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上国学备课《始皇出游》
小学六年级语文《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兴趣。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兴趣。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节奏和情感。
教师辅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制作工艺等,进行深入研究。
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6.拓展延伸教师展示相关资料,如: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过程、考古发掘的意义等。
学生谈感受,发表自己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认识和看法。
学生谈收获,表达自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四、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每个写5遍。
家长签字确认。
2.课后实践:搜集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2.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加强课堂纪律管理,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相信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在朗读课文时,注意指导学生通过语气、语速、停顿等方式表达出文章的情感色彩。
六年级国学第1课《始皇出游》教案

第1课:始皇出游一、教材内容:始皇出游(第一课时)课文、日积月累二、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能够掌握正确的断句,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3.了解“皇帝”这个称呼的来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准字音,能够掌握正确的断句,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够掌握正确的断句,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日记月累”的部分,导入新课。
2.介绍“皇帝”这个称呼的来历,然后导入,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1.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三)再读课文1.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来读课文,认真听,注意老师的停顿。
2.教师范读课文。
对于一些比较难读的句子,教师可以重点指导。
例如: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
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
还/过吴,从/江乘/渡。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难读的句子。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特别注意句子的停顿。
第1课:始皇出游一、教材内容:始皇出游(第二课时)古今对译理解课文二、教学目标:1.根据注释和译文,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大意。
2.简单了解始皇出游的路线以及在途中发生的事情。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根据注释和译文,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难点: 根据注释和译文,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大意,简单了解始皇出游的路线以及在途中发生的事情。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始皇出游》,齐读课题2.齐读课文,读通句子,读正确、流利。
(二)古今对译理解课文1.那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请同学看课文的内容,老师读译文内容,理解这篇课文的意思。
2.教师读,学生看、听。
3.如果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请同学们再读译文或借助注视。
4.同学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相信你现在一定能更好地读好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文。
(三)了解故事1.同学们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内容,你能简单说说始皇出游的路线以及出游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1国学第1课始皇出游

秦始皇的故事和传说 交流会
焚书坑儒:指"焚诗书,坑术士",西汉之后称
"焚书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 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
焚书坑儒并不是真的坑儒。 焚书坑儒的导火索,是因为始皇帝追求长生不老,但又怕被毒 杀,给他进献药丸的术士都必须同时做两颗药丸,专门有几个 试药的侍从试药。待一个月后如果没有什么异状,才服下药丸。 然后,某一天,试药的某个侍从,暴毙。 现代研究已经证明,古代炼丹术里含有的汞、矾等物质,是重 金属,对人体了有剧毒,积累到一定程度肯定会有副作用。但 当时无人知道丹药从根本上就有毒。也无从查证到底那名试药 侍从是吃了谁做的丹药而死,再加之查出侯生、卢生等人贪赃 枉法,挥霍殆尽携款潜逃的事件,始皇帝决定杀掉有关的术士。 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骗取科研经费,带不了违法者四百六十 三人,人人证据确凿,其罪当诛,逐一斩首。只有这么一次坑 儒事件,准确的说实际上是坑术事件。在《史记》里,司马迁 也认为是坑术士,后世以讹传讹,添油加醋,才变成了坑杀无 数书生。
小结:
自古以来,对秦始皇的评价就褒贬不一。但 纵观秦始皇的一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巨 大推动作用,实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 帝,功绩不可泯灭。
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业绩,将影响较大的几项 罗列如下: ⒈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 ⒉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 千年之久; 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 ⒋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 ⒌焚六国史书,客观来讲统一了思想,避免因为历史问题而导致国 家分裂;但是毁掉的各国古籍都有副本保存,其后被毁是由于项羽火 烧秦都造成的; ⒍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 版图; ⒎修建长城,抵御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线,长城长期成为国界; ⒏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 ⒐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六年级上册《国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国学》教学计划教材说明:六年级上册的国学篇目主要选自《史记》和《资治通鉴》。
本册共有四个单元,内容分别为帝王功业、贤哲智慧、将帅传奇、英才豪杰等。
每个单元由四课组成,每课有一个小故事并配上故事的译文、汉字家族、日积月累、古诗颉英、古诗解读等几部分内容。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五史的第一部,记载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长达3000 年左右的历史。
《史记》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典范。
它是历史、文学的统一体,是文学的历史,又是历史的文学。
《史记》最初没有书名,或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演变成“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
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的: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4、背诵篇目(1)课文第3课高祖论功:全文第4课武帝求仙:第二段第5课董狐直笔:第二段第7课管仲相齐:第一段第12课多多益善:第二段第14课杨震却金:第一段第16课以铜为镜:第一段(2)古诗撷英第1课始皇出游:古诗撷英《焚书坑》第2课破釜沉舟:古诗撷英《垓下歌》第6课范蠡浮海:古诗撷英《松江怀古》第8课老子犹龙:古诗撷英《凉州词》第9课将帅传奇::古诗撷英《登幽州台歌》第11课马陵之战:古诗撷英《出塞》第15课击楫中流:古诗撷英《乌衣巷》教学重难点:1、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史记》《资治通鉴》,领悟《史记》《资治通鉴》的内涵。
2020年秋季学期期中小学国学经典检查方案及人员安排

卢庆国、徐小广、肖峰
三四年级
三
高亚运、周小芳、宁茜茜
五六年级
3、小学部国学经典检查时间
本周三、本周四早读时间
第七课:都邑华夏
第八课:府罗将相
三
年
级
第一课:孝为根本
第二课:无违为孝
第三课:克己复礼
第四课:仁以为己任
第五课:推己及人
第六课:不违仁
第七课:忠
第八课:信
四
年
级
第一课:本末终始
第二课:修身为本
第三课:诚意
第四课:正心
第五课:齐家
第六课:治国
第七课:仁人君子
第八课:率性修道
五
年
级
第一课:道
第二课:道虚
兴泰实验学校期中小学国学经典检查
一、期中国学经典检查内容:
年级
上册1-8课内容
一
年
级
第一课:弟子规总序
第二课:父母呼
第三课:亲所好
第四课:第七课:对饮食
第八课:事勿忙
二
年
级
第一课:天地玄黄
第二课:金生丽水
第三课:龙师火帝
第四课:盖此身发
第五课:资父事君
第六课:乐殊贵贱
第三课:道无形
第四课:道育万物
第五课:变与不变
第六课:相反相成
第七课:对立统一
第八课:绝圣弃智
六
年
级
第一课:始皇出游
第二课:破釜沉舟
第三课:高祖论功
第四课:武帝求仙
第五课:董狐直笔
第六课:范蠡浮海
第七课:管仲相齐
第八课:老子犹龙
2、检查人员安排及分工
组别
人员安排
负责级段
始皇东巡与徐福东渡教案

板书
始皇东巡与徐福东渡
始皇三巡徐福东渡
课后札记
老师简单介绍
秦始皇在三次巡视琅琊中,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
小组交流
第页
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设计
师生需要关注的要点
自主备课
琅琊台历史陈列馆。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徐福东渡传说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东巡时,命徐福率领3000童男女及数百名工匠、兵员出海求取长生不老之药的故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大规模移民,也是开创中日文化交流之先河的最好证明。慈溪的达蓬山原名香山,因有徐福在此启航
琅琊刻石和“千秋万岁”瓦当等文物古迹
第页
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设计
师生需要关注的要点
自主备课
三、课后总结
东渡,故有名达蓬山。
世上长生不老的仙药是肯定没有的,但是徐福东渡却在客观上实现了东亚文化融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们的家乡琅琊台,请同学们利用网络,上网查询一下上面所提到的内容。
秦始皇五次东巡,曾经三次来到琅琊台,那么其他两次始皇帝去了哪里呢?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难点:始皇东巡的原因及始末。
教具
运用
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要求
学生课前需要搜集与琅琊ຫໍສະໝຸດ 关的知识第页第()课时
教学内容
始皇东巡与徐福东渡
教学重点
始皇东巡的原因及始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设计
师生需要关注的要点
自主备课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知道秦始皇吗,说起秦始皇三次东巡,必然与一个人的名子和事业分不开,那就是徐福。而最早记述徐福其人其事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写到,秦始皇二十八年,始皇向东巡行郡县,……在琅邪立石刻辞后,“齐人徐福等上书,说海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住在那里。请求斋戒淋浴,和童男
《秦始皇游会稽》课件

秦始皇对会稽一带的仙境传说十分感兴趣,他想亲自寻找并发掘这些传说中的秘密。
游会稽时的场景
军队护卫
为了保护秦始皇的安全, 军队紧密地包围着他,确 保没有任何威胁。
带领大臣
秦始皇带领他的重要大臣 一起游览会稽,分享他的 视野和决策。
紫禁城与会稽县 的区别
秦始皇在紫禁城过着奢华 的生活,而会稽县则是一 个更加亲近自然的地方。
3 秦始皇游会稽的
重要性
秦始皇游会稽展示了 他作为统治者的能力 和他对世界的好奇心, 对历史和文化的研究 有着重要意义。
兵马俑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以其规模宏大和精湛的工艺闻名于世。
会稽故事背景
1 会稽山和会稽县
会稽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会稽县是位于山脉周边的一个文化古城。
2 据说会稽县有同名的国王
传说中,会稽县曾拥有一个与会稽山同名的国王。
秦始皇游会稽的缘由
1 建筑工程
秦始皇游会稽是为了监督他重要的建筑工程,其中包括维护和扩建城墙。
《秦始皇游会稽》PPT课 件
欢迎来到《秦始皇游会稽》的PPT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探索关于秦始 皇的精彩故事和他在会稽的神秘冒险。准备好迎接一场充满惊喜和知识的旅 程吧!
秦始皇
名字和年代
秦始皇,又名嬴政,出生于公元前259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君主之一。
统一六国
秦始皇通过激烈的战争征服了六个国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
2 同名国王的故事
会稽县同名国王的故事仍然充满神秘和浪漫情节,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结语
1 秦始皇在历史上
的地位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 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他的统一帝国对中国 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带答案六年级国学试题

六年级国学试题班级姓名一、选择1、?始皇出游?写了〔 A 〕外出巡游的经过。
A、秦始皇B、司马迁C、徐市2、〔 A 〕成了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的尊称。
A、皇帝B、丞相C、始皇3、汉高祖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在这句话里子房是〔 C〕A、韩信B、萧何C、张良4、秉笔直书中,〔 B 〕最终一个赶来记载史实的。
A、太史伯B、南史氏C、太史仲5、不是关于友谊、友谊的成语是〔 D 〕6、耕于海畔,苦心戮力,父子治产。
中“父子〞的意思是〔 C 〕A. 父亲B. 儿子C. 父亲及儿子7、?燕王报仇?选自〔 A 〕A、?史记·燕召公世家?B、?史记·管晏列传?C、?史记·老子韩非列传?8、“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讲的是谁的故事?〔 B 〕A、韩信 B、张良 C、孔子9、两汉时期,两次派张骞出驶西域的皇帝是〔 B 〕A 汉高祖B 汉武帝C 汉文帝10、历史上有位皇帝听到他的重臣逝世的消息后,可惜地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他死后,我就少了一面镜子了。
这位重臣是:〔 C 〕A、李斯;B、萧何;C、魏征。
1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 〕。
A、?史记?B、?道德经?C、?资治通鉴?D、?汉书?1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C 〕A、齐桓公B、刘邦C、嬴政D、项羽13、破釜沉舟选自〔 B 〕 A、?高祖本纪? B、?项羽本纪?C、?晋世家?D、?管晏列传?14、?大风歌?的作者是〔 C 〕。
A、管仲B、项羽C、刘邦D、张骞15、〔 A 〕用来比方虽然身在异乡,却感觉很亲切,像在家乡一样自由欢乐。
A、鸡犬新丰B、同甘共苦C、多多益善D、投笔从戎16、古代特地记载朝廷大事,记录君王言行的官员是〔 A 〕A、史官B、翰林C、中书令D、尚书17、“隹〞的本义是指〔 C 〕A、野鸡B、麻雀C、短尾巴鸟D、家禽18、“矰〞是指〔 C 〕A、锅B、赠送C、短箭D、刀具19、“何当遇良史,左右振奇才〞作者是〔 B 〕A、李白B、李峤C、杜甫D、白居易20、〔 C 〕忍辱负重的故事,渐渐演化成了成语“卧薪尝胆〞。
始皇出游

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
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
还过吴,从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邪。方士徐市等入
海求神药,数岁 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 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 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
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
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 遂并海西。
始皇出游。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 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 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 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
秦始皇为何如此追求长生不老呢?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可是却有人在石头上刻下“始皇 帝死而地分”。原来有人预言秦始皇死后他的所征得的土地将被 瓜分。秦始皇就想求得长生不老药,在第二年出京巡游,炫耀自己的 丰功伟绩。课文选文就是由此开始的。
始皇出游。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浮江下,观籍
(译文)始皇帝出游。走到云梦,遥望九疑山,祭祀虞舜山。 在江下,观察籍柯,渡过海渚。经过丹阳,到钱唐。在浙江, 水波恶,于是往西一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盒,祭祀大禹, 希望在南海,而树立石刻颂秦德。返回经过吴,从江乘渡。 并且海上,北到琅邪。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药,几年不能得 到,花费多,恐怕谴责,于是假装说:“蓬莱药可以得到, 但经常是大鲨鱼鱼的痛苦,所以不到,请善射一起,看见就 用连弩射他。“秦始皇梦见与海神交战,像人的样子。询问 占梦博士,说:“水是不能见,用大鱼蛟龙为等候。现在上 祈祷防备谨慎,而有了这个恶神,当除去,而对神可以达 到。”于是命令入海的带着捕大鱼准备,而从用连弩等大鱼 出射的。从琅邪山往北到荣成山,不见。到之罘,出现大鱼, 射杀一个鱼。于是同时海西。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秦始皇兵马俑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秦始皇兵马俑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掌握秦始皇兵马俑相关的词汇及简单的句子表达。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秦始皇兵马俑实物或图片资料。
3. 题册:相关阅读理解和写作练。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课件和实物或图片资料引入秦始皇兵马俑的话题。
2.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秦始皇和兵马俑的基本认识,并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研究1. 分发题册,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章和练题,并解答其中的问题。
2. 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和参考资料获取更多关于秦始皇兵马俑的知识。
操练1. 小组活动:分成小组,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秦始皇兵马俑的知识,并进行展示。
2. 回答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并互相交流。
温故知新1. 教师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总结和复。
2. 提醒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和题。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观察和小组展示来评价学生对秦始皇兵马俑的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2. 对学生的练题和作业进行评分,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阅读和研究,了解更多关于秦始皇兵马俑的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博物馆或展览,亲身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真实魅力。
参考资料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
2. 秦始皇兵马俑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参考书籍。
秦始皇的巡游与万里长城:历史教案

历史教案:秦始皇的巡游与万里长城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皇帝,他在位期间,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建设。
其中,他最著名的就是修筑万里长城和进行巡游。
一、修筑万里长城在秦朝初期,中国的北方边境十分危险,胡族游牧民族的入侵使得北方民众不堪其扰,军费开支也不得不一直提高。
为此,秦始皇决定修筑长城,以阻挡来自北方的敌人进攻。
秦始皇自公元前221年开始修建长城,不断地推进着修筑的范围,一直到公元前207年长城才建设完毕,从而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长城的工程浩大,历时十年左右,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被用于修建此工程。
据史料记载,修筑长城期间,有数百万劳动力和大量的金属、木材、石料和土石等材料被调集到了工地上,而在工地上的劳动力也是时时刻刻面临着极端艰难的生活条件和卫生环境。
修筑长城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防御来自北方的敌人,也标志着秦始皇强大的统治力和强劲的国家实力。
长城的修建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更是一种态度和思想。
二、秦始皇的巡游秦始皇的巡游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他在位期间不断地巡游四方,以了解民生百态、疏通交通、展示皇权,巡游范围广泛,东到海南、南至云南、西及陕西、北达边疆,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发展。
秦始皇的巡游是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并且让地方官员感到了皇帝对他们非常重视。
同时,他的巡游还可以展示自己的政治才能和权力,表明“天下一家”的思想和官僚主义之间的合作。
秦始皇的巡游对于中国的统一和文化交融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巡游期间,秦始皇还使用了“從北栽李、從南栽桂”和“在船上辦公”等政策,使得整个国家的官僚和民众有了在文化和思方面的互动,让整个国家呈现出了比较统一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面貌。
为后来的汉朝的统一和文化发展等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始皇的万里长城和巡游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们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工程和皇帝的行动,也是国家统一和文化交融的表现。
六上国学备课《始皇出游》

中原地域辽阔,秦始皇巡游都去过了这么多地方。请女生来读读。
9.文章又是如何把这些地名贯穿起来的呢?(通过一系列的动词)请同学再去根据注释找找,用三角表示出来。
10.把动词和地名连起来,就成了秦始皇出游的路线。请谁来把始皇巡游线路读一读。
三、小结。
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始皇出游路线。说说你们阅读小古文的收获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将继续我们的国学之旅,读千古美文。
1.先给大家猜几个谜语,猜什么呢?猜人名。好吗?
修筑长城造玉玺()
统一六国称皇帝()
出游寻仙求不老()
过渡:秦始皇为何如此追求长生不老呢?这里边还有一个小故事,想听吗?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可是却有人在石头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原来有人预言秦始皇死后他的所征得的土地将被瓜分。秦始皇就想求得长生不老药,在第二年出京巡游,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课文选文就是由此开始的。
作业布置:
课后请同学们去了解秦始皇寻仙问药的过程,了解意思,自主诵读吧。
板书设计:
始皇出游
出游路线
寻仙过程
教学后记:
复备栏
指名读,评议。
3.读好以下句子:
“而立石刻颂秦德”
“望祀虞舜于九疑山”
“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
同学们,古文和我们现代文有所不同,读来难度较高,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来读,就会容易多了。请同学去读读书上的译文。
4.这一自然段,以三字短语为主,读来琅琅上口。
第二自然段写徐等人寻找仙药过程,那就有点难度了哦。哪个勇士,来试试看。指名读。
5.同学们读得字正腔圆,真是了不起。可是,古文不仅字音要读准,还要读出节奏来,这样才能读出它的韵味,这上面,老师已经划好节奏,能试着自己读读看吗?
始皇出游-专业文档

始皇出游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皇帝,他统一了中国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在他的统治期间,秦始皇进行了一次次出游,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他的巡游江南。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在公元前219年前往江南巡游。
他率领着庞大的船队,沿着长江而上,一直到达了今天的杭州。
在杭州,秦始皇受到了当地官员和百姓的热烈欢迎。
他欣赏了当地的风景,并前往当地的寺庙敬香祈福。
在返回途中,秦始皇又前往了今天的南京,并登上了钟山,眺望长江两岸的美景。
在南京,他也受到了当地官员和百姓的热情欢迎。
这次巡游江南的过程中,秦始皇不仅展示了他的权威和实力,也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他也为中国的旅游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各地的美景和文化。
除了巡游江南之外,秦始皇还进行了一次次其他的出游。
例如,他在公元前215年前往碣石山进行了一次祭祀活动,并在那里刻下了著名的碣石铭文。
此外,他还前往今天的山东、河北等地进行了多次出游。
在这些出游中,秦始皇不仅是为了展示他的权威和实力,也是为了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
同时,他也为各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促进了各地的商业和文化交流。
然而,秦始皇的出游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他的出游花费巨大,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同时,他的出游也给各地的官员带来了压力和困难,因为他们需要为秦始皇的出游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安排。
此外,秦始皇的出游也给各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带来了一定的破坏。
例如,他在碣石山的祭祀活动中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并在那里刻下了碣石铭文,给当地的文化遗产带来了损失。
总的来说,秦始皇的出游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他的出游展示了他的权威和实力,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但也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压力,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带来了一定的破坏。
在今天的社会中,旅游业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产业。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旅游业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同时也需要关注当地的社会和经济情况,避免给当地带来负面影响。
1国学第1课始皇出游

⒌焚六国史书,客观来讲统一了思想,避免因为历史问题而导致国
家分裂;但是毁掉的各国古籍都有副本保存,其后被毁是由于项羽火
烧秦都造成的;
⒍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
版图;
⒎修建长城,抵御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线,长城长期成为国界;
⒏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
2021/5/27
14
秦始皇的故事和传说 交流会
2021/5/27
15
焚书坑儒:指"焚诗书,坑术士",西汉之后称
"焚书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 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
2021/5/27
16
焚书坑儒并不是真的坑儒。
焚书坑儒的导火索,是因为始皇帝追求长生不老,但又怕被毒
2
2021/5/27
•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 史学家司马光和助手刘恕等 人根据大量史料编纂而成的 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以战 国至五代期间的史事为发展 脉络,生动详细地叙述了历 代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 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 历史舞台上所经历的生死悲 欢。
3
猜猜他是谁: 修筑长城造玉玺(秦始皇 ) 统一六国称皇帝(秦始皇 ) 出游寻仙求不老(秦始皇 )
2021/5/27
13
这句写秦始皇射鱼的故事。徐市的 谎言,让求仙心切的秦始皇更加急迫, 于是梦见和长得像人的海神作战,再加 上博士的一番解释,更是坚定了始皇射 杀大鱼的决心,从琅邪北一直到荣成, 又到之罘,终于射杀了大鱼,打通了徐 市入海求仙的道路。这一句重点写了他 亲自射杀大鱼的决心和气势,这也正体 现出秦始皇“千古一帝”的英勇和气魄。
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活动课 秦始皇(一) 之路》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活动课秦始皇(一)之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活动课秦始皇(一)之路》这一课,主要介绍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较为重要,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认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大部分学生可能已有所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学生对于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等概念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理解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认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了解秦始皇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深入理解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学生认识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
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3.秦始皇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史料,使学生了解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深入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等概念。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
2.史料:关于秦始皇的史料文献。
3.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4.的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始皇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引出本课内容。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等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关注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阅读史料,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等历史事件的具体内容,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021年整理〗《历史人物秦始皇巡游》优秀教案

秦始皇巡游早在统一之前,随着兼并战争的胜利步伐,秦王赢政就先后到过洛阳、邯郸以及楚国的首都郢、陈等地。
统一的第二年,出于防御匈奴的需要,他巡视北边的陇西和北地两郡,越过鸡头山位于今六盘山中段,由回中今陕西宝鸡附近返回咸阳。
从统一的第三年起,他开始了全国性的大巡游。
共巡游四次,跋涉大山名川,足迹几乎踏遍了全国各地。
在巡游途中,他到处刻石,如《泰山刻石》《琅邪刻石》《之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会稽刻石》,其内容主要是歌颂秦始皇的功绩,宣扬结束战争、统一天下、制定国策以及革除旧俗的正义性和优越性。
他总以为神仙就在东海,要见神仙,只有多去沿海之滨,所以他四次大巡游,都必到沿海地区,一临碣石今河北昌黎北,两登成山今山东成山角,三次来到琅邪和之罘,这些地方是传说中的神仙登岸点。
在巡游途中,秦始皇每到一地,便派遣大量的方士去寻找神仙,求取长生仙药。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进行他的最后一次巡游。
他从咸阳出发,首先来到南方的云梦今洪湖、洞庭湖一带,在九嶷山祭祀了虞舜,然后顺江东下,由丹阳今安徽当涂东登陆,来到钱塘今浙江杭州,绕道向西约12021江登上会稽山,在山上祭祀了大禹。
秦始皇在会稽山刻石留念,然后下山,经吴中今江苏苏州北上。
秦始皇一行从江乘今江苏镇江渡江,一直沿着海边向北,又来到琅邪。
后来在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附近时病倒。
当时,跟随秦始皇出游的是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等人,还有秦始皇的少子胡亥。
虽然秦始皇已经病危,但由于他最厌恶死亡,忌讳“死”字,所以李斯等无人敢向他问及后事。
不过,随着病情加重,秦始皇自己也明白死到临头了,于是给在北边监军的长子扶苏留下玺书,让他急赴成阳主办丧事,明确地安排由扶苏来继承帝位。
玺书封好后,放在中车府令赵高处。
玺书还没有来得及交予使者,行至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就病逝了。
时为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
秦始皇在位37年,称王25年,称帝12年,终年50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激趣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将继续我们的国学之旅,读千古美文。
1.先给大家猜几个谜语,猜什么呢?猜人名。好吗?
修筑长城造玉玺()
统一六国称皇帝()
出游寻仙求不老()
过渡:秦始皇为何如此追求长生不老呢?这里边还有一个小故事,想听吗?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可是却有人在石头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原来有人预言秦始皇死后他的所征得的土地将被瓜分。秦始皇就想求得长生不老药,在第二年出京巡游,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课文选文就是由此开始的。
作业布置:
课后请同学们去了解秦始皇寻仙问药的过程,了解意思,自主诵读吧。
板书设计:
始皇出游
出游路线
寻仙过程
教学后记:
复备栏
二、阅读美文
1.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始皇出游的路线以及徐市寻找仙药的过程。
板书:出游路线寻仙过程
2.打开课本,先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读,借助书上的拼音,把字读正,不会读的字可参照下发的拼音卡。
同学们会读了吗?好的,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这些小古人,到底读得怎么样。先来看秦始皇出游的路线,也就是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评议。
3.读好以下句子:
“而立石刻颂秦德”
“望祀虞舜于九疑山”
“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
同学们,古文和我们现代文有所不同,读来难度较高,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来读,就会容易多了。请同学去读读书上的译文。
4.这一自然段,以三字短语为主,读来琅琅上口。
第二自然段写徐等人寻找仙药过程,那就有点难度了哦。哪个勇士,来试试看。指名读。
5.同学们读得字正腔圆,真是了不起。可是,古文不仅字音要读准,还要读出节奏来,这样才能读出它的韵味,这上面,老师已经划好节奏,能试着自己读读看吗?
古文本来读起来就很难读好,要多读几遍才行。
6.话说秦始皇外出巡游,那他都到了哪些地方呢?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自然段,秦始皇出游的路线。(板书:出游路线)
7.请同学们先读读,根据课文的注释,来找找第一自然段中出现了哪些地名,用圈表示出来。
8.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个地名呢?
中原地域辽阔,秦始皇巡游都去过了这么多地方。请女生来读读。
9.文章又是如何把这些地名贯穿起来的呢?(通过一系列的动词)请同学再去根据注释找找,用三角表示出来。
10.把动词和地名连起来,就成了秦始皇出游的路线。请谁来把始皇巡游线路读一读。
三、小结。
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始皇出游路线。说说你们阅读小古文的收获吧!
《始皇出游》导读课
上课时间:
课型:国学导读课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正确的断句,流利的诵读课文。
2.根据注释和译文,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大意。
3.熟悉秦始皇,简要了解秦始皇的一些事迹。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正确的断句,流利的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
根据注释和译文,能够大致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课前阅读《始皇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