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江西吉安中考三模 语文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江西吉安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亭作为古代传统建筑的重要形式之一,造型多变,轮① (kuò)优美,是古代文人雅士撰联题对的点景之地。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亭的功能经历了从军事设施到政治机构再到景观建筑。
如周代的亭,是矗立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
秦汉时期,亭成为地方维护治安的基层组织。
隋唐时期,园苑之中筑亭已很普遍。
宋代,亭文化鼎盛一时,人们对亭的建造越发考究。
元明清时期,随着私家园林的兴盛,亭在位置、规模和形式上都更加多样化。
亭不仅具有形式美,还富有意境美,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重要地位② 。
1、文中加点字“矗”的读音正确的是()(1分)
A.zùB.chùC.cùD.zhù
2、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1分)
A.厩B.廊C.括D.廓
3、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2分)A.油然而生B.锐不可当C.不言而喻D.不屑置辩
4、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亭的功能经历了从景观建筑到政治机构再到军事设施。
B.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亭的功能经历了从军事设施到政治机构再到景观建筑的演变。
C.亭的功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历了从军事设施到政治机构再到景观建筑。
D.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亭的功能经历了从景观建筑到军事设施再到政治机构的演变。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建设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②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③青年不负伟大时代、实现自我价值,关键在于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国之大者”。
④立鸿鹄志,时代是蓝天;做奋斗者,国家发发展是舞台。
A.④②①③B.①④③②C.④②③①D.①③②④
6、为使同学们深入学习《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精神,校团委打算派你对其中一名获奖者进行采访。
下面是采访过程中的一些对话,其中不得体的一项是()(2分)A.见面时你说:“您的到来让我们的采访间蓬荜增辉。
”B.采访过程中,你说:“真的很佩服家父家母,在您成长的道路上,他们一定给予了您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
C.采访结束后,你说:“这是我们学校建校60周年的纪念品,现敬赠给您,希望您能喜欢。
”
D.送他出门时,他说:“请留步,再见。
”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7-8题。
(每小题2分,共4
分)鹧鸪天·东阳道中① [宋]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②渐觉水沉③销。
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④又过小红桥。
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⑤。
【注】①此词是词人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
②香篝:熏笼。
③水沉:沉香。
④旌旗:这里代指军队。
⑤碧玉梢:用碧玉宝石修饰的马鞭。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词描绘了词人沿途所见美景,流露出感伤、抑郁、愁苦之情。
B.开头两句借香料逐渐燃尽写行路之长,行程遥远。
C.“周遭碧”“分外娇”写词人置身于绿的海洋、花的世界,精神为之一振。
D.尾句生动再现了词人扬鞭吟哦、疾速前进的神情。
8、请赏析词句“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中“萧萧”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9-11题。
(10
分)游石钟山记罗洪先
郦氏《水经》载石钟山,以为“风起微波,激石有声,不详其故”。
东坡夜舣①渔舟山下,听其所以鸣者,本石多窍,遂为辨以补遗。
丙午春,余过湖口,临渊上下,两山皆若钟形,而上钟②尤奇。
是时水未涨,山麓尽出,缘山以登。
入其中,犹佛氏言海若献琛,珊瑚珠贝,金光碧彩,错出于惊涛巨浪,莫可辨择。
睇而视之,垂者磬悬③,侧者笋茁,缺者藕折,环者玦连④。
自吾栖岩穴以来,攀危历险,未有若是奇者矣。
夫音固由窍以出,苟实其中,亦复喑然⑤。
故钟之制,甬⑥则震,弇⑦则郁,是石钟者中虚外窍为之也。
虚者大,窍者小,故出之有余而应且远。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游记卷》,有删改)
【注】①舣:停船靠岸。
②上钟:指上钟山。
石钟山由上钟山、下钟山组成,合称“双钟山”。
③磬悬:磬,以玉石或金属所制乐器,多悬置以敲击。
④玦连:言石块相接如玉环相连。
玦,有缺口的玉环。
⑤喑然:缄默无言状。
⑥甬(yǒng):量器名。
桶,即方形斛。
⑦弇(yǎn):覆盖,遮蔽。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3分)(1)以( ) (2)临( ) (3)缘( )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以为“风起微波,激石有声,不详其故”。
(2)自吾栖岩穴以来,攀危历险,未有若是奇者矣。
11、对于石钟山发出声音的原因,作者和苏轼的观点有何不同?(3分)
(三)默写(6分)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如今,李商隐《无题》中的“,”常用来歌颂鞠躬尽瘁、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
(2)在古诗文中,文人们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君子自强不息的内涵如辛弃疾失意闲居,但仍希望“,”抗金复国,建功立业。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我们这一代青年,生逢伟大时代,当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拒绝金钱的诱惑,应以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
“,”两句警醒自己。
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17
分)我还没有见过长城吴伯萧
①真惭愧,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②记得六年故都,我曾划过北海的船,看那里的白塔与荷花;陶然亭赏过秋天的芦荻,冬天的皓雪;故宫与天坛,我赞叹过它的壮丽和雄伟;西郊赶过正月十五白云观的庙会。
可是,六年,西山温泉我都去过,记得就没去什刹海。
为此,离开了故都曾被人嫌弃说“太陋”。
说:“什刹海都没逛过,还配称什么老北京!”
③现在想:什刹海不见算什么呢?没去看长城才是遗憾!
④万里长城,孩提时的脑子里就早已印上它伟大的影子了。
秦始皇遣蒙恬斥逐匈奴之后,又因地形,制险塞,从临洮至辽东将长城来了个联络的修筑,广袤万余里;工程的浩大,那不是隋朝的运河,非洲的苏伊士所能比拟的。
秦始皇焚书坑儒,建阿房,销兵器,千百年来在人们的脑子里留下的是一个暴君的影子。
独独万里长城至今亮在祖国人民的心里,矗立在祖国连绵的山上,成为四千余年文明古国的标志。
这不是因为万里长城是秦始皇的什么丰功伟绩,而是因为它是几千万古代劳动人民血肉的结晶!
⑤曩昔,在万年书屋,听主人告诉:有一次趁京绥车,偶尔站台小立,顺了一目荒旷的山麓望去,遥瞻依地拔天的万里长城,那雄伟的气象,使你不觉要引吭高呼。
嵯峨的山巅上是蜿蜒千回的城墙,是碉堡,是再上去穹隆似的苍天。
山下是乱石,是谷壑,是秋后的蔓草婆娑。
西风刷过,那一脉萧萧声响,凄凉里含了悲壮,令人巍然独立,觉得这世间只有自己,却又忘怀了自己。
⑥又一回,一个青年画家朋友,谈到自己绘画的进步,说几乎像英国拜伦一觉醒来成了桂冠诗人一样,是逛了一次长城,才将笔法放开,心胸也跟着宽阔了的。
那谈吐的神情,也简直令人疑惑他生生吞下了一座长城的关口。
塞北的山峦与旷野是会给人以结实的体魄,雄厚的灵魂的。
啊,长城!
⑦山海关一路数去,你知道吗?像喜峰口、古北口,像居庸关、雁门关,一个个中原的屏藩要塞,上口真要有霹雳般的响亮呢。
一夫当关,万夫莫敌,守得住一处,就可保得几千里疆域。
⑧朋友,你可想过,兴安岭南部那一抹平坦的原野,春夏采丰茂的牧草,编柳
为棚,垒土为壁,于“马圈子”里剃羊毛,养骆驼,榨牛奶吗?那工作顶自由,顶洒脱。
汉王昭君曾戎装乘马抱琵琶出塞而去;文姬归汉,也曾惹得胡人思慕,卷芦叶为吹笳,奏哀怨的十八拍。
巾帼中有此矫健,难道你堂堂须眉就只知缩了尾巴向后退吗?
⑨唉,我还是没见过长城!在恨着自己,不能像大鹏鸟插翅飞去;在恨着自己,摆不脱蜗牛似的蹊径,和周身无名的链索。
投笔从戎倒好,可惜没有班仲升的韬略。
景慕张骞,景慕马援,但又无由出使西域,去马革裹尸。
奈何!哈,“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骠骑将军霍去病那才算有骨头!无怪他六出伐匈奴,卒得威震异域。
⑩我还没见过长城!但是,长城我是终于要见见的!有朝一日,我们弟兄从梦中醒了,弹一弹身上的懒惰,振一振头脑里的懵懂,预备好,整装出发,我将出马兰峪,去东北的承德,赤峰;出杀虎口,去归绥,百灵庙;从酒泉过嘉峪关,去安西、哈密、吐鲁番。
也想,翻回来,再过过天下第一关,去拜拜盛京,问候问候那依旧的中国百姓!
⑪长城,登临匪遥,愿尔为祖国屏障,壮起胆来!
写于一九三六年(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②段写北京的其他名胜,是为了衬托长城,以突出对长城的向往与热爱。
B.第⑤段中写万年书屋的主人“忘怀了自己”是因为心灵被雄浑苍凉的秋日长城震撼。
C.第⑧段叙写的是豪迈奔放、充满自由洒脱的边地生活,虽与长城无关,却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强烈渴望。
D.文中反复咏叹“我还没有见过长城”,一唱三叹,构成音乐般的律动。
文势曲折顿挫,感情深沉昂奋。
14、联系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4分)15、吴伯箫在《灯笼》文末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以传情达意,本文第⑨段也提到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六出伐匈奴的故事,其用意是什么?(4分)
16、本文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要借写长城来表现这一主旨?(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每小题3分,共6分)
谈学问之累王蒙
①“书读得愈多愈蠢”云云,在特定的条件下,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我国戏曲舞台上,话本小说里,口头传说中,书呆子的形象为人们所熟知所嘲笑,当然不是没有来由的。
总括起来这些受书害的人们的特点是:瘦弱,不能吃苦,不能稼穑,胆小,遇事没有主意,遇到恶人就被吓破了胆,酸文假醋、该断不断。
②书是教人学问、教人聪明、教人高尚的,为什么书会使某些人蠢起来呢?
③因为书与实践、与现实、与生活之间并非没有距离。
人一辈子许多知识是从书本上学的,还有许多知识和本领是无法或基本无法从书本上学到手的。
例如:游泳,打球,太极拳,诊病把脉,开刀动手术,锄地,割麦,唱歌,跳舞,拉提琴……直到写小说。
④书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但书未必都很实在。
书要比口头语言的传播精密
得多、负责得多,但也常常经过太多的过滤和修饰。
还有许多题目题材尚未形成可以成书的原料与动机,有些事理太鄙俗、太丑恶,书本上不肯写。
有些事理太高妙、太精微,许多艺术上的感觉、激情直到技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可通过书本来传授——即使是烧一碟好菜,也不是光靠读菜谱能做得到的。
还有些事理太重大、太根本,与之相比,书本的分量反而轻了。
比如一种人生观、一种主义、一种信仰,往往是一个人的全部经验的总结,全部人格的升华,全部知识的融汇,它来自生活这部大书的因素超过了某几本具体的书。
比如说道德,至少在我们这里绝没有哪一本书告诉人们可以不道德与教导人们如何不道德,亿亿万万的书教导人们要道德、要道德、要道德,但不道德的人和事仍然是层出不穷。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书的局限性、书的作用的局限性这一面。
⑤学问与文艺有相通的一面,但也有不同的一面:前者相对地重理智、重思维、重积累、重循序渐进、重以公认的标准与手段加以检验而能颠扑不破的可验证性;后者则常常更多地(也不是绝对地)重感情、重直觉、重灵感、重突破、重个人风格的独特。
⑥例如,甲先生是那样懂文学、懂文论与文学史,读过那么多文学读物,谈起文学来是那样如数家珍,为什么他硬是搞不成创作呢?
⑦因为生活是文艺的唯一的源泉,文学本身并不能产生文学,只有生活才能产生文学。
这些都是我的一贯信念。
作家应该善于读书,更需要善于读生活实践的大书、社会的大书。
学者当然善于读书,如能通一点大书也许更好。
换一个说法,作家多少来一点学者化,学者多少来一点生活化,大家都学会倾听生活实践的声音,如何?
⑧同时,学问也能成为鉴赏与创作的阻隔。
已读过的书可能成为未读过的书的阅读领略的阻隔。
已经喝过太多的茅台、五粮液,并精通“茅台学”“五粮学”,无法再欣然接受“绍兴黄”“状元红”,甚至也不再能领略茅台酒与五粮液。
因为对于这些人,新的茅台、五粮液引起的不是精密的味觉、嗅觉、视觉的新鲜快感,而是与过去饮用茅台、五粮液的经验的比较,与先入为主的“茅台学”“五粮学”的比较。
已有的经验起码干扰了他的不带成见的品尝。
所以几乎中外所有的老人都常常认定名牌货一代不如一代,都认定新出厂的茅台掺了水。
经验与学问的积累、牵累、累赘,使有些人丧失了直接去感觉、判断外在的物质世界的能力,甚至丧失了这方面的兴致。
⑨希望学问多一点灵气。
希望创作家多一点学识。
⑩我其实一直是提倡读书、提倡学问、决心拜学者前辈们为师的。
但事实确也有另一面的道理。
不能轻视也不能迷信学问。
天下的事,常常需要讲两句话,“既要……又要……”的句式虽然俗,却是必要的。
有什么法子?打油一联曰:既要又要全必要,求知疑知近真知。
17、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希望学问多一点灵气,希望创作家多一点学识。
B.文章从书会使某些人蠢起来、学问深却搞不成创作两方面阐述了“学问之累”。
C.文章第⑧段以饮酒作比,阐释了“学问也能成为鉴赏与创作的阻隔”的观点,说理生动、活泼。
D.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论证观点。
18、读完全文,关于“学问之累”,你得到哪些启示?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
(7分)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发明创造,它最早最完整的记载,出自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北斗斗柄、太阳、月亮、二十八宿标示的度数、十二月令、十二音律等和地球的运行规律,而制定出来的永恒的历法。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二十四节气被编入太初历,颁行全国,并在之后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传承绵延,走向世界。
材料二:
①在二十四节气命名体系中,芒种是一个直接、鲜明反映农事劳作的典型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芒种,五月节。
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传统中国,以农立国,对农业生产来说,“稼穑”无疑是其关键环节。
“稼穑”泛指农事劳动,但细致说来,“稼”指的是谷物的播种,“穑”指的是收割。
而芒种正是这样一个亦稼亦穑、抢种抢收的节气。
②进入芒种,冬小麦进入了收割季节,收割完毕马上就是谷黍等农作物的播种期。
农谚说:“过了芒种,不可抢种。
过了芒种,不能强种。
”许多地方播种都必须赶在芒种时节完成,这一收一种,让芒种成了农人最忙的节气。
曾经在江西下乡的几个青年学生不信邪,赶完芒种插秋后,特地在夏至第二天种了一小块地。
到了秋天,这块地的稻子只有稻壳,里边没有米芯。
③风调雨顺,是农业丰收的基础。
芒种节气,农人尤为关注风雨雷云等气象状况,并以此推测雨水多寡和年景丰歉。
“火烧云”是各地农民在芒种时节重点关注的天气现象,被视作未来多雨的标志。
“芒种火烧天,大雨十八番”“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涟涟”等农谚在二十余个省份普遍流传。
材料三:
①从立春到大寒,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参照天象、气象和物象等自然现象,总结一年中时令、气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知识体系。
它不仅是中国人“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也浓缩着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循环发展的生态智慧。
②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唤醒了中华民族深处的文化记忆,激发了节气文化传承传播和创造转化的活力,艺术创意和国际化表达的成果愈发丰硕。
③近年来,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文化艺术创意十分活跃。
从一年一度的二十四节气文化产品设计大赛参与情况看,2020年举办的首届大赛共有4363件(套)作品参赛,第二届大赛的参赛作品翻番,达到近9000件(套),内容涵盖视觉传达、创意影像、文创实物、数字技术四大类。
④不仅如此,节气文化影视作品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这些影视作品以雅俗共赏的形式深挖节气文化内涵,为观众奉上了一道又一道喜闻乐见、趣味横生的文化大餐,让现代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老的节气文化之美。
⑤最震撼心灵、感动国人的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别出心裁地采用二十四节气进行倒计时。
这一视频短片从每个节气中遴选出一种代表意象,在故宫、长城、天坛、中国壮美山水和人文景观的映衬下,配以或唯美、或动感的冬奥冰雪画面,按节气顺序依次亮相,并引用一句脍炙人口的古诗词释意,将中国传
统和现代美学完美结合,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十四节气最早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被完整地载入太初历中,并颁行全国。
B.农人在芒种时节会重点关注“火烧云”,因为可以据此推测未来多雨的天气状况。
C.二十四节气是由中国古人观察太阳周年运动,结合时令、气候等的变化规律而总结出来的时间知识体系。
D.近年来,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作品层出不穷,向观众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但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我们与二十四节气之间似乎产生了“隔阂”。
请联系材料内容和文化自信,说说今天我们为什么要保护二十四节气。
(4分)
四、名著阅读(10分)21、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游记》用幻想、想象、拟人、夸张等手法,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似幻犹真的境界,弥漫着童话气氛。
B.《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是苏联作家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事实”,这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作品。
C.《骆驼祥子》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各阶层人民生活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D.《简·爱》的作者是英国著名作家夏洛利·勃朗特。
这部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写法,讲述了简·爱的喜怒哀乐、人生理想和爱情故事。
22、鲁迅认为《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它以“功名富贵”为镜,照出儒林各人物的灵魂。
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有“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者”……请结合具体人物形象分析其中一类人物的灵魂。
(3分)
23、快速阅读是一种基本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尽快把握全书内容。
请以《海底两万里》为例,谈谈如何进行快速阅读。
(4分)
五、写作(5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班会上,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下面两组材料,请同学们思考“付出”和“牺牲”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可以很天真简单地活下去,必是身边无数人用更大的代价守护而来的。
(圣·埃克苏佩里)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苏心)
材料二:
不要轻言你是在为谁付出和牺牲,其实所有的付出和牺牲最终的受益人都是自己。
(卡玛)
每一种真正的牺牲同时也是自我保存,即保存理想的自我。
(包尔生)
要求:可以任选一组材料进行思考,也可以结合两则材料进行综合思考;将思考的结果写成一篇作文,可以讲述自己的故事,可以发表观点展开论述;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B 2D 3C 4B 5C 6B 7A 8、“萧萧”指骏马嘶鸣之声,读起来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形象地描摹出词人出行时浩浩荡荡的壮观场面;表现了词人轻松愉悦的心情。
9、连词,来,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靠近沿着,顺着10、(1)(郦道元)认为“风吹起了微波,激起石头发出声音,但不能详细知道它的原因”。
(2)自从我隐居以来,攀登、经历了种种危险,还没有看到过像这样奇异的景观。
11、苏轼认为山石有很多孔穴,声音是从孔穴中发出来的;作者认为是因为山的形制像钟,山的内部是空的,外面有石洞,中间虚空的部分大而外面的石洞小,所以声音就能顺利地出来,而且传得远。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3C 14、紧承上文的美好畅想,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壮志豪情;为下文的感情变化做铺垫,使得文势跌宕起伏;引用典故,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意蕴。
15、说明了中国从古至今都有抵御外敌的意志,也表达了自己保家卫国的志向;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
16、主旨:号召中国人,面对外敌入侵,要强健精神,壮起胆来。
原因:长城正是中华民族雄壮或进取精神之象征;写长城可将抽象的主题表达得更加形象鲜明,耐人寻味。
17A 18、①书与实践、与现实、与生活之间并非没有距离,书有局限性,因此不能只读书。
②学问深不等于能搞创作,文学来源于生活,因此要善于读书,更要善于读生活实践的大书、社会的大书。
③经验与学问的积累有时会成为牵累、累赘,阻碍我们的发展,因此我们不能一味信奉经验与学问。
④我们不能轻视也
不能迷信学问,要求知疑知近真知。
19A 20、①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农业生产中仍具有指导意义,如农人在芒种时节进行“稼穑”活动、关注气象状况等;②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浓缩着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循环发展的生态智慧;③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能激发今人对节气文化传播创造的活力;④二十四节气能够唤醒中华民族深处的文化记忆,保护二十四节气就是保护民族精神,有助于培育、壮大民族自信心。
21B
22、示例一:“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比如牛浦郎,他偷了牛布衣的诗稿,盗用了牛布衣的名号,一心想通过结交权贵改变自己的命运。
为结交董瑛,责怪卜家兄弟;为巴结牛玉圃,甘愿做牛玉圃的孙子,媚态毕现。
示例二:“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者”,这是作者赞美的人物,用来寄托作者的理想,比如王冕,他蔑视权贵,以卖画为生,为了不与危素等权贵结交,多次推辞见面甚至远走他乡;他有远见,向朱元璋献策,让其以仁义服,平定天下;他不慕名利,为了躲避做官而归隐会稽山。
23、答案示例:首先根据目录制定阅读计划,确定四十七个章节的阅读安排和所需时间。
其次要快速默读,不回视,尽量扩大扫视的范围,收看尽可能多的内容。
再次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阅读,了解博物学家阿龙纳斯、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
兰等人周游海底的行程和惊险奇遇。
最后,善于抓住关键信息,如抓住尼摩船长这个核心人物,重点关注相关情节段落,景物描写、知识介绍等暂时跳过去。
24、参考例文:
做一个会奉献的人
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是一份在平凡岗位上恪尽职守、勇挑重担的职责。
我们应该具有奉献精神,但是也应该考虑奉献的代价和限度。
古人曾经说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许多著名的人物都这样解读过自己对生存的感受:曹禺先生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该为人民用尽自己的才智、专长和精力,再离开人间。
不然,他总会感到遗憾,浪费了有限的生命。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讲过:“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
”爱因斯坦也讲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既短暂而又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而更多的伟大人物则是用自己的具体行动解读了人生的意义:雷锋、焦裕禄、郑培民、还有在抗击“新冠”中英勇奋战的广大白衣战士,举不胜举的英雄们用自己的实践,阐述了奉献与发展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关系,展示了人生价值的真谛。
臧克家的诗句说得好: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因此,人是应该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我们的社会需要这种奉献精神,奉献也会让我们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但是,奉献应该有一定的限度或者考虑奉献的代价,比如,杨大兰,是湖南省宜昌市技江县枝花信用社炊事员,她看到两名歹徒揪门扭锁,同歹徒搏斗,不幸被歹徒用匕首连扎十七,光荣献身!事后被全国农行系统授予“金融卫士”的光荣称号,追认为烈士。
许多人称赞杨大兰,这们年仅18岁的女青年度过了轰轰烈烈的一生,是当代青年的楷模。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杨大兰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青年,参加工作才8个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