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要求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对近几年住户多次投诉的一些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分析,发现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未能按照施工工艺标准要求施工,形成的一些多年未得到解决的“底、老、坏”问题,他直接影响到房屋的使用功能,成为近年来住户不满和投诉的焦点。

此类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如能引起重视、对症下药,是能够得到解决的,并不存在很大的技术难度,也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

现将有关房屋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汇总如下:
一、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
现象:1、梁或柱强度不足;2、漏振;3、孔洞、露筋
发生率:25%
治理难度:中度
危害程度:严重★★★★★
治理措施:
1、预拌混凝土应检查入模塌落度,取样频率同混凝土试块的取样频率,但对塌落度有怀疑时应随时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高层住宅混凝土塌落度不应大于180㎜,其它住宅不应大于150㎜。

2、模板和支撑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应大于300㎜,中间不宜大于800㎜,模板支撑完成后,要测量、校正模板的标高和平整度,若有偏差随时调整,全面检查模板的几何尺寸,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
模板,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3、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的钢筋保护支架,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移位。

4、现浇板中的管线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铁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Φ6@150、宽度不小于450㎜的钢筋网带。

水管严禁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5、楼板、屋面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搭设可靠的施工平台、走道,施工中应派专人护理钢筋,确保钢筋位置符合要求。

6、现浇楼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7、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大于60d后再施工;浇筑时,宜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混凝土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8、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保湿养护;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应进行后续施工。

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应在现浇楼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采取措施,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9、严禁使用碎石及短钢筋头作梁、板、基础等钢筋保护层的垫块。

梁、板、柱、墙、基础的钢筋保护层宜优先选用塑料垫卡支垫钢
筋;当采用砂浆垫块时,强度应不低于M15;梁、柱、垫块应垫于主筋处。

二、砌体工程质量问题
现象:竖向灰缝砂浆不密实,有透亮缝;
斜砌立砖砌筑不符合规范要求
发生率:90%
治理难度:较难
危害程度:严重★★★★★
违反规范50203第9.3.7条规定;第6.2.2条
处理措施:
1、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山砂和混合粉。

2、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出釜停放期不应小于28d;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龄期不应小于28d。

3、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底板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15d以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对双侧竖缝用水泥砂浆嵌填密实。

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不宜少于30d再进行抹灰。

4、填充墙应沿柱、墙全高设拉接筋,拉接筋应满足转模数要求,不得折弯压入砖缝。

拉接筋深入墙内的长度,应符合现行规范的要求。

拉接筋应与墙、柱连接牢固,宜采用预埋和植筋的方式。

5、每天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8m以下,并应采取严格的防风、防雨措施。

6、严禁在墙体上交叉埋设和开凿水平槽;竖向槽须在砂浆强度达
到设计要求后,再用机械开凿,且在粉刷前加贴钢丝网片等抗裂材料。

7、宽度大于300mm的预留洞口应设钢筋混凝土过梁,并且伸入每边墙体的长度不应小于250mm。

三、墙面工程质量问题
现象:空鼓、开裂、渗漏
发生率:90%
治理难度:较难
危害程度:严重★★★★★
形成原因:
1、现场砌块放置时间不足28d,规范规定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时,留置时间要超过28d,而目前现场很难做到这一点,造成加气混凝土砌块不稳定变形量大,引起墙体部分开裂。

2、抹灰未按工序分层施工,抹灰一次成活,厚度较大、收缩量大,是造成内外墙开裂、渗漏的主要原因之一。

治理措施:
1、进场的砌块严格检查出厂证件,尽量采用存放到期的产品,注意到场后砌块的存放要符合要求。

2、脚手架及洞眼应分层塞实,线槽应先进行抹灰,填塞严实。

3、混凝土基层、轻质砌块基层应采用涂刷界面剂等措施来增强基层的粘接力。

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必须铺设抗裂网和玻纤网,与各基体间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

4、每一遍抹灰前,必须对前一遍的抹灰质量(空鼓、裂缝)检查
处理(空鼓应重粉,只裂不空应用水泥素浆封闭)后才进行;抹灰应先打底灰后间隔一段时间,待内部抹灰层干透后,再进行第二遍抹灰找平,补齐第一遍灰开裂的部位,一层层抹灰,变形收缩量小,能很有效的控制裂缝,两层间的间距时间不应少于2-7d,达到冬季施工条件时,不应进行外墙抹灰施工,各抹灰层接缝位置应错开,并应设置在混凝土梁、柱中部。

5、抹灰层总厚度≥35mm且≤50mm(含基层修补厚度)时,必须采用挂大孔钢丝网片的措施,且固定网片的固定件锚入混凝土基体的深度不应小于25mm,其它基体的深度不小于50mm;抹灰层总厚度超过50mm时,应由设计单位提出加强措施。

6、外窗台、腰线、外挑板等部位必须粉出不小于2%的排水坡度,且靠墙体根部处应粉成圆角;滴水线宽度应为15-25mm,厚度不小于12mm,且应粉成鹰嘴式。

7、现场监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工序控制,施工工长应做好技术交底,讲明原因,合理安排人员操作间隔,既不要窝工,也不应仅追求效益造成质量上的缺陷。

四、塑钢窗及铝合金窗安装
现象:1、组合窗安装固定方式不对,缺少中间立樘;2、窗框四周无填塞成填塞不严,透风、透亮;3、封闭胶不严密,质量差,易脱落、老化;4、异型窗选型不当,缺少固定组合杆,造成固定不牢,抗风压达不到技术指标要求;5、单扇窗玻璃面积>1.5㎡,未采用安全玻璃或防护措施。

发生率:80%
治理难度:中度
危害程度:较重★★★★☆
违反规范:GB502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第5.4.3、5.4.7条规定
治理措施:
1、设计应明确窗抗风压、气密性和水密性三项性能指标。

1-6层的抗风压性能和气密性不低于3级,水密性不低于2级;7层以上的抗风压性能和气密性不低于4级,水密性不低于3级。

窗加工前,应对其抗风压性能、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透性能进行定型检测,检测结果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必须对窗形式进行修改,重新检测合格后才能正式加工。

2、拼樘料应左右或上下贯通,并直接锚入洞口墙体上。

拼樘料与窗框之间的拼樘应不插接,插接深度不小于10mm。

3、塑钢门窗应检查型材或内衬增强型钢壁厚和内衬增强型钢的方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选用五金配件的型号、规格和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有关规定要求,并与门窗相匹配。

平开门窗的铰链或撑杆等,应选用不锈钢或铜等金属材料。

4、窗洞口四周应按照窗框固定连接位置设置预埋件,不得将窗外框直接埋入墙体,严禁在砖墙上用射钉或钢钉固定,也不得在多孔砖上用膨胀螺栓固定。

砌体上的预埋件应使用小型混凝土砌块。

5、固定连接件位置应距边框及中横框、中竖框与边框交接处的两侧不大于150mm,其他固定点间距不大于500mm,每个连接件不得少于两个固定点。

6、连接件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宽度不小于25mm的镀锌冷轧钢板,两端伸出窗框与墙体固定;组合塑料门窗的拼樘料应采用与其内腔紧密吻合的增强型钢作为内衬,型钢两端应比拼樘料长出10~15mm。

7、应按规范要求打注嵌缝胶。

注胶前应清洁表面,注胶后应检查注胶是否连续,防止漏注。

嵌缝胶不得有脱落、起皮、无弹性、胶面开裂等缺陷;缓冲垫、限位器(防盗块)不得漏装或少装。

五、进户防盗门及内门安装
现象:1、门扇变形,封闭不严,起皮;2、门扇、框安装平整差,与墙体结合缝隙不均匀,开闭不灵活;3、五金件生锈、脱落等;发生率:85%
治理难度:易
危害程度:轻度★★
违反规范:《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5.1-5.2条有关规定
原因:由于油田工程量大,选取厂家只有一家,造成制作及安装力量不足,现场施工人员粗制滥造、安装随意,极大的影响了现场的施工质量。

住户反应强烈,多数住户进行更换;另外一个原因是选型单一,与住户装修格调不协调。

治理措施:
1、技术措施: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及工序进行加工制作;
2、管理措施:一是对招标样本进行封存,进入现场的成品门与样品对照,不符合要求的严禁入场;二是理顺管理渠道,目前因内
门属甲方直接供材,专业队伍安装,造成土建施工单位不愿意管,监理单位管不了,建设单位无人管的局面,是造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六、栏杆高度不够、间距过大、连接固定不够、耐久性差
现象:栏杆高度不够、间距过大、连接固定不够、耐久性差
发生率:85%
治理难度:易
危害程度:中度★★★
治理措施:
1、栏杆高度及立杆间距必须符合《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的规定。

即多层住宅及以下的临空栏杆高度不低于 1.05m,中高层住宅及以上的临空高度不低于1.1m,楼梯梯段栏杆和落地窗维护栏杆的高度不低于0.9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高度不低于1.05m。

栏杆垂直杆件的净距不大于0.11m,采用非垂直杆件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爬的措施。

2、栏杆设计除应明确式样、高宽尺寸、材料品种外,还应有制作连接和安装固定的构造详图以及明确杆件的规格型号及壁厚等。

3、金属栏杆制作和安装的焊缝,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其焊缝应饱满可靠,不应点焊。

七、顶棚抹灰不平
现象:1、目前部分工程取消顶棚抹灰后,造成顶棚不平,拼缝明显;2、阴阳角不顺直,给后期装修遗留下很大的麻烦。

发生率:75%
治理难度:较难
危害程度:轻度★★
原因:1、自从采取框架结构后,大部分施工企业采用竹模板,底面较为光滑,但随着模板使用周期加长,问题逐渐爆露出来,线角不顺、拼缝明显等越来越严重,后期仅靠刮腻子找平。

2、前期交工工程放松了对这方面的要求,一松再松,形成了后期成了一条不成文的默许,不管顶棚浇成什么样子,都不抹灰了,刮遍腻子就应付了事。

治理措施:
1、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先甩界面剂,后进行抹灰。

2、严格按照顶棚抹灰后的质量标准检查,凡达不到要求的一律返工处理。

八、楼体、屋面变形缝施工方法不对
现象:1、变形缝内部未作防水或未填塞,仅外盖铁皮一道;2、铁皮固定不牢、脱落,铁皮搭接部位采用封闭胶,封闭不严、脱体老化、开裂;3、与墙体结合部位不严密、渗水,细部做法不规范;4、屋面部位做法不规范,封闭不严,无保护物覆盖。

发生率:100%
治理难度:中度
危害程度:较重★★★★
违反规范:《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第9.0.8条规定:1、变形缝的泛水高度不应小于250mm;2、防水层应铺贴到变形缝两侧砌体的上部;3、变形缝内应填充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上部
填放衬垫材料,并用卷材封盖;4、变形缝顶部应加扣混凝土或金属盖板,混凝土盖板的接缝应用密封材料嵌填。

原因:1、施工图纸不明确,引用图集做法与现场出入比较大,图集做法效果差;图集是墙面做法,屋面不明确。

2、屋面为斜坡检查难度较大,施工单位不重视,监理人员不易检查到位。

治理措施:
1、变形缝施工前要清理杂物,填充泡沫塑料或沥青麻丝,并用防水材料封盖,顶部加扣盖板或金属盖板,金属盖板加工时采用咬口并充分考虑变形缝的大小留置变形补偿。

2、设计单位应明确其做法,不应只简单利用图集。

3、管理措施:要作为重点检查项目之一,注意屋面、腰线等部位的封闭是否牢固和到位。

九、地面垫层、找平层缺陷
现象:1、垫层强度低,平整度差;2、残留物清理不彻底,夹杂大量杂物;3、对埋地采暖管道保护不好,局部管道外露;
发生率:70%
治理难度:宜
危害程度:轻度★★
违反规范:GB50209之有关规定
技术措施:严格按照配比施工,加强养护,交叉工序要合理安排。

管理措施:建议地面工程不再甩掉面层施工,要求完活。

目前取消面层的做法主要是延续前几年的思路,考虑住户张贴地砖时砸掉地面造成浪费,而当时主要是使用规格为300×300的地面砖,
一般采用水泥砂浆湿铺法。

而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都采用木地板或500×500以上的面砖,基本上采用的水泥沙干铺法,以前的做法已不太适用于目前的状况,所以面层完活,有利于木地板和面砖的施工,也有利于竣工验收及对地下管道的保护。

十、渗漏质量问题
现象:1、地下室(底板、墙面渗水、预埋线管处渗水)渗水;2、外墙面渗水;3、厨房间、卫生间地面渗水;4、屋面渗水。

发生率:90%
治理难度:较难
危害程度:较重★★★★☆
原因:1、防水材料不合格,防水层现场成品保护不好、破损。

2、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施工缝、变形缝、止水带设置不合理。

3、预留的穿墙管道、洞口处处理不当。

4、固定模板的拉筋无止水环或止水环焊接不好。

5、外墙砌筑砂浆不饱满;填充墙斜砌不紧;脚手架眼堵塞不密实。

6、穿现浇板的管根处浇筑不密实。

治理措施:
1、严格控制防水材料的质量,合理选用防水材料。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必须满足设计防水等级,不得边施工边试配。

2、防水层施工完毕后,要注意现场保护,在绑扎钢筋、支撑模板工序过程中不得破坏防水层。

3、地下室混凝土施工缝、变形缝的留置,要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要求施工,如图纸无明确要求时,地下室底板与防水墙的施工缝应留在高于底板标高300㎜左右的位置,并设置金属止水带,变
形缝处设置专用的橡胶止水带。

4、预留的穿墙管道、洞口等,施工位置、标高要准确,在施工时要留置金属套管,套管四周要焊止水环,套管内要用柔性防水材料填塞严密。

5、管道安装前对预留洞周边要进行凿毛处理,堵孔必须用膨胀细石混凝土。

厨房、卫生间做面层前要认真核查地面坡度、坡向、高差、地漏高度,并作蓄水试验,确认无渗漏后方可进行面层施工。

该项核查资料为隐蔽验收的主要内容,列入保证资料内容存档。

十一、埋地采暖管道工程质量问题
现象:1、埋地管道敷设浅,成品保护不好;2、出地面漏设煨弯器及护管,角度接近90度,煨弯处管道褶皱及破裂;3、连接管件及软、钢管使用混乱,埋地管道个别有接头。

发生率:50%
治理难度:易
危害程度:重度★★★★★
违反规定:50242之8.5.3条规定
原因:1、现场配套管件供货不及时,造成前后交叉施工不合理,漏设部分管件;2、施工工人素质不高,不知道怎样干。

治理措施:
1、给水、排水及采暖管道的管材、管件产品质保书上的规格、品牌、生产日期等内容与进场实物上的标注必须一致。

2、管材、管件进场后,应按照产品标准的要求对其外观。

管径、
壁厚、配合公差进行现场检验,塑料排水管道与室外塑料雨水管道用材区别检查、验收;同时,按照同品牌、同批次不少于两个规格的要求进行见证取样,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3、管道敷设时,管道固定应牢固,楼地面应有防裂措施,墙体管道保护层宜采用不小于墙体强度的材料填补密实,管道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15㎜,在墙表面或地表面上应标明暗管的位置和走向,管道经过处严禁局部重压或尖锐物体冲击。

4、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及设计要求施工。

十二、埋墙镀锌套管采用对接焊
发生率:50%
治理难度:易
危害程度:中度★★★
违反规定:50303第14.1.2条
金属导管严禁对口熔焊连接;镀锌和壁厚小于等于2㎜的钢导管不得套管熔焊连接。

原因:施工现场个别管径较大,不易操作或现场工序管理不到位,施工人员采取对接焊,造成焊道处焊渣、焊瘤形成在管内壁,穿线时极易划伤线皮宜漏电;采用焊接时造成镀锌管镀锌层破坏,内表面无法处理。

既然使用镀锌套管再焊接破坏防腐层,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得不偿失。

治理措施:
1、建议采用薄壁钢导管或螺纹链接等工艺,或采用塑料导管。

2、管理措施:施工单位应针对此类问题作专项检查,提出合理性建议。

在工序施工中把好质量关,把问题消灭在初始状态,而不应现场成型验收时不合格再进行整改,那时处理起来难度非常大,也浪费了人力物力。

十三、钢筋保护层不足
发生率:75%
治理难度:较难
危害程度:中度★★★★
原因:1、梁、柱交叉部位钢筋较密,混凝土截面不足;2、钢筋成型后保护不好,人为踩踏造成钢筋位移。

治理措施:检查垫块的数量及固定牢固程度,浇筑混凝土时注意对钢筋的保护,验收检查时采取仪器对钢筋保护层进行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