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意识与注意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名词解释注意⽆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定向反射优势兴奋中⼼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反映意识⾃我意识意识的觉知性意识的能动性⼆、单项选择题:1-10⼩题,每⼩题2分,共2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项最符合题⽬要求的。
1.( )是⼼理活动顺利进⾏的重要条件,它对⼼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B.记忆C.表象D.想象2.当个体专注某⼀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理学称之为 ( )。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起伏C.注意的稳定D.注意的转移3.有明确的⽬的、不需要意志努⼒的注意是 (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持续性注意4.⼈们可以⼀边骑车⼀边欣赏路边的风景的现象可以⽤ ( )来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器理论C.认知资源理论D.双加⼯理论5.研究者通常⽤ ( )来研究分配性注意。
A.双⽿分听实验B.警戒作业 "C.双作业操作实验D.速度实验6.只有⼈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 (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朝向反射7.梦通常出现在 ( )。
A.以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的浅睡阶段B.出现 "睡眠锭"波的阶段C.深度睡眠阶段D.快速动眼睡眠阶段8.下⾯对催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催眠是另⼀种意识状态B.在⼼理医⽣的帮助下,个体都可以进⼈催眠状态C.催眠状态与睡眠状态是不同的D.催眠巳⼴泛应⽤于⼼理治疗等⾏业9.在嘻杂的环境中即使我们的名字被很⼩声地提及,仍然能被我们接收到,( ) 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器理论C.多阶段选择理论D.认知资源理论10.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 ( )。
A.注意不集中B.意志努⼒的结果C.刺激的意义性D.注意的动摇三、多项选择题:11-14⼩题,每⼩题3分,共12分。
在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普通心理学第5篇 信息加工——意识和注意
衰减器理论 ▪ 选择是衰减,与刺激的激活阈限有关 ▪ 选择发生在知觉分析之前
后期选择理论 ▪ 选择依赖于记忆,有很大的主动性 ▪ 选择表现在反应阶段上
多阶段选择理论
▪ 选择在几个不同的加工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依赖 于当前任务
(2)资源分配理论
2、催眠状态下人的特点
脑电与清醒时一样 在催眠师引导失去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与受暗示难易程度有关
3、对催眠的易感性 经常做生动的白日梦 想像力丰富 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像中的场景 依赖性强, 经常寻求他人的指点 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
4、催眠诱导 5、催眠术表演 6、对催眠的不同解释
二、注意的分类
根据预先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划分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明确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 取决于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是否运动等因素; ▪ 也包括人自身的状态、需要、情感、兴趣和过去经验 等
不随意注意既可以帮助人对新异刺激进行定向,也可能干 扰人正在进行的活动
无法伪装、暴露秘密:二战中的间谍
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观点 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执行与监督功能
三、白日梦与幻觉——意识的自发漂移
白日梦以记忆或想象的内容为基础
第四节 注意
一、注意的基本概念
1、定义: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2、特点:
指向性:意识对某些对象的选择和对其他对象的忽略 集中性:意识在被指向对象上强度和紧张度的维持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密不可分的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 意识
一、什么是意识(consciousness)
1、定义:意识就是我们的觉知状态,即对我们自身、对外界的环 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
五意识
2010年12月18日星期六 2010年12月18日星期六
31
1、沉思
心理动力学释梦
梦是无意识的语言
非理性、含糊;自由联想式
梦需要转换为理性思维
日常是逻辑、理性的思维
心理学家对梦进行解释
– 表明内容:自己杀死了父亲的好朋友 – 潜在内容
梦为睡眠容易忘记?
2010年12月18日星期六 2010年12月18日星期六 28
认知学派说梦
当前关注Foulkes(1978) 当前关注Foulkes(1978)
Korsakoff障碍 Korsakoff障碍
100年前,心理学家与一位Korsakoff病 100年前,心理学家与一位Korsakoff病 人 握手。手指间藏了一根针。 下次见面,病人不认识大夫,但莫名其 妙地不愿与这位大夫握手。 问题:
意识分层次(见大夫不必害怕;不愿握手)
2010年12月18日星期六 2010年12月18日星期六
生物学对梦的研究
Crick & Mitchison(1983)
– 毫无意义的生物现象
Hobson (1977)
– 激活-合成假说 – 皮层对中脑部位随机神经信号的解释
2010年12月18日星期六 2010年12月18日星期六
30
三、意识的其它状态
沉思(meditation) 沉思(meditation) 宗教体验 催眠 药物导致的意识状态
意识与工作记忆或短时记忆
– 外显和内隐记忆
许多认知过程无需意识觉察
– 意识命令说什么,但措辞多是无意识完成 – 对年龄、修养等的判断是无意识进行的
内隐和外显思维
– Greenwald(1992):说不清,但做得很好(屏幕规律) Greenwald(1992): – Rubin et al(1993):做得可以,但说得更好(谱曲) al(1993):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意识与注意
快速眼动睡眠的睡眠补偿—总是使人缺乏此阶段睡眠,然后使之正常化,会发现REM睡眠显著增加。(二)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义: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两个特点:指向性(指人在某一瞬间,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指向性不同,人们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也不同)和集中性(当人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起来)
B注意与认知资源分配理论
1,认知资源理论(卡尼曼提出,诺尔曼和博布罗完善):
从另外的角度来理解注意,即注意是如何协调不同的认知任务或认知活动的。注意可以看做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这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对刺激的识别需要站用认知资源,刺激越复杂或公共任务越复杂,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未被注意)。同时,该理论还认为,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占用资源,而是在认知系统内有一负责资源分配的机制,这个机制是灵活的。资源部分地决定于个体的唤起水平(在一定范围内,个体的唤醒水平越高,相应的认知资源就越多;超过了这个范围,唤起水平的增加可能会导致认知资源的减少)。分配到刺激的资源的量由认知系统的分配方略来控制。
局限性:有些作用于我们感官的事物和刺激,我们意识不到。它的局限性是由感觉器官的性质决定的。另外,同一时间内进入意识范围的信息量是有限的。
3.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察觉不到的心理活动,也不能调节和控制。常见的无意识包括无意识行为、对刺激的无意识和盲视等。
4.睡眠与梦
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身体动作 当人们集中注意时,与活动无关的身体动作就停止了, 常常表现为静止状态。如学生在认真听课时,其目光注视着老师, 而其他动作都停止了。当学生做出多项与学习活动无关的身体动 作时,可大致判断其走神了。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刺激物自身的特点 个体的主观状态
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的强度(包括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 刺激之间的对比关系:颜色、大小、形状、
强度、持续时间。 如绿草和红花、绿草和 青蛙 刺激的活动和变化 活动的、变化的刺激物易引起注意,如霓 虹灯、活动玩具、教师讲课声调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四、意识的水平
无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自我意识和对外周的意识
五、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行为 对刺激的无意识 盲视
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睡眠与梦 催眠 白日梦和幻想
第三节 注意的一般概述
注意的概念 什么是注意 注意和意识 注意的外部表现 注意的功能
注意的分类
一、注意的概念
黑色圆点 8~9个;
外文字母 4~6个;
几何图形 3~4个;
汉字
3~4个。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主观因素:各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 识经验
客观因素:刺激物排列的特点等。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TCI G AHNE
图1
TEACHING 图2
2. 注意的稳定性
•
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内
意识与注意
注意只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
二、注意的种类
(一)不随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又叫无意注意
(二)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又叫有意注意。它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意识与注意
一、意识: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它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如知觉、思维、情感和欲望;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机能,它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 的作用。
二、无意识
并不是所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界刺激我们都能意识到,也不是我们所有的活动都在意识控制之下;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既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
(三)随意后注意:一种既有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又叫有意后注意,它一般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注意广度
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又叫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范围受制于刺激的特点和任务的难度等多种因素,
简单的任务下注意的广度大约是7±2,即5~9个;互不关联的外文字母的注意广度是4~6个。
(一)睡眠
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脑电波多是频率为14~30赫兹,波幅较小的β波;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脑电波多是频率为8~13赫兹,波幅稍大的α波; 在睡眠状态下脑电波主要是频率更低、波幅更高的Δ波。
睡眠的四阶段 快速眼动阶段
(二)梦
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实验证明,如果对快速眼动的睡眠进行剥夺,即只要发生快速眼动的现象就把睡眠者叫醒,几天内就可使被实验者记忆力下降,进而会影响到健康; 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的观点来解释梦,他认为梦是压抑到潜意识里的冲动或愿望的反映。弗洛伊德把分析梦作为了解精神病的原因和治疗精神病的重要手段。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二)、什么样的人易受催眠 )、什么样的人易受催眠
(1)常做白日梦 (2)想象力丰富 (3)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象的场景中 (4)依赖性强,经常寻求他人的指点 (5)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 (6)有经验分离的经历,体验过记忆和自我的各 部分的分离。
(三)对催眠的不同解释
1、角色扮演的观点 催眠反映了催眠师和被催眠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 关系。被催眠者扮演着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被催眠 的人,他要无条件的接受催眠师的指挥。 2、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 人的意识有两种基本功能:执行和监督,一般情 况下,这两种功能连在一起,但催眠时,可以使这两 种基本的功能分离,执行功能正常,但监督功能不起 作用。 3、催眠弱化了意识对行为的监控
选择性注意、 三、选择性注意、持续 性注意与分配性注意
(一)选择性注意 定义: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 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了其他刺激的现 象。
(二)持续性注意 定义: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客体和活 动上,也叫做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衡量注意品质的一个重要的 指标。对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如 学生学习过程中,工人操作过程中等。 注意动摇:注意在短时间内起伏波动的现象。注 意动摇平均8-12秒一次,例如方框图现象。 注意动摇一般没有消极作用。
(二)白日梦和幻想的原因 环境中的线索 情绪气味的线索 主动性
(三)白日梦的功能
过去一直认为是有害的 有助于为即将来到的事情作好计划 运动员的心像训练 军人的心理准备 有助于疏通心理障碍
第三节
注意的一般概述
一、注意的基本概念 二、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三、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与分配性注意
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与梦 二、催眠 三、白日梦和幻想
意识和注意
▪ 这时停止你晨起的闹钟,看自己在什么时候自然醒,这时的睡 眠是代表你身体的真实需要,也找到最适合你的睡眠节律。
2.自我催眠
自我催眠的目的是帮助人放松,入静,使大脑进入自然 的睡眠状态。此时,由于集中了心智,对睡眠的焦虑自然减 轻,转移了人对失眠的关注。
充足的睡眠对维持健康很重要。研究表明,睡眠剥夺对人的各项身体机能 会产生一些重要的影响。长期睡眠剥夺可能是导致糖尿病、肥胖症以及 其他一些威胁到生命的医学病症的原因之一。
梦是睡眠的必要部分,REM睡眠能够巩固白天习得的信息。这就是为什么 在考前通宵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所在。
失眠:个体入睡困难或保持睡眠状态的困难。常见于处在紧张 、焦虑、抑郁中的个体。
你正在听讲,教室的门突然被人打开,哐当 一声门响,你不由得看了一眼……
终于到你喜欢的一门课了,你认真听讲,目 不斜视、心不二用……
在大街上,一位老太太一边走路还在一边织 毛衣…..
▪ 按照目的性和需要意志努力的程度,注 意可分为: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
是一种既有目的, 又无须意志努力
的注意。
无意注意:
没有预定目的, 不需要意志努力 就维持的注意。
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付 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
维持的注意。
下面图形中, 你先注意到的是哪个圆?
最能引起你注意的是图中的哪一张笑脸?
无意注意
▪ 产生的原因
客观原因:强度、对比、运动、变化、新异性 主观原因:知识经验、需要、兴趣、情绪状态、
期待等
▪ 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普通心理学(第二版)第五章
2.1 睡眠
2.嗜睡症 嗜睡症是与失眠相反的睡眠障碍。 嗜睡症者在觉醒时,会突然不可抵抗地想睡觉,并会直接地从清醒状态进入快
1.1 意识的概念和特性
(二)意识的基本特性
1
意识的觉知性
觉知性是意识最基本的特征,指对外部刺激和自身内部心理事件的了解,表现为人不 仅能意识到客观事物的存在,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而且能意识到自身的存在、 自身与客观事物的复杂关系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等。
对自己的状况和活动的觉知,就是人的自我意识之一。人不仅能意识到客观事物的存 在,对外界刺激进行分析综合,而且还能意识到自己、对自己的主观世界进行分析综 合,并且能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行为和客观现实的关系进行评价,这样就能够把自我 和非我、主观和客观区分开来,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动机来自觉地指导和调节人的行 为。
1.2 意识的水平和种类
3.潜意识 潜意识是指对正在进行的某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没有觉知。例如,演讲者在述说时没 有意识到自己的口误。 弗洛伊德对潜意识进行了系统研究,他认为,某些意识经验,如本能、创伤经历等心理 活动过程被排除在意识之外。但是,那些原始的、不被现实和良心接受的欲念、动机、情 绪等内容与经验被压抑在潜意识之中。尽管潜意识中的欲望、情绪或某些观念被压抑,但 它们并没有泯灭。那些本能欲望、情绪和观念会不由自主地活动,在某些状态下通过象征 等方式在意识中出现,仍会直接、间接地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现实生活中,有人会 出现口误,在精神分析理论看来就是潜意识的作用。
2.1 睡眠
5 快速眼动睡眠阶段(REM) • 这时的生理电活动迅速改变,Δ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与个 体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相似。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做左右上下运动,而且通常 伴随着栩栩如生的梦境。另外,心律、血压变得不规则,呼吸变得急促,如同 清醒状态或恐怖时的反应,而肌肉依然放松。 • 第一次快速眼动睡眠一般持续5~10分钟,再经过大约90分钟后,会出现第二 次快速眼动睡眠,持续时间通常长于第一次。在这种周期性的循环之中,当黎 明临近时,第三阶段与第四阶段的睡眠会逐渐消失。
心理学基础第5章 注意与意识
第五章 注意与意识
第一节 意识概述 第二节 注意概述 第三节 生物节律、睡眠与梦 第四节 意识的特殊现象
一、注意的含义
(一)注意是什么
•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 的指向和集中,是心 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
一 课堂测验
一、注意的含义
◇ (二) 注意的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注意 特征
指向性
二、注意的分类
(二)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关系 • 两种性质不同的注意,但实际生活中却离不开这两种注意 • 如果只有意注意,长时间工作会使人疲惫,注意就容易分散,工作也难以进行下去;
如果只有无意注意,稍遇困难或干扰,注意就容易分散,同样也不能做好工作
•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常课常堂交替测发验生,一些简单的不重要的活动只需要无意注意,而
二、注意的分类
(一)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按照注意选择方向上的目的是否明确,以及意志努力的参与程度上的差异进行区分)
1.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
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 志努力的注意
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 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 所发生的注意
有预先目的,但不需要意志 努力的注意
心理学基础
白学军 主编
第五章 注意与意识
岳鹏飞 李园园 信阳师范学院
第五章 注意与意识
第一节 意识概述 第二节 注意概述 第三节 生物节律、 睡眠与梦 第四节 意识的特殊现象
一、什么是意识?
意识
• 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指个人 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
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
野黑点中的不同刺激
一、什么是意识
◇ 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三种:
心理学:意识和注意
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 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又 称不随意注意,是由刺激物本身 的特点直接引起的。
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意 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又称随 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有意识的 、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注意。
04 意识与注意的关系
注意在意识中的作用
注意是意识的核心机制
指向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 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
他对象。
集中性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 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 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 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心理活动在一定 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对象或某种活动 上,也叫注意的持久性。
注意的种类
注意选择性地处理信息,使我们能够集中注意力于特定的刺激或 任务,从而影响我们的感知、记忆和思维。
注意引导信息处理
注意帮助我们过滤无关的信息,将有限的认知资源用于处理重要的 信息,提高我们的认知效率。
注意与决策和行动
注意不仅影响我们的认知过程,还与决策和行动密切相关。通过注 意,我们能够做出决策并指导我们的行为。
意识。
它研究群体动力学、社会认知、 社会影响和刻板印象等主题,以 及如何通过社会干预来促进积极
的社会变革。
社会心理学还关注社会和文化背 景下的意识问题,探究不同文化 和社会制度对个体意识和行为的
影响。
03 注意的心理学研究
注意的定义
01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
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应对焦虑和抑郁
02
通过改变对负面思维和记忆的注意力分配,心理咨询师可以帮
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第一节意识的基本问题一、意识的概念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
一般来说,意识可以看成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包括对客体的觉知和把自己与其他个体相区分的觉知。
意识对人类的生存有重要的作用:①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输入的刺激能量;②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③使我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对现时输入的信息做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
正是通过意识,我们分析因果关系,想像现在不存在的情景和可能性,计划未来的行动,用我们预期的目标来指引行为。
二、意识研究的重要性在心理学发展的早期,意识曾经是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心理的结构、构成心理和意识内容的元素,以及把各元素组合为意识内容的基本规则。
20世纪初,行为主义兴起。
行为主义强调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以人们外部可观察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把意识完全排除在心理学研究的范围之外。
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后,心理学家重新将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作为研究的对象,恢复了对意识的研究。
除认知心理学本身对意识的研究之外,很多其他方面的研究也推动了意识研究的发展。
1929年,汉斯·伯格(Hans Berger)发明了脑电图仪,为心理学家研究意识提供了新的手段。
人们可以通过纪录脑部生理电流的变化,来探讨人脑的内部过程。
60年代,斯佩里(Sperry)关于裂脑人的研究也大大促进了对意识的研究和思考。
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在吸毒、催眠方面作了大量研究。
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后,充分肯定了个体的潜能和价值,个体被视为是独一无二的,可以通过意识执行其意志和愿望,意识经验因而受到特别重视。
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将人的认知过程、神经机制以及病理学的临床发现结合起来,从而提供了一种综合的视角,对推动意识研究的进展有重要意义。
近30年来,对意识的研究吸引了众多心理学家的兴趣,并作了大量的实证性研究。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第5章 意识和注意)【圣才出品】
第5章意识和注意1.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无意识?答:(1)意识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①意识是一种觉知。
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同样,人也能觉察到某些内部状态,如疲劳、眩晕、焦虑、舒服或饥饿等。
人还能觉察到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等。
②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即意识不只是对信息的被动觉察和感知,它还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
③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另外,意识还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
(2)无意识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常见的无意识有下列几种:①无意识行为。
即已经自动化了、不受意识控制的行为。
例如,在骑自行车时,一个人可以毫无困难地思考其他的问题,或与别人交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如何维持车的平衡的。
②对刺激的无意识。
它是指个体觉察不到对自身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③盲视。
即意识性的视觉丧失,而还是能够对投射到盲区的刺激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辨认的现象。
2.如何理解意识的局限和能动作用?答:(1)意识的局限意识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许多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事物或刺激,人们是意识不到的。
这种局限性通常是由感觉器官的特性决定的。
另一方面,当人们专注于一件事情时,通常对其他事情会视而不见。
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进入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意识很难在同一时间内容纳过多的东西。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另一特性是它的能动性。
人们看到的东西不限于外界的刺激,有时候人们还可以看到、听到、触摸到和意识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
另外,有些个体会在特殊情况下产生“幻听”“幻视”等幻觉,即看见并不存在的物体,听到并不存在的声音等。
总之,意识不是被动地反映世界,人们可以有限度地超越外部的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建构他们的意识内容。
普通心理学 普心5(意识)
梦游
• 梦游是睡眠中自行下床行动,而后再回床 继续睡眠的怪异现象。
• 梦游时患者的脑波,正显示在睡眠的阶段3 与阶段4,显示正值沉睡的阶段。沉睡阶段 是不会做梦的,因此应称“睡中行走”。
• 多为儿童,年龄多在六至十二岁之间。梦 游并非严重病态,也与情绪困扰无关,多 数到成年后不医而愈。
• 梦游的奇怪现象是,当事人可在行动中从 事很复杂的活动,会开门上街,会拿取器 具,会躲避障碍物,而不致碰撞受伤。活 动结束后,再自行回到床上,继续睡眠。
• 睡眠的五个阶段组成了一个正常的睡眠周期,这个周期大 约持续90-100分钟,并且在夜晚会循环发生。
• 前半夜深睡(阶段3与4)持续的时间要比后半夜要长。
• 大部分REM睡眠在夜晚睡眠周期的最后时间发生,而在这 个时候,REM睡眠所持续的时间会增长。在夜晚,第一个 REM睡眠阶段大约只持续10分钟,而最后一个则会持续 一个小时的时间。
• 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系指个人无法自 主或控制自己的睡眠;想睡时偏偏无法入睡, 不想睡时却又无法维持清醒的精神状态。
常见睡眠障碍
• 1、失眠 • 2、突发性睡眠症 • 3、窒息性失眠 • 4、梦游 • 5、梦话
• 最普通的睡眠障碍是失眠(insomnia)。
• 失眠的主要现象有三:一是上床后很难入睡; 二是时睡时醒无法进入沉睡阶段,自觉不 能恢复疲劳;三是入睡困难,容易惊醒,醒 后甚难再行入睡。在失眠的成年人中,女 性的比率远比男性大。
• 弗洛伊德相信有些伴 随着焦虑等负性情绪 的想法过于沉重,以 至于我们的意识不愿 承认它们的存在
意识与脑
• 大多数的神经科学家都认为,不存在这样 特定的脑区:可以接受信息,并将输入信息 转变为我们可以报告出来的意识世界。
心理学 第五章 注意
• 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 • 汽车司机控制方向盘、挂挡、油门刹车,还要注意行
人车辆和道路标志
• 研究分配性注意的方法——双作业操作
• 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
• a、同时进行的几项活动的熟练程度或自动化程 度
• b、同时进行的几项活动的难度
• 双作业操作两种作业难度增加时,作业完成的质量和 水平会下降。
• 注意在短暂时间内的起伏波动
• 在比较复杂的认知活动中,注意动摇是不可避免的 • 注意动摇发生的间隔时间大约8-12秒
• 只要注意不离开当前的总任务,注意动摇不会有太大 消极作用
• 在某些要求对信号做出迅速反应的任务中,注意动摇 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 (三)分配性注意 • 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
第四节 注意的认知理论
• 一、过滤器理论 • 布罗德本特(英)1958 • 神经系统在信息加工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
对所有感觉刺激进行加工。 • 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需要首先
经过一个过滤机制;一部分信息通过这个机制,得到 进一步加工;而其他信息被阻挡在过滤机制之外,完 全丧失。
• (二)随意注意 • 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 引起随意注意的原因: • 1、对注意目的和任务的依从性 • 2、对兴趣的依从性 • 3、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 • 4、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 • 5、对人格的依从性
• (三)随意后注意 • 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同时具有不随意
注意和随意注意的特征。
第五章 注意
• 注意的基本概念 • 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 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 • 注意的认知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各种生物节律通常为1天或1周,睡眠的 周期约为90分钟 时差
——内部生理节律与外在的时间环境失去了协调
为什么人在夜晚比白天容易疲劳?
视交叉上核
分泌
松果腺
褪黑激素
镇静 疲劳感
(二)意识的表现与功能
个体睡眠形态的差别
个体的有意识的控制:熬夜或闹钟 生物节律的控制:入睡的时间与持续时间 个性特征的影响:紧张忧虑的人与外向的人 心理状态的影响:忧郁与愉快的人 白天活动的影响:激烈的活动增加慢波睡眠 成熟发展的影响:不同年龄的人睡眠不同
人的一生睡眠模式的变化
睡眠的功能
解释一:功能恢复理论 使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 和恢复。 解释二: 睡眠中的某个成分可能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 重要作用。 解释三:生态学观点 睡眠可以避免消耗能量,和在一天中不适应 的时间内避免受到伤害。
睡眠的阶段
睡眠是由于人体的需要而使感觉活动和运动 活动暂时停止,如果给予适当的刺激,就能使其 即刻醒来的状态 脑电研究:睡眠是由于脑的活动而引起的动 物生理性活动降低,给予适当的刺激,就能使之 达到清醒的状态 (测查睡眠者的脑电,记录其身体各项功能 的变化,如呼吸、肌肉强度、心率、血压等,以 这些指标的变化作为睡眠研究的主要信息源)
(一)什么是意识
1、意识的含义 理解:
心理状态方面:清醒、警觉、注意集中 心理内容方面:可用语言报告出的东西 行为水平方面: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 哲学层面上:与物质对立的精神实体
概念:
1.意识是一种觉知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2、意识的特征
局限性
1.许多外界事物或刺激人们意识不到 2.当人专心做一件事时,通常会意识不到其 他事情 3.意识难以在同一时间内容纳过多东西
睡眠各阶段的特征:
第五阶段: △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个体的脉 搏、心率及血压上升,变得不规则,呼吸变得急促,有时 就像觉醒时进行剧烈运动或产生强烈情绪时通常产生的状 态,但肌肉则依然松弛。 伴随着睡眠者眼球的移动(快速地上下左右移动), 同时伴随有梦境的出现。这一阶段称为快速眼动睡眠(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缩写为REM)阶段。 第一次REM睡眠一般持续5-10分钟
由虽然不能立刻回想起来,但通 过意志的努力可以进入意识领域 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 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到压 抑的心理活动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
1.无意识行为
骑自行车 织毛衣 日常小动作
2.对刺激的无意识
买衣服 逛商店
3.盲视
4、生物节律周期性与意识状态
什么是生物节律的周期性?
睡眠的阶段
思考一: 快速眼动睡眠对人是否重要? 剥夺人一夜的REM睡眠,他会在第二夜有比平常 更多的REM睡眠,白天会精神萎靡,脾气暴躁等。 它可以帮助人在婴儿期建立眼睛运动的神经和 肌肉之间的通路; REM睡眠也可能在心境和情绪的保持过程中起作 用
睡眠的阶段
思考二: 人需要多少睡眠时间? 8小时? 并非所有个体都需要相同的睡眠时间
睡眠各阶段的特征:
第二阶段: 以睡眠菱形波的出现为标志, “睡眠锭”( sleep spindle) “睡眠锭”——一种突发的快速脑电波活动 ,其频率较高,波幅较大 眼球会慢慢地来回移动,个体可能会做一些 模模糊糊的梦,但是心理意象是零散的,这些梦 中出现的东西都是转瞬即逝、毫无联系的。在第 二阶段中,个体较难被唤醒,大约持续20分钟或 半个小时后,便会转入第三阶段。
原因:
1. 感觉器官的特性 2. 认知过程的性质 3. 认知技能的熟练程度
能动性
人可能看到或听到实际上不存在的东西 盲点
”幻听“
”幻视“
3、无意识
Unconsciousness 个体不曾觉察到的 心理活动和过程 弗洛伊德 冰山理论: 意识 前意识 无意识
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 的主观经验所组成,它具有逻 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睡眠的阶段
波、波、Δ波 清醒状态:β波,频率较高,波幅较小,每秒 14到30个周期。 安静和休息状态:α波,相对频率较低,波幅 稍大,每秒8到13个周期。 睡眠状态:△波,频率更低,波幅更大
睡 眠 的 阶 段
一、睡眠与梦
睡眠各阶段的特征: 第一阶段: 主要出现的是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 脑电波,眼球慢速转动。 个体处于浅睡状态,身体放松,呼吸变慢, 但可能仍然能觉察到周围的动静,很容易被外界 的刺激惊醒,也许还有一些有意识的思维,但并 没有固定的思维,无法专心致志地思考那些必须 解决的问题。 通常持续1-10分钟
睡眠各阶段的特征:
第三阶段: 脑电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 波,有时也会有“睡眠锭”波出现 在这段时期,人的肌肉完全放松,脉搏、体 温及血压进一步下降。一般的动作或响声通常不 会惊醒睡眠者。 通常持续10-20分钟。从第三阶段,就开始 正式进入了慢波睡眠
睡眠各阶段的特征:
第四阶段: 大多数脑电波(超过50%)开始呈现为△波 ,是慢波睡眠的继续,也被称为深度睡眠。 个体的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 标变慢,此时脉搏、血压和体温降至整晚的最低 点,脑波的幅度再度增大,但频率更慢。梦游、 梦呓、尿床等现象大多发生在这个阶段。 一般持续约20分钟。
第五章
意识与注意
意识与注意
第一节 意识和无意识
第二节 注意 第三节注意与意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普通心理学
第一节
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的含义
意识的 一般问题
生物节律的周期 与意识状态
意识的 特征
无意识
Company Logo
白日梦与幻想
意识状态
睡眠与梦
催眠
一、睡眠与梦
睡眠时间:1/3 古代:睡眠和死亡是两种接近的状态 原始部落:不能叫醒睡梦中的人,否则他的 灵魂就不能回归肉体。 生理学和心理学:当人从清醒状态进入睡眠 状态时,大脑的生理电活动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 变化。 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