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应用初探

合集下载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生物学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生物学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细 胞 质 雄 性 不 育 性 (y o ls cmaeseit , c tpa mi l tr i ly
油菜 品种R 3 rn wsi杂 交 , D5 ×Bo o kl F 代结 实正 常。 在
F 代 发 现雄 性 不育 株 , B o o kl 。 用 r n w s i 回交 选 育 出 T
C MS 。在 C i y n tn ×Ho u iu 3的杂 交后 代 中 hs a aa e a k rk 2
母性 遗传 性状 菜细 胞质 雄性 不育 类 型很 多 , 油 根据 其 细胞 质 来 源大 体 上 可 以分 为 两类 , 类 是 植 物 自然 繁 一 殖 过程 中 的突变 或 品种 间杂 交 产生 的雄 性不 育 , 即同
发 现 半 不育 株 , Muu u aa e连 续 回交 , 到 了 S 用 ts ntn 得 C 。进一 步研究 发现 SC MS MS和 T C MS这两 种起 源 不 同的不 育细 胞 质有 共 同的保 持 品种和 恢 复 品种 , 在
恢 保 关 系上 完 全 一 致 , S ia将 二者 统 称 甘蓝 型 油 故 hg 菜 细胞 质雄 性不 育 ( pC ) Na MS 。Na MS属于 高 温 pC 可育 类 型 , 当温度 大 于 2 ℃时 , 5 变成 可育 , 温条 件 下 低
C 。进 一步 研究 表 明其 雄性 不育 是 由 1对纯合 隐性 MS
基 因所控 制 , 且其 雄性 不育 基 因与 蜡 叶基 因有 密 切 而
连 锁关 系 。 R ns l 而 o sel e和Re ad认 为T C nr MS的育 性 与 2对 基因有 关 , 复基 因 R l R 2 重叠作用 。 恢 厂和 厂有 S ia和 B b hg a a分别 于 1 7 9 1年 、 9 3年 报 道 了 S 17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新组合农艺及产量相关性状初步调查研究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新组合农艺及产量相关性状初步调查研究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新组合农艺及产量相关性状初步调查研究作者:童祥春来源:《新农村》2018年第24期摘要:本研究对其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

关键词: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组合:产量:农艺性状油菜是西藏主要油料作物,是西藏地区食用和工业用油的主要来源。

由于气候条件的复杂性,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带全,土壤种类繁多,植被多样,农业历史悠久,耕作制度各异,油菜生境千差万别,加之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孕育了丰富的油菜种质资源[1]。

该地区油菜类型多样,主要以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为主。

产量低,品质差的品种特点一直限制了该区油菜生产的发展,西藏油菜具有抗寒、抗旱、不耐瘠薄、含油量高,芥酸含量高等特点,西藏70年代引进甘蓝型春油菜[2]。

甘蓝型油菜具有品质好产量高的品种特点,是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油菜类型。

根据遗传特点,油菜雄性不育可分为细胞质雄性不育和细胞核雄性不育,细胞核雄性不育不育性稳定,但制种过程中存在拔除不育系中50%可育株的缺点,因而目前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是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

王保仁和常桂菊对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少数材料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我国目前仍是世界上杂交油菜成品种最多,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细胞质雄性不孕杂交种成为我国杂交油菜推广应用的主体品种。

随着细胞质雄性不孕杂交种的规模化应用,杂种纯度控制显得越来越重。

甘蓝黄籽油菜具有种皮薄,纤维素含量低,油质和蛋白质含量高,以及油质清澈透明等特点。

l 首次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西藏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把12个主要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作为一个灰色系统进行分析,更能真实反映各因素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单株有效角果数、茎粗、一次有效分枝数和单株产量灰色关联系数相对较大,此结果与张文英、张书芳、朱宗河的研究结果不同.可能是由于栽培的条件不同和资源群体不同引起的差异,西藏高原春播条件的甘蓝型油菜生长发育及农艺性状有自身特点。

揭示这个规律为西藏的甘蓝型油菜引种和该育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植物雄性不育原因探究及应用

植物雄性不育原因探究及应用

3. 核质互作不育型 表现为核—质互作遗传,一般质基因为 S,同时核基因为rfrf的植株才表现为雄性不 育,其余均为可育型植株。
S
rfrf
不 可 育
N
Rf_
S
Rf_
均可育
N
rfrf
这一类的植株可用作三系法杂交品种。
不育系
保持系
恢复系
二、非可遗传因素
这是植物雄性不育的主要表现型原因, 其中一部分是环境作用的结果,一部分是基 因突变的结果。
另外,还有一些正常可育植株是一 对显性基因(MsMs),但发生隐性突 变,成为杂合体(Msms),自交后将 分离出纯和不育型植株(msms)。
(2)偶尔会发现一些有杂合的显性核 不育现象,其正常可育植株的基因型为 (msms),经突变后产生杂合植株 Msms,表现为雄性不育。 当它与正常的植株杂交后,子代按 照1:1比例分离出显性不育植株和隐性 可育植株,并按照此方法代代相传。
随着育种研究的发展,这些缺点正 在得到克服。 雄性不育作为杂种优势利用的有效 手段正在日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That's all !
Thank you !
5. 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
细胞学研究表明,在花粉成熟之前,作 为有性生殖过程的前提,有些花药组织以 精确的时间顺序经历细胞死亡过程,如果 这些细胞的死亡过程发生了变化则往往导 致不育。
结语: 结语:
随着对雄性不育原因探究的不断加 深,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断扩大,收 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也出现了一些 问题,如某些不育胞质会给作物带来一 些不利的影响。
4. 细胞骨架的影响
细胞骨架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细 胞器,包括微管系统和微丝系统两个部分, 参与细胞中多种功能。 近年来对雄性不育花药组成细胞的细胞骨 架分布特征也做了一些研究,但由于研究方 法的限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很有限。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NEA的发现与遗传研究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NEA的发现与遗传研究
d tr n t n f e trn — itiig eain hp.Th i ee miai o rso igman ann tlt s i o o er ma sei c a a tr e l tr e h r te wa c n r l b sei l s ot l o e d y trl e
d u l— w l trl l e L 4a d J 1 r rd t r u h c n iu l a k r  ̄ig t A sn o be o bel maese i i sJ 一 n L一8 wee b e h o g o t al b e co n o NE u ig d u l— o en n y
维普资讯
中 目农 业 科 学
2 0 .5 1 :2— 8 02 3 ( )7 7
c e i rc hu s Si c S inta Ag iu r nia
甘蓝 型 油 菜 细胞 质 雄 性 不 育 材料 N A的 E
发 现 与 遗 传 研 究
蒋 梁 材 蒲 晓斌 张 启行 陈 , , ,
四川 省农 业 科 学 院 作 物 研究 所 , 都 成

6 06 ) 10 4
606 ; 川大学, 都 10 6 四 成
摘 要 :9 3年 在 甘 蓝型 油 革 9 P 甘 蓝 型 聚 生角 果 油 菜辐 照 后 代 中发 现 的 不 育 材 料 NE 其 天 然 种 或 剥 变 后 19 2× A, 代 不 育 株 的 币 育 度 均 为 10 。用 性状 优 良的 震 低 甘蓝 型 油 菜 自变 系连 续 回变 , 成 了 J, 4 J -8两 份 双 低 不 0% 育 I1 、 L 1 育 系 。 研 制 出 能 恢 复 J _、 L l 4 J -8币 育 性 且 优 势 强 的材 料 6 2 L 70和 6 2 7 2两债 。 经 过 J -、 L 1 L4 J . 8恢 保 关 系 测 定 和 恢 复 基 因的 遗 传 研 究 表 明 , 它们 是 不 同于 P l s和 陕 2 的 不育 胞 质 粪 型 . 复 基 因为 一对 显性 梭 基 固。 om c A 恢 关键 词 : 蓝 型 油菜 ;不 育 系 ;恢 复 系 ;遗传 甘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及恢复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及恢复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D N A是玉米 T型 C M S系统不育基因载体以来, 大 量研究结果证实植物 C M S 决定于线粒体基因组, 其 中所形成的异常嵌合基因是植物 C M S形成的重要
P r o g r e s s o nmo l e c u l a rme c h a n i s ms o f c y t o p l a s mi cma l es t e r i l i t ya n df e r t i l i t yr e s t o r a t i o ni nr a p e s e e d S H E NJ i n - x i o n g , WA NZ h e n g - j i e , J I N GB i n g , X I O N GQ i u - f a n g , F UT i n g - d o n g ( N a t i o n a l 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 C r o pG e n e t i c I m p r o v e m e n t / N a t i o n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R e s e a r c hC e n t e r o f R a p e s e e d , H u a z h o n g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W u h a n4 3 0 0 7 0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I nr a p e s e e d , t h ec y t o p l a s m i cm a l es t e r i l i t y( C M S )i s c o n t r o l l e db y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s t e r i l eg e n e( s ) . T h ei n t e r a c t i o n s b e t w e e nn u c l e a r a n dc y t o p l a s m i c g e n e s a r e e x p r e s s e db y t h e r e g u l a t i o no f n u c l e a r r e s t o r e r g e n e ( s ) o nc y t o p l a s m i cg e n e ( s ) . T h e r e i s n o s c i e n t i f i c e v i d e n c e t h a t t h e C M Si nr a p e s e e dw a s s i m p l y c a u s e db y t h e n u c l e a r - c y t o p l a s m i ci n c o m p a t i b i l i t i e s o r i m b a l a n c e s , w h i c hm a yh a v ec o m p l e t e l yi g n o r e dt h ep r e s e n c ea n da c t i o no f t h e ( s ) . T h e C M Si nr a p e s e e dm a y b e g e n e r a t e df r o mt h e r e a r r a n g e m e n t s i nm i t o c h o n s p e c i f i c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C M Sg e n e d r i a l D N A . U n t i l n o w , t h e k n o w nr a p e s e e d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C M Sg e n e s a r e o r f 2 2 4 , o r f 1 3 8 | o r f 1 2 5 , o r f 2 6 3 , o r f 1 9 3a n d o r f 2 2 2 . T h e s eo r f s a r e o f t e nl o c a t e di nt h e f l a n k i n g r e g i o n s o f t h e 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g e n e s r e l a t e dt o A T Ps y n t h e s i s c o m p l e x e s ,s u c ha s a t p 6 ,a t p 8a n da t p 9 , w h i c ha r ec o - t r a n s c r i b e dt o g e t h e r . B u t t h em e c h a n i s m s o f t h e s eC M Sg e n e s w e r es t i l l u n k n o w n .T h en u c l e a r r e s t o r e r g e n e s o f p o l , o g ua n dn a pC M S s r e s t o r et h eC M Sf e r t i l i t yb ys u p p r e s s i n g t h ee x p r e s s i o no f 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C M Sg e n e s t h r o u g h o u t p o s t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a l p r o c e s s i n go f 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t r a n s c r i p t s o r t r a n s l a t i o n a l m o d i f i c a t i o no f C M S - r e l a t e dp r o t e i n s , b u t d i dn o t i n t e r f e r ew i t h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o f C M Sg e n e s d i r e c t l y . B a s e do nt h ee x p l o r a t i o no f s t r u c t u r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o r i g i n s o f C M Sg e n e s , f u t u r es t u d i e s w i l l f o c u s o nt h e m o l e c u l a r m e c h a n i s m s o f c y t o p l a s m i cm a l es t e r i l i t ya n df e r t i l i t yr e s t o r a t i o ni nr a p e s e e d . K e yw o r d s : R a p e s e e d ; C y t o p l a s m i cm a l es t e r i l i t y ;G e n e ; M o l e c u l a r m e c h a n i s m 在油菜诸多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中[ 包括细胞质 雄性不育( c y t o p l a s m i c m a l e s t e r i l i t y , C M S ) 、 细胞核雄 性不育( 含P G S系统) 、 化学杀雄、 自交不亲和等]

两个新发现的油菜雄性不育系花药败育机理的研究

两个新发现的油菜雄性不育系花药败育机理的研究

两个新发现的油菜雄性不育系花药败育机理的研究植物雄性不育系在农作物杂交育种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是杂交育种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为了揭示油菜细胞质、细胞核雄性不育的细胞分子学机制,为油菜雄性不育系诱变和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半薄切片-普通光学显微镜术及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术,从个体,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对新发现的一个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陇油9号)和一个细胞核性不育系(GMS-x)花粉败育的细胞分子机理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研究结果如下: 1)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比相应保持系略高;花冠不打开,花瓣瘦小,包于花萼中;或者打开,但花瓣窄而长,直立;花丝退化;花药空瘪,瘦小,顶端较尖。

质不育系的花药在5月份气温相对较低时表现出部分不育,而在6月份气温相对较高时则完全败育,说明其败育的发生可能温度或光照有关。

细胞核雄性不育系个体形态与正常油菜相比,株高无显著差别;花器在花期早期无显著差别,晚期少数花瓣略小于正常;花药发育早期大小与正常花药同步,至约2mm(花粉母细胞阶段)以后花药逐渐萎缩、空瘪。

2)半薄切片结果显示,质不育的败育包括5月份气温较低时不同时期发生的造胞细胞解体、花粉母细胞解体、绒毡层、小孢子形态畸形和6月份气温较高时无药室的分化等。

核不育系的花粉母细胞之前的发育过程较为正常,其败育主要发生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Ⅱ阶段。

主要特征表现为花粉母细胞的液泡化,胼胝质分布不均匀,细胞质浓缩等。

3)通过对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和正常油菜的电镜超微结构比较发现:①核雄性不育油菜花药败育时期在花粉母细胞时期,细胞内出现了大量的多泡体和自噬体,其中多泡体逐渐弥散到整个细胞,随后细胞解体,出现败育。

②在多数花粉母细胞中还出现了由内质网衍生而来的单或双层单位膜包被在核膜之外,有的可达四层之多。

认为这些单位膜在花粉母细胞发育过程中对败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极大地限制了核内外的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流。

③核不育系和正常油菜花粉母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胞质通道通透性上也存在差别,核不育中显著有物质通过的占总数的比例远低于正常油菜,这从另外一个角度验证了油菜核不育系的花粉母细胞内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流障碍在胞间的表现,同时也证明胞间连丝/胞质通道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化学药物诱导油菜雄性不育效果的研究

化学药物诱导油菜雄性不育效果的研究

化学药物诱导油菜雄性不育效果的研究油菜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主要有三系法和两系法,三系法主要是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生产杂交种。

两系法的主要方式有化学杀雄和生态雄性不育系。

本研究通过六种化学药物在油菜上的杀雄效果比较,筛选出一种效果优良的化学杂交剂一BHL,研究了BHL的用药方法,及其对农艺性状和结实性能的影响,并对BHL诱导败育油菜的花药显微、超微结构和PAS染色淀粉分布情况进行了观察。

研究结果如下:1、药物筛选:经过两年采用六种化学药物对油菜杀雄效果试验,筛选出效果优良的化学杂交剂---BHL。

而快灭灵、二甲四氯钠、乙烯利、苄嘧磺隆、生长调节剂(含芸苔素内酯、吲哚乙酸和赤霉酸)在本试验中杀雄效果差或没有杀雄效果。

2、处理方法:BHL使用浓度以0.3-0.7μg/mL较合适,可获得90-100%全不育株。

其中以浓度0.3μg/mL,第一次在单核中位-单核靠边期处理,单株用药量6-8mL,第二次在花粉成熟期处理,单株用药量3-4mL,结实能力较强,可获得100%全不育株率。

不过始花、终花时分别出现短暂可育。

3、品种差异:不同品种对BHL的浓度敏感性略有不同。

本试验中,1102比L635、143C略敏感。

4、微粉控制:喷施BHL可有效降低CMS系的微粉量,提高不育率到100%。

2008年甘蓝型CMS系203A、208A经0.3μg/mL和0.5μg/mL BHL处理,可以不严重影响结实能力,控制微粉率都达100%。

5、显微、超微结构观察:BHL诱导油菜花药败育可发生在各个时期。

花药整体发育受到抑制,绒毡层从造孢细胞时期到二核期、三核期一直表现异常,绒毡层可能是导致花药败育的主要组织。

6、多糖染色观察:二三核时期,BHL诱导败育油菜花药中可见很少或不可见淀粉染色反应。

BHL诱导油菜的雄性不育与花药淀粉分布密切相关。

油菜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油菜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油菜雄性不育研究进展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非师范)专业2009级指导教师摘要:杂种优势是当前利用油菜育种提高产量最有成效的手段。

油菜雄性不育材料的发掘、研究与利用,极大地丰富了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内容和途径,奠定和丰富了相应的材料基础。

本文主要从油菜雄性不育研究进展和应用状况以及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雄性不育、环境敏感型雄性不育这几个方面研究。

通过本文研究的综合分析可以系统的总结出油菜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并更好的应用于油菜种植技术,期望能进一步提高我国油菜的产量。

关键词: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雄性不育;环境敏感型雄性不育Abstract:Heterosis is the current use of rapeseed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Rapeseed excavation, research and use of male sterile materials, greatly enriched the content of rape heterosis utilization research and approach, and enrich the corresponding material basis.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rapeseed 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status and male sterility cytoplasm male sterility and nuclear male sterility (CMS), environmental sensitive male sterility that several aspects of research. Can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system summed up the rape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ale sterility, and better application in rape planting technology, the hope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rape production in China.Key words: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CMS);The nucleus male sterile;Environmental sensitive male sterility随着研究的深入,不难发现油菜雄性不育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态遗产现象。

甘蓝型油菜NSa雄性不育细胞质的分子鉴定的开题报告

甘蓝型油菜NSa雄性不育细胞质的分子鉴定的开题报告

甘蓝型油菜NSa雄性不育细胞质的分子鉴定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甘蓝型油菜是重要的油料和蔬菜作物之一,具有种植面积广、经济价值高及利用价值多等优点,但其繁殖受到雄性不育的限制。

利用雄性不育材料进行杂交育种可以提高选育效率和品质。

然而,在过去的育种中,通过外部形态和农艺性状选择雄性不育材料不仅繁琐而且效率低下。

而基于遗传分子水平的鉴别技术能够缩短筛选时间并提高效率,因此,本研究将重点探讨甘蓝型油菜NSa雄性不育基因的分子鉴定。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子鉴定的方法,筛选出甘蓝型油菜NSa雄性不育基因的分子预警指标,为今后开展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材料的筛选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筛选甘蓝型油菜NSa品种中的雄性不育材料,在不育与育性恢复线之间交叉组合,得到相关的双亲与自交代杂交的种质材料。

2.利用双向选择法选育第三代后代,得到稳定的不育系和育性恢复系。

3.利用RNA-seq技术比较不育系与育性恢复系基因表达的差异,筛选出与雄性不育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4.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同时对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与雄性不育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5.进一步对关键基因的函数进行分析和注释,明确其中是否含有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物理位置、功能以及参与的途径等。

四、预期成果与意义
本研究预期筛选出甘蓝型油菜NSa品种的雄性不育基因的分子预警指标,为今后开展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材料的筛选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提高油菜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和提高油菜生产的科技含量提供技术支持。

化学除草剂诱导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效果与生理机制研究

化学除草剂诱导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效果与生理机制研究

化学除草剂诱导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效果与生理机制研究油菜是世界第二大油料作物,也是杂种优势利用最为成功的作物之一。

目前,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有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细胞核雄性不育(GMS)、自交不亲和(SI)及化学杀雄(CH)。

CH途径具有亲本选择自由并且范围广、育种周期短、可诱导母本产生100%雄性不育群体等优点,已成为油菜杂种优势育种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但成功运用CH的关键是选择优良的化学药物作为化学杀雄剂(CHA)。

本研究通过对苯磺隆、唑嘧磺草胺、精喹禾灵和烟嘧磺隆4种化学除草剂诱导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效果进行比较,初步筛选出了一种适用于四川成都地区的新型CHA——苯磺隆,同时探讨了苯磺隆的施药浓度、剂量、喷药时期和次数,对油菜花器形态、农艺性状及育性的影响,研究了油菜雄性败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选用苯磺隆与洗衣粉、乙草胺、吡嘧磺隆和吲哚丁酸4种化学药物复配,筛选出了杀雄效果较好的复配组合方式。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磺酰脲类除草剂苯磺隆叶面喷施和涂茎对甘蓝型油菜都有较好的杀雄效果。

而另外三种化学除草剂,唑嘧磺草胺在1.0μtg/mL以下、精喹禾灵和炯嘧磺隆在5.0μg/mL以下没有杀雄效果。

2、在油菜主花序最大花莆长度1.5-2mm时用苯磺隆进行第一次叶面喷施,隔10d左右再进行第二次喷施,每次单株受药量8-10mL,0.30μg/mL苯磺隆可诱导群体90%以上的不育株率;每次单株受药量15-20mL,0.05μg/mL-0.10μg/mL苯磺隆可诱导群体100%的全不育株率,且无药害,能保持整个花期不育。

0.30μg/mL苯磺隆涂茎二次可诱导群体91.16%的全不育株率,100%的不育株率,不育持续时间达25d。

主花序最大花蕾长度1.5-2mm(即小孢子单核期)和3-4mm是苯磺隆诱导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的最佳喷药时期。

在0.15μg/mL苯磺隆中添加0.2%-0.5%洗衣粉,0.30gg/mL苯磺隆中添加0.02%乙草胺及0.30μg/mL苯磺降中添加0.30μg/mL吡嘧磺隆,于主花序最大花蕾长约1.5-2mm时叶面喷施一次可诱导甘蓝型油菜群体接近或达到100%的全不育株率,且无明显药害;而在苯磺隆中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吲哚丁酸不仅没有增强杀雄效果,反而促进了可育花粉粒的产生。

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应用初探

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应用初探
利 用 的一个 重要 途径 。
1 油 菜生 态雄 性不 育 系研 究进展
席 代汶 等 (9 1 在 8A/ / 1 9 ) 6 / 中油 8 1/ 2 / 湘油 5号/ ro Man o 复 合 杂 交 后 代 3号 株 系正 常 播 种条 件 下 . 发现 生态 雄 性 不 育特 征 ,根 据后 代观 察 鉴定 以及 同 步经 济性 状及 其 品质 等 方 面 的提纯 , 1 9 育成 湘油 9 S 经 研 究发现 , 油 9 S 于 9 4年 1。 湘 1 雄 性 育性 可 随着 温度 由高变 低 , 由低 变 高 , 再 也相 应 地 由不 育向 可育 、 由可 育向不 育转 变 。 邬贤梦 等报 道 了温敏 核 不 育系 湘油 4 2 ,该不 育 系 由 0S
圃 中发 现 代 号 为 S 2 ( 9 2 1 9 - 3 的杂 交 后 代 F 的 B- 5 8 - 9 x 0 2 ) , 1 8株群 体 中 有 1 表现 似 可 育或 半 育型 。 表现 为正 常 6株 2株 可 育 型 。 连续 3年 南北 两地 共 6个 世代 的定 向培 育选 择 . 经 于 19 9 3年 育 成 甘 蓝 型 油 菜生 态 型 光 温 敏雄 性 不育 两 用 系 518。 0 - S 当温度 为 3 1  ̄ 日照小 于 1h的条 件下 表现 为完 - 0C、 2
不 育以其 制 种产量 高 、 殖 系数 大利 用得 最 广 泛 . 细 胞 质 繁 但
雄性 不 育系 在 制 种时 育 性 不稳 定 影响 种 子 质 量 : 细胞 核 雄 性 不育 系 不育彻 底 .但 制种 时 须 拔除 5 %可 育株 .费 工 费 0 时 , 于其 制 种难 度大 , 发 达 国家 一 直 不 受 重视 , 由 在 目前 我

油菜三系育种的原理及应用

油菜三系育种的原理及应用

油菜三系育种的原理及应用油菜是世界上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广泛种植和利用。

油菜的三系育种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油菜育种方法,通过雄性不育系、核心亲和系和恢复剂构建的三系育种体系,实现了油菜的高产、抗病性和品质的改良。

油菜三系育种的原理是利用雄性不育系和核心亲和系控制油菜的雄性不育性和恢复能力,以及利用恢复剂恢复杂交后代的育性。

通常,雄性不育系是通过诱导不育发育而得到的,从而完全失去了自然界的育性。

核心亲和系是具有对雄性不育系不育性的特殊亲和力的亲本。

恢复剂是指能恢复雄性不育系育性并产生正常有性细胞的品种或系谱。

在油菜三系育种中,首先从自然资源和育种资源中筛选出合适的雄性不育系,通过诱导使其发生雄性不育现象。

这样产生的雄性不育系不具备正常的花药和花粉的生殖能力,无法进行正常的传粉作用。

然后,通过双交或回交将具有核心亲和力的亲本与雄性不育系进行配种,从而产生具有恢复剂基因的后代。

该后代具备了恢复剂基因,能够恢复雄性不育系的育性。

最后,将恢复剂基因的后代与雄性不育系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既具备了雄性不育系的优点,又保留了恢复剂基因,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杂交种子生产。

油菜三系育种的应用十分广泛。

首先,通过三系育种可以加快油菜新品种的培育速度。

由于油菜三系育种可以在种子级别上进行杂交,可以克服传统油菜育种的限制,大大缩短了品种改良的周期。

其次,油菜三系育种可以利用核心亲和系的亲和力,选择最佳的杂交组合,增加了后代变异的空间,有利于杂交后代的进一步选择和筛选。

再次,油菜三系育种可以实现对油菜自交不纯性和同兄弟杂交的双重优势的利用,使得后代具备更加优异的特性。

最后,油菜三系育种可以更好地控制育种材料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油菜育种的效率和生产性能。

总之,油菜三系育种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油菜育种方法,通过利用雄性不育系、核心亲和系和恢复剂实现了油菜的高产、抗病性和品质的改良。

其应用广泛,并且能够加快品种培育速度,提高品种改良效果。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田志宏
【期刊名称】《湖北农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2(022)004
【摘要】综述了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不同胞质类型Ogu CMS、Pol CMS、nap CMS不育性与线粒体基因组DNA突变的相关性,利用线粒体DNA分子标记进行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鉴定与分类,并对利用生物技术改良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5页(P368-372)
【作者】田志宏
【作者单位】湖北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3.2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定位 [J], 朱家成;高玉千;张书芬;文雁成;王建平
2.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机理的研究进展 [J], 刘琪迩;杜坤;王幼平
3.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1575A的分子鉴定 [J], 王一峰;董振生;董军刚;王永行;薛汉军;白红涛
4.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及恢复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J], 沈金雄;万正杰;景兵;熊秋芳;傅廷栋
5.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J], 尹明智;胡燕;张瑜;杨胜洁;杨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藏甘蓝型油菜雄性核不育杂交种选育初报

西藏甘蓝型油菜雄性核不育杂交种选育初报

西藏甘蓝型油菜雄性核不育杂交种选育初报宋丰萍;蒙祖庆【摘要】为开展西藏高原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和杂交种的本土选育,以甘蓝型油菜“双低”自交系ES0中发现3株天然不育突变株为材料,在西藏春播气候条件下,经过几代选育,初步育成了隐性核不育两用系50-1 AB.该系败育彻底,农艺性状优良,不育特性极易恢复,且生育期比山油2号早2~3d.以不育系50-1A为母本,随机选取的14个常规自交系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并选用山油2号为对照,对杂交组合进行产量、生育期等适应性的鉴定.14个杂交组合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早熟.其中组合13-7产量显著高于对照,且比对照早熟7d;另有8个组合产量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其中组合13-10比对照早熟13 d,组合134、13-5、13-6比对照早熟7d左右.已经育成的隐性核不育两用系50-1AB,在西藏早熟、高产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选育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研究表明,在西藏选育甘蓝型春油菜隐性核不育杂交种是可行的,符合西藏油菜生产和育种实际.【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5(028)004【总页数】6页(P1475-1480)【关键词】西藏;早熟;甘蓝型油菜;细胞核不育;杂交种选育【作者】宋丰萍;蒙祖庆【作者单位】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植物科学学院,西藏林芝860000;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植物科学学院,西藏林芝86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4油菜作为西藏主要食用油来源,是西藏主要油料作物,播种面积仅次于青稞和小麦,位于西藏作物播种面积的前3位,在西藏的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1]。

西藏油菜主要以白菜型和芥菜型为主,甘蓝型油菜主要集中在海拔3800 m以下中低海拔的河谷农区,由于甘蓝型油菜具有丰产、优质、抗病等综合优良特性,通过西藏本土化选育,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在西藏推广面积日益增大[1~2]。

在西藏当前育种技术和生产条件下,常规品种的增产空间已经不大,杂交种的杂种优势在实现油菜高产优质广适应性上优势突显。

实验六 油菜雄性不育性(株)鉴定选择

实验六 油菜雄性不育性(株)鉴定选择

实验六油菜雄性不育性(株)鉴定选择一、目的学习和初步掌握作物雄性不育系的植物学形态特征和花粉育性鉴定技术。

二、内容说明作物雄性不育系是指雄性器官发育不正常,无花粉或虽有花粉但不具有受精能力,而雌性器官发育正常,能接受外来正常花粉受精结实。

当前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方法主要有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三系配套,以及雄性不育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两系配套。

特点:一个优良的雄性不育系必须具有不育性稳定,且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农艺性状好,且整齐一致,柱头外露率高,开花习性良好,以利提高制种产量。

在植株形态、花粉育性等方面与正常作物有不同。

作物雄性不育系的鉴定,一般采用植株形态、花粉育性镜检、套袋自交鉴定等方法。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1.放大镜、显微镜、镊子、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回形针或大头针、硫酸纸袋、塑料挂牌、吸水纸、铅笔、1%I-KI溶液等;2.玉米、油菜等植物的雄性不育株和正常株。

四、方法步骤1.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植株形态特征观察和识别在不育系繁殖田或杂交制种田对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或恢复系)进行逐行逐株观察比较:株型、株高、分蘖、叶色、抽穗开花时间、花药形态、颜色、开裂等情况和开颖角度等形态区别,断定其是否不育系,并选择你认为区分最明显的3-4个性状填入表中,以此证实观察结果。

2.雄性不育系花粉育性镜检鉴定(自学)当前生产上利用的雄性不育系多属于核质互作的花粉败育类型。

败育花粉经I-KI染色处理,在显微镜下观察,按花粉粒的性状和染色反应分为典型败育、圆形败育和染色败育型。

在镜检过程中,为更准确地鉴定各种类型的花粉,将不育系败育花粉的三种类型和正常花粉的特点列表如下:雄性不育系败育型花粉与正常可育花粉的比较(1)取样分别从不育系、保持系(或恢复系)中随机选取即将开花的穗或花序2-4个,挂上标签,带回室内。

从中选择花药已伸长达颖壳(或花蕾)2/3的花朵3—4个,剥开内外颖(或花瓣),从每朵花中取花药3个左右作镜检制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应用初探摘要综述了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的研究进展、育性变化机理,初步探讨了利用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研究进展;应用前景目前,利用油菜杂种优势的方法主要有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雄性不育、自交不亲和性、化学杀雄。

细胞质雄性不育以其制种产量高、繁殖系数大利用得最广泛,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在制种时育性不稳定影响种子质量;细胞核雄性不育系不育彻底,但制种时须拔除50%可育株,费工费时,由于其制种难度大,在发达国家一直不受重视,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地区和单位利用并配制了杂交组合;自交不亲和性亲本繁殖困难,化学杀雄难以掌握药剂浓度及喷施时间,目前后两种方法均无大面积推广,但也配制了杂交组合。

自石明松(1973)发现水稻光温敏不育现象以来,生态雄性不育现象引起了育种界的普遍兴趣和重视。

何觉民等(1994)提出生态雄性不育理论,认为植物雄性育性作为一个性状,必然同时受基因影响和环境制约。

所谓雄性不育,不过是不育基因在特定生态下的表达。

到目前为止,在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作物上均发现了生态雄性不育现象并加以利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油菜上利用生态雄性不育现象,可简化育种程序,提高制种纯度,有效降低制种风险,其利用前景是可观的。

本文综述了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的发现、选育、利用,随着进一步的研究,生态两系油菜也将成为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

1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研究进展1.1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杨光圣等(1987)于昆明油菜夏繁期间,在2个甘蓝型油菜品系杂交(84-1×84-2)后代中发现一个F3株系表现雄性不育、雌性可育,经3年连续选择自交(F5)、鉴定和选择,选育出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两用系AB1,表现为在武昌秋播,春天开花表现雄性可育;在昆明或西宁夏播开花表现雄性不育。

袁美等报道了双低生态不育两用系8-8112AB,该不育系由生态雄性不育两用系AB1与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杂交选育而成。

其在武昌秋播时表现雄性可育,在兰州或秭归高山夏播时表现雄性不育。

王华等(1989)从中油821的大田生产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以测交、姊妹交、不育株自交、异地穿梭育种等方法育成生态、不育两用系H90S。

该不育系育性受环境影响,可以异地(威宁)夏播繁殖,思南地区秋播制种。

刘尊文等(1989)在宜春市农科所油菜试验田杂交试验圃中发现代号为SB-25(89-291×90-23)的杂交后代F3的18株群体中有16株表现似可育或半育型,2株表现为正常可育型。

经连续3年南北两地共6个世代的定向培育选择,于1993年育成甘蓝型油菜生态型光温敏雄性不育两用系501-8S。

当温度为3~10℃、日照小于12h的条件下表现为完全雄性可育;当温度为11~23℃、日照大于12h转换为完全的雄性不育。

刘尊文等(2006)报道了生态型雄性不育系N196S,该不育系是利用99N-29与20N-27的杂交后代N-26,再从其分离后代经系统育种选育而来。

席代汶等(1991)在86A///中油821//湘油5号/Marnoo复合杂交后代3号株系正常播种条件下,发现生态雄性不育特征,根据后代观察鉴定以及同步经济性状及其品质等方面的提纯,于1994年育成湘油91S。

经研究发现,湘油91S雄性育性可随着温度由高变低,再由低变高,也相应地由不育向可育、由可育向不育转变。

邬贤梦等报道了温敏核不育系湘油402S,该不育系由湘油91S转育而来,较湘油91S在品质上有所提高。

苏振喜等从杂种圃芥菜型油菜遵矮不育系中发现光温敏雄性可育株,套袋自交,采用不同季节、不同播期方法,选育出光温敏雄性不育两用系遵矮S,该两用系在日平均温度为7.7~13.5℃、平均日照长度小于12h的条件下表现为雄性可育;当温度为20.0~24.4℃、平均日照长度大于13h的条件下转换为完全的雄性不育。

李石开等(1997)报道了云南省农科院油料所从芥菜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材料05S中选育而来的温敏雄性不育系K121S。

董军刚等报道了甘蓝型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533st,该不育系为高温敏不育系,即高温可育,低温不育,其育性临界温度为23℃左右。

胡宝成等在白菜型油菜和南方白菜型油菜中先后发现并选育了生态型雄性不育系29A和广丰A,这两种不育系均在盛花期前后逐渐由不育转为半不育,直至可育。

此外这两个不育系可能是同型细胞质。

1.2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的利用油菜温敏不育现象自发现以来,受到育种界的重视,亦培育出一系列优良杂交组合,有的组合已通过省或国家品种审定,表现优异。

湖南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利用温敏不育系湘油91S配制了11个温敏核不育组合,有9个组合比中油821增产,增产幅度为1.2%~21.3%,其中有3个组合较对照增产分别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

该单位培育的湘杂油5号,在各级中间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成熟早、经济性状优良,抗倒伏,抗(耐)病能力强及适应性广等特点,分别于2002年和2003年通过湖南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江西省宜春市农科所用501-8S配制的两系杂交油菜两优586,表现为正常气候高产,异常气候年份稳产,具有较强的优势和抗逆性。

该所育成的两系杂交油菜赣两优二号,为甘蓝型中熟偏早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的两系杂交油菜品种,于2006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一般产量可达2 250kg/hm2,较当地主栽品种中油821、中油杂二号可增产10%以上。

2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的育性变化机理对于生态不育系的育性变化机理,近年来引起了育种家的普遍兴趣,对其机理也进行了研究。

何觉民等认为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的雄性育性是不育基因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表达。

杨光圣等认为甘蓝型生态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变化可能受温度敏感基因控制,且这些温度敏感基因是微效多基因。

刘尊文等通过对两用不育系501-8S的研究,认为日照时数和温度是引起两用不育系501-8S育性转换的主要因子。

席代汶等研究了湘油91S对温光的反应,认为影响其育性变化的因子,主要是温度,其次是光照长度。

王华等对油菜生态型胞核不育材料H90S与甘蓝型油菜品种、隐性胞核不育和显性胞核不育材料的可育株、胞质不育保持系等测交及回交后代育性的分析,认为H90S不育性受3对独立遗传的重叠隐性基因a1、a2、a3共同控制,3对基因同时为隐性即表现不育。

李石开等研究了温敏核不育系k121S及其母本不育源05S的温敏核不育性,初步认为二者受同一基因系统控制,4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基本不育性,还存在1对活性受温度调节的隐性抑制基因,在其激活状态下可抑制重叠基因的作用而表现可育。

苏振喜等研究了光温敏雄性不育两用系遵矮S,认为其育性随光照、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花芽分化至开花全过程,光照和温度均作用其育性。

而就秋播而言,温度的作用较为显著。

3存在问题与应用前景自油菜生态不育系在作物育种上利用以来,由于利用简便,不需要特定的保持系或临保系,真正实现了一系两用,为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但是,对于生态不育系研究起步较晚,对于其育性转换机制,目前还少有深入报道。

尽管生态不育系恢复源广,配组自由,其育性在特定区域表现时才能加以利用。

同时,选育生态不育系时,可能在早代淘汰掉一些优良株系,其选育过程也有待进一步的改良。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不育基因进行定位,对不育基因序列进行测序,以及转基因研究的深入,势必会对育性转换机制有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从而可以更好地利用生态不育系。

相比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其他方法,生态不育系的选育能够缩短育种年限,简化育种过程,同时繁殖制种产量也是可喜的。

同时,油菜为常异交作物,多代群体授粉不会影响其临界温度。

培育一个稳定、优良的生态不育系,既可降低生产成本和制种风险,又能提高油菜产量,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和谐社会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笔者认为,随着对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生态不育系将成为一种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方式。

4参考文献[1] 石明松.晚粳自然两用系选育及应用初报[J].湖北农业科学,1981(7):1~3.[2] 何觉民,戴君惕,刘雄伦,等.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作物[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3] 周美兰,何觉民.光温敏核不育小麦育性转换条件的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2(3):231-235.[4] 董军刚,董振生,刘创社,等.甘蓝型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533st 的选育[J].陕西农业科学,2001(7):8-11.[5] 胡宝成,王毅,赵仁渠,等.白菜型油菜雄性不育材料的发现和育性观察[J].安徽农业科学,1992,20(1):45-48.[6] 刘尊文,沈俊高,刘宁,等.两系杂交油菜“两优586”在异常气候条件下的优势及抗性[J].江西农业学报,2001,13(4):19-21.[7] 杨光圣,傅廷栋,杨小牛,等.甘蓝型油菜生态雄性不育两用系的研究Ⅱ:雄性不育两用系的遗传[J].作物学报,1995,21(2):129-135.[8] 刘尊文,彭芝兰,周小平,等.甘蓝型油菜光温敏雄性不育两用系501-8S 的选育[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8,20(1):13-16.[9] 席代汶,范志忠,宁祖良,等.甘蓝型油菜细胞核生态雄性不育及利用研究.Ⅱ:湘油91S对温光的反应[J].湖南农业科学,1996(4):4-7.[10] 王华,汤晓华,赵继献,等.甘蓝型油菜胞核雄性不育材料H90S的遗传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1,23(4):11-15.[11] 苏振喜,邱怀珊,李石开,等.芥菜型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9,21(2):5-7.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