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
中华文化概说
名词解释1.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具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
2.《神灭论》:佛教在中国的流行,必然地与中国固有的社会秩序、文化伦理产生矛盾和冲突。
南朝时最富有观念论色彩的是神灭论的争论。
这场争论以范缜的《神灭论》最著名。
范缜本着道家自然主义的哲学观反驳佛教,主张形尽神灭的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
3.本草之学:我国药学理论的出现是在西汉时期,当时出现本草一词,将药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中国古代的药学,又称本草之学。
其主要内容为记述各种药物的名称、性状、功能、主治、产地及采集、加工、保存等知识。
著名的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4.中体西用论:这是19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化发展中具有影响力的思潮。
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和基本理论。
中体西用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和具体文化为"用,从而达到复兴中华的目的,但在中西文化冲突中力图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或主导地位,这是它的失误。
31.文化政策答案:文化政策是指一定时代。
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32.“大一统”意识答案:天在大一统的观念是由于中国的地域广大,统治者追求统一而逐渐形成的。
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在现象,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
这样的追求来源于广大地域上人群的迁移及人群间许久以来的相互交流。
天下观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统一。
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
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论,对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曾起过重要作用33.血亲五服制答案:血亲五服制是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五服以内是近亲,五服以外是同宗。
31.引经注律答案:引经注律是儒家思想影响法律制度的又一方式。
电大《中华文化概说》期末复习答案版
一•填空.散点构图和写意的笔调形成了中国画遗貌取神的审美追求。
."安土重迁”意即安于故土,不轻易搬迁的意思,作为中华文化一种重要的特色,它体现岀来的是黄土文明、农业文明的特征。
在这种文化心态下,形成的G 一方面成为普通中国男人的最高人生理想追求,另一方面,就是对。
.爱国的表现有多种多样,首先表现在天下为公,其次表现在为了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终生,再次,表现在对祖国打好____________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护祖国不受侵犯。
.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除具有地域特性之外,还形成了独特了文化群体,从某种程度上讲,茶正体现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禅宗六祖慧能创立”顿悟"之说,禅学从此大盛,原因是”顿悟"更贴近中国人的心理平时不不烧香、急时抱佛脚。
.禅宗宗旨主要有两点,即单刀直入、直指心源。
.从文化学的角度透视毛泽东思想,它有两个来源,一是进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是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把一切现实世界中引发人内心欲望的东西,都称为色相。
__.古代的中庸之道,从消极的方面看,它扼杀了个体的性格,但另一方面,它又维护了传统的延续性和恒久性,在封建社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尽管在后来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也阻碍了历史的发展。
.古代中国对人的区别,主要有两大类,即君子和小人。
如果在面对现实时取就被视为君子;否则,如果取群体意见、以私欲为重,就被视为小人。
.汉代对先秦儒学进行全面清理与升华的人是董仲_.剑文化原本跟侠文化的关系不大,但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岀现了两种趋势,第一种就是跟侠文化结合起来,第二种就是跟道教结合起来。
.经过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终于实现了文化中心的南移。
这种南移在几个方面有着十分突岀的表现,它们是:学术中心的南移、政治人物的南人化、政治中心的南移.名士跟隐士不同,名士虽也视个性自由为人生第一要义,但仍心存兼济之志,其价值观显然与隐士不同。
.明代市民文化的发达,为我国民主意识的普及作了准备。
国开(吉林)51779《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一复习资料答案
国开(吉林)51779《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一复习资料
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一作业资料答案
说明:每学期的课程题目都可能更换,请认真核对是您需要的题目后再下载!
【题目】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存在的总和。
a. 物质
b. 物质与精神
c. 精神
d. 环境
[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物质与精神
【题目】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
a. 物质需要
b. 精神与物质
c. 精神
d. 环境
[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精神
【题目】()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
a. 水墨画
b. 中国文化
c. 科举制度
d. 汉语言
[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中国文化
【题目】毛泽东在论及新民主主义文化时说:“一定的文化是一
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应。
”这里的“文化”属于()。
「中华文化概说作业一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作业(一)参考答案1、著名学者苏秉琦曾将起源时期的中华文化划分为六大区系。
2、龙是各部落初民原始图腾的混合物。
3、殷商时期,巫史承担着神人交通的重任,在宗教、政治生活中处于崇高的地位。
4、诸子之学,显学主要有儒学和墨学两家。
5、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
6、道家以“无为”为本,形成朴素的辩证观和相对主义,强调个体价值与精神的自由。
7、先秦“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虽然各异,但他们共同的学术之源是六经。
8、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特色是天人合一,它对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走势、审美追求、价值观念都有极大的影响。
9、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10、汉儒董仲舒糅合阴阳五行于儒学体系中,建立起“天人感应”的理论,从原始的“天人合一”理想演化出“天人相类”的怪胎。
1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主张物我之间亲密无间,认识自我,也就等于认识“物自体”,我之属性本身就是“物自体”属性的体现。
12、体用一源,既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也可以说是古代文化精神的产物。
13、道,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的一个哲学范畴。
14、先秦诸子学说虽歧见叠出,各有所重,但他们都坚持“道”一元论的思想。
15、体现天道自然的德,称善德、美德,如尧舜周孔之德;反之,与天道相悖离的德,称凶德、恶德,如桀纣之德。
16、到宋代时,孟子“内圣”之学性善之说,独重一时。
17、礼在先秦的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作为宗教的阶段、作为群体组成方式的阶段,作为个人内在和外在行为规范的阶段。
18、仁是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
19、与儒家大异其趣,墨家从“兼爱”出发,以“利”规范行为。
20、古代中国人对阴柔的重视远胜过对于阳刚。
21、战国末期,各家学说已趋于融合,主要体现在《易传》和《吕氏春秋》两书中。
22、与唐宋文化相比,汉代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浑厚。
23、秦汉时期对外文化非常发达,除张骞、甘罗出使外,另一重要事件是徐福率众出海东渡。
国开网中华文化概说形考四答案
1.秦汉时期,(郡县)制全面取代分封制。
2.春秋时期,(齐国)是最早推行什伍制的列国。
3.荀子在(《天论》)一文中提出“天人之分”的观点。
4.春秋时代的共同语被称为(雅言)。
5.(《淮南子》)是现存第一部完整记录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
6.宋代的(周敦颐)《通书•文辞》提出“文以载道”的艺术命题。
7.在丧礼中,因为死者的身份等级不同,其言语表达的方式也显示着区别,士人死曰(不禄)。
8.《周礼》、《仪礼》、(《礼记》)是记录与阐释先秦礼仪制度的三大礼书,俗称“三礼”。
9.北宋初年出现了识字课本(百家姓),被采作儿童开蒙教育的教材。
10.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11.“修辞立其诚”一语出自于(《周易》)。
12.由(孔子)提出来的“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13.小篆来源于(石鼓)文。
14.律诗与绝句押韵一般用平声,很少用(仄)声。
15.北魏孝文帝改革,将少数民族姓(拓跋)改汉姓为“元”。
.《殷墟卜辞综述》的作者是(C)A.郭沫若B.于省吾C.陈梦家D.徐中舒.西晋败亡的直接原因是(C )A.三藩之乱B.永嘉之乱C.八王之乱D.五胡之乱.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农政思想的核心的是(B )A.天象观B.勤农观C.占验观D.地利观.七巧板所流行的民族是(C )A.蒙古族B.匈奴族C.汉族D.高车族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D )A. 张衡B.毕昇C.祖冲之D.蔡伦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 C )A.规范性B.调和性C.稳定性D.等级性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 B )。
A.禁忌B.崇拜C.恐惧D.避讳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重大变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力分配问题是在(C )A.秦代B.汉代C.隋唐D.明代.秦朝中央“三公”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D)A.太宰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A)A.《孙子》B.《尚书》C.《春秋》D.《诗经》.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列为众德之首的是(B )A.孝B.仁C.义D.礼.中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B )A. 木结构B.左右对称C.讲究装饰D.廊柱结构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瀚的(A)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宋代之所以把都城建在平原地区的开封,主要是为了就汴河的(B)A. 水源B.水运C.水量D.水利.中国文化的源泉是(B)A. 三代文化B.先秦文化C.秦汉文化D.唐宋文化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中国古代独有的发明是(A C D)。
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答案(1-4)
形成性考核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前期为主的是A. 般若学B. 涅盘学C. 禅宗D. 密宗2. 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A. 《说文解字》B. "书同文"C. "文字神赐"D. "圣人造字"3. 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的表现有多种,下面哪一项不是表现之一?A. 铁器的出现B. 卜筮的方法C. 周人重“德”D. 周代的宗法制度4. 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A. 《春秋左氏传》B. 《国语》C. 《资治通鉴》D. 《史记》5. 战国时期我国士文化首度崛起,下面哪一项不是其原因?A. 经济基础出现了大的变化B. 礼崩乐坏,使士重新寻找生活出路与人生价值定位C. 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士D. 征伐战争使得原来的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士6. 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
A. 仁、礼B. 无为C. 兼爱D. 法、术、势7. 关于八卦的起源,比较合理的说法是A. 起源于结绳改书契之时B. 蓍草排列变化C. 对占卜龟兆模仿D. 代表原始文字8. 隐逸文化以()作为最终追求目标。
A. 修身齐家治国B. 主体的个性消融C. 出污泥而不染D. 主体的个性自由9. 何时起隐士几乎全为儒士A. 魏晋之后B. 宋元之后C. 元明之后D. 明清之间10. 宗白华先生所说“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是指A. 两汉时期B. 魏晋南北朝C. 唐宋时期D. 元明清时期11. 从本源上讲,炼丹是()的思想。
A. 道家B. 道教C. 神仙家D. 佛教12. 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A. 血缘B. 地缘C. 亲亲D. 同门13. 西汉、唐朝的中外文化汇萃之地都是A. 敦煌B. 洛阳C. 咸阳D. 长安14. 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A. 什伍里甲制度B. 郡县制度C. 户籍制度D. 宗法制15.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A. 《刑书》B. 《法经》C. 《秦律》D. 《汤刑》16. "以物比德"属于A. 整体思维B. 伦理思维C. 辨证思维D. 类比思维17. 佛教的创始人是A. 张道陵B. 葛洪C. 释迦牟尼D. 孔子18. 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A. 三纲B. 五常C. 五伦D. 十教19. 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A. 24个B. 25个C. 26个D. 27个20. 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A. 炎帝B. 黄帝C. 仓颉D. 孔子二、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
《中华文化概说》机考参考答案(多项选择题)解析
《中华文化概说》机考参考答案(多项选择题)1.文化的实质含义是()。
(1)自然界的“人类化”(2)哲学(3)语言文字(4)人类活动及其结果的人化性质(5)人类世界区别于自在世界的本质特征2.文明与文化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区别,主要区别是指()。
(1)先有文化,后有文明(2)文化是社会进步的客观标志和尺度(3)文明是文化的积极方面(4)文明是文化的结果和表现(5)文明的外延大于文化3.构成文化基本形式结构的一些必要成分,称之为文化要素,它们是()。
(1)器物体系(2)认知体系(3)符号体系(4)关系体系(5)规范体系4.学者们对中国文化进行分类,一般依据的最主要因素是()。
(1)社会群体(2)时空(3)要素结构(4)功能(5)心态5.按文化圈的特征分类,中国文化可划分为()。
(1)中国中原地域文化(2)中国周边地域的文化(3)中国大陆文化(4)中国民间文化(5)中国下层的历史文化6.“中国”一词在古文献中不是一个专有名词,它的含义还有()。
(1)中原的诸侯国(2)中华(3)“居四方之中”(4)国号(5)天子的畿辅7.中国文化又可称为()。
(1)中华文化(2)华夏文化(3)炎黄文化(4)中原文化(5)中州文化8.中国传统文化实际是指()。
(1)中国历史文化(2)与中国当代文化相对而言的文化(3)中国文化传统(4)对中国文化不同时代的一种划分(5)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存在9.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1)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含义有所不同(2)文化传统不如传统文化广泛(3)文化传统贯穿于传统文化之中(4)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的核心(5)传统文化不如文化传统广泛10.关于中华大地的整体地势,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1)西高东低(2)分三级阶梯式逐级下降(3)盆地和平原约1/3(4)大多的河流都由西往东流(5)大多的河流都由北往南流11.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形成的主要特征有()。
(1)降雨量由东南往西北递减(2)农业与牧业的明显分野(3)人口分布的总格局是东南稠密、西北稀疏(4)中国文化是一种大陆文化(5)漫长的海岸线决定中国文化是一种海洋文化12.中国万里长城在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是()。
国家开放大学《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1-4参考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国家开放大学《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1-4参考答案形成性考核11.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书法家,其中被人尊为“书圣”的是(王羲之)。
2.在选官制度方面,隋文帝废除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根据考试成绩录用官吏;到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3.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包括(地神崇拜)、山神崇拜、(河神崇拜)和日月星辰诸神崇拜。
4.中医学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比较重要的成就,以下属于药学方面的著作有:(《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
5.以下属于史评体著作的是(《什七史商榷》、文史通义》、《史通》)。
6.公元前536年,郑国的子产“(铸刑书于鼎)”,开创了公布成文法的先例。
7.韩愈的(《师说》)一文是其关于教师问题的重要论文,也是我国第一篇专论教师的名作。
8.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的稷门下举办的养士机构是(稷下学宫),它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具有教育机构的性质。
9.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主要思想渊源包括(中国古代的鬼魂崇拜;道家哲学与阴阳家思想;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秦汉时期的黄老道)。
10.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与(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相结合,形成中国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
11.中国古代积累和总结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教育思想,包括(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温故知新、学思并重;言传身教、尊师爱生;长善救失、教学相长)。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名言总结的一条中国古代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启发引导;教学相长)13.中国史书中的“正史”的史书体例是(纪传体)。
14.在文学领域,第一个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是(赵氏孤儿),先后被译成德文、法文、英文、广泛流传,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还曾将其改编。
15.中国古代的“十恶之罪”指的是(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谋反、谋大逆、谋叛)。
中华文化概说单选及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需要掌握的单项选择题(黑体为参考答案):1.“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的“文”是指()。
(1)占星术(2)自然现象、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3)祭天的文字(4)天文知识2.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使用了合成的“文化”一词的书是()。
(1)《文选》(2)《尚书》(3)《史记》(4)《说苑》3.中国古代文献中“文化”一词的最初含义是()。
(1)文字(2)花纹(3)以文教化(4)学历4.在文化定义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分为()。
(1)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2)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3)物质文化和物质文明(4)文化事像和文化产品5.“人类一切物质和精神的积淀,包括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被称为()。
(1)狭义文化(2)广义文化(3)文化内涵(4)文化事像6.狭义的文化侧重的是()。
(1)物质财富(2)事物的复合体(3)能力与习惯(4)人类的意识形态和精神创造7.由人发明和创造出来的一切器物,既是有形的文化部分,亦是()。
(1)审美文化(2)精神文化(3)观念文化(4)物化的精神文化8.符号作为文化的载体,最主要的特征是()。
(1)具有表意性(2)具有语言性(3)具有储存性(4)具有图形性9.“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商末周初的()。
(1)甲骨文上(2)铜器铭文上(3)竹简上(4)丝织品上10.在国际文书上第一次使用“中国”为国家名称是在()。
(1)战国(2)唐朝(3)明朝(4)清朝11.“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是谁提出的()。
(1)齐桓公(2)秦始皇(3)朱元璋(4)孙中山12.中国独特的大陆海岸型半封闭式的自然环境,具有中国地理环境的大陆整体性特点,决定了中国文化()。
(1)历史悠久性(2)自成体系独立发展的道路(3)历史封闭性(4)超稳定结构13.人类存在和人类文化赖以产生的基石是()。
(1)地理环境(2)生活环境(3)政治环境(4)社会环境14.中国的万里长城最早修筑于()。
中华文化概说三次形考答案
1. 根据考古发现,中国文化的发生是 CA. 黄河流域一元文化发展的结果B. 黄河和长江流域二元文化融合的结果C. 多区域多元文化融合的结果D. “三皇五帝”相承的结果满分:2 分2. 鲧因治水不当被治罪,而禹仍然恪尽职守,这一治水故事突出体现了夏代文化的 CA. 遵命B. 宗教虔诚C. 尚忠D. 实干满分:2 分3. 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是甲骨文和( D )的发掘出土A. 陶器B. 谷物C. 石器D. 青铜器满分:2 分4. 在西周时期,赋予了“政道”内涵社会关系的维护及社会道德的养成行为是 AA. 农耕B. 商业C. 宗教D. 手工业满分:2 分5. 代表着劳动阶层思想,捍卫本阶层利益和财产的是 BA. 儒家B. 墨家C. 名家D. 法家满分:2 分6. “尚公义”是早期“法家”的思想的精义,即建立一种普遍的制度,上约君主,下约民众。
其代表人物是 AA. 秦国的商鞅B. 韩非子C. 李悝D. 子产满分:2 分7. 自秦至汉武帝时期,经过百余年( C )作为王朝唯一的政治制度得以确定,并由此形成的政治大一统格局。
A. 分封制B. 诸侯之C. 郡县制D. 中央集权制满分:2 分8. 秦汉时期对官员选拔的方式一般采用 DA. 世袭制B. 任命制C. 科举制D. 察举制满分:2 分9. 汉朝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轻徭薄税,发展农业,是小农发展的黄金时期,这被史家称为 AA. 文景之治B. 贞观之治C. 汉朝盛世D. 小农盛世满分:2 分10. 向汉武提出“罢黩百家,独尊儒家”的是 BA. 谷永B. 董仲舒C. 晁错D. 公孙弘满分:2 分11. 对中国人的人生观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是 CA. 道家的出世思想B. 法家的权谋思想C. 儒家的政治齐平思想D. 墨家的兼爱思想满分:2 分12. 丝绸之路形成的最初原因是 DA. 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B. 向西方输也中国的丝绸C. 从西方引进佛教等西域文化D. 打通西域,打击匈奴满分:2 分13. 汉武帝为“独尊儒术”,观民风察得失,设立了( A )广采民歌A. 乐府B. 尚书C. 太学D. 公府满分:2 分14. 魏晋以后的门阀制度是汉朝独尊儒术而形成的( B )开始的A. 官僚阶层B. 土族阶层C. 太学生D. 公卿阶层满分:2 分15. 东汉宦官集团对以太学生为主的年轻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进行残酷打击,大肆捕杀和禁锢,即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 A )事件。
《中华文化概说》《中国文化概观》作业题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中国文化概观》作业题答案第一次一、填空题。
1.从本质上讲,中华传统文化乃是一种以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为主体,由多民族文化相互补充的具有鲜明整体特征的文化。
2.新石器时期,先民的崇拜可分为三大类自然崇拜、生殖与祖先崇拜、图腾崇拜。
3.所谓“中”,乃是居于四方之中的的意思,故称“中国”。
“中华”之“华”乃是“光辉、文采、精粹”的意思。
4.在众多的氏族、部落之中,主要有三大文化集团: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
5.殷商时代的突出成就之一青铜文化的主要特点是种类繁多、工艺复杂、粗犷狰狞的审美追求。
6.秦王朝时期最大的文化特征是“大一统”。
7.古代的马车是有等级的,观车后之旌旗便可知乘车者的身份。
8.我国著名的“江南三大名楼”是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
9.诸子文化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是我国文化思想史上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10.唐代诗歌的发展,一般分为四大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二、名词解释。
1.“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2.春节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3.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4.茶禅一味。
第二次一、判断题1.生殖崇拜是指对天地山川日月的崇拜。
(×)2.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的第一部断代史著作。
(√)3.明清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
(√)4.我国的白酒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蒸馏酒,它的问世是酿酒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5.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树生长于中国西北。
(×)6.现代最重要的烹饪方法“炒”是在唐宋时期发明的。
(×)7.先秦时期已有“衣”“裳”之分,上衣下裳,是当时男女通用的服装形式。
中华文化概说多选及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需要掌握的多项选择题:1.文化的实质含义是()。
(1)自然界的“人类化”(2)哲学(3)语言文字(4)人类活动及其结果的人化性质(5)人类世界区别于自在世界的本质特征2.文明与文化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区别,主要区别是指()。
(1)先有文化,后有文明(2)文化是社会进步的客观标志和尺度(3)文明是文化的积极方面(4)文明是文化的结果和表现(5)文明的外延大于文化3.构成文化基本形式结构的一些必要成分,称之为文化要素,它们是()。
(1)器物体系(2)认知体系(3)符号体系(4)关系体系(5)规范体系4.学者们对中国文化进行分类,一般依据的最主要因素是()。
(1)社会群体(2)时空(3)要素结构(4)功能(5)心态5.按文化圈的特征分类,中国文化可划分为()。
(1)中国中原地域文化(2)中国周边地域的文化(3)中国大陆文化(4)中国民间文化(5)中国下层的历史文化6.“中国”一词在古文献中不是一个专有名词,它的含义还有()。
(1)中原的诸侯国(2)中华(3)“居四方之中”(4)国号(5)天子的畿辅7.中国文化又可称为()。
(1)中华文化(2)华夏文化(3)炎黄文化(4)中原文化(5)中州文化8.中国传统文化实际是指()。
(1)中国历史文化(2)与中国当代文化相对而言的文化(3)中国文化传统(4)对中国文化不同时代的一种划分(5)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存在9.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1)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含义有所不同(2)文化传统不如传统文化广泛(3)文化传统贯穿于传统文化之中(4)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的核心(5)传统文化不如文化传统广泛10.关于中华大地的整体地势,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1)西高东低(2)分三级阶梯式逐级下降(5)大多的河流都由北往南流11.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形成的主要特征有()。
(1)降雨量由东南往西北递减(2)农业与牧业的明显分野(3)人口分布的总格局是东南稠密、西北稀疏(4)中国文化是一种大陆文化(5)漫长的海岸线决定中国文化是一种海洋文化12.中国万里长城在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是()。
[整理版]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答案(1-4)
形成性考核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前期为主的是A. 般若学B. 涅盘学C. 禅宗D. 密宗2. 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A. 《说文解字》B. "书同文"C. "文字神赐"D. "圣人造字"3. 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的表现有多种,下面哪一项不是表现之一?A. 铁器的出现B. 卜筮的方法C. 周人重“德”D. 周代的宗法制度4. 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A. 《春秋左氏传》B. 《国语》C. 《资治通鉴》D. 《史记》5. 战国时期我国士文化首度崛起,下面哪一项不是其原因?A. 经济基础出现了大的变化B. 礼崩乐坏,使士重新寻找生活出路与人生价值定位C. 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士D. 征伐战争使得原来的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士6. 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
A. 仁、礼B. 无为C. 兼爱D. 法、术、势7. 关于八卦的起源,比较合理的说法是A. 起源于结绳改书契之时B. 蓍草排列变化C. 对占卜龟兆模仿D. 代表原始文字8. 隐逸文化以()作为最终追求目标。
A. 修身齐家治国B. 主体的个性消融C. 出污泥而不染D. 主体的个性自由9. 何时起隐士几乎全为儒士A. 魏晋之后B. 宋元之后C. 元明之后D. 明清之间10. 宗白华先生所说“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是指A. 两汉时期B. 魏晋南北朝C. 唐宋时期D. 元明清时期11. 从本源上讲,炼丹是()的思想。
A. 道家B. 道教C. 神仙家D. 佛教12. 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A. 血缘B. 地缘C. 亲亲D. 同门13. 西汉、唐朝的中外文化汇萃之地都是A. 敦煌B. 洛阳C. 咸阳D. 长安14. 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A. 什伍里甲制度B. 郡县制度C. 户籍制度D. 宗法制15.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A. 《刑书》B. 《法经》C. 《秦律》D. 《汤刑》16. "以物比德"属于A. 整体思维B. 伦理思维C. 辨证思维D. 类比思维17. 佛教的创始人是A. 张道陵B. 葛洪C. 释迦牟尼D. 孔子18. 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A. 三纲B. 五常C. 五伦D. 十教19. 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A. 24个B. 25个C. 26个D. 27个20. 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A. 炎帝B. 黄帝C. 仓颉D. 孔子二、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
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一参考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一参考答案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一)参考答案题目1朱熹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注释一书是(《》)。
答案:四书章句集注题目2词起源于市井()。
答案:歌谣题目3《三国演义》的写法是()。
答案:七实三虚题目4文化即()的人化。
答案:自然题目5中国文化传统中最明显的特征是群体意识,这一意识是由()家思想所决定的。
答案:儒题目6()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人文始祖”。
答案:黄帝题目7()是标志宗法血缘关系的一种符号。
答案:姓氏题目8定形于()时期的五行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
答案:春秋战国题目9王羲之在历史上被推为(),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
答案:书圣题目10以()天为一个单元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历法记数单位。
答案:十二题目11石榴和葡萄是从()传入我国的水果。
答案:西域题目12宋元话本的名目很多,现存的可以分为小说话本和()话本两大类。
答案:讲史题目13从武帝时代直到西汉末,今文()居“官学”正统地位。
答案:经学题目14礼制的经济基础制度是()。
答案:井田制题目15人类从“茹毛饮血,茫然于人道”的“直立之兽”演化而来,逐渐形成与()既联系又相区别的“人道”,这便是文化的创造过程。
答案:天道题目16我国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框架基本定型是在( C )。
选择一项:a. 商周b. 春秋战国c. 两汉d. 南北朝题目17我国西式广告出现于( D )。
选择一项:a. 明代中后期b. 清代初期c. 清代中期d. 晚清时期题目181965年发现的元谋人距今约( B )。
选择一项:a. 400万年b. 170万年c. 80万年d. 5万年题目19根据人种分类,中国人属于( A )。
选择一项:a. 蒙古人种b. 高加索人种c. 尼罗格人种d. 华夏人种题目20商周时期,青铜器一直被称作( A )。
选择一项:a. 金b. 铁c. 铜d. 锡题目21“西学东渐”的过程在明末清初进行缓慢,(B )年间,随着耶稣会士被逐出国门,“西学东渐”几近中断。
电大中华文化概说-网上作业答案全
中华文化史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以整词出现,较早见于(C)A.夏初B.商初C.周初D.秦朝2.“中国”的初义是(A)A.中央之城B.中等国家C.国境之内D.中原地带3.印度称中国为“支那”,意思是(B)A.秦人B.文物之国C.丝绸之国D.汉人4.一个朝代自称“中国”,始于(D)A.秦朝B.唐朝C.宋朝D.元朝5.“中华”一词较早出现于(D)A.周朝B.秦朝C.汉朝D.魏晋南北朝6.提出“中华”一词乃“文化之族名。
……华之所以为华,以文化言可决之也”的是(B)A.孙中山B.杨度C.章太炎D.梁启超7.广义“文化”的底层部分是(C)A.制度文化B.行为文化C.器物文化D.观念文化8.吸收易学、思孟学成果,采用中国人习惯的修行方式的佛教宗派是(D)A.华严宗B.天台宗C.密宗D.禅宗9.中国文化史的“一统帝国文化探索、定格期”是指(B)A.春秋战国B.秦汉C.魏晋南北朝D.唐朝10.疑古辩伪的思想发端于(B)A.魏晋B.唐宋C.明清D.近代11.有“人文初祖”美誉的是( D )A.伏羲B.神农C.炎帝D.黄帝12.关于中国文明起源,较科学的说法是(A)A.本土、多元B.西来C.以黄河流域为中心D. 以长江流域为中心13.我国文献所知最早的确切年代是(C)A.公元前1250年B.公元前1046年C.公元前841年D.公元前771年14.哪种文字的造字法已显示出汉字形声化的趋向(B)A.甲骨文B.金文C.钟鼎文D.玉石铭文15.夏商周三代文化各有不同,其中商代属于(D)A.尊礼文化B.尊命文化C.尊天文化D.尊神文化16.公元前800年到前200年间,是人类文化的“轴心时代”,这一时代也可称为(B)A.黄金时代B.元典时代C.旧石器时代D.新石器时代17.把春秋战国时代称为“中国思想之能动时代”的学者是(D)A.雅斯贝尔斯B.顾炎武C.王夫之D.王国维18.放言“天之将大任于斯人也”的诸子是(C)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19.指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是(A)A.孔子B.孟子C.墨子D.荀子20.重视血亲人伦、追求现世事功的学派是(C)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21.在几何学、光学、力学等领域多有卓见的学派是(B)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22.被鲁迅先生赞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的著作是(D)A.《论语》B.《孟子》C.《老子》D.《庄子》23.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典是(A)A.子产铸“刑书”B.《管子》C.《商君书》D.《韩非子》24.东周时期的文化精神是(C)A.重鬼尚巫B.尊天敬德C.重民轻神D.道法自然25.春秋时,周王室名存实亡,周的礼乐文化保留完好的仅有(B)A.齐国B.鲁国C.楚国D.卫国26.稷下学宫位于(A)A.齐国B.鲁国C.赵国D.魏国27.法家文化策源地是(D)A.齐鲁B.秦国C.楚国D.三晋28.秦文化最鲜明的文化特色是(A)A.功利主义B.慷慨悲歌C.尊重传统D.长于玄思29.“离骚”的意思是(C)A.遭遇动乱B.远离牢骚C.远离忧愁D.遭遇忧患30.小篆的创制者是(B)A.商鞅B.李斯C.韩非D.张仪31.《大风歌》的作者是(A)A.刘邦B.项羽C.汉武帝D.戚夫人32.道教形成于(B)A.秦代B.汉代C.三国D.东晋33.有“汉代孔子”之称的是(D)A.贾谊B.卫绾C.公孙弘D.董仲舒34.遍注古今群经,综汇今古文经学,集两汉经学之大成的是(C)A.许慎B.刘歆C.郑玄D.马融35.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是(B)A.东牛寺B.白马寺C.永宁寺D.华严寺36.隋唐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是(C)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世袭制37.被尊为“书圣”的书法家是(D)A.颜真卿B.王献之C.柳公权D.王羲之38.既是唐朝由盛转衰,又是整个中国文化史转捩点的事件是(A)A.安史之乱B.贞观之治C.开元之治D.科举取士39.弃用布帛,完全用钱币作一般等价物始于(D)A.汉代B.隋代C.唐代D.宋代40.唐中叶的文化领军人物是(B)A.王通B.韩愈C.李翱D.邵雍41.其学派被称为“关学”的理学学者是(C)A.韩愈B.邵雍C.张载D.朱熹42.开创五代文人词的晚唐词人是(A)A.温庭筠B.韦庄C.李煜D.柳永43.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C)A.李白B.杜甫C.王维D.李商隐44.《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D)A.马远B.马麟C.李公麟D.张择端45.元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象征人物是(A)A.马可·波罗B.伊本·贝图达C.札马鲁丁D.也黑迭儿46.元杂剧中帝王的俗称是(C)A.孤B.孛老C.驾D.邦老47.中国历史上使用最久的历法是(D)A.太初历B.大衍历C.统天历D.授时历48.现存搜罗最博、规模最大的类书是(B)A.《太平御览》B.《古今图书集成》C.《永乐大典》D.《四库全书》49.朴学的开山大师是(B)A.惠栋B.顾炎武C.戴震D.段玉裁50.明确区分“国家”与“天下”两个概念的启蒙思想家是(D)A.王夫之B.黄宗羲C.梁启超D.顾炎武51.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先导人物是(A)A.徐光启B.黄宗羲C.李之藻D.顾宪成52.正式实行“一口通商”的“闭关锁国”政策是在(C)A.康熙年间B.雍正年间C.乾隆年间D.嘉庆年间53.明清小说又称(D)A.神异小说B.传奇小说C.世情小说D.章回小说54.明清时期的“三大政”是指(B)A.海运、边防、农事B.漕运、盐法、河工C.边防、盐法、农事D.漕运、海运、河工55.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是(A)A.魏源B.林则徐C.包世臣D.徐继畲56.揭开洋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C)A.李鸿章设立江南制造局B.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局C.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D.张之洞设立汉阳铁厂57.“中体西用”论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B)A.注重国家富强、讲求实政B.把经学儒术提升到至高无上位置C.以中国之道,用泰西之器D.认为效西人长技,无伤风俗人心58.近代外国商办报刊中最著名且历史最久的是(C)A.《中外新报》B.《澳门月报》C.《申报》D.《中外纪闻》59.科举制废除于(B)A.1901年B.1905年C.1911年D.1919年60.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被称为“中国西学第一者”的学者是(D)A.梁启超B.康有为C.谭嗣同D.严复二、多项选择题1.“中”字的引申义有(BC)A.旗帜B.空间的中央C.文化政治中心D.军事堡垒E.天子之都2.以下哪些典籍中出现过“中国”一词(ABCE)A.《尚书·周书》B.《诗经》C.《左传》D.《论语》E.《孟子》3.与“四夷”对称的诸夏义的“中国”一词,其近义词有(ABCDE)A.中土B.中原C.中州D.中夏E.中华4.壮族是古代百越各支经长期演化而来,史称(ABCDE)A.西瓯B.骆越C.乌浒D.僚E.僮5.以下属于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作品有(ABCDE)A.《格萨尔王》B.《阿诗玛》C.《红楼梦》D.《聊斋志异》E.《江格尔传》6.“文化”之“文”的引申义有(ABCD)A.文书典籍B.文章C.礼乐制度D.人伦秩序E.交错的纹理7.宗法制的基本内容有(ABE)A.分封制B.嫡长子继承制C.科举制D.荐举制E. 宗庙祭祀制度8.以下来自汉译佛典的词语有(ABCDE)A.世界B.现在C.境界D.天女散花E.对牛弹琴9.构成“汉字文化圈”的要素有(ABDE)A.汉字B.儒学C.道教D.律令制度E.中国化佛教10.中国文化的很多基本面貌都在秦汉时期固定下来,包括(ABCDE )A.度量衡统一B.户籍控制C.汉族形成D.教育模式E.文字厘定11.直接因为佛教影响而形成学术大势的中国学术是(BCD)A.两汉经学B.魏晋玄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E.清代朴学12.职业巫觋的职司包括(ABCDE)A.祝史B.预卜C.医D.占梦E.舞雩13.中国新石器时代标志着文明初现的征象有(ABD)A.使用青铜器B.城市出现C.制作陶器D.使用文字E.饲养家畜14.中国青铜器的特点有(BCD)A.主要用作生产工具B.铜锡合金C.块范铸法D.规律性的器类及组合E.均刻铭文15.目前所见中国正式的古文字有(ABDE)A.甲骨文B.金文C.圣书文D.陶文E.玉石铭文16.西周宗法制包括(ABC)A.立嫡之制B.庙数之制C.同姓不婚之制D.封建之制E.礼乐之制17.周礼的内容包括(ABCDE)A.吉礼B.凶礼C.宾礼D.军礼E.嘉礼18.西周的史包括(ABDE)A.太史B.内史C.外史D.右史E.左史19.战国最著名的“养士”贵族是(BCDE)A.阳城君B.平原君C.信陵君D.春申君E.孟尝君20.战国时期的法术之士有(ABCD)A.李悝B.吴起C.申不害D.商鞅E.蔺相如21.先秦出现的著名军事家有(ABC)A.吴起B.孙子C.孙膑D.管仲E.子产22.墨学针对儒学提出的相反主张有(ABCDE)A.兼爱B.天志C.节葬D.非乐E.明鬼23.诞生于齐鲁的巨子有(ABCDE)A.管仲B.孔丘C.墨翟D.孟轲E.孙武24.秦国富于文韬武略的著名“客卿”有(ABCE)A.商鞅B.白起C.吕不韦D.荆轲E.李斯25.楚文化的特点有(ABCDE)A.崇凤B.拜火C.尚东D.尊左E.信鬼26.以下属于屈原创作的作品是(BCD)A.《九辩》B.《九章》C.《九歌》D.《天问》E.《凤赋》27.中国“四大石窟”包括(ABCE)A.敦煌莫高窟B.麦积山石窟C.云冈石窟D.大足石窟E.龙门石窟28.以下哪几位属于“北宋五子”之一(ABCDE)A.邵雍B.周敦颐C.张载D.程颐E.程颢29.以下表述符合朱熹思想的是(ABCDE)A.理是宇宙本原B.太极是万物之理的总和C.理在气先,气在理中D.理就是仁义礼智E.明天理,灭人欲30.体现宋代雅文化的重要标志是(ABCE)A.宋诗、宋词B.书院C.文房清玩D.宋杂剧E.文人画31.以下词句属于苏轼创作的作品有(ABDE)A.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B.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D.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E.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32.文人画经常描摹的“四君子”是指(BCDE)A.松B.竹C.梅D.兰E.菊33.宋代四大书院包括(ACDE )A.白鹿洞B.东林C.岳麓D.睢阳E.嵩阳34.“城市”在宋代又叫(ABCDE)A.市井B.井邑C.都会D.城郭E.阛阓35.北宋瓦舍表演中,最能体现市民口味的表演形式是(AE)A.说话B.武术C.皮影D.傀儡E.杂剧36.以下哪几种属于“宋四大书”(BCDE)A.《舆地广记》B.《太平御览》C.《太平广记》D.《文苑英华》E.《册府元龟》37.元杂剧中的男主角可称为(ABD)A.正末B.末泥C.大末D.末尼E.外末38.元曲四大家包括(ABCE)A.关汉卿B.马致远C.郑光祖D.元稹E.白朴39.代表宋代科学技术突出成就的重大发明是(BCE)A.司南B.印刷术C.火药武器D.麻醉药E.指南针40.以下属于类书的有(ABCE)A.《太平御览》B.《永乐大典》C.《文思博要》D.《四库全书》E.《三教珠英》41.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展开猛烈批判的启蒙思潮代表人物有(ABCD)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唐甄E.王守仁42.明代工商业型的城市有(ABCE)A.杭州B.苏州C.扬州D.淮安E.武昌43.清人范锴所称“天下四大名镇”包括(ABDE)A.景德镇B.汉口镇C.枫桥镇D.朱仙镇E.佛山镇44.明代中晚期市民文学的理论表现是(AE)A.童心说B.良知说C.天理说D.心性说E.性灵说45.明代小说“四大奇书”包括(BCDE)A.《红楼梦》B.《水浒传》C.《金瓶梅》D.《西游记》E.《三国演义》46.清代学风由乾嘉的古典主义“纯学术”转向道咸的功利主义“致用之学”,主要原因是(ABCDE)A.西方殖民者入侵B.阶级矛盾激化C.统治者对意识形态控制松弛D.士人数量过剩E.汉学遭到攻击47.“中体西用”论的严重缺陷是(CD)A.颠倒经济与伦理的序列关系B.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C.仍存“华夷”等级秩序、文化中心主义心理定势D.回避现实冲突,停留在一种经验论的理论水平上E.认为西学只是“奇技淫巧”48.精神旨趣一致,均高扬科学与民主旗帜的是(BD)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E.洋务运动49.以下属于鲁迅创作的小说是(ABCDE)A.《狂人日记》B.《风波》C.《药》D.《伤逝》E.《阿Q正传》50.针对汉字、汉语改革而提出的主张有(ABCDE)A.废除汉字B.废除汉语,改用世界语C.改用拼音D.汉字简化E.推广普通话三、是非题1.“中国”初义是“中央之城”,与“四方”对称。
2023年秋中华文化概说第一次平时作业
中华文化概说第一次平时作业一、简答题1. 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答: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同时,中华文化还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和融合性,能够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
2. 什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答: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中华文化在历史上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它也为我们今天解决一些重大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思路。
因此,我们应该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让中华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二、论述题1. 中华文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是什么?答:中华文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中华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次,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也使得它能够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从而推动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它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发挥其重要的影响。
2. 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答: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于中华文化的教育和学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价值。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保护好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让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于现代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形成新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内涵。
最后,我们还需要加强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从而增强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思考题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答: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中华文化概说重点掌握内容参考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重点掌握内容参考答案文化文化是指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的生存环境,是人类的全部生活方式。
广义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所有类型的文化。
文明文明是标志人类社会摆脱动物界的开化状态和进步程度的范畴,人类经过蒙昧、野蛮,才到达文明时代,所以说,它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积极成果。
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指自古至今在中国疆域内由诸多民族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又称作中华文化。
中国文化(中华文化)是以国别来区分的文化。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又称自然环境,是指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的物质基础和生存空间的自然地理系统。
自然环境给人类文化创造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舞台,它是人类文化赖以产生的基石,是人类历史发生、发展的前提之一。
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确立的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点的权力分配制度,它的根源就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家长制。
《熹平石经》《熹平石经》是汉灵帝熹平年间镌刻的一件含有传播目的的文字巨作。
从熹平四年开始,到光和六年完成,八年间镌刻了《周易》、《尚经》、《诗经》、《礼仪》、《春秋公羊传》、《论语》等古代经典。
从此以后经典文字的使用都以《熹平石经》为准。
作为文字规范的《熹平石经》,其传播之广泛是空前的。
甲骨文甲骨文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成体系的汉字。
甲指“龟甲”,骨指“兽骨”。
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形体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与图画十分相似,简练线条描摹出的生动形象。
金文金文即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铜器铭文。
商周时代称铜为金,故称为“金文”。
因为金文最初发现于钟鼎等器物上,所以又称作“钟鼎文”。
金文使用的时间长,地域广,所以具有多种特点。
行书行书是介于草书、楷书之间的字体。
接近于楷书的叫行楷,接近于草书的叫行草。
一般说行书多指行草。
行书的主要特点是:线条简洁连贯,形体活泼,姿态生动,书写便利,易于辨识,因此是日常交际中应用最广、深受人们喜爱的字体。
国开(河北)51779-中华文化概说-期末练习二-参考资料答案
国开(河北)51779-中华文化概说-期末练习二-参考资料答案国开(河北)51779-中华文化概说-期末练习二-参考资料答案中华文化概说中华文化是指华夏族群及其同根同系民族在长期历史中形成的文化体系。
它包括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哲学、宗教、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华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对于中国人民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华夏文明。
从远古时期的“大汶口文化”到商周时代的青铜文化,再到秦汉时期的儒家思想和道家哲学,中华文化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发展过程。
随着历史的演进,佛教的传入、伊斯兰文化的渗透以及西方文明的影响,中华文化逐渐形成了多元、开放的特点。
二、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之下。
儒家思想强调和谐、仁爱、孝道等美德,提倡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种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广泛流传,并对中国人民的行为准则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华文化中,孝道被视为核心价值观之一。
孝道强调对长辈的敬重和照顾,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传统。
人们相信,只有尊孝敬亲,才能保证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
此外,诚信、勤劳、节俭等价值观也在中华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三、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持久而艰巨的任务。
在现代化进程中,许多传统文化元素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和影响。
然而,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重视,中华文化正在经历一次新的发展热潮。
在文化产业的兴起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的推动下,中华文化的传播渠道愈发广泛。
传统文化艺术、古建筑、古籍文献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全面保护和振兴。
同时,中华文化也在与其他文化相互融合,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与创新成果。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政府、学界和社会各界加强了相关研究和教育工作。
中华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文化概说>> 教学辅导作业四
一.填空题
1、中国传统住宅一般分为、、三大部分。
2、明清两代的建筑,大型标志性建筑主要有、、、等。
3.明清民居北方以为主,南方以为典型。
4、在中国,有所谓“三代”之说,它指的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门槛前后出现的三个朝
代、、。
5、殷商时代的突出成就之一青铜文化的主要特点是:、、。
6、秦王朝“大一统”文化最主要的有四大方面、、、。
7、汉代的面食有发酵的,也有不发酵的,统称为“ ”。
8、唐代陆羽著的是中国最早的关于茶文化的著作。
9、古代的马车是有等级的,观车后之便可知乘车者的身份。
10.我国的烹调技艺的四大菜系指的是和,和。
11、到了汉代,封建的选官制度才逐渐确立,其表现形式有两种:和。
12、明代官员的官服上有补子,文官为“”,武官为“”。
13.清代的地方官制较之明代略有改变,总督,巡抚固定为“”。
14、明代的学校有两大类,其中中央级的学校称“”。
15、中国传统节日不仅具有时代特征,而且还具有、特色。
16、端午节的活动主要有和,和。
17、目前所知保存礼仪文化最早的书籍是由儒家学者整理的《》、《》和《》。
18、传统说唱艺术的源头,就是先民在劳动之余的讲“”
19、《》是我国第一部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诗歌总集。
20、宋代皇帝徽宗赵佶书法自成一家,自创“”。
二、名词解释
1、自然崇拜
2、三代
3、华夏集团
4、巫史文化
5、茶禅一味
6、家谱
7、八股文
8、三纲五常
9、道家
10、禅宗
11、诗经
12、京剧
13、贴经
14、竹林七贤
15、建安风骨
三、判断题
1、传说中的伏羲氏、女娲氏属于华夏文化集团。
()
2、司马迁的《左传》是第一部编年体史著作。
()
3、明清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
()
4、我国的白酒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蒸馏酒,它的问世是酿酒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
5、世界上最古老的野生茶树生长于中国西北。
()
6、现代烹饪最重要的方法“炒”是在唐宋时期发明的。
()
7、先秦时期已有“衣”、“裳”之分。
上衣下裳,是当时男女通用的服装形式。
()
8、科举制的雏形——开科取士试行于唐代。
()
9、中秋节、春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近世三大传统节日。
()
10、长期以来,古代中国文代多半是以华北为中心的。
()
11、传统说唱艺术的源头,就是先民在劳动之余的讲故事。
()
12、花灯舞主要流行于云南省部分地区。
()
四、简答题
1、中国酒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2、简述中国茶文化的内容。
3、简述中国传统建筑的总体特征。
4、简述隋朝科举制度的先进性。
5、简述繁荣的唐文化的开放性给我们的启示。
五、论述题
1.如何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2.谈谈你对“茶禅一味”理解。
3.请列举中国古代五位书画家,并陈述他们的特点和风格。
4.试述中西方婚礼中的差异,并说明其中的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不同。
5.为什么诸子百家会形成“和而不同”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