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灵童第七册国学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幼儿园国学课程教案精选

2024年幼儿园国学课程教案精选

2024年幼儿园国学课程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国学启蒙》教材第三单元“诗词启蒙”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静夜思》、《春晓》、《咏鹅》三首经典古诗的学习与赏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能够背诵并理解诗意。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三首古诗的背诵、理解与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黑板、粉笔。

学具:幼儿国学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夜晚、春天、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诗句?”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内容学习(10分钟)(1)学习《静夜思》a. 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美。

b. 讲解诗意,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c. 分析诗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学习《春晓》a. 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b. 讲解诗意,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

c. 分析诗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学习《咏鹅》a. 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鹅的形态美。

b. 讲解诗意,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鹅的赞美。

c. 分析诗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三个简单的小题目,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赏析与讨论(5分钟)选择一首古诗,引导学生从画面、情感、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幼儿国学课程——诗词启蒙2. 板书内容:《静夜思》——李白《春晓》——孟浩然《咏鹅》——骆宾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b. 选择一首古诗,用彩色笔画出你心中的诗意。

c. 家长协助孩子收集其他关于夜晚、春天、鹅的古诗,进行拓展学习。

二年级国学第3课《龙师火帝》教案

二年级国学第3课《龙师火帝》教案

第3课:龙师火帝(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日积月累、龙师火帝二、教学目标:1.明白古代中的“衣”和“裳”区别,以及“裳”的不同读音。

2.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是“虞”“殷”等字。

3.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前半部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日积月累中的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猜字游戏导入,走进中国汉字(1)快看!猜猜这些是什么字?(生自由回答)(2)讲解:这是中国最早的汉字,距离今天大概有3000多年!(3)过渡提问:这些充满智慧的汉字最开始是怎么来的呢?二、学习“日积月累”1.观看视频“仓颉造字”,了解中国汉字的创造来历(1)观看《育灵童国学教材》配套视频“仓颉造字”。

(2)引出文中句子:始制文字。

2.初读课文,扫除字音障碍(1)揭示句意:这句话的意思是“仓颉创造了文字”。

(2)生齐读句子。

(3)过渡:句子(出示全文)全班自由朗读。

(4)指名读全文,师相机正音,突破学习本课重点之一——读准字音。

三、诵读诗文1.二读课文,感受汉字变化之美(1)引导质疑:如今的汉字和甲骨文为什么有巨大差别?(2)观看教材“神奇汉字”板块配套视频,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

(3)小结汉字变化,再次诵读全文。

第3课:龙师火帝(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龙师火帝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是“戎”、“羌”等字。

2、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半部分,哪个小朋友能给大家来读一读。

读完了,你们知道它讲的是什么意思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二、学习新知根据课文下方的个别字的注释,加上老师的讲解,对课文前半段的意思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样读起课文来回更加的通顺。

国学第七课讲解教案

国学第七课讲解教案

国学第七课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国学第七课的内容,包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和背景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国学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生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古文和典故,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讲述相关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2. 学习课文(2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重点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古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就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教师点拨(1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点拨和总结,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和亮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课外拓展(10分钟)。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国学书籍或者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国学知识。

6.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对国学的学习保持持续的热情。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针对国学第七课进行讲解,通过对课文的解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国学的热爱和尊重。

国学幼儿园教案备课

国学幼儿园教案备课

国学幼儿园教案备课一、教学内容要点1.学习国学经典:诗词歌赋、论语、道德经、弟子规等;2.学习中华传统文化;3.培养幼儿的品德修养;4.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目标1.知道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作者;2.能够背诵部分国学经典;3.能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4.增强幼儿的责任感、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互动式教学法;2.听、说、读、写结合;3.游戏化教学法;4.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流程1.热身活动:–小游戏:猜词游戏,让幼儿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集体朗诵:背诵国学经典。

2.教学讲解:–以故事形式讲述中国文化:让幼儿明白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名言警句教学:让幼儿学习中华文化的哲理思想。

3.实践操作:–课堂实践:模仿国学经典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手工制作:制作符合中华文化的手工制品。

4.课后巩固:–活动推广:举办国学推广活动,让幼儿及家长感受到文化带给人们的美好;–书法练习: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中华文化名言。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教学目标达成情况:1.通过小游戏,幼儿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2.幼儿能够背诵部分国学经典,明确知道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作者;3.幼儿能够模仿国学经典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增强幼儿的责任感、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4.通过手工制作,幼儿能够体验到中华文化的美妙;5.幼儿在书法练习中,不仅锻炼了字体,更了解了中华文化名言中的深刻哲理。

六、注意事项1.教案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2.教学要注重巩固和提高;3.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和幼儿自主学习的作用;4.建议家长能在家中和孩子一起分享国学经典,增强父母和孩子的交流和互动。

幼儿园国学教案文字

幼儿园国学教案文字

幼儿园国学教案文字一、教材说明本次幼儿园国学教案所采用的教材名称为《幼儿国学经典故事》。

该教材选取了经典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以幼儿听得懂、易于理解的语言将这些故事讲述出来,有利于幼儿在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方面得到全面、深入、系统的锻炼和培养。

同时,该教材融入了幼儿教育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方式呈现,借助关联与联想的方法,将国学经典知识铺陈在孩子们的心灵上,使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到更多有益于成长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国学经典意识,培养幼儿的爱国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2.通过讲解古文化故事,启蒙幼儿的道德观念,培养形象思维,修养幼儿的心灵。

3.在游戏中学习幼儿园国学知识,让孩子们轻松自然地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等传统国学课文。

2.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故事,如《管鲍之交》、《韩非子之说剑》、《孟母三迁》、《画餠充饥》等。

3.运用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和道德观念。

2.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并逐渐理解国学经典。

例如,建立图书角,让幼儿根据书上的内容模仿、表演,从而不断地探究、学习。

2.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历史文化,学习古人的方言法俗。

例如,在《管鲍之交》和《韩非子之说剑》故事中,可以设置相应的场景,让幼儿在模拟的场景之中,逐渐理解古人之间的真情实感。

3.采用抽象思维法,使幼儿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容,并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引导幼儿了解国家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

四、教学评价1.通过对幼儿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使幼儿能够更容易地接受和吸收知识,帮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通过反思教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的鼓励和引导每个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让独特的孩子们受到完善的教育体系的育成。

育灵童下册优秀教案

育灵童下册优秀教案

育灵童下册优秀教案教案标题:培养育灵童下册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下册育灵童的内容和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案概述:本教案将以育灵童下册的内容为基础,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案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案步骤:1. 知识导入:-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对本节课的主题有初步的了解。

2. 知识讲解:- 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概念。

- 结合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

3. 深化学习:- 设计一些练习题和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和应用。

- 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些任务或项目。

-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总结和评价:- 给学生提供一个总结和回顾的机会,让他们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教案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测验或考试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教案扩展: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扩展活动,如实地考察、科学实验或创意作品展示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育灵童下册的内容和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童蒙国学幼儿园教案

童蒙国学幼儿园教案

童蒙国学幼儿园教案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知识,加深对国学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课堂游戏以及实践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国学知识讲解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让幼儿了解国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对于幼儿无法理解的概念和知识点,教师需要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故事情境进行解释,让幼儿能够感受到国学的内涵和价值。

2. 古诗词学习选用易于理解且丰富形象的古诗词进行学习,如《静夜思》、《登高》等。

教师可以采用分行朗读、画画、编曲、识字等方式进行巩固和扩展学习,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华夏文化体验通过制作中国结、剪纸、中华美食等实践性活动,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同时,也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4. 游戏体验在课堂中引入游戏环节,如闯关、配对、简笔画等,扩展幼儿的视野和想象力,在游戏中感受和学习国学知识,并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手段讲解知识点并进行互动交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进行分组活动,如小组剪纸、制作中国结等;•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创设有趣的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

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通过互动答题的形式,检查幼儿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对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技能进行评估;•收集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表现,检查孩子们对国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团队意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国学知识有了很大的兴趣和认识,通过互动和游戏环节,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所代表的精神内涵和价值。

同时,也发现孩子们在实践活动和游戏环节的表现有所欠缺,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相关能力和技巧的培养和训练。

聋校语文第七册教案第七课的授课策略

聋校语文第七册教案第七课的授课策略

聋校语文第七册教案第七课的授课策略教学目标1.了解聋生的学习特点和聋人文化;2.了解和掌握语文文化知识;3.提高聋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聋生的思考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学习聋人文化、语文文化知识;2.培养聋生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聋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2.如何让聋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策略1.启发引导法借助课文中的情景和人物,引导聋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引导聋生自己寻找答案,从而培养聋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感性体验法借助课文中的情景和语言,让聋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聋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励聋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课文中的画面和音乐,让聋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景和情感,从而提高聋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合作学习法将聋生分成小组,进行集体讨论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让聋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激发聋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五、课堂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一段短语比赛,调动聋生的积极性,让聋生感到学习语文就像是一场比赛,需要努力学习才能获胜。

2.学习聋人文化通过介绍聋人文化的背景和特点,让聋生了解聋人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聋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观看视频通过观看视频,让聋生感受聋人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激发聋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4.阅读课文通过引导聋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的情景和人物,启发聋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讨论和思考,提高聋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5.合作学习将聋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通过合作学习,让聋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高聋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6.总结通过课堂总结,让聋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深化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聋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聋生不仅了解了聋人文化和语文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聋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让聋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

国学心育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国学心育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大班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等良好品质。

3. 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灵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1. 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品德修养与心灵成长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如何将国学智慧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2.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促进心灵成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国学吗?它有什么特点?二、学习国学智慧1. 教师讲解国学经典中的名言警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名言警句的理解。

3. 教师总结,强调国学智慧在品德修养和心灵成长中的重要性。

三、品德修养与心灵成长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国学智慧如何帮助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相处?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 教师总结,强调品德修养与心灵成长的关系。

四、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国学智慧与心灵成长”主题班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探讨如何将国学智慧融入日常生活。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 教师总结,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国学智慧,促进心灵成长。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国学智慧在品德修养和心灵成长中的作用。

2.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国学智慧?它们对我们有什么帮助?二、深化学习1. 教师讲解国学经典中的故事,如《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等,引导学生体会国学智慧的魅力。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总结,强调国学智慧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三、心灵成长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国学智慧与心灵成长”主题实践活动,如:孝敬父母、关爱同学、帮助他人等。

聋校语文第七册教案第13课:《七夕》阅读课堂活动安排

聋校语文第七册教案第13课:《七夕》阅读课堂活动安排

在聋校中,语文教育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在第七册教案中,第13课《七夕》的阅读课堂活动也是一项十分丰富、充实的工作。

本篇文章就将为大家介绍关于该课堂活动的安排以及实施效果。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七夕的传说与习俗。

2. 能够理解、朗读、默写有关七夕的文本。

3. 能够用语言描述七夕的情景与意义。

二、教学步骤1. 先通过视频介绍七夕的起源,以及七夕的文化内涵。

2.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生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解释生词、疑问词等。

3.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朗读课文,对不清楚的词语进行点拨教导,并鼓励学生发音及语调。

4. 阅读理解环节。

通过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及掌握课文重点、难点。

5.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随机点名答题,推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个人表达能力。

6. 以转变角色的方式,让学生们在七夕的情境中体验,以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匠心与祝祷。

7. 老师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们集思广益,共同策划“七夕面见牛郎织女”文艺表演,扮演角色,化身为七夕中的主人公,体验其中的浪漫与梦幻。

8. 七夕的祝福环节。

老师引导学生在班级公共平台上,创作“七夕祝福”,将祝福传递给周围关心自己的人。

三、教学效果1. 充分利用课堂,让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七夕的传说与习俗。

2. 帮助学生掌握七夕相关的词汇、句子、常用语,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 通过七夕情境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并能对其背后的匠心与祝福有更深刻的理解。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感性的描绘,传达对生活和幸福的赞扬。

结语在聋校中,语文教育一直被看作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于其他学校,聋校需要更加注重语文教育,因为它与聋生日常沟通息息相关。

这次七夕阅读课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体验祝福与感恩,同时也为聋生们的交流提供了更好的场景和手段。

我们的语文教育需要不断创新,更具生活化,让语文不再“死板”,让它成为我们生活的“方言”,更深刻地感知和享受美好的人生。

国学心育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国学心育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国学心育课程适用年级:大班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国学经典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3. 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经典选读:《弟子规》2. 主题探讨:孝悌、诚信、礼仪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图片:《弟子规》相关内容展示2. 《弟子规》文本3. 小组讨论材料4. 情景模拟道具---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入(10分钟)1.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孝悌、诚信、礼仪的小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2. 提问:故事中的主人公有哪些品质?这些品质对你有什么启示?二、经典选读(20分钟)1. 展示PPT:展示《弟子规》中的相关内容,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等。

2. 朗读:教师带领幼儿朗读《弟子规》相关段落。

3. 解读:教师对《弟子规》中的内容进行解读,讲解其内涵和意义。

三、主题探讨(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你认为孝悌、诚信、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体现?- 如何将这些品质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2. 分享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总结:强调孝悌、诚信、礼仪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品质。

2. 幼儿反思:引导幼儿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孝悌、诚信、礼仪。

---第二课时一、活动导入(10分钟)1. 情景模拟:设置一个生活场景,让幼儿模拟践行孝悌、诚信、礼仪。

2. 提问:在这个场景中,你应该如何表现?二、实践体验(30分钟)1. 角色扮演:让幼儿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如:- 父母生病,子女如何关心照顾?- 朋友之间发生误会,如何化解矛盾?- 在公共场所,如何遵守礼仪?2. 观察与评价: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进行评价。

三、总结与分享(20分钟)1. 分享感受:让幼儿分享在实践体验中的感受和收获。

2. 教师总结:强调国学心育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悌、诚信、礼仪。

育灵童国学课程小结

育灵童国学课程小结

育灵童国学课程小结摘要:一、引言二、课程概述1.课程内容2.课程目标3.课程形式三、课程亮点1.国学经典诵读2.传统文化体验3.实践活动四、学生收获1.知识技能2.思维方式3.情感态度五、教师评价1.教学方法2.教学效果3.学生反馈六、课程改进与建议1.教学内容调整2.教学方式优化3.课程评价完善七、结语正文:【引言】随着现代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国学教育。

育灵童国学课程作为一项特色课程,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本文将对该课程进行简要总结,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课程概述】一、课程内容育灵童国学课程涵盖了我国古代经典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

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经典诵读,以及书法、国画、茶艺等传统文化体验。

二、课程目标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三、课程形式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又有丰富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国学的魅力。

【课程亮点】一、国学经典诵读课程中,学生将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怀。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统文化体验课程设置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体验环节,如书法、国画、茶艺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亲自动手实践,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实践活动课程组织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访谈、讲座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学生收获】一、知识技能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国学基本知识,提高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思维方式课程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

2024年幼儿园国学标准教案

2024年幼儿园国学标准教案

2024年幼儿园国学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国学启蒙教育标准教材》第三单元“经典诗词”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静夜思》、《春晓》、《咏鹅》三首经典古诗的学习与赏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能够背诵并理解诗意。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国学文化的兴趣。

3.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三首古诗的意境和寓意。

重点:背诵三首古诗,掌握基本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古诗挂图、多媒体设备、古诗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古诗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引导他们讲述图画中的故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静夜思》,讲解诗意,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2)学生自主阅读《春晓》,分组讨论诗意,教师点评并指导。

(3)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咏鹅》,分析诗歌的韵律美,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设定一个夜晚、一个春天的早晨和一个池塘的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用古诗描述场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挑选一首古诗,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寓意。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古诗,进行填空、改错等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经典诗词学习——《静夜思》、《春晓》、《咏鹅》2. 内容:(1)三首古诗全文(2)诗意解析(3)重点词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所学古诗,写一段描述夜晚、春天早晨或池塘的文字。

2. 答案示例:夜晚,月儿弯弯,寂静无声。

我独自一人站在窗前,思念远方的家乡,不禁感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收集其他经典诗词,进行学习与分享。

2. 举办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结合生活实际,创作属于自己的古诗。

国学幼儿园 幼儿园国学课程教案(优秀3篇)

国学幼儿园 幼儿园国学课程教案(优秀3篇)

国学幼儿园幼儿园国学课程教案(优秀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3篇幼儿园国学课程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国学幼儿园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幼儿园国学课程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理解“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含义,并能初步诵读。

2、能用“哎”及时回答他人的呼唤,知道大人吩咐的事情不偷懒。

3、在生活中,懂得尊重父母和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1、提前请隔壁班级能力强的一位幼儿及家长拍摄相关录象。

两人的照片一张。

2、文字图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

3、每个幼儿的身上贴好名字。

(便于老师叫出小朋友的名字)活动过程(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

孩子们今天薛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一个新朋友。

听音乐进场。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叫想想。

她在干什么?搭积木玩得可开心啦。

这时候,谁在喊她?(二)出示视频1,理解语句“父母呼,应勿缓。

”的意思,并会用“哎”答应别人。

1、视频1.2、师幼讨论。

教师:咦,想想答应妈妈了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想想,妈妈喊你,你会怎么答应。

3、游戏:我喊你答。

教师:我现在做妈妈,你们都是我的孩子,喊你名字的时候要赶快答应?教师小结:集体喊、过度到个别喊。

(真是有礼貌的孩子,你回答的真快啊等等)教师:我们都知道爸爸妈妈喊我们名字的时候要赶快回答“哎”,想想听到了吗?呀想想也答应得很快,我们一起表扬一下。

你们也很能干,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4、练习诵读“父母呼,应勿缓。

”教师: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小孩子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课件1,放慢速度)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

幼儿回答出一句,及时提炼句子,还有谁来会所说听到了什么?(并出示字卡)分角色诵读“父母呼,应勿缓”。

男孩子们(唉)你来读一读。

女孩子们,你们也来读一读。

(三)播放视频2,理解语句“父母命,行勿懒。

”师:爸爸妈妈喊我们名字的时候要马上答应,那爸爸妈妈让我们做事情的时候该怎么做呢。

育灵童国学教案

育灵童国学教案

育灵童国学教案教案标题:育灵童国学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国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通过系统的国学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掌握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内涵;- 熟悉国学经典的作者和历史背景。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内涵;- 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 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如何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与探究(15分钟)- 介绍国学经典的概念和分类,如《论语》、《孟子》等;- 分析国学经典的作者和历史背景,如孔子、孟子等;- 通过阅读经典片段,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道德教育和人生智慧。

3. 学习活动与讨论(20分钟)- 分组进行国学经典阅读和讨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经典进行深入研究;-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辨和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创造能力; - 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4. 拓展延伸与实践活动(15分钟)- 组织学生参观国学馆、古代文化遗址等地,亲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 鼓励学生参与国学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组织学生开展国学社团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国学教案幼儿园范文

国学教案幼儿园范文

国学教案幼儿园范文国学教案:了解古人故乡和生活的美丽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国学故乡和生活的美丽,培养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开发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古人故乡的美丽景色。

2.一些小玩具和手工材料供幼儿手工制作。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古人故乡的美丽景色,如山川、湖泊、村庄等。

引导幼儿欣赏这些美丽的景色,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兴趣。

2.感知古人生活的美丽(10分钟):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向幼儿介绍古人的生活,例如穿越古代乡村、参观古代建筑等。

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古人生活的美丽之处。

3.小组讨论(15分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主题,例如古代农田耕作、古代建筑、古代节日等。

鼓励幼儿从不同角度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4.手工制作(20分钟):根据幼儿的讨论结果,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手工制作,例如制作一个小农场,用纸盒和纸板制作古代乡村景色等。

5.观摩展示(15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手工作品,并让其他小组观摩和欣赏。

鼓励幼儿评论和欣赏其他小组的作品,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6.总结(5分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提问幼儿对古人故乡和生活的美丽有什么新的认识。

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延伸:1.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古人故乡和生活的美丽,例如通过图书馆借阅古代乡村生活的绘本。

2.可以带领幼儿实地参观一些古代建筑或景点,让幼儿亲身感受古人生活的美丽。

育灵童第七册国学教案

育灵童第七册国学教案

育灵童第七册国学教案四年级上册国学教案第1课本末终始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反复诵读加强对“大学之道、知止而后有定”的理解,读出课文的节奏感,尤其是文中的排比句。

2、能通过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知道《大学》的思想,知道“三纲”是什么、用来干什么。

3、能够理解课文所表现的做事要分清本末终始的道理,举出自己生活中与此道理相关的例子。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三、教学难点:对“大学之道、知止而后有定”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期我们学习了《论语》。

本期学习《大学》、《中庸》的一些思想。

(二)新授1、学生自由试读课文,注意读懂字音可以左右同桌读,并帮帮同学真的读懂了吗?2、同桌读得好吗?谁愿意读一读(师评价)。

指多名学生读一读。

3、谁能把握好停顿和语气来?读后师指导停顿。

4、放课件范读,学生认真听,仔细看。

5、全体自由试着读(1)谁来试试,读后点评。

(2)全班齐读读出音律美、节奏美6、再次听课件范读,找出自己的不足。

师总结: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么办?师重点讲解“大学之道、知止而后有定”。

7、师说:同学们表现太好了,老师给你们讲讲《扬汤止沸》。

8、我们讲讲分清本末先后的道理?让学生说说。

9、自己借助书上提供的资料或与同学交流、问老师都成,试着理解课文10、通过自己理解你知道了什么?师进行点拨你们说得特别好,老师与你们一起欣赏诗歌。

简介一下作者。

孩子们齐读课文。

师送你们一个神奇汉字“止”。

师先板书,让学生猜,师再说。

说一说你对“大学之道、知止而后有定”的理解?巩固学习1、带节奏齐读课文(配乐)2、自由朗读课文3、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4、你学到了什么?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5、分小组分段落读课文,并进行比赛。

6、自由齐读全文7、老师与你们一齐来读一读,背一背。

前后同学背一背,配合音乐背一背(四)、讨论:你怎么理解“大学之道、知止而后有定”?(五)总结:通过学习,你对“大学之道、知止而后有定“有一个较深感知了吗?(六)说一说读读课文中的故事,试着说一说你的理解。

2024年国学经典教案幼儿园

2024年国学经典教案幼儿园

2024年国学经典教案幼儿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幼儿启蒙教材》第三章节,详细内容为《弟子规》的诵读与讲解。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通过简练的词句,教导幼儿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日常行为准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熟悉《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正确诵读并进行简单讲解。

2. 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正确诵读《弟子规》,进行简单的讲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弟子规》教材、故事卡片。

学具:笔、纸、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与《弟子规》相关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让幼儿认识到遵守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弟子规》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讲解,让幼儿理解其中的道理。

3. 诵读与讲解(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诵读《弟子规》,逐句进行讲解,让幼儿掌握其中的道德规范。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与《弟子规》相关的问题,让幼儿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互相讨论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课程《弟子规》诵读与讲解2. 主要内容:a. 《弟子规》的道德规范b. 诵读与讲解技巧3. 重点、难点提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家长协助,让幼儿正确诵读《弟子规》。

b. 让幼儿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解《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

2. 答案:a. 诵读:《弟子规》全文。

b. 讲解:根据幼儿的理解程度,给出简单明了的讲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学习《弟子规》。

b. 组织幼儿参加与国学经典相关的活动,如诵读比赛、故事分享会等。

【小学】育灵童国学教材介绍

【小学】育灵童国学教材介绍

【关键字】小学小学《国学》教材介绍一、教材介绍小学《国学》教材是育灵童教育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国学研究专家、心理学专家、课程与教学研究专家和众多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的精神编写的。

教材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为参照,旨在让少年儿童通过对国学典范的系统学习和深切体味,认识国学的价值,激发学习国学的兴趣,增进国学的素养,从而奠定一个中国人必需的国学修养和人文底蕴。

本套教材已入选国家“985”工程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是目前我国第一套规范化、系统性的小学国学典范教材,堪称我国新时期国学典范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小学《国学》教材共12册,供小学6个年级12个学期使用。

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按照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全套教材分为三个学段,涵盖了国学典范的基本内容。

一、二年级主要学习传统蒙学的内容,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选);三、四年级系统学习《论语》(选)、《大学中庸》(选)、《孟子》(选);五、六年级重点学习《老子》(选)、《庄子》(选)、《史记》(选)、《资治通鉴》(选)、《历代美文选》。

这些典范是经过众多的专家学者反复论证,从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中选取的在历史上最具代表性、至今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同时又最适合少年儿童学习的内容。

每册以一种典范为核心,全套教材构成了一个严整的、系统的国学典范学习体系,有助于少年儿童在六年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把握中国传统典范的精华所在,系统地了解国学典范中的核心内容。

小学《国学》教材的编写,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在注重科学性、系统性的前提下,着力在趣味性、可读性上下功夫,力图通过讲说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营造想象的空间,使学生真正爱学、乐学,从而将他们引领进入到教育的过程之中。

托育课程国学教案模板范文

托育课程国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幼儿国学启蒙课程课程目标:1. 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2.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对象: 3-6岁幼儿课时: 45分钟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

2. 小卡片(用于游戏和互动)。

3. 简易教具(如毛笔、宣纸、传统乐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音乐导入:播放一段中国传统音乐,如《茉莉花》或《春江花月夜》,让幼儿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美。

2. 教师引导:向幼儿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经典诵读(15分钟)1. 选读内容: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的经典短文,如《三字经》、《弟子规》等。

2. 教师示范: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注意发音准确、节奏鲜明。

3. 幼儿跟读: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朗读,逐步提高朗读速度和准确度。

三、互动游戏(15分钟)1. 游戏名称:“猜猜我是谁”(通过图片或动画展示传统人物或物品,让幼儿猜测)2. 游戏目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同时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3. 游戏过程:- 教师展示图片或动画,如古代皇帝、武将、琴棋书画等。

- 幼儿猜测图片或动画中的人物或物品。

- 教师揭晓答案,并简要介绍相关文化知识。

四、手工制作(10分钟)1. 活动名称:“制作传统扇子”2. 活动目的: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了解传统扇子的文化内涵。

3. 活动过程:- 教师讲解扇子的制作步骤,如剪裁、粘贴、绘画等。

- 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动手制作扇子。

- 完成后,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制作过程。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幼儿分享: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3. 布置作业:布置与课程相关的家庭作业,如让幼儿向家长介绍一个中国传统节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乐、诵读、游戏、手工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认为,一个人做好了,就能使一个家和睦,使一个国安宁,这是什么意思?那么,这个人怎么做,才是“做好”呢?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二)新授
1、你们自由试读课文,注意读懂字音
可以左右同桌读,并帮帮同学真的读懂了吗?
2、同桌读得好吗?谁愿意读一读(师评价)。指多名学生读一读。
3、谁能把握好停顿和语气来?读后师指导停顿。
四年级上册国学教案
第1课 本末终始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诵读加强对“大学之道、知止而后有定”的理解,读出课文的节奏感,尤其是文中的排比句。
2、能通过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知道《大学》的思想,知道“三纲”是什么、用来干什么。
3、能够理解课文所表现的做事要分清本末终始的道理,举出自己生活中与此道理相关的例子。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注意文言文的节奏。
2、结合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尤其注意难度较大的字词。
3、对“诚意”有初步认识,知道其在修身过程中的重要性。并能把它和学校、家庭生活进行联系。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三、教学难点:
对“诚意”有初步认识,知道其在修身过程中的重要性。并能把它和学校、家庭生活进行联系。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注意读出文言文。
三、教学难点:
对“正心”有初步认识,能够联系日常生活来理解“正心”的表现。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第二课中我们学习的“八条目”是什么?(指名回答),今天我们要学习”八条目”中的第二条:正心
(二)新授
3、初步理解课文中提倡“以修身为本”的意义,知道课文用了顺推和逆推两种论证方法论述“八条目”的逻辑关系。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三、教学难点:
理解“八条目”与修身的关系和课文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周期我们学习了《本末终始》。今天学《大学》另外一篇文章。
7、师说:同学们表现太好了,老师给你们讲讲《扬汤止沸》。
8、我们讲讲分清本末先后的道理?让学生说说。
9、自己借助书上提供的资料或与同学交流、问老师都成,试着理解课文
10、通过自己理解你知道了什么?师进行点拨
你们说得特别好,老师与你们一起欣赏诗歌。简介一下作者。
孩子们齐读课文。师送你们一个神奇汉字“止”。师先板书,让学生猜,师再说。
1、你知道”正心”是什么意思吗?带着这个问题你们自由试读课文,注意读懂字音
可以左右同桌读,并帮帮同学真的读懂了吗?
2、同桌读得好吗?谁愿意读一读(师评价)。指多名学生读一读。
3、谁能把握好停顿和语气来?读后师指导停顿。
4、放课件范读,学生认真听,仔细看。
5、如何才能做到”正心”?什么叫“正心”?全体自由试着读
(五)总结:
通过学习,你对“大学之道、知止而后有定“有一个较深感知了吗?
(六)说一说
读读课文中的故事,试着说一说你的理解。“亲民”是指的什么?
(七)
把课文背给父母听。
教学总结:
第2课 修身为本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注意读出这段文字中推理论证的气势。
2、知道“八条目”是什么,知道“格物、致知、庶人”等词语的意思,大体了解课文两个自然段的基本内容。
说一说你对“大学之道、知止而后有定”的理解?
巩固学习
1、带节奏齐读课文(配乐)
2、自由朗读课文
3、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你学到了什么?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
5、分小组分段落读课文,并进行比赛。
6、自由齐读全文
7、老师与你们一齐来读一读,背一背。前后同学背一背,配合音乐背一背
(四)、讨论:你怎么理解“大学之道、知止而后有定”?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三、教学难点:
对“大学之道、知止而后有定”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期我们学习了《论语》。本期学习《大学》、《中庸》的一些思想。
(二)新授
1、学生自由试读课文,注意读懂字音
可以左右同桌读,并帮帮同学真的读懂吗?(二)新授1、学生自由试读课文,注意读懂字音
可以左右同桌读,并帮帮同学真的读懂了吗?
2、同桌读得好吗?谁愿意读一读(师评价)。指多名学生读一读。
3、谁能把握好停顿和语气来?读后师指导停顿。
4、放课件范读,学生认真听,仔细看。
5、全体自由试着读
(1)谁来试试,读后点评。
(2)全班齐读 读出音律美、节奏美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古人提倡从“絜矩之道”和重德来治国,能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上对下的表率作用。
四、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4、放课件范读,学生认真听,仔细看。
5、全体自由试着读
(1)谁来试试,读后点评。
(2)全班齐读 读出音律美、节奏美
6、再次听课件范读,找出自己的不足。
师总结: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么办?师重点讲解“富润屋,德润身”。
7、师说:同学们表现太好了,老师给你们讲讲《“我心有主”》。
8、我们讲讲诚意与修身的关系?让学生说说。
(八)作业:把课文背给家长听
把课文背给家长听
教学总结:
第6课 治国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文第一句、第二段第一句要背诵。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的意思,其中既须注意有词性变化的词组如“老老、长长”,也须注意比较难得生字。
3、能初步理解“絜矩之道”和“德本财末”的含义,理解古人提倡从“絜矩之道”和重德来治国,能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上对下的表率作用。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修身为本》。今天学《大学》另外一篇文章。
(二)新授
1、学生自由试读课文,注意读懂字音
可以左右同桌读,并帮帮同学真的读懂了吗?
2、同桌读得好吗?谁愿意读一读(师评价)。指多名学生读一读。
3、谁能把握好停顿和语气来?读后师指导停顿。
6、自由齐读全文
7、老师与你们一齐来读一读,背一背。前后同学背一背,配合音乐背一背
(四)、讨论:你怎么“八条目”与修身的关系?
(五)总结:
通过学习,你对““八条目”有一个初步的理解了吗?
(六)读一读
读读课文中的话,体会古人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哪些德行。
(七)
把课文背给父母听。
教学总结:
第3课 诚意
一、教学目标:
(四)、讨论:在生活中,你怎么做到“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五)总结:
通过学习,你对“有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一个初步的理解了吗?
(六)读一读
读读课文中的话,体会古人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哪些德行。
(七)联系实际说一说
“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什么意思? 只有这样,才能与人和谐相处。做一个“两型”学校的好学生。
2、同桌读得好吗?谁愿意读一读(师评价)。指多名学生读一读。
3、谁能把握好停顿和语气来?读后师指导停顿。
4、放课件范读,学生认真听,仔细看。
5、全体自由试着读
(1)谁来试试,读后点评。
(2)全班齐读 读出音律美、节奏美
6、再次听课件范读,找出自己的不足。
师总结: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么办?师重点讲解“大学之道、知止而后有定”。
(七)联系实际说一说“正心”是什么意思?
(八)作业:
把课文背给家长听
教学总结:
第5课 齐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尤其需要注意那些难度大容易念错的字,如“偾、中”
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的意思,尤其需要注意那些难度较大的字词,比如“愤 、恐惧、好乐、忧患”这四个词语的构成关系。
9、联系生活实际,为了正心,我们要怎么做?
10、通过自己理解你知道了什么?师进行点拨
你们说得特别好,老师与你们一起欣赏诗歌。
孩子们齐读课文。师送你们一个神奇汉字“正”。师先板书,让学生猜,师再说。
说一说你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
巩固学习
1、带节奏齐读课文(配乐)
2、自由朗读课文
3、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七)
把课文背给父母听。
教学总结:
第4课 正心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言文。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的意思,尤其需要注意那些难度较大的字词,比如“愤 、恐惧、好乐、忧患”这四个词语的构成关系。
3、对“正心”有初步认识,能够联系日常生活来理解“正心”的表现。
(1)谁来试试,读后点评。
(2)全班齐读 读出音律美、节奏美
(3)指名回答问题。
6、再次听课件范读,找出自己的不足。
师总结: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么办?师重点讲解“愤 、恐惧、好乐、忧患”。
7、师说:同学们表现太好了,老师给你们讲讲《好乐忘国》,同时放一段视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8、我们为什么要正心?让学生说说。
7、师说:同学们表现太好了,老师给你们讲讲《天下与国家》,同时放一段视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8、我们为什么要“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让学生说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