开展了青年课堂活动 ,由两级机关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工程公司领导、项目骨干作为老师,为大家讲解质量安全、预算造价、施工技术 等专业的内容。部分项目根据自身实际,还将开课时间增加为了每周一次,课程内容也加入了企业文化、新闻写作 、一建二建考试辅导等内容。随着活动的持续开展,吸取以往的经验,青年课堂更加切合实践,并且与施工节点、 施工难点紧密结合,更具实效性和实用性。为了锻炼青年职工的表达能力,在课程设置上还会让一些项目青年轮流做 导师。每期活动结束后也会对优秀学员和优秀青年课堂进行表彰奖励。3.青年思想教育大淘沙主题论坛系列活动。 思想上的引导和教育是培养青年职工重要的环节,青年思想教育大淘沙论坛主题活动自2013年正式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人才培养本专科生教育【概况】 2008年,学校本科生教育教学深化发展,招生改革、教学研究、教学管理、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践教学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2008年,包括各院系领导和知名教授在内的强大队伍深入招生宣传一线,全面提升招生宣传水平,学校的高考录取分数在全国高校中企稳前三名。

以省级招办按招生计划数投档线统计,文科录取分数位于全国高校前三名的有23个省市(共27个省份有招生计划),理科录取分数位于全国高校前三名的有18个省市。

全年共录取本专科生3 244人,其中招收国家计划本科生3 044人(含统招本科2 255人、保送生235人、自主选拔录取生453人、新疆西藏民族生46人、武警国防生25人、港澳台生30人),高职生(护理学专业)200人。

另招收插班生31人。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学校对本科教学培养方案进行调整,新方案体现了学校近年来推进通识教育的最新成果。

全校课程总量持续增长,2008年开课2 791种、4 700门次,比去年分别增长11.6%、4.6%。

学校在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特色专业建设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项目的建设上都取得好成绩。

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果丰硕:9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至此,学校共有28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课程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生物学基础和主干课程、哲学专业基础课程、西方经济学、儿科学等4个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物理学、哲学、基础医学等3个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2008年度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软件学院“国际化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入选教育部2008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第二版)》等7种教材被评为教育部“精品教材”。

此外,乔守怡教授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梅岩艾等5位教授当选上海市教学名师。

全校共有本科专业70个。

增设核技术本科专业。

在读本科生13 574人;第二专业13个,在校修读学生1 118人;另有452名学生修读第二学位。

学校继续开放转专业,为一、二年级学生提供了608个转专业计划,共有303名学生成功转到新的专业学习。

学校还为上海市东北片高校学生跨校辅修开设5个专业,1 335名外校学生在读。

启动以院系为管理主体的“曦源项目”,资助本科生参与学术研究的力度和规模进一步加大。

2008年,全校参加莙政项目和望道项目学生共有136人,另有243名学生参加“曦源项目”。

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学校支持下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受本科生学术研究计划(FDUROP)资助的课题研究的直接成果中,有30篇论文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其中22篇发表在SCI或EI期刊上;学生为第一作者的文章20篇、第二作者的文章7篇。

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取得好成绩。

1个参赛队在第32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总决赛获得第13名;5位学生在2008年Google Code Jam全球个人编程挑战赛上最后晋级前100名;4个参赛队获2008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海赛区一等奖、全国赛区二等奖;2个参赛队获“2008年英特尔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竞赛”全国三等奖。

(周向峰)【启动“步青项目”】4月,学校面向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和复兴高级中学的高一、高二学生开展“步青项目”,共有12名中学生参加。

这些学生按个人兴趣选择旁听复旦本科生课程,走访复旦师生,在暑假10个工作日中,在复旦教授或博士研究生的指导下开展阅读文献、撰写综述性文章、进行验证性实验等学术工作,提前感受大学学习和科研氛围。

(徐红)【实施“曦源项目”】5月,学校启动“曦源项目”。

教务处负责对院系指导和协调,院系“曦源项目”工作管理委员会和学生工作小组实施和管理立项、审批、报名、中期检查、结题检查、评优、经费管理、档案管理及评奖等具体工作。

该项目鼓励非毕业班本科生独立或两人合作申请研究性课题,在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指导下完成项目研究,课题持续时间为一年。

全年共有243名学生参与该项目。

(徐红)【在高考志愿填报中试行“面试预录取”】7月,学校在海南省试行志愿填报“面试预录取”办法。

有意报考复旦的考生可与学校招生宣传组取得联系并接受专家面试,宣传组结合考生高考成绩及面试表现确定是否予以预录取,并对相应考生作具体的专业志愿填报指导。

(徐宏波)【深入四川震区指导考生填报高考志愿】7-8月,材料科学系招生工作负责人员深入四川地震灾区,为震区的考生提供高考填报志愿的咨询和指导。

(瞿帅伟)【调整全校本科教学培养方案】8月,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学校对本科教学培养方案进行调整。

调整后的培养方案由通识教育课程、文理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三大板块组成。

通识教育课程板块是此次调整的重点,该板块包括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专项教育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三个部分。

其中,核心课程部分有很大程度的加强,除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外,修读学分数要求由原来的6学分提高至12学分。

培养方案的调整反映出学校近年来积极推进通识教育的成果,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理念。

(范慧慧)【“复旦名师招生行”深入中学】11月18-19日,经济学院院长、全国教学名师袁志刚教授赴辽宁省实验学校和大连第二十四中学作“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报告。

新华社辽宁分社等10余家媒体作报道或转载。

这是学校首次推出“复旦名师招生行”。

(瞿帅伟)【试行大学英语四级(CET4)考试机考】12月21日,全校100名学生在邯郸校区第一教学楼1308计算机教室参加大学英语四级(CET4)考试机考(试点)。

学校根据教育部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的安排,在指定时间段内下载四级考试的题库,考试当天,由电脑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不同试题发送到考试客户终端。

考试中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所有项目,以及评分全部由计算机完成。

(景志剑)附录2008年复旦大学本专科专业设置2008年复旦大学获国家级、上海市精品课程一览表2008年国家级、上海市教学名师一览表复旦大学200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一览表2008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复旦大学获奖一览表2008年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复旦大学获奖一览表注:以上参赛队员均为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本科学生,指导教师为该学院教师吴永辉。

2008年英特尔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竞赛)复旦大学获奖一览表(教务处供稿)研究生教育【概况】2008年,学校研究生教育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积极贯彻“稳定规模、注重内涵、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指导思想,通过合理配置研究生教育资源、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启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等措施,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的提高,推动研究生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学校有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24个,博士点153个,硕士点219个,另有10种专业硕士学位及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M.D.),全校形成了较为齐全的10个学科门类的研究生培养学科专业体系和学位授权体系。

全年招收学历教育研究生4 110名,其中硕士生2 933名(含港澳台29名,外籍213名),博士生1 177名(含港澳台12名,外籍43名)。

不计港澳台和外籍研究生,全校硕士报考人数为13 664名,平均报考录取比为5.08:1;博士报考人数为3 959名,平均报考录取比为3.53:1。

2008年全校共有毕业研究生3 444人,其中硕士毕业生2 450人,博士毕业生994人。

2008年,研究生招生改革重点在于改进招生选拔机制,具体包括:扩大博士生招生“申请一考核制”改革试点范围;提高推免生、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比例,改善研究生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推动院系及专家招生宣传工作的热情和力度;坚持分类指导原则,合理配置招生名额,进一步调整招生结构。

适度调整招生计划,进一步优化招生资源配置。

适当增加科技创新平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实验科学有关专业的硕士生招生计划,同时适当减少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单考生的有关院系的科学学位硕士生招生计划,并逐步减少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计划。

实验学科、非实验学科博士生导师人均招生基数由原来的1.0和0.8分别调整为0.9和0.7,超过62周岁导师的人均招生基数由0.5调整为0;同时适当增加科技创新平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重点学科、国家创新团队以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的招生计划。

继续执行医学门类除临床转博外原则上只招收科学学位博士生的招生政策。

研究生培养工作紧紧围绕质量和创新,坚持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积极开展创新培养工作,并着力激发研究生创新能力,塑造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与品牌。

一方面,继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估。

全年开设各类研究生课程共计2 002门,其中硕士生课程1393门、博士生课程583门。

参加上海市组织的年度培养过程检查评估工作,涉及24个一级学科,18个院系;同时首次在网上开展全面的课程教学评估工作。

2008年开展了“研究生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共评出28项优秀教学成果。

另一方面,实施创新计划,启动各类创新项目,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全校2008年研究生创新基金立项79项,其中:优秀博士学位论文75项、创业种子4项,资助金额总计105万元;承办全国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等6个大的学术平台;继续推行研究生国际、国内访学制度,20多人赴欧美等发达国家交流;承办上海市公共卫生和经济学博士生学术论坛2个,参加国内学术论坛4个,参与以学科为轴心在校内举办的分学科学术论坛15个;建设和完善金融创新、生物信息学、数字医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环境科学、数字传媒和力学学科7个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实验室;举办“生态学”、“中外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与方法”、“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公共卫生”和“数学学科”5个暑期学校;此外,学校支持研究生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加强与上海科学院、张江高科的产学研合作,组织申报上海市第二批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

全年共授予硕士学位4 077人(较去年减少1.7%)、博士学位921人(较去年增加3.4%);授予硕士学位中含各类专业学位2 331人,其中单证生1 489人,分别比2007年度减少5.1%和11.8%。

在2008年第十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学校有2篇论文入选,另有6篇论文获提名奖。

至此,在全国已举行的十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学校共入选47篇,入选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

在2008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评选中,学校有22篇博士学位论文和7篇硕士学位论文入选。

改进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异议处理办法,增强了异议处理的针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