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一)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主要包括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以及正方形的性质。

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究材料,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初步知识,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这些图形的性质,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从而发现图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2.难点:发现并证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发现图形的性质。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卡片、课件等教学资源。

2.准备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实物模型。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停车场的设计、房间布置等,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并与平行四边形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性质的问题,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吗?”“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吗?”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操作验证。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更快地判断出给定图形的性质。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请结合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教学建议

请结合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教学建议

请结合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教学建议一、解读图形与几何图形与几何是帮助学生生存并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须的土壤。

《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内容结构以“立体——平面——立体”为主线,以“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位置”“图形与变换”四条线索展开,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逐学段层层推进。

《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的四条线索部以图形为载体,以培养观念、几何直觉推理能力以及更好的认识和把握我们生存的空间为目标不仅着眼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几何事,而且强调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

如,一年纽的第一学期的新教材,让学生首先认识的是立体图形,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认识和学习平面图形,最后进一步学习和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课程标准》呈现内容的结构形式,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

这与以往几何教材主要采取”定义——性质——例题——习题”的结构形式有较大的区别。

《数学课程标准》呈现内容的处理方式,与以往的大纲相比,改变了以线段、面积、体积、测量、相交平行、三角形和四边形”呈现几何内容的处理方式,而是以“观察、实际动手操作、测量、计算、变换和简单推理”为具体处理方式。

如,画出从学校到家的路线示意图并注明方向及主要参照物。

《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是直观几何、实验几何.这部分内容是有趣的、充满想像和富有意义的推理活动。

《教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内容安排的思路是:不把小学的几何内容作为初中几何的基础侧重于有关图形数量的计算,而在初中阶段把研究对全拓展到相似形和圆,侧重于以演绎推理为主要形式的论证。

(数学课程标准)将“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分别安排在三个学段,后一学殿是前一学段的螺旋式上升和自然发展。

二、教学建议1、教学一定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引导学生发现、认知图形和几何关系。

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图形和几何关系,让学生在发现中认识,在认识中学会,激发学生积极性。

2. 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让学生亲身体验图形和几何的特性和规律。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一项实验、一次体验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增强学生直观认识和感性理解能力。

3.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探究,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打破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性和几何的规律。

5. 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在小学数学图形和几何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地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游戏教学、讲述演示、探究实践、课程设计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

数学春季教案 六年级-12 图形与几何(一)

数学春季教案 六年级-12 图形与几何(一)

第12讲图形与几何(一)[教学内容]春季六年级精英版,第12讲“图形与几何(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周长、面积计算方法;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做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数学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积累学习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经验和方法,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平面图形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2.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情感与态度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产生继续探索学习的积极心向,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积累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积累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方法。

[教学准备]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本讲内容参考答案:自主探究例1:略例2:(10.7+5)×2÷(1×2×3.14)+1=6圈例3:8平方厘米例4:8厘米例5: 572平方厘米例6: 78.5平方厘米大胆闯关1:1+1+1=3份3×2=6份(3+6)×2=18份18×6=108平方厘米2:4+5+6+4+1×2×3.14=25.28(厘米)3:周长:12×3.14÷2+16×3.14÷2+20×3.14÷2=75.36(厘米)面积:12÷2=6(厘米)16÷2=8(厘米)20÷2=10(厘米)6×6×3.14÷2+8×8×3.14÷2+12×16÷2-10×10×3.14÷2=96(平方厘米)4:假设C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圆A和圆B的面积和:60×=40(平方厘米)圆A的面积:(40×-60×)÷(-)=30平方厘米圆B的面积:40-30=10(平方厘米)10÷30=5: 30厘米。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探究(论文)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探究(论文)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探究(论文)小学数学的“图形与几何”教学是初步探究数学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图形与几何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发展形象思维,培养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一、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目标图形与几何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要掌握好这一部分的标准,必须引起对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视:1.重视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对几何概念的形成;2.发挥几何图形本身的作用,以帮助学生正确形成和理解几何概念;3.及时将所学概念纳入已有系统,促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4.设计新的解法,一方面要注意结果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要注意其根据的条理性。

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原则1.提供现实情境,激发研究兴趣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

小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

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例如,以教室为情境,让学生认位置;以学生熟悉的搭积木为情境,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

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主动地研究。

2.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研究方式的转变标准》中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研究数学的重要方式。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上设计了很多这方面的活动。

例如“你说我摆”、“观察与测量”、“有趣的图形”、“动手做游戏”等,在合作中进行研究,体验合作研究的必要性和乐趣。

同时,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尝试不同的探索方式,不断提高思维水平。

8 小学数学教学论(第八章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

8 小学数学教学论(第八章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
关系和度量关系。
• ①对图形形状的识别——直线型(三角形、四边形及多边形等);
曲线型(圆及扇形等)。
• ②对图形位置关系的识别——直线型(平行、相交、垂直等)。
• ③对图形度量的识别——长度、角度、面积、大小关系的辨认等。
• 2. 作图技能
• 运算、作图、推理是三种基本的数学活动,因此“能算、
会作图和会推理”是三种基本的数学技能。
足,问雉兔各几何?”时,借助几何图形可以直观呈现各量及其数量
关系,能够帮助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灵活解决问题。
• 假设 35 个头全是鸡头, 那么脚的数量: 35×2 = 70(条),比实际少了:
94-70 = 24(条)。于是要把一些鸡换成兔子, 每换一次都要添2条脚。
• 因此换的兔子数: 24÷(4-2)= 12( 只) ,而鸡的数量: 35-12 = 23(只)。
C
B
C
A
C
(四)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的教学策略
• 1.关注读图,培养几何直观的意识
• 2.重视画图,形成几何直观的思维方式
• 3.丰富模型,提升几何直观的水平
• 4.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几何直观的展示
二、图形的认识
• (一)平面图形的认识
• 1.角的认识
• (1)角的形成与发展
• 数学中角的概念可以分成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
• 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画图、列表等方式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养
成随时画图、列表的习惯。
• 例,钉钉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的页
数比全书的1/4少10页,第二天看的页数
比全书的1/5多14页,最后还剩150页,这
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
(二)理解几何直观
1. 能够感知各种几何图形及其组成元素,

几何与图形教学策略

几何与图形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应对策略1、“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应注重生活性。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生活原型,让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去观察,帮助学生积累几何形体丰富的感性经验,并让他们通过分析、比较,找出事物的相同特征和不同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2、“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应注重操作性。

“空间观念的形成,只靠观察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验活动,让他们自己拉一拉、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

通过动手操作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增加学生思维的直观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的过程,给学生带来了探索问题的平台,带来了成功的机会。

3、“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应注重探究性。

数学教育研究表明,空间观念只有在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中才能形成与发展。

因此,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地留给学生感悟的时间和空间,让感悟过程丰富多彩。

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要善于利用探索的具体过程,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操作实践中发展空间观念。

4、“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应注重多媒体手段的使用。

5、“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应注重应用性。

二、小学绘图操作在小学数学“几何与图形"部分的教学中逐渐意识到学生对几何图形越来越不敏感,绘图能力下降,操作意识淡薄,严重影响了几何教学效果。

简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总结了几种应对策略和大家交流.一、反思。

学生在识图、绘图的过程中出现以上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图形与几何》(教案)

《图形与几何》(教案)

《图形与几何》(教案)教案:图形与几何一、教学目标1.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属性和特点;2.掌握辨认和绘制各类几何图形的能力;3.能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对几何空间的直观感受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内容1.各种几何图形的分类和基本属性;2.几何图形的辨认和绘制;3.三角形、矩形、对称图形、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学习;4.简单的几何运算;5.几何空间的直观感受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幅自己画的五彩斑斓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发问:“这是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点?”等,借此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引导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属性。

2.学习几何图形的分类和基本属性(1)教师出示圆、正方形、矩形、三角形、梯形等学生较为熟悉并易于认知的图形,介绍各类图形的基本属性,并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进行同类别图形的比较。

(2)利用图形卡片、乐高积木等具体物品,让学生手动搭建出几种几何图形,感觉它们的不同、相似之处,提高他们对图形的直观认识能力。

3. 几何图形的辨认和绘制(1)利用黑板和多媒体课件,教师通过范例让学生学习如何辨认和绘制几何图形。

(2)利用讲解、课外作业、问答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绘制图形的方法。

4. 三角形、矩形、对称图形、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学习(1)数学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探究、课堂讲解、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等。

在学习三角形、矩形、对称图形、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等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比如针对某个图形有兴趣的学生可安排小组任务,自主研究并呈现出来。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形卡片、乐高积木等学具物品感受对称变换后的几何关系,培养学生的对几何空间的直观感受和想象能力。

5. 简单的几何运算例如:计算图形重心、图形面积等问题的解决方法。

6. 巩固提高针对每一个知识点,老师都可以通过分组竞赛、互动游戏等不同的活动形式,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纠正错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浅谈图形与几何的概念教学模式

浅谈图形与几何的概念教学模式

浅谈《图形与几何》的概念教学模式数学概念具有概括化和抽象化的特点,它们是数学学习或数学思维的细胞,是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学生理解教材的根本。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几何图形的概念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存在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须的土壤。

现实生活中不少物品均能看到几何图形的身影,但由于几何图形的概念主要是通过归纳几何图形的本质属性、内在联系等组成,具有复杂性、抽象性等特点,再加上学生的认知特点等多种因素,不少学生在掌握几何图像的概念上均不理想。

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 教师需针对此情况,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模式,优化几何图形概念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课程标准》呈现“图形与几何”内容的结构形式,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

这与以往几何教材主要采取”定义——性质——例题——习题”的结构形式有较大的区别。

就此,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的概念教学模式。

一、激发心理需求,导入概念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对几何的概念会有初步的认识,这些原始的、粗浅的想法来源于现实生活,但这正是他们进一步掌握几何概念的宝贵资源。

概念的引入是几何概念教学的第一阶段,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在引入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找到与学生的共鸣点,即合适的切入点,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为概念的形成做好铺垫。

同时,要注意不能停留在生活实物的陈述上,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形体,建立起清晰的表象。

二小韩志华老师执教《角的认识》时,特别重视从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形体的过程。

韩教师先用三角尺实物引入:“老师手里拿着什么?为什么叫三角尺?”找找情境图中校园里的角后,再找找本班教室里的角,接着欣赏生活中的角,此时提出了关键问题:“脱去外衣,这些角长什么样?”韩老师关注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很好地将数学中抽象的角与生活现实中的角联系起来,便于学生学习角的概念,增强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图形与几何教案

图形与几何教案

图形与几何教案图形与几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基本属性和性质,能够正确辨认并在生活中应用。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描述、判断等方式来认识和描述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归纳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细致、思维敏捷、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基本属性和性质三、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正方形和长方形1. 自由讨论让学生自由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或物品是属于“正方形”的?有哪些是属于“长方形”的?2. 观察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和长方形,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3. 归纳总结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特点,总结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本属性和性质。

4. 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找出周围环境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并进行分类。

第二课时:圆形和三角形1. 观察实例呈现一些圆形和三角形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和特征。

2. 讨论比较引导学生讨论圆形和三角形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比较它们的边数、角度以及形状特征。

3. 归纳总结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特点,总结出圆形和三角形的基本属性和性质。

4. 应用练习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圆形和三角形,然后描述其特征。

五、教学延伸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剪纸或拼图等手工活动,让学生切割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并通过拼贴的方式制作图形拼图,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实例,讨论比较和归纳总结,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图形的基本属性和性质。

通过应用练习,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并在生活中积极应用。

通过手工活动的延伸,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教学方法多样化,并结合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的联系,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这一领域的学习兴趣不足。

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们在面对繁多的图形和几何定理时,往往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1)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讲授法为主,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产生厌倦。

(2)缺乏实际操作:图形与几何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教学中往往缺乏实际操作,使学生难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结果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时,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1)过度依赖公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依赖几何公式,而忽视了公式背后的推导过程,导致对知识理解不深入。

(2)缺乏问题解决能力:由于过分注重记忆,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这导致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容易产生混淆和误解。

(1)概念定义模糊:教师对概念的讲解不够清晰,使学生难以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缺乏辨析与运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概念的辨析和运用,导致对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首先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入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 空间观念: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和图形的观察、描述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够从不同角度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特征。

- 几何直观:引导学生运用几何图形来直观表达问题,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敏感性和运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结构化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结构化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结构化教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而数学中的图形与几何更是小学阶段学习的一大重点。

如何有效地进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引导学生建立结构化的思维,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结构化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图形与几何结构化教学的重要性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内容,具有以下重要性:1. 发展空间思维能力:图形与几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和想象力。

通过学习图形的性质,可以让学生在思维中建立起对物体形状、位置、大小等的空间感知和理解。

2. 培养逻辑思维:图形与几何教学不仅是简单的形状认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学生需要观察、分析、推理,并将结果进行总结与归纳,这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3. 基础数学知识的应用:图形与几何是数学知识的应用领域之一。

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同时也为学习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图形与几何结构化教学的策略为了有效地进行图形与几何的结构化教学,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引入真实物体: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真实物体,如各种几何形状的实物模型、实际生活中的建筑物等,帮助学生进行观察和感知。

通过触摸、比较、分类等方式,让学生对不同的图形形状建立形象的认知。

2.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将抽象的几何图形应用于实际问题。

例如,建筑设计、地图导航等情境中,通过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几何知识的实用性。

3. 激发兴趣:教师可以运用趣味性的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

例如,通过几何拼图游戏、数学竞赛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4. 建立概念框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几何概念的框架。

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图形展示等方式,将几何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结构化认知。

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问题探析

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问题探析

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问题探析一、教学内容难度较大在初中数学中,图形与几何是一个相对抽象和难以理解的部分,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困难重重。

比较常见的问题包括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性质、多边形的性质等等。

这些内容通常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但是部分学生却较为薄弱,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掌握相关知识。

解决方法:1. 循序渐进,分步骤教学。

针对性地,将学生分成不同程度的小组,分别进行逐步深入的教学,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点,不至于一开始就难以应对。

2. 示范教学。

通过示范教学,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相关几何图形的性质与规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3.巩固知识。

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巩固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教学方法选择不当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过于枯燥的教学方法往往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

解决方法:1. 多媒体教学。

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呈现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

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由于图形与几何知识相对抽象和难以理解,因此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枯燥乏味,导致他们学习动力不足,对课程失去兴趣。

解决方法:1. 激发学生兴趣。

可以通过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或者引用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相关的知识点,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调动学习积极性。

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评比活动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 知识联系实际。

将几何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几何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接受度。

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

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

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一、引言在教学过程中,图形与几何是数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空间想象力、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分享我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利用以及学生评价的反馈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我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教学目标可以包括:学生能够辨认和描述不同的图形,能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几何证明等。

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我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我会采用讲解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定理,帮助学生建立起几何知识的框架。

同时,我也会采用探究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索,主动发现几何规律和性质。

此外,我还会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几何问题。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的利用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对于提高教学效果非常重要。

我会充分利用教科书、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呈现生动、形象的几何知识。

例如,我会使用幻灯片展示不同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使用视频演示几何问题的解法,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

此外,我还会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几何练习网站和学术论坛,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

五、学生评价的反馈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学生评价是我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会设计各种形式的评价活动,如小测验、作业、课堂讨论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通过学生的评价反馈,我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互评和自评,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

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

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标题: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引言概述:图形与几何教学是数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心得体会。

正文内容:一、培养学生的图形认知能力1.1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特征1.2 激发学生对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1.3 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拓展学生的图形认知二、发展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2.1 引导学生进行几何问题的探究和解决2.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2.3 创设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三、注重几何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3.1 将几何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习的实用性3.2 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3 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加深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四、创设合作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互动与合作4.1 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4.2 引导学生进行几何问题的讨论和思考4.3 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促进互相学习和进步五、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5.1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5.2 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5.3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总结: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图形认知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特征、激发学生对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图形认知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几何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以及创设开放性问题,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此外,注重几何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创设合作学习环境,以及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也是提高图形与几何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

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

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几何学习的兴趣。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享一些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心得体会。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1.1 强调基本图形的认知:学生需要掌握各种基本图形的名称、性质和特点,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1.2 练习基本图形的绘制:通过绘制基本图形的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图形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手工能力。

1.3 运用基本图形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图形知识进行解答,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生发现几何规律2.1 引导学生观察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分类等方法,帮助学生发现几何图形之间的规律和联系。

2.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索解决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几何问题,鼓励他们主动探索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3 利用几何工具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使用几何工具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几何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三、结合生活实际情境进行教学3.1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几何知识: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增强他们对几何学习的兴趣。

3.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设计一些与空间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几何解题能力。

3.3 利用实际情境进行几何应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的几何知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多元化教学方法4.1 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几何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2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互动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3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等方式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定期进行知识检测和反馈5.1 定期进行知识检测:通过定期的小测验、作业等方式,检测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直观与抽象

“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直观与抽象

“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直观与抽象“图形与几何”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讲座中三位老师围绕“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直观与抽象这两个问题展开相关的讨论。

首先,直观是前提。

儿童认识图形必须从具体、直观入手。

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课堂教学也罢,都是在直观的基础上,抽象出图形的特征,从而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

其次,抽象是本质。

图形是客观世界抽象概括的产物,其本质是抽象的。

如果教学仅仅停留在直观的层面,那么我们对图形与几何的理解就难以深入,难以触及本质。

直观在带来我们所需的形象、可感的同时,也夹杂着一些我们不需要的干扰或多余信息。

我们必须在直观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从形象感知向理性思维过度,并通过直观后的抽象抵达数学的本质。

直观是基础,从具体生活场景出发,一上:认识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带领学生认识了这些物体后,学会长方体分一类,正方体分一类,圆柱体分一类,球体分一类。

一下: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学生学会从长方体中抽象出长方形;正方体中抽象出正方形;圆柱中抽象出圆形。

教材是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遵循从直观——抽象这个原则的。

当然直观不是万能的,正如世界上不存在打开所有锁的钥匙一样;直观是相对的,比如在三年级学生眼中,直观的知识或方法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就是抽象的,但是三年级眼中的抽象知识或方法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直观的。

数学又是客观世界抽象概括的常务,其本质是抽象的,如果教学仅仅停留在直观的层面,那对于数学的理解就仅停留在浅表,甚至是错误的层面。

以三角形三边关系为例:三根纸条、其中两根之和等于第三根,这三根能围成三角形吗?思考:三根纸条,其中两条等于第三根,怎么会围成三角形呢?这其实是错解,是学生的负迁移,是学生操作中的误差造成的。

此时教师应该大胆予以否定,指出错误的原因,用放大镜放大一下看是否有误差、缝隙,教学中不能一味迁就学生错误观察的结果。

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

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

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一、引言图形与几何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一些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心得体会。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进行图形与几何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学生需要掌握图形的基本属性、图形的分类及特征、图形的变换等内容。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1. 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我经常运用一些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实物模型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图形与几何知识通过图像、动画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内容的组织1. 清晰的教学结构:在进行图形与几何教学时,我会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

2. 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在教学中,我会将图形与几何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进行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和延伸,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故事、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示范、实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践操作: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错误分析与订正:在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我会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进行错误分析与订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5. 总结归纳:在教学结束前,我会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如:三角形三边的关系、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 顶点的关系等;点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等。
二、教材对 “图形的认识” 是怎样安排的?
“图形的认识”内容主线的基本线索:
一、从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图形到应用与生活。
比如:圆的认识 抽象做的好,但应用重视不够。
二、从直观辨认图形到操作探索图形的特征。
请老师们带着这样几个问题观课:
一、平行与垂直的数学本质是什么?余老师设 计哪些活动促进学生理解它?
二、哪些环节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在 这一环节有哪些表现?
三、学生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难点在哪里? 余老师采用了哪些策略来突破难点?
第二:基于图形的想象和图形之间的转换,
发展空间观念
例如:四下的搭一搭
浅谈小学“图形与几何” 的教学(一)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教学
课标对“图形与几何”的设置
小学数学 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应用
图形的认 识
测量
图形的运 动
图形与位 置
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 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
一、课标对“测量”的教学有哪些要求?
对测量主要从三个维度来要求:
一维图形的大小 二维图形的大小 三维图形的大小
长度 面积 体积
二、教材对 “测量” 是怎样安排的?
认识
一维图形的大小 二维图形的大小 三维图形的大小
计算
长度 面积 体积
三、“图形的测量”中的几个核心理念:
1. 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 使学生理解与把握度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对测量结
三、学生的图形认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主要
分为五级(范希尔几何思维理论):
水平1:直观化; 水平2:描述/分析; 水平3:抽象/关联;
小学
水平4:演绎/形式化推理; 水平5:严密/元数学。
中学
四、图形认识的教学要明确两点:
一是这部分内容属于图形认识的哪个水平,前 面的知识基础和后续知识各是什么;
二是多数学生现在的形象思维处于一个什么阶 段,要通过教学达到什么阶段。
课例:《认识面积》 河北名师牛献礼
果有很好的感悟; 3.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恰当地选择度量单位、工具和
方法进行测量; 4. 重视估测及其简单应用; 5. 帮助学生在图形测量活动中感悟数学思想,了解掌
握测量的基本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空间 观念。
观课问题
问题1:认识面积,认识什么?牛老师设计了哪些活动 来帮助学生理解它?
问题2:面积和周长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极容易混淆的 两个概念,本课的学习中,牛老师运用了哪些策略来 帮助学生厘清这两个概念?
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 形等。
抽象
实际物体
几何图形
想象
特征描述
一、课标对“图形的认识”的教学有哪些要求?
对图形认识的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图形自身特征的认识。
比如:正方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等立体图 形特征的认识。
二是对图形各元素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关
系的认识。
比如:长方形的认识 把握好每个学段的目标,到位而不越位
三、从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
化曲为直 渗透微积分思想
四、从静态到动态。
第一学段侧重于静态认识,第二学段侧重动态认识,如,面的旋转
从教材的整体编排看,是按“体-面-体”的 混合螺旋编排结构的。
这样的编排有以下好处:
第一、 分散难点
第二、 符合儿童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
例如:指认圆柱高
空间知觉(表象的基础) ↓
空间观念(表象的形成) ↓
空间想象(表象的改造)
实物指认 图形指认 剖面指认
三种水平既递进发展,又交错共存
五.怎样通过图形的认识教学,促进学生空 间观念的发展?
第一: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与操作认识图形,发 展空间观念。例如:长方体的认识
课例:平行与垂直(湖北特级教师余振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