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育美好的人性-精品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让教育盛开美丽的人性之花

让教育盛开美丽的人性之花

让教育盛开美丽的人性之花“累并快乐着,是我当班主任的莫大收获。

”班主任的辛苦人人皆知,但班主任的乐趣却不是每个人都能了解享受的,当走进学生心灵中的时候,当看到学生成长的时候,当和学生融聚一起的时候……太多太多的时刻溢满心灵的感动,让我时刻感受着生命价值的体现。

我是个愿意寻找生活中美点的人,更喜欢塑造学生美的形象、美的心灵,感受生活、热爱生命,借此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激发生命的潜质和内心的向往,引导他们进一步探寻科学知识。

一、“没有爱,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班主任首先是个情感型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做学生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也是我管理的法宝。

中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有这样那样的毛病。

对这些学生,我总是认真分析他们的优缺点,用学生的优点来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转化。

我带的班级曾有一个学生,自由散漫,不思进取,学习成绩很差,连他自己都对自己没有信心。

班上学生不喜欢他,老师也头疼。

我多次找这名学生倾心交谈,了解到他曾在小学时参加朗读比赛,得到过一等奖。

抓住了这一优点,就在上语文课时多次让这名学生在班上朗读课文,并总是鼓励他“你读的真好”,“进步真大”。

课余时间还让他在班级里演讲,有意识的发动其他学生来赞美他演讲的风度,赞美他演讲的语言,赞美他演讲说理透彻,逻辑严密,赞美他思想性强,赞美他知识丰富,视野开阔。

这种赏识教育获得了极大成功,在老师和学生的赞美中,这名学生找回了自信。

他改变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困境,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真情赞美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金钥匙,真情赏识是一缕阳光,可以照亮学生的心田,每名学生都会因它而愈加灿烂,让孩子在赞许的雨露中绽放笑脸,健康快乐的成长。

孔振洋这个学生好动而且还比较霸气,但我不怕调皮捣蛋者,因为我觉得这类人比较聪明,但很少得到老师的关爱,那我就爱他们,先让他们感受温暖,让他们愿意靠到老师身边来,这样我就多一些了解他们的机会,并且跟他以前的同学了解他以往的表现,老师都是怎样对待他们的,了解学生眼中的他,发现他本质很好,在一次考试中他仿写的句子很好,就表扬了他,并说他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都很强,一定有写作才能。

教育:培育美好人性

教育:培育美好人性

改造 文化心理首先是价值观 的改变 . 即如何 正
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物理与精神 的关 系 、 生 命 与尊严 的关系 。 在社会 流行 的个 人本 位 、 人 现 个 权利和 自我 中心 、 个性张扬 已经 背离了“ 个人本位”
教 育 要 追 求 什 么 , 们 的 学 校 在 社 会 上 扮 演着 什 么 我
培 育美好 的人性 , 出的是 “ ” 这里 的人不 突 人 。
仅仅 指个体 , 还包含群体 , 以保护人 的发展 、 的 所 人
尊严 、 人的 自由, 是教育体现 以人为本 的具体落实 。 维护 人 的发展 、 的 自由、 的尊严 也是培 育美好 人 人 人性 的价值追求 。
外 的另一种教 育 . 而是素 质教 育的具体 化 , 素质 在
教育 中处于核心地位。 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
( )以人 为 本— — 激 活 自我 意 识 一
澄潭 中学 的快 速发 展并 不等于 我们 已把 握 了 教育规律 。在探索 和实践美好人性教育 的历程 中 , 我们一直 在思考 : 教育是什么 , 教育为什 么 , 我们的
现实 的人性是 人的 自然属性 、 社会属性和精神 属性 合三 为一 的整合 体 。 教育 的重要 使命 , 就是实 现 人的 自然 性 向社会 性转化 。 在认识 领域 , 思维更
高级 , 逻辑更严密 ; 在伦理领域 , 表现为感性 中有理
美好 人性教 育是 一种有 目的地 对个体 人性 施

■ 目 ●1
采访 、 记录 , 选取 了浙江省 3位名校 长的发言稿 , 从不 同的角度呈现 浙江省名校长 的办学思想 与
理念。 ‘

墙 美
-_ 襻 _

教育,让人更美好

教育,让人更美好

教育,让人更美好——教育的意义与教师的追求多伦三中校团委撰稿人:苏静雯“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园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到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

你们的努力决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

只有在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以上是一位曾在二战期间的德国纳粹集中营中遭受过非人折磨的幸存者,战后辗转到美国做,做了一所中学学校的校长,每当新教师来到学校,他都会写给新教师的一封信,信中提及的两个字十分醒目的触发了全社会的思考——人性。

所以,我要谈的第一点是:教育,应培养有人性的人。

“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把掺有活碱和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2011年9月17日在安徽合肥,16岁的周岩因拒绝同校男生追求而遭受对方泼洒打火机油焚烧,惨遭毁容;2011年10月20日,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带尖刀下车,将受害人连捅八刀,致死;2017年12月2日,青岛某中学两名初二男生发生小冲突,一名男生脖子上的动脉血管被刺穿。

”以上案例有的发生在大学,有的发生在中学,有些年份较远,有些年份较近,仅仅四个个案例自然不能完全历数骇人听闻的学生犯罪事件,但足以说明一点:“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从未消失过。

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教育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宋代张载有言:“教育,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而今日,恐怕已鲜有老师和学生,还能真正领悟这个千百年前的古训。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钟道然曾著有《我不原谅》一书,他在说中提到:“今日之中国,学校是工厂,院系是库房,班级是车间,学生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齿轮和螺丝钉,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

培养顶级人性的教育道德教育和个性塑造的作用

培养顶级人性的教育道德教育和个性塑造的作用

培养顶级人性的教育道德教育和个性塑造的作用教育道德教育和个性塑造在培养顶级人性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通过教育道德教育,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形成高尚的品德和自律的行为习惯。

而个性塑造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

本文将探讨教育道德教育和个性塑造在培养顶级人性方面的作用。

首先,教育道德教育对于培养顶级人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教育道德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好的行为和正确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

在教育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经典文献、讲解优秀人物的事迹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个性塑造也对于培养顶级人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天赋,个性塑造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发掘并发展他们的个人特长和潜能。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独特天赋。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个性塑造也会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合作共事、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并建立良好的团队精神。

此外,教育道德教育和个性塑造的作用相互促进。

在个性塑造的过程中,教育者可以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来进行。

通过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示范,在个性塑造中注重道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崇高的人生追求。

而在教育道德教育中,个性塑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不同,教育者需要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潜能。

总结起来,教育道德教育和个性塑造在培养顶级人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道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高尚的品德和自律的行为习惯。

教育:培育美好的人性

教育:培育美好的人性

教育:培育美好的人性(节选)李辛甫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做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有新教师来校任教,他总会给他们写这样一封信: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从集中营生还的校长,我曾亲眼见到人眼所不应见到的情况:那些毒气室是由学有所长的工程师修建的,那些妇女是被知识渊博的医生们毒死的,那些儿童是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的。

所以我怀疑教育的作用。

我对你们唯一的请求是:请回到教育的根本,帮助你们的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

你们的努力不应造就学识渊博的怪物,或多才多艺的变态狂,或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

我始终相信,只有在使孩子们更具有人性之后,读书、写字和算术的能力才具有价值。

是的,教育有自身的规律和价值追求,所以,我时常告诫自己,也告诫我的同行者:激活、培育、守护美好人性,是基础教育最核心、最崇高的价值使命和哲学境界。

这个认知,是我追求的理想教育、实践教育理想的一个基本立足点。

一、我所理解的“美好人性教育”这里所说的“人性”既非上天所赐,也非与生俱来,它是人类长期积淀的、某一集体的深层心理结构,存在于有血有肉的个体之躯。

“美好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与精神属性“三合为一”的整体,其核心内容为科学理性、人文情怀与艺术精神。

“美好人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对个体的人性施加影响的教育实践,是具体化、个性化的素质教育。

它对人的品性、人的综合素质的高度关注,对开发人的自然潜能、社会潜能与精神潜能的高度关注,对促进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有机统一的高度关注等,与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是相契合的。

可以说,着眼于人的认知素养、伦理素养和审美素养的整体提升,彰显人性的光辉,是培育美好人性的终极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在基础教育阶段,“美好人性教育”包含从低到高、相互联系、相互融合三方面内容:一是助学生成人。

即教给学生人之为人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形成人之为人应具备的基本思想、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

二是教学生做人。

即教给学生处理好自己与自己、与社会、与组织、与自然的关系,协调好知、情、意三者的关系,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教育培养完整美好的人性读后感

教育培养完整美好的人性读后感

教育培养完整美好的人性读后感
我们强调美好人性的教育,是有现实针对性的,它没有也不应当以忽视科学理性为代价,科学理性仍然是重要的。

当然,工具理性的过度张扬,对社会文明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后果,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关注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培育美好人性的意义与价值。

教育:从自发走向自觉校长是学校教育的践行者,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决定着教育的样式。

“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在哪里?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工作的目标,价值和意义才能题名明确。

学校的使命是如此重要,它直指学校的存在理由与价值追求购;使命是校园的灵魂,它让每一个前行的人听到有力的召唤,看到光明的指引。

”——清华大学附中校长黄殿军
“自觉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主体表征,自是主体性的表述,觉是内心的觉悟和自我意识的主动觉醒和成熟。

”“自觉教育的内在含义,就是真正给予学生这个特殊阶段的人以符合规律的教育,也就是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结合点上寻找中学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东北师大附中校长李桢
“兴教当以百年计,育人当为百年谋。

”要把“人的成全”作为教育的至上追求。

——江苏省锡山高中校长唐江澎湃
这些话语载荷着中华民族的认识智慧与厚重文化,历经千载传承至今,给我们一种谋划教育的眼界、一种思考教育的角度、一种认识教育价值的历史尺度、一种决断教育功效的时间标准。

一派大气,视域宏阔!如果说中国当今教育还有许多饱受诟病的地方,积弊之由大概多是以眼前之虑替代了百年大计,用稻粱之谋遮蔽了生命之树,急近功利的倾向让本来雍容大度的教育变得短视、浮躁、萎靡。

教育的本义 就是让孩子拥有美好的人性

教育的本义 就是让孩子拥有美好的人性

教育的本义就是让孩子拥有美好的人性,因此要教会孩子如何生存、如何做人、如何成功。

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多种素质,自身素养、精神情操、知识结构、文化素养、信息素养、心理素养。

自己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人”,必须是一个“模范”的人,有“人格魅力”的人。

成功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境界和教育模式,突出强调了教育的人文性,认为教育首先应当指向人并服务于人。

其中,思想品德是精神素质,基础文化知识和学习技能属于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而心理素质则是人的素质体系的核心。

教师,既要以学问教人,还要以道德育人。

作为教师职业的从业者,其个人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有着强烈的示范性,其道德影响广泛而深远,教师的思想品德、人格修养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

教师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才能塑造出使学生难以忘怀的可亲可敬的师长形象。

教师这种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着人的思想文化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各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造就等艰巨任务。

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进行着教书育人的劳动。

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多种素质,自身素养、精神情操、知识结构、文化素养、信息素养、心理素养。

自己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人”,必须是一个“模范”的人,有“人格魅力”的人。

教育的本义我认为就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激活每一个生命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发挥其潜能,并以追求学生最优发展为归宿,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用人性的教育缔造优秀的人生

用人性的教育缔造优秀的人生

用人性的教育缔造优秀的人生就像初遇钱理群老先生的文集,当我的目光触及《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时,心中荡起震颤的喜悦与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痴情着心爱的教育事业,用崇高的品格和对教育的痴情点燃人性的灯盏,照彻教育者的心底。

这部书是一线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伦理教育的好教材,它会使你在迷茫困顿中洞启心扉,收获丰裕的教育智慧。

这部书关于学生的培养设计很多方面,但苏霍姆林斯基把“培养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力”当作教育的首要任务,他认为,假如我们的孩子都能以乐观的情绪看世界,周围的世界都能向他展示美丽、精细、温和色彩,他就会贪婪地聆听你的每一句话,接受教导和进行自我教育。

“教育必须保护孩子们心灵中巨大的、无可比拟的精神财产和精神财富——欢乐和幸福。

”可以读出,大师的“培养接受教育的能力”并非是教化孩子,而是通过与孩子和谐交往,给孩子的生活以无比的欢愉和幸福。

而我们眼下又在做什么?我们的许多老师把精力疲于“执行”与“管束”,将生动活泼的心灵拘囿于所谓道德条例的狭小空间里,并非从“人性”情感的需求出发,做坦诚幽默的对话者和学生心声的倾听者,而是从教师的权威出发,将自己异化成德育条例的执勤者,尽管有些教育者摆出一副和蔼的动人姿态,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但最终还是将学生温柔地奴化。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的德育工作就不会仅剩余几面流动红旗和几张量化考核表,而是关注孩子健康的心态、昂扬的情绪、以及忠诚奉献、慷慨无私等敏锐崇高的道德感。

这就需要教育者们抛开功利和权威的欲望,于细微处关爱学生,从“人性”而非奴性的角度出发,开辟自己的语言如音乐一般,铮铮奏响在学生心灵,使那些冥思苦想的话语,成为孩子无比的欢乐,这时的学生就成了灵动的受教育者。

“要照着应该做的那样去做,不是为了给人看,不是为了让人看到你的好举动而夸你,而是凭着良心办事”,这样的话语似乎每一位教育者都会给孩子讲述,苏霍姆林斯基却认为,这是心灵中最细微、最娇嫩的一角——自尊心的轻微触及。

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唤起人性美好的“善根”!

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唤起人性美好的“善根”!

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唤起人性美好的“善根”!01照片是这个小男孩的母亲拍的,小男孩参加了一个学校课程,内容是他必须养育两只小羊羔,再于市场上拍卖,然后送到屠场宰杀。

期间小男孩投入了很多的爱,非常照顾小羊,拥抱它们,替它们日常护理,成为玩伴分享生活,直到拍卖的那天,小男孩流下了眼泪。

然而他不是班上唯一一个。

这种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敬畏生命。

当一个人把情感投注到动物身上之后,动物一旦离开自己,就好像从情感上剥离一样,是不能忍受的。

爱动物的生命,珍视它们的生命,从身心陪伴入手。

02这让想起曾经看到的一位美国教师在中国某医学院讲的一个故事: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位男士在海边散步,注意到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

被困的小鱼尽管近在海边,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然而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小鱼就会干涸而死。

这位男士突然发现海边有一个小男孩不停地从浅水洼里捡起小鱼,扔回大海。

男士禁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

”小男孩头也不回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还大海。

其实,这个故事恰好对应了泰戈尔老人的一句话,“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

”因此,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美好的“善根”,也就是让学生拥有“这条鱼在乎”的美丽心境。

03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就是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

只有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为有人性的人的情况下,他们学习的能力才有价值。

人类本就有兽性的一面和天使的一面。

教育者的目的是使人的灵魂得到锻炼,克服兽性而转化向天使的一面。

时下,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往往忽略了学生基本人格、基本道德、基本情感的养成,以致于有些学生对生命、对世事愈来愈冷淡、冷漠甚至冷酷。

所以,一位日本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这种情怀就是在乎沙滩上每一条小鱼的生命的男孩所拥有的情怀。

培养学生发现美好人性的能力——表现美语文教案

培养学生发现美好人性的能力——表现美语文教案

培养学生发现美好人性的能力——表现美语文教案表现美语文教案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升华。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也不可忽视的是,一些负面的信息和思想在影响着我们的孩子们。

因此,如何培养孩子们发现美好人性的能力,成为了我们当前教育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以“表现美”为主题,探讨如何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发现美好人性的能力。

一、美好人性的内涵和意义美好人性,是指人类内在的道德和伦理修养,是人与人之间的良善、友爱和真诚之情。

对一个人来说,美好人性意味着在品格上高尚、做事有德、与人为善,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美好人性在孩子们的成长中尤为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发现美好人性的能力,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起积极的价值观和美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同时,让孩子们具有美好人性还可以帮助他们避免沉迷于低级趣味和消极的情绪中,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进而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学习。

二、表现美的方法孩子们是非常感性的动物,通过丰富的视听效果可以引导他们培养感性认知、发现美的能力,从而最终达到发现美好人性的效果。

那么,我们该如何通过语文教育来引导孩子们发现美好人性并进行具体表现呢?以下为几个方面的建议:1.多开展情感教育在进行语文教育时,我们可以通过课文的导读、感想等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人物心灵深处的情感世界,品味纯真、善良、诚信、勇敢等美好品质,进而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对美好情感的追求,让他们从情感层面感受到“美”。

2.培养审美观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需要在教育中进行培养和提高。

我们可以通展现文学、艺术精品,引导学生去欣赏、鉴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语言表达、文学语境、文学结构等语言要素的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风格的感知,增强审美意识。

3.重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培养美好人性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融入道德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去思考、认识、实践道德规范,增强他们的道德情感。

教育与人性培养的关系

教育与人性培养的关系

教育与人性培养的关系人性培养,即对人的品性、品德的培养和提升,一直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一个人的品格和价值观。

教育与人性培养之间的关系密切,相互影响,互为依赖。

首先,教育在人性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机构和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接受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行为规范。

正是通过教育,一个人的人性才能得以完善和升华。

其次,人性培养对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每个人的人性特质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教育中也需要针对不同的人性特点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

一个人的人性特质会决定他的学习风格、态度和价值观。

因此,教育者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人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人性培养的目标是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拥有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教育与人性培养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教育提供了培养人性的温床,而人性的发展也为教育提供了动力和基础。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灵活运用教育方法,促使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人性。

同时,学生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过程,主动接受教育,为自己的人性培养做出努力。

然而,现实中教育和人性培养之间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教育过程中,一味追求分数和成绩的制度性压力可能对学生的人性培养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缺乏自主性和创造力。

同时,社会的种种消极影响可能对人性培养构成阻碍,学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引导,导致道德观念混乱和人性偏差。

因此,教育者需要不断反思教育的方式和内容,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性。

为了建立良好的教育与人性培养的关系,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性特点的了解,并根据不同的个性和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法。

其次,教育内容应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格培养。

教育:培育美好的人性

教育:培育美好的人性

教育:培育美好的人性(节选)李辛甫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做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有新教师来校任教,他总会给他们写这样一封信: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从集中营生还的校长,我曾亲眼见到人眼所不应见到的情况:那些毒气室是由学有所长的工程师修建的,那些妇女是被知识渊博的医生们毒死的,那些儿童是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的。

所以我怀疑教育的作用。

我对你们唯一的请求是:请回到教育的根本,帮助你们的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

你们的努力不应造就学识渊博的怪物,或多才多艺的变态狂,或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

我始终相信,只有在使孩子们更具有人性之后,读书、写字和算术的能力才具有价值。

是的,教育有自身的规律和价值追求,所以,我时常告诫自己,也告诫我的同行者:激活、培育、守护美好人性,是基础教育最核心、最崇高的价值使命和哲学境界。

这个认知,是我追求的理想教育、实践教育理想的一个基本立足点。

一、我所理解的“美好人性教育”这里所说的“人性”既非上天所赐,也非与生俱来,它是人类长期积淀的、某一集体的深层心理结构,存在于有血有肉的个体之躯。

“美好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与精神属性“三合为一”的整体,其核心内容为科学理性、人文情怀与艺术精神。

“美好人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对个体的人性施加影响的教育实践,是具体化、个性化的素质教育。

它对人的品性、人的综合素质的高度关注,对开发人的自然潜能、社会潜能与精神潜能的高度关注,对促进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有机统一的高度关注等,与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是相契合的.可以说,着眼于人的认知素养、伦理素养和审美素养的整体提升,彰显人性的光辉,是培育美好人性的终极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在基础教育阶段,“美好人性教育”包含从低到高、相互联系、相互融合三方面内容:一是助学生成人.即教给学生人之为人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形成人之为人应具备的基本思想、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

二是教学生做人。

教育:培育美好人性

教育:培育美好人性

教育:培育美好人性
李辛甫
【期刊名称】《中小学管理》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激活、培育、守护美好人性,是基础教育最核心、最崇高的价值使命与哲学境界。

培育美好人性的基本路径是:价值引领,弘扬国粹,放眼世界,改造心理,人格熏陶;培育美好人性的“一条主线即“以美育性;以美冶情——培育高雅的情趣,以美启真——培育创造的情怀,以美蕴善——培育高尚的情操,以美养心——培育高贵的气质,以美励志——培育坚定的信念。

【总页数】6页(P13-18)
【作者】李辛甫
【作者单位】浙江新昌县澄潭中学,浙江新昌3125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教育,使人性更美好
2.生长教育:通往美好人性的教育——溧阳市实验小学的教育学建构
3.伏羲教育:培育美好人性——岳阳市岳城小学刘圭校长访谈
4.教育:培育美好人性
5.感悟人性光辉,奠基美好人生——《爱的教育》交流课实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让教育充满人性

让教育充满人性

让教育充满人性《走进新课程》“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部分内容中阐述:“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授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课堂教学中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让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作为一名小学教育者,我们应是学生人性启蒙的航标灯,引领他们在生命的初始之路上,扬起人性的风帆,让他们幼小的心灵,镌刻进世界美丽的痕迹;让他们在成长的历程中,轻而易举回忆起生命中曾经历的感动瞬间,怀着一颗报恩的心,健康地成长。

一一天,在六年级的一堂语文课教学中,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最近以来一直想说的心里话。

有两个同学上讲台讲了自己最近所经历的开心事,不时有同学鼓掌,和两位同学一起分享他们的欢愉。

接着,班上一位成绩优异、极有影响力的民族女孩高高举起了手,我让她上讲台发言。

小女孩上去后,向全班同学深深地鞠了一躬,说“各位同学,大家都知道,我的成绩很好,我勤奋、努力,上课专心听讲,作文写得很棒,大家都很羡慕我。

但是,大家知道吗?我的心底埋藏着深深的痛苦,(说到这里,小女孩抽泣起来。

)大家都知道,我的爸爸妈妈来这里打工,我才来这里读书的,我每天来上学的路上,经常有当地的汉族学生围住我,他们打我、骂我,说我是一个没有家、四处流浪的小姑娘,我和他们不是同一个民族,我不配和他们到一个学校读书,我听了,气愤极了,我跟他们评理,他们根本不听,还拿石头打我的脚,有一次,我的脚都被他们打出血了。

(说到这里,小女孩突然蹲在讲台上,伤心地哭了起来。

)老师,你常常教育我们要有爱心,要关爱同学,但是,我经常在路上被他们欺负,我说不过他们,打不过他们,我是多么痛苦啊!在我的身边,我根本就没有感受到爱的存在。

”她一说完,班上平时跟她相处较好的一些女生,也随着难过地低声抽噎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培育美好的人性
前不久,本已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的复旦投毒案再次引起轩然大波,起因是嫌疑人林某所在院系的部分师生以联名信的方式,请求法律和公众能免除林某死刑判决。

对此案,中国青年报评论认为,中国有千万大学生,发生几件投毒事件,概率很小,属于个案,没必要过于紧张,当作典型案例来追踪报道,也不应该将过错都归在大学身上。

这种说法有其合理之处,也有不当之处。

首先,虽然在概率学上,高校残害案确属个别极端的例子,但大学生甚至研究生至少在大众理解内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那么我们的人才观到底是怎样的呢?我相信,多数人是以知识和能力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而被中国先秦诸子和希腊三哲等所最为看重的德性则被遗忘。

以至于我们当前的教育也一味迎合社会和大众的需求,不顾教育的初衷,抛弃了最根本的目的而舍本逐末。

其次,高校学生残害案件中广为人知的有清华朱令砣中毒事件,马加爵事件,复旦投毒案等,每件影响之恶、情节之重都足以让我们慎重的追问原因和反思,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该有所作为?再次,教育不只是学校的责任。

一个人从出生起就接受着各种来自四面八方的教育,自然、社会,家庭、学校等。

保有对生命的敬意是最基本的人性,关乎美好人性的教育要从小开始,从一点一滴开始,并且还需要来自各方面的配合和努力。

一、充分重视教育的人性培育功能
我认为,教育首先是有教养性的,也就是说,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应该是培养人,即要有人性。

正如“人才”一词,拆开了看,先有“人”,后有“才”,不成人,何来人才之说。

二战后,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在做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后,对每位新上任的教师都会奉上以下劝告:我们的努力不应造就学识渊博的怪物,或多才多艺的变态狂,或受过高的教育的屠夫。

到目前为止,复旦投毒案的嫌疑人林某的犯罪动机还是不明确。

事件发生在4.1愚人节,曾经看到过有关报道说,嫌疑人只是为了在这个特别的节日愚弄下被害者。

看到这里,我感到很悲哀,一个医学博士生难道会不知道他所投的化学物的危害性,这种谎言是不拆自明的。

明知用于实验的小白鼠的下场,却终究还是残忍的将其用于自己朝夕相对的舍友,之后还能从容淡定的应对一切人事,这不能不说是丧心病狂。

有些专家从心理学角度去寻找原因,但这也只是部分的和片面的,我认为和人性的丧失不无关系。

照此看来,我们的教育确是造就了“学识渊博的怪物”、“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了。

当前我们的教育过于看重社会需要,却忽视了“人”的发展的需要,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讲:“在培养人才的时候,我们越来越注重人才的政治经济价值,而忽视了人本身的存在价值,大家越来越多地把人当作一个工具而不是把人当做人。

”这样一来,人性中很多本应得到关注的东西却被我们忽视掉,最终可能导致
人性的缺失甚至扭曲,这样的人走上社会就自己而言无疑是不幸的,对他人和社会而言有时也是可怕的。

教育的根本意图在于唤醒学习者内心的价值意识和价值理性,激发学生的生命潜力,让他们理解做人的道理和价值所在。

每一个教育这也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呵护生命的尊严,使教育回归人性,使学生也能尊重生命、热爱生活,方是对己负责。

二、社会要给予耐心和包容
在工具主义理性的全面支配下,社会物质文化快速发展,精神空间变得越来越狭隘,整个社会高速、有序运转,不容许人们有任何低效和差池,一个人一旦有了这种行为,那社会就理所当然的认为他该为此受到处罚,并将此责任交给法律和司法部门。

2007年,韩籍留美学生赵成辉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制造了美国史上最严重的枪击案。

赵成辉在射杀32人之后自杀,弗吉尼亚州州长凯恩对媒体说,尽管发生了这种悲剧,但他认为枪击案只是个别案件,并不会引起对亚裔学生的歧视,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会继续对外籍学生开放。

记得当时看到一篇相关的报道说,事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师生自发在校园举行追悼会,其中相当令人震撼的就是,被追悼者一共有33位,当然包括凶手赵成辉。

他们认为赵成辉也是这个惨案的受害者之一,相信人性有善端和人性可教化,心怀希望并配合教育来实现这种教化。

因此,在公众都在义愤填膺的指责赵某凶残、冷漠、无情时,该校师生以一种包容、宽厚、人性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可谓是“以爱感化,
而非以暴制暴”。

这个例子,我觉得应该是对我们有所启发。

教育是处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中的,当然不可避免会受到社会氛围的影响。

现代社会浮躁、功利,教育也深受其害,渴望立竿见影的成效。

然而老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耐心、爱心和恒心,要静静地等待才行。

我们当前的教育就是等不了,于是走了捷径,用知识和能力的获得等明显而有成效显著的目标代替了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用标准考试形式代替了德才的全面考核。

近世以来,整个人类的世俗化、技术化进程加速,正如马克思?韦伯所说的“世界的驱魅”,渗透于教育中的物质主义已经把本来应该激励人们去追求真善美的教育,变成了训练人的工具,使得本应生动活泼、追求自我完善并能创造历史的主体人变成了没有自我、麻木不仁、安于现状的平庸者。

三、人性教育的具体实施
现代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合格的好公民,既有普世价值又有人文关怀。

试想,如果医生不再救死扶伤,而是借刀杀人,纵有再高明的艺术,又有何价值?如果律师不再敢伸张正义,而是折服在权势脚下,纵有雄辩之才,又有何益?……所以,若作一个不甚贴切的比喻,将人比作航船,那科学理性就是马达,为人的发展进步提供动力支持,而人性就是船舵,能保证航船不偏离航线,否则,跑偏的船马力越大,距离目的彼岸就越远。

培养人格健全、明礼诚信的优秀公民,就是通过弘扬人的主
体精神,培养优良的个性品质,形成青年一代良好的思想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人生观。

其核心是“做人”教育,其目标在于人性的唤醒、提升与超越。

一直以来,人性教育追求的理想都是人的充分成型和完善发展,主要是指理性、精神性和道德性的发展。

人性教育与德育一样,都立足于培养高尚人格,重在培养人文素质、培育人文精神。

培育美好人性的教育是追求“人格圆满”的、注重体验、感悟和内省的一种教育。

成功的德育是要使受教育者从生命存在意义的高度去追求自我超越。

道德观念的内化需要主体的深刻体验,需要对于道德完善的自我驱动,需要通过移情、理解、对话、反思、体验等环节来实现道德心理结构的重组。

同样,人文素质养成与人性境界的提升主要也是通过体验、感悟、熏陶来达到情感的融入与迁移,来获得心灵的碰撞与沟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