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教案
最新高三化学复习 第二章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二)复习教学设计
高三第二章第三节氧还原反应(二)复习教案课题:第二章第三节授课班级课时教目的知识与技能1、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还原反应间的关系,解氧剂和还原剂的概念;2、了解氧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氧还原反应概念的教,培养生准确描述概念、深刻解概念、比较辨析概念的能力;2、通过对氧还原反应概念认识的过程,体会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氧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生用发展的观点、的态度、探索的精神习;2、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生积极思维,激发生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重点氧还原反应的本质难点氧还原反应的概念的应用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4、氧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二、氧剂和还原剂1、氧剂和还原剂(反应物)氧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氧性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还原性氧产物:氧后的生成物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
氧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产物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2、氧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果(2) 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3、常见的氧剂与还原剂教过程教步骤、内容教方法、手段、师生活动[课前小练]判断下列反应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是否属于氧还原反应?1、2 N +2==2N2、F +SO4 ==FSO4+3、2 HgO ==2Hg +O2↑4、NH4NO3==N2O ↑+2H2O5、O +H2O ==O36、3 F +2O2 ==F3O47、B2 +H2SO4==BSO4↓+2H8、O3 ==O +O2↑[师]请大家根据以上的练习,总结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还原反应的关系。
[板书]4、氧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讲]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还原反应,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有些属于氧还原反应,有属于氧还原反应的有1、2、3、4、6;非氧还原反应有:5、7、8;合反应:1、5、6;分解反应:3、4、8;置换反应:2;复分解反应:7;生讨论后并小结些不属于氧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三《化学反应原理》教案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三《化学反应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化学反应原理》这一单元,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 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反应中原子、离子重新组合引起物质性质变化的基本规律;2. 掌握化学反应的分类以及常见反应类型的判别方法;3. 知晓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并能解释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4.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学会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平衡,以及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5. 掌握利用化学反应进行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3.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并与前几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联系。
二、学习化学反应的分类1. 提示学生思考不同反应类型的特点和区别,并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2. 针对不同类型的反应,给出示例并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反应类型的判别方法。
三、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1. 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2. 利用实验数据进行速率定量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学习化学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态的特点。
2. 介绍平衡常数的概念,并讲解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平衡常数的值。
五、进行相关练习1. 给学生提供一些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和条件,要求学生进行反应类型的判别、速率计算和平衡常数的计算。
2.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纠正和辅导。
六、小结和展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概念、分类、速率与平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但在教学环节划分上可能存在不够清晰的地方,下次需要进一步完善。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模板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模板教案
课题: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掌握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和平衡方程式的建立;
3. 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机理。
教学重点:
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2. 平衡方程式的建立;
3. 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
教学难点:
1. 平衡方程式的建立;
2. 反应速率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简单介绍化学反应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
1. 化学反应的定义:原子或者离子结构的变化称为化学反应。
2. 化学反应的分类: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双替反应。
三、平衡方程式的建立(15分钟)
1. 示范如何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种类和数量建立平衡方程式。
2. 学生们进行练习,师生一起讨论对比,检查答案。
四、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20分钟)
1. 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反应机理的讲解和案例分析。
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课后小练习,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六、课堂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概括学到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掌握了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和平衡方程式的建立。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讲解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规律。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章 专题复习教案 苏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章专题复习教案苏教版必修专题复习授课班级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巩固物质的分类及方法,了解胶体的主要性质;2、进一步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3、进一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及有关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归纳总结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引起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重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感觉,重视轻松学习的方法,感受学习的快乐重点离子方程式的本质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及有关基本概念的应用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专题复习一、本章知识结构梳理1、物质的分类2、物质的化学变化二、本章典型题剖析三、本章专题讲座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1、守恒律: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对于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总数 ==降低总数 ==失电子总数 ==得电子总数2、价态律:(1)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反应,元素化合价只靠近不交叉,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注意:1 元素处于最高价,具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氧化性最强,2 金属元素只有正价无负价, F、 O只有负价无正价3 含同一元素的不同物质,若价态相邻,则不发生氧化还原3、强弱律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氧化剂 + 还原剂==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板书一、本章知识结构梳理讲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
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
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板书1、物质的分类投影 (1)以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2)以组成为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单质金属:Na 、 Mg 、 Al 非金属:S、 N2 、 O2 氧化物酸性氧化物:SO2、 SO3、 P2O5、碱性氧化物:Na2O、 CaO、 Fe2O3 两性氧化物:Al2O3 不成盐氧化物:CO、 NO 按酸根含氧酸:HNO3、 H2SO4 投影主干知识,让学生回忆细节知识。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关系,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和概念及其意义。
2.会用多种方法解决化学反应中化学变化的速率和限度、能量的转化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学习,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知识信息进行加工。
教学难点: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仪教学过程[]复习课的导入] 我们师生一起学习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知识,现在大家从化学能、化学反应与电能、热能、其他形式的能,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方面进行本章回顾总结吧。
一、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的实质: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2、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引起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微观: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放出能量。
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反应=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吸收总能量E1)(放出总能量E2)①当E1 > E2 ,反应吸收能量②当E1 < E2 ,反应放出能量(2)宏观: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间的能量差。
EA EB①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放出能量②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吸收能量3、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是守恒的,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或放热。
实验2-12Al+6HCl=2AlCl3+3H2↑放出热量实验2-2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吸收热量实验2-3盐酸与NaOH溶液作用中和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高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题解析及详细答案
⾼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题解析及详细答案⾼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题解析及详细答案⼀、化学反应原理1.某校化学课外兴趣⼩组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做了以下实验。
(1)⽤三⽀试管各取5.0 mL、0.01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再分别滴⼊0.1 mol·L-1 H2C2O4溶液,实验报告如下。
①实验1、3研究的是__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表中V=_________mL。
(2)⼩组同学在进⾏(1)中各组实验时,均发现该反应开始时很慢,⼀段时间后速率会突然加快。
对此该⼩组的同学展开讨论:①甲同学认为KMnO4与H2C2O4的反应放热,温度升⾼,速率加快。
②⼄同学认为随着反应的进⾏,因_________,故速率加快。
(3)为⽐较Fe3+、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该⼩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所⽰的实验。
回答相关问题:①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
②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反应产⽣⽓泡的快慢,定性⽐较得出结论。
有同学提出将CuSO4溶液改为CuCl2溶液更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定量分析:如图⼄所⽰,实验时以收集到40 mL⽓体为准,忽略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温度 4.0产物Mn2+可能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分液漏⽃控制阴离⼦相同,排除阴离⼦的⼲扰收集40mL⽓体所需时间【解析】【分析】(1)①、②作对⽐实验分析,其他条件相同时,只有⼀个条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探究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般我们从反应放热,温度升⾼,另⼀个⽅⾯从反应产⽣的某种物质可能起到催化作⽤;(3)⽐较Fe3+、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阳离⼦不同,尽量让阴离⼦相同,减少阴离⼦不同造成的差别,催化效果可以从相同时间内收集⽓体体积的多少或者从收集相同体积的⽓体,所需时间的长短⼊⼿。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归纳与整理(章复习) 教学设计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归纳与整理(章复习)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分析(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从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等方面来认识化学反应,并举例说明。
(2)能说出物质中的化学能的转化途径、变化原因、转化形式,并举例说明。
(3)归纳整理本章学习内容,绘制概念图,并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过程,根据对化学反应的规律、实质及应用的认识绘制概念图,体验到化学理论单元的复习方法,并加以应用逐步形成良好的归纳和整理的学习习惯。
(2)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经历表述自己的观点、与人交流、讨论而共同发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经历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及以化学能为中心的能量转化的复习过程中,初步学会全面地、发展地看待化学问题。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讨论、交流,分享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3)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感悟过去化学反应在人类利用能源中所充当的角色,在未来人类解决能源危机、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学生关心能源、环境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一)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本章的引言部分介绍了本章要初步探讨地是:与化学密切相关的能源有哪些?如何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辟新能源?第一节的重点落在化学能与热能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转化上;第二节的重点为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反应原理、构成及应用,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第三节的教学重点是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的涵义,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因素。
那么,通过本章前三节的学习,学生是否了解学习这章的目的?是否清楚为何把这三节内容放在同一章,它们之间又有何关联?这应该是我们复习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我们认为,在学生原有的从物质变化角度的基础上,本章内容又给学生提供了化学反应的本质、化学变化中引起的能量变化、实际应用中反应速率及限度的要求等多个角度来认识化学反应,使得学生对化学反应的了解更为全面。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教案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一、教学基本要求1.基本概念和术语初步了解体系、环境、状态、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热、功;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
2.热化学熟悉恒容反应热、恒压反应热、焓、标准摩尔反应焓变、标准摩尔生成焓等基本概念;掌握盖斯定律的应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掌握由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变的方法。
3.化学反应的方向熟悉熵、吉布斯函数的概念。
掌握标准摩尔反应熵变及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方法。
会用ΔG判定反应方向。
4.化学平衡及其移动熟悉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实验平衡常数;掌握标准平衡常数及其有关计算;掌握多重平衡规则;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浓度、压力、温度、催化剂等对平衡的影响)5.化学反应速率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速率方程表达式和反应级数的概念;理解阿仑尼乌斯公式及其应用,比如求Ea和速率常数;理解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及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2-1,基本概念和术语一、体系和环境体系——人为选取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物质作为研究的对象,这一部分物质或空间叫做体系或系统。
环境——与体系有密切联系的一部分物质或空间。
二、状态和状态函数1、状态由一系列表征系统性质的宏观物理量(如T、P、V等)所确定下来的系统的存在形式称系统的状态。
一个体系的状态是由它的一系列物理量来确定的。
这些物理量我们称之为体系的宏观性质。
可分为容量性质和强度性质。
容量性质:与物质的数量有关,具有加合性。
如m、V、n、Cr(热容量)。
强度性质:与物质的数量无关,不具有加合性。
如T、P、ρ、C(比热)当体系的宏观性质都有确定值时,我们称其处于一定的状态。
体系的任何一个性质发生变化时,体系的状态即改变。
但状态改变时,不一定所有的性质都改变。
2、状态函数凡能决定体系状态的一切宏观性质(物理量)都叫做状态函数。
特点:<1>体系的一些状态函数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最新高三化学复习 第二章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一)复习教学设计
高三第二章第三节氧还原反应(一)复习教案课题:第二章第三节授课班级课时教目的知识与技能1、会用合价的变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还原反应;2、初步掌握根据合价的变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还原反应的方法;3、解氧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发生了电子转移;过程与方法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反应和还原反应,进一步了解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2、培养生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解氧跟还原的相互依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重点用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解氧还原反应难点解氧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发生了电子转移;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三节氧还原反应一、氧还原反应1、氧反应( d rc):元素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 rdc rc):元素合价降低的反应氧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合价升降的反应就是2、氧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合价变失电子总=合价升高总==得电子总==合价降低总。
3、氧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口诀: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教过程教步骤、内容教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复习]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其目的在于了解各类反应的本质。
回忆一下,我们初中过哪些基本反应类型?并举例说明。
[投影小结]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反应类型举例表示式合反应+O2 O2A+B====AB分解反应O3 O+O2↑AB====A+B置换反应+2O 2+O2↑A+B====A+B 复分解反应O3+2H====2+H2O+O2↑AB+D====AD+B[引]初中阶段我们习过许多反应,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的多少可以把他们分为四个基本反应类型,但是有一些反应,比如 F2O3+ 3O ==2F +3O2,经过分析,它不属于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任何一个,说明上述分类方法不能包括所有反应,所以我们需要制定一个新的分类方法,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探讨解决一下这个问题[板书]第三节氧还原反应[过]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认识了许多反应,现在请你写出屏幕上几个反应的方程式,并讨论并交流这类反应的分类标准。
2022年高考化学(苏教版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专题2 化学反应 第2讲
第2讲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方程式的配平[考纲要求] 1.把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2.能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过程中发生了电子转移,而氧化剂得电子总数(或元素化合价降低总数)必定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或元素化合价上升总数),依据这一原则可以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
配平的步骤:(1)标好价:正确标出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
(2)列变化:列出元素化合价上升和降低的数值。
(3)求总数:求元素化合价上升和降低的总数,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化学计量数。
(4)配系数:用观看法配平其他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5)细检查:利用“守恒”三原则(即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逐项检查配平的方程式是否正确。
[典例]依据FeS2+O2―→Fe2O3+SO2,回答下列问题:(1)氧化剂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氧化产物________,还原产物________。
(2)元素化合价上升的元素为________,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元素为________。
(3)1“分子”还原剂化合价上升总数为________,1“分子”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为________。
(4)配平后各物质的系数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O2FeS2Fe2O3、SO2Fe2O3、SO2(2)Fe、S O(3)11 4(4)4、11、2、8失误防范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关键是正确标出化合价,找准1“分子”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1“分子”还原剂化合价上升总数,在计算时,往往简洁忽视氧化剂、还原剂中的粒子个数。
题组一 正向配平类1.(1)____HCl(浓)+____MnO 2=====△____Cl 2↑+____MnCl 2+____H 2O(2)____Cu +____HNO 3(稀)===____Cu(NO 3)2+____NO ↑+____H 2O(3)____KI +____KIO 3+____H 2SO 4===____I 2+____K 2SO 4+____H 2O(4)____MnO -4+____H ++____Cl -===____Mn 2++____Cl 2↑+____H 2O答案 (1)4 1 1 1 2 (2)3 8 3 2 4(3)5 1 3 3 3 3 (4)2 16 10 2 5 8题组二 逆向配平类2.(1)____S +____KOH===____K 2S +____K 2SO 3+____H 2O(2)____P 4+____KOH +____H 2O===____K 3PO 4+____PH 3答案 (1)3 6 2 1 3 (2)2 9 3 3 5题组三 缺项配平类3.(1)____ClO -+____Fe(OH)3+____===____Cl -+____FeO 2-4+____H 2O(2)____MnO -4+____H 2O 2+____===____Mn 2++____O 2↑+____H 2O(3)某高温还原法制备新型陶瓷氮化铝(AlN)的反应体系中的物质有:Al 2O 3、C 、N 2、AlN 、CO 。
高中化学高考精品备课教案: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实验探究
化学实验基础(含答案)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实验探究课标要求核心考点五年考情核心素养对接1.能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并进行实验验证;能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和干扰因素选取适当的检验试剂。
2.能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说明假设、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用恰当形式表达和展示实验成果物质性质实验探究2021湖北,T18;2020全国Ⅰ,T27;2020全国Ⅲ,T26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影响化学变化的因素,学会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研究化学反应。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理解、描述和表示化学中常见的认知模型,指出模型表示的具体含义,并运用理论模型解释或推测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根据文献和实际需要提出综合性的探究课题,根据假设提出多种探究方案,评价和优化方案,能用数据、图表、符号等处理实验信息化学反应原理实验探究2023湖北,T18;2023北京,T19;2022广东,T17;2021北京,T16;2021广东,T17;2021福建,T12;2019北京,T28命题分析预测1.近年来高考中有关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探究类实验题不断增多,考查考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难度较大,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2.预计在2025年高考中有可能还会出现有关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探究类实验题,该类试题可能是化学实验题的命题新方向考点1物质性质实验探究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
(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2.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1)验证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对物质具备的性质去求证,关键是设计出简洁的实验方案,要求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安全可行。
(2)探索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物质结构特点或从所属类型的典型代表物去推测该物质可能具有的一系列性质,而后据此分别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去探索它可能具有的性质。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案教学内容:化学反应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3. 能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1. 理论课教材和教辅资料;2. 实验器材和试剂;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展示一个实际化学反应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的原理和重要性。
二、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15分钟)1. 化学反应的定义;2. 化学反应的分类: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反应等。
三、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20分钟)1. 反应物的接触和碰撞;2. 反应活性和反应速率;3. 碰撞理论和活化能;4.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四、实验演示(20分钟)通过实验演示展示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变化,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器材进行观察和记录。
五、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不同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做简单的小结。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所了解,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中。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
下节课可以进一步拓展化学反应原理的应用领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高中专题化学反应原理教案
高中专题化学反应原理教案
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
写法,以及反应速率和反应机制的基本概念。
一、导入
教师简要介绍化学反应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反应现象,如铁生锈、火
焰燃烧等。
并提出以下问题:化学反应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有哪些不同的反应
类型?
二、学习反应类型
1. 合成反应:A + B → AB
2. 分解反应:AB → A + B
3. 单替换反应:A + BC → AC + B
4. 双替换反应:AB + CD → AD + CB
教师通过实例演示以上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并引导学生掌握反应类型的区分和化学方程
式的写法。
三、探讨反应速率和反应机制
1. 反应速率: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速度。
教师介绍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进行相关实
验观察和讨论。
2. 反应机制:反应过程中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反应机制的基本概念,并进行相关案例分析。
四、总结
教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复习巩固,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知识,并
提出相关练习作业。
五、作业
1. 完成相关习题,巩固化学反应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2. 实验探究:自行设计一个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的速率变化,并撰写实验报告。
六、拓展
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化学反应类型和实际应用,如催化剂在反应中的作用等。
这样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建立基础知识并培养实验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___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二化学反应教案
___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二化学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化学方程的协调;3.掌握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温度的关系;4.熟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反应焓的计算方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化学方程的协调;难点:热力学计算中的能量变化和反应焓的计算方法;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化学反应的概念:指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原子间键的断裂和形成,分子间键的断裂和形成,以及电子的重新排列等变化过程。
化学反应的定义:是指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其分子、离子或原子内部原子重排或共价键重新组合的过程。
2.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化学方程的协调:化学反应方程式: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用化学式表示,并在箭头上方加上反应条件。
平衡化学方程:在化学反应方程中,用化学计量方法,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数目呈一定的比例。
3.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温度的关系:反应速率:指化学反应物质在反应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消耗量或生成量的多少。
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在反应物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
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在一定的反应物浓度条件下,反应温度每升高10度,反应速率大约加倍。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反应焓的计算方法:能量变化:指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可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反应焓:指在常压下,化学反应一次进行的热变化。
反应焓的计算方法:可以利用热力学计算方法求得,反应焓的计算公式为反应物的反应焓之和减去生成物的反应焓之和。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引导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
2.实验法:通过进行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变化。
3.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温度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精神。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小测验、题练等形式,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精品]新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优质课教案
第二章反应的一般原一、教基本要求1.基本概念和术语初步了解体系、环境、状态、状态函、热力能、热、功;解热力第一定律。
2.热熟悉恒容反应热、恒压反应热、焓、标准摩尔反应焓变、标准摩尔生成焓等基本概念;掌握盖斯定律的应用、热反应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掌握由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变的方法。
3.反应的方向熟悉熵、吉布斯函的概念。
掌握标准摩尔反应熵变及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变的计算方法。
会用ΔG判定反应方向。
4.平衡及其移动熟悉平衡的概念及实验平衡常;掌握标准平衡常及其有关计算;掌握多重平衡规则;掌握平衡移动的规律。
(浓度、压力、温度、催剂等对平衡的影响)5.反应速率解反应速率的概念,解反应速率方程表达式和反应级的概念;解阿仑尼乌斯公式及其应用,比如求E和速率常;解碰撞论、过渡态论及浓度、温度、催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时安排三、教内容§2-1,基本概念和术语一、体系和环境体系——人为选取一定种类,一定量的物质作为研究的对象,这一部分物质或空间叫做体系或系统。
环境——与体系有密切联系的一部分物质或空间。
二、状态和状态函1、状态由一系列表征系统性质的宏观物量(如T、P、V等)所确定下的系统的存在形式称系统的状态。
一个体系的状态是由它的一系列物量确定的。
这些物量我们称之为体系的宏观性质。
可分为容量性质和强度性质。
容量性质:与物质的量有关,具有加合性。
如、V、、r(热容量)。
强度性质:与物质的量无关,不具有加合性。
如T、P、ρ、(比热)当体系的宏观性质都有确定值时,我们称其处于一定的状态。
体系的任何一个性质发生变时,体系的状态即改变。
但状态改变时,不一定所有的性质都改变。
2、状态函凡能决定体系状态的一切宏观性质(物量)都叫做状态函。
特点:<1>体系的一些状态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因此确定了几个状态函,其它的状态函也随之而定。
如PV=RT<2>任何状态函的变值,只决定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
最新人教版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第二章专题讲座一教学设计
专题讲座一相互竞争的离子反应和氧还原反应反应物间一对多的反应常有“平行反应”和“竞争反应”两类,平行反应主要指多个反应相互间没有影响可同时进行;而竞争反应是指由于反应能力不同,多个反应按一定的先后顺序逐次进行。
竞争反应主要包括两种基本题型:一是一种氧剂(还原剂)与多种还原剂(氧剂)反应,如把2通入含I-、Br-、F2+的溶液中,按照还原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I-优先反应,其次是F2+,最后是Br-;二是一种酸(碱)与多种碱性(酸性)物质反应,如把盐酸逐滴加入到含有NOH、N2O3、NHO3的混合溶液中,按照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NOH优先反应,其次是N2O3,最后是NHO3,此类竞争反应的先后顺序即是其有效顺序。
在实际问题中有部分看似平行的反应,由于物质的性质而出现了“有效”和“无效”两种可能性,准确地确定有效反应就成了解题的关键。
1.复分解反应之间的竞争[*****]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存在几个可能的复分解反应,则生成更难溶解或更难电离的物质的反应将优先进行。
【例1】写出在硫酸铝铵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钡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解析在硫酸铝铵溶液中,存在NH错误!未定义书签。
、A3+与SO错误!未定义书签。
,当加入少量的B(OH)2溶液后,B2+和SO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合生成BSO4,OH-则既可与A3+结合又能与NH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合,它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竞争的反应。
由于在含有A3+的溶液中滴入NH3·H2O,有白色沉淀生成可知,A3+结合OH-的能力大于NH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合OH-的能力,OH-优先与A3+结合生成A(OH)3,则上述离子方程式为2A3++3SO错误!未定义书签。
+3B2++6OH-===2A(OH)3↓+3BSO4↓。
答案2A3++3SO错误!未定义书签。
+3B2++6OH-===2A(OH)3↓+3BSO4↓即时巩固 1 少量NOH溶液滴入到NH4HO3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一、教学基本要求1.基本概念和术语初步了解体系、环境、状态、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热、功;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
2.热化学熟悉恒容反应热、恒压反应热、焓、标准摩尔反应焓变、标准摩尔生成焓等基本概念;掌握盖斯定律的应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掌握由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变的方法。
3.化学反应的方向熟悉熵、吉布斯函数的概念。
掌握标准摩尔反应熵变及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方法。
会用ΔG判定反应方向。
4.化学平衡及其移动熟悉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实验平衡常数;掌握标准平衡常数及其有关计算;掌握多重平衡规则;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浓度、压力、温度、催化剂等对平衡的影响)5.化学反应速率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速率方程表达式和反应级数的概念;理解阿仑尼乌斯公式及其应用,比如求Ea和速率常数;理解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及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1,基本概念和术语一、体系和环境体系——人为选取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物质作为研究的对象,这一部分物质或空间叫做体系或系统。
环境——与体系有密切联系的一部分物质或空间。
二、状态和状态函数1、状态由一系列表征系统性质的宏观物理量(如T、P、V等)所确定下来的系统的存在形式称系统的状态。
一个体系的状态是由它的一系列物理量来确定的。
这些物理量我们称之为体系的宏观性质。
可分为容量性质和强度性质。
容量性质:与物质的数量有关,具有加合性。
如m、V、n、Cr(热容量)。
强度性质:与物质的数量无关,不具有加合性。
如T、P、ρ、C(比热)当体系的宏观性质都有确定值时,我们称其处于一定的状态。
体系的任何一个性质发生变化时,体系的状态即改变。
但状态改变时,不一定所有的性质都改变。
2、 状态函数凡能决定体系状态的一切宏观性质(物理量)都叫做状态函数。
特点:<1>体系的一些状态函数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因此确定了几个状态函数,其它的状态函数也随之而定。
如PV=nRT<2>任何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只决定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
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如:一杯水经①、②、③三个不同的途径,由10℃变成30℃,虽途径不同但△T=30℃-10℃=20℃换言之:如果一个物理量的变化值,只与体系的始末状态有关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它一定是个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这一特性,使研究得以简化。
可不考虑其复杂的中间过程,直接求出状态函数的变化量。
二、热和功热和功是系统发生状态变化时与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两种形式。
热(Q ):由于温度不同而造成的能量的传递。
功(W ):除热之外,所有其他形式的能量传递。
⎩⎨⎧非体积功体积功* Q 和W 不是状态函数Q 和W 是体系发生变化时能量的传递形式。
只有在体系发生变化时才显示出来。
不是体系所具有的性质。
他们除与体系状态有关外还与变化的具体途径有关。
* Q 和W 的符号Q ⎩⎨⎧+体系放热为“—””体系吸热为“W ⎩⎨⎧-+”体系对环境做功为“”环境对体系做功为“三、热力学能与热力学第一定律i..热力学能(U )定义:体系内部能量的总和,(包括分子的动能、势能、键能、核能等)不包括体系整体运动的动能和体系整体处于外力场中具有的位能。
<1>热力学能是状态函数,一定的状态下有一定的U 值,同一体系、同一状态时,不可能有不同的U 值。
而不同体系或同一体系不同状态时则可能有相同的U 值。
<2>U 的绝对数值是不可求的,只能测出反应前后U 的变化值ΔU 。
ΔU=U 终-U 始<3>U 为容量性质,具有加合性,采用能量单位:J 或kJ 。
ii.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定律:在任何过程中,能量不会自生自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不变。
数学表达式:ΔU-(Q+W)=0 即:ΔU=Q+W§2-2 热化学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反应热)定义:系统发生化学变化时,当系统不作非体积功,并使体系终态温度恢复到始态温度,则在这一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的反应热。
1.恒容反应热在不作非体积功的情况下,恒容过程的V终=V始即ΔV=0体积功W=PΔV=0 则ΔU=Q V即:恒容过程中体系所吸收的能量Q V全部用来增加体系的内能。
2.恒压反应热恒压过程通常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的。
P终=P始=P外由于体系只做体积功,∴W=-PΔV,则ΔU=Q P-PΔV3.体系的焓与反应的焓变焓:在恒压和不作非体积功的条件下,由能量守恒定律,ΔU= Q P-PΔVQ P=ΔU+PΔV=U2-U1+P(V2-V1)=( U2+P V2)-(U1+P V1)两括号中的内容相同,且均为状态函数(状态2-状态1 ),因此人为定义出一个新的状态函数焓(H)。
定义:H=U+PV<1>∵U、P、V均为状态函数,∴H也是状态函数。
∴焓的变化量ΔH只与始态与终态有关,与途径无关。
ΔH=H终-H始在恒压不作非体积功的条件下,Q P=ΔH<2>∵U的绝对值不可测,∴H的绝对值也不可测,但可以通过恒压反应热求出:ΔH= Q P<3>焓是体系的容量性质,具有加合性。
焓变:<1>∵ΔH= Q P ∴ΔH与Q p的符号相同,吸热为“+”,放热为“—”。
<2>反应的ΔH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故可用298K下的ΔH代替其它温度下的ΔH。
<3>∵ΔU= Q+W Q=ΔU—W在恒压及不做非体积功的条件下:Q P=ΔU+PΔV=ΔH在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固态和液态时,反应的ΔV很小,PΔV可以忽略,故ΔH≈ΔU在有气体参与的反应中,PΔV=△nRT,则ΔH=ΔU+△nRT (△n为气体摩尔数的变化量。
)上面所讲的两个关系式:ΔU=Q V;ΔH= Q P热不是状态函数,但由于Q V对应ΔU,Q P对应ΔH。
所以在这两种特殊情况下,Q V 、Q P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
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二、盖斯定律反应的热效应可以由实验测得,但化学反应成千上万,逐一测定很困难。
而且有些热效应实际上很难或不能测出。
如:(1)C (石墨)+O 2 (g)-→CO 2(g) Δr H m1=-393.5kJ ·mol -1(2 ) C (石墨)+21O 2 (g)—→CO(g) Δr H m2 在第二个反应进行的过程中,总会有一部分CO 2生成,所以实际上Δr H m2不能准确测出。
因此在1840年,俄国化学家盖斯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得出了著名的热化学定律—盖斯定律。
定律:在整个过程处于恒容或恒压情况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始、终状态有关,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另一种说法:在恒容或恒压条件下,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成几步完成,其总反应的反应热等与各步反应热之和。
上面所讲的第2个反应,则可根据盖斯定律求出。
写出相关的第三个反应式:CO(g)+21O 2 (g) —→CO 2(g) ΔH 3=-283.0kJ ·mol -1C (石墨) + O 2 −∆1HCO(g)+21O 2 (g)(1)C (石墨)+O 2 (g)-→CO 2(g)—) (2)CO(g)+21O 2 (g) —→CO 2(g) (3) C (石墨)+21O 2 (g)—→CO(g)即:反应(1)=反应(2)+反应(3)反应(2)=反应(1)-反应(3)则ΔH 2=ΔH 1-ΔH 3ΔH 2=-393.5-(-283.0)=-110.5 kJ ·mol -1∴热化学方程式也和代数方程式一样可以进行加减运算或乘以系数,而其反应的热效应也应进行相应的运算。
三、标准摩尔反应焓变1、 摩尔反应焓变(△rHm )一个反应的反应焓变,其大小与反应进度ξ有关。
ΔrHm 的定义:某化学反应按所给定的化学计量方程式反应,当反应进度ξ=1mol 时的反应焓变称为摩尔反应焓变。
即:ΔrHm=ξHr ∆ J ·mol-1或 kJ ·mol-1下标中r 为反应(reaction )的意思,m 为反应进度1mol 之意。
2、 物质的标准态和标准摩尔焓变。
Δr θm Hp θ:100kPa θc :1mol ·L -1 T :298.15K在标准态时反应的摩尔焓变称为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Δr θm H3、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与其热效应关系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在化学反应式后用Δr θm H 表示反应的热效应。
(指恒压下的反应热)要求:1) 应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s 、l 、g ,固体有多种晶型时还应注明晶型。
如:石墨和金刚石,聚集状态不同,Δr θm H 不同。
2) 应正确写出化学反应计量式,即同一反应,其反应式计量系数不同时,Δr θm H 也不同(见书P19 (4) 式、(5)式)3) 注明反应温度,标准态(298.15K 时)不需注明。
4. 标准摩尔生成焓(Δf θm H )标准生成焓:在标准状态下,由稳定单质生成1mol 纯物质时反应的摩尔焓变,成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Δf θm H 。
下标f 为生成反应(formation )的意思。
即在标准状态下,一种特定反应(生成反应)的产物只有一种,而且产物的计量系数为1时,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由定义可以得出:稳定单质的Δf θm H =0如Δf θm H C (石墨)=0 Δf θm H C (金刚石)=1.89 kJ ·mol-1白磷:Δf θm H =0书后附录三中列出各物质及水合离子的 Δf θm Ha)由 Δf θm H 计算 Δr θm H :利用书后 Δf θm H 数据可简化反应热的计算: 例:计算反应 3CO(g)+Fe 2O 3(s)−→−`2Fe +3CO 2(g)的 Δr θm H (298)解:对于任何一个反应均可写成如下的循环:3CO(g) + Fe 2O 3(s) −−→−∆θmrH 2Fe + 3CO 2(g)2Δf θm H (Fe )3Δf θm H (CO )Δf θm H (Fe 2O 3)3Δf θm H (CO 2)3C(s)+3O 2(g)+2Fe(s) 由盖斯定律,按循环方向有:3Δf θm H (CO )+Δf θm H (Fe 2O 3)+Δr θm H =2Δf θm H (Fe )+3Δf θm H (CO 2) 整理:Δr θm H =Δf θm H (Fe )+3Δf θm H (CO 2)-3Δf θm H (CO )-Δf θm H (Fe 2O 3)查书后附录找出各物质的Δf θm H 即可求出反应的Δr θm H 。
由于各反应式均可写出上述循环,故总结出通式:Δr θm H =∑∆⋅Bm BB fH )(θν由于反应物的化学计量系数为负值,可以写成Δr θm H =∑∆⋅)(产物θνm ifH -∑∆⋅)(反应物θνm i fH利用上述通式计算时应注意:1、 要考虑反应式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如:Δf θm H (H 2O,l )≠Δf θm H (H 2O,g ) 2、 书后表中所给的数值均为生成1mol 物质时的Δf θm H ,计算时要乘以相应的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