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概说》作业(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文化概说》作业(三)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60分)
1、唐诗熔汉魏的风骨和齐梁的声律于一炉。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融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其二是民族文化的融合。
3、宋学开山祖是周敦颐和邵雍。
4、南宋文化中心的南移包括:学术中心的南移、政治人物的南人化、政治中心的南移。
5、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我们展现了昔日繁华市井文化的场景。
6、从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看,如果说唐文化重在继往,那么,“宋型文化”则重在开来。
7、与其它宗教终归于“无”不同,道教是重“有”的宗教,一切都归于“有”。 8、禅,既指佛教一大宗派禅宗,又指这一宗派最主要的教义。
9、“题画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大量出现在宋元时期的文人画中。 10、写意是中国画最主要的特色,中国画的另一特色,就是散点构图。
11、传统的艺术精神就是写意抒怀,作为这种追求的直接体现形式,就是对艺术境界即意境的追求。
12、元朝统治者在汉化的过程中,不仅接受中原文化以及江南文化,而且,还广泛地接受了包括西域文化在内的大量外来文化。
13、元杂剧是在院本、诸宫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剧形式。 14、明代王阳阳继承陆象山“心学”的法宝,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
15、中国传统的“贵义轻利”观念,在明代后期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礼拜金钱之风十分强盛。
16、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大势,唐宋以前,可是说是士大夫文学占主导的时期,而明清以后,则是市民文学唱主角的时代。
17、《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 18、明代朱载堉用“新法密律”建立起科学的十二平均律,其科学性至今仍得到肯定。
19、统一的清王朝为了对四周少数民族实施有效统治,在中央设立了理藩院这一专门机构。
20、明代以来,人文的潜流不断壮大,思想家顾炎武将“国家”与“天下”区别开来,以前者为一家一姓的封建王朝,以后者为万民共有之天下。
21、在反对宋学空疏的过程中,清儒对汉学青眼有加,于是导致了朴学的发达。 22、清官所负载的文化内涵最重要的就是正直。
23、道光、咸丰时期兴起的经世实学,将治学的重点转移到研讨漕运、盐法、河工、农事等方面,学问的重心从慕古转向崇今。
24、1901年,清政府废除了八股取士的老套,改试策论,注重实学治用。
25、如果说洋务运动是官商知识阶层对西学侵入的应对的话,那么,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则是贫民百姓对西学入侵的应对了。
26、严复从西学中寻得朴素的人本主义“民主”来对抗中国的“君主”集权,提出了“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深刻的命题。
27、鹤与松结合,成为长寿的象征。“松鹤延年”、“鹤发童颜”等,就是对高寿者的赞辞。
28、从文化原型溯源,龙凤都是远古初民部落的图腾,龙主要是中原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凤则为南方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
29、传统爱国思想中两方面的内容应该剔除:其一为忠君,其一为民族心态。 30、“自强不息”一语出自《易经》。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隐逸文化以(D)作为最终追求目标? A.修身齐家治国 B.主体的个性消融 C.出污泥而不染 D.主体的个性自由
2、何时起隐士几乎全为儒士(B) A.魏晋之后 B.宋元之后 C.元明之后 D.明清之间
3、宗白华先生所说“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是指(B)
A.两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 C.唐宋时期 D.元明清时期
4、从本源上讲,炼丹是(C)的思想 A.道家 B.道教 C.神仙家 D.佛教
5、西汉、唐朝的中外文化汇萃之地都是(D) A.敦煌 B.洛阳 C.咸阳 D.长安
6、唐代寒士崛起在制度文化上的保证是(D)
A.太宗对道教的崇奉 B.韩愈的排佛 C.武则天的圆融三教 D.科举制的实施
7、宋学集大成的代表人物是(A) A.朱熹 B.二程 C.张载 D.邵雍
8、我国历史上有过几次文化南移集中的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B)
A.战国时楚文化兴起后 B.唐代“安史之乱”后 C.“永嘉之乱”后 D.“靖康之难”后
9、下面关于“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先秦诸子都坚持“道”一元论的观点 B.道家对道的理解特别强调无为的思想
C.儒家学说对道的理解更注重天的意志 D.宋代道学家的道学思想杂有佛学因素
10、“恕”的本义是指(B) A.原谅别人的过失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严格地要求自己 D.严格地要求别人
11、以下元杂剧属于公案戏的是(D) A.《西厢记》 B.《墙头马上》 C.《拜月亭》 D.《窦娥冤》
12、与宋代绘画相比,元代绘画显示出的特征是(B)
A.更加浓墨重彩 B.更重意趣与心境 C.更显富丽堂皇 D.以人物素描为主
13、明代文化呈现出与前代迥异的色彩,其主要原因是(C)
A.僵化的八股科举考试 B.封建集权的专制化 C.经济基础的巨大变化 D.文化高压政策
14、明代以冷静理智的态度对待西学,主张吸取优点、摒弃伪妄的人是(B)
A.徐光启 B.方以智 C.李之藻 D.王徵
15、为了维护业已衰化的封建肌体,清王朝对外采取的政策是(D)
A.全盘西化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对外开放 D.闭关锁国
16、中国历史上最体现法制特色的王朝是(A)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17、外国商办报刊中最有影响的一份是(D)
A.《万国公报》 B.《澳门新闻纸》 C.《中外纪闻》 D.《申报》
18、《天演论》的翻译者是(B)
A.康有为 B.严复 C.谭嗣同 D.梁启超
19、作为现代新文化运动标志的书刊是(C)
A.邹容的《革命军》 B.陈天华的《猛回头》 C.陈独秀的《新青年》 D.陈天华的《警世钟》
20、新文化运动的两大主题是(C)
A.民主与博爱 B.和平与民主 C.民主与科学 D.自然与科学
《中华文化概说》作业(四)
一、简答题(每题15 分,共30 分)
1、简述理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答:首先,理学重新构筑起“礼”的封建秩序。在礼治秩序的长期浸染下,中国国民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主奴根性。个体非得牺牲自我(“灭人欲”)以适应礼法的要求(“存天理”)。其次,理学家以个人的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学问的根本,促成了儒学朝“内圣”的方向发展的趋势。而专心内求的学术方法,又往往造成空疏的学风。外轻经济之事,空谈而鲜实用,一遇危难,即束手无策,给民族心理投下阴影。第三,理学家们强调的道德自觉,给我们的民族带了积极的因子。以“内圣”为根本的立身原则,实际上也就是强调了儒生们在道德规范下的主体意识。而张载提出的“民胞物与”命题,导致了中国知识阶层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庄严的历史使命感,并将个体人格的完成,融入到大众群体人格的共同完成之中。理学家们强调的“浩然正气”也为熔铸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四,在以“天理”为根本的理学本体论中,妇女丧失了一切权力,变为男性的附庸和奴隶。一系列的封建礼教枷锁,至今仍给中国妇女的文化心理留下阴影。
2、为什么说《四库全书》是空前的文化建设又是空前的文化浩劫?
答:《四库全书》是空前的文化建设,首先是其规模宏大。整部《四库全书》共著录三千四百七十部,共七万九千一十八卷。其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完成如此一部巨书,无异于是在文化上修建了一道“万里长城”。其次,《四库全书》是由政府出面修订的,因此,其校订缮写之精良与清晰,不是一般刻本所能做到的。《四库全书》也是空前的文化浩劫。首先,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本来就带有禁毁书籍的目的,因此在修纂的过程中,为了达到其目的,对一批书籍进行了大量挖改。其次,出于维护其统治的考虑,清政府在修纂《四库全书》时,把不利于其统治以及有民族反抗意识和思想的书籍大量销毁,共近3000 种,书籍总数在10 万部以上。如此数量庞大且极富思想性的图书被禁毁,对我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二、讨论题(70 分)
讨论主题:讨论主题:“孝”
作业要求: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然后准备讨论材料,再围绕讨论主题展开讨论,并作记录与评述。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个人观点与评述要求字数800 字以上。
作业内容:1、记录你准备的讨论材料与观点。请详细记录材料的来源,包括:作者、文章或书名、页码或网址; 2、记录讨论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和主持人姓名,每位发言人的主要观点摘要; 3、综合你所准备的材料、同学们的观点,得出自己最终的观点,并对自己的观点作论证,对你认为错误的观点作批驳。(个人观点与评述,可不限于下面所提示的范围)
讨论内容提示:讨论内容提示: 1、儒家对于“孝”有哪些主要主张?你认同哪些?不认同哪些?为什么? 2、请例举二三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关于“孝”的事例,并加以评述。 3、举例说明中国的“孝”文化对当代国人的影响。 4、你认为现在是否还要“孝”?如何“孝”?个人准备的材料:个人准备的材料:(10 分)以下答案仅供参考,请自行组织拟写文章。
中国是个讲孝的国度,自古便出现进以孝治国的君王,也出现因举孝廉而与当官的子。再加上官方提倡民间赞扬,所以孝成了中国人世间一个十分重要的道德科目,所谓百行孝为先嘛。“孝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最早在西周被提出。那时,人们讲“孝道”,主要是指“尊祖敬宗”,主要的表现是在祭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