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2019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模拟试题(一)含答案
绝密 ★ 启用前2019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模拟试题(一)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态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的最高层次的文明形态。
任何文明形态都必须具有与之相适应的主体承担者,生态文明的主体承担者是“公共人”与“生态人”组合而成的“生态公民”。
所谓公共人是指在公共领域中受公共精神驱动,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维护公共利益的行动者。
作为公共人,生态公民首先应具有生态正义观念,公平地在社会主体之间分配生态权益和生态责任。
生态公民强烈主张生态资源合理公正的配置,损害生态环境必须受到相应惩罚,利益受损者应给予相应补偿。
其次,生态公民应具有生态权力观念。
生态公民行使生态权力的方式主要是言行,即生态公民通过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影响环保法规政策的制定,改变不合理的环境决策,纠正不合法的环境行为。
再次,生态公民应具有生态合作观念。
对于公共领域而言,公共产品是群体互动的产物。
生态公民必须在复杂公共关系网中不断地与其他行动者产生联系,才能持续性地再生产生态公共产品。
生态人是指以追求人的生态性存在作为目标,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行为准则,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人。
作为生态人,生态公民首先具有生态道德意识,将生态文明内化为精神上的自觉追求,最终外化为一种绿色生活方式。
在生态道德的指引下,生态公民无论身在何处,有没有外界监督,他们都会表现出高尚的生态道德情操,不随意乱扔垃圾,不损害自然环境。
2019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详解)-高考模拟
2019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详解)-高考模拟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A.梦魇笑靥赝品姹紫嫣红不辨妍媸B.尴尬旗杆攻讦宵衣旰食天干地支c.教唆疏峻棱角怙恶不悛皮肤皴裂D.囹圄熨帖觊揄钟灵毓秀旱涝无虞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从去年的非典危机到目前的禽流感,重大事件的信息公开化,了人民的知情权,这已经成为今天人民生活的常态。
②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不仅不主动地去倾听群众的呼声,而且对群众主动提出的意见采取的态度。
③爱国主义诗人屈原逝世,楚国人民一直怀念他,而对迫害他的子兰、靳尚及南后等人痛恨不已。
A.保障漠视以后B.保证忽视以后c.保障忽视以来D.保证漠视以来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泰山队离冠军虽然只差那么一步,但不练好“内功”,不保持清醒头脑,最后那几步更不好走,因为行百里者半九十。
B.课堂上老师不胜其烦地给我们讲解这个问题,直至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听懂为止,因此,我们每个同学都很喜欢他。
c.提高教育设施的水平本无可非议,但有的教学楼盖好了,教学质量没有明显的改善,对学生的收费却抬上去了。
D.凡投资做生意者,也许今天身无长物,明天却摇身一变而成为暴发户,但商场失意,血本无归,倾家荡产者也不乏其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艺术家们为爱美之心所激发,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现世界,来体现自己对美的认识,实现自己对美的追求。
B.“9·11事件”后,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三国关系进人微妙阶段,尽管美、印、巴关系何其暖昧,但美国与印度将走向军事合作的态势已相当明朗。
c.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依然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xxxx年全年对外贸易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
2019年高考模拟卷语文
2019年高考卷1(语文2)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工程遗存反映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考古学是显微镜,能够观察历史遗留的微痕;考古学也是望远镜,能够探测历史发展的长河。
通过考古学,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从殷墟甲骨的发现到商王世系的研究,从夏墟的探索调查到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夏文化的确认,夏商两代的历史终因中国考古学的成长而成为信史。
然而,考古发现显示,中华文明形成的实际年代极有可能比目前流行的五千年说还要久远,年代早于夏代的“龙山”和“仰韶”时期同样有着波澜壮阔的文明发展大潮,尽管缺少文献支撑,可那些被发掘出来的大工程遗存却放射出只有文明时代才能拥有的夺目光辉。
比如,在距今6000年左右的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里,有着周长近2000米、宽10余米、深4米环壕拱卫的中心聚落;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群里,有着百米宽度的古城基址、莫角山大面积垫土、大型玉器墓葬、综合性水利工程系统。
类似的大工程遗存还有不少,它们设计标准高、建筑工艺精良,如果没有严密的组织体系、综合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是难以完成的。
这种强大的号召能力、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反映的正是当时中华文明发展的高度。
古礼体系揭示中华文明的独特内涵。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礼制的出现、发展与成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经历。
那些与大工程形影相随的高规格墓葬、神庙祭坛都不是普通民间行为的结果,而是古礼仪式的物质遗存。
礼制的凝聚力、感召力激励着早期先民艰苦奋斗,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文明。
这些史实已经并不断被中国考古学所揭示。
古礼在距今6000年前后以成熟的状态出现在中国,有多个类型:杨官寨遗址反映的是“彩旗飘飘,仪礼草创”的庙底沟文化,牛河梁遗址讲述的是红山文化的“庙坛玉佩,祭祀神话”,良渚遗址展示的是“仪式道具,傩礼崇拜”的良渚文化。
那个时期,纯粹的自然神已经纳入古礼体系,人神杂糅、分别祭祀,与殷墟卜辞记述的情况大体相同。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1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道德经》里的‘道’究竟是什么?我觉得其实是一个‘源代码’,按老子的理解,应该就是指天地,指时空”,知名学者余世存日前在解读自己的作品《老子传》时作出上述表示。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道德经》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然而对于这部经典的解读一直以来却颇多分歧,任继愈先生认为,《道德经》是写给弱者的哲学慰藉,但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老子写给掌权者、君王和政治家的一部经典。
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也有人说,四分之一部《道德经》就可以治天下。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究竟是写给弱者的“心灵鸡汤”,还是治国、修身的天之大道?正统的老子的传记,就是司马迁寥寥一些字,很少。
司马迁也没有拿出来单独作传,把他写得神龙不见首尾。
要拼凑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只能在有限的史料里找一坐我们觉得可信的东西。
余世存的《老子传》,用老子的生平,立体地阐述了《道德经》,以第一、第三人称混合形式叙述老子的人生心路,还原历史,将老子的一生串成一个完整的人生历程。
关于老子与孔子、苌弘、常枞、秦佚、杨朱、周王室的关系,作者交待得合理而平常,通过讲述老子的爱情、友谊、教育、仕途人生等,探寻了《道德经》思想的源起。
《老子传》中力求以现代人的角度去理解老子,希望以它来拉近现代读者与这位历史人物的距离,更帮助读者消除与《道德经》这样的经典作品之间的时差。
他认为不是老子故意要给后人一个迷魂罩,就像我们今天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一样,也会想一些名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这种虚构其实包含了我们对人生、对社会一些很真实的看法。
从老子的故事中,可以看得出他对人世的一种观念,甚至可以看出他对现实社会的态度确实不如孔子那么积极。
对于《道德经》中的大众熟知然而又对其意义争论颇多的“道”,余世存认为,“我觉得其实就是一个源代码。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高考语文试题第一节阅读理解(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关山月是大约唐代的著名女诗人,她刚八岁时丧父,十二岁时成了“处子”。
因家贫,便出家为尼。
她深得契丹贵族的器重,但因念佛太多,遭遇种种不如意,终归隐居。
步虚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少年,和关山月相识后逐渐放下颓唐之情,潇洒的飞奔向人生辽阔的天地。
其实是这个关山月的一生中最痛疼最真挚的话。
这大概就是一见钟情来得如此之快,而写作却要动几百次笔墨,几十年光阴成为佳话吧。
1. 文中出现的“一见钟情”指的是男主人公对关山月的哪种情感?A. 同情B. 爱恋C. 欣赏D. 感兴趣2. 下列事实描述中错误的是A. 关山月在十二岁时成了“处子”B. 她是唐代的著名女诗人C. 步虚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少年D. 她深得契丹贵族的器重B有人曾给我们这样的婚姻打过定义。
其实他们的爱情情怀没有了,然而为了生计,为了孩子,为了社会的眼光和责任感,他们互相依偎。
于是有了如下的定义:蜗居,是因为接受了一种非常庸俗又恶俗的婚姻。
但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像那普通人一样去向“天涯”前行。
3. 文中“蜗居”一词的含义是A. 隐居幽深之处B. 低矮狭窄的屋子C. 羁绊于婚姻中的生活D. 不为外人所知4. 文中作者认为婚姻是“非常庸俗又恶俗”的表现是A. 为了生计,为了孩子B. 为了社会的眼光和责任感C. 蜗居无法摆脱社会的约束D. 人们对“蜗居”生活的态度C当我们用智能手机刷微博,搜索网络时,我们并不能得知背后操纵者的一举一动。
而他们在不经意间就影响了我们的思想与行为。
当我们高举着“自由”的旗号来陈述自己对一些事物的审视时,我们恐怕并未意识到自己所受的“外部刺激驱使”。
在这个视觉的时代,我们的脑海正日渐试图忘记那些并不完全符合现代审美的审美。
5.作者认为现在人们的审美有何变化?A. 完全符合现代审美B. 不完全符合现代审美C. 没有变化D. 难以判断6.从文中了解这些信息最能支持的是A.智能手机的使用对我们的影响B.当代审美标准C.自由观念的影响D.现代传媒对审美的影响D天宫二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空间实验室,为全国人民所鼎力支持。
2019届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精品】
2019届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模拟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目前,我国的城市文化竞争力日趋增强。
然而,通过对其发展趋势的研判,特别是基于城市文化竞争力核心要素及其指数表现的分析,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依然面临着诸多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和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完善。
这是长期困扰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一大难题。
伴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突飞猛进,大量新兴文化业态不断涌现,大多数城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及其服务机制却还停留在传统的单向供给模式。
既不能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又无法有效承载新兴业态的发展需求。
以文化竞争力综合指数得分最高的北京为例,其文化设施要素得分仍旧偏低,恰好说明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与庞大且还在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相比仍显不足。
没有资源,就没有发展,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城市既有的文化资源,才能让城市文化生生不息。
然而目前我国城市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普遍存在观念雷同、模式粗放、效率低下等问题。
首先,越来越多的城市注重“文化兴城”,大打“文化牌”,但也出现“千城一面”和将文化泛化的现象。
“建筑文化”“名人文化”“服饰文化”“山水文化”等口号式、标语化的城市文化定位比比皆是。
其次,文化发展战略相互模仿和跟风抄袭的情况也非常突出。
第三,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存在“重建设轻人文”的弊病,盲目上马重大项目,过分依赖硬件升级,而忽视城市精神遗产的传承和整体文化氛围的营造。
2019年高考模拟卷语文
2019年高考模拟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走出校园后,公众大多从媒介渠道继续获取科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大量的读者、听众和观众来说,这些渠道是无所不在的,特别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信息呈指数式增加。
越是这样,越需要科学家积极地发声,澄清事实,破解谣言,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
可以说,科学新闻出现在大众媒体中的历史和大众媒体渠道存在的历史一样悠久。
只不过不同历史时期或者在不同文化情境下,撰写这些科学新闻的人会存在一些差异。
比如在科学建制化和科学家职业化前后,很多科学家还十分愿意同媒体进行交流,他们或接受采访,或撰写文章,并且他们欣然地利用那个时代的媒体渠道和公众分享他们开展科学探索的故事。
我们常说:科学家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发现者、生产者、创建者。
因为科学家处于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在其所属的领域里游刃有余,所以同专门从事科学传播的机构和媒体相比,他们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科学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差错,保证科学传播的正确性。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科学传播十分重要,但是他们与媒体交流的频率却不是很高,更不要说他们会主动联系媒体传播自己的科研成果了。
那么为什么有些科学家在媒体面前会保持缄默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对科学家与媒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和考察。
和其他所有的新闻内容一样,科学新闻在本质上倾向于片段性叙述。
记者们更愿意就某个议题的具体事件写一些短文,而不是长篇累牍的主题式报道。
这背后的原因是大多数媒体生产过程的快节奏,特别是在当前媒体内容生产实时更新的情况下,新闻生产周期无法等待长达数月之久的科学过程的完成。
而且科学记者也不可能全景式报道科学新闻。
首先是因为没多少普通读者关注和自己无关的内容。
其次还要考虑传播分层的问题,记者在写文章时已经在心里描摹了一个读者群,所以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写出好的新闻报道。
此外,记者们往往只针对科研过程的某一个环节或片段撰写稿件,并且希望读者们能够从这些只言片语中勾勒出全景,并对该科学研究感兴趣。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第一部分: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1)《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珍品,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身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细腻的情感而成为了经典,更因为其寓意深刻的叙事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而成为了不朽的艺术传世之作。
(3)除了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外,《红楼梦》中的情节也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与布置,每一次的转折都让读者感到扣人心弦。
诸如林黛玉的梦游、贾宝玉的远行、贾政病逝等情节,无不显示了《红楼梦》对于生活的真实观察、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
《红楼梦》通过这些跌宕起伏的情节来表达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从而令读者对人生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极具魅力的原因是()。
A. 他们的命运动人B. 他们的外貌美丽C. 他们的家世背景D. 他们的性格特点2.《红楼梦》的情节设计精巧,每一次的转折都让读者感到()。
A. 拔高B. 扣人心弦C. 冷酷D. 素净3.《红楼梦》通过这些跌宕起伏的情节来表达对人性的()。
A. 冷漠B. 深刻思考C. 崇高情愫D. 肤浅认识4.下列哪一个人物在《红楼梦》中受到了父亲的不满?A. 林黛玉B. 贾宝玉C. 王熙凤D. 史湘云5. 作者写《红楼梦》是为了()。
A. 娱乐读者B. 展示对人性的深刻思考C. 狗尾续貂D. 满足心理愿望第二部分:知识运用6.请写出以下成语的出处:“见贤思齐。
”7.“你别再给我打电话了,我真受不了了!”这句话是一种()修辞手法。
A. 排比B. 对比C. 反问D. 比拟8.中国古代名篇《离骚》的作者是()。
A. 曹操B. 孟浩然C. 屈原D. 陶渊明9.“她比我年轻。
”这句话是一个()的判断。
A. 肯定B. 否定C. 比较D. 定语从句下面是一篇古文,你可以看到其中有一些空格。
根据文中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空格处。
明月出天山,_______________转雪山。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与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到20世纪末结束,生物科技有了飞速的发展。
伴随着许多生物医学研究重大成果而来的是,人体的指纹、虹膜、面容、DNA等个人生物信息的获取、采集、存储和应用的越发便利和普及。
但如果生物信息在收集、使用和保护中处置不当或存在漏洞,便会给个人信息安全、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安定甚至国家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例如指纹、虹膜和面部识别,依据的是个体独特的生物特征,所有的生物特征数据进入计算机都会被转换为0和1的数码储存在数据库中。
这些被视为唯一性的生物特征数据进入网络后被盗取的几率大大增加,带来的风险要比信用卡盗刷严重得多。
这或许是生物认证方式最大的安全隐患。
对个人生物信息的采集和使用等问题也存在于刑事鉴识中。
2018年4月,美国调查人员在对网上基因数据进行筛选后,逮捕了一名逍遥法外数十年之久的“金州杀手”。
然而,这次逮捕行动不只引发了数字时代基因数据贮存、泄密和使用的激烈争论,争议后又聚焦于商业基因网站(基因库)如何保证个人DNA隐私不受侵犯。
生物信息安全牵涉多个方面,是一个庞大的领域,个人生物信息保护正是这个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个人生物信息的法律保护面临着三个问题:一是个人生物信息权作为具有人格权属性的私权,尚未明确纳入私法保护范围;二是针对个人生物信息在刑事侦察、治安管理、人口治理、医疗卫生等领域的非商业应用,以及政府和相关机构的责权利,特别是个人生物信息权保护边界等急需明确;三是针对个人生物信息的商业应用和相关产业侵权风险及不正当竞争,目前缺乏相应的特殊规制,法律救济、行政处罚也无法律依据。
对此,可以立法进一步规范相关内容,诸如虹膜和面部识别的技术可以在什么范围内使用,以及如何使用,包括授权和使用者的等级,都需要在立法中详细规定。
然而,立法只是一个大的保障,立法后如何执法,可能存在哪些法规漏洞,都关系到个人生物信息安全的保障。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9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绘画传统这一体系,以笔墨为其最核心的成就。
中国绘画传统有别于西方美术传统,笔墨就是最大的结构性差异所在,这也是整个东方视觉艺术传统最有价值的地方。
对笔墨的分析与理解,重在把笔墨典范视作人格理想的表征系统。
所谓“笔墨典范”,强调的是历史上的大家作品所具有的典范性。
在这里,笔墨绝不仅仅是用笔和墨在宣纸上画出笔道,渗化墨象,而是比这种工具材料组合运用复杂得多的文化表征系统。
它在结构上具有一个表层、一个里层和一个核心。
表层是“可视之迹”,也就是中国画的画面痕迹;里层是“可感之心”,也就是通过画面痕迹可以感受到的画家的情绪、状态和心境;核心则是“可信之道”,指向痕迹、心境之后的人格理想,是隐藏在表层、里层之下的理想性的人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格理想是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是历代文人学士、士大夫的精神理想,这一精神理想具有群体性,不是一人、一时、一地的观念与情绪,而是代代积累的公认方向与共同诉求。
中国士人画的最高境界是借山川自然之形,运用笔墨语言来书写自己,图绘自己,尤其写出自己对天地万物的体悟,以此塑造、更新自己。
而这个“自己”,一定是走在追慕典范人格理想的自修之路上,是希贤希圣、法道法自然的践行者,因而不可能局限于小我。
这样的人、这样的作品,才真正具有典范意义。
这种人格理想的表征系统通过动作性的心理同构把表层、里层和核心相互关联起来,这一心理运作机制是一种想象中的内摹仿。
(完整)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原创)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
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
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
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
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
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
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
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
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
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第三是卖弄才气。
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仍是趣味低劣。
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eloquence),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设计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然而设计作为独立的学科,其历史十分短暂。
当我们对设计的理解更多在形式层面展开的时候,形式分析、图像学研究、符号学理论就成为好的工具;当我们意识到设计承载着文化表达的时候,人类学的考察、文化批评、哲学思辨就是必然的选项;当我们关注技术进步带来应用层面创新时,科学理论、应用实验、技术研发等等也无可回避……在上述种种之上,设计还展现出一个显著特点——综合性,呼唤我们对真实世界建立超越学科分界的综合认知。
设计学科要围绕现实问题展开,可能少有别的学科像设计学这样不断受到时代发展的挑战,尤其在今天倡导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形势下,社会认知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同时设计学也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今天的设计,所倡导的也不再是简单地对现实需求的被动式响应,而是在深刻理解现实世界的基础上,主动设问,定义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
例如,首届“中国设计智造”DIA大奖获奖作品方太水槽洗碗机,设计师基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重新定义了洗碗机的形态。
新的水槽洗碗机不占据橱柜空间,紧贴水槽设置,符合传统洗碗习惯,并加上了消毒功能,紧凑实用,显示出设计思维的力量以及中国本土设计的实力和水准。
在求真、求知的基础上,求解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实则不然。
相较于其他学科,设计学的求解在这个时代更有其特殊性,就是其实现能力。
设计所面对的问题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功能性问题,而是走向更为开阔的领域。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设计学院,即采用问题制模式进行教学,所提的问题看上去似乎与习惯中的设计领域无关,但针对问题拿出的具体设计成果又真真切切有效,显示出设计思维的巨大潜力。
比如,一组同学设计并制造了一种价格仅为25美元的婴儿保温襁褓,通过慈善机构的批量购买和分发,减少了贫困地区新生儿的死亡率——他们通过调研发现造成贫困地区新生儿死亡的一大原因是新生儿体温过低,更致命的是家长没有能力把新生儿送到医院,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家长身边实现婴儿保温。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仿真测试题及答案三套
高考语文模拟仿真测试题及答案三套仿真卷(一) 高考仿真模拟冲刺卷(A)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民”政治的当代意义姜志勇“民”是国家构成的基本元素,也是政治制度建立的基础,一般来说,不同的政治制度都是建立在不同的“民”之理论上的。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设计的哲学王统治的国家是建立在把“民”分为普通人、兵士和卫国者三个阶级且只有卫国者才能有政治权力的理论预设之上的。
雅典城邦制度中“民”分为公民、自由人和奴隶,只有公民才是城邦的主人,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更为值得思考的是,“民”之理论的变化也是政治制度变迁的重要原因和动力,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天赋人权、人是具有天赋权利的人等现代“民”之理论的形成,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变迁的重要特点也体现出“民”之理论的不断衍变,产生了包括国民、公民、新民、人民等表述“民”之不同内涵的词语,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家们都把“民”之理论的重新诠释和解读放在建构新的政治制度的突出位置。
儒家“生民”政治对于“民”的理解是“民”生于“天”,“君”立于“民”,“君”为民“用”,“君”“民”平等,但它又不同于自由主义对“民”的理解。
自由主义理解的“民”是政治上平等、具有不可侵犯的天赋权利的“民”(公民)。
“生民”对“民”的理解除了考虑政治上的平等之外,还关注经济问题。
在西方契约论中,政治上平等的人不论穷富都一致欣然签订财产权不可侵犯的契约,而在“生民”政治中,国家诞生时就具有保障弱势群体生存的重要职责。
在这个意义上,“生民”相较“公民”来说其涵义更丰富,在“生民”的理论基础上会更容易建立福利制度。
“生民”政治的涵义包含“生民之道”,儒家的“生民之道”在关注弱势群体生活上类似西方的福利政策,都要求通过政府干预来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
2019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附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出题人:XXX 审核人:XXX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金观涛先生发表了题为“反思‘人工智能革命’”的文章,文中表达的结论大致是今天面对信息文明高度繁荣的学者们的共识:科学与人文的隔阂甚至对立,对人类科技进步中社会性因素的忽视,导致了技术理性的张扬和人文精神的退化。
这个视角,从人工智能发展历史来看却似乎不成立。
在人工智能研究史上,人们对智能研究的理论基础还是比较重视的,也有过多次重大的争议和讨论,不同研究领域具有强弱各不相同的立场,从而反映出它们在智能基础问题上的重大差异。
人工智能具有工程和科学两种不同的维度,前者并不以理解人类智能为前提,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数据等资源通过算法加工来完成人类实践生活中的任务;后者则需要从人类智能原理出发来实现人工智能。
例如当前的类脑计算研究,是放弃传统的计算机,改为从结构上模仿人脑来开发芯片,从而希望从结构仿真的功能涌现中来产生智能。
对人类智能的认识是科学家当今面临的难题,在研究过程中由于对科学原理的不了解,不得不在工程上进行简化,即不对智能做任何明确的定义,而是在利用人工智能探索智能行为机制的过程中来逐步了解和解释智能的本性,这是任何具有工程和科学双重性质的技术性科学中不得不采取的务实态度,没有这种务实态度,简单地将工程实践和原理在认识论上对立起来,可能会对知识的进步产生不利影响。
人工智能虽不是理论物理学那样高度成熟和形式化的科学,不具有严密的理论形式,但是其经验性定律及其使用的概念框架、假设也是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条件中形成的。
因此当这些定律和概念框架与常识知识中的表述不一致时,往往会形成冲突,但这种冲突可以通过对其定律、理论假设和模型的科学解释,来弥补表达日常经验的常识语言与其定律解释之间的差距,从而推动人工智能学科理论的成熟。
问题是对于经验定律或理论模型的科学解释是依赖于语境和具体实践的,这种语境反映了解释者所处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6页,第II卷第7页至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 ~ 6题,第II卷15 ~ 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 ~ 14题,第II卷18 ~ 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
《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
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
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
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
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
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见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
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
大额紫荆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玩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
⑤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
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
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
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
从瘦肉精饲料、三聚氰胺奶粉、毒胶囊的制作到利用电话、互联网精心设计的钱财欺诈,舆论同声谴责的是无量企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骗子以及失职的监管机构,而技术研发者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人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人员出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文化领域的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
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
(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第23期,有删改)1.下列关于“技术崇拜”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从现象看,技术崇拜就是大型文艺晚会中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和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等诸多技术手段的过度应用。
B.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许多时候源于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
C.从结果看,技术崇拜所形成的华丽风格,弥补了娱乐节目艺术主题的不足,从而让娱乐节目成为技术使用的受惠者。
D.从实质看,技术崇拜无异于工具崇拜,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忽视了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在艺术生产中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段针对当前许多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技术应用贪大求奢的现象,对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反思和追问,明确指出艺术领域中技术崇拜正在形成,自然引出本文话题。
B.②段先明确艺术和技术的关系,借着分析文学作品成文经典的原因,指出在现代社会艺术和技术本末倒置;③段联系中国艺术传统,进一步阐述艺术和技术的关系。
C.④段与②③两段形成递进关系,先指出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接着通过一些娱乐现象表明由技术主打的娱乐节目主题贫乏,技术游离了艺术的初衷。
D.⑤段首先指出技术的工具性,然后联系社会现象,揭示技术使用人员的作用和良知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从而得出重新审视技术和道德关系的结论,与①段相照应。
3. 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艺术生产从来离不开技术的支持,若果艺术作品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那么炫目的技术就只能是虚有其表的形式。
B.古代思想家反对“文胜质”,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炫技”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
C.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因而从事文化生产应该审慎地考虑技术使用的意义。
D.如果让技术和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就能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误区,就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
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
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
及丁父忧,服阙,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
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
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
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
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
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
俗流不敢至其门,寒酸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
其在都。
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
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
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
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
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
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
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
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
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
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毅力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
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逸:散失B.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故事:先例C.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遇:得志D.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殷勤:周到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乃.不敢引疾 B.御制诗以.纪其事臣乃.敢上壁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四海好学能文者. D.去而.人爱思之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临清流而.赋诗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筠才智过人,淡泊名利。
他年少时即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深得赏识;志趣超脱,不汲汲于仕途。
B.朱筠倾心学问,推进学术。
他倡导整理文化典籍并身体力行;重视文字训诂之学,对当时学人产生深远影响。
C.朱筠兴趣广泛,豪爽好客。
他爱好金石书法、藏书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满,饮酒论学终日不辍。
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
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译文:(2)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译文:(3)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译文: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答: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答: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6分)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①,②,③,④,⑤,⑥,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乙:①,唯昭质其犹未亏。
(屈原《离骚》)②但为君故,。
(曹操《短歌行》)③泻水置平地,。
(鲍照《拟行路难》)④,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⑤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⑥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