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复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及答案_60341459302595687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及答案_6034145930259568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第一章绪论判断(A对,B错)1.工业三要素是资金、人才、技术.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执行机构功能是主操作功能.答案:B A单选1、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本体的功能是()A执行机构B动力源C固定其它部件D主操作功能2、下列哪一项是机电一体化的特性。

A装置的控制属于强电范畴B自动信息处理C支撑技术是电工技术D以机械联结为主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构成装置不包含以下哪一项()A电子装置B控制装置C驱动装置D机械装置答案:C B A问答题1、在机械工业中微电子技术应用有哪些方面,及其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意义?1)对机器或机组系统运行参数进行巡检传感或控制2)对机器或机组系统工作程序的控制3)用电子技术代替传统产品中机械部件完成的功能,简化产品的机械结构4)节约材料5)节能降耗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意义表现在:功能模块化;封装模块化;电路(板)器件微型化;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结构一体化;机电产品体小、性优、价廉。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功能组成是那些?物质、能量、信息(工业三要素)的变换(加工处理)、传递(移动、输送)、储存(保持、积蓄、记录)3、机械电气化与机电一体化的区别机械电气化–很少考虑电器与机械的内在联系;根据机械要求选用电气传动–机械电气界限分明,以机械联结为主,装置是刚性的–装置的控制属于强电范畴,支撑技术是电工技术(电磁学,输配电)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新功能、智能化进步:自动检测,自动显示,自动记录,自动信息处理,自动调节控制,自动诊断,自动保护4、简要说明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要素及其功能?五个方面,各组成及功能分别是:机械本体(构造功能:固定其它部件);执行机构(主操作功能);驱动部件(动力功能);传感部件(信息检测);控制部分(信息处理及控制)56、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支撑技术有哪些?它们的作用如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具体来说有六个方面的关键技术:检测传感技术:是自动化、智能化、闭环控制基础信息处理技术:控制的基础,处理速度,可靠抗干扰自动控制技术:核心是计算机控制,关系着系统的静动特性和稳定性伺服传动技术:动力和运动控制实现包括电,液,气的伺服传动技术精密机械技术:基础技术涉及产品部件的模块化标准化规格化表现为减轻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改善性能,提高可靠性系统总体技术:包括总体设计和接口设计;涉及到产品的功能分解与技术实现、系统总体综合与接口技术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判断(A对,B错)1、产品的功能、原理、结构设计,是机电一体化产品概念设计的核心内容。

机电一体化试题及答案

机电一体化试题及答案

机电一体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机电一体化是指()。

A.机械和电气之间具有密切联系B.机械和电气之间没有联系C.机械和电气之间相互独立D.机械和电气之间具有不存在的联系答案:A2.机电一体化的优势包括()。

A.提高生产效率B.节约能源C.减少人力成本D.增加设备的寿命E.提高产品质量答案:A、B、C、E3.以下哪项不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A.汽车制造B.航空航天C.电力系统D.农业生产答案:D二、填空题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可以为传统制造企业带来()。

答案:转型升级2.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是()。

答案:信息集成三、问答题1.请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制造业中的作用。

答: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机械和电气两个领域相结合,通过信息集成和智能控制实现高效生产。

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和人力成本,并且提高产品质量。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传统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

2.请列举几个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案例。

答:机电一体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比如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力系统等。

以汽车制造为例,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航空航天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控制,提高飞行安全性;在电力系统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综合题某制造企业打算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请列举该企业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问题:1.技术难题:企业可能缺乏专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导致技术应用受限。

2.成本问题: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企业担心投资回报周期长。

3.人员培训:现有员工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了解有限,需要进行培训和教育。

解决方案:1.合作与共享:企业可以与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公司合作,共享技术人才和资源。

2.市场前景分析:企业可以进行市场研究,评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该行业的应用前景和潜在收益,以便更好地制定投资计划。

机电一体化试题及答案汇总

机电一体化试题及答案汇总

目录机电一体化复习题 (2)机电一体化复习题参考答案 (6)机电一体化技术试题 (11)答案及评分标准 (14)机电一体化复习题 (18)一、名词解释 (18)二、填空题 (19)三、简答题 (20)四、选择题。

(无答案) (23)五、应用题 (25)《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一) (27)《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一)答案 (29)《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二) (31)《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二) 答案 (34)《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三) (36)《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三)答案 (39)《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四) (42)《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四) 答案 (43)《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五) (47)《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五) 答案 (49)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题 (53)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53)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53)三、计算题(共20分)(将本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54)四、综合分析题(共30分) (54)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题答案 (55)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55)二、简答(每题5分,共30分) (55)三、计算题(共20分) (56)四、综合分析题(30分) (56)机电一体化复习题一、名词解释ﻫ1机电一体化 2伺服控制3闭环控制系统4逆变器 5 SPWM 6单片机 7 I/O接口8 I/O通道 9 串行通信10直接存储器存取(DMA)二、判断题:1 在计算机接口技术中I/O通道就是I/O接口。

(×)2 滚珠丝杆不能自锁。

( √ )3 无论采用何种控制方案,系统的控制精度总是高于检测装置的精度。

(×)4 异步通信是以字符为传输信息单位。

(√)5 同步通信常用于并行通信。

( × )6 无条件I/O方式常用于中断控制中。

( ×)7从影响螺旋传动的因素看,判断下述观点的正确或错误(1)影响传动精度的主要是螺距误差、中径误差、牙型半角误差(√)(2)螺杆轴向窜动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 √)(3)螺杆轴线方向与移动件的运动方向不平行而形成的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4)温度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三、单项选择题1.步进电动机,又称电脉冲马达,是通过( B )决定转角位移的一种伺服电动机。

机电一体化技术考试题(有答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考试题(有答案)

填空题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内涵是微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渗透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概念。

2.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

3. 工业三大要素是物质、能量、信息;机电一体化工程研究所追求的三大目标是:省能源、省资源、智能化。

4. 机电一体化研究的核心技术是接口问题。

5.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构成的五大部分(或子系统)是:机械系统、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动力系统、传感检测系统、执行元件系统。

6. 机电一体化接口按输入/输出功能分类机械接口、物理接口、信息接口、环境接口。

7.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按设计类型分为:开放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异性设计。

8.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按机电融合程度分为:机电互补法、机电结合(融合)法、机电组合法。

9.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与控制功能基础上引入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地结合所构成系统的总称。

10.机电一体化系统实现三大功能应具有的两大重要特征(转换作用方式):以能源转换为主和以信息转换为主。

11. 丝杠螺母机构的基本传动形式有:螺母固定丝杆转动并移动、丝杆转动螺母移动、螺母转动丝杆移动、丝杆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四种形式。

12. 滚珠丝杠副按螺纹滚道截面形状分为单圆弧和双圆弧两类;按滚珠的循环方式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类。

13. 滚珠丝杠副轴向间隙调整与预紧的基本方法有:双螺母螺纹预紧调整、双螺母齿差预紧调整、双螺母垫片调整预紧、弹簧自动调整预紧四种方式。

14. 滚珠丝杠副常选择的支承方式有:单推—单推式、双推—双推式、双推—简支式、双推—自由式。

15.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常用齿轮传动形式有定轴轮系、行星轮系和谐波轮系三种形式。

16.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传动中,常用的传动比分配原则有:重量最轻原则、转动惯量最小原则、传动精度最优原则等。

17. 常用导轨副的截面形式有:三角形导轨、矩形导轨、燕尾形导轨、圆形导轨四种形式。

机电一体化试题及答案汇总

机电一体化试题及答案汇总

目录机电一体化复习题 (2)机电一体化复习题参考答案 (7)机电一体化技术试题 (13)答案及评分标准 (17)机电一体化复习题 (21)一、名词解释 (22)二、填空题 (23)三、简答题 (24)四、选择题。

(无答案) (27)五、应用题 (30)《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一) (32)《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一)答案 (35)《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二) (38)《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二)答案 (41)《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三) (45)《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三)答案 (49)《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四) (52)《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四)答案 (54)《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五) (58)《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五)答案 (60)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题 (66)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 分) (66)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 分) (66)三、计算题(共20 分)(将本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67)四、综合分析题(共30 分) (67)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题答案 (68)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0 分) (68)二、简答(每题5 分,共30 分) (68)三、计算题(共20 分) (69)四、综合分析题(30 分) (69)机电一体化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机电一体化2 伺服控制3 闭环控制系统4 逆变器5 SPWM6 单片机7 I/O 接口8 I/O 通道9 串行通信10 直接存储器存取(DMA)二、判断题:1 在计算机接口技术中I/O 通道就是I/O 接口2滚珠丝杆不能自锁。

(V )3 无论采用何种控制方案,系统的控制精度总是高于检测装置的精度。

(x )4 异步通信是以字符为传输信息单位。

(V )5 同步通信常用于并行通信。

(x )6 无条件I/O 方式常用于中断控制中。

(x )7 从影响螺旋传动的因素看,判断下述观点的正确或错误(1)影响传动精度的主要是螺距误差、中径误差、牙型半角误差(V)(2)螺杆轴向窜动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V )(3)螺杆轴线方向与移动件的运动方向不平行而形成的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V)(4)温度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V)三、单项选择题1. 步进电动机,又称电脉冲马达,是通过(B )决定转角位移的一种伺服电动机。

机电专业一体化试题及答案

机电专业一体化试题及答案

机电专业一体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A. 机械系统B. 电子系统C. 控制系统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下列哪个不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特点?A. 高精度B. 高可靠性C. 低效率D. 集成度高答案:C3. 伺服电机主要用于:A. 精确控制位置B. 产生大扭矩C. 快速启动和停止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A4.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A. 数据存储B. 逻辑控制C. 人机交互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B5. 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作用是:A. 检测外部信号B. 转换信号C. 执行控制命令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A6. 以下哪个不是机械传动元件?A. 齿轮B. 皮带C. 电机D. 轴承答案:C7. 以下哪个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的传感器类型?A. 温度传感器B. 压力传感器C. 光敏传感器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8. 以下哪个不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执行元件?A. 电机B. 液压缸C. 传感器D. 气动缸答案:C9. 以下哪个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的控制策略?A. PID控制B. 模糊控制C. 神经网络控制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以下哪个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A. 成本B. 性能C. 可靠性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与传统机械系统的区别。

答案:机电一体化系统与传统机械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机电一体化系统将机械系统与电子系统、控制系统相结合,实现了高度的集成和自动化。

它通过传感器检测外部信号,利用电子系统进行信号处理,并通过控制系统实现精确的控制,从而提高系统的精度、效率和可靠性。

2. 解释什么是伺服电机,并简述其工作原理。

答案:伺服电机是一种高精度的电机,它能够根据输入的控制信号精确地控制电机的转速和位置。

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编码器检测电机的实际位置,将位置信号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位置误差调整电机的输入,从而实现精确控制。

机电一体化类专业知识试题(带答案)

机电一体化类专业知识试题(带答案)

机电一体化类专业知识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2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选出)1.根据主、俯视图选择正确的左视图。

()2.已知点A (5,6,4)、B(3,6,7)和C(7,6,5),面ABC 是()A .水平面B.铅垂面 C .侧平面D.正平面3.选择正确的全剖左视图()(a) (b) (c) (d)6.已知主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7.正确的内外螺纹旋合画法是()8.四组视图中,主视图均为全剖视图,其中主视图有缺漏线)9.带轮轮毂长度为46mm ,轴上安转带轮的轴头部分普通平键的长度为()45A .40B .36C .50 D.10 .以下放松方法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 .对顶螺母B.弹簧垫圈C.金属锁紧螺母 D .止动垫片11 .属于传导螺旋机构的是()A .工作台进给机构B .螺旋压力机C.张紧装置 D .镗刀杆12 .实际生产中,常用于连接启动及换向频繁、转矩较大的中低速两轴的是()A .摩擦式离合器B .凸缘联轴器C.嵌合式离合器D.弹性柱销联轴器13.摄影平台升降机构应用了()铰链四杆机构14.当曲柄的极位夹角为(),曲柄摇杆机构才有急回运动。

A .θ= 0B.θ< 0 C .θ≠0D.θ> 015.关于链传动的安装与维护不合理的是()A .两链轮的回转平面应在同一期铅垂面内;B .链转动时应使紧边在上,松边在下;C .两链轮的轴心连线最好是垂直或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45°;D.凡离地面高度不足2m 的链传动,必须安装防护罩。

16.已知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齿距P=12.56mm,齿数Z=80mm, 该齿轮应做成()A .齿轮轴B .实心式C.腹板式D .轮辐式1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液压传动可实现无级调速,功率大;B .液压元件已实现系列化、标准化,易于调节;C .液压系统的执行元件为液压泵,控制元件可调节压力、流量或流向;D .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取决于外负载的大小。

机电一体化习题和答案

机电一体化习题和答案

机电⼀体化习题和答案<机电⼀体化复习题和答案>⼀.填空1. 通常⼀个较完善的机电⼀体化系统包含:动⼒、执⾏器、传感器、计算机和传动机构五部分。

2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标主要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度、分辨⼒和重复度等。

3. 电感式位移传感器是通过检测电感量的变化来检测被测量的位移。

4.滚珠丝杠副中采⽤双螺母是为了便于螺旋弧轴向间隙的调整。

5.在光栅式位移传感器中,莫尔条纹对光栅的栅距起到了放⼤作⽤。

6.谐波齿轮传动的三个主要部件是:刚轮、柔轮和谐波发⽣器。

7.直流伺服电机的优点是稳定性好、可靠性好、响应速度快和扭矩⼤等;⽆刷直流伺服电动机的优点是_____⽆换向器、可控性好和稳定性好__等。

8. 机电⼀体化技术是机械与微电⼦的结合;10. 传感器的灵敏度反映了被测量的数值处在稳定状态时,输出量的变化量与输⼊量的变化量的⽐值。

11. 电容式位移传感器是将被测物理量转换为电容变化的装置。

12. 滚珠丝杠副中滚珠的循环⽅式有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种。

13. 测速发电机的负载电阻越⼤,其线性度越好。

14.步进电机的步距⾓指在电脉冲的作⽤下,电机转⼦转过的⾓位移。

15.直流伺服电机的机械特性指当电枢电压⼀定时,转矩与转速之间的关系;调节特性指在负载转矩⼀定时,电枢电压与转速之间的关系。

16.滚珠丝杆副中滚珠的循环⽅式有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种17. 在谐波齿轮传动中,若柔轮固定、谐波发⽣器主动、刚轮从动,则主、从动件转向相同。

18. 传感器的迟滞特性是指输⼊量在增加和减少的过程中,同⼀输⼊量下其输出量的差别。

19、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中压电元件变形后所产⽣的电荷量与加速度成正⽐。

20、若max ?是传感器的最⼤⾮线性误差、FS y 为输出量的满刻度值,则传感器的线性度可表⽰为max ?⁄FS y 。

21、在机电⼀体化产品的功能原理⽅案设计中,其功能元的组合⽅式常⽤的有串联结构、并联结构和环形三种形式。

22、在单圆弧型螺纹滚道的滚珠丝杠副中,其接触⾓β会随轴向载荷⼤⼩的变化⽽变化。

机电一体化试题及答案

机电一体化试题及答案

机电一体化试题及答案1.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微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相互渗透形成的新概念。

2.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

3.工业三大要素是物质、能量和信息,___追求的三大目标是省能源、省资源和智能化。

4.机电一体化研究的核心技术是接口问题。

5.机电一体化系统由机械系统、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动力系统、传感检测系统和执行元件系统五大部分(或子系统)构成。

6.机电一体化接口按输入/输出功能分类包括机械接口、物理接口、信息接口和环境接口。

7.机电一体化系统按设计类型分为开放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和变异性设计。

8.机电一体化系统按机电融合程度分为机电互补法、机电结合(融合)法和机电组合法。

9.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与控制功能基础上引入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地结合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10.机电一体化系统实现三大功能应具有的两大重要特征(转换作用方式)包括以能源转换为主和以信息转换为主。

11.丝杠螺母机构的基本传动形式包括螺母固定丝杆转动并移动、丝杆转动螺母移动、螺母转动丝杆移动和丝杆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四种形式。

12.滚珠丝杠副按螺纹滚道截面形状分为单圆弧和双圆弧两类;按滚珠的循环方式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类。

13.滚珠丝杠副轴向间隙调整与预紧的基本方法包括双螺母螺纹预紧调整、双螺母齿差预紧调整、双螺母垫片调整预紧和弹簧自动调整预紧四种方式。

14.滚珠丝杠副常选择的支承方式包括单推—单推式、双推—双推式、双推—简支式和双推—自由式。

15.机电一体化系统常用的齿轮传动形式包括定轴轮系、行星轮系和谐波轮系三种形式。

16.在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传动中,常用的传动比分配原则包括重量最轻原则、转动惯量最小原则和传动精度最优原则等。

17.常用导轨副的截面形式包括三角形导轨、矩形导轨、燕尾形导轨和圆形导轨四种形式。

18.导轨刚度主要指结构刚度、接触刚度和局部刚度。

19.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可选择的执行元件包括电磁式、液压式、气压式和其他形式的执行元件。

机电一体化复习题(含答案)

机电一体化复习题(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1、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等群体技术,实现多种技术功能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的系统工程技术。

2、柔性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是由两台或两台以上加工中心或数控机床组成,并在加工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物料流和信息流的自动化。

3、传感器:传感器适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能把各种不同的非电量转换成电量,对系统运行中所需的自身和外界环境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将其变成系统可识别的电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

4、伺服电动机:伺服电动机又称控制电机,其起动停止、转速或转角随输入电压信号的大小及相位的改变而改变。

输入的电压信号又称控制信号或控制电压,改变控制信号可以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及转向,驱动工作机构完成所要求的各种动作。

5、感应同步器: 感应同步器是一种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高精度检测元件,有直线和圆盘式两种,分别用作检测直线位移和转角。

6、人机接口:人机接口(HMI)是操作者与机电系统(主要是控制微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接口,主要完成输入和输出两方面的工作。

7、PLC: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ler)简称PLC.是一种在继电器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的基础上开发出来,并逐渐发展成为以微处理器为核心,把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新型工业自动控制装置,广泛应用在各种生产机械和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中。

8、变频器:变频器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将工频电源变换为另一频率的电能控制装置,能实现对交流异步电机的软起动、变频调速、提高运转精度、改变功率因素以及过流/过压/过载保护等功能。

9、通信协议:通信协议是指通信双方就如何交换信息所建立的一些规定和过程,包括逻辑电平的定义、应用何种物理传输介质、数据帧的格式、通信站地址的确定、数据传输方式等。

机电一体化复习题附答案定稿版

机电一体化复习题附答案定稿版

机电一体化复习题附答案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机电一体化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机电一体化 2伺服控制 3闭环控制系统 4逆变器 5 SPWM 6单片机 7 I/O接口8 I/O通道 9 串行通信 10直接存储器存取(DMA)二、判断题:1 在计算机接口技术中I/O通道就是I/O接口。

(×)2 滚珠丝杆不能自锁。

(√)3 无论采用何种控制方案,系统的控制精度总是高于检测装置的精度。

(×)4 异步通信是以字符为传输信息单位。

(√)5 同步通信常用于并行通信。

(×)6 无条件I/O方式常用于中断控制中。

(×)7从影响螺旋传动的因素看,判断下述观点的正确或错误(1)影响传动精度的主要是螺距误差、中径误差、牙型半角误差(√)(2)螺杆轴向窜动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3)螺杆轴线方向与移动件的运动方向不平行而形成的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4)温度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三、单项选择题1. 步进电动机,又称电脉冲马达,是通过( B )决定转角位移的一种伺服电动机。

A 脉冲的宽度B 脉冲的数量C 脉冲的相位D 脉冲的占空比2. 对于交流感应电动机,其转差率s的范围为(B)。

A.1<s<2B.0<s 1C.-1<s<1D.-1<s<03.PWM指的是(C)。

A.机器人B.计算机集成系统C.脉宽调制D.可编程控制器4. PD称为( B )控制算法。

A.比例B.比例微分C.比例积分D.比例积分微分5.在数控系统中,复杂连续轨迹通常采用( A )方法实现。

A.插补B.切割C.画线D.自动四、填空题1. 在计算机和外部交换信息中,按数据传输方式可分为: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

2. 微机控制系统中的输入与输出通道一般包括模拟量输入通道模拟量输出通道、数字量输入通道数字量输出通道四种通道。

机电一体化试题(卷)与答案汇总

机电一体化试题(卷)与答案汇总

目录机电一体化复习题2机电一体化复习题参考答案6机电一体化技术试题11答案与评分标准13机电一体化复习题18一、名词解释18二、填空题19三、简答题20四、选择题。

〔无答案〕23五、应用题24《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一〕27《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 (一)答案29《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 (二)30《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二) 答案33《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 (三)35《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 (三)答案38《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 (四)40《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 (四) 答案42《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 (五)45《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 (五) 答案47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题51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51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51三、计算题〔共20分〕〔将此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52四、综合分析题〔共30分〕52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题答案53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53二、简答〔每题5分,共30分〕53三、计算题〔共20分〕54四、综合分析题〔30分〕54机电一体化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机电一体化 2伺服控制 3闭环控制系统 4逆变器 5 SPWM 6单片机 7 I/O接口8 I/O通道 9 串行通信 10直接存储器存取〔DMA〕二、判断题:1 在计算机接口技术中I/O通道就是I/O接口。

〔×〕2 滚珠丝杆不能自锁。

〔√〕3 无论采用何种控制方案,系统的控制精度总是高于检测装置的精度。

〔×〕4 异步通信是以字符为传输信息单位。

〔√〕5 同步通信常用于并行通信。

〔×〕6 无条件I/O方式常用于中断控制中。

〔×〕7从影响螺旋传动的因素看,判断下述观点的正确或错误〔1〕影响传动精度的主要是螺距误差、中径误差、牙型半角误差〔√〕〔2〕螺杆轴向窜动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3〕螺杆轴线方向与移动件的运动方向不平行而形成的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4〕温度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三、单项选择题1. 步进电动机,又称电脉冲马达,是通过〔 B 〕决定转角位移的一种伺服电动机。

机电一体化技术试题及其答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试题及其答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ﻫ1. 测量:是人们借助于专门的设备,通过一定的方法对被测对象收集信息,取得数据概念的过程。

2.灵敏度:指在稳态下,输出的变化量ΔY与输入的变化量ΔX的比值。

即为传感器灵敏度。

S=dy/dx=ΔY/ΔX3. 压电效应:某些电介质,当沿着一定的方向对它施加力而使它产生变形时,内部就会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两个表面上将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

当外力去掉后,它又重新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为压电效应。

4.动态误差:动态误差在被测量随时间变化过程中进行测量时所产生的附加误差称为动态误差。

5. 传感器: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滚珠丝杆中滚珠的循环方式:____内循环____,_____外循环____。

2.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指标和评价标准应包括____性能指标系统功能使用条件经济效益。

3. 顺序控制系统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次序完成一系列操作的系统,顺序控制器通常用___________ PLC __________________。

4. 某光栅的条纹密度是50条/mm,光栅条纹间的夹角θ=0.001孤度,则莫尔条纹的宽度是_______20mm___________。

5. 连续路径控制类中为了控制工具沿任意直线或曲线运动,必须同时控制每一个轴的_______位置和速度________,使它们同步协调到达目标点。

6. 某4极交流感应电机,电源频率为50Hz,转速为1470r/min,则转差率为___0.02 ___。

7. 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与传动级数_____________增加而减小_________________。

8. 累计式定时器工作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考机电一体化试题及答案

自考机电一体化试题及答案

自考机电一体化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执行机构通常指的是什么?A. 传感器B. 驱动器C. 控制器D. 机械结构答案:B2. 在机电一体化设计中,以下哪个不是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A. 输入设备B. 执行机构C. 电源D. 输出设备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传感器的基本特性?A. 线性度B. 灵敏度C. 稳定性D. 重量答案:D4.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通常使用哪种类型的电动机作为驱动元件?A. 内燃机B. 蒸汽机C. 伺服电动机D. 直流电动机答案:C5. 在机电一体化设备中,PLC通常指的是什么?A.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A. 电源线路控制器C. 功率限制控制器D. 压力控制逻辑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6.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原则包括哪些方面?(多选)A. 模块化设计B. 集成化设计C. 重量化设计D. 智能化设计E. 标准化设计答案:A B D E7.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传感器的性能?(多选)A. 环境温度B. 材料特性C. 设计结构D. 电源电压E. 用户的操作习惯答案:A B C D8.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的传动方式包括哪些?(多选)A. 齿轮传动B. 链条传动C. 液压传动D. 电子传动E. 皮带传动答案:A B C E三、简答题9. 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

答案: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机械部分、电气部分和信息处理部分。

机械部分通常指系统的结构框架和执行机构;电气部分包括传感器、驱动器和电源等;信息处理部分则是指控制器和相关的软件系统,负责对信息进行处理和控制。

10. 描述一下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

答案:伺服系统是一种高性能的自动控制系统,它能够自动地接收指令信号并对系统的输出进行精确控制。

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反馈控制原理,即系统将指令信号与实际输出进行比较,产生误差信号,然后通过控制器调整执行机构,以减少误差,达到精确控制的目的。

四、计算题11. 假设一个伺服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2kW,额定转速为1500RPM,试计算其额定扭矩。

机电一体化复习题(附答案)[2]

机电一体化复习题(附答案)[2]

机电一体化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机电一体化 2伺服控制 3闭环控制系统 4逆变器 5 SPWM 6单片机 7 I/O接口8 I/O通道 9 串行通信 10直接存储器存取(DMA)二、判断题:1 在计算机接口技术中I/O通道就是I/O接口。

(×)2 滚珠丝杆不能自锁。

(√)3 无论采用何种控制方案,系统的控制精度总是高于检测装置的精度。

(×)4 异步通信是以字符为传输信息单位。

(√)5 同步通信常用于并行通信。

(×)6 无条件I/O方式常用于中断控制中。

(×)7从影响螺旋传动的因素看,判断下述观点的正确或错误(1)影响传动精度的主要是螺距误差、中径误差、牙型半角误差(√)(2)螺杆轴向窜动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3)螺杆轴线方向与移动件的运动方向不平行而形成的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4)温度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三、单项选择题1. 步进电动机,又称电脉冲马达,是通过( B )决定转角位移的一种伺服电动机。

A 脉冲的宽度B 脉冲的数量C 脉冲的相位D 脉冲的占空比2. 对于交流感应电动机,其转差率s的范围为(B)。

A.1<s<2B.0<s 1C.-1<s<1D.-1<s<03.PWM指的是(C)。

A.机器人B.计算机集成系统C.脉宽调制D.可编程控制器4. PD称为( B )控制算法。

A.比例B.比例微分C.比例积分D.比例积分微分5.在数控系统中,复杂连续轨迹通常采用( A )方法实现。

A.插补B.切割C.画线D.自动四、填空题1. 在计算机和外部交换信息中,按数据传输方式可分为: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

2. 微机控制系统中的输入与输出通道一般包括模拟量输入通道模拟量输出通道、数字量输入通道数字量输出通道四种通道。

3. 在伺服系统中,在满足系统工作要求的情况下,首先应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并尽量高伺服系统的响应速度。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复习题及答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复习题及答案

机电一体化系统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 测量2.灵敏度3. 压电效应4. 动态误差5. 传感器6、线性度7、伺服控制系统8、三相六拍通电方式9、传感器10、系统精度11.机电一体化12.自动控制13.开环控制系统14.逆变器15. PWM二、填空题1. 滚珠丝杆中滚珠的循环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顺序控制系统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次序完成一系列操作的系统,顺序控制器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某光栅的条纹密度是50条/mm,光栅条纹间的夹角θ=0.001孤度,则莫尔条纹的宽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连续路径控制类中为了控制工具沿任意直线或曲线运动,必须同时控制每一个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它们同步协调到达目标点。

5. 某4极交流感应电机,电源频率为50Hz,转速为1470r/min,则转差率为_____________。

6. 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与传动级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累计式定时器工作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复合控制器必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钻孔、点焊通常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

10、计算机在控制中的应用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滚珠丝杆螺母副结构有两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应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

机电一体化复习题(附答案)

机电一体化复习题(附答案)

机电一体化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机电一体化2伺服控制3闭环控制系统4逆变器5SPWM6单片机7I/O接口8I/O通道9串行通信10直接存储器存取(DMA)二、判断题:1在计算机接口技术中I/O通道就是I/O接口。

(×)2滚珠丝杆不能自锁。

(√)3无论采用何种控制方案,系统的控制精度总是高于检测装置的精度。

(×)4异步通信是以字符为传输信息单位。

(√)5同步通信常用于并行通信。

(×)6无条件I/O方式常用于中断控制中。

(×)7从影响螺旋传动的因素看,判断下述观点的正确或错误(1)影响传动精度的主要是螺距误差、中径误差、牙型半角误差(√)(2)螺杆轴向窜动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3)螺杆轴线方向与移动件的运动方向不平行而形成的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4)温度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三、单项选择题1.步进电动机,又称电脉冲马达,是通过(B)决定转角位移的一种伺服电动机。

A脉冲的宽度B脉冲的数量C脉冲的相位D脉冲的占空比2.对于交流感应电动机,其转差率s的范围为(B)。

A.1<s<2B.0<s1C.-1<s<1D.-1<s<03.PWM指的是(C)。

A.机器人B.计算机集成系统C.脉宽调制D.可编程控制器4.PD称为(B)控制算法。

A.比例B.比例微分C.比例积分D.比例积分微分5.在数控系统中,复杂连续轨迹通常采用(A)方法实现。

A.插补B.切割C.画线D.自动四、填空题1.在计算机和外部交换信息中,按数据传输方式可分为: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

2.微机控制系统中的输入与输出通道一般包括模拟量输入通道模拟量输出通道、数字量输入通道数字量输出通道四种通道。

3.在伺服系统中,在满足系统工作要求的情况下,首先应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并尽量高伺服系统的响应速度。

4.一般来说,伺服系统的执行元件主要分为电磁式液压式气压式和其它等四大类型。

机电一体化复习题(附答案)

机电一体化复习题(附答案)

机电一体化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机电一体化 2伺服控制 3闭环控制系统 4逆变器 5 SPWM 6单片机 7 I/O接口8 I/O通道 9 串行通信 10直接存储器存取(DMA)二、判断题:1 在计算机接口技术中I/O通道就是I/O接口。

(×)2 滚珠丝杆不能自锁。

(√)3 无论采用何种控制方案,系统的控制精度总是高于检测装置的精度。

(×)4 异步通信是以字符为传输信息单位。

(√)5 同步通信常用于并行通信。

(×)6 无条件I/O方式常用于中断控制中。

(×)7从影响螺旋传动的因素看,判断下述观点的正确或错误(1)影响传动精度的主要是螺距误差、中径误差、牙型半角误差(√)(2)螺杆轴向窜动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3)螺杆轴线方向与移动件的运动方向不平行而形成的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4)温度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三、单项选择题1. 步进电动机,又称电脉冲马达,是通过( B )决定转角位移的一种伺服电动机。

A 脉冲的宽度B 脉冲的数量C 脉冲的相位D 脉冲的占空比2. 对于交流感应电动机,其转差率s的范围为(B)。

A.1<s<2B.0<s 1C.-1<s<1D.-1<s<03.PWM指的是(C)。

A.机器人B.计算机集成系统C.脉宽调制D.可编程控制器4. PD称为( B )控制算法。

A.比例B.比例微分C.比例积分D.比例积分微分5.在数控系统中,复杂连续轨迹通常采用( A )方法实现。

A.插补B.切割C.画线D.自动四、填空题1. 在计算机和外部交换信息中,按数据传输方式可分为: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

2. 微机控制系统中的输入与输出通道一般包括模拟量输入通道模拟量输出通道、数字量输入通道数字量输出通道四种通道。

3. 在伺服系统中,在满足系统工作要求的情况下,首先应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并尽量高伺服系统的响应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等群体技术,实现多种技术功能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的系统工程技术。

2、柔性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是由两台或两台以上加工中心或数控机床组成,并在加工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物料流和信息流的自动化。

3、传感器:传感器适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能把各种不同的非电量转换成电量,对系统运行中所需的自身和外界环境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将其变成系统可识别的电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

4、伺服电动机:伺服电动机又称控制电机,其起动停止、转速或转角随输入电压信号的大小及相位的改变而改变。

输入的电压信号又称控制信号或控制电压,改变控制信号可以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及转向,驱动工作机构完成所要求的各种动作。

5、感应同步器: 感应同步器是一种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高精度检测元件,有直线和圆盘式两种,分别用作检测直线位移和转角。

6、人机接口:人机接口(HMI)是操作者与机电系统(主要是控制微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接口,主要完成输入和输出两方面的工作。

7、PLC: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ler)简称PLC.是一种在继电器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的基础上开发出来,并逐渐发展成为以微处理器为核心,把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新型工业自动控制装置,广泛应用在各种生产机械和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中。

8、变频器:变频器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将工频电源变换为另一频率的电能控制装置,能实现对交流异步电机的软起动、变频调速、提高运转精度、改变功率因素以及过流/过压/过载保护等功能。

9、通信协议:通信协议是指通信双方就如何交换信息所建立的一些规定和过程,包括逻辑电平的定义、应用何种物理传输介质、数据帧的格式、通信站地址的确定、数据传输方式等。

10、MPS系统: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Modular Production System)简称MPS系统,它是德国FESTO公司结合现代工业的特点研制开发的模拟自动化生产过程,集机械、电子、传感器、气动、通信为一体的高度集成的机电一体化装置。

二、填空题
1、电感式传感器是一种把微小位移变化量转变成电感变化量的位移传感器。

2、光电编码器根据结构可分为增量式和绝对式。

3、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金属的热电阻效应。

4、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物体的热电效应。

5、对伺服系统的技术要求是系统精度、稳定性、响应特性、工作频率。

6、液压系统一般包括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和辅助元件四个部分。

7、典型的气动驱动系统由气源装置、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和辅助元件组成。

8、机电控制系统的机械装置主要包括传动机构、导向机构和执行器三个部分。

9、机电一体化的机械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两个环节:静态设计、动态设计。

10、欠电流继电器利用其常开触点串接在被控线路中起欠流保护。

11、过电流继电器利用其常闭触点串接在被控线路中起过流保护。

12、接口的基本功能主要有数据格式转换、放大、通信联络。

13、伺服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控制器、执行环节、检测装置、比较环节。

14、工作接地分为一点接地、多点接地。

15、机电一体化产品按用途可以划分为办公机电一体化产品、产业机电一体化产品和民用机电一体化产品。

16、典型的可编程控制器由编程器、微处理器、存储器、电源和输入/输出接口等部分构成。

17、S7-200 PLC的控制程序通常由用户程序、数据块和参数组成。

18、PLC根据数据传输方式分为并行和串行通信通信方式。

19、PLC的串行通信接口有RS232C、RS485、RS422。

20、S7-200的通信协议为PPI协议。

21、交-直-交变频器的内部电路主要由整流电路、直流中间电路、逆变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

22、机电一体化系统常用的能源有电力源、液压源和气压源。

三、简答题
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一个较完整的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机械本体、动力源、传感装置、驱动执行机构、控制器等,各要素和环节之间通过接口相联系。

2. 测试传感部分的作用
答:测试传感部分的作用:对系统运行中所需要的本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传输到信息处理单元,经分析处理后产生控制信息。

3. 传感器是如何分类的?
答:传感器的分类方法有如下几种:按用途、工作原理、变换原理、输出信号性质分类。

4. 简述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的组成。

答:步进电动机的驱动电路由脉冲信号发生器、分频器、脉冲分配器和脉冲放大器组成。

5. 简述直流伺服电机两种控制方式的特点。

答:直流伺服电动机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电枢电压控制,即在定子磁场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施加在电枢绕组两端的电压信号来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和输出转矩;另一种是励磁磁场控制,即通过改变励磁电流的大小来改变定子磁场强度,从而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和输出转矩。

采用电枢电压控制方式时,由于定子磁场保持不变,其电枢电流可以达到额定值,相应的输出转矩也可以达到额定值,因而这种方式又被称为恒转矩调速方式。

而采用励磁磁场控制方式时,由于电动机在额定运行条件下磁场已接近饱和,因而只能通过减弱磁场的方法来改变电动机的转速。

由于电枢电流不允许超过额定值,因而随着磁场的减弱,电动机转速增加,但输出转矩下降,输出功率保持不变,所以这种方式又被称为恒功率调速方式。

6. 为什么说接触器自锁线路具有欠压和失压的保护作用?
当失压和欠压时,接触器线圈的电磁吸引力消失或不足,接触器触点释放,断开控制线路,从而使电动机主电路断开。

7. 简述PLC系统与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区别。

答:1)控制方式: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控制是采用硬件接线实现的,是利用继电器机械触点的串联或并联极延时继电器的滞后动作等组合形成控制逻辑,只能完成既定的逻辑控制。

PLC控制系统采用存储逻辑,其控制逻辑是以程序方式存储在内存中,要改变控制逻辑,只需改变程序即可,称软接线。

2)工作方式:继电器控制系统采用并行的工作方式,PLC控制系统采用串行工作方式。

3)控制速度:继电器控制系统控制逻辑是依靠触点的机械动作实现控制,工作频率低,毫秒级,机械触点有抖动现象。

PLC控制系统是由程序指令控制半导体电路来实现控制,速度快,微秒级,严格同步,无抖动。

4)定时与计数控制:继电器控制系统是靠时间继电器的滞后动作实现延时控制,而时间继电器定时精度不高,受环境影响大,调整时间困难。

继电器控制系统不具备计数功能。

PLC控制系统用半导体集成电路作定时器,时钟脉冲由晶体振荡器产生,精度高,调整时间方便,不受环境影响。

另外PLC系统具备计数功能。

5)可靠性和维护性:继电器控制系统可靠性较差,线路复杂,维护工作量大,PLC控
制系统可靠性较高,外部线路简单,维护工作量小。

8. PLC交流开关量输入模块和直流开关量输入模块分别适用什么场合?
答:由于交流输入模块电路中增加了限流、滤波和整流三个环节,因此,输入信号的延迟时间要比直流输入电路的要长,但由于其输入端是高电压,因此输入信号的可靠性要比直流输入电路要高。

一般来说,交流输入方式用于有油雾、粉尘等恶劣环境,对系统响应要求不高的场合,而直流输入模块用于环境较好,电磁干扰轻,对系统响应要求较高的场合。

9. PLC开关量输出模块有哪几种类型?各能驱动何种负载?
答:PLC的输出模块有三种:继电器输出、晶体管输出、晶闸管输出。

继电器输出型既可用于交流输出,也用于直流输出。

晶体管输出型用于直流输出。

双向晶闸管输出型用于控制外部交流负载
10. PWM脉宽调速原理。

答:PWM是英文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缩写,按一定规律改变脉冲列的脉冲宽度,以调节输出量和波形的一种调值方式。

11. 控制系统接地的目的。

答:将电路、设备机壳等与作为零电位的一个公共参考点(大地)实现低阻抗的连接,称之谓接地。

接地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安全,例如把电子设备的机壳、机座等与大地相接,当设备中存在漏电时,不致影响人身安全,称为安全接地;二是为了给系统提供一个基准电位,例如脉冲数字电路的零电位点等,或为了抑制干扰,如屏蔽接地等。

称为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包括一点接地和多点接地两种方式。

12.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指标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主要包括系统功能、性能指标、使用条件、经济效益。

13.为什么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