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讲解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课时作业):第五单元 科学社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课时作业):第五单元 科学社

课时提升练(十二)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美国政府应用科学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

”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A .杜鲁门主义与美苏“冷战”B .马歇尔计划与美苏“冷战”C .马歇尔计划与战后“新经济”D .“北约”成立与美苏“冷战”【解析】 从题干上“美国政府……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一句分析出这属于马歇尔计划,协助欧洲复兴。

杜鲁门主义属于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

【答案】 B2.图示法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

下列用图示法表示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关系的表现,正确的是( )①冷战 ②杜鲁门主义 ③对西欧国家经济援助 ④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⑤朝鲜战争A .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解析】 在长期的“冷战”过程中,美苏两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但世界局部地区战争时有发生,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热战”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冷战”的表现有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

据此本题选B项。

【答案】 B3.(2015·枣庄高三调研)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肯尼斯·沃兹于1963年撰写了《两极世界的稳定》一文,其文中不可能涉及的史实为()A.华沙条约签订B.古巴导弹危机C.东德建柏林墙D.中日邦交正常化【解析】华沙条约签订于1955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东德建柏林墙是1961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1972年,题干要求选择不可能涉及的史实,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4.(2015·绍兴高三调测)观察下图,导致该局面产生的背景中,最直接的一项是()A.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出现B.美苏争霸局面的逐渐形成C.日本法西斯的无条件投降D.半岛两个对立政权的出现【解析】右图反映的是朝鲜战争,这场战争是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立的结果,故A项正确;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是在朝鲜战争之后,故B项错误;日本法西斯的无条件投降关系较远,故C项错误;半岛两个政权的出现较早,谈不上最直接的一项,故D项错误。

(课标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五单元科学社会主

(课标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五单元科学社会主

课时跟踪训练(十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选择题1. (2015 •浙江考试院测试)1947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说:“在世界历史上的这一时刻,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

这种选择是经常的而不是自由的……”上述言论的背景是()A. 美苏两国均想主导战后世界的重建B. 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已经形成C. 战后科技革命使物质财富极大增长D.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正式形成[解析] 题干反映了当时美苏两个国家在二战后成为世界大国,都想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世界格局,故A 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

[ 答案] A2. (2015 •荷泽模拟)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

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A. 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B. 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C. 实质上是马歇尔计划的具体实施D. 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解析]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其实质是公开反苏反共,称霸世界,故选A项。

[ 答案] A3. (2015 •河南郑州模拟)“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进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

”该引文应出自()A. 1946 年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的演说B. 1947 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的演说C. 1947 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D. 1949 年《北大西洋公约》[ 解析] 根据题干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属于经济领域的冷战,表现为马歇尔计划。

故选C项。

[ 答案] C4. (2015 •滨州统考)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说:“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这里的“合理经济的再生”是指(A. 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B.市场经济的恢复C.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D.计划经济的建立[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马歇尔计划。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岳麓版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岳麓版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岳麓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现代科学革命、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二、学习目标:1. 了解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2. 了解牛顿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中的历史地位。

3. 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4. 知道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三、重难点讲解:知识点一、现代科学革命1. 经典物理学的危机(1)经典物理学达到顶峰:19世纪,在经典力学基础上,光学、热力学、电磁学、天体物理学等新兴学科取得长足的进步,把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推进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2)经典物理学面临的挑战:19世纪,物理学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发现,无法用经典物理学来解释,物理学面临着危机与挑战,使物理学孕育着一场伟大的革命。

一系列的新发现与经典物理学的理论体系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暴露了经典物理学理论中的隐患,揭示了经典物理学的局限性,这使经典物理学陷入了危机,面临着挑战。

2.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1)相对论的提出: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完整地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1916年,爱因斯坦又建立了广义相对论。

(2)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爱因斯坦认为,时间、空间、运动、质量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以互相转化。

(3)相对论提出的历史意义: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可以广泛地解释不同运动状态的物质,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极大地扩展了物理学应用的领域,同时,相对论也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3. 量子理论中的微观世界(1)量子理论的诞生与发展:1900年,为解决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

(智慧测评)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精讲(知识系统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命题透析)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

(智慧测评)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精讲(知识系统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命题透析)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

单元 二战后,世界格局呈现出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主题 的趋势,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加强
第四页,共32页。
考点 当今世界政治(zhèngzhì)格局的多极 化趋势
第五页,共32页。
最新考纲
课程标准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 成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 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第十一页,共32页。
(3)作用 ①西欧加强经济合作,实力大增。
②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_______独__的立外自交主政(d策ú。lì zì zhǔ)
2.日本的崛起 (1)原因(yuányīn) ①美国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奠定了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础 。 ②_____战争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大门。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打 破西方的经济封锁
军事
成立“北约”,遏制苏 联,称霸世界(1949年)
成立“_华__约__”,美苏两极 格局形成(1955年)
3.影响 (1)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
第九页,共32页。
①德国的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先后成立了 德意志___联__邦__(_li_á_n_b和ān德g)意共志和民国主共和国。 ②朝鲜战争:1945年,美、苏分区(fēn qū)占领朝鲜半岛, 建立大了韩民__国_______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50年,朝 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民主主 义人民共和国,中国进行抗美援朝。 ③越南战争:1961年__美__国_发(m动ěi ,ɡu1ó9)73年停战。 ④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__苏__联_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武 装封锁古巴,苏联被迫撤走导弹。 (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 大战的爆发。

推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考点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推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考点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A.“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认” B.“扶清灭洋” C.“耕者有其田” D.“外争的,C 项是在太平 天国运动中提出的。
答案:AD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 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解析:中共“一大”规定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无产阶 级政党,奋斗目标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其中心工作是领 导工人运动,故 A 项正确。
答案:A
►单项选择题Ⅱ
3.(2017·珠海学考模拟)“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 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 此语称赞的是( )
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2.中共“二大” (1)时间:1922 年 7 月。 (2)内容:制定最低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 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意义: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 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例】 (2015 年 6 月·广东学考·单选Ⅱ)有人在日记
答案:B
2.(2013 年 6 月·广东学考·单选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
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它的历史意义有(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B.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C.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
台 D.提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
改革方案
A.袁世凯复辟帝制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九一八事变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 线。
答案:B
2.(2017·清远学考模拟)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
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 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 际的是(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1第5单元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PPT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1第5单元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PPT课件

4.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 二战后,东欧出现了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八个社会主义国家, 亚洲也出现了中国、朝鲜、越南、蒙古四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地跨欧亚的 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由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 5.由一种模式发展到多种模式 社会主义制度诞生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要是苏联模式,各国也纷纷效仿。 但由于苏联模式的弊端以及与各国国情的不符,其他国家力图通过改革突破这 一模式,主要出现了南斯拉夫、中国两种模式。实践证明,苏联模式是失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由理论到实践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主义运动迅速蓬勃发展起来,1871 年法国 爆发了巴黎公社武装起义,建立了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权。社会主义已由理论 发展到实践。 3.由理想到现实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后建立自己 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1917 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 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 变成了现实。
3.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苏中 关系全面恶化;美国改善对华关系。 4.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苏中 关系走向缓和,美中建交后不和谐的音符时常出现。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 策。 5.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中国积极融入世界; 外交上坚持开放,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仅供学习交流!
热点考向二
3.(2015· 高考全国卷Ⅱ)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 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C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高效整合课件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高效整合课件

3.20 世纪 70 年代 (1)特点:“一条线、一大片”,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2)原因:美苏争霸,美处于守势,苏联陈兵东北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 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3)作用: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世界 影响。
4.20 世纪 80 年代起 (1)特点:全方位、“无敌国”外交。 (2)原因:80 年代,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际形势发展的需 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90 年代, 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 (3)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广泛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 经济的飞速发展。
三、新中国各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原因及作用 1.20 世纪 50 年代 (新中国成立初期) (1)特点:“一边倒”。 (2)原因: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 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 交上孤立的政策。中国只有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避免在维护独立与主权斗 争中处于孤立。 (3)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 17 国建交,从 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至于被孤立。
3.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初到 80 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美苏争霸激烈。 4.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至 90 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 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5.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讲义(人民版)必修2第五单元总结提升.do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讲义(人民版)必修2第五单元总结提升.doc

总结提升知识网络时空定位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一般规律1.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逐步走向世界的过程。

3.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变为向近现代化过渡,与中国的近现代进程密切相关。

4.呈现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合趋势,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5.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服饰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服饰的发展折射出社会变迁。

现就对中外重要历史阶段的服饰变化这一主题作简要梳理。

1.古代中国重要历史阶段的服饰变化(1)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孝文帝要求改穿汉服是接受先进文化的汉化措施,当时也出现汉人胡服的现象,这反映和促进了民族融合。

(2)唐朝:唐朝服饰中外交流突出,唐装外传,折射出唐朝开放开明的对外政策和唐朝国力的强盛。

(3)明清:①官服图案文武有别,不同品次的官服对应不同的飞禽走兽,这充分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

②明清时期,随着棉纺织技术的改进和棉花种植的推广,棉布成为普通民众的衣料。

2.近现代中国服饰的变化(1)近代中国:①西装、学生装在中国的出现反映了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

②辛亥革命后中山装蕴含了民主共和理念,中山装的流行折射出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③近代中国服饰呈现中西并存的特点,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旗袍,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体现,也说明中国近代文明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的特点。

(2)现代中国:①新中国成立初期流行列宁装和布拉吉,这折射出当时中国与西方对峙、实行“一边倒”政策、中苏结盟、关系等政治现象。

②“文革”时期流行军装,这与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密切相关。

③改革开放前,中国服饰色调单一,这说明中国经济落后,物质缺乏,也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思想相对保守。

④改革开放以来,服饰时尚化,色调丰富,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中外物质、文化的交流和人们的思想解放。

1.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 )①服饰质地和款式的不同②社会变革的推动③“欧风美雨”的影响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单元整合课件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单元整合课件

五、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取决于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综 合国力的对比,取决于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在国际上的地 位和作用。二战后至今,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对峙 到多极化的演变趋势,具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从战后雅尔塔体制确立到50年代中期 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世界政 治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 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全面对抗,世界形势 由缓和转向冷战。
巴黎公社
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 确领导
十月革命
是在以列宁为首的布 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 导下进行的
群众基础
没有取得农民的广泛支 持,只有无产阶级孤军 奋战
没有立即向资产阶级巢 穴发动进攻,给敌人以 喘息的机会 只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的第一次尝试
十月革命中俄国无产 阶级有自己的革命同 盟军——广大农民
坚决镇压反革命叛乱, 对各种反动势力和外 国武装干涉毫不手软 成功地建立了人类历 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 国家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首先在农村取得胜利的原因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全国政治经济发 展不平衡,农村的反动势力最薄弱,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 动派力量主要集中在城市。 (2)中国是农业国,无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弱,广大农民 与无产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是革命最可靠的同盟军。 (3)中国共产党以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都受到挫 折。
二、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的比较 1.相同点 (1)性质相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 (2)背景相似:都与大规模战争有关(分别是普法战争和 第一次世界大战);都与阶级矛盾尖锐有关。 (3)斗争手段相同:都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夺取政权;打 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不同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第五单元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高效整合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第五单元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高效整合课件

化,故D项正确。]
解析答案
解析答案
B [材料“法国搞原子弹无法赶上苏联的水平”不能说明美国 核武器的垄断实力和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中戴高乐和艾森豪威 尔对法国搞原子弹持不同的态度,说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 了分化的趋势,故B项正确;二战导致法国衰落,法国当时不具备 挑战美国的能力,且二者同属资本主义阵营,故C项错误;1959年 欧洲共同体尚未成立,故D项错误。]
[中外关联]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方式 都以暴力革命为主要方式 基础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相同点 指导 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与本国国情密切结合
思想 结果 被压迫人民获得了解放,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斗争 资产阶级
对象
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 僚资本主义
新军攻占武昌
工人赤卫队攻打冬宫
A.推翻了专制王朝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改变了社会性质
D.促进了本国的近代化
D [“新军攻占武昌”代表辛亥革命,“工人赤卫队攻打冬
宫”代表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
A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没有改变社会的性
质,故B、C两项错误;辛亥革命和十月革命都推动了两国的近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两极对峙格局的 计划、北约组织; 源在于世界
后至20世纪50年
形成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 经济力量结
代中期
报局、经互会、华 构的多极化
约组织
发展趋势
(3)新的国际 美苏实力相对下
格局的形成 降;欧洲共同体的
需要一个长 20世纪50年代后 两极格局下,表 形成、日本成为世
期复杂的过 期至80年代末 现出多极化趋势 界经济大国、中国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4.新政成功的原因 (1)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19世 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已经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 段,只有依靠国家力量进行有效干预才能减少生产的盲目 性,新政正是这种时代要求的反映。 (2)美国比较完善的民主制度是其成功的政治保障。
(3)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其成功的经济基础。美国可以 凭借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国家补贴、政府投资等方式 缓解经济危机。 (4)罗斯福个人才干是其成功的主观条件。 (5)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为罗斯福新 政的实施提供了借鉴。
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三、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教版 ·高考一轮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必修二
第五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五单元
单元整合
时空坐标
主干整合
知识网络
精华模拟
时坐标
知识网络
主干整合
一、全面认识罗斯福新政 1.目的:摆脱经济危机,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2.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3.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5.新政“新”的内涵 新政 采用凯恩斯主义,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 策 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新模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实行—些 式 有利于平民的措施 新起 点 二战后,这种模式被西方同家普遍采纳, 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新生,成为其继续 发展的新起点
6.影响和评价 (1)影响: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加 速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 上恢复了人们对国家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 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政策,对其他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产 生了重要影响。 (2)评价: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 出的政策调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可能改 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 济危机。

历史一轮必修第五单元详解演示文稿

历史一轮必修第五单元详解演示文稿
历史一轮必修第五单元详解演 示文稿
第一页,共57页。
优选历史一轮必修第五单元
第二页,共57页。
[考纲解读] 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5年19考) 2.新文化运动。(5年13考)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5年18考) [课标要求]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 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 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 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 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第九页,共57页。
(2)评价 ①积极:继承了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 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冲 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 论环境。它所起到的承上启下和现代化的作用是不容抹煞的 历史事实。 ②局限性 这一思想中的“中学”与“西学”、传统和现代之间 的矛盾冲突并未消除,影响了其对西方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运 用,加之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无法弥合 中、西学之间的冲突,直接导致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 务运动30多年“欲富而不强”的悲剧性结局。
第六页,共57页。
重点与史料
重点一 “师夷长技”与中体西用
1.图解
第七页,共57页。
2.“中体西用”思想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继承和 发展
(1)目的上,都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抵御外国的侵略, 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清朝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
(2)方法和步骤上,都主张从西方引进先进军事技术, 不同之处是林则徐等人的主张没有完全实行,只停留在“知 夷”的层面上,而“中体西用”思想则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 实践。
[深度点拨] 认识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传播的关系

高三学一轮复习 历史 第五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岳麓版必修3

高三学一轮复习 历史 第五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岳麓版必修3

高三学一轮复习历史第五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岳麓版必修三【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艺二、学习目标:1. 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吸取其经验教训。

2.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方针及在发展中所遇到的挫折。

三、重难点讲解:知识点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1. 两弹一星(1)发展两弹一星的原因:①增强国际现代化的力量,提高国际地位。

20世纪中期,高新科学技术成果往往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

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

②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新中国成立后,“冷战”加剧,美苏争霸,面对险恶的国际环境,中共中央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在一些尖端科学技术上取得突破的战略决策。

(2)历程(中国在尖端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64年6月,中国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又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3)意义:打破了核垄断,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 “东方魔稻”(1)中国的农业现状:中国有占世界20%以上的人口,却只有占世界7%的耕地。

(2)袁隆平及杂交水稻: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技术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他突破“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的经典遗传理论禁区,大大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中国已累计种植杂交水稻30多亿亩,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51讲课件新人教必修378.ppt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51讲课件新人教必修378.ppt

3.标志: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4.内容 (1)一切生物都经历了从低级向高级、从__简__单__到__复__杂___的发展过程。 (2)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_自___然__选__择__”的原理。 5.意义 (1)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的创世说。 (2)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__牛__顿____”。
2.相对论完全否定了经典力学了吗? 提示: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继承牛顿力学体系的基础上,否定的是牛 顿的经典力学中的绝对时空观,并没有完全否定牛顿力学体系。 3.长期以来,西方仍然流行着“上帝造人”的学说,达尔文通过观察总结 得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结论。你认为二者产生分歧的根源是什么? 提示:产生分歧的根源是世界观的差异,宗教是建立在唯心主义世界观的 基础上,而科学则是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认识世界。
科技领域:瓦特改良的蒸汽 机、爱迪生发明的各类电器 分别使人类进入“蒸汽时 代”和“电气时代”;达尔 文的进化论进一步解放了人 们的思想。 文化领域:浪漫主义和现实 主义风格盛行;文学、美 术、音乐和影视艺术取得辉 煌的成就
科技领域:20世纪以来,相对论 和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掀起了物 理学的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开始的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发展、 互联网的应用等都极大地改变了 人们的生活。 文化领域:现代主义艺术兴起, 在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现 代主义艺术成为主流
1.近代科学 近代科学是在搜集材料的基础上,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经验定律上升为 系统的科学理论。它是建立在观察、试验基础上的实验科学,并广泛应用数学 方法使科学知识日益精确化;同时发展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和以归纳推理为主 要手段的研究方法,确立了一系列定量的科学定律。 2.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气革命之后科技领 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 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 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训练(十二)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选择题1.(2015·浙江考试院测试)1947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说:“在世界历史上的这一时刻,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

这种选择是经常的而不是自由的……”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A.美苏两国均想主导战后世界的重建B.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已经形成C.战后科技革命使物质财富极大增长D.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正式形成[解析]题干反映了当时美苏两个国家在二战后成为世界大国,都想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世界格局,故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

[答案] A2.(2015·菏泽模拟)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

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 A.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C.实质上是马歇尔计划的具体实施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解析]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其实质是公开反苏反共,称霸世界,故选A项。

[答案] A3.(2015·河南郑州模拟)“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进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

”该引文应出自( )A.1946年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的演说B.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的演说C.1947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D.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解析]根据题干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属于经济领域的冷战,表现为马歇尔计划。

故选C项。

[答案] C4.(2015·滨州统考)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说:“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这里的“合理经济的再生”是指( ) A.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B.市场经济的恢复C.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D.计划经济的建立[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答案] A5. (2015·湖北荆州模拟)右图是1947年美国的一幅宣传画《制造和平》,漫画反映了( )A.二战后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共同心声B.美、欧希望用经济互助来巩固战时同盟C.美国企图以发展经济来稳定西方阵营D.美国放弃了军事扩张的传统对外政策[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美国对西欧实行马歇尔计划,以经济手段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故选C项。

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B项中的“经济互助”与史实不符;D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 C6.(2015·安徽师大模拟)1949年5月10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把德国分为两个敌对的主权国家。

这种分裂( )①是东西方分裂的标志②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③以意识形态领域的分裂为基础④粉碎了统一整个欧洲大陆的所有希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根据所学,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德国的分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大国际事件,是雅尔塔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及其各自所领导的国家集团对峙的直接后果,粉碎了统一整个欧洲大陆的所有希望。

分析各选项①③④项符合所学,第②项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答案] C7.(2015·德州联考)“(冷战)对抗是大国之间的敌对,也是敌对的社会和经济体系以及相互对立的意识形态之间的激烈对抗”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美中敌视对立B.中苏关系恶化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约组织的成立[解析]美苏冷战和两极对峙打上了深深的意识形态色彩,美国等西方国家为反共反社会主义,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冷战,A、C、D三项都是其表现。

中苏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故B项不符合材料的含义。

[答案] B8.(2015·泰安模拟)右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中遗漏的知识点应该是( )A.摆脱苏联的经济制裁B.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C.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D.欧洲资源的严重不足[解析]摆脱美国的政治控制,抵制苏联的威胁是西欧一体化的重要原因。

A、D两项说法错误,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欧一体化,出现在50、60年代,C项错误。

[答案] B9.(2015·海南卷)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

这些外交活动( )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解析]从题干的时间信息入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邦德国是资本主义国,二战时,是法西斯国家,曾经入侵波兰,而波兰社会主义国家,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并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说明局势趋向缓和,因此,D项正确;A项与题干无关;B项说法错误;C项无从体现。

[答案] D10.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中的一页。

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B.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C.两极格局最终形成D.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解析]本题考查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虽然当时处于美苏两极对峙时期,但并不是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排除A;虽然是两极对峙,但北约和华约始终没有进入战争状态,排除B;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于1955年,而不是1957年,排除C;从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的出现可以看出,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因此,答案为D。

[答案] D11.(2015·济南高三质检)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说“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

”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 )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维护欧洲的安全B.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C.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D.制止欧洲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解析]根据所学应该从政治地位下降,为了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经济上加快经济发展两方面加以理解,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项。

[答案] C12.(2015·贵州铜仁模拟)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

……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C.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D.“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解析]美苏“冷战”结束有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故排除A项。

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故排除B项。

C项与史实不符。

美苏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当两极格局结束后,由于没有新的力量均势制约美国,“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因此选D项。

[答案] D13.2012年,俄罗斯舆论研究中心进行了一次有关十月革命的民意调查,受访者包括俄46个地区138个居民区的1600名民众。

结果显示,对十月革命持积极态度的民众占48%,持负面看法的民众占35%。

但该中心专家指出,最近十年来,赞扬十月革命的人越来越少(减少约10个百分点),批评者相应增多。

这反映出当今俄罗斯( )A.受到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B.人们越来越理性地看待历史C.没有从苏联解体中吸取教训D.像日本一样出现右翼化倾向[解析]西方“和平演变”是要以和平渐进的方式,使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发生根本变化,材料信息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情况,A错。

对十月革命评价的变化,说明俄罗斯人不再盲从官方评价,而开始独立思考,B正确。

从苏联解体中吸取教训,与民众如何评价十月革命没有直接关系,C错。

日本右翼化倾向指否定侵略历史、鼓吹突破“和平宪法”的言论与态度,俄罗斯的情况不属于右翼化倾向,D错。

[答案] B14.(2015·九江联考)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

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解析]苏东巨变后,俄罗斯虽然仍不失为一个大国,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大为削弱,美国尽管经济地位受到欧盟和日本的挑战,但是其军事实力却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因此当今世界格局尽管呈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却日益呈现多极化趋势。

奈教授认为军事力量是单极的,而经济力量是多极的,体现了他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维度认识。

[答案] C二、非选择题15.(2015·江苏百校大联考)二战后,欧洲经济政治力量逐步崛起,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

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

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从肯尼迪政府开始,标准的提法就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华盛顿官方一直表示希望看到欧洲成为一个单一的实体,有足够的力量同美国一起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和负担。

这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套惯用的辞令。

……美国也没有把美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领导。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材料三……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变化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

充当世界格局主角的国家力量平衡是相对的,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

一些发展较早、实力较强的主角由于经济滞后、政策失误也会落后,甚至丧失主角地位。

一些后起的主角经济发展、政策适当,发生跳跃式的发展,以致后来居上。

有的国家原本不是主角,但后来实力强大了,能够制约国际关系,特别是能制约大国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个国家就会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