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化学与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它实质上是一种人性教育,体现以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其关注的核心是如何做人、如何求知、如何发展。
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和道德修养。
一、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化学和数学、物理、历史、地理等基础学科一样,是人文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万物始于元素、质量守恒、结构决定性质、能量由低到高、电子得失、动态平衡、异性相吸等等,我们在传递一个个概念的同时,更是传递着一个个观念。
它们是化学的,是理科的,也是哲学的,更是人文的。
化学让人终身受益的不是海水中有什么,而是它对待这个物质世界独特而又通达的态度、观念和思想方法。
化学是“有生命和灵魂的”,它不仅仅是知识内容的堆砌,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化学、喜欢化学、提高对化学学科的理解能力,用化学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因此,化学学科是滋养人文情操的一方沃土。
同时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科学教育的同时渗透人文教育,会使课堂生机勃勃,激发并保持学生的思维兴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观察、思考、归纳和总结。
同时也提高了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使人获得理性的、情感的、精神的、体格的等多方面的健全发展,使人最终成为一个既能创造生活又能享受生活,既懂得尊重他人又善于实现自我的具有完美个性的人。
二、化学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在化学教学中,人文教育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在教学中要不仅要注重学生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而且要注重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
不但要在教学内容的整体构思上树立现代的、课程的科学观,还要在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和配套设施等方面,建立相应体系。
化学教学应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教学设计应考虑到不同的学生不同认知水平,不同的身心发展状况和不同的实际需求,使学生有一定的选择余地。
提倡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分层教育,使我们的化学教学充满人性的滋润。
要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元化的评价体方式。
既评价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水平,又关注评价其潜能、创新精神、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2.渗透性原则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把人文精神内容有机渗透到教学中,利用化学学科特点、思维方法,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引导学生对化学问题思考、求真、求善、求美,寻找人文关怀,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方法,更长观念。
3.情感原则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就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
要寓理于情,情理结合,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4.开放性原则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就要给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机会,给学生留有自由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空间。
人文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应拓展到课外,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
三、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载体
1.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教学的特点。
实验与化学教学的关系,就好比是水仙花和阳光的关系,有了阳光的照射,水仙花会很香。
实验就是阳光,有了实验化学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动,同时实验也是人文教育很好的载体。
它为学生提供了感悟、操作、体验、探究和发现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自主的发展。
课堂演示实验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教师引领学生对实验进行规范的操作,对实验现象准确而鲜明的描述,对化学变化实质的揭示,激励着每位同学对科学“真”的追求。
如在进行H2S的性质实验时,用针筒实验来避免气体对环境的污染,这种潜移默化教育,是其它形式的教育无法替代的。
学生实验中,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规范的操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记录,客观分析实验结果,这有利于培养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小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家庭小实验对于拓展实验的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化学的实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如食醋可以去除水垢,自制家用消毒器,自制褪色灵等等,在与社会和自然亲密接触的实践活动中,训练方法、陶冶情操,学以致用,达到人文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各种能力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他们得到了亲身体验的探究过程,从实验的成功与失败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辛酸和喜悦,收获比实验成功更有价值的人生观。
2.教材中隐形的人文素材
二期课改教材有大量的人文化的图片,比如说高一第二册教材中“酸雨的危害”,这些图片让学生带着思考去透视人类面临的其他一系列环境问题,像“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光化学污染”等。
又比如:金刚石的璀璨夺目、金属单质的迷人光泽、晶体结构的奇妙、焰色反应的绚丽多彩,都体现着化学内在的美。
教材中关于科学家、化学史、化学与科技、化学与生活等材料都蕴含丰富的人文教育气息。
化学发展史不仅记载着化学知识的每一步进展,也记载着人类为之所做的努力、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以及这种进展对科学、对社会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等。
追求化学发展的历史,走进化学家的人文世界。
我们会发现化学家们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信仰科学,追求真理、研究化学的兴趣强烈,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报国之心,化学实验热情高能力强等。
例如,谈到居里夫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首先会想到她在科学上的杰出贡献,即她因成功提炼出放射性元素而两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卓越成就,但在居里夫人的追悼会上,爱因斯坦盛赞的却是她伟大的精神,“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
”爱因斯坦的这
句话意味深长,它指出了这种人文精神对于人类未来的巨大价值。
因此让化学史走进化学课堂,利用化学家在化学发现和发明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和工作态度,所体现出的真、善、美等崇高品质,可以诱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观念,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巨大的激励作用。
3.学科知识
人文教育和学科教育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没有坚实的学科教育,人文教育就失去了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我们化学学科的很多知识都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
教学中通过探索知识的起源,进行发现式教学,再现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体验科学的探究历程,体验科学探究中蕴涵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如元素周期律中原子序数的改变,体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物质的变化与外界条件的关系,体现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观点;化学原理在化学实验中一次次被验证或修正,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酸碱中和、沉淀溶解、氧化还原等体现了矛盾的普遍存在以及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
我们在分析教材时,努力挖掘学科知识其隐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并将它们写进教案,融进教学,无论是讲授理论,分析例习题,都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与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逐步学会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分析事物,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通过教学,努力寻找学科知识传承和人文教育最佳结合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4.生活实例
化学的实用性表现在它渗透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每个领域,与人们的吃穿住行用无一不紧密联系,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这一点,引导学生学化学、用化学。
如学到碳酸氢钠时,介绍它就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还可治疗胃酸过多;吃腌菜太酸可用小苏打降低酸性;蚊虫叮咬,在痛痒处涂上小苏打,痛痒顿消;油炸食物时,在挂浆淀粉里加点小苏打,炸出的食物酥脆可口;加有小苏打的菜无须放味精,因为小苏打的碱性要影响谷氨酸钠的水解,从而失去鲜味等。
这些知识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身边,生活中离不开化学。
此外利用化学知识的开放性,介绍科学发展的新信息、新成就,使教学具有时代气息和新颖性。
如讲到氯气做自来水消毒剂时,介绍国外已从氯消毒的水中鉴定出微量的多种致癌或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物质,不久的将来,世界环保联盟将全面禁止自来水中加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理想的广谱性安全、高效杀菌消毒剂ClO2;讲到碱金属时,联系“神州五号”飞船,介绍飞船供氧剂的选择情况以及LiOH在飞船中的重要应用;讲到糖类时,告诉学生过多食用蔗糖会给人体带来一系列副作用,介绍国外正流行的无糖食品等。
通过这些新信息,既能给学生一些创造的启发,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与化学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激励学生为社会发展、为人类进步贡献力量。
现代和将来的社会需要大批有真才实学,有文化底蕴的综合性人才,新《课程标准》把化学教学中要展现科学的人文价值列入目标,这是对教育本质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
通过化
学教学我们真正将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与化学融合,并充实于日常的课堂教学教育中,来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热爱,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加强人与人的沟通与协作,将化学教学着眼于现在与未来,让学生将学习化学知识与认识社会、解决与社会相关的化学实际问题相结合起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内在人文素养。
让学生受到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双重熏陶,从中细品慢嚼,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