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情态与句子功能 -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合集下载

功能语言学的语气系统

功能语言学的语气系统

功能语言学的语气系统1.引言1.1 概述功能语言学作为一门语言学分支,旨在研究语言使用中的各种功能和目的。

它关注的是语言使用者在不同语境下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意义和态度。

其中,语气系统作为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语言研究、语言教学以及语言技术领域。

在功能语言学中,语气可以理解为说话人在表达观点、感情和态度时所使用的语言元素。

语气系统涵盖了一系列语言特征,如语气助词、语气词、语调、语法结构等等。

通过语气系统的运用,说话人可以更加准确地传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意图,使语言表达更具灵活性和表达力。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功能语言学的语气系统,从基本概念和理论出发,探讨语气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借助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语气系统在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为语言学习和应用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借鉴。

通过对功能语言学的语气系统的重要性进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语气系统在促进有效交流、增强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还将展望功能语言学的语气系统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进一步推动语言学的发展和应用。

通过深入研究语气系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提高语言交际的效果和质量。

总之,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功能语言学的语气系统的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语气系统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和价值,为语言学习者和语言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首先对功能语言学的语气系统进行了简要的概述,说明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性。

接着,介绍了文章的结构,明确了各个部分的内容和顺序。

最后,明确了本文的目的,即对功能语言学的语气系统进行深入探讨。

正文部分分为两个小节:功能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语气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首先,对功能语言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包括功能语言学的起源、主要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等。

接着,详细介绍了语气系统的定义和功能,包括语气的概念、语气的种类和语气在功能语言学中的作用等。

中文语言中的语气与语态

中文语言中的语气与语态

中文语言中的语气与语态中文语言作为汉字文字系统的一种表达方式,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语气和语态形式。

语气和语态对于语言传递信息和表达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中文语言中的语气和语态的特点,并探讨其在交流中的应用。

一、语气的特点1. 陈述语气:陈述语气是最常见的语气形式。

它用于陈述客观事实、说明原因或描述事物特征。

例如:“天气很冷。

”、“他是一名律师。

”陈述语气通常以肯定的陈述句形式出现。

2. 疑问语气:疑问语气用于表达疑问、询问对方。

它可以分为直接疑问句和间接疑问句。

例如:“你是中国人吗?”、“请问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疑问语气可以通过语调上的变化或者特殊的疑问词来表达。

3. 祈使语气:祈使语气用于表达命令、请求或建议。

它通过动词的使用来传递命令或者请求的语气。

例如:“请给我一杯水。

”、“别打扰我。

”祈使语气通常以动词开头,省略了主语,并且语气较强烈。

4. 感叹语气:感叹语气用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或者情绪。

它通常以感叹词或者某些特殊的句型来表达。

例如:“天哪!”、“多么美丽的风景啊!”感叹语气突出了情感的强烈程度。

二、语态的特点1. 主动语态:主动语态是中文中最常用的语态形式。

它表达一个动作或者行为由主体执行的情况。

例如:“他吃了一块蛋糕。

”、“我看到了一位老人。

”2. 被动语态:被动语态表示一个动作或者行为是由其他人或者事物对主语进行的。

例如:“这本书被他借走了。

”、“这个问题被解决了。

”被动语态的表示方式是在动词后面加上“被”字。

三、语气与语态的应用1. 中文语言中的语气和语态的运用在不同情境中有不同的要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形式。

在正式场合或者描述客观事实时,通常使用陈述语气和主动语态。

2. 当需要表达疑问、请求或者命令时,可以使用疑问语气、祈使语气和主动语态。

这样能够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使交流更加高效。

3. 在表达强烈情感、强调或者感叹时,可以使用感叹语气和主动语态。

这样能够突出情感的强烈程度,让对方更加理解自己的感受。

汉语语气表达方式及语气系统的归纳

汉语语气表达方式及语气系统的归纳

2000年第3期第37卷(总199期)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PEKIN G UN IV ERSIT Y(Humanities and S ocial Sciences )No.3,2000G eneral No.199Vol.37汉语语气表达方式及语气系统的归纳①徐晶凝(北京大学汉语中心,北京100871)摘 要:陈述、疑问、祁使、感叹语气,是一种语法范畴,作为语法意义的类,它是语言语义功能的体现,英文译作Mood 。

交际时,说话者根据交际需要选择适当的Mood ,同时,往往还要附加表达自己对交际内容的某种感情、态度或意向,这种语气,是一种情态(Modalit y )。

Mood 是语气得以实现的场,即Mood 中可以采取不同的语气表达方式表达不同的语气。

在不同的语言中语气表达方式不同。

汉语语气表达方式主要有语调、语气助词、叹词、语气副词、句法格式、同义选择。

在对语气表达方式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汉语的语气系统。

关键词:Mood ;语气;语气表达方式;语气系统中图分类号:H19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919(2000)0320136213收稿日期:1999210222作者简介:徐晶凝(1971— ),女,北京大学汉语中心讲师,文学硕士。

①笔者曾就有关语气的问题请教过胡明扬、胡壮麟和王洪君老师;在本文写作过程中,李晓琪老师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语气”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1)说话的口气。

(2)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分别的语法范畴。

我们分别简称为语气(1)和语气(2)。

到目前为止,汉语语言学界,无论对语气(1)还是语气(2)的研究,还都比较薄弱。

随着系统功能语法的引进,汉语语言学界对语气的研究慢慢多了起来,但大多拘泥于对汉语语气(2)的实现方式及其与英语Mood 的对比研究,而忽视了对语气(1)的研究,甚至将它与语气(2)混杂在一起。

句子的语气和语调

句子的语气和语调

句子的语气和语调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而语气和语调则是表达情感和意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写作中,准确把握句子的语气和语调,可以更好地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态度,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说服力。

本文将探讨句子的语气和语调对写作的影响,并提供一些相关的例子。

一、什么是语气是指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或语言风格,包括肯定、否定、疑问、命令等。

语调则是指句子的音调、声调以及声音的起伏变化,可以传递出说话者的情绪和语义的强调。

句子的语气和语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表达,如词语的选择、语法结构的安排、语速的快慢、停顿的长短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语气和语调:1. 肯定语气和语调:用于陈述事实、表达肯定的观点或提供信息。

例如: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这种药物对治疗糖尿病非常有效。

2. 否定语气和语调:用于否定陈述、保留意见或拒绝请求。

例如: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因为它缺乏实际可行性。

3. 疑问语气和语调:用于提问、征求意见或表示怀疑。

例如:你觉得我们的计划是否可行?4. 命令语气和语调:用于表达命令、要求或建议。

例如:请立即停止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5. 感叹语气和语调:用于表达惊讶、赞叹或强调。

例如:多么美丽的日落啊!二、句子的语气和语调在写作中的作用准确使用句子的语气和语调在写作中具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1. 传递情感和态度:句子的语气和语调可以直接反映作者的情感和态度,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立场和情感色彩。

通过运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作者可以产生情绪共鸣,引发读者的共鸣。

2. 强调重点:在文章中,适当运用感叹、肯定或否定的语气和语调,可以突出强调某些观点或信息,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这款手机的功能真是太强大了!3. 营造氛围和描绘场景:通过选择恰当的语气和语调,作者可以为读者创造特定的氛围和场景,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深夜的森林中,一阵阵狼嚎声让人心生寒意。

4. 增强说服力:适当运用语气和语调,可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作者可以运用命令语气或肯定语气来传达观点的坚定性和逻辑性,提高读者对观点的认同度。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一、概述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在社会交往中的功能以及语言结构与其功能之间关系的语言学分支。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中国以来,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语言学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范式和应用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在理论探索、实证研究和应用实践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推动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初步引进到深入研究的阶段。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开始接触并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和核心概念,尝试将其应用于汉语语言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展,涉及语言教学、翻译研究、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

同时,中国学者也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内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提出了适合汉语特点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目前,中国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术体系和研究队伍,培养了一批批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

同时,中国学者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际同行共同推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系统功能语言学将与计算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进行更深入的交叉研究,探索新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初步引进到深入研究的历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进展。

未来,中国学者将继续深化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为推动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1. 简要介绍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背景。

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学理论,由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创立并发展。

其核心理念在于将语言视为一种社会行为,而非单纯的认知工具。

系统功能语言学关注语言的实际使用,特别是在特定社会语境中的功能。

语势——精选推荐

语势——精选推荐

语势朗诵艺术创造外部技巧·语势语⽓是播⾳表达技巧之⼀。

了解语⽓的内涵、特点以及表达⽅法,有助于我们把握和驾驭有声语⾔这个精灵,提⾼我们语⾔的表现⼒和感染⼒。

语⽓在表现内⼼情感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克服固定腔调,增强语⾔的灵动变化等⽅⾯起着重要作⽤。

第⼀节语⽓的概念⼀、语⽓和语调(⼀)语⽓的⼀般概念语⽓这个词⼤家都不陌⽣,⽣活中也经常使⽤。

不过在实际使⽤的时候,不同的使⽤者所说的“语⽓”的内涵和外延并不完全相同,那么,语⽓的涵义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词典的解释。

1、《现代汉语词典》:〔语⽓〕①说话的⼝⽓。

②表⽰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分别的语法范畴。

“⼝⽓”的含义之⼀是“说话时流露出来的感情⾊彩。

”如:严肃的⼝⽓;幽默的⼝⽓。

2、《辞海》:〔语⽓〕通过⼀定的语法形式表⽰说话⼈对⾏为动作的态度,如陈述语⽓、祈使语⽓、虚拟语⽓。

现代汉语⽤语⽓助词“的、了、吗、呢”等和语调表⽰各种语⽓。

以上解释明确了语⽓与感情态度有关。

但它没有具体说明不同感情⾊彩是通过什么⽅式体现的,尽管《辞海》⾥还谈到了语调可以表⽰各种语⽓。

但它把语⽓仅归为⼏类,如“陈述语⽓、祈使语⽓、虚拟语⽓”等,就显得简单了。

(⼆)语调1、《现代汉语词典》:〔语调〕说话的腔调,就是⼀句话⾥语⾳⾼低轻重的配置。

2、《辞海》:〔语调〕句⼦⾥声⾳的⾼低变化和快慢轻重。

句⼦都有⼀定的语调,表⽰⼀定的语⽓和情感。

如陈述句多⽤下降调,疑问句多⽤上升调等。

关于对“语调”⼀词的诠释,两部辞书都谈到了声⾳形式,提出表达思想感情的某些声⾳因素。

但是在谈到语调与思想感情的关系时,却显得过于机械。

我们认为语调的概念不能满⾜播⾳语⽓概念的要求。

⼆、播⾳语⽓的概念那么,播⾳学中语⽓的概念是什么呢?张颂先⽣在《播⾳创作基础》⼀书中指出:“语⽓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配下语句的声⾳形式。

”(北京⼴播学院出版社1990年3⽉出版 96页)这个解释揭⽰了播⾳语⽓的内涵,突出了有声语⾔的特点,易于从有声语⾔形式及其思想感情依据两个⽅⾯去把握,对播⾳理论研究与实践来说,是科学的、恰切的,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句子的语气与语态

句子的语气与语态

句子的语气与语态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语气和语态是影响句子表达方式的重要因素。

语气指句子带有的语言情感或陈述态度,而语态则是句子中动作或状态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探讨句子的语气与语态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对表达方式的影响。

一、语气的概念和特点语气是指句子传递的语言情感或陈述态度,主要分为陈述语气、祈使语气、疑问语气、感叹语气、虚拟语气等几种。

1. 陈述语气:陈述语气是最常见的语气形式,用来表达客观事实、陈述真实的情况或观点。

例句:“他在家里看电视。

”这句话以陈述的方式表达了一个客观事实。

2. 祈使语气:祈使语气用于发出命令、请求、建议等,通常以动词原形开头,省略了主语。

例句:“闭上你的嘴。

”这是一个以祈使语气表达的命令。

3. 疑问语气:疑问语气用于提出问题或表达疑虑,可以分为直接疑问和间接疑问两种形式。

例句:“你明天有时间吗?”这是一个以直接疑问语气表达的问题。

4. 感叹语气:感叹语气用于表达惊讶、赞叹、喜悦等强烈情感。

通常以感叹词、结构或语调来表达。

例句:“多么美丽的风景啊!”这是一个以感叹语气表达的赞叹。

5. 虚拟语气:虚拟语气用于表达与事实相反、不真实的情况,主要有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和与现在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

例句:“要是我有钱,我就买一辆豪车。

”这是一个以与现在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表达的假设。

二、语态的概念和特点语态是句子中动作或状态的表达方式,主要分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1. 主动语态: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强调动作的主动性和责任。

例句:“小明吃了一个苹果。

”这是一个以主动语态表达的句子。

2. 被动语态: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强调动作的受动性和客观性。

例句:“一个苹果被小明吃了。

”这是一个以被动语态表达的句子。

三、语气和语态对表达方式的影响语气和语态对句子的表达方式产生直接影响,不同的语气和语态可以传递不同的意义和情感。

1. 陈述语气和主动语态:陈述语气和主动语态通常用于叙述客观事实或陈述观点,语意清晰明了,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

几种常见的修辞方式-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几种常见的修辞方式-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第四节几种常见的修辞方式修辞方式又称修辞格。

它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形成的格式化的方法、手段。

修辞方式共有多少种?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里列举了38种。

此后学者又一再补充。

当然,有些是否为修辞方式,还有不同看法。

我们在前面所讲的“词语的锤炼”中,有的就和某些修辞方式的运用有关;末句说成“切忌过分脂粉气”或“不能过分脂粉气”均可,又是“切忌”,又是“不能”,犹如“负负得正”一样,成肯定语气了。

四、设问句和反问句设问句、反问句同一般的疑问句不同。

一般疑问句是有疑而问,要求对方或有关方面回答释疑;设问句和反问句表面上看也是提问,其实说话人心中并没有疑问,不要求回答。

运用这种句式只是为了取得某种修辞效果。

所以人们说这种句式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比喻是人们运用最广泛的修辞方式之一。

比喻,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墨翟说:“辟也者,举也物而以明之也。

”辟,譬喻;也物,他物。

意思是譬喻是以他物来说明此物,讲得简洁而中肯。

比喻,就是通过联想,使人们从一种熟悉的事物或道理,去感受、认识另一种事物或道理,从而便于理解。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比喻的运用很频繁,有的词语习用已久,比喻意义逐渐凝定化,变成了比喻义,不仔细琢磨,都感觉不出来了。

例如“风云(动荡的局势)”、“瓶颈(事情进行中容易发生阻碍的关键环节)”、“倾斜(对某一方更为关注)”、“和稀泥(无原则地调解、折中)”,就是如此。

我国古代的作品中,比喻用得很普遍,有人统计,《诗经》用比喻的地方有二百多处,《孟子》有一百多处。

熟语中的比喻也非常多,像“如牛负重、如影随形、如鱼得水、如泣如诉”等成语,都是大家所熟知的。

比喻包含被比喻的事物和用来作比喻的事物两个部分,前者称为本体,后者称为喻体。

主体和喻体必须是互不相同的事物,但又有某些共同的属性或特征,这样才能构成比喻。

(二)比喻的类型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比喻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主要有: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在句中出现,二者常用“像、好像、比如……似的”等词语明确地显示出比喻关系。

从主观性角度探析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的连用

从主观性角度探析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的连用

从主观性角度探析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的连用作者:唐露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16期【摘要】语气词连用的情况在现代汉语里越来越普遍,文章拟从主观性的角度探析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的连用,主要讨论六个常用语气词连用的情况,并从主观性的角度分别对每一组做出阐释,有助于对语气词系统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利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加深入的对这类语气词连用的情况进行教学。

【关键词】主观性;现代汉语;语气词;连用;情感语气词连用的情况在现代汉语里越来越普遍,但是一般的语法书里都很少谈到它,即便谈到也都比较简略,目前的研究还很不够,因此对这种语言现象作进一步考察是很必要的。

英语没有如此发达的语气词系统,它主要运用情态助动词及动词的词形变化表示各种语气,用语气词来表达各种语气是汉语的一大特点。

对语气词连用的主观性研究其意义在于对灵活的言语形式从主观性的角度进行解析,利于人们用更准确的言语形式传达所要表述的信息和所要传递的情感,也利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加深入的对这类语气词连用的情况进行教学。

一、语言的主观性和语气词的连用自上世纪开始,欧洲大陆的一些语言学家就已经注意到了语言的主观现象。

但是,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在里昂、特劳戈特等语言学家的推动下,才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显著内容。

国内语言学界对于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的重视,是从沈家煊对论文集《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的语言学视野》及对里昂、特劳戈特等学者关于语言主观性和主观化探讨的介绍开始。

沈家煊先生指出:语言的韵律变化、语气词、词缀、代词、副词、时体标记、情态动词、词序、重复等手段都可以用来表达主观性。

里昂指出语言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说话人的情感;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的认识。

本文主要讨论六个常用语气词两两连用的情况,分别是“的”“了”“啊”“吗”“吧”“呢”,根据现代汉语的使用情况对这六个常用语气词连用的情况进行了分类,共可以分为十三组:“的了”“的呢”“的吗”“的吧”“的啊”“了呢”“了吗” “了啊”“了吧”“了的”“呢啊”“呢吗”“呢吧”。

高名凯先生的汉语词类研究 -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高名凯先生的汉语词类研究 -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曹伯韩同志认为我所说的‘物质的外壳’和斯大林所说的‘物 质的外壳’没有关系,然而却又认为我采用‘物质的外壳’这个用 语的意图如果只是强调要拿真实的凭据来分别词类,那是非常正确 的,这就说明了我所说的‘物质的外壳’和斯大林所说的‘物质的 外壳’有密切的关系……在词类这个问题上,什么才是它的真正‘物 质外壳’,也须有个正确的认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符合斯大林的 原理”。(高名凯 1955:8)
(三)汉语实词虽然没有词类分别,但汉语实词根据语义的不 同仍有不同的词类功能。“这要看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如何而定。凡 在句子中由于句法的支配而在语法上指明事物的,就是具有名词功 能的词。凡在句子中由于句法的支配而在语法上指明动作的,就是 具有动词功能的词。凡在句子中由于句法的支配而在语法上指明性 质的,就是具有形容词功能的词。”(高名凯 1957:83—84)
这些词项专门化了,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的词类。而如果词项与某个
句法槽没有形成无标记的单一对应关系,表明这些词项没有专门化,
这种语言也就没有相应的词类。 以此为标准,Hengeveld(1992)把语言的词类系统分为 7 种类型:
表 2 词类系统(Hengeveld 1992)
指称短语 陈述短语
陈述短语 指称短语
(三)汉语的某些语法形式虽然是可以利用的标志,但不是必 需的,而是选择性的,因此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真正手段。
(四)汉语没有性、数、时、式的特殊语法范畴。 (五)因此,汉语不存在作为一般语法范畴的词类。 马伯乐是把特殊语法范畴看作词类存在的必要条件,而汉语由 于没有性、数、格、时、体、态等特殊语法范畴,因此认为汉语不 存在词类。 高名凯的观点与马伯乐的观点十分相近。高名凯说汉语没有形
高名凯先生关于汉语词类问题的基本观点可以总结如下: (一)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划分词类根据的是语法意义、句 法功能和形态三位一体的标准,其中又以形态为主(高名凯 1957: 64)。汉语的实词没有形态,因而汉语实词没有词类分别。(高名

汉语句类和语气的句法分析_邓思颖[1]

汉语句类和语气的句法分析_邓思颖[1]
调 ”的是非 问句 等 黄伯 荣 、 廖序东 调 。 例如 感 叹句 的例 靠 语调 。 他 多胖 」 他 多胖 , 可 以包 括语 态 、② 言语行 为 或其 他跟 话语 相关 语 气 只 出现 在 句 子 的层 面 。语 气 是 一 个 笼 统 的大 类 , 是 “各 种 情 绪 的表 示 方 式 ” 王 力
说话人的示意语力
相关 , 指承诺 、 指令 、 表情 、宣告等 内容 , 联 系了语言 、 说
一 , 跟 说 话 时 的语 境
话人 、 话 语 等方 面 。 因此 , 语 气 主要 表 达 了 “话段 意义 ” 感情 色 彩 。
有 关 , 属于语 用 的层面 。像语 态 、 言 语行 为等 话语 特 点在 汉 语 语法 学 也 称 为 “口气 ” , 表 达 思想
。句类 跟 陈述 式 、 疑 问式 、感 叹式 、 祈 使 式 等有 关 , 可通 过
特定的语调反映出来 ,或 许通过书面上的标点符号反映出来 。 汉语的句类 由句子意义来划分 , 并且 由一 些显 著 的语 法 特点来 决定 , 例 如 由疑问代 词 、 感 叹词 的使用 、 特殊 的句 型 、 主语 和谓语
汉语学报
。年第
期 总第

汉语句类和语气的句法分析 `
邓 思 颖


“句 ”分为句子和小句 。 小句赋予特定的时间意义和句类 , 带 上语气 的小 句成为句子 。 汉
语表示句类最基本的形式手段是语 调 , 句法上体 现为标 句词 。 语气 主要表达 了话段 意义 , 可 以体 现为语气词 。 汉语的语气词 可以分 为焦点 、 程度 、 感情 , 只在根句 出现 。
一种最 基本 的功 能 “吗 ”表 示 表 意语 气 , 有 提 问 的作 用 胡 明扬

语气词“算了”的话语功能——附论“好了”“得了”“是了”和“行了”

语气词“算了”的话语功能——附论“好了”“得了”“是了”和“行了”
来 , 随 着 语 法 化 、词 汇 化 研 究 的 推 进 ,一 些 由短 语 或 跨 层 结 构 演 化 而 来 的 复 音 语 气 词 逐 渐 为 人 们 所 关 注 ,这 方 面 的成 果 时 有 所 见 , 本 文 对 语 气 词 “ 算 了 ” 的 分 析 即 是 这 方 面 的 一 个 尝 试 。语 气 词 “ 算 了 ” 现 代 汉 语 中
语气词 “ 好 了 ” 的 研 究 主 要 李 小 军 嘲( P 4 7 4 】 ,此 外 还 有 彭 伶 楠 】 ( P 7 。 ;至 于 “ 是 了”和 “ 行 了” ,还 未 见 有 专 门讨 论 。
鉴 于 此 ,本 文 尝 试 探 讨 语 气 词 “ 算 了 ” 的 语 气 及 篇 章 功 能 , 同 时 与
语气词 “ 算了”的话语功能 ①
附论 “ 好 了"“ 得 了"“ 是 了"和 “ 行 了"
◇李小军 ⑦
提要 :语气 词 “ 算 了”具有 两 种语 气功 能 :“ 无 可奈 何 ”和 “ 随意 ;轻 描 淡
写” , 后 者从前者派生 而来 。表无可 奈何 的 “ 算 了”可以 出现 于叙 述语体和对话 语
对 其 语 气 功 能 的 分 析 则 有 些 语 焉 不 详 ;另 外 ,认 为 话 语 标 记 “ 算 了”源
于语 气 词 “ 算 了 ” 的 语 法 化 ,似 乎 也 值 得 商 榷 。
李 宗 江 探 讨 了 近 代 汉 语 完 成 动 词 向 句末 虚 成 分 的 演 变 ¨ ,颇 为 独 到 ,惜 乎 未 对 “ 是 了… ‘ 算 了… ‘ 好 了 ” 等 的语 气 义 做 具 体 分 析 。 目前 所 见 ,对 语 气 词 “ 得 了 ” 的 研 究 主 要 有 盂 琮 】 埔 、李 小 军 ;对

功能语言学的语气系统

功能语言学的语气系统

功能语言学的语气系统
功能语言学是一种语言学理论,旨在研究语言中的语气系统。

语气是指说话者表达态度、情感、意图和说话方式的语言特征。


能语言学认为,语气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能够影响
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和解释。

功能语言学的语气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气类型:功能语言学将语气分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
使语气和感叹语气。

陈述语气用于陈述事实、描述情况;疑问语气
用于提问;祈使语气用于发出命令或请求;感叹语气用于表达惊讶、赞叹或不满等情感。

2. 语气标记:功能语言学认为,语气可以通过语法、词汇和语
音等方式来标记。

例如,在英语中,疑问句通常以疑问词开头,动
词形式发生变化或使用助动词等方式来表示疑问语气。

3. 语气功能:功能语言学研究语气在交际中的功能。

语气可以
用来表达说话者的情感和意图,引起听话者的共鸣或反应。

例如,
通过使用感叹语气,说话者可以表达惊讶或赞叹,引起听话者的关注。

4. 语气的语用效应:功能语言学认为,语气对于信息的理解和
解释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语气可以导致不同的语用效应。

例如,
使用祈使语气可以使听话者感到被命令或请求,而使用陈述语气则
更加客观和中立。

5. 语气的跨文化差异:功能语言学也关注语气在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对于语气的使用和解读可能存在差异,这会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总之,功能语言学的语气系统研究语言中的语气类型、标记、功能、语用效应和跨文化差异等方面,旨在揭示语言中语气的作用和影响,为语言交际提供理论基础。

语气助动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语气助动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语气助动词在句子中的作用语气助动词是指能够表示说话人态度或意图的助动词,包括"能"、"愿意"、"可能"、"会"等。

它们在句子中具有一定的语气功能,可以用来表达猜测、推测、询问、命令、劝说等不同的语气。

一、表示猜测或推测语气助动词在句子中可以用来表示说话人对某件事情的猜测或推测。

例如:1.她可能会迟到了。

2.这个问题也许有解决办法。

上述句子中的"可能"和"也许"就属于语气助动词,用来表示说话人对情况的不确定性猜测。

二、表示能力或意愿语气助动词也可以用来表示说话人的能力或意愿。

例如:1.你能帮我一个忙吗?2.我们愿意为这个项目提供支持。

上述句子中的"能"和"愿意"是语气助动词,用来表示说话人的能力和意愿。

三、表示命令或建议语气助动词还可以用来表示说话人的命令或建议。

例如:1.请你们安静一下。

2.你应该多锻炼身体。

上述句子中的"请"和"应该"属于语气助动词,用来表示说话人对行为的要求或建议。

四、表示疑问或询问语气助动词还可以用来表示说话人的疑问或询问。

例如:1.你会游泳吗?2.你会来参加这次活动吗?上述句子中的"会"是语气助动词,用来表示说话人对对方能力或意愿的问询。

综上所述,语气助动词在句子中承担着表达猜测、推测、能力、意愿、命令、建议以及疑问的功能。

它们的使用可以使句子更具有语气感,提升说话人的表达效果。

在合理运用语气助动词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语境和情感因素的综合考虑,以确保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图。

现代汉语的功能类型

现代汉语的功能类型

现代汉语的功能类型
现代汉语的功能类型是指汉语在交流中所具备的不同功能。

根据语言学的分类标准,现代汉语的功能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陈述句:陈述句是表达陈述句意的语言结构,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句式之一。

例如:“我喜欢吃水果。


2. 疑问句:疑问句是表达疑问意义的语言结构,用于询问事物的情况或问题。

例如:“你喜欢什么颜色?”
3. 祈使句:祈使句是表达请求、命令、劝告等意义的语言结构,用于向别人提出请求或命令等。

例如:“请注意安全。


4. 感叹句:感叹句是表达惊叹、赞美、喜悦等情感的语言结构,用于表达强烈的情绪和感受。

例如:“多么美丽的风景啊!”
5. 虚拟语气句:虚拟语气句是表达虚拟条件或假设的语言结构,用于表达可能性、愿望或猜测等。

例如:“如果我有时间,我就去看电影。


6. 比较句:比较句是表达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相互比较的语言结构,用于表示大小、高低、重轻等方面的比较。

例如:“这个苹果比那个苹果大。


7. 让步句:让步句是表达虽然有某种情况但仍然承认另一种情况的语言结构,用于表示妥协、让步等。

例如:“虽然天气不好,但我还是要去跑步。


以上就是现代汉语的主要功能类型,它们在不同的语境和场合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是我们在日常交流中必不可少的语言工具。

常用语气词所表现的情态及意义

常用语气词所表现的情态及意义

常用语气词所表现的情态及意义中本115 何羽翔11010531摘要:语气是指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说话人对行为或动作的态度。

语气词是表示语气的虚词,常常用在句尾或者句中停顿处,用来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永远黏着、后附、轻声。

情态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范畴,它表达说话人对命题的判断和态度,也表达发话人对受话人做某事的态度,如允许、义务等,牵涉到人的复杂情感世界和主观活动。

可以看出,情态和语气这两者在某种意义上存在着概念上的重叠和交叉,存在认知上的联系,它们都涉及说话者对事物的态度。

在所有的具有语气和情态范畴的自然语言中,这两者都是相互依赖的,语气比情态更为广泛。

本文主要分析几个常用语气词啊、吧、吗,所表现的情态及意义。

关键词:语气词情态意义一、“啊”的感叹、疑问、祈使和陈述语气。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这四种句类分别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语气。

在以下四种句类中, “啊”所在的分别是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也都分别表达陈述、疑问、祈使、感叹这四种语气:就是走,我也得跟班上说一声(啊)。

—陈述句你叫什么名字(啊)?—疑问句你千万要小以啊)!—祈使句这种品格多么高尚(啊)!—感叹句可见, 表达陈述、疑问、祈使、感叹这四种语气的手段是相应的句调, 而不是句末语气词“啊”。

那么, 语气词“啊”用在句末不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的语气, 它具有什么语用功能呢?“啊”本身虽然并不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的语气, 但是它具有给各类语气增添口气的作用,如上述四例不用“啊”时, 口气相对急促, 用“啊”以后, 口气相对舒缓, “舒缓”的口气是由“啊”本身增添的。

“啊”表示感叹、疑问、祈使和陈述语气,使语气和缓,增加了感情色彩。

1.用在问句里,使问句语气和缓而不显得生硬。

如:(1)你还嫌麻烦惹得少啊?(2)晌午没吃干粮,不饿啊?2.用在陈述句里,主要表示解释、申明的语气,说明事情是显而易见的。

语气词_好了_的话语功能

语气词_好了_的话语功能

语气词“好了”的话语功能3李小军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提要 语气词“好了”源于完成动词“好”与“了”的组合,表“妥善处理”和“随意;轻描淡写”语气,并且“;轻描淡写”语气是从“妥善处理”语气派生而来。

“好了”具有较高的交互主观性,它的使用可以有效拉近言谈双方的心理距离,其所处小句往往是话语的焦点信息,其前或后面的文字则是次要信息或背景信息。

关键词 “好了” 语气词 话语功能 语气义 焦点一 引言本文主要讨论如下一类“好了”:(1)什么话也不能教,让她出丑好了。

(王小波《寻找无双》)(2)谁爱出嫁谁出嫁好了,何必管我!(邓友梅《在悬崖上》)此类“好了”口语中一般读轻声,如果删除,句子在表达上仍然完整,也并不影响句子的语义真值条件,因而可认定为句末语气词。

至于如下两类“好了”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3)贫农们都说,你们早这样就好了。

(《邓小平文选》)(4)好了,就这么决定了,忘掉真实吧。

(王朔《动物凶猛》)例(3)“好”读“hǎo”,为形容词,前面可以加“太”“很”等修饰词:你们早这样就太好了。

/你们早这样就很好了。

此类“好了”与语气词“好了”没有关联。

例(4)“好了”单独成句,作应答语,大致相当于“算了(可以了)”。

此类“好了”与句末语气词“好了”有一定渊源关系。

语气词“好了”目前少有讨论,陆俭明和马真(1999:8)有一段话提到了“好了”,认为表不介意、不在乎或尽管放心的语气。

彭伶楠(2005)认为语气词“好了”直接源于“菜都炒好了”这类“好了”,并认为“好了”还可以表示不满语气。

举例如:(5)“那你去睡好了。

”周瑾冷冷地说。

(《给我顶住》)李宗江(2008)在谈到近代汉语完成动词向句末虚成分演变的时候认为语气词“好了”是从“就好了”简省而来,且至少可以表示以下六种语气:3感谢匿名审稿专家对本文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限于能力,本文肯定仍有所欠缺,文责自负。

本文语料来自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语料库,在此一并致谢。

语气及相关概念

语气及相关概念

作者: 尹洪波[1]
作者机构: [1]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所,北京100089
出版物刊名: 江淮论坛
页码: 172-176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3期
主题词: 语气;情态;句类;言语行为;口气
摘要:在西方语言学界,语气(mood)是指动词为区别说话人对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事件或状态所持的不同态度而发生的形态变化,属语法范畴。

情态(modality)是一个语义范畴,指说话者对某一命题、事件或状态等的信念或态度。

语气是表达情态的一个重要手段,但非唯一手段。

学界对二者及其关系的认识模糊不清,在语气名目下所研究的许多东西基本上都属于情态。

汉语“语气词”所表达的不是“语气”,而是“情态”。

也许把汉语的句类看作是言语行为(speechacts)类比看作语气类更合适。

从类型学的角度看,以言语行为类型为标准区分句类,比以语气区分句类更具普适性。

至于口气,本文认为是超音段(super-segmental)性质的语音特征,如说话的高或低,轻或重,缓或急,严厉或温和等。

现代汉语 综述 语气词

现代汉语 综述 语气词

现代汉语语气词综述系别:中国语言文学系班级:汉语国际教育二班学号:BC********姓名:***摘要:现代汉语语气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

本文对近三十篇有关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概况的论文进行综述,其中主要对语气词的意义用法,分布,连用,功能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气词;综述目录序言一.语气与语气词----------------------------------------1 二.语气词的分类----------------------------------------1 三.语气词的语气意义及用法------------------------------13.1基本语气词---------------------------------------13.2派生语气词---------------------------------------1 四.语气词的分布------------------------------------------14.1句中---------------------------------------------1 4.2句末---------------------------------------------1 五.语气词的连用------------------------------------------1 六.结语-------------------------------------------------1 参考文献---------------------------------------------1 后记-------------------------------------------------1序言孙苹的《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综述》从语气词的名称、语气词的分类和语气词语气意义的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将前贤们对语气词研究的大致情况进行了梳理,并就语气词的研究所应采取的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气、情态与句子功能类型*暨南大学赵春利香港理工大学石定栩提要:汉语语法分析中的语气概念来源复杂,与mood、sentence type/sentence kind、modality这三个英语语法概念都有一定关系。

实际上mood是通过形态句法手段来表示说话者表述话语方式的句法范畴,sentence type是通过多种句法手段来表示句子用途的交际功能范畴,而modality则是通过情态动词或情态副词来表示说话者针对命题所做主观判断的语义范畴。

为了厘清汉语语气概念的内涵,必须打破汉语语气、句子功能类型和句末助词三者一一对应并循环论证的传统,分开处理。

语气是基于词汇句法等多种手段的句法概念,情态是基于逻辑认知的语义概念,句子功能是基于用途的功能概念,口气是基于情感态度的语用概念。

汉语的语气是说话者表述话语的方式,可分为与mood对应的直陈、祈使和虚拟三种类型。

关键词:语气、情态、句子功能、口气1.引言语气作为独立的语法范畴进入现代语法体系,是从马建忠(1898/1986:536)引进mood范畴,作为“语气”来解释汉语的助字功能开始的。

后来刘复(1919/1990:87-89)借用英文sentence type的分类,把汉语语气归纳为与句子功能类型相对应的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类型,而黎锦熙(1924/1992:228)则进一步将句末助词的功能、语气类型与句子功能类型联系起来,并以句末助词作为语气类型的标记。

随着形式语义学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modality 这一概念被引入汉语语法分析(廖秋忠1989:157),贺阳(1992:59)等学者又将modality的内涵也融入到对语气的诠释中。

可以说,汉语语法分析中的语气概念是个大杂烩,既借鉴了mood、sentence type、modality的内涵,又融入了传统的“口气/口吻”等解读,因而与助词功能、句子功能、情态类型以及口气等概念纠缠不清。

为了界定汉语语气的内涵,从而确定语气概念的性质及其类别名称,首先要梳理这一概念演变的历史,并且要追根溯源,根据英语mood、modality、sentence type/sentence kind这三个概念的源头,界定各自的语法性质并厘清其间的关联性。

然后再以这三个英语语法范畴为蓝本,结合汉语的语法事实,并打破语气、句子*本文得到香港理工大学研究项目“Sentence-Final Particles in Chinese – A Cross-Dialect Study of their Functions and Properties”(项目编号为G-U927)、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项目“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角色关系及其语言体现”(项目编号:GD10CWW05)和暨南大学人才引进项目“状位述宾短语的句法语义研究”(项目编号:50624014)的资助,对本刊匿名评审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深表谢忱,文中谬误当有作者负责。

功能类型和句末助词一一对应、循环论证的传统,分别从语法性质、类型名称和内涵定义三个角度分析汉语语气、情态和句子功能类型之间的关系。

2. 汉语语气概念的发展的三个阶段目前的汉语语法概念体系中,语气的内涵和外延都很模糊,既与传统的“口气/口吻”扯不清关系,又与助词功能、句子功能以及表命题态度的情态掺在一起。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语气这个概念的历史继承和望文生义,另一方面是现代汉语语法分析在不同时期的借鉴和参照,影响最大的是mood、sentence type和modalit y这三个英语概念。

2.1. 与mood对应而表助词功能的语气概念清代袁仁林(1710/1989:11)在解释虚字功能时明确地使用了“语气”这一概念,即“凡其句中所用虚字,皆以讬精神而传语气者”。

这种“虚字传语气”的思想影响深远,不仅在助词功能与语气概念之间铺设了桥梁,而且为以后汉语语气研究奠定了基本方向。

最早参照西文mood与“动字之尾音变化”之间的关系,构建汉语“语气”与“助字”之间关系的是马建忠(1898/1986:536),他认为:“泰西文字,原于切音,故因声以见意,凡一切动字之尾音,则随语气而为之变。

……惟其动字之有变,故无助字一门。

助字者,华文所独,所以济夫动字不变之穷”。

按照何容(1937/1985:149-150)的解读,马氏一方面在语法意义上把英语的mood与汉语的语气等同起来,另一方面则在句法手段上把英文动字的形变(语法形式)与汉语助字(词类)对等起来,但却没有在语气类型上把英文的mood类型与汉语语气类型简单地对等起来,而是认为“助字所传之语气有二:曰信,曰疑”。

如下表所示:可以说,马建忠不但把用于虚词释义的传统“语气”概念变成了现代语法研究的独立范畴,而且还开启了以现代语法理论来研究汉语“语气”的先河。

其实,马建忠在诠释与汉语语气对应的mood概念时,采用的是verbal mood 而不是sentence mood/clause mood(Asher & Simpson 1994:2516;Morley 2000:98)。

也就是说,马氏的语气内涵是最传统的mood概念,因为他既没有从句子层面给语气分类,也没有把语气类型与句子功能的类型联系起来,而仅仅认为汉语的助字表达了西文动词形变所表的语法意义。

2.2 与sentence type相关而表句子功能的语气概念章士钊(1907/1990:1,14,12,261)是较早对照英文的四种sentence type 而划分汉语句子类型的学者,即:“发言者之意志各不同,而句之组织亦自异,今分句之种类为四:叙述句、疑问句、命令句、感叹句”,不过,他分类的依据是“意志”而非“语气”,尽管他既承继了“助词传语气”的功能观,也秉承了马建忠所说定助词和疑问助词的两分法,但是他还没有在语气类型与句子类型之间建立联系,只是使用了一个内涵模糊的意志概念。

刘复(1919/1990:87-89)认为:“因为我们说话时,语气有种种的不同,所以文句的式样,也有种种的不同。

我们把这种不同的式样,归并起来,共有四大类:第一类是直示句(declarative sentences, or sentences of statement),第二类是感叹句(exclamative sentences, or sentences of exclamation),第三类是询问句(interrogative sentences, or sentences of question),第四类是命令句(imperative sentences, or sentences of hortation)”。

可以看出,他不仅把英文的sentence type 直接翻译成汉语的句子类型,而且还首次把句子分类的依据归结为“语气”,从而在句子类型与语气之间构建了某种关联。

金兆梓(1922/1983:78-81)也直接把英文的sentence type翻译为汉语的句子类型,即:“(a)直陈句(declarative sentence),(b)传感句(exclamative sentence),(c)布臆句(imperative sentence),(d)询问句(interrogative sentence)”,尽管他认为句子的分类依据是主词与表词之间的意义关系,但就某个句子的最终归类依据却是句子的语气,因为四种句子类型“纯然是一种形式上的分别,而其实尽有不能照此分法,须按其语气而定的”(金兆梓1922/1983:80)1。

黎锦熙(1924/1992:228)以Reed and Kellogg (1877) 和Nesfield (1912)为蓝本撰写《新著国语文法》时,第一次把助词功能、语气类型和句子类型三者联系起来,他认为:“助词是国语所特有的;它的作用,只用在词句的末尾,表示全句的‘语气’。

……现只就思想表达方面归纳一切句子的语气为五类:(1)决定句,(2)商榷句,(3)疑问句,(4)惊叹句,(5)祈使句,这些语气,各用相当的助词来帮助,或竟由助词表示出来”。

其实,这五类语气是译自纳氏英文法(Nesfield 1912)的五个sentence kind,即assertive sentence、optative sentence、interrogative sentence、exclamatory sentence和imperative sentence。

如果说以前的学者只是建立了语气与句子类型的联系,那么,自黎锦熙开始则把语气类型与句子类型搅在了一起。

后来何容(1937/1985:151)明确指出了其分析思路:“黎劭西先生分语气为五类,同时把句子也分为五类,这是依助词所表的语气来分别句类”,也就是说,黎锦熙是根据助词的功能来区分语气类型,然后根据语气类型来描述句子的功能类型。

这种三者对应的分析模式对汉语语气及其与句子功能的关系研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目前国内的主流观点大致上秉承了把sentence type与语气概念搅在一起的分析思路,将语气和句子类型挂钩,参照现代英语语法对sentence type的四分法,将declarative sentence、interrogative sentence、imperative sentence以及exclamatorysentence套用过来译成汉语的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种句子功能类型,也称为四种语气,并仍然坚持句末助词同语气的对应关系(如黄伯荣等1991:6;胡裕树主编1995:314;钱乃荣主编1995:192;邢福义1997:121;邵敬敏主编2007:213)。

正如齐沪扬(2002:10)所言:“把语气的分类与句子的分类混在一起,显然是不合适的”。

在汉语语法分析中,语气类型与句子功能类型的纠缠主要体现为类别名称的完全一致。

究其原因,一方面与英文mood与sentence type在类别名称上的重叠有关,比如两者都包括imperative类;另一方面与诸多学者对mood和语气进行的不同解读和演绎有关。

2.3. 与modality相关而表命题态度的语气概念Modality的研究在西方学术界经历了一个从哲学到逻辑学再到语言学的历史演进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成为现代语言学研究的热点(彭利贞2007:9-25)。

汉语语法学界对modality的认知分析始于马建忠(1898/1986:314)所讨论的“助动字”,不过,他既没用“语气”,也没用能与modality对应的某个语法术语来分析该类语法现象。

较早把“语气”概念与modality对应起来的是贺阳(1992:59-66),他认为:“语气(modality)是通过语法形式表达的说话人针对句中命题的主观意识”,包括功能语气、评判语气和情感语气三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