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的形成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安精神的形成、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一、延安精神的形成
延安精神的形成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因素有关;当时,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国难当头时刻,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不得不屈服于国内外的压力,把矛头指向日本帝国主义,于是,相对放松了对延安地区的围剿,以至形成了国共合作的良好局面;国统区经济凋敝,民族工业举步维艰,四大家族控制经济命脉,大发国难财,加之,陕甘宁边区及其他抗日根据地陷入的财政经济困难境地;抗战时期,在全国上下一片混乱,重庆等地出现无政府状态,国民党压制民主,打击进步力量,相比之下,唯独延安成为了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的形成来源于原生形态,在此其间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1935年10月党中央率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至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后,是延安精神的初步形成阶段;我们党在这一阶段培育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工作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抗大精神和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主要内容的白求恩精神;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政治路线,进一步确认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袖地位;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提出及
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用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是延安精神初步形成的又一重要标志;2、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至1945年4月召开的党的七大前后,是延安精神正式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整风精神;同时,在军民大生产运动中形成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南泥湾精神,而整风精神和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形成的主要标志;当时,中国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1941一1942年,抗日战争处于极端困难时期,日寇对陕甘宁边区进行疯狂“扫荡”,国民党顽固派进行经济封锁、军事包围,而且华北各地连年发生自然灾害;陕甘宁边区面临的严酷斗争形势和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坐以待毙的死亡威胁向延安军民提出了严峻的生存挑战;为了克服各种严重困难,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着名的“十大政策”,其中整风和大生产运动,是这个链条中的两个关键环子,如果抓住了这两个关键环子,其他问题都就好解决了,就抓住了中心;对此,毛泽东曾指出:整风和大生产运动,曾经分别在精神生活方面和物质生活方面起了和正在起着决定性作用,“使我们党在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方面,立于不败之地”;3、1945年4月党的七大到1948年3月党中央离开陕北,是延安精神的成熟发展阶段;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了概括:即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
三大作风;延安精神作为内化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灵魂,作风理论的形成标志着延安精神的形成;同时,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也是延安精神走向成熟的一个主要标志;因为,延安精神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哺育下得以形成的,上面提到的延安精神原生形态,即抗大精神、白求恩精神、延安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党的七大精神,都与毛泽东倡导、培育和弘扬联系在一起的;
二、延安精神的内涵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必须要把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依据历史客观规律和客观实际需要,制定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并且还善于转换成带领亿万群众前进的具体方针和政策;政治方向绝不是空泛的、虚无的;坚定不移地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崭新的人民共和国,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是当时唯一正确的政治方向,也是延安精神的政治灵魂;正如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有这么一段话:“如果看不起这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稍许放松,稍许表现不忠诚、不热情,不准备付出鲜血和生命,而空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那是有意无意背叛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就不是一个自觉的忠诚的共产主义者;”关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毛泽东在七大
政治报告中曾讲,共产主义是无限美妙,民主革命才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也指出:我们共产党员要有伟大的理想、伟大的奋斗目标,事实求是精神和切实的实际工作;若没有事实求是精神和切实的实际工作,那就是空谈家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中国共产党能够在短短的九十一年时间里,由一个仅仅五十余人的小党,成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伟大成功的执政党,在西方人看来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难以置信的”,这与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并逐渐在全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密不可分;1936年底到1937年夏,毛泽东先后写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从思想路线的高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力求在全党范围确立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号召,首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1941年5月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富于“实事求是”丰富的内涵,又作了详细的阐释;在我党的历史上,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后来使之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内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终革命取得胜利是实事求是的结果;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
思想写在了党的旗帜上,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牢牢把握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正确方向;在延安时期,从党的发展、人民军队而言,党员从50多余发展到七大召开前的121万人,在瓦窑堡会议上成功解决了“两个锋队”,在军事方面,毛泽东提出“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并在改变了整个世界政治格局,这力量强大都与实事求是联系在一起;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在抗大兴起学习之风,尤其派青年去延安学习;伴随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使中国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并为延安精神的形成做了准备,树立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反对假马克思主义、丑马克思主义;同时,还注意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系统形成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工作方法,为各级干部如何正确处理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指明了方向;从道德价值层面看,1939年2月20日晚,毛泽东在致张闻天的信中,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无产阶级的道德观提了出来;1944年9月,在中央直属机关和警备团召开的张思德追悼大会上,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使为人民服务成为我党我军一切革命同志的道德规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