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元素教学中的实践教学

合集下载

《电工技术》课程思政元素探究与教学实践

《电工技术》课程思政元素探究与教学实践

《电工技术》课程思政元素探究与教学实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讨电工技术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就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电工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对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他们今后学习和实践电工技术打下基础。

电工技术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和运用电工技术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通过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到电工技术课程中。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科技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电工技术的发展现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

总之,电工技术课程的思政元素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和课程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到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水平。

浅谈将思政元素融入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浅谈将思政元素融入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2023年6月下54祖国社会热点浅谈将思政元素融入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文/童海丽 赵新岳课程思政是党和国家对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指标和要求,是新时期加强学生政治理论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必由之路,更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水平,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

思政教育与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重要方面,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我国高校“立德树人”的阵地已经不仅仅是思政课,而是要融入到每一门课程中,“润物无声”正是专业课“课程思政”的特点。

通过无机化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将思政教育与无机化学知识融于趣味性的小故事中,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实现化学课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化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必要性新时代的化学课程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训练实践技能,更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既育智,又育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高校开展的化学课程是培养综合型人才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

因此,化学课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进而在化学教学中融入恰当的课程思政元素是非常有必要的。

化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可能性化学课程作为高校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为思政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

在化学课程教学中会涉及到许多国内、国外的科学家,每一个定律的发现、每一个化学结构的确定、每一种新物质的发现都倾注了科学家辛勤的劳动和对事业执着的追求。

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其素材,优选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和科学家引入到课堂讲授中,润物细无声的进行课程思政教育。

将化学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目前存在的问题(一)专业教师对思政内容不重视,不熟悉对于普通高校来说,思政内容更多体现在单独的思政课程上,而且老师和学生对于这仅有的一两门思政课程的重视度均不高,学生往往以修学分为目的,老师也没有以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为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语文元素的实践与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语文元素的实践与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语文元素的实践与反思数学教学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强调逻辑推理和计算能力的培养。

然而,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数学教学中融入语文元素已成为教育研究者和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在数学教学中融入语文元素的实践与反思。

一、背景数学与语文是学生在学校阶段两个重要的学科,分别代表着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数学与语文往往被划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

这种划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无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融入实践为了有效地融入语文元素,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实践方法:1. 集中思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思考。

比如,提供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语言描述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2. 解读数学理论数学理论通常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难度,学生常常难以理解和掌握。

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解读数学理论的相关文本,包括数学教材、讲义、数学教育文献等,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探究数学历史数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历史知识,这些历史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还能启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数学相关的历史故事、数学家的传记等,并通过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4. 数学文献写作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数学知识撰写数学论文、数学实验报告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将数学与语文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写作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实践反思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反思这种融合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反思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效果评估教师需要评估融入语文元素的教学效果,主要包括学生成绩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变化。

通过分析评估结果,可以对教学进行调整,提高实践效果。

2. 资源整合实施融合教学需要整合数学和语文两个学科的教育资源,包括教材、学习资料、课外阅读等。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以元素知识教学为例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以元素知识教学为例

二、元素知识教学与课程思政的 融合
1、挖掘元素背后的故事,激发 爱国情怀
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多种元素,如氢、氧、钠、钾等。在讲授这些元素时, 我们可以穿插一些与元素相关的故事或发现历程,如我国科学家在稀土元素研究 方面的突出贡献等。通过这些案例,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家的钻研精神和浓厚的爱 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实践案例
以高中化学“氯及其化合物”一课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在元素知识教学中融 入课程思政理念。本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以 及制取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通过多媒体展示氯气的发现历程和我国在氯化工方面的成就,引导学生 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碳族元素在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影 响。例如,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含碳能源的过度开采导 致的环境问题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 展的理念,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三、碳族元素的思政教学设计与 实践
1、教学内容的优化:在碳族元素的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将 元素周期表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例如,讲解碳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分子 结构时,引入碳纳米管、硅基材料等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 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二、碳族元素的思政教育价值
碳族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类非金属元素,包括碳、硅、锗、锡、铅等。 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且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碳 族元素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生产的紧密,培养其科学素养和 社会责任感。
1、科学素养的培养:碳族元素在材料科学、信息技术、生物医学等领域有 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学习碳族元素的结构、性质和用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 学科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其科学素养。

《元素》教学设计

《元素》教学设计

《元素》教学设计元素是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随着学习程度的深入,学生需要逐渐掌握多种元素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性。

设计一节好的元素教学课程,对于学生理解整个化学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实验教学和多元素贴图的教学课程设计。

一、引入本教学课程将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入手,例如铁、碳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展示每个元素的图片和具体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对生活的影响。

二、实验教学在教学的中间环节,本教学课程将注重实验教学的方式。

实验教学不仅瞄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元素的属性。

例如,通过硫酸铜水合物变化的颜色,呈现出铜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显著作用。

此外,通过给学生一个包括各种元素的混合物,设置不同的实验目的,并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元素的特征进行分离,以便更好的理解各个元素的属性。

三、多元素贴图本教学课程还将用多元素贴图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

以碳为例,我们可以绘制出一张以碳为核心的贴图。

在贴图中,嵌入各种元素的属性并与碳进行联系,如碳元素在地球上的分布、化学性质、生命系统和工业应用等。

教师也可以利用这张图开启课堂的多元素探究,帮助学生彼此分享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详细描述石墨、金刚石、全球碳排放、甲烷水合物和两性草甸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个元素的属性和特点。

四、教学结束当我们到达教学结束的点时,对学生的知识进行一个综合性的展示和总结。

教师可以选择复习对每个元素的理解,以及展示每个学生的元素课程的最终质量。

此外,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反馈对教学设计的评价,以根据学生的评价来不断调整和改进课程设计。

这将有助于教师根据课程反馈来设计更实用的课程和强化教学。

以上就是本教学课程的设计,该课程以实验教学和多元素贴图为主要手段,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让学生在学习化学方面获得更具体和深入的理解。

希望这个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概念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涯奠定基础。

将生活元素引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价值探讨

将生活元素引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价值探讨

将生活元素引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价值探讨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活是数学教育最好的教材之一。

通过将生活元素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数学教育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几何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周围的各种具有几何形状的物体来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几何形体,如球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通过让学生观察、摸索、比较,讨论这些物体的几何形态,从而认识几何形体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学生会更加主动地探究和思考数学问题,更容易积累数学思维经验。

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将生活元素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利用人们在购物中的实际经历,通过消费单的内容让学生体验购物过程,提高学生折算和计算的能力。

在学习分数时,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设计,如让学生学会分配糖果、披萨,或者分析公共场所的饮食供应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将生活元素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还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实中,数学与技术、科学,甚至艺术和语言文学等领域密切相关。

通过运用日常生活的资源及多种展示方式,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包括对单个问题的创造性思考,以及不同问题的联想能力和衔接能力。

例如,在教学乘法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不同场景的数字相乘组合,如街道上的房屋数量、食材的比例等,让学生动手实践,分析出数学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消化和掌握更广泛的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将生活元素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有机化学实验》开学第一课为例

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有机化学实验》开学第一课为例

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有机化学实验》开学第一课为例发布时间:2022-07-10T06:39:41.059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5期作者:王涛,郭家瑞,徐海云,刘传志,户志远[导读] 以有机化学实验开学第一课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为指导,结合化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自身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和思想政治的规律。

王涛,郭家瑞,徐海云,刘传志,户志远(商丘师范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摘要:以有机化学实验开学第一课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为指导,结合化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自身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和思想政治的规律,精心设计蕴含丰富德育元素和哲学思想的教学案例,并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课下评价反馈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把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结合落到实处,力求起到更有意义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思政元素;课堂教学;三全育人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classroom teaching--Taking the first lesson of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as an exampleWang Tao, Guo Jiarui, Xu Haiyun, Liu Chuangzhi, Hu Zhiyuan(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Henan Shangqiu 476000)Abstract: Guided b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he first lesson of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combined with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of chemistry majors,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s own 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aws, the teaching cases with rich moral elements and philosophical thoughts are carefully designed. And the combina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put into practice through various teaching forms such as teacher guidance, students' group discussion and after-class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and strive to play a more meaningful role in the "San Quan" education.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lassroom teaching; "San Quan" Education前言为落实国家《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 号)和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意见》(教高〔2020〕314 号)等文件精神,根据《商丘师范学院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商师党发〔2020〕79号)要求,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团队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效果考核等环节,深入梳理课程教学内容,结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思政元素融入有机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醇、酚教学为例

思政元素融入有机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醇、酚教学为例

思政元素融入有机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醇、酚教学为例思政元素融入有机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醇、酚教学为例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改革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精神。

因此,在高校的有机化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既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又能加深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以醇、酚教学为例,探讨了思政元素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实践与效果。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思政元素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融入方向和目标。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安排不仅仅是科学原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思政元素的融入应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科学发展历程,增强科学认识和创新意识。

其次,在有机化学醇、酚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案例讲解等方式来融入思政元素。

例如,在传授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性质和合成方法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醇、酚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探讨环保技术中的应用。

通过展示和讨论相关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增强他们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和意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融入思政元素。

例如,在进行醇、酚的合成实验时,我们既可以重点讲解实验步骤和反应机理,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意义。

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感受化学实验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

同时,我们还可以与学生讨论环境保护等相关话题,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问题,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最后,我们也可以通过开展科研训练、竞赛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形式来融入思政元素。

例如,在课后辅导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型科研项目,让他们深入了解有机化学的前沿领域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多元素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多元素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多元素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在教育的领域中,多元素教学法近年来备受关注。

多元素教学法是一种基于个性化学习理念的教学方法,它强调使用多种不同的教学元素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多元素教学法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介绍多元素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多元素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多元素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对于这个思想,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理论支撑。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它认为人类不仅有一种智能,而是有多种智能。

针对不同的智能类型,加德纳分别提出了言语智能、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等八种智能类型,并提出了教学方法应该根据不同的智能类型来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想法。

多元素教学法就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使用多个教学元素来配合学生的多种智能类型,来提高教学效果。

二、多元素教学法的教学元素多元素教学法的教学元素包括:图像、声音、文字、交互体验、情感等多种元素。

1. 图像: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图像元素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声音:通过背景音乐、声音解说等声音元素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3. 文字:通过教材、资料等文字元素来让学生理解知识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4. 交互体验:通过多种交互体验元素,如模拟实验、虚拟实验、互动课堂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5. 情感:通过多种情感元素,如游戏化、认知激励等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多元素教学法的实践案例在近年来的教育实践中,多元素教学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以语文教育为例,金字塔阅读法就是一种多元素教学法的实践案例。

这个教学法通过阅读材料、绘制思维导图、口头分享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除此之外,微课堂、虚拟实验室等教学形式也是多元素教学法在实践中的体现。

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与实践

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与实践

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与实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然而,中职教育的语文教学却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学生的兴趣不高、知识面狭窄等等。

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和实践。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何为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来实现课程思政的目的。

其次,我们可以将中职语文教学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教授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让学生思考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 1 -。

“植物学”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

“植物学”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

“植物学”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得到充分的重视与实践。

本文将以“植物学”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和实践思政元素。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关于植物学的案例、事例或者最新的研究成果。

可以选择一些关于保护濒危植物、治疗植物疾病的案例来讲解,引导学生关注植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讲解这些案例,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与思政有关的问题,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对植物学研究的影响,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与植物学有关的实践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植物观察、种植、养护等实践活动,通过亲自动手的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和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涉及到植物学的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等来丰富教学内容。

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画作等,让学生领略到植物的美丽和生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从中获得参与感和满足感。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关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挖掘和实践思政元素,应该从教学内容选择、问题引导、实践活动、文化艺术展示和情感引导等多个方面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人文关怀,以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和综合素质。

教案设计中,如何加入实践性和趣味性元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案设计中,如何加入实践性和趣味性元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案对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毋庸置疑,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也是同等重要的。

教案设计中,要注入实践性和趣味性元素,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我们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两个角度,介绍如何加入实践性和趣味性元素。

一、教学内容1.教材选择与设计良好的教材对于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材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实用的教材,在课程设计上注重对实践性资源的利用,增加学生的体验式学习。

同时,还要注重教材的可读性和思维扩展性,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融入实际情境将教学内容贴近生活,通过举例子、模拟实践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

例如,在音乐教学中,可以用一些流行歌曲进行教学演示,既带来了趣味性,又丰富了教学内容。

3.形成丰富的课程评价标准课程评价标准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操作,适当发挥想象力,提供自己的解决方案。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课程评价标准的设计,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评价中,同时也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二、教学形式1.动手实践“学以致用”是教育的一大原则,教学过程中动手实践也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实践任务,让学生充分参与,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以写作为主要实践环节。

2.赛事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既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也能将学生兴趣导向于学科,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组织“算算比拼大赛”,让学生能够在趣味性的竞赛中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3.视频教学将课堂教学与视频教学相结合,可以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知识点。

视觉影响力往往会更加直观,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形象化的解释。

例如,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历史记录片来加深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

通过将实践性和趣味性元素融入到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植物学”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

“植物学”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

“植物学”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
在植物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来挖掘思政元素。

在讲解植物的分类和进化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多样性和进化规律,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探究式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植物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来实践思政元素。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道德伦理问题或科学伦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面对植物种群的大规模死亡,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原因和寻找解决办法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植物保护和绿色生活等实际行动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在植物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评价方式和教学手段来实践思政元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评价方式,既考察学生的学科知识,又考察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

可以设置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多媒体资源来引导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

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挖掘和实践思政元素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评价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方式来实施思政教育。

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造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思想品质和科学素养的终身学习者。

音乐元素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探索

音乐元素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探索

音乐元素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探索摘要:在小学教育中,音乐学科和美术学科,两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连系。

独立,即在教学体系中二者均分而立之,有着各种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连系,即二者均可以陶冶性情、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起到相辅相成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

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音乐元素的融入能够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其产生愉悦、轻松的情绪,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基于此,本文以小学美术为例,分析阐述音乐元素和美术融合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以期为学生提高艺术修养和美术实践教学的完善提供助益。

关键词:音乐元素;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引言: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小学美术教学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和美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充分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在今后学习中获得更多收获与快乐,有必要对音乐教育与美育进行深入探索。

一、合理运用音乐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音乐是人类最基本的艺术形式,能够为人类提供丰富和美好的情感体验。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有限,音乐元素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是利用“音乐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音乐元素,能够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

在游戏化学习过程中,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让学生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和挑战,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有趣的剪纸娃娃》教学时,可以利用音乐元素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程开始之前可以播放《快乐的小燕子》、《春到人间》等优美歌曲。

学生听到音乐后就会有强烈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加之美术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通过观赏剪纸作品“抓髻娃娃”了解我国民间传统剪纸艺术,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热情和积极性,还能够使同学们产生创作灵感并发挥创造性解决问题。

二是利用乐器等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大多是通过欣赏、观察或实际操作来实现的,通过适当地引入乐器等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也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体会到学习绘画所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1]。

幼教科学教案:动手实践探究化学元素

幼教科学教案:动手实践探究化学元素

幼教科学教案:动手实践探究化学元素动手实践探究化学元素摘要: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一环,而动手实践探究化学元素是幼教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文介绍了一份幼教科学教案,以探究化学元素为主题,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幼儿理解化学元素概念,并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1.引言科学教育在幼儿阶段就能够开始培养幼儿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和探究能力,这有助于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开拓幼儿的视野和思维。

而幼教科学教育除了需要严谨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需要适合幼儿的教材和教案。

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份幼教科学教案——探究化学元素。

2.教案内容2.1.教学目标通过化学元素的探究以及实践操作,让幼儿们了解化学元素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2.2.教学内容化学元素的探究:幼儿园使用自制的常见化学元素卡片,手把手的实践操作,让幼儿们了解元素的性质以及不同元素的特点。

为了让幼们对不同元素有直观感受,可以利用食品、水、火、氧气等常见物品做示范演示。

2.3.教学要领1.在指导幼儿实践操作中,教师需要严格注意安全,保证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受到任何伤害。

2.操作之前,教师要给幼儿进行简单的讲解,引导幼儿了解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在幼儿对元素有了初步了解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实践操作。

3.实践操作后,要引导幼儿自己总结,理解元素的性质,并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

2.4 教学评价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幼儿们对操作的反应和提问,以及对实践操作结果的观察,来检验幼儿对化学元素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也可以通过幼儿们自己的讨论和总结,来评价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4.教学效果在实践中,孩子们通过对化学元素的探究实践,更加直观地理解了元素的概念和性质。

孩子们在实践中也更加积极投入,根据教师的引导探究问题并寻求答案,培养了幼儿的科学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语通过科学实践探究,幼儿能够在亲身体验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和探究能力。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外语学习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交流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通过英语语言学习,将英语运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推介中,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益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有益于提高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进程,积淀了深厚的文化精华,形成了浓郁的文化特色。

在我们身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俯拾皆是,交融在传统节日、文物古迹、民间艺术、风俗习惯、历史地理等方面中。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外研版一年级起点),贯穿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一篇篇生动有趣的课文,涉及春节、端午等我国传统节日,包含筷子、风筝、舞龙、舞狮等中国元素,还触及京剧、二胡、琵琶等中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

这套教材很好的体现了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传授英语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观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小学阶段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期,也是小学生思想和价值取向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教学实践中,挖掘小学英语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依托教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在课堂上传播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极其重要。

笔者根据此教材,结合本校实际,就小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体现中国文化元素做了一定的尝试。

1.创设传统节日氛围,激发语言运用能力中国璀璨文化中,传统节日是最耀眼的那颗星。

这些节日风俗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情感,并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传延至今。

如今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尚浅,加之西方节日的盛行,造成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疏远。

小学英语教材中则有意识融入了中国传统节日素材,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一教材特点,选择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教学方法,借教材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植物学”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

“植物学”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

“植物学”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一、思政元素的内涵思政元素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穿并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引领。

思政元素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

3.情感熏陶。

思政元素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培养,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科学的热爱。

4.行为规范。

思政元素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1.引导学生关爱生命植物是生命的载体和源泉,作为植物学的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关爱生命、热爱自然。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生动的实例和故事,让学生感受植物的生命力和价值,培养他们对植物的尊重和关怀之情。

在“植物的生长过程”这一内容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植物种子的生长发育过程,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和伟大。

在考察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写下自己的观察总结,表达对植物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在植物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真实的案例和数据,让学生了解植物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

在“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这一内容中,可以请专家学者来进行讲座,介绍植物资源的现状和保护方法,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植物资源的珍贵性和脆弱性,从而引发他们对植物保护的思考和行动。

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植物园或自然保护区进行参观,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自然环境的美好和脆弱,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植物繁殖和改良”这一内容中,我们可以通过植物育种的案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育种的原理和方法,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方案,进行一定的探究和实践。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同时引导他们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精神。

“元素周期律”单元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元素周期律”单元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元素周期律”单元主题教学实践研究摘要:本文以元素周期律的教学实践为例,以促进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根本,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准绳,探讨单元主题教学的模式和策略。

关键词:单元主题教学;元素周期律单元主题教学是指在必修教材或选修教材中,把关联性强的分散的知识按照知识的逻辑性、层次性整合成为一个知识整体(称为单元主题),并根据知识整体进行的教学活动。

单元主题是在单元知识整体建构基础上,基于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形成的引领单元教学始终的核心主题。

单元主题在于能够把零散的事实、概念、情境、方法等信息联结起来,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概念性知识。

通过单元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是结构化的,学生因具有这样的知识而更易洞悉事物的本质。

我们以元素周期律教学为例,探讨单元主题教学的模式和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认识到学科素养的培养具有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特点,要使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整个单元、整个学段服务,使每一节课堂教学都成为达成核心素养的台阶。

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渗透在中学化学几乎所有模块和主题的学习当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对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进行整体性规划和设计。

图1 核心素养在不同阶段教学目标规划以物质结构基础的主题为例,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宏观上知道物质由元素组成,在微观上知道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我们通过原子结构和元素种类的关系来建立了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在必修阶段,学生在宏观上以元素为核心,对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有较为系统的了解,而微观探析能力较弱,需要加深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所以通过建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来深化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在选修阶段,学生需要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分子的结构,以促进对物质性质的学习。

图2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核心知识结构图因此,“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的单元教学目标:探究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建立比较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实验方法模型,构建元素周期律的认知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元素教学中的实践教学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在元素化学教学过程中,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工厂是元素化学教学的一种较好形式。

实践表明,教学参观的教学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元素化学实践教学现场参观
一、工厂的选择
首先,要按照大纲要求选择要参观的工厂和产品,以密切联系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其次,应尽可能选择生产过程是开放型的,摸得着,看得见,以便增加感性知识。

流程也不宜太复杂。

为此,我们可以选择镀锌、镀铜、氧化铜、铬酸钾等的制取和提纯;盐的生产。

二、参观前的准备
教师要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定出计划,有针对性的布置思考题,学生要结合这些思考题复习或自学有关书本知识,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例如,参观镀锌工艺前,我们布置下列思考题:
1.钢铁件为什么要镀锌?
2.钢铁件镀锌时,阴阳极板各是什么?电镀液的成分如何?各起什么作用?电镀时阴阳两极各发生什么反应?
3.应用电解定律,根据电解时的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怎样算出析出物质的量?具体计算在镀锌时,以2安培的电流强度电镀一小时,镀件上能镀上多少金属锌?
4.已知2H++2e——H2,E0=0伏,Zn2++2e=Zn,E0=-0.76伏,氢的标准电极电位比锌的标准电极电位正,应是氢离子易于放电,但事实上镀锌的效果很好,为什么?
5.怎样获得一个良好的镀层?(结合镀前处理,电镀条件控制,镀后处理。


三、现场参观
为使学生心中有数,我们先介绍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要求同学记笔记。

例如我们参观黄磷的生产,我们请技术人员讲述黄磷的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这样同学们知道了黄磷的生产原料是磷灰石、硅石和焦炭,原料经破碎、配比,在电阻电弧炉中产生黄磷。

副产物一氧化碳用氢氧化钠吸收,生成甲酸钠。

这就为现场参观提供了知识基础,并使同学们明确了现场参观的重点,避免在现场主次不
分,影响参观效果。

参观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7~8人为一组)请工厂技术人员带队,边讲边看,要求同学们边看边记。

参观过程中要注意工艺流程,每一步的目的,这一目的是如何实现的?一般了解设备概况和操作条件。

例如,参观电镀工艺时,引导同学重点看镀槽,观察镀件所放的位置,电极反应发生时现象,镀液的变化,工艺条件的控制……
四、参观后总结
将所学书本知识与具体产品的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结合起来,以加深和提高对这些内容的理解。

并可以结合与生产有关的问题进行讨论。

五、收获体会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在元素化学教学过程中,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工厂是元素化学教学的一种较好形式。

它的主要好处:
1.有助于加深理解牢固掌握书本所学知识内容。

教学参观使学生获取一定的感性知识,使知识具体化,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深刻理解,牢固记忆。

例如,在沉淀溶解平衡的学习中,我们曾让学生做过这样的计算:“欲使0.01mol/LFe3+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值是多少?”利用溶度积原理曾计算出使0.01mol/LFe3+离子开始沉淀的PH值是
2.68,使Fe3+离子沉淀完全的PH值是
3.68。

但相当多数的同学对计算的目的性却不太理解。

在参观工厂时,氟化钠、氧化铜等一些化学试剂的纯制,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除去杂质Fe3+离子。

在氧化铜生产中就是将溶液PH值调到PH=3~4,保温除铁。

实际工艺与计算值接近。

又例如,Ca2+、Mg2+离子也是调PH值使之生成难溶氢氧化物除掉的。

而可溶的杂质离子K+、Cl-离子可以用水洗涤去除。

同学们亲眼见到的工艺操作实际,使他们对沉淀反应原理加深了理解,看到了这一原理实实在在的应用了。

又例如,同学们看到生产黄磷的电弧炉现场到处是水立即联想到黄磷的易燃性;看到五氧化二磷生产出来以后立即封存,就联想到五氧化二磷的吸湿性等。

这样,书本知识在他们的脑海里就“站”住了。

2.训练同学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在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有自身的系统性,而实际生产却是综合的、复杂的。

例如,生产磷酸时,由于磷与砷在同一族中,所以磷中常含有少量砷,因此,当用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时,也常伴有三氧化二砷产生,三氧化二砷溶于热水产生亚砷酸。

所以在生产磷酸工艺中要注意除掉杂质砷。

这一工艺过程训练同学综合考虑磷,砷化合物的性质。

又例如,电镀工艺参观,训练同学综合运用电化学知识(如析出电位、过电位、法拉第定律等);络合反应和络合平衡移动知识;酸碱性质知识等。

3.开阔眼界,启发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亲自到生产实践中走一走,看一看,学生很感兴趣,他们态度认真,积极思考,开阔了眼界,形成了化
学生产的具体观念,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例如,氧化铜生产需下述几步过程:
经过上述反应,即可制出氧化铜。

参观了工艺过程,同学们把化学方程式“看活”了,知道每一步工艺操作就是完成一个化学反应,应当掌握好。

生产实践是知识的宝库。

在课堂学习中学习过用调PH值的方法除杂质铁,参观时又了解到用共沉淀的方法去除(如生成偏锡酸沉淀时将附带着产生的氢氧化铁共同沉淀下来以除杂质铁的方法),这样就丰富了有关沉淀反应的知识。

除此之外,同学们还看到水合肼等的使用。

许多同学对元素化学学习的目的更明确了,增加了学习兴趣,认识到知识的威力和自己的不足。

工厂参观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同时对学生也是一次思想教育过程,同时,提高了学生对于元素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目的更加明确,从而更加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有关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