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先生在难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潘先⽣在难中
《潘先⽣在难中》
叶圣陶(叶绍钧)
写作特⾊
他是五四运动的第⼀个⽂学研究会的创⽴⼈之⼀,终⾝致⼒于出版及语⽂的教学。
他最重要的⼯作原动⼒是他的座右铭¡°⽂学为⼈⽣¡±。
他是为⼈⽣派的代表作家,表现⼩知识分⼦⼩市民的¡°灰⾊⼈⽣¡±(软弱、⾃私、空虚、苟且、⿇⽊)。
冷静客观的现实主义、⼿法;平实⽽富有表现⼒,⾃然⽽纯正的语⾔。
• “在记忆中,我似乎从来没有撰述过⾃⼰有些模糊或者不甚清楚的知识。
换句话说,我不能写那些只是通过想象得来的东西,但我也没有失掉想象⼒。
我⽣活在城市⾥,乡镇和农村,我写在那些地⽅观察到的事物。
作为⼀名⽼师,我了解⼀些教育圈的⽣活,我也记录下来。
在⼀些相当基础和浅显的层⾯,我关注着中国⾰命逐渐的发展,同时,我也记录下这些事情。
”
创作特点
•现实主义是叶圣陶最为鲜明的特点。
• 叶圣陶发现中国的很多⼈是⾃私、冷淡、伪善和保守的。
他表达了⾃⼰的不满,希望唤醒⼈们的知觉并正视这些社会顽疾。
叶圣陶不仅写故事,⽽且报道社会的谬误。
他的作品不是⽤来消遣,⽽是⽤认知和对现实的思考来连填充⼈们的余暇。
• “……写作的基础是⼀双有洞察⼒和善于观察的眼睛,⽽我的眼睛却不怎么拥有洞察⼒……当然,没有必要以写作为⽬的训练⽽⼀个⼈的眼睛,对于眼睛的训练,是为了洞察现实,丰富⽣活。
”(摘⾃—叶圣陶,《过去随谈》46页)
• 叶圣陶的语⾔是简练⽽感⼈的,他以⽤恰当的词语表述⾃⼰的能⼒⽽出名。
¡°情感如同忽明忽暗的灯⽕,但是记述却因为这灯⽕⽽引⼈注⽬。
¡±
⼈物分析——潘先⽣
• 初读过后你感觉潘先⽣是个怎样的⼈?你喜欢这个⼈吗?
• 潘先⽣是⼩镇上的⼀个教员,他的灵魂是灰⾊的。
他没有锐⽓、没有理想、安于现状、满⾜于既得利益,是个苟且偷⽣、逆来顺受的市民式的知识分⼦。
• 在军阀混战的年⽉,逃难是⼈们常遇到的事。
作品截取了潘先⽣在逃难中的三个⽚断来写⼈物。
逃难
• 第⼀个⽚断,写的是战争要来时,潘先⽣带领⼉⼥逃离⼩镇,奔往上海的情形。
• 请选出你觉得最有趣的细节描写并说明理由:• 下车,出站,叫车,开房
潘先⽣的长蛇阵
• 潘先⽣摆下长蛇阵的⽬的何在?
这个⽚段主要表现了潘先⽣怎样的性格特点?
• 潘先⽣在这节中⼼情的变化过程:
• 下车、出站时:
• ⾏为:
• 摆长蛇阵
• ⼼绪:
• 镇定象在梦⾥怅惘⼀喜幸运
• 叫黄包车:
• ¡°黄包车!¡±潘先⽣很⼊调地喊。
车夫们听见了,⼀齐拉着车围拢来,问他到什么地⽅。
他稍微昂起了头,似乎增加了好⼏分威严,伸出两个指头扬着说,¡°只消两辆!两辆!¡±他想了⼀想,继续说,¡°⼗个铜⼦,四马路,去的就去!¡±这分明表⽰他是个¡°⽼上海¡±。
• ⾃鸣得意,傲慢。
因为他¡°从毁灭和危难的当中捡回性命¡±
• 安顿下来以后:
• 饮酒、作诗
• 苟且偷安的陶醉
性格特点
• 主要表现了主⼈公在这荒乱局势的沉浮之中,为了⾃⼰⾝家利益⽽精于谋算的性格特点,以及苟且偷安的卑琐⼼理。
回让⾥
• 第⼆个⽚断,写潘先⽣独⾃回到⼩镇的情形。
起草劝学书的⽬的:
表⾯:
¡°⼦弟的教育犹如布帛菽粟¡±, ¡°是地⽅和国家的荣誉¡±
实质:
为了讨好上司⽽保住饭碗。
效果:对他卑琐⾏为的绝妙讽刺。
• ⼊红⼗字会:
• 索取会旗与徽章。
• 表⾯上:
• 装扮出慈善家的⾯孔, ¡°缴纳会费¡±,宣称愿意把学校¡°作为妇⼥收容所¡±
• 实质⽬的:
• 为了弄个护⾝符以保住⾃家财产和妻⼉安全。
性格特征
• 作者通过写潘先⽣为了保住饭碗、讨得上司赏识,不顾安危回到让⾥以及战⽕逼近时,他⼜急着⼊红⼗字会等情节,表现出了潘先⽣习惯看上司眼⾊⾏事、懦弱、虚伪的性格特征。
¡°红房⼦¡±避难,写条幅
•第三个⽚断,先写潘先⽣听到正安失守的消息后,仓惶逃⼊洋⼈的“红房⼦”⾥避难,接着写战事停⽌后,潘先⽣为欢迎杜统帅⽽写颂辞。
•仓皇避难,叫黄包车:
• ¡°车!车!福星街红房⼦,⼀⽑钱。
¡±¡°哪⾥有⼀⽑钱的?¡±车夫懒懒地说。
¡°你看这⼏天路上有⼏辆车?不是拚死寻饭吃的,早就躲起来了。
随你要不要,三⽑钱。
¡± ¡°就是三⽑钱,¡±潘先⽣迎上去,跨上脚踏坐稳了,¡°你也得依着我,跑得快⼀点!¡± ¡°潘先⽣,你到哪⾥
去?¡±⼀个姓黄的同业在途中瞥见了他,站定了问。
¡°哦,先⽣,到那边¡¡¡±潘先⽣失措地回答,也不辨问他的是谁;忽然想起回答那⼈简直是多事¡ª¡ª车轮滚得绝快,那⼈决不会赶上来再问,¡ª¡ª便缩住了。
第⼆次叫黄包车
• 这次的情态和上次有何不同?
• 上次踞傲、做作,这次惊恐、失态。
• 避难遇局长(对话:主⼈,局长,局长表弟,中年⼈,潘先⽣)
• 性格特点:
• 他作了⼀番更精彩的表演,⼀⼼为⼰和善于逢迎,写出潘先⽣那⾃私的胸襟和世故圆滑的性格特点。
写对联:
潘先⽣脑中闪现:
¡°拉夫,开炮,烧房屋,淫妇⼈,菜⾊的男⼥,腐烂的死⼫¡±
写下的:
¡°功⾼岳牧¡±、¡°德隆恩溥¡±。
"潘先⽣觉得这当⼉很有点滋味"
• 怎样来理解这个滋味?
• ¡°潘先⽣最终很有点滋味地接受别⼈推举,写字幅为暂得胜利的军阀歌功颂德。
”
• ¡°像是办喜事的样⼦¡±
• ¡°写什么东西,我完全茫然¡±
• ¡°觉得这当⼉很有点滋味¡±
• ⼩说最后的结尾,既写出了他良⼼尚存,也讽刺了这个⼈物苟安⾃私的灵魂。
⼼理特征:
• 胆⼩怕事、苟且偷安、⿇⽊、缺少正义感的奴性⼼理。
作品主题与⼈物形象
《潘先⽣在难中》是叶圣陶早期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篇。
⼩说反映了直系军阀和反直系军阀之间的狗咬狗的战争。
⼩说对于军阀战争所制造的骚乱和灾祸是有所反映的,作者对于战争制造者的罪⾏的揭露与指斥也是鲜明的。
不过,战争的骚乱仅仅被作为故事的背景⽽加以揭⽰,作品的着眼点主要是描写在这骚乱背景之中的主⼈公的⼼理⾔⾏,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从⽽来对现实社会、尤其是对⼩资产阶级知识分⼦的灰暗⽣活“讽它⼀下”。
(叶圣陶:《随便谈谈我的写⼩说》)
• 潘先⽣的形象在当时是很富有时代特征的。
作品通过塑造这样⼀个⼈物,批判了当时⼀些知识分⼦的处世态度和性格弱点。
同时也通过《潘
潘先⽣在难中》的经历,从⼀和性格弱点。
同时也通过《
个侧⾯表现出军阀混战给⼈民带来的灾难。
• 对⼈物内⼼活动和精神状态作细致具体的描摹,使⼈物灵魂真实地暴露出来,是这篇⼩说最主要的艺术特征。
艺术特⾊
• 1.严格遵循现实主义的原则,“如实地写”⼈⽣。
• 2.善于通过精细⽽冷峻的细节描写,来传达⼩说的题旨。
• 3.叶圣陶的⼩说蕴藉含蓄。
• 这篇短篇⼩说集中反映了叶绍钧短篇⼩说创作的特点与神采:冷静地谛视⼈⽣,客观地描写⼈⽣,从⽽构成⼀种¡°冷隽¡±的风格。
这种风格,往往于客观、冷静中,不加⼊任何主观议论地显露(不露声⾊地显露)作者对⼈物的褒贬。
课后作业
⼀、细读课⽂,揣摩语⾔,回答括弧中的问题:
1、¡°不知⼏多⼈⼼系着的来车居然到了,闷闷的⼀个车站就⼀变⽽为扰扰的境界. ¡±
¡°居然¡±这⼀词可以看出等车的⼈们是什么样的⼼情?提⽰:
诧异,焦急地等来却不太相信。
2、车轮⼀顿,在轨道上站定了;车门⾥弹出去似地跳下了许多⼈.
¡°弹出去似地¡±⾮常形象,它描述了⼀个什么样的状态。
提⽰:
形象地描绘车上⼈之多如⼀个充了⽓的⽪球,⼈就是⾥⾯的⽓。
• 3、于是放下⼿中的孩⼦,舒畅地吐⼀⼝⽓,⼀⼿抹着脸上的汗说,"现在好了!"的确好了,只要跨出那⼀道铁栅栏,就有⼈保险,什么兵⽕焚掠都遭逢不到;⽽已经散失的⼀妻⼀⼦,⼜幸运得很,⼀寻即着: 岂不是四条性命,⼀个⽪包,都从毁灭和危难之中捡了回来么岂不是"现在好了" "黄包车!"潘先⽣很⼊调地喊.
• ¡°⼊调¡±形象的刻画了主⼈当时何种的⼼态?
•
•提⽰:
• ⾃鸣得意,傲慢。
•4、他稍微昂起了头,似乎增加了好⼏分威严,伸出两个指
头扬着说,"只消两辆!两辆!"他想了⼀想,继续说,"⼗个铜⼦,四马路,去的就去!"这分明表⽰他是个"⽼上海".
• ¡°伸¡±¡°扬¡±两词有什么特点?
•提⽰:
• 进⼀步表现¡°他¡±的洋洋得意,⾃视⾼贵的⼩⼈⼼理。
• 5、¡°茶房似答⾮答地⼀点头就⾛,刚出房门,潘先⽣⼜把他喊回来道,"带⼀⽄绍兴,⼀⽑钱熏鱼来." 茶房的脚声听不见了,潘先⽣舒快地对潘师母道,"这⼀刻该得乐⼀乐,喝⼀杯了.你想,从兵祸凶险的地⽅,来到这绝⽆其事的境界,第⼀件可乐.刚才你们忽然离开了我,找了半天找不见,真把我急死了;倒是阿⼆乖觉(他说着,把阿⼆拖在⾝边,⼀⼿轻轻地拍着),他⼀眼便看见了你,于是我迎上来,这是第⼆件可乐.乐哉乐哉,陶陶酌⼀杯."他作举杯就⼝的样⼦,迷迷地笑着.
• 从这⼀段可以看出潘先⽣是个什么样的⼈?
• 提⽰:
• 主要表现了主⼈公在这荒乱局势的沉浮之中,为了⾃⼰⾝家利益⽽精于谋算的性格特点,以及苟且偷安的卑琐⼼理。
• 6、¡°潘师母不响,她正想着家⾥呢.细软的虽然已经带在⽪包⾥,寄到教堂⾥去了,但是留下的东西究竟还不少.不知王妈到底可靠不可靠;⼜不知隔壁那家穷⼈家有没有知道他们⼀家都出来了,只剩个王妈在家⾥看守;⼜不知王妈睡觉时,会不会忘了关上⼀扇门或是⼀扇窗.她⼜想起院⼦⾥的三只母鸡,没有完⼯的阿⼆的裤⼦,厨房⾥的⼀碗⽩熝鸭¡¡真同通了电⼀般
真同通了电⼀般,⼀刻之间,种种的事情都涌上⼼头,觉得异样地不舒服;便叹⼝⽓道,"不知弄到怎样呢!"
• 从这⼀段可以看出潘师母是个什么样的⼈?¡±
• 提⽰:
• ⽄⽄计较,⼩肚鸡肠,不问政治不关⼼时局(除⾮与⾃家性命和利益有关)
• 7、"你懂得什么!"潘先⽣颇怀着鄙薄的意思."这种话
只配躲在家⾥,伏在床⾓⾥,由你这种⼥⼈去说;你道我们也说得出⼝么!你切不要拦阻我(这时候他已转为抚慰的声调),回去是⼀定要回去的;但是包你没有⼀点危险,我⾃有保全⾃⼰的法⼦.⽽且(他⾃喜⼼思灵敏,微微笑着),你不是很不放⼼家⾥的东西么我回去了,就可以⾃⼰照看,你也能定⼼定意住在这⾥了.等到时局平定了,我马上来接你们回去."
• 分析潘先⽣说这话的⼼态变化。
• 提⽰:
• 当潘师母要他回上司的话时,他表现出害怕虚弱,为掩饰这⼀情态,只有以⽣硬的态度对潘师母,⽽后⼜觉着不妥,转为劝慰。
这是个在上司⾯前理不直⽓不壮⼗分懦弱的⼈。
• 8、扣了⼗⼏下,王妈⽅才把门开了.⼀见潘先⽣,出惊地说,¡°怎么,先⽣回来了!不⽤逃难了么?潘先⽣含糊回答了她;奔进⾥⾯四周⼀看,便开了房门的锁,直闯进去上下左右打量着.没有变更,⼀点没有变更,什么都同昨天⼀样.于是他吊起的半个⼼放下来了.
• ¡°⽅才¡±在这⾥有什么妙处?¡°奔¡±¡°闯¡±两词反映潘先⽣什么样的⼼态?
• 提⽰:
• 看出潘先⽣夫妇对保命保家⼀样不落下。
王妈的¡°⽅才¡±开门⾜见他们临⾛之前对王妈⼀定是千叮咛万嘱咐,⽽潘先⽣对家产的担忧使得他¡°奔¡±¡°闯进屋⾥。
• 9、¡°¡-⼀⼝⽓奔到⾃⼰的学校⾥,提起笔来就起草送给学⽣家属的通告.通告中说 ¡¡±
• 潘先⽣为什么要这么着急?
•提⽰:
• 急切想在上司⾯前挣表现,领头等功。
• 10、⼀个红⼗字徽章早已缀上潘先⽣的⾐襟,闪耀着慈善庄严的光,给与潘先⽣⼀种新的勇⽓.其余⼏个呢,重重包裹,藏在潘先⽣贴⾝⼩衫的⼀个⼝袋⾥.
• 若这句话改成:潘先⽣把⼀个红⼗字徽章戴在⾐襟上,
徽章闪耀着慈善庄严的光,给与潘先⽣⼀种新的勇⽓.其余⼏个呢,重重包裹,藏在潘先⽣贴⾝⼩衫的⼀个⼝袋⾥。
好不好?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提⽰:
• 原句中的¡°早已¡±和¡°缀¡±两词,把潘先⽣得到保障后的忘乎所以喜出望外的情态和的卑微⼼理表现出来。
• 11、潘先⽣觉得这当⼉很有点意味,接了笔便在墨盆⾥蘸墨汁。
• 结合前后⽂,说说这⾥的¡°意味¡±是⼀种什么意味?•提⽰:
• ⼀⽅⾯潘先⽣写字幅要为暂得胜利的军阀歌功颂德。
另⼀⽅⾯⾃⼰⼜亲见过战争的残酷,在谎⾔的⽭盾中⾃然意味深长。
• ⼆、作者着意的描写了潘先⽣⼀家逃难,在下⽕车时,潘先⽣让⼀家⼈⼿拉着⼿,⾸尾相连的安排,请分析这⼀细节的设置对潘先⽣这⼀热外⼈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帮助。
•
•提⽰:
• 这⼀细节让我们清晰的看见了潘先⽣整个精神世界⾥,只有妻⼦、⼉⼥与⾃⼰⾝家性命的庸俗灵魂。
•三、分析潘先⽣的性格及形象意义。
•提⽰:
• 1、潘先⽣没有锐⽓、没有社会意识、安于现状、苟且偷⽣、逆来顺受的⼩市民式的知识分⼦。
• 2、潘先⽣这⼀艺术形象的社会意义,不仅在于嘲讽、批判了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屈服于丑恶现实的⼈⽣态度和性格弱点,也从侧⾯揭露了军阀混战给社会带来的悲哀和苦难。
•四、《潘先⽣在难中》的结尾有什么特⾊?
•提⽰:
• 具有画龙点睛之笔。
这是揭露、嘲讽潘先⽣⼩市民劣根性的最深刻⼀笔。
• 潘先⽣在结尾⾁⿇的歌颂军阀,则是为¡°保全⾃⼰
¡±⽽没有是⾮没有原则了。
这是⼩市民的最劣根性。
这不仅是为了¡°保全⾃⼰¡±,⽽且是为了得到上头的赏识⽽往上爬。
这就更卑劣;但这也正是⼩市民的思想性格的根本特征,是⼩说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