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五年(2017-2021年)发展规划
我国临床研究发展现状及中医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策略和实践
我国临床研究发展现状及中医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策略和实践胡嘉元;张晓雨;蒋寅;孙杨;李幼平;田贵华;商洪才【摘要】临床研究是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我国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中医领域仍存在较多的问题,需加强研究目标、研究方法、过程监管、结果报告及证据转化等环节的设计、优化和实施,切实提高中医临床研究的证据质量.团队通过建立中医群体、个体相结合的研究评价方法、报告标准和质控技术,以及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和贝叶斯分析等个体化研究方法,整合了中医临床研究的多来源证据体,并应用药症关联网络方法研究并阐释中医临床多途径微效应的特色机制,逐步形成全面整体验证中医临床疗效的方法和技术体系,为中医临床研究的良性发展提供方法学支撑.【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8(020)008【总页数】5页(P1417-1421)【关键词】临床研究;中医;循证医学;个体化证据;疗效评价;证据转化【作者】胡嘉元;张晓雨;蒋寅;孙杨;李幼平;田贵华;商洪才【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成都61004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成都61004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031自20世纪中叶以来,危害健康的疾病谱已由传染性疾病等单因性疾病转变为心脑血管、肿瘤等多因性疾病,且现今的医学模式是“以病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传统的“教科书”、“个人经验”诊疗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医疗决策的需求[1]。
随着临床流行病学等方法学的发展和循证医学理念的不断深入,以随机对照试验(RCT)等为代表的临床研究成为了主流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临床中心五年发展规划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临床中心五年发展规划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医学领域的不断进步,临床医学研究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临床医学研究的创新与发展,提升我国医学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我们制定了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临床中心五年发展规划。
本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提高我国临床医学研究水平,提升我国在国际临床医学领域的地位。
在五年内,我们将致力于以下目标:建立完善的临床研究体系,提升临床研究质量;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临床研究团队,提高我国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临床研究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在国际临床医学领域的地位。
通过整合现有医疗资源,建立以大型综合性医院为主体,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临床研究中心,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临床研究网络。
加强临床研究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临床研究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推进临床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应用。
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医疗技术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培训机会等方式,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临床研究人员,提升我国医学科技创新能力。
积极参与国际临床医学研究活动,加强与国际先进医疗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我国在国际临床医学领域的地位。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表,明确各项任务的具体要求和完成时间;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确保各项任务得到有效实施;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对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估;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临床医学研究的认知和支持。
通过本规划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建立一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推动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的创新与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临床医学领域的地位。
我们也认识到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将积极应对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在当今医疗环境中,医生不仅需要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还需具备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
医学人文课程作为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其设置与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申报书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申报书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迫在眉睫。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作为国家级科研机构,将承担重要的临床研究任务,并提供临床教学与培训,为国家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建设目标1. 加强临床基础研究:致力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融合,推动疾病的机制研究,为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2. 优化临床诊治流程:通过临床实践和疗效评估,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降低医疗风险;3. 推动医学技术创新:积极引进先进的医学技术,研究开发新型诊疗设备和药物,提高国内医疗技术水平;4. 人才培养与交流:联合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临床医学人才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我国临床医学领域的综合实力。
三、建设内容与计划1. 配备先进设备:投入资金购置最新的医学设备,包括诊断设备、手术器械、实验室设备等,以支持临床研究和创新技术的开发;2. 招聘优秀人才:引进国内外优秀的临床医学研究人才,包括医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和临床专家等,形成强大的研究团队;3. 建立合作网络:与国内外著名医院和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临床研究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4. 研究项目申报:申请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基金支持,开展重大疾病的临床研究、转化医学研究和药物创新研发;5. 临床教学与培训:承担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和培训任务,提高临床医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四、经费支持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持。
申请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基金是主要的经费来源,同时也将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资助。
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也将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中心的长期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五、预期成效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将产生丰硕的科研成果,并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
预期成效如下:1. 重要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显著提高,为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2. 新的医学技术和药物研发取得突破,提高国内医学技术水平,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3. 人才培养和交流促进了临床医学人才的成长和学术交流,提升国内医学人才素质和竞争力。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五年规划发布
俸、 { 台 、 也 是 微
汽 { i 新。 ^ 、
型 健 体 系 专 科 阵
北 求 人 和 武 汉 人 I 践 地 永 搦 聊
{ l : 会实
7』 ] 1 | 】 I 】、 啦 ^ 、 。 嗣h l 弋f ^ : 魑 H
新。 程 院 川参 与陶 医 院改制 再下 一城
探索推进省部共建 中心 的建设 。
任 务一 币 点 腻 临床 锯 证 、 转 化 应 用 、 应 用
州f 及防控战略研究 整合集成 临床 医学研究资源和研 究力量 ,按照创新 全链条设计 、 一体化部署 . 重点开展临床循证研究
转化应用研 究、应用推广研究及 防控战略研究 四类 研究 开展 2 0 ~3 0项 万人 以上规模的疾 患者群队
列研 究 开发 5 0~ 8 O项疾病 综合治疗 方案 ,研究 制定不 少于 1 5项 国际水平的临床实践指南。
任务三 : 强化 医学研究基础平台建设 加强 临床科研资源共建共 享,推动生物样本 、医疗 健 康大数据等资源的高效 整合利用 .在各疾病 领域 建成 国际一流水平的 生物样 本库和数据库 .为离水 平科技攻关提供条 件平台支持 .建立 国家临床样本 平台 、国家健康 医疗研究大数据库和 药物和医疗器 械临床评价平 台,推 动国产药 品和 医疗器械加快进
临床医 学 研究 中心 管 理办 法 ( 2 0l 7 年 修订 ) 》 和《 国家 临床 医 学研 究 中心 运 仟绩 效 评似 山 襄( 1 J - t : 衍) ‘ 辽什 丈件对 未 来血 年 的 医学 中心 建 设与 布 局 提 出具 体 要求 , 到2 0 2 1 年底, 钳 对 重 人 前 求 I 嘤 恢 领 城 卡 “ 临眯 专 科擅 筹 建成
上海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
上海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依据)为贯彻落实《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五年(2017-2021年)发展规划》,加快实施《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本市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规范上海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建设目标)面向重大临床需求和产业化需要,以医疗机构为主体,在重大疾病领域、优势临床专科或前沿医学领域,建成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支撑“健康上海”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第三条(中心定位)中心由依托单位、核心单位和网络成员单位构成,是开展临床研究、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及应用和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研究基地,是本市临床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第四条(管理原则)中心建设运行遵循市、区、高校、医院等多渠道共同支持,分级分类管理,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推进小组)市科委、市卫生健康委、市药品监管局、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联合成立上海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工作推进小组(以下简称“推进小组”),负责规划推进中心建设有关工作。
第六条(推进小组人员构成和主要职责)推进小组组长由市科委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市卫生健康委、市药品监管局、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分管领导担任,成员包括市科委、市卫生健康委、市药品监管局、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有关部门负责人。
主要职责:(一)组织制定中心的发展规划。
(二)组建上海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心专家委员会”)。
(三)指导中心的建设与运行。
(四)制定支持中心建设运行的相关政策措施。
(五)研究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七条(部门职责)市科委是中心建设的责任部门,负责中心的申报、评审、批复立项、绩效评估等工作。
市卫生健康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在科研项目、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支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中医科临床五年发展规划
中医科临床五年发展规划背景随着人们对传统医学的关注不断增加,中医科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医科临床的发展,制定一份五年发展规划是必要的。
目标本发展规划的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促进中医科临床的发展,提升中医科的地位和影响力,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策略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制定以下策略: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的中医专家和临床人才,提高中医科临床团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2. 提高临床研究水平:积极开展中医科临床研究,推动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结合,不断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3.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着眼于患者需求,优化中医科临床的医疗服务流程,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就诊效率。
4. 多元化发展模式:鼓励中医科临床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开展综合治疗,提供更多元化的医疗选择。
5. 宣传中医科临床成果:积极推广中医科临床的优秀成果和治疗效果,提高中医科在公众中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实施计划为了确保本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制定以下实施计划:1. 成立专门机构:设立中医科临床发展委员会,负责规划、推动和监督中医科临床的发展工作。
2. 加强合作交流:促进中医科临床与其他医学领域的合作交流,共享资源和经验,推动中医科的跨学科发展。
3. 资金投入保障:加大中医科临床事业的资金投入,优先保障中医科临床的发展需求。
4. 宣传推广工作:积极开展中医科临床的宣传推广活动,包括举办学术研讨会、发布临床治疗指南等,提高中医科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5. 监测和评估:建立中医科临床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了解发展情况,调整和改进发展策略。
结论通过执行以上策略和实施计划,中医科临床将能够在未来五年内实现更大的发展。
这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推动中医科的进步和创新,为中医科临床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请尽量保证该文件的机密性和保密性的保护。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五年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五年1、研究中心概述1.1 背景1.2 目标和使命1.3 组织结构1.4 资金来源2、研究中心框架2.1 建设目标2.2 研究中心规划2.3 研究主题和方向2.4 研究团队组织和管理2.5 合作与交流3、研究中心项目3.1 项目策划与管理3.2 项目组织与运作3.3 项目进展与成果3.4 项目评估与改进4、人才培养与培训4.1 研究生培养计划4.2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4.3 学术交流和会议5、科研设施与平台建设5.1 实验室设施5.2 临床试验中心5.3 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6、经费管理6.1 经费申请与审批6.2 经费使用与管理6.3 经费监督与评估7、知识产权保护7.1 发明专利申请与管理7.2 著作权保护与管理8、社会影响与成果转化8.1 学术影响8.2 临床应用与推广8.3 政策倡导与参与9、风险管理与合规9.1 安全管理与监测9.2 质量管理与评估9.3 法律合规与道德准则10、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研究中心组织结构图、项目进展报告、经费使用报表等。
11、法律名词及注释11.1 机构法律名词:a)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指我国国家级的临床医学研究机构。
b) 临床试验:指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对新药物、新疗法、新技术进行应用性研究的活动。
c) 知识产权:指由人的智力活动创造出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权益。
11.2 法律注释:a)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法》:我国的科学技术领域的基本法律,为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法律保障。
b) 《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我国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标准规范,旨在确保临床试验的质量和道德准则。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相关文件解读(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办法(2017年修订)总 则 中心是面向我国疾病防治需求,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以医疗机构为主体,以协同网络为支撑,开展临床研究、协同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按照我国疾病防控战略需求整体规划,在主要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布局建设中心,并联合各级医疗机构建设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协同创新网络。
注重中心建设布局的区域平衡;探索推进省部共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引导部分重大疾病领域中心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鼓励各地方开展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
对中心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坚持多渠道支持、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
紧密围绕本领域疾病防治的重大需求和临床研究中存在的共性技术问题,研究提出本领域研究的战略规划和发展重点1一、中心的职责和任务 与其他医疗机构和相关单位搭建协同创新网络,负责网络成员单位的绩效考核,培育临床研究人才2 组织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循证评价研究;开展防、诊、治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评价;开展诊疗规范和疗效评价研究;开展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转化医学研究等3研究提出诊疗技术规范建议和相关政策建议,供行业主管部门参考 5 组织开展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提升本领域疾病诊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6 搭建健康医疗大数据、样本资源库等临床研究公共服务平台4 一、中心的职责和任务 部分重大疾病领域的中心在不同的地区建设分中心7第二章 组织管理 二、中心的组织管理组织管理——中心的管理部门中心的管理部门科学技术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1.研究制定中心的建设布局规划2.批准中心的建立、调整和撤销3.组织开展对中心的绩效评估和检查4.研究制定支持中心建设和运行的相关政策措施5.组建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管理——中心的地方主管部门中心的地方主管部门-省级科技、卫生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1.地方主管部门在经费、人员、平台建设等方面对中心的建设和运行给予支持2.负责研究制定省级中心的建设布局规划3.组建省级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4.批准省级中心的建立、调整和撤销5.组织开展对省级中心的绩效评估和检查组织管理——中心建设依托的法人单位中心建设依托的法人单位是中心建设、运行和日常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职责:1.为中心建设提供人、财、物等相应的条件保障2.确定中心主任人选,建立健全中心组织机构3.建立健全中心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有利于中心发展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国内和国际临床医学、药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医学科技管理等方面的战略专家组成。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临床中心五年(2017-2021年)发展规划
相关文件解读(一)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心建设工作启动分3批次加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打造一批临床医学和转化研究的“高地”战略需求加强中心建设是有效强化我国医学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加强中心建设是加快我国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加强中心建设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有力支撑指导思想紧密围绕医学科技发展需要和重大疾病防控需求,把中心建设作为加快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支撑科技强国、健康中国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举措。
未来五年,中心建设将进一步加强整体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完善运行管理制度和机制,构建衔接紧密、转化顺畅、协同整合、服务基层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医学领域的创新突破和普及推广。
面向重大临床需求,在相关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建设中心及其创新网络,依托网络开展大样本临床循证、转化医学和防控策略研究,利用网络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的协同创新,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紧密围绕我国重大慢病和常见多发病的防治需求,进一步完善中心布局,在新建中心的布局上注重不同区域的平衡,实现主要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的全覆盖。
引导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鼓励各地方开展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实现区域的合理布局,形成全国性的网络体系。
面向基层医疗卫生需求,注重适宜技术的转化推广和专业医务人才的技能培训,提升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整体提高全国卫生医疗水平和实施分级诊疗,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
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完善评价激励措施;建立有效的协同创新、开放共享机制,鼓励同领域的中心之间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明确相关部门、地方和依托单位的职责,给予中心更大的资源保障和政策支持。
Ø统筹布局各主要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00家),引导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鼓励各地方开展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完善领域与区域布局。
总体目标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学、运行高效、开放共享、协同发展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创新体系Ø构建体制化、机制化的转化推广体系,打造一批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生物样本库和信息库,搭建国际一流的临床研究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办法(2017年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规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心是面向我国疾病防治需求,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以医疗机构为主体,以协同网络为支撑,开展临床研究、协同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第三条按照我国疾病防控战略需求整体规划,在主要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布局建设中心,并联合各级医疗机构建设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协同创新网络。
第四条注重中心建设布局的区域平衡,探索推进省部共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省部共建中心”)的建设;引导部分重大疾病领域中心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以下简称“分中心”);鼓励各地方开展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省级中心”)的建设。
第五条对中心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坚持多渠道支持、定期页脚内容28评估和动态调整。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六条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军委后勤保障部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是中心的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管理部门”),主要职责:(一)研究制定中心的建设布局规划;(二)批准中心的建立、调整和撤销;(三)组织开展对中心的绩效评估和检查;(四)研究制定支持中心建设和运行的相关政策措施;(五)组建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
第七条管理部门应集成相关优势资源支持中心建设和发展。
科技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作为牵头部门,在科研项目、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享受科研机构优惠政策、干细胞研究基地和项目备案等方面支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军委后勤保障部负责加强军民融合,军队的中心服务于地方,地方的中心支撑军队需求;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在药物和医疗器械的临床评价研究等方面给予政策性支持。
第八条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国内和国际临床医学、药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医学科技管理等方面的战略专家组成,主要职责:页脚内容28(一)为中心的建设布局规划、运行管理和评审评估等工作提供咨询;(二)对各中心提出的临床研究重点方向、任务及战略规划等提供咨询;(三)承担管理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临床中心五年发展规划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临床中心五年发展规划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临床中心五年发展规划:实现卓越医学研究的未来蓝图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临床中心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为了进一步提升医学研究水平,满足社会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临床中心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规划的目标、措施、资源投入以及风险应对。
一、核心主题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临床中心的五年发展规划旨在提升研究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科技创新、优化医疗服务,以满足社会需求并保障人民健康。
规划期为2023年至2027年,涵盖了业务拓展、人才引进、科技创新和服务提升等多个方面。
二、背景介绍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临床中心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下,依托高等医学院校和大型医疗机构成立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
中心以提高临床医学研究和医疗服务水平为己任,致力于推动医学科技创新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五年发展规划1、业务拓展:中心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拓展研究领域,涵盖遗传病、慢性病、肿瘤和老年病等多个领域。
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的合作,开展联合研究,提高中心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2、人才引进:中心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研究团队。
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和访问学者项目,吸引国内外优秀科研人员来中心交流与合作。
3、科技创新:中心将加强科研投入,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鼓励跨学科研究,推动医工结合、中西医结合等多学科交叉研究。
加强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为新药研发和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4、服务提升:中心将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推动研究成果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推广和应用。
开展健康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四、资源投入为确保五年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中心将加大资源投入力度。
预计在未来五年内,中心将投入不少于5亿元人民币的研究经费,用于支持各类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计划。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National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Center,NCMRC)是我国设立的一个重要临床医学研究机构,为我国临床医学研究和临床转化提供了重要基础。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14年,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家跨学科、综合性、综合性、多中心的临床基础研究机构。
该中心的目标是开展创新型、多中心、前沿性临床医学研究,提高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的水平和影响力,推动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包括:临床基础研究、临床转化研究、临床疗效评价、创新医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等。
该中心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水平临床医学研究团队,利用全国范围内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网络和大数据平台,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医学研究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通过开展临床医学研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致力于提高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推动临床医学研究成果向临床实践转化,为改善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和提高临床医学服务质量做出贡献。
该中心还积极推动中医药临床研究与现代临床医学研究的融合,促进了中医药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在中医药临床研究方面,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点关注中医药治疗常见疾病的研究,开展了一系列关键的临床研究项目,推动了中医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和发展。
此外,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还与国际知名临床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开展广泛的合作,加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总之,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作为我国重要的临床医学研究机构,通过开展创新型的临床医学研究,促进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这对于改善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和提高临床医学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该中心还促进了中医药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并加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2021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指南
2021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指南1. 介绍2021年,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重要的指南,该指南对临床医学研究进行了全面评估和规范。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深入解读,并对其中的关键信息进行详细分析。
2. 深度评估该指南对临床医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度评估,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伦理审核、统计分析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全面评估,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设计和执行临床研究,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3. 广度评估除了对临床研究的深度评估外,该指南还对研究的广度进行了评估,涵盖了不同领域和专业的临床研究内容。
这有助于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临床医学研究的全面发展。
4. 回顾与总结总体来说,2021年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指南为临床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规范和指导。
它不仅为研究人员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指南,还为临床研究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5. 个人观点我个人认为,这份指南对于促进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
我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基于这份指南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成果的出现。
结语在未来的临床医学研究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借鉴和遵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指南,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并为临床医学领域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针对“2021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指南”的文章撰写,希望对你的阅读有所帮助。
2021年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布的指南标志着我国临床医学研究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这份指南的发布为临床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规范和指导,不仅对当前的临床医学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更为未来的临床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医学研究已经成为改善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水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临床医学研究的复杂性和跨学科性,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和误区。
有必要对临床医学研究进行深度评估和规范,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023年医学研究五年发展规划
2023年医学研究五年发展规划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划2023年至2028年医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通过制定明确的战略,我们将迈向创新、协作和高质量的医学研究的新时代。
2. 目标与愿景2.1 目标:建立一流的医学研究体系,提升学术水平,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2.2 愿景: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医学研究的领导者,为人类健康和福祉做出卓越贡献。
3. 战略方向为实现上述目标和愿景,我们将采取以下战略方向:3.1 提升科研实力通过加强科研机构和实验室的建设,引进优秀的科研人才,增加科研资金投入,提高科研设备和技术水平,全面提升医学研究的实力。
3.2 加强学术合作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合作与交流,与国际一流医学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学术资源的共享,提高医学研究的国际化水平。
3.3 提高学术成果质量加强科学道德建设,推进科学研究的规范化和透明化,提高发表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培养高水平的医学研究人才。
3.4 强化科技创新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医学研究人员进行前沿技术的探索和创新,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能力。
3.5 加强公众科学教育积极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对医学科学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公众对科学研究的信任和支持,推动医学研究与社会的紧密结合。
4. 实施计划为了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我们将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并确保计划的落地和执行。
4.1 资金筹措计划制定科研经费筹措计划,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和科研项目资助,促进医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4.2 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制定科研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加强人才培训和团队建设,提高医学研究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4.3 合作交流计划建立合作交流机制,与国内外知名医学研究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
4.4 学术成果评估计划建立科研成果评估制度,通过评估和奖励机制,激励医学研究人员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并提高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
4.5 科技创新支持计划设立科技创新资金,鼓励医学研究人员进行科技创新,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吉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申报书(试行)申报单位(公章):申报领域:负责人:联系方式:单位法人(签章):吉林省科学技术厅2017年6月制二、申报中心概述(限1000字)三、本单位建立吉林省临床研究中心的优势及基础(包括与申请领域相关的研究基础,取得的成效,平台建设和临床资源情况等,并提供附件1-6,限2000字)四、推动本领域临床及转化研究的总体思路(限1000字)五、中心建设方案和网络构架设想(中心的组织构架、运行机制、核心人员、网络构架、成员分工等,限500字)六、研究目标及重点任务(结合对本领域的战略分析,提出“十三五”研究目标和中长期规划,相关指标应明确可考核;突出临床实际需求,研究提出本中心的重点研究任务,针对各具体研究任务进行任务分解并提出任务分工方案,限2000字)附件:11.2010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课题清单92.2010年以来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的清单713.2010年以来发表SCI影响因子5以上的论文情况74.2006年以来主持或参加国际或国内大规模多中心临床医学研究及相关研究被国际疾病防治指南采纳的情况10注:采纳情况可附页说明5.已建立样本库、资源库情况7注:请附建立样本库、资源库的标准操作流程(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6.核心团队,包括:领军人才、骨干人才、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数据管理统计人员等8附件1:可行性报告编写提纲1、申报书概述2、本单位建立吉林省临床研究中心的优势及基础(包括与申请领域相关的研究基础,取得的成效,平台建设和临床资源情况等,并提供附件1-6)3、推动本领域临床及转化研究的总体思路4、中心建设方案和网络构架设想(中心的组织构架、运行机制、核心人员、网络构架、成员分工等)5、研究目标及重点任务(结合对本领域的战略分析,提出“十三五”研究目标和中长期规划,相关指标应明确可考核;突出临床实际需求,研究提出本中心的重点研究任务,针对各具体研究任务进行任务分解并提出任务分工方案)6、提供经费预算书(经费预算书格式见附表)附表:项目经费预算申报书计划类别:科技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名称:申报单位名称(公章):参加单位名称(公章):项目联系人:固定电话:手机:项目经费预算期间:年月至年月填报日期:年月日经费预算表金额单位:万元项目经费预算说明书附件7:承诺书本单位承诺申报书所提供的相关材料属实,本单位能够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提供相应的条件保障。
3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3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时间:2017-07-22 18:28采访人员22日从在北京举行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上获悉,2012年以来中国已在11个疾病领域建设了3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说,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目的在于解决临床医学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研究脱节,科学研究的成果不能很好地转化为临床医学应用,先进诊疗技术不能快速向基层医疗机构推广普及等难题。
7月11日,由某健康科技团队研发的医疗AI“Doctor You”在北京万里云医学影像中心正式对外发布。
“Doctor You”AI系统包括临床医学科研诊断平台、医疗辅助检测引擎、医师能力培训系统等。
此次阿里健康和万里云对外展示的是“Doctor You”中CT肺结节智能检测引擎在远程影像诊断流程中的真实应用场景。
据透露,Doctor You将很快进入全国多家医疗机构当中“服役”,成为医生的好助手。
王志刚说,经多个部门密切配合,中国临床研究体系建设初具规模,不仅在提升临床研究能力、加快临床转化方面迅速取得实效,也在加速医药产品创新、系统性破解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难点问题等多方面展现出重要价值和影响。
据统计,中国已分三批在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慢性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精神心理疾病、妇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老年疾病、口腔疾病等11个疾病领域建设了3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3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合了全国约260个地级市的2100余家的各级医疗机构,形成了心血管、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呼吸等9大疾病领域的高水平临床研究平台和协同创新网络。
以心血管疾病为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联合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36家医院,组成了心血管疾病协同研究网络,并汇聚建设了总量达550万份大型心血管疾病生物样本库。
中国临床循证产出不足的状况有了“质变”。
初步统计,各中心共布局开展了143个临床研究队列,覆盖人群706.05万人次,涉及60余个病种;自主或参与制定诊治指南规范151项、制定国家标准42个,分别较中心成立前环比增长54.1%和40%,越来越多的“中国证据”、“中国标准”和“中国方案”涌现。
医学研究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医学研究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引言本发展规划旨在为医学研究科未来五年的发展制定全面规划和具体目标。
医学研究科致力于推动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提高医学科学水平,促进人类健康。
本规划将确保医学研究科在未来五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医学研究领域做出重要贡献。
1. 发展目标- 提高医学研究科的学术影响力,成为国内外医学领域重要的研究机构之一;- 建设国际化的医学研究平台,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 培养高水平的医学研究人才,为医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推动医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为人类健康提供解决方案。
2. 战略方向- 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整合,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前沿课题的研究,推动学术成果的创新和转化。
- 建设国际化平台: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人才,与国内外优秀医学研究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开展联合研究和学术交流。
- 注重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发展机会。
- 加强科学管理: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加强项目管理和研究经费的管理,提高研究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益。
3. 详细计划3.1 科研创新- 加强与国内外优秀研究机构合作,共同研究解决医学领域重大科学问题。
- 鼓励研究人员开展前沿课题研究,提高学术影响力和创新能力。
- 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促进解决医学领域实际问题。
3.2 国际化平台- 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人才,建设国际领先的医学研究平台。
- 与国内外优秀研究机构合作,开展联合研究和学术交流。
- 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促进学术交流合作。
3.3 人才培养-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优质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 鼓励科研人员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国际化视野和竞争力。
- 建立导师制度,加强对学术新秀的培养和支持。
3.4 科学管理- 建立科学决策机制,确保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
- 加强项目管理和研究经费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 推行科学评价体系,激励科研人员的创新和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五年(2017-2021年)发展规划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科技部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军委后勤保障部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共同开展建设,是面向我国疾病防治需求,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以医疗机构为主体,以协同网络为支撑,开展临床研究、协同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为更好地推进中心建设发展,完善管理和强化支持,依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需求(一)建设现状长期以来,临床研究一直是我国医学科技发展的薄弱环节。
为加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打造一批临床医学和转化研究的“高地”,科技部会同原卫生部、原总后勤部卫生部于2012年启动了中心的建设工作。
目前,分3个批次共布局建设了32家中心,形成了联合26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2100余家医疗机构的协同创新网络;建成60余个大型生物样本库、数据库和143个临床研究队列,覆盖人群706.05万人次,涉及60余个病种;自主或参与制定诊治指南规范151项(其中9项纳入国际指南)、制定国家标准42个;取得重大新药、医疗器械等科技成果专利254项,其中国际专利4项,实现专利转移转化9项;共完成了248项药物临床评价;各中心已建成20余个远程服务平台,年诊疗患者数量6万余人次;通过学术交流、技术培训、网络服务等形式,共组织开展了172项适宜技术和科技成果的基层推广活动,累计培训医务人员31.89万人次;建立了43个科普推广平台,自主设计了15个在线移动培训客户端(APP)。
中心的建设有力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在推动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和技术下沉、支撑分级诊疗实施、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针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健康需求,构建健康医疗科技“精准对接”机制,形成了科技支撑健康扶贫工作的新模式。
(二)战略需求1. 加强中心建设是有效强化我国医学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临床研究一直是我国医学科技创新链条的薄弱环节,许多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不能及时有效地转化到临床应用。
由于我国临床医学研究部署不够,在临床医学这一重要环节的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几乎空白”,导致临床研究团队的专业化建设严重滞后,临床资源高度分散、缺乏整合,临床研究创新不足、水平不高,整体发展滞后的短板问题十分突出。
大力加强临床医学研究体系的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推进医学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以医疗机构为主体、以网络为依托,聚焦重大疾病,系统构建各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的中心,将为完善国家医学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加快突破现有疾病诊疗技术的局限性,探索适宜我国国情的、更为经济有效的疾病防控手段,提高疾病防治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 加强中心建设是加快我国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在医学创新领域,临床医疗机构处于医学科技创新链条的中心枢纽位置,是承接基础研究发现、转化前沿技术成果、应用评价创新产品、研究制定指南规范的核心力量。
长期以来,临床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参与卫生健康创新的动力机制不强、活力不够,是我国基于国人循证证据的诊疗指南和技术规范产出少,自主医药产品创新少、转化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促进临床医疗机构与研究单位、大学、企业的紧密融合,是加快推进医药产品研发和增强医药产业创新活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中心的布局建设,充分发挥中心在对接成果转化链条各主体之间的优势,与相关研究单位、高校、创新型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将有效激发医疗机构这一关键主体的创新活力和创新潜能,在汇聚创新力量,推动医、研、企融合创新上发挥引领性作用,成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尝试。
3. 加强中心建设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有力支撑医学科技创新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社会效益上,落实到疾病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上。
长期以来,基层医疗技术服务能力薄弱,医疗服务质量不均衡是我国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的“短板”。
按照功能定位,中心将以基层为重点,大力开展新技术、新知识和先进适宜技术的普及推广,体系化推进人员培训、临床指导等工作,加快把大医院的技术传到基层、助力广大基层“学好、用好”医疗技术,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推进医疗服务均质化,整体提高我国疾病诊疗水平,为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紧密围绕医学科技发展需要和重大疾病防控需求,把中心建设作为加快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支撑科技强国、健康中国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举措。
未来五年,中心建设将进一步加强整体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完善运行管理制度和机制,构建衔接紧密、转化顺畅、协同整合、服务基层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医学领域的创新突破和普及推广。
(二)基本原则1. 强调创新,注重临床面向重大临床需求,在相关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建设中心及其创新网络,依托网络开展大样本临床循证、转化医学和防控策略研究,利用网络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的协同创新,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2. 统筹规划,整体布局紧密围绕我国重大慢病和常见多发病的防治需求,进一步完善中心布局,在新建中心的布局上注重不同区域的平衡,实现主要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的全覆盖。
引导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以下简称“分中心”),鼓励各地方建设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省级中心”)的建设,实现区域的合理布局,形成全国性的网络体系。
3. 加强转化,扩大推广面向基层医疗卫生需求,注重适宜技术的转化推广和专业医务人才的技能培训,提升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整体提高全国卫生医疗水平和实施分级诊疗,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
4. 强化管理,完善机制按照《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办法(2017年修订)》,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完善评价激励措施;建立有效的协同创新、开放共享机制,鼓励同领域的中心之间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明确相关部门、地方和依托单位的职责,给予中心更大的资源保障和政策支持,不断探索营造有利于中心稳定发展的政策环境。
(三)总体目标到2021年底,针对重大需求,在主要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统筹建成100家左右的中心,引导建设分中心,针对区域特有重大疾病建设省部共建中心,鼓励各地方开展省级中心的建设,完善领域与区域布局;构建体制化、机制化的转化推广体系,打造一批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生物样本库和信息库,搭建国际一流的临床研究公共服务平台;开展20-30项万人以上规模的疾病人群队列研究,开发50-80项疾病综合治疗方案,研究制定不少于15项国际水平的临床实践指南,普及推广一批医学科技成果。
到2021年底,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学、运行高效、开放共享、协同发展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创新体系,有效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推动医疗质量均质化,带动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
三、重点任务(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中心根据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需求,在充分掌握我国疾病谱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常见多发疾病进一步完善中心布局,实现主要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的全覆盖(主要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分布见附表)。
专栏1:中心布局(二)需求导向,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整合集成临床医学研究资源和研究力量,按照创新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重点开展临床循证研究、转化应用研究、应用推广研究及防控战略研究四类研究。
开展20-30项万人以上规模的疾病人群队列研究,开发50-80项疾病综合治疗方案,研究制定不少于15项国际水平的临床实践指南。
专栏2: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三)共建共享,强化医学研究基础平台建设依托中心和网络,系统加强临床科研资源共建共享,推动生物样本、医疗健康大数据等资源的高效整合利用,在各疾病领域建成国际一流水平的生物样本库和数据库,为高水平科技攻关提供条件平台支持。
专栏3:建设医学研究平台(四)提升能力,培养领军人才和团队中心要解决目前临床研究人员培训内容参差不齐、受众不全面等问题,利用互联网、学术会议等多种方式培养临床医学研究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实践中锻炼出一批国际一流水平的科研攻关创新主体。
专栏4:培养领军人才和团队(五)普及推广,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依托中心及其协同创新网络,面向广大基层的实际需求,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和适宜技术推广,加强实时远程会诊和临床指导等网络服务,做好与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有效衔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专栏5:普及推广行动(六)开放创新,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积极开展疾病防控领域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推进重大疾病国际科技合作研究网络的建设,打造国际化临床科研攻关团队,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临床医学研究合作。
专栏6: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七)医研企协同,助力健康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心作为医药产品创新应用平台的作用,促进医研企协同创新,积极开展医药产品的开发和临床评价研究,重点组织开展50-80项医药产品的开发和临床评价研究,加快自主创新医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助力健康产业发展。
专栏7: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协同推进建设进一步加强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军委后勤保障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的工作配合,发挥科卫协同、军民融合、省部会商等机制的作用,统筹设计并组织实施中心的建设工作,加强对中心在人才培养、享受科研机构优惠政策、国际合作、成果转移转化、干细胞研究基地和项目等备案、药物和器械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等多方面的支持。
(二)建立长效机制,稳定支持运行建立多渠道推进中心建设的支持机制。
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中心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地与人才专项等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和其他资金投入等多种渠道得到持续、稳定的支持,扩大临床研究经费和成果使用处置自主权,保障中心及网络运行、资源平台建设等需求。
引导地方政府投入,将申报单位所在地政府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支持措施作为中心综合评审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完善管理体系,强化考核评估进一步完善中心管理办法,重点加强对中心的考核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中心考核评估方案,定期对中心进行考核评估,将考评结果作为分级支持中心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
(四)强化激励机制,推动中心建设持续改进加强系统设计、分类管理,制定分等级、精细化的激励机制,对临床研究人员推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与岗位职责目标相统一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稳定增长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研究推进临床研究劳务报酬激励政策的突破,使中心建设的各环节持续激发活力,推动中心建设各项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附表“十三五”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主要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注:此表是结合“十三五”前期战略研究,综合考虑国务院重大疾病防控任务要求,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疾病分类与代码》、《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以及结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各机构布局、日本疾病相关战略研究中的疾病分类综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