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副词_再_的语义演变浅析
“又”和“再”的对比分析
“又”和“再”的对比分析作者:郭梦娜来源:《文学教育》2016年第08期内容摘要:副词是由实词虚化而来的,它们意义空灵,义项复杂,且使用频率很高,对二语习得者来说要准确掌握、灵活运用副词是一件难事,尤其是对近义副词的甄别和辨析。
“又”和“再”是现代汉语中一对常见且使用频繁的近义副词,它们在意义和用法上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本文试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对“又”和“再”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把握它们的具体用法,也有助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对它们的掌握和学习。
关键词:又再近义词“又”和“再”是现代汉语中一对常见的近义副词,它们在意义和用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语言教学中,往往习惯用“再”解释“又”,或用“又”解释“再”,而通过语料进行对比分析时,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个词既有相同的意义和用法,但也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
虽然在某些语境中二者可以替换,但并不代表二者完全等同,据此本文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对“又”和“再”做了以下对比分析。
一.语义层面的对比分析“又”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八个义项,第一个义项是“表示重复或继续”,如“今天又下雨”。
在《现代汉语八百词》有五个义项,第一个义项是“表示一个动作(状态)重复发生,两个动作(状态)相继发生或反复交替”,如“洗了又洗”。
“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五个义项,第一个义项是“表示又一次,有时专指第二次,有时又指多次”,如“再次,再衰三竭”。
在《现代汉语八百词》里有五个义项,第一个义项是“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重复或继续,多指未实现的或经常性的动作”,如“别急,再坐一会儿”。
从词典的解释中看,这两个词都有表示动作(状态)的重复或继续的意思,但它们在语义上还是存在着差别。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二者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能互换。
如例1中的句子:A.你怎么又来了?B.我复习完英语再预习政治。
C.他又/再看了一遍。
虽然“又”和“再”在例1的三个句子中都表示动作的重复,但A、B句中的“又”和“再”不能互换,只有C句中“又”“再”可以替换。
浅析副词“再”和“又”在对外汉语初级阶段中的教学
种性质 同时存在 : 一 高一 大。 4 ) 再加 上 , 还有 : ~及 。 十 ~五
年。 5 ) 表示转折 : 这个人挺面熟 , 一下子 ~想不起来他叫什
么。
从词典 的解释 中, 可以看出“ 再” 和“ 又” 分别都 有好 几 个 意思 , 在本 文的研究 中 , 我们 只选取 “ 再” 和“ 又” 有相 似
“ 再” 和“ 又” 是 汉 语 中 的两 个 基 本 副 词 , 无 论 在 口语 还
是书面 当中, 使用都极其频繁 。 作 为母语 , 人们在使 用的时
候基本 不会犯错 , 但是 在对外汉语 教学过程 中, 对 于 初 学
在例 1中 , 这 句话 的意思是我今 天去找他 了, 但是他 不在 , 明天第二次去 , 表示重复今天“ 找他 ” 这个动作 。 在例 2中 , 表达 的意思 也是昨天他没 上课 , 今天也没有上课 ( 第 二次 ) , 重复了昨天“ 没 上课 ” 这个情况 。而且 , 这两个 例子 都是表示 对同一个动作 的重复 , 所以我们认为“ 再” 和“ 又” 的第一个 语义上 的共性是 表示对 同一类或者 同一个 动作
和 用法 。
一
在 这两个 例子 中 , “ 再” 和“ 又” 表示 的不 是重 复 的动 作, 而是 在一个动作 以后 , 相继持续发 生的第二个动作 。 所 以我们可 以看 出, “ 再” 和“ 又” 分别 又可 以表 示不 同的动作 情况按照时间顺序相继发生 。再 比如下面的例子 :
些帮助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 : “ 再” 和“ 又” ; 语 义共性; 语义差异 ; 句法位置
中 图 分类 号 : G 6 4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4 2 8 8 ( 2 0 1 3  ̄ 3 — 0 1 0 4 — 0 3
频率副词“还”、“再”、“又”重复义之比较
频率副词“还”、“再”、“又”重复义之比较作者:王敏凤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5年第08期摘要:频率副词“还”、“再”、“又”都有表示重复的义项。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如果仅根据字典上的解释讲解,学生不易明白,且容易造成混淆,因此需要对三者进行细致的比较。
本文试图从语义、语用、句法三个方面对三者进行细致比较,以期探寻三者的有效教学法。
关键字:“还” “再” “又” 比较引言虚词是汉语非常重要的语法表达手段。
但是,虚词的意义比较“虚”,用法也比较复杂,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
在《现代汉语频率词典》中,我们可以看到,“还、再、又”的使用频率分别为:0.34356%、0.97053%、0.22915%。
同其他副词相比,它们的使用频率是极高的。
同时,“还”、“再”、“又”都能表示重复义,学习者使用起来常常混乱不清,所以本文仅对“还”、“再”、“又”表重复义的义项进行区分辨析。
一、辞书解释“还”《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仍旧;《现代汉语八百词》解释为:表示动作或状态持续不变,仍然。
“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表示又一次(有时专指第二次);《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解释为: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重复或继续,多指未实现的或经常性的动作。
“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表示重复或继续。
《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解释为:表示一个动作(状态)重复发生,两个动作(状态)相继发生或反复交替。
由此可见,各部辞书对“再”与“又”的解释基本相同,即表示重复、持续。
对“还”多数将其解释为:状态持续不变。
二、本文对“还、再、又”重复义的界定(一)“还”“还”表示某个动作行为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发生或者持续发生。
1.表示再次发生的情况(1)明天还吃面条,我可受不了了。
(李晓琪《现代汉语虚词讲义》)从例子中我们可以知道,在说话人说话之前,他已经吃过面条了,并且说话的时候,上次“吃面条”这一动作已经完成了。
“在”与“再”这两字的区别范文
只有几个小时候爱玩弹弓的捣蛋鬼,在读书时打烂了张大爷窗户 上的纸,跑出去,回来时开着四个轱辘的车,把这条路修直修宽。
桥看到天上那一弯彩虹,我便想到村口那座小石拱桥。
村里人出出进进、来来往往都打它身上踏过,可它怎么就不知累 呢?在桥的石头缝里,长满了青青的小草,有的还开着花,有一簇灌 木已蓬勃出了桥面,我想,它该不是石桥长出来的一绺胡须吧!是否 在告诉人们,它已经老了,该退休了。
月圆月一轮高挂,手上的月饼却被母亲掰成了好几瓣。
爷爷长在胡子里的故事,像奶奶纺纱时手里攥着的那只棉花头, 越扯越长,好像永远都拉扯不尽。
而中秋的夜却并不漫长,我常常在奶奶慢慢悠悠拍打蚊虫的那把 蒲扇下睡着了,去做一个圆圆的梦。
树曾记得除了四周的大山之外,在家的后院、门前,在溪堤、路 旁,都长着一棵棵树。
”我的家乡在变化,我的祖国也在变化。
希望家乡会变得更加富裕,祖国能变得更加富强
我的家乡在河北省沧州市。
在这近 14000 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成就了几代沧州人的梦想。
提起沧州,也许大家并不陌生。
没错,这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发配的地方,是清代才子纪晓岚 的故乡。
还有沧州的铁狮子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呢!它是由山东的李云带领几十名能工巧匠精心铸造的,身高 一点五米,体重约四十吨,气势磅礴又栩栩如生。
我才发现,那些小草的根都深深扎进泥土里,四通八达,可谓是 脚踏实地。
“再”与“又”的语义特点
从 以上列举 的古代文献 中的实例 , 我们得 知早在春秋 时 期 ,再” 又” 已经具有 了共 同的语义 特点和语 法功 能 , “ 和“ 就
d i1 .99 ji n 17 - 9 8 2 1 .0— 5 o:0 36 /. s.6 1 5 1 .0 1 1 0 0 s
引 言
一
、
(0 乃射 , 1) 再发 , 。( 左传 ・ 尽殪 《 成公十六年》 )
( 1 死亡有命 , 不可 以再亡之 。( 左传 ・昭公 二十一 1) 吾 《 年》 ) (2 使死士再 , 1) 禽焉 , 不动。( 左传 ・ 《 定公十四年》 ) 上述 四个例子 中的“ ” 都用在动 词前做 状语 , 表示 再 , 所
别。本文通过举例 , “ 和“ 语 义共性 和语 义差 别进行对 比分析 , 对 再” 又” 并根据 对外汉语教 学 中的难点提 出相应 的
[ 中图分类号]G 4 62
[ 关键词]再 ; 语义共性 ; 又; 语义差另 ; 外汉语教 学 q对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7 — 9 8 2 1 )0 00 — 2 J 1 5 1 (0 1 1 — 12 0 5 [ 本刊网址]h p / w w h x. e a :/ w .bb n t
湖北 函授 大学学报 (0 1 第 2 2 1) 4卷第 1 期 O
“ ” 又” 再 与“ 的语 义特 点
周 晓宇 ( 渤海大学文学院 , 辽宁锦州
[ 摘
对策。
111) 203
要]“ ” 又” 再 和“ 是汉语 口语和书 面语使 用频率较 高的副词。 它们之 间既存在语 义共性 , 也存在语 义差
益 的。 二 、 再 ” “ ” 语 义 共性 和 语 义 差 别 “ 和 又 的
副词_又_和_再_的对比分析_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释
2010年6月第11卷 第2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une .2010Vol .11 No .2 副词“又”和“再”的对比分析3———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释张 义(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摘 要: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常出现的关于如何区分和正确使用副词“又”和“再”进行对比的梳理和思考。
对其中的基本解释不能使达到了一定汉语水平的学生满意的问题,以及“不合”规则的语句等,本文予以简明扼要的说明,以应用于教学实践。
关键词:又;再;助动词;格式 关于副词“又”和“再”,在许多词典中都有全面而细致的描写,本文将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常出现的、关于如何区分和正确使用副词“又”和“再”作一些对比的梳理和思考。
在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教学中我们是这样来解释副词“又”和“再”的:它们的相同之处是“都放在动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或情况的重复。
”它们的不同在于:“‘再’用于表示尚未重复的动作或情况;‘又’一般用来表示已经重复的动作或情况”。
例如:例1:前天我去了他家,昨天又去了。
例2:我明天再去买一本书。
以上两例中的“又”和“再”是不能互换的。
但是,请看下面几个例子:例3:今天我在图书馆没找到那本书,明天又得去。
例4:下个月又可以放一次长假了。
例5:那件事她一想再想,就是想不通。
例6:后来他再没去那儿玩了。
例3、4中的动作情况都是还未实现的;而例5、6中的都是已实现了的。
对于这样一些“不合”规律的句子,该如何全面而又有条理地解释呢?一副词“又”和“再”使用最多的一个共同意义就是表示动作情况的重复或者持续。
(一)表示同样或同类的动作情况重复或者持续例7:那部电影昨天我又看了一遍。
例8:那本书不见了,我找了一遍,他又找了一遍,还是没找到。
例9:你又糊涂了。
例10:要是你再来捣乱,我非让你好看不可。
例11:现在下班了,你明天再来一趟吧。
例12:你喜欢的话,我再画一幅画儿送给你吧。
浅论副词_还_和_再_的语法语义区别
”
“
”
、
“
依然 的 意思 往往 强 调
,
没 有 更 更 加 的意 思
“ ”
但表示 深 的 还 用 在
“
” 。
动 作 行为或某 种情 况 维 持 不 变 保持 与原 来 的
、
比 … … 还 … … 格式 中 相 当于 更
,
,
例如
。
持续性
。
“
再 有 两次
、
”
“
”
、
“
第 二 次 的 意 思 往往
、
”
,
我不 能够失去 她 她 比我 自己 还宝 贵
金 《 天 里 的 秋天 》 春
“ ”
。
巴
强 调 同一动 作 行 为 的开 始 或 另 一 动作 行为 的 开始
例如
, ,
还 可 以 用 在 还 没 … … 就… … 格 式
、
“
”
我 们谈 到 夜 阑 才 散 所 有 花生 食 品 虽 然 都
没有 了
,
中 强 调 后 一 动 作 行为 出 现得很 快
“
、
”
的 意思
。
后
。
例如
要 有炸 酱 面 的 话 我 还 能 吃 三 大 碗 呢
,
例如
,
名 片依 旧 小 弟却 再也 不 能 用 它 了
,
。
宗璞
可 惜 没有
《 老舍 剧 作 选 》
,
《 哭小 弟 》
。
为 了数 据准 确 我 们 还应 该 演算 一 次
上两例 中
“
”
,
至 今 读 来 还 令 我感 到 凄 楚
这 种 格 式 与意 义
副词_再_和_又_的多角度分析
第18卷 第6期长 春 大 学 学 报Vol .18 No .6 2008年11月JOURNAL OF CHANGCHUN UN I V ERSI TYNov .2008 文章编号:1009-3907(2008)06-0038-04收稿日期:2007-10-26作者简介:高林波(1956-),男,河北省巨鹿县人,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
副词“再”和“又”的多角度分析高林波,张维微(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摘 要:现代汉语中的“再”和“又”都可以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的重复或继续,但它们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能互换使用。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对副词“再”和“又”进行综合考察。
关键词:副词;“再”;“又”;句法;语义;语用中图分类号:H14613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汉语词典》指出:“再”表示又一次[1]1566,“又”表示重复或继续[1]1530。
《现代汉语八百词》也指出:“再”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重复或继续,多指未实现或经常性的动作[2]642;“又”表示一个动作(状态)重复发生[2]633。
可见,副词“再”和“又”都可以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重复或继续。
但是,我们发现,这两个词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互换的,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错误。
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这种错误一般不会发生,但对于留学生来说,这种错误却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他们将汉语和英语进行了简单的对译,“再”和“又”都可译为again,once more 。
二是因为副词“再”和“又”的用法确实复杂,很难掌握。
有鉴于此,本文将从句法、语义、语用等三个方面对表示动作或状态的重复或继续的“再”和“又”进行综合考察,使人们既知其同,又见其异,从而能够正确运用。
1 句法111 与能愿动词的共现副词“再”和“又”都可以与能愿动词“想、要、愿意、会……”等组合,但是,它们具体的组合情况是有差别的:“再”多位于能愿动词的后面,“又”则多位于能愿动词的前面。
“还、再、又、也”重复义的比较与二语习得的偏误分析
研究结果
通过分析研究样本,我们发现韩国留学生在使用对象类介词“对、向、给” 时主要存在以下偏误类型:
1、语法偏误:主要表现为混淆使用“对”和“给”,以及在动宾结构中错 误地使用“向”。
2、语义偏误:对于“向”和“给”的语义区分不够准确,有时会用“向” 表示“给”,或用“给”表示“向”。
3、文化差异引起的偏误:由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韩国留学生 有时会难以理解或正确使用对象类介词“对、向、给”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韩国留学生习得对象类介词“对、向、给”的偏误进行分析, 发现这些偏误主要涉及语法、语义、文化差异和教学因素等方面。为了帮助韩国 留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介词的用法,我们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动、直观 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语境进行讲解;同时,教材编写者也应针对韩国留学生的 实际情况,提供实用、有效的学习资料。
4、教学因素导致的偏误:部分韩国留学生在课堂学习或课外学习中未能充 分理解和掌握对象类介词的用法,从而在实际运用中出现偏误。
讨论
本研究发现,韩国留学生在习得对象类介词“对、向、给”时出现的偏误并 非孤立现象。这些偏误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语法规则的复杂性、语 义理解的难度、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教学因素等。
一、背景和意义
“还、再、又、也”是汉语中常用的副词,它们都具有一定的重复义。这些 词在句子中通常用来强调某种状态、行为或情感的持续、反复,其具体的语义和 用法对于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来说,往往难以准确理解和掌握。因此,对这四 个词进行比较和辨析,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比较
母语为英语者习得“再”与“又” 的考察
在汉语学习中,对于母语为英语者来说,掌握“再”和“又”这两个词汇的 用法和意义是一项挑战。本次演示将探讨母语为英语者如何习得这两个词汇,并 分析其重要性。
对外汉语教学中“又”和“再”对比分析论文
在上一部分我们就副词“又”和“再”的基本语义做了一定的分析,知道“又”和“再”在语义上都可以表示行为的重复和继续。并且也知道“又”不仅能表明行为动作的已经实现,同时在一些情况下也能表明行为的未实现。那么在这一部分我们通过这两个词在具体行为叙述中的语义指向来分析两词在表明行为是否实现问题上的区别。
(一)“又”和”再”的语义指向
我们先来看一组例句:
(13)下周又轮到你值日了。(李晓琪《现代汉语虚词讲义》)
(14)明天是周日,又是去教堂的日子。(《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15)端午节很快就要到了,到时又可以参加一年一度的龙舟比赛了。(《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16)这支笔很好用,我又想买一支。(李晓琪《现代汉语虚词讲义》)
(二)“又”和“再”的基本语义区别
从基本语义上来看,“又”和“再”都可以表示行为的重复和继续,但二者有有所不同,“又”一般来说比较主观,通常情况下是行为动作已实现的,而“再”是比较客观的,行为动作通常是即将实现的,也就说是还没有实现。例(8)中的“再”可以换成“又”一词,变成“我又喝一杯就醉了”表明行为动作“喝”已经发生,并且已经造成了结果“醉”的发生。《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版)中指出“又”只能表明行为已经实现了,这种说法是有待商榷的。其实在有一些情况下,“又”也可以表明行为未实现,但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动作行为是可以预定的。例(1)中的句子可以变成“这人真讨厌,他昨天来过了,明天又来”,意思上“又”一词说明了“他来的”这一动作事实已经发生过,但“明天会来”的动作行为还未发生。
关键词:又;再;语义;对外汉语
前言
现代汉语里,副词常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重复、否定、语气等。其中表示重复义的有“又”、“再”、“还”、“也”四个词。这四个词的异同和使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习得者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而对于很多学习者来说,“又”和“再”在使用和词义辨析上以及它们在具体句型上的使用上又是尤为困难的。“又”和“再”都可以自由运用,一般不会出现错误。可是为什么可以说“你又来了”,一般不说“你再来了”呢?又为什么可以说“再接再厉”,而不可以说“又接又厉”呢?这些都与副词“又”和“再”在语义、语义指向方面有很大关系。特别对于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这两个词很难区分,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想在此对两个词做一定的分析,便于大家学习。
副词“又”和“再”
副词“又”和“再”作者:肖琳娟廖莉茹来源:《神州·中旬刊》2018年第12期摘要:副词“再”和“又”是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较为频繁的两个词,它们之间既有共性之处,也存在差异。
本文通过举例,对副词“再”和“又”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能对汉语国际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又;再;语义;对外汉语;教学1.前言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副词“又”和“再”在留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于二者的共性和差异,很多词典和书籍都有全面而细致的描述。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对外汉语教学为出发点,对副词“又”和“再”做一些梳理和思考。
2.“又”和“再”语义比较2.1相同点各前贤对“又”和“再”的语义概括不尽相同,但差异不大,本文采用《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1999)的解释,认为“又”作为副词时的主要义项有:①表示一个动作(状态)重复发生,两个动作(状态)相继发生或反复交替。
②表示几个动作、状态、情况累加在一起。
③表示语气。
④整数+又+零数。
⑤另外。
“再”作为副词时的主要语义有:①表示同一动作的重复或继续。
②表示动作行为“后延”的意思,即表示某一动作现在还不想或不计划进行,往往是等到做完另一件事以后进行。
③表示程度加深,范围扩大。
朱德熙(1982)认为“又”和“再”均为时间副词,且意义近似而有区别,均表示一件事(动作、行为、状态)重复发生。
2.2不同点2.2.1内涵的差异在表示动作重复发生或继续进行时,“又”表示客观性,表示说话人陈述自己或别人的动作、状态已经或将要继续、重复的情况或用于已完成或者新情况已出现,也可以用于新情况即将出现;“再”表示主观性,表示说话人自己重复或继续某动作的打算、愿望或者要求、命令听话人重复或继续某动作等,多用于未完成。
“又”字句中的时间词大都是过去的,“再”字句中的时间词大都是将来的。
(1)前天我去了他家,昨天又去了。
(2)我明天再去买一本书。
例(1)“又”连接“昨天”,讲述过去的一件事。
汉语副词“再”与泰语副词“”“”对比研究
( 3)表示 程度 增加。以下此义项称为 “ 再3 ” 。如 : 例 4: 还可 以画得 比这个再漂亮些 。 例 5: 把友谊长存 比作松树 常青 ,是再恰 当不过 了。 ( 4)和否定词合用表示动作不重 复或不继 续下去。以下 此义项称为 “ 再4 ” 。如 :
例 6: 她决定再 也不 去那 家花店了。 ( 5 )另外 ,又 。以下此义项称为 “ 再5 ” 。如 : 例 7: 我校就此事再一次发表声明。 例 8: 只有这个 办法能解决 问题 ,此外再没有 别的办法
矗 蜀 a 五 n 1 J n 1 ’ ^ 缸 L 1 a £ J 1 f 1 a 台 1 J 1 £ j
( 这是 另 条 一 我们想 解释 ) 通 过 以 上 分 析 ,可 以 看 出汉 语 副 词 “ 再 ”和泰语 “ 韪 n ” 划出的义项并 不完全相 同, “ 再 1 ” 与 “ 盎 n 1 ” 的意义基本对应 , “ 再 5 ”与 “ 蚤 n 2 ”的意义基 本对应 ,“ 再 3 ”与 “ l  ̄ 1 f 3 ” 的意 义基本对应 ,“ 再4 ”与 “ i f , n 4 ” 的意义基本 对应 ,可见 汉语
青年 与社会
2 0 1 4 年8 Y l 中 . g2 3 期 总第5 6 9 期
对 比研究 汉语副词 “ 再 ” 与泰语 副词 “ n ” “ a £ J ”
李华维
( 池 州学院 中文 系 ,安徽 池州 2 4 7 0 0 0)
【 摘
要 】文章立足 于汉泰语 言事 实,将 汉语 副词 “ 再” 与泰语 副词 “ 石 n ”、 “ a £ I ”的语 义和 句法功 能等方面进行对
了。
副词 “ 再” 和泰语 “ 备 n ” 在意义上 并不完全对应 , “ 再2 ” 与“ n ” 的意义并无 对应项 ,那 么 “ 再 2 ”的意义在泰语 中应该 如何 作 出解释 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泰语 副词 “ 自 £ I ”的义项。 ( 二 )汉语 副词 “ 再 ”和 泰 语 副词 “  ̄ 3 " , l l f ” 的 语 义对 比 泰语 中副词 “ a £ I ”的 出现频率 同样也很高 , 在苏 维 . 希 兰亚 甘 ( Ⅵ 仍 等 m n 1 m们)的泰语词典 ( w u 1 1 { n v 【 v I £ I ) 中将 副词 “ a £ l ' ’的义项归 纳为 d u ” u 1 R 1 1 u m 1 1 ^ 1 £ J t 齑 回 国 a f ' 1 叫 1 M u 1 L L 佩 n 芎 £ I 1 n 们 1 n 1 £ I M , 表示首尾 呼应 ,表示动作是后来进行 的 ,同时又可以分 为两种 : ( 1 )再 ,以下此义项称为 “  ̄ ' l l i l t l 1 ” ,例如 : 例 1 3: 先想好 了再动手干 。
表重复义副词再又还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杂,同时,更给一线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学习者因此没有掌握好怎样区分“再”“又”“还”的异同而产生偏误。
因此,为了更好的开展汉语教学工作,使学习者掌握再”“又”“还”这组汉语副词的区别和联系,我们对其重复义的研究及偏误分析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1.对比法:笔者将对“再”“又”“还”三者的语义特别是句法结构以及语用规则等方面进行系统对比整理。
2.问卷调查法以及语料搜集法:笔者通过对新疆三所高校的初、中级阶段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掌握搜集丰富的语料。
3.数据分析法:笔者将搜集到的语料进行全面整理计算,将数据结果以表格和图表的方式展现,以期能更加客观地对偏误进行分析。
4.课堂观察法:笔者有选择性地走进初、中级汉语精读课课堂,观察一线教师在讲解“再”“又”“还”时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用“再”“又”“还”造句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希望对本文有所帮助。
(三)相关文献综述1.对于“再”“又”“还”的本体研究周小兵(2002)指出,“再”“还”在表示动作于未来某一时刻的重复时具有相同之处,作者通过动作在重复前的完成状况来分析二者在语义、句法特征和语义方面的差异,1例如:“若是重复前已经发生的动作,并且实现了预期目标,那么动词前‘再’‘还’均可以使用,如果重复前已经的动作没有实现预期目标,动词前只能用‘再’”。
王自强(1998)未从表示重复义的角度对副词“还”的用法有详细分析,仅仅指出:2“‘还’与‘虽然’‘即使’等词连用时,表示情况继续存在,具有‘依然’的意思”。
作者对“又”解释是与“再”“还”相同,表示重复、继续或补充,并没有区分三者的差异。
对于“再”“又”也仅区分二者时态方面的差异。
王还(1995)在“值得注意的副词”中仅比较了“再”“又”表重复义时的异同。
作者除了从时态方面区分二者重复义的差异外,王还还指出3“‘再’可以用在非独立句中,表示已经实现的重复动作”。
彭小川(2004)不仅从“再”“又”“还”时态上的差异区分三者表重复时的区别,还说明了“又”可以用在将来时态的特殊条件,4“第一,当‘又’表示将来肯定出现的重复,第二,与能愿动词搭配,表示对将来情况重复出现的推测。
现代汉语中单音节重复副词“再、又、还、也”的研究
现代汉语中单音节重复副词“再、又、还、也”的研究作者:吕阳阳来源:《语文学刊》 2014年第1期吕阳阳(日本新泻大学,日本新泻)[摘要]表示重复意义的单音节副词“再、又、还、也”在日常会话中经常使用,但是这四个词的用法不是都相同的。
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重复副词;语义;句法;语用[中图分类号]H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1-0005-02现代汉语中虚词是很抽象的一类词汇,在虚词中副词的用法又是最复杂,最容易混淆的一类词。
副词“再、又、还、也”都是放在动词前作状语,修饰前面的动词。
放在动词前“再、又、还、也”都表示动作或状态的重复或是继续。
但是,在表示动作的重复的时候,是不可完全互换的,那么是什么因素制约着这几个副词的用法呢,笔者从语义、语法、语用这三个侧面去分析。
一、关于“再、又、还、也”的副词分类关于副词的分类,前人作了详细的分析和分类。
在前人的分析结果中,有几位的分析结果代表了近几十年现代汉语研究关于副词分类的成就。
在黎锦煕的《新著国语语法》、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朱德熙的《语法讲义》、张宜生的《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中对这四个副词的分类作了不同的阐述。
在以上的著作中,我们认为张宜生对这四个副词的分类综合了前人对这四个词的分类的总结。
取这四个副词的表示重复的基本意义,把这个四个副词归纳为重复副词,本文也将这四个副词归入重复副词里。
二、关于“再、又、还、也”表示的重复义的再定义关于“再、又”在动词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重复这一用法普遍被人们接受,但是“还、也”的重复义是有争议的,关于“还”的解释是表示动作的继续之意,关于“也”表示的“类同”。
关于“还、也”表示的意义本文有不同的见解。
例如:(1)他还在图书馆。
[1]“还”表示“在图书馆”这一状态的继续,但是也可以理解这种继续为动过或状态的无间断的重复。
本文认为这是广义的重复。
汉语副词“重复——语气”语义演变模式初探——以“又”为例
汉语副词“重复——语气”语义演变模式初探——以“又”为例王倩;马贝加【摘要】以“又”为典型代表的汉语重复义副词有向表达与语气相关的语法意义虚化的语义演变趋势.这种语义意义的产生根源上与副词“又”的基本义“追加、重复”有密切联系.由“追加”义虚化而来的“转折”义副词“又”将否定前提的三段论命题衔接起来,从而构成对否定语气的强化;反诘问句中的副词“又”由于疑问成分的变化和衔接前后分句语义关系的扩展,逐渐由基本义“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发生”虚化为加强反诘语气.【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4页(P102-105)【关键词】又;副词;重复;语气【作者】王倩;马贝加【作者单位】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42.6“重复”是描述动作行为发生、进行状态的常见概念。
重复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重复,是指前后(中间有时间上的间隔)所进行或发生的行为动作(包括变化)及其所涉及的对象一样。
广义重复除了狭义重复还包括追加义。
所谓追加包括两种情况,前后进行的动作一样,动作支配对象不同;或是前后具体进行的动作不同,所支配对象也不同。
[1]汉语史上具有上述[+重复]语义特征的副词除了“又”之外,还有“还”、“更”、“再”、“复”等副词。
这一类副词有一个共同特征:在疑问句和否定句中往往具有加强语气的语法意义,而且这种意义与原本具有的“重复义”存在一定的语义演变联系。
本文以副词“又”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汉语副词“重复——语气”这种语义演变趋势的内部机制。
一、重复义副词“又”的语法意义“又”是重复义组副词中发展最成熟的个案,其表语气的用法在先秦文献中已初见端倪。
这一发展趋势对后来的重复义组副词的进一步虚化发挥了重要的类推作用。
有学者依据甲骨文中用例指出:“‘追加’应该是副词‘又’最早意义。
”[2]通过检索语料,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诗经》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部分今文《尚书》中的副词“又”的语法意义十分单一,仅表示动作的狭义重复或追加。
“还”与“再”的比较研究
“还”与“再”的比较研究【摘要】副词“还”与“再”义项复杂,同时在表示“重复持续”义上又十分相似,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学习者很容易混淆这两个副词。
为了进一步区分二者在意义上和使用上的异同点,此篇文章建立在三个平面理论的基础上,也就是从句法、语义、语用这三大方面一一对副词“还”与“再”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和比较。
句法上从这两个副词与“否定词、形容词、助动词”等方面分析比较;语义上通过这两个副词本身的意义以及表示的主客观情绪入手;语用方面主要从出现的语境和句类来分析,通过大量的语料举例以及对比分析,比较清晰地总结出了这两个副词在使用上的异同点,以期对汉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副词;“还”;“再”;三个平面;句法比较;语义比较;语用比较Comparative Research on Adverb "hai"(还) and "zai"(再)Abstract:The meaning of adverb "hai"(还) and "zai"(再) is very complex. At the same time, when they mean "repeated and continues", they seems so similar. When we teach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re are so many foreigners who can not distinguish "hai"(还) and "zai"(再). Because of that, we use the theory “three levels” that is to say "syntactic, semantic and pragmatic" to research these two adverbs. We analyze them in the part of syntax when using with "the negative term, the adjective, the auxiliary verb" and so on. In the semantics side, the contrast is through these two adverb's significance as well as speakers'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mood. At last, about the pragmatic, we can put them in different linguistic environment and sentence. In that research we use a lot of comparison and a large of examples, and we hope it will be helpful for those foreigners who want to learn Chinese.Key words: Adverb hai(还) za i(再) theory of “three levels”syntactic semantic pragmatic目录摘要 (i)关键词 (i)Abstract (ii)Keywords (ii)零、引言 (1)一、副词“还”与“再”的句法比较 (2)(一)“还”与“再”和否定成分搭配 (3)(二)“还”与“再”与形容词的搭配表现 (3)(三)“还”与“再”对助动词的选择与搭配 (4)(四)一些固定格式的搭配 (6)二、副词“还”与“再”的语义比较 (6)(一)动作行为的主客观要求 (6)(二)有界与无界 (7)三、副词“还”与“再”的语用比较 (7)(一)对句类的选择 (8)(二)对语境的选择 (9)四、结语 (10)五、参考文献 (11)六、致谢 (12)副词“还”与“再”的比较研究零、引言在现代汉语中,关于副词的定义和归属一直是有争议的,各家的说法都不尽相同。
浅析“ 再” 字用法演变
浅析“ 再” 字用法演变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再” 字在上古汉语中是一个数词,意思是“二”,而在现代汉语中则是一个副词,有以下几种用法:一是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或继续; 二是表示又一次,有时专指第二次,有时又指多次; 三是表示更、更加; 四是表示承接前一个动作; 五是表示另外有所补充; 六是表示再继续、再出现; 七是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也”。
那么“再” 字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如何由数词演变为副词呢?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定量统计法与比较法,对上古、中古与近古文献中的“再” 字进行研究,探析“再” 字的用法演变。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再” 字的用法进行分析:一、“再” 字在上古汉语中的用法在上古汉语中,“再” 字均为数词,意思是“二”。
但与数词“二” 有不同之处:“二” 是一般数词,一般作定语、谓语等,而“再” 一般作状语。
在《战国策》中,“再” 字出现了47 次,基本上作状语,例如:(1) 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
(2) ……破军杀将,再辟地千里……在《史记》中,“再” 字出现了116 次,基本作状语。
在《东汉观记》中,“再”字出现了14次,同样是作状语。
在东汉《风俗通义》中,“再”字出现了18 次,在用法上仍然是作状语。
在《越绝书》中,“再” 字出现了9 次,也基本作状语(少数作谓语,比如,“夫子曰:‘不死也。
’如是者再”)。
“再” 基本用作状语的特点,是数词“二”所不具备的,这为它以后演变为表示动作重复的副词“又” (比如“学习,学习,再学习”) 和表示程度提高的副词(比如“再多一点儿就好了”) 奠定了极为重要的语法条件,这是“再” 字能够演变为副词而“二” 却不能演变为副词的句法原因。
“再” 字演变为表示动作重复的副词“又” 和表示程度提高的副词还有语用原因,那就是它往往使用在跟“一” 相对的场合,从而带上了“次数多”、“程度高” 的色彩,比如“再拜”,在上古汉语中不只表示“拜两次”,而是“隆重地拜”。
论“又、再、还”的重复义
论“又、再、还”的重复义一、绪论(一)选题的研究对象关于副词内部小类的划分,各家看法不一,总的趋势是越分越精细。
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中将副词分为六大类,到张谊生为止,副词共分出十大类。
通过对以往研究资料的考察发现,目前对副词的分类和释义仍然存在问题。
本文选择“重复副词”这一小类为前提进行研究,选取“重复副词”中出现频率和使用度最高的“又、再、还”这三个重复副词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语义、句法和语用方面的特征。
(二)选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文章选取”又、再、还”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它们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呈现出一系列的平行现象,另一方面,它们在使用时又存在着诸多差异,所以对其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异同,以求归纳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差异性, 不但能加深我们对该组词的掌握和了解,同时, 也可以避免只研究单个副词时可能产生的片面结论,也能为了解和研究其它重复副词或者他类副词提供一些借鉴。
(三)选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于副词的分析,“这些意义上的细微差别如果不通过详尽的比较和辨析是无法看出来的。
很多问题并无现成的文献可供参考,特别是一些虚词。
”(金立鑫2005)因此,本文在共时平面上,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以比较为切入点, 在收集语料,查阅参考文献,了解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语义、句法、语用等角度考察“又、再、还”这三个重复副词表“重复义”时的共性和区别。
二、语义区别(一)对“重复义”的界定语言学界对“重复义”的定义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
马真(2004)认为“重复义即动作行为及其涉及的对象在时间先后上是一致的”,同时他指出了重复和延续的区别,他认为重复是前后的行为动作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而延续是前后的动作行为没有时间的间隔,但是我们认为延续是重复的引申,它是一种没有时间间隔的行为动作或者状态上的“重复”。
蒋祺和金立鑫(1997)在比较“再”与“还”时说:“‘再’是‘断’后之重复,‘还’是‘连’之延续。
”因此,我们认为延续义应该归入广义的重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