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70502)

合集下载

2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定稿)

2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定稿)

福建师范大学年月日年月日人文地理学专业产业布局与区域开发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人文地理学专业人口与城乡发展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人文地理学专业文化与旅游地理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原理》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人文地理学专业《现代经济地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人文地理学专业《社会地理学导论》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人文地理学专业《GIS原理与方法》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人文地理学专业产业布局与区域开发、人口与城乡发展、文化与旅游地理人文地理学专业产业布局与区域开发研究方向《产业布局理论与方法》人文地理学专业产业布局与区域开发研究方向《区域分析与规划》人文地理学专业产业布局与区域开发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人文地理学专业人口与城乡发展研究方向《人口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专业人口与城乡发展研究方向《人口分析导论》人文地理学专业人口与城乡发展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专业文化与旅游地理研究方向《文化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人文地理学专业文化与旅游地理研究方向《旅游地理原理与运用》人文地理学专业文化与旅游地理研究方向《游憩产业发展研究》人文地理学专业产业布局与区域开发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专业产业布局与区域开发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专业人口与城乡发展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专业人口与城乡发展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专业人口与城乡发展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专业人口与城乡发展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专业文化与旅游地理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专业文化与旅游地理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专业文化与旅游地理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专业文化与旅游地理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专业文化与旅游地理研究方向《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人文地理学专业文化与旅游地理研究方向《闽台旅游发展研究》人文地理学专业文化与旅游地理研究方向《旅游文化研究》人文地理学专业文化与旅游地理研究方向《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人文地理学专业文化与旅游地理研究方向。

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生研究生培养方案070502-华东师范大学城

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生研究生培养方案070502-华东师范大学城

⼈⽂地理学专业博⼠⽣研究⽣培养⽅案070502-华东师范⼤学城⼈⽂地理学专业博⼠⽣研究⽣培养⽅案(070502)(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培养⽬标(⼀)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泽东思想和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贯彻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和献⾝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在⼈⽂地理学领域掌握坚实宽⼴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的专门知识,同时要掌握⼀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从事科学研究⼯作的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熟练掌握⼀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献,具有运⽤外⽂写作和进⾏国际学术交流的能⼒。

(四)深⼊了解⼈⽂地理学发展的国际动态,系统掌握⼈⽂地理学理论体系,能较好地运⽤⼈⽂地理学⽅法,分析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

⼆、培养⽅式与学习年限(⼀)培养⽅式博⼠研究⽣的培养实⾏导师指导和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式。

⿎励、⽀持和推动跨学科、跨专业的培养⽅式。

在需要和可能的前提下,也可采取和国内外同⾏学者或学术单位联合培养的⽅式。

(⼆)学习年限博⼠研究⽣学习年限⼀般为四年,最长不应超过六年。

三、主要研究⽅向(⼀)经济地理与区域创新华东师范⼤学作为我国最早开始进⾏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的⾼校之⼀,胡焕庸、程潞等⽼⼀辈地理学家是该领域的开拓者。

在中国经济地理学理论、⼯业布局、农业及农村发展、区域规划、国⼟开发与整治等⽅⾯,取得了⼀⼤批成果。

近年来,在发展中国家技术及制度创新理论、⼤流域区际经济合作机制、城市及区域经济社会动态模拟⽅⾯取得了新的突破。

(⼆)城市地理和城市经济我校是国内最早进⾏城市地理研究的⾼校之⼀,早在⼆⼗世纪60年代严重敏教授就开始进⾏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在城市地理学的各研究领域如城市化、城市体系、城市空间结构等均取得突出进展。

在⼤都市空间结构、城市投资环境、城市社区等⽅⾯形成了⾃⼰的研究特⾊。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深厚专业基础、较高思想品德,得才兼备的人文地理学高级专业人才。

具体体现在:政治与思想品德目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体系;坚持真理,献身科学事业,具有高尚的科学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团结友爱的科学合作境界;业务目标: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具有较高的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清楚地了解当今人文地理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问题和最新科研动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当今人文地理学的最新理论,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相关科研实验技能,对所从事的研究课题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创意;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融宽广的知识、深厚的理论、全面的素质于一体,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有从事人文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科学研究和相应专业的本科、研究生的教学工作的能力。

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1、培养方式脱产方式培养。

通过以下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1)课堂授课与讨论;(2)撰写读书报告;(3)学术交流,包括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形式;(4)科研实践。

2、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三年。

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学习硕士学位课程,通过考试。

一年半到两年从事科学研究,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视学位课程学习及学位论文完成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长(半年至一年)毕业。

三、研究方向简介1.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该研究方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1)区域旅游规划的理论与“范式”建构研究;(2)旅游目的地开发规划与管理研究;(3)旅游地形象策划与营销管理;(4)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5)基于3S技术的区域旅游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2.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以下领域的研究:(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2)企业区位选择和区位结构问题研究;(3)区域形象策划与营销管理研究;(4)区域经济规划及发展战略研究。

全日制学术型 硕士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学术型 硕士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705)一、培养目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

熟悉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胜任野外工作和实验室分析工作;掌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数值分析等技能;熟悉科学研究从数据采集到定量分析和学术论文写作的全过程,具有符合规范地完成研究报告、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能够使用一门专业外语进行学术论文写作;胜任与地理学有关的工作,就业面宽广,或具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基础。

二、研究方向研究方向1:环境演变与灾害管理自然地理学(070501)研究方向2: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自然地理学(070501)研究方向3:城乡规划与区域发展人文地理学(070502)研究方向4: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人文地理学(070502)研究方向5:地理环境遥感与GIS应用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3)研究方向6:土地资源与土地管理资源环境科学(0705Z1)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 年,在校最长年限(不含服兵役)不得超过4 年。

优秀硕士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和学位论文者,经学校批准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不少于2 年。

四、培养方式1.硕士生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同时成立导师组,对硕士生集体指导。

导师组由3~5 人组成,成员主要是导师、其他导师和部分优秀青年教师。

其他导师协同辅导硕士生,青年教师作为副导师,与导师一起共同指导培养硕士生。

2.硕士生培养主要侧重于科研训练、专业实践等方面,同时高度重视硕士生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质量提升。

3.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性化的个人学习和研究计划,入学后三个月内完成个人培养计划的制订。

4.课程教学应采取讲授、研讨和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一门课程可安排多位教师授课。

5.积极搭建硕士生培养的国际国内合作平台,推进联合培养、学分互认、短期交流等合作方式,创造条件资助硕士生赴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访学、研修。

人文地理学(朱翔、周国华定)

人文地理学(朱翔、周国华定)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地理学一级学科代码:0705 一级学科名称:地理学)(二级学科代码:070502 二级学科名称:人文地理学)一、学科简介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尤其是重点研究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本学科作为我院的传统优势学科,自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后,经过近10年的建设,学科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现拥有由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组成的结构良好的学术梯队;近5年共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国家发改委项目12项,各种横向课题200多项,到账科研经费3000多万元;发表论文11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4项,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反响。

现已形成的研究特色包括:紧密追踪学科发展前沿,密切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发展中形成学科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依托学校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重视“3S”技术的应用及研究手段与方法的创新;已形成城市与区域规划、区域经济与区域发展、房地产开发与策划、文化和自然遗产研究与旅游规划等四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文地理方向的高级专业人才。

要求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思想和理念;要求学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和谦逊团结的协作作风;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人文地理专业基础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较为广博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和生态学知识,具备较强的“3S”技术应用能力,对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能够独立从事本专业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具有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和知识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学制为3年。

在达到学校规定的提前毕业的条件下,允许提前毕业,但最短学习期限不得少于两年;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学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不含休学时间)四、本专业研究方向及简介1、城市与区域规划主要研究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探讨新时期城市与区域规划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促进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发展创新。

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502)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才兼备,且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旅游规划与管理、土地利用与区域发展、城市地理与城市研究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硕士生培养阶段:1.接受中国教育制度的相关要求,自愿遵守《南京大学章程》;2.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谦逊团结的协作作风;3.具备坚实的地理学、规划学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较为广博的跨学科知识基础,掌握综合分析与区域分析的能力和运用遥感和GIS技术的技能,主要从事旅游、土地、城乡及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性专业人才。

(二)博士生培养阶段:1.接受中国教育制度的相关要求,自愿遵守《南京大学章程》;2.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谦逊团结的协作作风;3.具有坚实的地理学、规划学的专业基础,掌握一门以上外语,广博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及区域科学知识,熟练地运用遥感和GIS技术的技能,掌握综合分析与区域分析的能力,从事土地、旅游、城乡研究和规划方面的高级人才。

二、研究方向(一)硕士阶段:1. 旅游规划与管理2. 土地利用与区域发展3. 城市地理与城市研究(二)博士阶段:1.土地规划与管理2.旅游地理与规划3. 城市发展与规划4.文化与景观地理学5.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三、招生对象(一)硕士阶段:1.专业相同和相近的大学本科毕业生;2.从事相同和相近专业工作的具有多年实践工作经验的同等学力人员。

(二)博士阶段:1.专业相同和相近的硕士生;2.从事相同和相近专业工作,具有多年实践工作经验的同等学力人员。

四、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五、课程设置(一)硕士阶段(注:A类课不少于7个学分,硕士英语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必选,其它三门任选其一,B类课不少于6个学分,C类课不少于6个学分,跨二级或一级学科课程不少于3-4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分,同等学力者和跨专业考生需加选三门本专业本科段专业主干课)(二)博士阶段1.博士英语2.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自然地理学进展4.人文地理学进展5.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进展六、培养方式(一)硕士阶段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参加科研生产实践。

201268100841人文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天津师范大学

201268100841人文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天津师范大学

《人文地理学》(070502)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原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坚持适应新世纪地理科学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突出学科特色、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等原则,制定《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规格1、培养目标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文地理学,尤其是城乡规划与土地资源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

2、培养规格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素质,能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具有创造性思维,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能力;能够在国土、民政、规划、建设等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以及在科研机构和教学单位从事科研和教学方面的工作。

外语要求: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包括听、写、读、说等,外语水平达到六级以上。

计算机与地理信息系统要求:具有熟练的微机操作能力,初步具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等领域的调查研究、制图的能力。

专业方向:城市行政区划研究城乡土地利用与评价授予学位:理学硕士学位二、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

成绩优秀并修满学分者,可以提前半年或一年毕业。

一般不延长学习年限,个别确有特殊原因,可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期不超过一年。

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年限者,必须有指导教师提出书面报告,学位评定分委会(或学院院长)审查同意,上报研究生部审批,由主管校长批准。

在延长的时间内,学校不再发培养费和奖学金,未提出延长报告或超过延长期者,作结业处理。

三、研究方向按照《专业目录》,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二级学科之一。

我院《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点继承了长期形成的人文地理学研究基础,并结合当今人文地理学应用研究最新趋向,确定城乡规划与社区管理、城乡土地利用与地产评估两个人文地理学应用研究方向。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502)一、学科概况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或各种人文现象的空间差异与组织结构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互动过程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特别研究人—地关联系统和人—人空间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在促进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的协调发展及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人文地理科学素养、掌握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人文地理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能力方面获得较好训练,能在科研部门和教学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或在行政管理、生产、技术等部门从事区域资源开发、国土整治、城市与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研究与策划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或继续深造攻读高级学位的科学技术人才。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成为能够承担科学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A、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B、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C、区域经济地理与城乡建设D、区域管理与发展E、区域开发与产业经济F、理论与城市地理学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学习年限为三年,应修34学分。

五、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计划表)六、学位论文工作及学位授予①时间毕业论文一般从第三年开始,安排十个月左右的时间,论文宣题应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开题前应由学生申请,导师负责,在系(室)进行开题报告。

报告通过后开始进入正式论文研究与写作阶段。

②评阅论文应在答辩前1—2月内完成,以便送审评阅。

③授予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分析》课程编号:1151228学分:4总学时数:80开课学期:第二学期考核方式:开卷考试说明:本课程学习的目的在于:深化掌握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理论和方法,使之系统化;在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将二者融贯起来;突出培养研究生在城市发展与规划方面的分析和实践技能。

人文地理学070502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文地理学070502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文地理学(070502)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研究型和应用型地理科学人才,为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政治素质优良、专业基础扎实和创新能力较强的从事地理教育与科学研究的专业人才,也为企事业单位和各级行政部门培养德才兼备和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沉潜务实的学术风范、返本开新的求索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治学作风;(2)具有坚实的地理科学理论基础和实际工作能力;(3)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独立的学术人格;(4)具有学术诚信和严谨的科学判断能力。

二、研究方向1.人文地理专业·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方向该方向旨在开辟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应用研究领域。

现有导师队伍具有多学科的学术背景,并兼任地方政府咨询委员和在中国地理学会等相关学术团体任职。

长期来,注重依托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和规划部门、依托相关研究领域的中外知名学者群、依托现有的武汉城市圈研究院和湖北省人文地理重点学科等平台,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以及行政和企事业管理培养高级实用性人才。

现已形成“区域经济”、“城乡发展”和“人居环境”等特色鲜明的研究领域和比较优势。

(1)注重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以两湖平原和武汉城市圈为特色地理单元,在区域发展的空间组织、空间创新、空间优化及空间网络分形演化等方面取得了大量优秀成果,开创了“空间经济学”研究新领域。

(2)倡导城乡关联发展研究。

在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课题的支撑下,秉承“Rural-urban Linkage Approach”的科学发展思想,开创了新时期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地理关系研究阵地。

(3)注重人居环境研究。

在人地关系思想指导下积极开展城乡人居环境研究,并遵循“乡村人地关系—乡村住区系统—乡村人居环境”的逻辑主线,以江汉平原和鄂西山地等特色区域为地域组织单元,重点研究乡村人居环境演化及优化问题,确立了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地理范式。

2.人文地理专业·环境变迁与可持续发展方向该方向旨在古今贯通,将时间与空间、历史地理学与现代地理学有机结合,探求环境演变的历史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502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502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502)(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一、培养目标(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身心健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本专业教学、科研和相关实践工作的知识基础。

(三)了解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国际动态,具备参与人文地理学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践经验,能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并做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二、培养方式与修读年限本专业培养采取课程教学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专业课程的教学以教师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鼓励“自由研讨”,课程考核可采取考试和和课程论文等方式,鼓励多采用课程论文或课程研究报告的考核方式。

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导师负责的相关科研课题,积极参与学术报告会等学术交流活动,至少在研究生学术论坛或专业学术会议上发表一次学术报告。

本专业学制为3年,可根据情况适当提前或延长,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主要研究方向1、经济地理与区域创新2、城市地理与城市经济3、世界地理与地缘政治4、政治地理与行政区划5、文化地理与地方发展6、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四、课程设置(一)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

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和研究方法类等公共选修课程。

学位基础课为本专业的学位必修课程。

学位专业课包括面向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和结合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考核方式包括考试和考查。

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考查成绩按等级制计分。

本专业应修总学分至少为30 分,且分项学分不低于以下要求,方可进入毕业论文答辩程序:1)学位公共课的政治理论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医科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公共外国语(4学分);《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自主学习,网上考核,不计算学分。

地理学培养方案-地理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

地理学培养方案-地理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
四、培养方式
(一)培养环节 1. 文献阅读。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 导师以学术交流组会的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文献阅读,每学期不少于 10 次,每次不少于 2 课 时的时长。 2. 制订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包括学习计划和研究计划, 并提交学院备案。 3. 课程学习环节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理论结合实际能力的培养。 硕士生可根据本 人学习计 划合理安排 课程学习时 间,在申请 论文答辩 前完成规定 的全部学 分。 4. 论文工作环节侧重于对硕士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训练,培养硕士生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制订论文研究计划,尽早进入论文研究 状态。 5. 野外工作和实践教育环节注重培养学生野外调查和关注实践、立足实践、在实践中 学习和提高的态度与能力。采取丰富多样的实践教育形式,将实践教育贯穿于硕士生培养全 过程,充分发挥实践教育的全面育人功能。 (二)指导方式
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在导师直接负责和全过程指导的同时,充 分发挥导师组的集体指导优势,拓宽硕士生的学术视野,引导和促进研究生的自主和个性化 发展。
(三)开放培养 提倡和鼓励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创新培养方式。包括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院授 课,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 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2

2

2

2

1

1

2
Ⅰ 至少须修 4 门 7 学分
2
Ⅰ 的课程
2

2

1

2

234000MX313

2021年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070502人文地理学

2021年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070502人文地理学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基金、国家旅游局、以及省部级和地方政府或企业委托的项目等近百项。目前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遥感产品与网络大数据支持下的中国城市群可持续评价”、面上项目“基于创新视角的研发产业集群研究”、“基于高速交通网络的快递物流空间摩擦机理研究”、“旅游发展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演变的影响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以徽州地域文化景观为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基金有“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生态安全与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及防控体系研究”、一般项目“城市更新背景下游憩公共空间提供机制与方式研究”。本学科注重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多所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先后建立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城市与区域旅游)”、“中欧城市比较研究中心”、“中澳国家公园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中日人文地理与区域创新研究所”、“上海师大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院”等科研平台。
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地理学思想史、人文地理学前沿、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开发、城市遥感、国土空间规划、气候变化与城市环境、城市地理学、区域旅游开发与管理、学术讲座与文献研讨、研究生学术沙龙、专业外语等。
目前,本学位点已形成具有明确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及完善的培养计划,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学术型学位授权点,在全国同类院校相同专业中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影响力。十几年来培养了三百多位硕士研究生,大部分在教育领域、研究机构、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和创业公司工作,逐步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欢迎。学科 Nhomakorabea专业名称
人文地理学
学科、专业简介(导师、研究方向及其特色、学术地位、研究成果、在研项目、课程设置、就业去向等方面):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授予点自2001年开始招生,下设“城市空间与产业布局”和“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两个方向。“城市空间与产业布局”主要聚焦长三角城市群和推进上海“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重点研究城市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创新空间与产业集群、区域交通体系与城镇发展、城市创意产业空间演化、外来移民与城市社会空间变化等领域;“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关注区域旅游与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重点研究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旅游景区规划、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生态旅游等。目前拥有专兼职导师20名,其中正教授8人,副教授12人,几乎所有导师具有博士学位以及海外留学、进修、访学经历。

东北师大地理学硕士培养方案

东北师大地理学硕士培养方案

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地理学0705)适用专业:070501自然地理学、070502人文地理学、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20湿地科学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术型、应用型地理科学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突出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地理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地理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能够熟练运用地理学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一)自然地理学专业1.综合自然地理2.生物地理3.气候变化与区域响应4.土壤地理5.全新世演变与自然灾害6.水资源与水环境(二)人文地理学专业1.区域经济地理与区域开发2.城市地理与城乡规划3.文化地理与区域旅游开发4.经贸地理与物流(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1.遥感信息分析与应用模型2.GIS理论与应用开发3.定量遥感4.地理系统建模与应用5.现代地图学(四)湿地科学专业1.湿地植被生态2.湿地资源3.湿地环境三、修业年限修业年限为2-3年。

全日制硕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2年,非全日制硕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

非全日制硕士生允许学生提前毕业,但最低修业年限不得少于2.5年,而且在学期间应至少有一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低于27学分。

完成规定的文献阅读、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并考核合格,准予毕业,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1.培养环节(1)文献阅读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

地理学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必读的经典文献如下,阅读和考核要求是通过通读,能够对地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观点和理论脉络有基本了解,并对其中的重要内容有独立思考。

人文地理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502解读.doc

人文地理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502解读.doc

人文地理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502)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学、科研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具有坚实的人文地理学科理论基础,掌握人文地理学科研究方法;具有严谨的学风以及较强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

4、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独立的学术人格。

二、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半至三年。

课程学习为一年至一年半;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一年半至两年。

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

硕士生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三、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专业的研究方向将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和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趋势不断调整和更新。

目前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序号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向名称研究生导师(每方向字数在50字以内)1城乡发展与区域规划城市发展与规划、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区域发郑林、马定国、2展要素评价与区域发展规划、区域空间管治舒晓波、钟业喜刘影、蒋梅鑫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舒晓波、郑林、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蒋梅鑫、倪才英、经济发展、景观格局演变,农用地分等定级等齐述华、马定国3资源利用与旅游开发资源时空分布和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旅游经济及旅游区划、景观设计与规划毛端谦、刘春燕、赵安、冯淑华、刘影、吴敦银、4GIS在人文社科领域应用、空间组织与空间建模,钟业喜、方朝阳、经济地理与空间规划郑林、舒晓波、区域资源整合利用、区域空间分析与空间规划赖格英、齐述华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人文地理学070502

人文地理学070502

人文地理学(070502)
学科门类:理学(07)一级学科:地理学(0705)
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文地理学属地理学一级学科,于2006年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将从2007年开始招生,其主要研究领域将集中在流域人文地理、环境景观评价与规划、区域与城乡规划三个方面。

目前该学科点的硕士生指导教师有4人。

一、培养目标
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马克思主义人文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团结协作、求实创新的学风,热爱祖国。

具备坚实的地理学和规划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前沿动态,具有较为广博的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区域科学知识;掌握综合分析与区域分析的能力,掌握运用遥感与GIS技术的技能,能从事区域、城市及水资源等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等方面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流域人文地理
2、环境景观评价与规划
3、区域与城乡规划
三、学制和学分
攻读硕士学位的标准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最短不低于2年,最长不超过3.5年(非全日制学生可延长1年)。

硕士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研究环节组成。

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研究环节5学分。

四、课程设置
人文地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人文地理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文地理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文地理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人文地理学专业是一门关于人类活动与地域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其研究范畴主要包括城市发展与规划、区域发展与治理、文化地理与人文遗产、城市与乡村社会等方面。

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研究能力的人文地理学专业学术型硕士,制定以下培养方案。

1.基础课程能力培养第一学年的课程主要注重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人文地理学理论、空间分析与测量等方面的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2.专业核心课程研究第二学年的课程主要注重人文地理学的专业核心领域,包括城市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方面的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各个领域,并培养学生对于相关领域问题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3.研究方法与实践培养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课程中,将安排一些研究方法和实践的课程,包括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实地调查与实践、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独立进行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的能力。

4.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第二学年的课程将安排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的课程,学生将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并进行系统的文献查阅、数据收集和分析,最终完成一篇学术论文。

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培养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并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规范与方法。

5.学术交流与实践学习学生在硕士研究生期间将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和实践学习项目。

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报告会、学术研讨会、学术沙龙等,通过与其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实践学习项目包括地方政府、城市规划机构、地理研究所等单位的实践实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应用学术知识的能力。

6.学术导师指导学术导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学生在选择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进行论文写作等方面都需要与导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

导师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并提供宝贵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070502)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学、科研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具有坚实的人文地理学科理论基础,掌握人文地理学科研究方法;具有严谨的学风以及较强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

4、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独立的学术人格。

二、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半至三年。

课程学习为一年至一年半;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一年半至两年。

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

硕士生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三、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专业的研究方向将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和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趋势不断调整和更新。

目前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序号研究方向名称主要研究内容(每方向字数在50字以内)研究生导师1 城乡发展与区域规划城市发展与规划、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区域发展要素评价与区域发展规划、区域空间管治郑林、马定国、舒晓波、钟业喜刘影、蒋梅鑫2 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经济发展、景观格局演变,农用地分等定级等舒晓波、郑林、蒋梅鑫、倪才英、齐述华、马定国3 资源利用与旅游开发资源时空分布和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旅游经济及旅游区划、景观设计与规划毛端谦、刘春燕、赵安、冯淑华、刘影、吴敦银、4 经济地理与空间规划GIS在人文社科领域应用、空间组织与空间建模,钟业喜、方朝阳、区域资源整合利用、区域空间分析与空间规划郑林、舒晓波、赖格英、齐述华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明确导师。

每一位研究生必须拥有明确的导师,采取主、辅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组集体培养的作用。

2.自学为主,听课学习和科研实践相结合等学习方式。

研究生学习的自学为主,充分调动研究生本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多种方式,注重本学科发展的最终成果的了解和掌握。

3.加强能力培养硕士生的教育必须注重和加强其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每个研究生至少要参加一门相关专业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实践。

4.因材施教导师对硕士生培养要充分考虑不同本科背景,因材施教。

5.严格考核制度在导师确定、中期考核、学位论文开题等方面都必须严格进行,制订行之有效的制度,切实执行,确保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五、课程设置、学分要求与课程考核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课程设置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实用性和前沿性。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4门,8学分)、专业基础课(3门,9学分)、专业核心课(3门,9学分);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不少于3门,6学分)。

对于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学科专业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不少于2门,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6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

2、课程考核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各门课程,都要进行考核,成绩合格方可取得学分。

课程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学位课程75分以上为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以上为合格。

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

无论采取哪一种考核方式,都要注重对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注重引导和促进硕士研究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提倡以要求学生撰写文献阅读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课程考核。

六、实践环节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两部分。

1、学术活动(1学分)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和聆听有关学术报告5次以上,主讲学术报告2次以上,并有相关摘要或笔记。

2、实践活动(1学分)本专业研究生实践活动包括科研实践与社会实践。

科研实践的形式包括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完成自主申报科研课题及参与人才培养基地和学科研究基地研究项目等;社会实践的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技术推广、咨询、科技开发、专业实习及公益劳动等。

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导师依据研究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

七、科研能力培养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进入相关课题研究,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并促进专业学习。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至少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

八、学位论文1、论文开题报告硕士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攻方向及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技术路线,认真做好选题和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一般为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

2、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学位点应定期组织论文中期检查。

论文中期检查一般在第五学期结束前完成。

3、论文评阅与答辩人文地理学硕士生学位论文经导师认可后全部盲审。

盲审通过的论文送专家评阅和答辩,答辩委员会人数为5-7人,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外聘专家担任。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附件一:人文地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任课教师备注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99920019992002公共英语 4 2161和2学校统一安排英语学科修二外99920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学校统一安排全校必修9992011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2学校统一安排理科指定选修0032001 专业英语 1 18 2 赵安专业基础课0032002 现代自然地理学 3 54 1贾玉连/胡启武0032003 现代人文地理学 3 54 1马定国/郑林0032004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3 54 1赖格英/赵安专业核心课0032030 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ABCD 3 54 1 郑林0032031 城市土地利用理论与实践ABCD 3 54 2 舒晓波0032032 经济地理学前沿ABCD 3 54 1 钟业喜非学位课程专业选修课0032005 现代区域经济学 2 36 2 马定国任选不少于3门0032033 城市发展研究 2 36 3 郑林0032034 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 2 36 3廖富强黄小兰0032035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综合) 2 36 2赵安/胡碧松0032036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2 36 2毛端谦/冯淑华0032023 遥感地学分析 3 54 2 齐述华0032037 空间结构与区域发展 2 36 3 钟业喜0032038 人文社科GIS方法(综合) 2 36 2 方朝阳0032022 江西地理研究 2 36 3蒋梅鑫/郑林等实践环节学术活动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研讨不少于5次,作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1各指导教师实践活动参加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或科研实践 1各指导教师补修课程地理科学基础舒晓波跨学科须补修人文地理学基础马定国A:城乡发展与区域规划;B: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C:资源利用与旅游开发;D:经济地理与空间规划附件二人文地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032002课程名称:现代自然地理学英文译名:Modern Geograph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3学时:54开课单位:地理与环境学院任课教师及职称:贾玉连副教授;胡启武副教授教学内容及要求:1)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着重阐述学科前沿和国际热点,介绍综合自然地理和部门自然地理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和研究途径,如自然地域分异、自然生产潜力、岩石学、地理模型与建模等;2)实践应用:结合中国东南部自然区域特点,阐明环境演化、地域分异、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区域发展等问题,以“自然存在—人地关系—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探讨人类社会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3)讲述以双语方式,培养学生用英语描述自然地理现象的习惯,培养学生应用外语的能力。

吸收国内外自然地理学经典教材和更新教材的优点,在本科自然地理学基础上,突出各地理要素研究的最新成就、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基本规律、地理系统模型等内容,刻意求新而不求全,并以“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掌握当代自然地理学研究特点、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教材及参考书目:1. 黄秉维、郑度、赵名茶, 等著. 现代自然地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2. A.N.斯特拉勒, A.H.斯特拉勒. 现代自然地理学(中译本).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3.3. 胡兆量, 等. 地理环境概述.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4.4. 牛文元. 自然地理新论.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3.5. 王铮, 等著, 理论地理学概论. 科学出版社, 2000.6. Michael J. P. Fundamentals of Physical Geography. Okanagan University College.(e-book), 2002.7. Strahler. A.N, Strahler. A.H. Elements of Physical Geography (Fourth Edition). New York: JohnWiley &Sons Inc., 19898. Strahler. A.N, Strahler. A.H. Physical Geography.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7.9. 陈述彭, 主编. 地球系统科学-中国进展、世界展望.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10. 任美锷, 主编. 中国自然地理纲要.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11. 王建, 主编. 现代自然地理学.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课程编号:0032003课程名称:现代人文地理学英文译名:Modern Human Geograph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3学时:54开课单位:地理与环境学院任课教师及职称:马定国教授;郑林教授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为学术系列讲座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