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风向卷(二)(教师版)

合集下载

2023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风向卷(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风向卷(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风向卷(二)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文人画的长处就在于不单纯追求表面的形似,而重于表现作者对自然的主观情感和印象,借以抒发作者的心灵和情趣。

苏轼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艺术主张。

在强大的文化影响下,文人把绘画变成文化的载体,要见才情、见学问、见人格、见风度。

与此互为因果的便是越来越成熟地追求诗、书、画、印在画面上的有机构成。

几种艺术样式融为一体,互相辉映,不仅能增加画面形式的美感,而且能使画面的内涵容量无限增加,具有补充和阐发画面内容的作用。

这种美的法则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产物,是随着中国画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知识分子走上画坛并且逐渐替代职业画家居主流地位而产生的。

苏东坡评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句话奠定了文人画的理论基础。

诗与画结合有两层意思,即画上无题诗、书款,而有诗意,可谓诗、画意境的结合;画上有题诗、书款,诗画相配,相得益彰,使有限的画面包含无限的寓意。

画与诗尽管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从创作过程来看,在选材、艺术构思、表现方法等方面都有相似、相通之处。

画中有诗,其内在意蕴和抒情色彩就能丰富并提高画的意境。

从元代开始,画必题诗、书款,至明清更甚。

王冕所绘《墨梅图》中梅枝遒劲盘郁,冷傲孤高而生机盎然,其题诗云:“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经此诗一点,作者傲兀脱俗的气质以及生活理想和高尚情操跃然纸上,极大地拓展了作品的美学境界。

文人画的书画结合也有两层意思:一是文人画家兼擅书法,追求以书入画;二是诗文题跋要与构图密切配合,以求书画结合的形式美。

书、画本不同体,但是在中国传统文人的手中却同出一法。

随着书法艺术的全面繁荣,文人作画自觉不自觉地以书入画。

2023年高考地理全国卷2及答案

2023年高考地理全国卷2及答案

2023年高考地理全国卷2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第一题答案:B
2. 第二题答案:A
3. 第三题答案:C
4. 第四题答案:D
5. 第五题答案:A
二、判断题
1. 第一题答案:错误
2. 第二题答案:正确
3. 第三题答案:正确
4. 第四题答案:错误
5. 第五题答案:错误
三、简答题
1. 第一题答案: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天然存在并能够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

2. 第二题答案:以合理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和浪费,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第三题答案: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它包括人口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例增加等方面的变化。

4. 第四题答案: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地资源消耗、水资源紧缺、空气污染、垃圾处理问题等。

5. 第五题答案: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景区生态系统破坏、水资源浪费、垃圾污染、交通拥堵等。

四、论述题
1. 第一题答案:气候变暖对地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包括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

2. 第二题答案: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包括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源地和水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措施。

3. 第三题答案:可持续城市交通主要包括发展公共交通、鼓励非机动交通、改善交通规划和道路设计等方面的措施。

4. 第四题答案:节能减排措施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改善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措施。

以上是2023年高考地理全国卷2及答案的简要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3年高考新课标二卷地理

2023年高考新课标二卷地理

2023年高考新课标二卷地理摘要:一、引言1.介绍2023年高考新课标二卷地理考试2.强调地理学科在高考中的重要性二、考试大纲变化1.新增知识点2.调整知识点权重3.删除部分过时内容三、考试内容分析1.自然地理部分a.地球与地图b.气候与天气c.地形地貌2.人文地理部分a.人口与城市b.农业与工业c.交通与商业3.区域可持续发展a.区域生态环境问题b.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c.区域发展战略四、备考策略1.熟悉考试大纲与要求2.巩固基础知识3.注重知识运用与分析能力4.关注时事热点与地理学科动态五、结论1.强调高考地理考试的重要性2.鼓励考生积极备考,取得优异成绩正文:随着2023年的临近,新一轮高考的备战已经悄然展开。

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地理学科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知识运用与分析能力。

本文将针对2023年高考新课标二卷地理考试,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些备考建议。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2023年高考新课标二卷地理考试的大纲变化。

根据最新公布的大纲,新课标二卷地理考试在知识点上进行了部分调整。

一方面,新增了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点,如气候变化与应对、城市化进程等;另一方面,对部分过时的内容进行了删除,如古代地理知识等。

同时,大纲还调整了知识点权重,强调了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部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论的考查。

接下来,我们将对2023年高考新课标二卷地理考试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自然地理部分包括地球与地图、气候与天气、地形地貌等内容,要求考生掌握地球的基本特征、地图投影与判读、气候类型与分布、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地形地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基本知识。

人文地理部分涵盖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交通与商业等内容,要求考生了解人口变化与城市化、农业生产与布局、工业发展与布局、交通线路与商业中心等现实问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则着重考查考生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区域发展战略等问题的认识与分析能力。

2024年高考地理试题(二)

2024年高考地理试题(二)

2024年高考地理试题(二)(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农村住宅闲置分为季节性闲置(仅在春节等节假日可能回乡居住) 和完全闲置(不再发挥居住功能)。

近年来,位于上海东南郊的奉贤区某村将闲置住宅进行生态优先的统一翻新改建,吸引市区部分公司入驻,发展第三产业。

下图是某研究者统计的我国2021年全国及东、中、西部农村住宅闲置率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东部相比,中部农村住宅总体闲置率较高,下列能导致这一现象的是中部地区()A.城市化水平较高B.乡镇企业发展快C.农村住宅质量差D.乡村土地收益低2.据材料,能在奉贤区该村大力发展的产业是()A.股票交易B.生物研发C.快递物流D.石油化工【答案】1.D 2.B【解析】1.与东部相比,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A错误;乡镇企业在东部地区如长三角等地最典型,B错误;中部地区农村住宅质量不一定比东部地区差,C错误;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经济相对发达,农地与市场距离相对较近,农地使用收益较高,中部地区乡村土地收益较低,人们更愿意外出务工或到相对发达的地区落户,因此中部地区农村住宅闲置率相对较高,D正确。

所以选D。

2.奉贤区某村将闲置住宅进行生态优先的统一翻新改建,吸引市区部分公司入驻,发展第三产业,根据这一要求,石油化工产业不能得到发展,D错误。

由于人口规模相对较少,以及当下互联网发达的因素,股票交易并不能在村里面得到大力发展,A错误。

同时,由于村里面主要发展第三产业,实体货物流通相对不多,因此快递物流大力发展条件不充分,C错误。

2023年全国地理二级考试试题

2023年全国地理二级考试试题

2023年全国地理二级考试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中国的最高峰是()A. 珠穆朗玛峰B. 长白山C. 黄山D. 峻拉出峰2.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A. 尼罗河B. 长江C. 亚马逊河D.密西西比河3. 以下哪个国家没有海岸线()A. 蒙古B. 瑞士C. 乌兹别克斯坦D.芬兰4. 长江三峡是位于以下哪个省份()A. 湖北B. 重庆C. 河南D.安徽5. 地理中的“人口密度”指的是()A. 单位面积上人口的数量B. 一个城市的总人口C. 全国的人口数量D.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总数第二部分:填空题6. 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

亚洲。

7. 英国的首都是伦敦。

伦敦。

8.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

中国。

9. 欧洲主要货币是欧元。

欧元。

10. 非洲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

第三部分:简答题11. 请简要解释地球的四个主要圈层。

地球的四个主要圈层是大气圈、地壳、地幔和地核。

大气圈是地球外围的气体层,保护地球并维持生命存在的条件。

地壳是地球的外层,由固体岩石和土壤组成,包括陆地和海床。

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层,由具有高温和高压的部分固体和部分流动状态的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球内部最深处的层,由铁和镍的合金组成。

12. 请简要介绍中国的气候类型。

中国气候多样,主要分为四个类型:寒温带气候、温和带气候、亚热带气候和热带气候。

寒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

温和带气候分布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亚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部,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潮湿。

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海南岛,全年气温较高,降水量丰富。

13. 请简要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以自己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上出现了昼夜交替的现象,一天被划分为24小时。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作椭圆形轨道运行的现象。

公转使得地球经历了一年的时间,同时也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第四部分:应用题14. 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面积:425,000平方公里- 人口:60,000,000人- 语言:西班牙语- 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1)请问该国是哪个国家?(2)该国的人口密度是多少人/平方公里?答案:(1)该国是阿根廷。

2023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2(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2(答案解析)

2023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力气测试〔地理试题〕本试卷共47 题,共300 分,共14 页。

考试完毕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留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需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需使用0.5 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依据题号挨次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需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 小题,每题4 分,共14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9 世纪50 年月,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完毕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 年,江苏境内又间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局部〔图1〕。

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全都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表达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阻隔作用3.进入21 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展。

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正确测试期为每年11 月至次年4 月。

据此完成4~5 题。

4.推想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时A.冰雪路面B. 湿滑路面C. 松软路面D. 枯燥路面5.在最正确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展测试C.常常患病东方寒潮侵袭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 时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2023年全国卷二地理含详细答案

2023年全国卷二地理含详细答案

2023年全国卷二地理含详细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 A2. C3. B4. A5. D6. B7. C8. D9. C10. A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 杨子江2. 欧亚大陆3. 化工品4. 185. 东北亚开发大通道6. 省级7. 上海市8. 约束地带9. 亚洲国家10. 民族特色风情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 中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东部地区人口密度高,西部地区人口密度低;- 沿海城市人口多,内陆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长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集中度高。

2. 中国城市化的主要问题包括:- 城市扩张过快,土地资源过度利用;- 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城市病问题加剧;- 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生活质量下降。

3. 中国的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北方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南方地区经济相对滞后;- 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内陆地区经济相对较弱;-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相对较好。

4.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温度升高,导致地球气候更加极端;- 气候变暖,对农业、水资源等产生重大影响;- 海平面上升,威胁到中国的沿海地区。

四、操作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20分)1. 根据图表,填写下列城市名称:- A:北京市- B:上海市- C:广州市- D:重庆市- E:成都市2. 根据地图,回答以下问题:- A:长江- B:珠江- C:黄河- D:松花江- E:黑龙江五、论述题(共1小题,30分)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解释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并提出合理的城市化发展模式,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

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例如空气污染、水土流失、垃圾处理等。

2023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专题测试(二) 地球上的大气、水、植被和土壤(含答案)

2023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专题测试(二) 地球上的大气、水、植被和土壤(含答案)

专题测试(二)地球上的大气、水、植被和土壤(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完成1~3题。

1.上图中的过程代表大气逆辐射的是()A.①B.②C.③D.④2.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较气温低的原因是()A.③变弱B.②变弱C.①变强D.④变强3.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会导致大气热量交换环节强弱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变强,②变强B.②变弱,③变弱C.③变强,④变强D.⑤变弱,④变强沙漠地区绿洲附近的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反向特点。

右图示意塔里木盆地某一绿洲附近的部分区域。

据此完成4~6题。

4.甲地昼夜风向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面状况B.降水量C.海陆位置D.气压差异5.图中甲地白天近地面的风向为()A.西南风B.东北风C.东南风D.西北风6.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夜间甲地与绿洲间热力环流的是()读图,完成7~8题。

7.最可能代表海水密度变化的是()A.甲B.乙C.丙D.丁8.下列海区中,海水密度最小的是()A.几内亚湾B.日本海C.北海D.东海读沿130°W经线太平洋海水温度、盐度随纬度和深度变化剖面示意图,完成9~10题。

9.甲处的盐度可能是()A.34.3‰B.34.4‰C.34.5‰D.34.7‰10.图中乙、丙两处盐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降水量D.蒸发量土壤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

右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山地不同植被群落8月份某时段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变化。

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影响不同植被群落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随时间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土壤水分B.土壤温度C.光照强度D.地下生物量12.图示时段红松阔叶林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峰值明显滞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枯枝落叶少B.根系发达C.树冠茂盛D.树干高大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2023年高考地理(全国卷Ⅱ含答案)

2023年高考地理(全国卷Ⅱ含答案)

2023年高考地理(全国卷Ⅱ含答案)
本次高考地理科目共包含两个试卷——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

本文将重点介绍全国卷Ⅱ的相关信息。

一、试卷结构
全国卷Ⅱ地理科目试卷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

客观题分为选择题和判断题,共计50分;主观题分为简答题和论述题,共计50分。

试卷满分为100分。

二、试题难度
与去年的试卷相比,今年的试卷整体难度适中,但根据分值分布来看,知识点覆盖面较广,涉及面积、人口、城市化、水资源等多个领域。

整体上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能力。

三、答题技巧
1. 仔细审题。

试题通常都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注意,对于理解和解答试题都是至关重要的。

2. 把握答题思路。

在考场上做题一定要量力而行,首先把握重点、难点,抓住答题思路,这样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成绩。

3. 合理分配时间。

客观题通常都是比较简单的概念题目,应该优先考虑做这部分题目;主观题则应根据题目难度和分值适当调整时间分配。

四、参考答案
客观题参考答案:
1-5:A B C B D 6-10:A A C B A 11-15:D B A D C 16-20:A A D B B 21-25:C D C B D 26-30:C C D B C 31-35:B D A B A 36-40:A B D C C 41-45:D B D A C 46-50:B A C D A
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请参考自己的答案。

希望以上信息能对您备考高考地理科目有所帮助。

2023全国二卷地理试题及答案

2023全国二卷地理试题及答案

2023全国二卷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经纬网的描述,正确的是:A. 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B. 经纬网是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的C. 经度相同的点构成的线是纬线,纬度相同的点构成的线是经线D. 经纬度的度数越大,表示的面积越大答案:B2. 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B.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C.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D.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轴心都是地轴答案:C3. 下列关于气候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A.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B.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特点是全年高温,雨季多雨D. 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北极地区,特点是全年寒冷,降水稀少答案:A二、填空题1. 经纬度的度数从0°到360°,表示的面积是________。

答案:半球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昼夜交替、时间差异3.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三、简答题1. 请简述经纬网的作用。

答案: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方便人们进行地理定位和导航。

2. 请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周期。

答案: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周期为一年。

3. 请简述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及分布区域。

答案: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

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非洲刚果盆地、东南亚马来群岛、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等地区。

2023年全国II卷地理综合

2023年全国II卷地理综合

2023年全国II卷地理综合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对2023年全国II卷地理综合试卷的概要和总结。

试卷共包含多个部分,涵盖了地理学科中的各个领域和内容。

考试结构- 第一部分:选择题- 包括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 考察基础概念和地理知识- 第二部分:解答题- 要求学生详细回答问题或分析地理现象- 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第三部分:论述题- 要求学生对指定的地理问题进行深入论述- 考察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考试内容试卷中的地理综合题涵盖了以下内容:- 自然地理:包括地球的结构、地壳运动、气候与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与城市、经济与资源、交通与通讯等方面的知识- 区域地理:包括中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色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地理实践:包括地图阅读、实地考察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地理应用: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考试要求- 准备充分:熟悉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框架,掌握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方法。

- 理解题意:仔细阅读题目,理解要求,确保准确回答问题。

- 结构清晰:文章和回答要有明确的结构,逻辑清晰。

- 举例说明:给出具体的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论述。

- 注意细节:注意单位的使用、数据的准确性等细节问题。

参考资料- 课本:地理学科相关教材和辅助教材。

- 研究资料:地理学科的研究资料和题集。

- 试卷范例:参考以往年份的地理综合试卷,了解考试形式和出题风格。

有效准备和积极备考会帮助你在2023年全国II卷地理综合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祝你成功!。

2023年高考新课标二卷地理

2023年高考新课标二卷地理

2023年高考新课标二卷地理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考地理科目的内容和标准也在不断更新。

2023年高考新课标二卷地理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此次地理科目的高考考试中,将有哪些新的内容和变化呢?以下是对2023年高考新课标二卷地理的一些介绍和分析。

一、新课标内容的变化1. 地理学科知识体系的调整在2023年高考新课标二卷地理中,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调整。

新的课标可能对地理学科的核心知识点和重点领域进行重新梳理和归类,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2. 地理科目进展与应用新课标中可能突出地理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和价值。

可能强调地理科目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

3. 地理科目的跨学科整合可能会强调地理科目与其他相关学科的通联和整合,促进跨学科知识的衔接和交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二、对考生的影响和启示1. 对考生的考查角度可能有所调整在2023年高考新课标二卷地理中,考试题型和试题形式可能会有所调整。

可能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对考生的备考要求可能有所提高考生在备考2023年新课标地理科目时,可能需要重点关注新课标内容的变化和要求,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注重对地理科目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培养,同时需要加强对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3. 对考生的学习和发展可能有所启示2023年高考新课标二卷地理的变化可能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启示,即要注重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实际价值,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和探究,要培养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三、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和启示1. 地理教学内容和方法可能有所调整2023年高考新课标二卷地理的变化可能带来对地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教师需要重点关注新课标内容和要求,合理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023高考新课标ⅱ地理试题解析

2023高考新课标ⅱ地理试题解析

2023高考新课标ⅱ地理试题解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3年高考新课标地理试题解析2023年高考新课标地理试题将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本文将通过对2023年高考新课标地理试题的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高考,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选择题解析1. 下列城市中,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的有的是?A. 银川B. 大庆C. 青岛D. 兰州正确答案:C. 青岛解析:沿海开放城市是指位于我国沿海地区,具有较好的开放条件和发展速度快的城市。

青岛是一座拥有海港资源和较好的开放条件的沿海城市,因此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2. 以下哪个行政区不属于中国的直辖市?A. 北京B. 上海C. 海南D. 天津解析:海南是我国南海海域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不属于直辖市。

北京、上海、天津是我国的三个直辖市,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权。

二、填空题解析1. 我国的国土面积为________万平方公里。

正确答案:960解析:我国的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三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2. 中国位于东经_______至东经_______,北纬_______至北纬_______之间的地理位置。

正确答案:73.33;135.05;3.51;53.33解析:中国位于东经73.33至东经135.05,北纬3.51至北纬53.33之间,跨越了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三、解答题解析1. 请简要解释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形成过程有哪些影响?答:地质作用是地球表面物质和地质结构发生变化的活动,包括构造作用、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

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形成过程有很大影响,例如构造作用可以导致地壳运动、地震等地质灾害,侵蚀作用可以改变地表地貌结构,沉积作用可以形成河流、湖泊等地貌系统。

2. 请解释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解决措施。

答: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等问题。

为减少城市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措施,例如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发展绿色建筑等。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风向卷(二)(教师版)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风向卷(二)(教师版)

机密启用前姓名准考证号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风向卷(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4.春秋列国在诸大夫会议和国人会议中讨论的和决定的多是国之大事。

国君如有认为犯了玷辱邦国的错误,即使是不可避免的,也应当在诸大夫会议上,特别是在国人会议上,对众表示罪己,建议改立自己的儿子或公族他人为君。

这一现象表明春秋时期A.政治局势分裂动荡B.具有原始民主制的遗风C.贵族拥有广泛特权D.思想争鸣影响政治稳定【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春秋时期政治的发展。

从材料中可知,春秋时期诸大夫会议和国人会议拥有较大的权力,甚至可以参与国君的废立,这表明春秋时期具有原始民主制的遗风,因此B项正确;大夫和国人通过召开会议的方式影响政治,但并不一定会导致政局的动荡,春秋时期政局的动荡多是分封宗法制的瓦解以及诸侯争霸引起的,因此A项错误;诸大夫会议和国人会议的召开并不能表明贵族拥有特权,因此C项错误;诸大夫会议和国人会议并不是诸子百家思想争鸣的体现,因此D项错误。

25.下图为全国出土先秦、秦朝时期铁制农具数量对比图(单位:件)。

据此可知,秦朝时期A.铁犁牛耕日益普及化B.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迅猛C.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D.农业发展模式发生质变【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秦朝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

由图可知,秦朝时期铁农具增加迅猛,铁农具的增加与生产力的进步密切相关,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体现,因此C项正确;从材料中只能够判定铁制农具日益普及化,但是不能得出牛耕的普及,因此A项错误;铁制农具的增多将会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与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并没有直接联系,因此B项错误;出土铁农具数量增加说明生产力得到提高,但“发生质变”的说法明显不妥,因此D项错误。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2卷)地理试题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2卷)地理试题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2卷)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世纪80年代初,河北省馆陶县农民开始规模化养殖蛋鸡。

1998年,馆陶县在临近国道交会处建立禽蛋交易市场。

目前,该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禽蛋交易市场。

2023年,该市场迁址重建项目启动,将引入专业化运营管理模式,植入智能物流、集中仓储、供应链金融等新元素,据此完成1-3题。

1.1998年禽蛋交易市场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价格B. 产业基础C.交通条件D.人口规模2.禽蛋交易市场的繁荣与壮大,直接带动的产业有①房地产业②养殖与饲料业③仓储与物流业④文化与旅游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新蛋交易市场植入新元素的主要目的是①提升物流效率②提高交易价格③增加就业机会④扩大交易范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用汽车普及,我国区域公路干线(国道或省道)在经过平原地区县城时,一般经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

图1示意经过某县城的国道布局变化,其中新国道建成通车后,旧国道转为城市道路。

据此完成4-6题。

4.图1所示旧国道布局的主要目的是A.方便县城对外运输B.方便县城内部运输C.促进县城用地扩展D.吸引县城商业集聚5.新国道通车前,旧国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①等级过低②线路过长③车流量过大④路口过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推测新国道通车后A.车辆过境速度提高B.车辆穿城用时增加C.县城汽车保有量减少D.县城商业萎缩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景观。

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图2)。

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

据此完成7-8题。

7.形成莲花盆需要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A.曲折的河道B.平坦的河床C.充足的水汽D.丰富的泥沙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图3),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

最新2023年高考全国2卷地理试题(解析版)-打印

最新2023年高考全国2卷地理试题(解析版)-打印

最新2023年高考全国2卷地理试题(解析
版)-打印
本文档提供了最新2023年高考全国2卷地理试题的解析版,并可供打印使用。

试题解析版收录了全国范围内地理试题的详细解析,可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试题,提升备考效果。

特点
- 最新:本试题解析版是2023年高考全国2卷地理试题的最新版本,与考试内容完全一致,可帮助考生熟悉考试要求。

- 全国范围:试题解析版覆盖了全国范围内的试题,考生可以通过解析版了解各地考点的高考地理试题内容。

- 解析详细: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试题,本解析版提供了试题的详细解析,包括答题思路、解题技巧等。

使用方法
- 打印:本解析版为打印版,考生可自行打印试题内容,并在备考过程中使用。

- 研究参考:解析版提供了试题的详细解析,考生可以通过阅读解析版来巩固自己的地理知识,提高应试能力。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试题解析版仅供研究参考,请勿将其作为原版试题使用。

切勿泄露答案,以免影响考试的公正性。

如有需要,请随时联系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2023年全国二卷地理试题析

2023年全国二卷地理试题析

2023年全国二卷地理试题深度评析一、总体评价2023年全国二卷地理试题整体上保持了稳定,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呈现出对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较高要求。

试题内容覆盖面广,知识结构合理,难度适中,较好地体现了高考地理的命题原则和要求。

二、具体分析1自然地理部分全国二卷地理试题中的自然地理部分,主要考查了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方面的知识。

这部分试题多以图表形式呈现,要求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掌握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例如,某道试题通过展示某地区的地形图,要求学生分析该地区的地貌形成原因及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这类题目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人文地理部分全国二卷地理试题中的人文地理部分,主要涉及人口、城市、产业、交通等方面的知识。

这部分试题多以实际案例形式出现,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某道试题以某城市的发展为背景,要求学生分析该城市人口变化的原因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这类题目考查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区域地理部分全国二卷地理试题中的区域地理部分,主要涉及世界和中国的某个地区,要求学生掌握该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这部分试题多以区域图或对比分析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进行区域间的比较和分析。

例如,某道试题展示了某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要求学生分析该地区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发展建议。

这类题目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备考建议针对2023年全国二卷地理试题的特点和要求,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提高读图能力,加强空间思维训练,能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

3关注时事热点,了解国内外地理事件和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

4培养知识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加强创新思维训练,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对教学的启示1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地理问题。

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风向卷(二)(教师版)

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风向卷(二)(教师版)

机密启用前姓名准考证号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风向卷(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

随着济青高速公路建成和使用,横贯山东省中东部、连接省内两大核心城市——济南和青岛的双核结构逐渐得以形成,图1示意济青高速线路及沿线主要城市分布(图中数字为城市平均海拔)。

据此完成1~2题。

图11.济南—青岛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A.地理位置和城市功能上存在互补B.在社会风俗方面存在差异C.空间距离较近且交通便捷D.都是山东省的重要城市,经济水平较高2.济南—青岛双核结构对山东省的积极影响有①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发展②促进济南—青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③削弱省会的聚集力,促进山东省的均衡发展④更有利于构建环渤海城市群,推进城市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A【必刷题型】原因条件类【深度解析】济南是山东省的行政中心,是省内陆上交通枢纽,青岛是山东省的经济中心,也是重要港口,两座城市区位和功能可以互为补充,形成双核结构可发挥最大作用(【拓展】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两座城市之间存在着互补现象。

),A正确;社会风俗差异并不是双核结构形成的关键,B错误;济南与青岛空间距离相对较远,且距离较近、交通便捷并不一定能形成双核结构,C错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是两城构建双核结构的有利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D错误。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甲卷)地理试题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甲卷)地理试题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文科综合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5年前后,福建泉州开始购买国外优良而昂贵的胡萝卜种子,在沿海沙质土地进行大规模种植。

产品主要出口东亚、东南亚国家,成为全国重要的胡萝卜出口基地。

2020年,泉州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培育的胡萝卜种子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替代了进口种子,当地海关也助力胡萝卜出口基地发展,全程跟踪胡萝卜生产过程,并保障产品及时通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泉州成为全国重要胡萝卜出口基地的主要原因是(B)①胡萝卜精深加工能力强②拥有优良港口③胡萝卜品质优且产量大④铁路运输发达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2. 实现进口种子替代对泉州胡萝卜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D)A. 明显提高胡萝卜产量B. 明显提高胡萝卜质量C. 增加胡萝卜出口国家D. 增加胡萝卜种植收益3. 泉州海关助力胡萝卜出口基地发展,重点关注胡萝卜的(D)①新鲜程度②出口关税③出口数量④食用安全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技术进步对人口分布有重要作用,1790~1870年,随着蒸汽机等技术的应用,美国人口更加趋向技术进步,美国的用水来源结构随之变化,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影响1790~1870年美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B)①工业②农业③内河运输④公路运输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5. 1870年后,美国用水来源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C)A.河流水比例上升B. 河流水用量减少C.地下水比例上升D. 地下水用量最多下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

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密启用前姓名准考证号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风向卷(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巴黎现有89千米长的冷却管道,冷却到4 ℃的河水在城市地下冷却管道中流淌,带走室内多余的热量。

2022年入夏以来,欧洲多国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加上大范围能源短缺,许多工厂因此停电、停工。

为减少碳排放,减小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巴黎计划将冷却管道扩建为252千米,为此需要新建20座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站。

据此完成1~3题。

1.与使用空调制冷相比,冷却管道的使用对巴黎城市环境的主要意义是A.减轻热岛效应B.净化河流水质C.美化城市环境D.缓解全球变暖2.2022年夏天巴黎冷却河水最适宜使用A.水能B.太阳能C.石油D.天然气3.考虑新发电站特点,需要给新发电站配备A.输电设施B.冷却系统C.净化系统D.储能装置【答案】1.A【必刷题型】影响意义类【深度解析】空调制冷消耗电能并产生大量废热,会产生热岛效应,冷却管道的使用可以减轻热岛效应,A正确。

冷却管道的主要作用是降温,与净化河流水质无关,也不能美化城市环境,B、C错误。

缓解全球变暖不属于对巴黎城市环境的意义,D错误。

【快解】本题的核心要点是与使用空调制冷相比,冷却管道排放的废热少,并限制了区域范围“巴黎”,所以快速选出答案A。

【答案】2.B【必刷知识】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深度解析】根据材料,2022年夏天欧洲多国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太阳能资源丰富,因此最适宜使用太阳能,B正确。

高温干旱会导致蒸发加剧,河流水位下降,水能资源短缺,A 错误。

根据材料可知,冷却管道建设的意义是“减少碳排放,减小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使用石油、天然气不满足该条件,C、D错误。

【答案】3.D【必刷知识】能源资源的特点【深度解析】所有发电站的电力输出都需要配备输电设施和冷却系统,与发电站特点无关,A、B错误。

新发电站使用风能和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不需要配备净化系统,C错误。

根据材料,新发电站利用的是风能和太阳能,这两种能源受天气影响较大,稳定性较差,需要配备储能装置,D正确。

【刷有所得·拓展】能源的分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1958年A钢铁公司在甘肃省嘉峪关开始建设,1965年设嘉峪关市。

2016年嘉峪关仅有31.3万人口,但城镇化率高达93.65%。

近年来依托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甘肃省城镇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加快,逐渐形成了新的增长极。

下图示意2008—2018年甘肃省城镇化增幅分布。

据此完成4~6题。

图14.嘉峪关城镇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干旱B.沙漠广布C.产业结构D.水源丰富5.据图可知,甘肃省城镇化的特点是A.东西部城镇均衡发展B.中部地区辐射作用强C.城镇化格局趋于集中D.东南地区城镇化率低6.2008—2018年嘉峪关城镇化率增速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剩余增长空间小B.旅游业迅速发展C.政策优势不明显D.常住人口数量少【答案】4.C【必刷题型】原因条件类【深度解析】由材料可知,A钢铁公司建设后设嘉峪关市,2016年嘉峪关城镇化率高达93.65%,因此钢铁工业对嘉峪关市的城镇化水平影响大,C正确。

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不利于城市发展,A、B错误。

该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短缺,D错误。

【快解】城镇化水平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明显。

本题中,A、B、D均为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决定了非农业从业人口的比重,也决定了城镇化水平,C正确。

【答案】5.B【必刷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答案】6.A【必刷题型】原因条件类【深度解析】根据材料,2016年嘉峪关城镇化率高达93.65%,可知其城镇化率可上升的空间小,A正确。

旅游业发展会使得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不会减慢城镇化速度,B错误。

西部大开发政策惠及整个西部地区,C错误。

常住人口数量与城镇化发展速度没有相关性,D 错误。

【刷有所得·拓展】城镇化进程曲线(1)缓慢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低于30%;城镇人口增长缓慢。

第一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占比较大。

(2)加速阶段:城镇化水平加速提高,城镇数量增加,城镇用地规模扩大。

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3)成熟阶段:城镇化水平增长速度缓慢甚至趋于停滞,城乡差异缩小。

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可以较好地反映区域植被覆盖状况,NDVI越高,反映植被覆盖状况越好。

研究发现,藏西南高原不同季节植被NDVI与气温和降水呈现不同的相关性:春秋和冬季与气温呈正相关,与降水呈负相关;夏季与气温呈负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

下图示意2000—2020年藏西南高原不同季节植被NDVI变化。

据此完成7~8题。

图27.2000年以来,藏西南高原的植被覆盖率A.持续上升B.波动上升C.保持稳定D.略有下降8.图中表示藏西南夏季植被NDVI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7.B【必刷能力】读图分析能力【深度解析】由材料可知,归一化植被指数越高,反映植被覆盖状况越好。

图中全年数据反映归一化植被指数总体略有上升,期间有下降的阶段,B正确,A、C、D错误。

【答案】8.C【必刷能力】读图分析能力【深度解析】由图可知,生长季(4—9月)归一化植被指数较高,4—9月包括春季、夏季和秋初,夏季为生长季的中间,植被生长最茂盛,归一化植被指数应高于整个生长季,所以③为夏季,C正确。

潟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与外海间可能有潮沟相连,涨潮时海水从潮沟涌入,退潮时海水从潮沟退出。

研究人员在渤海湾西北部滦河河口附近地层中发现了古潟湖的痕迹,潟湖形成同时期渤海湾西岸黄河入海口形成了三角洲和大型贝壳堤。

下图示意研究区域沉积物特征。

据此完成9~11题。

图39.目前研究区域地貌是A.湖相三角洲B.山前冲积扇C.新月形沙丘D.海相三角洲10.按形成先后顺序,图中第一个突变接触面的形成原因可能是A.地面沉降,海水入侵B.气候变干,风力沉积C.降水增加,流水下切D.气候变冷,冰川侵蚀11.与黄河河口相比,滦河河口没有形成大型贝壳堤的原因是A.海浪作用弱B.海洋生物少C.泥沙供应少D.沿海风力强【答案】9.D【必刷知识】外力作用与地貌【深度解析】研究区域位于渤海湾西北部滦河河口,受海水顶托及河流沉积作用影响,形成海相三角洲,D正确。

湖相三角洲是河流注入湖泊形成,A错误。

山前冲积扇位于河流的出山口,B错误。

新月形沙丘是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风积地貌,C错误。

【答案】10.A【必刷知识】外力作用的过程【关键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找到第一个突变接触面,沉积地层通常位于下方的先沉积,位于上方的后沉积,第一个突变接触面应在图中从下向上找。

【答案】11.C【必刷题型】原因条件类【深度解析】由材料可知,潟湖形成同时期渤海湾西岸黄河入海口形成了三角洲和大型贝壳堤。

三角洲和贝壳堤都是沉积作用形成,需要河流提供泥沙。

滦河与黄河同属于注入渤海的河流,海浪作用及海洋生物的数量差异小,A、B错误。

与黄河相比,滦河的流域面积小、含沙量小,泥沙供应少,是其没有形成大型贝壳堤的主要原因,C正确。

贝壳堤是海浪和河流共同作用形成,与沿海风力关系小,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第36~3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6分。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江苏省太仓市自古为鱼米之乡,明清时期曾是南粮北运的重要基地,素有“皇家粮仓”之名。

近年来太仓第二、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成为产业工人,农民将自己的土地租赁给工厂,剩余的耕地也出现撂荒现象。

位于太仓市城区附近的东林村由四个行政村合并而来,原有工业用地、居民区和耕地较为分散。

从2010年起,东林村大力开展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和土地综合整治,将土地经营权集中到村集体,成立劳务合作社,规划建设居住区和工业区,并对原有建设用地进行土地复垦,做到了“更少的人种更多的地”。

当地还探索出了将水稻秸秆制作成饲料、用生态饲料喂养特色湖羊、羊粪加工成有机肥的生态循环农业,并获“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证书。

下图示意太仓地理位置。

图4 (1)说明明清时期太仓成为“皇家粮仓”的原因。

(8分)(2)说明2010年前太仓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4分)(3)分析东林村种养复合模式对当地生态环境改善的意义。

(6分)(4)有人认为像东林村这样地处发达地区的农村应该积极推进城镇化。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表明观点并说出你的理由。

(6分)【答案】(1)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便于耕作;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粮食种植;河湖众多,水源充足;长江泥沙淤积,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滨江临海,水运便利。

(任答四点得8分)(2)工业发展导致农民进城务工,农业劳动人口缺乏;工业用地占用农业用地,耕地数量减少;耕地逐渐分散、破碎,生产规模小;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下。

(任答两点得4分) (3)减少秸秆焚烧,减轻大气污染;减少牲畜粪便堆放对水体和大气的污染;减少化肥使用,减轻环境污染。

(6分)(4)同意:当地农业从业人员少,农业劳动力短缺;城镇化水平提高,可以促进土地综合整治,让更少的人种更多的地;工业化水平提高,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从而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任答三点得6分,合理即可酌情给分)或不同意:发达地区人口密集,农产品需求量大,且经济发达,购买能力强;当地农业技术水平高,农产品品质优良,经济效益高;保护耕地是我国基本国策,稳定农业发展可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维持合理产业结构,稳定就业。

(任答三点得6分,合理即可酌情给分)【必刷题型】原因条件类、影响意义类、探究发展类【深度解析】(1)由材料可知,成为“皇家粮仓”有两个条件:一是“鱼米之乡”,二是“南粮北运”的基地。

应重点回答粮食生产及运输条件,注意题目的要求是说明,并不需要解释形成过程,解题过程如下:(2)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如下:材料信息结论(不利条件)大批农业劳动力成为产业工人当地农业劳动力短缺农民将自己的土地租赁给工厂,剩余的耕地也出现撂荒现象当地存在耕地减少的问题原有工业用地、居民区和耕地较为分散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使得原有耕地难以有效利用农业技术水平低下,经济效益不高也是其不利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