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心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
cvp监测与临床护理
手术室应用
在手术过程中,CVP监测能够协助医 生判断患者的循环血量状况,提高手 术安全性。
人工智能与CVP监测的结合
数据挖掘与分析
人工智能能够对CVP监测数据进 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协助医生做 出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自动报警与提醒
人工智能能够根据CVP监测数据 自动触发报警和提醒,使医护人
员能够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通过监测CVP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低血压和休克的风险 ,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调整输液速度、补充血容 量等,以维持血压稳定。
指导用药
CVP监测可以协助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为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给药方式提供依据,如血管活性药物 的输注速度和剂量。
护理工作对CVP监测的影响
准确记录CVP数据
CVP监测能够实时监测患 者的中心静脉压,及时发 现和解决潜在的循环血量 不足或心脏功能问题。
指导治疗
通过CVP监测,医生可以 了解患者的循环血量和心 脏功能状况,从而制定更 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评估预后
CVP监测可以评估患者的 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 依据。
缺点
操作难度大
CVP监测需要专业的操作 技能和经验,操作不当可 能导致感染、血栓等并发 症。
个性化护理计划
基于人工智能的分析结果,医护 人员可以为患者制定更加个性化
的护理计划,提高护理效果。
05
CVP监测与临床护理的关联性
CVP监测对护理工作的指导作用
指导液体管理
CVP监测能够实时反映患者的循环血量和血管内容量,为 护理人员提供准确的液体需求信息,有助于指导补液和脱 水治疗。
预防低血压和休克
监测病情、预防并发症、优化治疗方案
无创心血管超声的临床应用及意义评析
无创心血管超声的临床应用及意义评析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无创心血管超声在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的应用及其价值。
方法将92例患有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检查方法,实验组46例,增加无创心血管超声诊断法加以辅助,对照比较两组诊断方法的确诊率。
结果对照组经过常规检查后有13例患者没有检查出异常,诊断率达71.7%,而实验组在加以超声辅助诊断后,有21例患者被检测出有肺栓塞的直接表征,9例患者没有异常,诊断率高达89.1%,同时可以根据三尖瓣反流速度估测出肺动脉收缩压变化情况。
结论无创心血管超声诊断法较之常规检查可以更为准确、迅速、无创地诊断出肺动脉栓塞,且更为实用、便捷。
关键词:无创心血管超声;心血管疾病;诊断;应用;价值近年来,肺动脉栓塞[1]已成为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急症,主要是由静脉系统、右心室血栓阻塞了病患肺动脉及其分支系统的循环或者造成呼吸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简称为PE。
该病症通常发病迅急,病情凶险,临床特异性差,容易出现误诊情况,一旦误诊就会导致延误治疗病情加重。
确诊病症才是治疗开始的前提,目前临床[2 3]对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最为有效的方法为无创心血管超声,通过对病患超声心电图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患者右心室系统及肺动脉系统内是否存在血栓直接表征。
还可以对一些心血管疾病诸如主动脉夹层瘤、室间隔穿孔、急性心肌梗死、心包填塞等等急症进行区分、鉴别。
本文选择本院92例经无创心血管超声检查确诊为患有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研究无创心血管超声在确诊肺动脉心栓过程中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确诊为患有肺动脉栓塞的病患9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心慌、气短、咳嗽、咯血、活动后胸闷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所有患者经确诊为中、重度肺动脉栓塞。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42.7±5.2)岁给予常规检查;实验组46例,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43.7±4.8)岁,增加无创心血管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方法诊断情况、肺动脉收缩压以及三尖瓣反流情况。
无创心功能参数的测定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体位 , 冠状 动 脉 造影 至 少 投 照 2个 体 右
位 , 果 由 同一 名 医 师 出 具 造 影 报 告 。 结
类 型 在 尸 解 中 约 2 3 ② 慢 性 心 力 衰 竭 /;
:
在 这 一 类 型 , 无 急性 血栓形 成 , 过 并 但 去大 多 有 心 肌 梗 多 的 历 史 , 肌 瘢 痕 形 E 心 成 , 心 室 功 能 障 碍 和 心 脏 长 大 为 其 特 左
冠脉病变的严重 程度 越重 , SO 、 其 v , c 则 越低 , I 且各 组 间 的差 异存 在显 著 性
关 资料 。以 P< .5作为 显著 的界 限。 00
结 果
征。在尸解 中, 类 患 者 至少 14; 在 这 / ③
慢性 病 变 ( 肌 瘢 痕 、 维 化 、 脏 扩 大 ) 心 纤 心 的 基 础 , 急 性 缺 m 的 临 床 表 现 , 血 既 有 缺 可能是恶性室性心律 失常的触发因素 , 也 可能参 与 室性 心 律失 常 的 发生 和 维 持 。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2 o:0 3 6 /.s . 0 7 s 1 x 2 1
1 2 3. 69
病 变 组 < 0分 ) B组 ( 度 病 变 组 ≥7 7 和 重 0
分 ) 轻度病 变组人 选 4 , 6例 , 2 男 6例 , 女
2 O例 , 龄 5 年 6±1. 9岁 。 重 度 病 变 组 43
由于 心 脏 指 数 ( I C )=心 输 出 量 ( O/ C ) 体表面积 , 每搏指数 ( I =每搏 量 S)
( v) 体 表 面 积 。 s /
无创心功能参数解读
无创心功能参数解读无创心功能参数指的是通过对患者进行非侵入性的检测,获取心脏相关的参数,从而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
这种检测方法避免了传统心脏检查中需要插管、注射造影剂等不适宜的操作,对患者更加安全和舒适,同时也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医学信息。
本文将对无创心功能参数进行详细解读。
1.心率和心律:通过监测心电图信号可以得知患者的心率和心律。
心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心脏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
心律是指心脏跳动的规律性,正常的心律应该是有规律的,不应有过快、过慢或者不规则的现象。
通过监测心律,可以早期发现心律失常等问题。
2. 血压: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
收缩压是心脏收缩时对血管壁施加的最大压力,一般应在90-140mmHg之间;舒张压是心脏舒张时对血管壁施加的最小压力,一般应在60-90mmHg之间。
通过监测血压可以评估心脏的负荷和血液供应情况。
3.心肌收缩力指标:心肌收缩力指标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获得。
常见的指标有射血分数(EF)和心室功能参数。
射血分数是指心脏每次收缩时,将左心室中的血液量的百分比。
正常成人的EF应该在55%-75%之间。
心室功能参数包括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和心室射血分数(SV)。
通过对心肌收缩力的评估可以判断心肌的强弱和心脏的泵血功能。
4.心脏电活动:心脏电活动通过心电图检测得到,可以了解心脏的起搏和传导情况。
心电图是通过电极贴在患者皮肤上,记录心脏电信号变化的波形图。
根据心电图的形态可以诊断心脏病和评估心脏的电生理功能。
5.心脏压力和容量:心脏压力和容量可以通过心导管检查得到。
通过将导管插入患者的动脉或静脉,可以测量心腔内的压力。
同时可以注入冲洗液,计算心脏的充盈容量。
心脏压力和容量的测量对于评估心脏负荷和疾病进展非常重要。
6.心脏超声成像:心脏超声成像是通过超声波对心脏进行成像,从而了解心脏结构的形态和功能。
无创心血管功能测量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无创心血管功能测量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医疗设备被研发出来,其中无创心血管功能测量技术便是其中一种。
这种技术能够对人体的心血管功能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医疗技术。
下面将对无创心血管功能测量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一、无创心血管功能测量技术的概念所谓无创心血管功能测量技术,是指通过非侵入性的手段,对人体的心血管功能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
这种技术能够全面分析评估人体的血管功能、心脏功能、血液循环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迅速了解病人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为治疗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无创心血管功能测量技术的原理及研究无创心血管功能测量技术主要是通过利用超声、电生理、心电图、肺活量等不同的医学成像技术,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进行多角度、多参数的测试。
这些检测都是无创过程,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任何伤害。
在测试过程中,医生可以实时地看到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图像和指标数据,从而能够快速了解患者的总体情况和功能状态。
在技术研究方面,无创心血管功能测量技术的发展还很不完善。
目前,医学界对这种技术的理论和技术均在不断深入探讨,以期能够在未来实现更为精准的心血管功能监测和评估。
因此,无创心血管功能测量技术的研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三、无创心血管功能测量技术的应用作为一种新兴的医学技术,无创心血管功能测量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检查和治疗。
此外,该技术还可用于儿童、年轻人和中老年人等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以检测他们的心血管功能状态。
在临床应用方面,无创心血管功能测量技术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
它不仅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还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个体化治疗建议,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
四、无创心血管功能测量技术的优势相比传统的心血管检测技术,无创心血管功能测量技术具有很多优势:1. 无侵入性:该技术的检测过程不需要任何切口和穿刺操作,可以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临床应用 -
诊断
治疗措施
病史,症状, CI<2.4或 体征,实验 CI>3.0且
室检查 STR≥0.55
提示呼吸困 难是心源性
考虑心力衰 竭诊断和治
疗措施
ICG血流动力 学检查
CI ≥ 3.0或 CI2.4-2.9且
STR<0.55
提示呼吸困 难是非心源
性的
考虑肺或其 他病因的治
疗措施
ICG主要监测内容及意义
参数
单位
SV
ml
C.O.
L/min
C.I. L/min/m2
SVR DS/cm5
TFC
/kΩ
参考值
60-130 4.5-8.5 2.5-4.0 770-1500 男30-50 女21-37
定义
每次心跳搏动由左心室泵出的血 液总量
每分钟内由左心室所泵出的血液 总量
经过体表面积标准化处理后的心 输出量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评价心肌收缩力、心脏功能及心脏前负荷/后 负荷,并直观观察到临床用药前后的明显变化 ,指导临床用药,判断效果。在给予强心剂的 同时,根据TFC(前负荷)利尿或补液,根据 SVR(外周血管阻力)给予血管活性药,经过 合理选择适宜的药物治疗,患者在用药后,各 项主要指标均有所改善。
血液在动脉系统内流动所遇到的 阻力,(通常所称后负荷)
主要通过对血管内、肺泡内以及 胸腔内的组织间液检测得出的胸
腔内的电传导率
ICG主要监测内容及意义
参数 名称 单位 参考值
定义
SI
每搏输 出指数
ml/㎡
35-65
经过体表面积标准化处理后的每搏输 出量
SVRI VI ACI
picco监测及临床应用
PICCO监测技术适用于多种疾病,如 重症感染、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 合征等,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全面的 诊疗依据。
方便快捷
PICCO监测技术操作简单,只需通过 中心静脉和动脉置管,即可进行连续 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无需反复穿刺,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picco监测技术局限性
置管风险
PICCO监测技术需要通过中心静 脉和动脉置管,存在一定的置管
手术操作指导
picco监测数据可以为手 术医生提供实时血流动力 学信息,指导手术操作, 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术后恢复评估
根据picco监测数据,医 生可以评估手术对病人血 流动力学的影响,为术后 恢复提供参考。
04
picco监测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 具体案例分析
案例一
总结词
Picco监测技术在ICU中应用广泛,可实时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有助于改善 患者预后。
手术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05
picco监测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 挑战与对策
技术挑战与对策
技术复杂性
PICCO监测技术涉及多个参数的测量和计算,技术复杂性 较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测量准确性
PICCO监测技术需要准确测量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但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血管压力波动、心律失常等,可 能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性和易用性。
临床应用挑战与对策
1 2
适应症选择
PICCO监测技术主要用于危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监测,但适应症选择不当可能导致监测结果不准 确或过度治疗。
并发症风险
PICCO监测技术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如血管损 伤、感染等,需要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心阻抗血流图无创心功能检测在ICU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身体情况不适宜采用手术治疗,且相应医院又不能及时胃镜下止血,对于这类患者临床治疗法的选择余地较少,这时,三腔二囊管的应用突显了安全性高,禁忌症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势[7]。
总之,三腔二囊管压迫既可以控制门脉高压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又可以作为其他治疗方式前的过渡,可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参考文献][1]徐丹.应用休克指数预测肝脾破裂患者失血量对指导急救与护理的临床意义[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3):89-91.[2]杨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三腔二囊管治疗牵引质量与个体属性的相关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5,2(1):59-61.[3]彭贺新.三腔二囊管插入方法的改良[J].中华消化杂志,2015,13(10):224-227.[4]丁西平.上消化道大出血276例急诊内科治疗观察[J].临床急诊杂志,2007,8(1):16-18.[5]冯春.内镜止血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17(8):839-840.[6]陈凛.上消化道出血手术治疗策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6):445-449.[7]陈河森.三腔二囊管方法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45例[J].福建医药杂志,2016,12(38):155-156.·护理园地·心阻抗血流图无创心功能检测在ICU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吴忠艳(丽江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云南丽江674100)关键词:心阻抗血流图无创心功能检测;ICU患者;护理应用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6-4141(2018)04-0372-02电阻抗无创心输出量(ImpedanceCardiography, ICG)监测是一种无创的通过测量血液流动代替测量血压来获取血流动力学数据的测量方式,是一项无创、连续、简便、安全、可靠的新型监测技术[1]。
无创心功能监测系统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发 创 伤 2例 , 性 重症 胰 腺 炎 1 , 性 阻 塞性 肺 病 2例 , 急 例 慢 呼
声心动 图属于无创性实时动态检查 , 准确 测量需要 由多年 但
时间经验的超声科 医生完成 ; 经食管超声心输 出量监测需将
隆抗体 , 经配对组成免疫测定方法 , 可特异性地识别 C F A 1I 原 。在 正 常情 况下 C F A 11 外 Y R 2一抗 Y R 2—在
周血、 骨髓 、 巴结 无 表 达或 低表 达 , 在恶 性 上皮 淋 而
b e o sn p a t r e vl J . l at 20 , 1 a d n e l a hf o o i l e [ ] J i G s , 0 0 3 s M l e p tn e s Cn r
讨论 : 目前 常 用 的 心 功 能 监 测 方 法 有 肺 动 脉 导 管
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者 , 呼吸对测量的波形影 响较大 ; 当患者
较肥胖或烦躁、 咳嗽时心输 出量的波形 图较不稳定。在监测 期间应使患者保持相对安静 , 避免干扰。
( 收稿 日期 :00 一 2 1J 1 7)
[ ]U nsi , a aai Y ma o e a.Cic g icne f 9 ei Y m zk O。 a r tT, t 1 l ias nfa c hT no nli i o
¥r m etk rt 一9f g e t C F A 1 I n h p t e ua r eL y e i 1 r m n ( Y R 2 - )i e a c l lr a- 1 o an a o l c
果相 符 。近年来 由于诊 断技术 的进 步 , 清 A P阴 血 F 性的 P HC比例 不 断 升 高 , 仅 检 测 A P易 造 成 漏 故 F
无创心排监测在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者中的应用
心律失常14例、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率为63.64%(14/22)。
甲、乙、丙、丁组术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率及无复流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近年来, 由于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有了明显升高, 且发病人群有年轻化趋势, 患者的死亡率较高, 现已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3, 4]。
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与救治时间以及梗死面积关联较大, 手术可有效减轻患者心肌受损情况,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临床医师应结合实验室检查、自身临床经验等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手术方案, 重点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ST 段抬高总和, 最大限度降低患者心肌受损情况。
再灌注损伤后, 患者会出现应激反应, 进而导致T 波以及ST 段均发生变化。
再灌注损伤会导致抬高的ST 段无早期恢复, 导致微血管痉挛、血细胞堵塞毛细血管、内膜出血、血管周围水肿、内皮细胞肿胀等, 造成心肌再灌注不足, 此外再灌注损伤还会造成梗死相关动脉(IRA)无复流现象, 影响患者心功能的恢复。
再灌注治疗后无复流的发生与疾病严重程度、微血管痉挛、内皮功能障碍、再灌注损伤、细胞水肿、血栓碎片、微血管堵塞等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上述说明心肌梗死患者是否复流与其病情轻重有着重大关联[5, 6]。
本研究结果显示, 无复流组和正常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发病时间、QRS计分、再灌注前后ST 段抬高导联数目同期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正常组患者再灌注前后ST 段抬高总和均低于无复流组同期,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甲、乙、丙、丁组术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率及无复流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于本文研究样本容量过小,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仍旧需要临床进一步扩大样本容量, 为临床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组织再灌注情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心电图检测操作方便, 诊断时间较短, 现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 所需要的诊断费用较低, 不会给家属、患者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无创心输出量监测USCOM在危重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无创心输出量监测USCOM在危重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无创心输出量监测系统UCSOM在危重病患儿临床救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3年9月共计9例收住PICU的危重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采用无创心输出量监测系统USCOM技术和PiCCO心输出量监测系统双盲测定入选患儿心输出量(CO)、每博输出量(SV)、心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和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参数,并将两种方法所测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两种方法测得危重病患儿的心输出量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种监测方法具有好的相关性(CO r=0.95,CI r=0.97,P<0.001)。
结论无创心输出量监测系统(USCOM)是运用连续多普勒超声波技术测定患儿心功能数据,明确患儿血流动力学状况。
该项监测技术与目前临床公认的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PiCCO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无创;②操作简便,重复性强;③价格低廉;④准确度高,与上述有创检测手段相比相关性良好,且可床旁操作,可帮助临床医生动态准确获得患儿的即时信息,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处置,评估治疗效果,可有望提高危重病患儿救治成功率。
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noninvasive cardiac output monitoring system UCSOM 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critically ill children.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9 cases in our department from March 2011 to July 2013,Summary the critical data who had different application of using noninvasive cardiac output monitoring system USCOM technology and PiCCO (cardiac output monitoring system)at the same time with double blind method. We had measured their cardiac output (CO),stroke volume (SV),cardiac index (CI),Stroke V olume Index (SVI)and 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 (SVRI),and other parative analysis the associated data measured in the two methods. Results Within two methods,comparison of the data that the cardiac output (CO),stroke volume (SV)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nd the data from USCOM monitoring method had better correlation with PiCCO (cardiac output monitoring system)(CO r = 0.95,CI r = 0.97,P<0.001). Conclusion Noninvasive cardiac output monitoring system (USCOM)is to use continuous doppler ultrason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 with cardiac function data,explicite the hemodynamic status of children. Compared with the clinical acknowledged hemodynamic monitoring method like PiCCO,The USCOM monitoring technology possesse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①the noninvasive;②the operation is simple,repetitive is strong;③low price;④the accuracy is high,and bedside operation,can help doctors get the accurate dynamic real-time information of critically ill children,early detection problem,timely disposal,evaluate treatment effect,all above are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reatment within critically ill children.Key words:Noninvasive cardiac output (USCOM);Critically ill children;Pulse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monitoring (PiCCO);Hemodynamics;Applicationvalue心輸出量监测是危重病患儿尤其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患儿救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于及早掌握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心血管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异常,尤其对于指导临床针对性用药,以及监测药物疗效,具非常重要的意义。
无创心输出量监测与临床
弦波, PPS 较PSV 能明显改善心功能, 因此PPS 可能成 为合并心功能明显低下甚至心衰患者较好的通气模式。
Chin Crit Care M ed, June 2006,Vo l. 18,No16
• 评价不同通气模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低辅助机械通气期间, 对心功能接近正常的患者3 种不 同机械通气模式对心功能及肺机械参数影响无明显差异, 但自主呼吸方式(PSV、PPS) 可使心功能明显改善。对 心功能明显低下者除了增加药物治疗外, 应重点考虑机 械通气与血流动力学的相互关系, 并给予相应处理, 同时 应着眼于不同模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从而评估心脏 功能对撤机的影响, 降低因心功能衰竭导致撤机失败的 发生率。在PPS 方式下, 患者可舒适地获得由自身任意 支配的呼吸形式和通气程度, 呼吸机可更好地配合患者,
• 本研究显示,只要保持患者足够的血容量(CVP 维持在 8~12 cmH2O) ,血压及心率的下降幅度不超过20 % ,此 时虽然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但由于血管扩张,组织灌流 量就不会减少。NICO 心排血量测定值在各时点无显著 改变也证明了此点。乳酸是无氧酵解的代射产物,乳酸 含量同样可以反映组织灌流情况,即组织低氧及其程度。 当组织灌流不足导致乳酸血症时,常可同时伴有病理性 氧供依赖,此时氧耗水平越低,乳酸水平越高 。全麻+硬 膜外联合麻醉期间,血压心率下降,但动脉血乳酸浓度无 明显变化,表明麻醉过程仍能较好维持组织氧供氧耗平 衡。综上所述,全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时的血压心率适度 下降,不会引起组织器官的灌流量不足与氧供需失衡。
• TEE 技术操作水平要求高, 多种因素影响可造成误差, 操 作者及结果分析者要有超声检查技术、图形分析基本理论 知识、心血管疾病知识, 而且要经过严格培训才能避免错 误。此外检查费用昂贵, 所以此技术不宜推广。
无创运动心排在心内科及心脏康复的临床应用
血流动力学 布的生理调节基础
神 液调节
• 儿茶酚按 • 交感神 系统
局部调节
• 腺苷 • 前列腺素 • 一 氮NO
动态反射
• 交感介 的收缩和 液介 的舒张之
间的平衡影响局部 血流变
运动时循环的变
呼吸加深加快
运动时外周组织 的利用变
摄 能力取决于: 肌肉血流 毛细血 布 线粒 数量 酶活性
摄量
血压
外周循环阻力
HR 每量 心输出量
通气量 横坐标:功率
2016年 南更新:在特定人群中心 运动试验的临床 南 运动血流动力学部
建议: 1. CO更加 观准确的反映心功能 2.大量实验研究证实 CO 临床预后价值 强调: 1.VO2 = CO x (CaO2-CvO2)
(d(A-V) = CaO2-CvO2) 2、以及与之相关的临床研究 3、 用CO 反映心功能等同 优于VO2
无创运动心排在心内科 及心脏康复的临床应用
目 录
CONTENTS
1
血流动力学概念及相关生理机制
2 无创动态心排的五大功能
3 临床治疗应用
4 总结
1 血流动力学概念及相关生理机制
血流动力学(hemodynamic)概念
• 血流动力学定义:
血流动力学是指人体血液在心血 管循环系统中运动的物理学。
即容量、阻力、压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VCO2
摄氧量 VO2
VO2=CO*d(a-v)
VE
后负荷
动态心排
RER
运动心肺
运动时血流动力学生理表现
美国AACVPR心脏康复 南 心血 运动生理学章节P65 对运动中血流动力学做了 右图说明:
纵坐标各 大参数
心肺功能测试的新技术和应用
心肺功能测试的新技术和应用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心肺功能测试领域也迎来了一系列新技术和应用的推出。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心肺功能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为临床诊断和健身运动等领域带来了诸多的益处。
本文将介绍几种心肺功能测试的新技术并探讨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基于呼气和吸气流量的测试技术基于呼气和吸气流量的测试技术是当前常用的心肺功能测试方法之一。
这种技术通过呼吸波形的分析,可以准确测量呼气和吸气峰值流量、肺活量以及气体交换等指标,用于评估肺部的通气功能和呼吸力量。
最新的呼气和吸气流量计具备了更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可以实时监测呼吸过程中的变化,并提供详尽的呼吸曲线数据。
该技术在呼吸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健康体检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心肺耐力测试技术心肺耐力测试是评估个体心肺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新型的心肺耐力测试技术如多级负荷运动测试和气体分析技术的应用,使得心肺耐力测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得到了质的提升。
多级负荷运动测试基于不同负荷下的氧气摄取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的测定,可以评估个体的最大摄氧量(VO2max)和心肺功能的耐力水平。
而气体分析技术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运动过程中的呼吸气体成分和代谢指标,并结合心电图等数据进行综合评估,为科学训练和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近红外光谱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无创测量心肺功能的新兴技术。
该技术通过发射和接收近红外光,测量人体皮肤或局部组织中血红蛋白与氧合血红蛋白的浓度变化,从而实现对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和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的监测。
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简便、快速、无创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心肺功能评估、运动疲劳监测、有氧运动训练等领域。
它的应用不仅可以提供有关心肺功能变化的实时数据,还可以帮助医生和运动教练制定个性化和有效的训练计划。
综上所述,心肺功能测试的新技术在医学和运动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这些新技术的推出不仅提高了心肺功能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为临床诊断、运动训练等领域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无创心功能检测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无创心功能检测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探讨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妊娠高血压患者应用无创心功能检测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样选择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13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临床的心功能诊断结果作为依据对患者分组,选择检查心功能异常患者作为实验组(n=65),选择检查心功能正常的患者作为参照组(n=65),对比接受患者检查后的临床诊断结果。
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显示,EF水平无显著的组间差异性(P>0.05),实验组LVDEP、BNP的组间检查结果均高于参照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检查结果显示,无创心功能检查结果中LVDEP、BNP检查结果有正相关联系,指标等级做高的是心功能Ⅳ级患者,比较结果差异性显著(P<0.05)。
结论无创心功能检测技术在针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检查的过程中,体现了非常显著的应用价值,能够体现妊娠高血压患者舒张性心力衰竭情况,对医生的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无创心功能检测;检查结果引言高血压作为妊娠期妇女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合理控制影响产妇妊娠结局,出现妊娠期高血压和产妇的身体素质以及遗传因素都有关系,有时候也受外部因素影响。
妊娠高血压在妊娠的中晚期发病率较高,对产妇和婴儿有显著消极影响,会干扰产妇生产、威胁母婴安全,造成患者心功能损伤[1],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临床的实践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在临床诊断中难度比较大,妊娠情况对治疗方案会产生一定干扰[2]。
无创心功能诊断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和水平不断提升,相对来说给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就医环境,提升我们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心功能诊断的有效性,因此本文以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3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比接受患者检查后的临床诊断结果之后,作出如下的研究结果汇报: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样选择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13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临床的心功能诊断结果作为依据对患者分组,选择检查心功能异常患者作为实验组(n=65),选择检查心功能正常的患者作为参照组(n=65)。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心电图 血压--动脉血压 脉搏氧饱和度 无创心排血量
心电图
必要性
心电图是心脏电学活动的记录,对了解心脏的 节律变化和传导情况有肯定价值,对诊断心房、心 室增大及心肌病变,如心肌梗塞、缺血、劳损、药 物与电解质影响等也都有较大的参考意义,并能反 映起搏及传导系统功能。术中连续监测病人心电图 对及时掌握心功能基本状况十分必要。
优点
NICO所测心排血量的重点在于 CO的有效部分, 即积极完成气体交换的血流量,就此点的意义来 说NICO大于经典的温度稀释法。 NICO 的数值改变大多发生于温度稀释法测量值 变化之前,即 NICO 对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反映快 于经典的温度稀释法,这对某些关键时刻意义重 大。
缺点
是任何影响混合静脉血二氧化碳、解剖死腔/潮气量 及肺内分流的因素均可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尤其要指出刚给完碳酸氢钠后的测量结果也不可靠, NaHCO3可影响PETCO2。 CO2 部分重吸入法测心排血量是假设每次3min 的测 量期间CO、VD/VT等基本保持不变。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 原理与临床应用
麻醉基本监测标准
1 、任何麻醉情况下(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及 监测麻醉处理)必须始终有合格的麻醉医师 在场。 2 、所有的麻醉中,病人的氧合、通气、循环 和体温均应常规连续监测。
麻醉基本监测标准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于1986年10月21日制定
1995年10月25日修订
超声多普勒法
二氧化碳无创性CO测定法
生物阻抗法
原理
利用心动周期于胸部电阻抗的变化来测定左 心室收缩时间间期并计算出每搏量,然后再 演算出一系列心功能参数。 基本原理:欧姆定律(电阻=电压/电流)
无创心脏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的工作原理参数意义和临床价值
无创心脏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的工作原理、参数意义和临床价值1 心脏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方法心脏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1.1 有创法是经典法。
优点:准确;缺点:存在一定的潜在不安全性,操作技术水平要求高,不适于长时间、多次反复使用,监测参数少,适用范围受限(不适用于危重患者、轻症患者和健康人),监测费用高。
1.2 无创法有多种方法,目前认为心阻抗法最好。
优点:安全,操作简易,可长时间、多次反复使用,可迅速连续逐搏监测多个参数,适用范围广,监测费用低廉。
心阻抗法过去由于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阻抗的信号噪声比小,信号基线受呼吸影响大,参数计算方法不当等,所以测出的参数值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差,适用范围也受一定限制。
现在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已得到解决,心阻抗法与有创法的相关系数达0.9左右,一致性好。
2 心阻抗法的工作原理2.1 心阻抗法的工作原理左心室开始收缩后,室内压力急剧增大,上升到主动脉压时,主动脉瓣开放,左室血液迅速流入主动脉,使主动脉中血液的流量产生大的脉动变化。
因为血液是导体,当流量增加时,使胸腔阻抗减小。
胸腔的阻抗就产生相应的脉动变化。
根据胸腔阻抗的变化,就可测得心脏血流动力学状态,这就是心阻抗法的工作原理。
2.2 心阻抗法的工作波形图阻抗图:阻抗变化信号ΔZ描记成的波形图,称为阻抗图,反映阻抗的变化。
血流增大,血管容积增大,胸腔阻抗减小。
为直观表示血管容积的增减,纵坐标向上代表阻抗减小,即血管容积增大。
阻抗微分图:dz/dt描记成的波形图称为阻抗微分图,反映阻抗变化速率。
dz/dt对阻抗变化即血流动力学状态反映得更明显和更灵敏。
dz/dt波形上有4个主要的波,波的峰点、谷点和B点是5个重要的点,称之为dz/dt波形上的5个特征点。
波的形状和5个特征点的位置(时间和幅度), 反映左心室射血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即血流动力学状态。
心电图(ECG):将Q起点作为一个心动周期的始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研究结论1
• 本组研究中,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不同, Ⅱ~Ⅳ级心力衰竭患者CO、CI、SV、EF、 LVEDP检查指标存在差异(P<0.05), CO、CI、SV、EF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 ,LVEDP与心功能分级正相关。
三、研究结论1
• 我们认为CO、CI、SV、EF主要反应心脏的泵功 能情况,而LVEDP主要反映心脏的前负荷,与心 衰程度相符合,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与这些参数值存 在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表明这些参数值均能反映 出不同程度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根据临床 症状分级标准大致相符,且能以客观、定量的方式 评价心功能状态。
三、研究结论2
• 近20年流行病学的发现DHF占所有心衰患 者的50%以上,且预后凶险程度与SHF相 同,然而临床治疗方案却不尽相同,如 能及时准确的诊断是否DHF或SHF,可以 使病人得到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三、研究结论2
• 对此,我们认为,高血压合并心功能患 者主要为DHF,采用心阻抗血流图对高血 压患者的心功能临床评价具有一定的参 考价值,有利于尽快了解患者心脏功能 指标的变化,为诊断治疗提供更多、更 方便的客观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一、研究背景
• 虽然超声心动图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无创 伤性心功能检查方法,但所测定的指标主要 反应左心收缩功能,而且受检查者人为因素 的影响较大。
一、研究背景
• 另外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按 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评价 心功能状况,带有较强的主观性,缺乏 特异性和量化指标,使不典型病例诊断 变得困难。
一、研究背景
• 我们采用的心阻抗血流图无创伤性心功 能检测是利用生物电阻抗技术间接测定 心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从而客观、量 化的评价心功能情况,并与NYHA心功能 分级进行比较分析。
一、研究背景
• 高血压是引起DHF最常见的重要病因,在 实际工作中舒张功能难以测量,在DHF诊 断中往往缺乏量化标准,给诊治带来一 定的困难。
三、研究结论2
• 根据表1相关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 LVEDP、BNP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0.05)。EF检查结果无显著 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三、研究结论2
• 根据表2中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无创心功 能检查结果LVEDP与BNP检查结果呈正相 关,其中心功能Ⅳ级患者观察指标最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研究方法1
• 结果 表1 Ⅱ~Ⅵ级心力衰竭患者无创心 功能检测检查指标对照表
观察指标 Ⅱ级
• • • • • CO CI SI EF LVEDV 3.31±0.67 2.37±0.31 30.26±15.2 0.45±0.08 17.7±3.1 51.68±11.92
Ⅲ级
2.73±0.59 2.05±0.28 28.62±15.31 0.32±0.10 25±4.3 35.61±9.28
三、研究方法1
• 排除标准:(1)肺部疾病如支气管哮喘 发作、肺栓塞等;(2)临床体征不稳定 者;(3)置有起搏器者、胸壁外伤、气 胸;(4)精神异常者。
三、研究方法1
• 一般方法 无创心功能检测:本组患者 入院后均采用WA-820(D-ICD) 数字心阻 抗血流图检测仪进行检测。
三、研究方法1
三、研究方法2
• 一般方法 BNP检测:患者入院后次日 晨取空腹静脉血作为标本,采用罗氏 cobase411分析仪进行血液检测。
三、研究方法2
• 无创心功能检测:患者入院后均采用WA820(D-ICD)数字心阻抗血流图检测仪由专 业医务人员按检测仪操作规程。记录患者 40项检测参数,取EF、LVEDP等参数与BNP进 行分析.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高血压合并心功能患者主要为DHF,因此采 用无创心功能检测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 诊断,有利于尽快了解患者心脏功能指标 的变化,为诊断治疗提供更多、更方便的 客观依据。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诊断中仅根据症状 和体征,使不典型病例诊断变得困难,缺 乏特异性和量化指标,心阻抗血流图检测 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评价客 观依据之一。
三、研究方法1
• 无创心功能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中 的应用效果。 一般资料 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11月至 2012年1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0例 ,均行心阻抗血流图检测
三、研究方法1
• 其中男性91例,女性69例,年龄49岁至82 岁,平均年龄为(70.61±2.6)岁。其中 冠心病7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8例,风湿 性心脏病12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慢性 肺源性心脏病20例,
心阻抗血流图仪基本原理
测定每个心动周期中,心脏随着节律性 收缩发生周期性变化引起的电阻抗的变 化及其变化规律;检测人体胸腔血管容 积血流动力学变化信息。
心阻抗血流图仪基本原理
三、研究方法3
•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中的数据 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表示,P<0.05时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高血压心功能异常患者EF检测结果对照表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Ⅰ级
0.62±0.06 0.65±0.05
Ⅱ级
0.58±0.05 0.60±0.04
Ⅲ级
0.53±0.06 0.55±0.07
三、研究方法3
• 心阻抗血流图与心脏彩超检查EF结果分析 同时抽取我院于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行 心阻抗血流图无创动力学检测的高血压患 者心功异常组中60病例为观察组,同时行 心脏彩超检查为对照组,观察两组EF值是 否有差异。
三、研究方法3
• 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为54岁至78 岁,平均年龄为(61.33±1.31)岁,Ⅰ 级心功能12例,Ⅱ级心功能29例,Ⅲ级 13心功能例,Ⅳ级6心功能例。
《心阻抗血流图无创心功能检测在 高血压病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 临床研究》
——攀钢集团总医院密地院区心内科
一、研究背景
• 目前在发达国家,功能性检查是常用的 辅助手段,心阻抗血流图是其功能性检 查中的首选检查,它将血液动力学检测 作为全面评价心功能的一种手段。
一、研究背景
• 心脏功能检查的方法很多,通常分为有 创性和无创性两大类。有创性检查主要 指心导管检查(由于它的有创性和操作 的复杂性受到限制),无创性检查方法 较多,如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心血 管造影、心阻抗血流图、心导纳图等等 。
三、研究结论2
• 本组研究中,主要通过胸阻抗法进行无创 血流动力学分析,发现随着高血压患者心 功能异常的严重化,患者LVEDP与BNP呈明 显的上升趋势,而EF正常或轻度异常。
三、研究结论2
• 在高血压病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 诊断中,医生往往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 BNP水平评价心功能情况,但很难客观、 量化地区分是否主要为DHF或SHF(收缩 性心力衰竭)。
三 、研究方法2
• 无创心功能检测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 研究。本组抽取我院于2012年7月2013年7 月行无创动力学检测的112例高血压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分级方案对患者进行分组。
三 、研究方法2
• 其中60例心功异常者为观察组,男性35例 ,女性21例,年龄为54岁至78岁,平均年 龄为(61.33±1.31)岁,Ⅰ级心功能12例 ,Ⅱ级心功能29例,Ⅲ级13心功能例,Ⅳ 级6心功能例。
三、研究方法2
• 52例心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男性33例 ,女性19例,年龄为55岁至76岁,平均 年龄为(60.72±1.54)岁。两组患者的 性别、年龄等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 意义(P>0.05)。
三 、研究方法2
• 排除标准:①明显肝肾功能障碍;②肺 部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发作、肺栓塞等; ③临床体征不稳定者。④置有起搏器者 、胸壁外伤、气胸;⑤精神异常者。
完成论文并发表。在国家级杂志发表文章2篇
设备WA-820(D-ICD)无创心功能检测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心阻抗血流图仪基本原理
• 数字无创心功能仪,又称数字心阻抗血流 图仪:采用生物电阻抗技术,通过体表电 极,将阻抗信息、心电肢体Ⅱ导联、心音 (心电、心音对阻抗波形起标识定点作用) 同时采集,在平静呼气末屏气(数秒钟)状 态下,
• 由专业医务人员按检测仪操作规程,将8 个电极置于患者两侧颈根部及剑突水平 与腋中线交界的胸部两侧
三、研究方法1
• 在检查界面输入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 血压、身高、体重等,记录患者40项检 测参数,取CO、CI、SV、SI、EF、 LVEDP等结果进行分析。
三、研究方法1
•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 对资料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 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并t检验,P< 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心功能不全时,心肌收缩力减弱,发生一 系列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心功能不全愈严 重,血流动力学变化愈明显。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我们通过采用胸阻抗法进行无创血流动力 学分析,发现随着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异常 的严重化,患者LVEDP与BNP呈明显的上升 趋势,而EF正常或轻度异常。
Ⅳ级
2.35±0.41 1.54±0.38 15.77±5.67 0.24±0.06 44.3±5.7 30.22±13.64
t
3.94 4.02 1.08 3.24 4.83P 5.52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 SV
三、研究结论1
• 分析表1中相关数据,Ⅱ~Ⅳ级心力衰竭患者SI检 查结果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Ⅱ~Ⅳ级心力衰竭患者CO、CI、SV、EF、 LVEDP检查指标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以SV的差异最明显,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SV是反映心功能较可靠的 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