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概说作业一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51779)-24年春季学期中华文化概说第3次平时作业-1-参考资料-电大一体化平台
电大一体化平台-中华文化概说(51779)-2024年春季学期中华文化概说第3次平时作业-1-参考资料
温馨提示:本文档从网络收集整理而来!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预祝您取得好成绩百!一、单选题(共5题,共30分)
1、()提出“非命”论,认为命是一种虚幻的超验之物,它往往使人放弃自身的努力,从而导致了社会的惰性。
A : 儒家
B : 阴阳家
C : 法家
D : 墨家
参考答案是:D
2、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
A : 三纲
B : 五常
C : 五伦
D : 十教
参考答案是:C
3、在()看来,社会的治乱,国家的强弱,并非取决于天命,而在于君主是否能正确地运用法、术、势。
A : 儒家
B : 术家
C : 法家
D : 墨家
参考答案是:C
4、()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之一,是人们处理天人关系和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原则,是中国人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
A : 贵和尚中
B : 以人为本
C : 重和去同
D : 刚健有为
参考答案是:D
5、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A : 人文环境
B : 地理环境
C : 生活环境
D : 自然环境
参考答案是:B
二、多选题(共5题,共40分)
1、唐代在草书方面被视为楷模的书法家有()。
国开【吉林省】51779《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一【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一作业资料答案
说明:每学期的课程题目都可能更换,请认真核对是您需要的题目后再下载!
【题目】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存在的总和。
a. 物质
b. 物质与精神
c. 精神
d. 环境
[提示:认真阅读题目,并完成作答]
正确的答案:物质与精神
【题目】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
a. 物质需要
b. 精神与物质
c. 精神
d. 环境
[提示:认真阅读题目,并完成作答]
正确的答案:精神
【题目】()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
a. 水墨画
b. 中国文化
c. 科举制度
d. 汉语言
[提示:认真阅读题目,并完成作答]
正确的答案:中国文化
【题目】毛泽东在论及新民主主义文化时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应。
”这里的“文化”属于()。
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答案(1-4)
中华⽂化概说形成性考核答案(1-4)形成性考核作业1⼀、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前期为主的是A. 般若学B. 涅盘学C. 禅宗D. 密宗2. 历史上第⼀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A. 《说⽂解字》B. "书同⽂"C. "⽂字神赐"D. "圣⼈造字"3. 古代从神本⽂化向⼈本⽂化转变的表现有多种,下⾯哪⼀项不是表现之⼀?A. 铁器的出现B. ⼘筮的⽅法C. 周⼈重“德”D. 周代的宗法制度4. 我国第⼀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A. 《春秋左⽒传》B. 《国语》C. 《资治通鉴》D. 《史记》5. 战国时期我国⼠⽂化⾸度崛起,下⾯哪⼀项不是其原因?A. 经济基础出现了⼤的变化B. 礼崩乐坏,使⼠重新寻找⽣活出路与⼈⽣价值定位C. 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D. 征伐战争使得原来的奴⾪获得⼈⾝⾃由,成为⼠6. 先秦诸⼦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等规范社会⽣活和⾏为准则的观念。
A. 仁、礼B. ⽆为C. 兼爱D. 法、术、势7. 关于⼋卦的起源,⽐较合理的说法是A. 起源于结绳改书契之时B. 蓍草排列变化C. 对占⼘龟兆模仿D. 代表原始⽂字8. 隐逸⽂化以()作为最终追求⽬标。
A. 修⾝齐家治国B. 主体的个性消融C. 出污泥⽽不染D. 主体的个性⾃由9. 何时起隐⼠⼏乎全为儒⼠A. 魏晋之后B. 宋元之后C. 元明之后D. 明清之间10. 宗⽩华先⽣所说“中国周秦诸⼦以后第⼆度的哲学时代”是指A. 两汉时期B. 魏晋南北朝C. 唐宋时期D. 元明清时期11. 从本源上讲,炼丹是()的思想。
A. 道家B. 道教C. 神仙家D. 佛教12. 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A. ⾎缘B. 地缘C. 亲亲D. 同门13. 西汉、唐朝的中外⽂化汇萃之地都是A. 敦煌B. 洛阳C. 咸阳D. 长安14. 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A. 什伍⾥甲制度B. 郡县制度C. 户籍制度D. 宗法制15. 中国历史上第⼀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A. 《刑书》B. 《法经》C. 《秦律》D. 《汤刑》16. "以物⽐德"属于A. 整体思维B. 伦理思维C. 辨证思维D. 类⽐思维17. 佛教的创始⼈是A. 张道陵B. 葛洪C. 释迦牟尼D. 孔⼦18. 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法则为A. 三纲B. 五常C. 五伦D. ⼗教19. 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语⾔⽂字的民族有A. 24个B. 25个C. 26个D. 27个20. 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是A. 炎帝B. 黄帝C. 仓颉D. 孔⼦⼆、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
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一参考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一)参考答案题目1朱熹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注释一书是(《》)。
答案:四书章句集注题目2词起源于市井()。
答案:歌谣题目3《三国演义》的写法是()。
答案:七实三虚题目4文化即()的人化。
答案:自然题目5中国文化传统中最明显的特征是群体意识,这一意识是由()家思想所决定的。
答案:儒题目6()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人文始祖”。
答案:黄帝题目7()是标志宗法血缘关系的一种符号。
答案:姓氏题目8定形于()时期的五行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
答案:春秋战国题目9王羲之在历史上被推为(),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
答案:书圣题目10以()天为一个单元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历法记数单位。
答案:十二题目11石榴和葡萄是从()传入我国的水果。
答案:西域题目12宋元话本的名目很多,现存的可以分为小说话本和()话本两大类。
答案:讲史题目13从武帝时代直到西汉末,今文()居“官学”正统地位。
答案:经学题目14礼制的经济基础制度是()。
答案:井田制题目15人类从“茹毛饮血,茫然于人道”的“直立之兽”演化而来,逐渐形成与()既联系又相区别的“人道”,这便是文化的创造过程。
答案:天道题目16我国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框架基本定型是在( C )。
选择一项:a. 商周b. 春秋战国c. 两汉d. 南北朝题目17我国西式广告出现于( D )。
选择一项:a. 明代中后期b. 清代初期c. 清代中期d. 晚清时期题目181965年发现的元谋人距今约( B )。
选择一项:a. 400万年b. 170万年c. 80万年d. 5万年题目19根据人种分类,中国人属于( A )。
选择一项:a. 蒙古人种b. 高加索人种c. 尼罗格人种d. 华夏人种题目20商周时期,青铜器一直被称作( A )。
选择一项:a. 金b. 铁c. 铜d. 锡题目21“西学东渐”的过程在明末清初进行缓慢,( B )年间,随着耶稣会士被逐出国门,“西学东渐”几近中断。
中华文化概说作业参考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作业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文化的含义主要指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2、“中华”之“华”乃是“ 光辉、文采、精粹”的意思。
3.中华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主要特征是强烈的时代性和顽强的再生性、鲜明的整体性和活跃的多元性、相当的稳定性和相对的开放性。
4 、在众多的氏族、部落之中,主要有三大文化集团,一是“华夏集团”;二是“东夷集团”;三是“苗蛮集团” 。
5、殷商时代的突出成就之一——青铜文化的主要特点是种类繁多、工艺复杂、粗犷狰狞的审美追求。
6.中华饮食文化最主要的有三大方面:酒文化、茶文化、食文化。
7、汉代的面食有发酵的,也有不发酵的,统称为“饼”。
8、唐代陆羽著的《茶经》是中国最早的关于茶文化的著作。
9、古代的马车是有等级的,观车后之旌旗便可知乘车者的身份。
10.我国的烹调技艺的四大菜系指的是苏和粤,川和鲁。
11、到了汉代,封建的选官制度才逐渐确立,其表现形式有两种:察举和征辟。
12、.明代官员的官服上有补子,文官为“飞禽”,武官为“走兽”。
13、清代的地方官制较之明代略有改变,总督,巡抚固定为“ 封疆大吏”。
14、明代的学校有两大类,其中中央级的学校称“ 国子监”。
15.中国传统节日不仅具有时代特征,而且还具有地域性、民族特色。
16.端午节的活动主要有吃粽子和挂蒲艾,龙舟竞渡和饮雄黄酒。
17、目前所知保存礼仪文化最早的书籍是由儒家学者整理的《周礼》、《礼仪》和《礼记》。
18.传统说唱艺术的源头,就是先民在劳动之余的讲“ 故事19、《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诗歌总集。
20、最能代表两汉散文成就的是历史著作《史记》和《汉书》。
二、名词解释1、文化---文化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中华文化的“文化”基本上以《辞海》中的定义为准:“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021年秋季学期中华文化概说第1次平时作业
2021年秋季学期中华文化概说第1次平时作业一、单选题(共5题,共20分)得分:20分1、根据天人合一思想,人们不能违背()。
A:自然B:真理C:规律D:规矩回答正确您的答案:A2、()提出“非命”论,认为命是一种虚幻的超验之物,它往往使人放弃自身的努力,从而导致了社会的惰性。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回答正确您的答案:B3、人本主义思想丰富了中国文化的()精神。
A:人本B:人文C:奉献D:人回答正确您的答案:B4、与西方文化不同,中国文化重()与统一。
A:和谐B:实践C:发展回答正确您的答案:A5、南朝的()写了《神灭论》。
B:XXXC:XXXD:XXX回答正确您的答案:B二、多选题(共5题,共20分)得分:20分1、以下哪三本书是XXX和理论形成的标志?()XXX:《太平经》B:《周易参同契》C:《老子想尔注》D:《春秋繁露》回答正确您的答案:ABC2、中国传统文化雏形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A: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字——甲骨文与金文,以及辉煌的青铜文化艺术B: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C: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初步形成D:在认识形态领域,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发生回答正确您的答案:ABCD3、XXX的哲学思想首要有以下()方面。
A:兼相爱、交相利的政治观B:取名予实与言立必议的认识论C:天志、明鬼的宗教观D:性三品的人性论回答正确您的答案:ABC4、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新兴,出现了一批民间私学大师,他们是()。
B:XXXC:XXXD:XXX回答正确您的答案:ABCD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理学著作与地图较多,著名者有()。
XXX:《水经注》。
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册题目及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的“文”是指(2 )。
(1)占星术(2)自然现象、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3)祭天的文字(4)天文知识2.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使用了合成的“文化”一词的书是( 4 )。
(1)《文选》(2)《尚书》(3)《史记》(4)《说苑》3.中国古代文献中“文化”一词的最初含义是( 3 )。
(1)文字(2)花纹(3)以文教化(4)学历4.在文化定义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分为( 1 )。
(1)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2)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3)物质文化和物质文明(4)文化事像和文化产品5.“人类一切物质和精神的积淀,包括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被称为( 2 )。
(1)狭义文化(2)广义文化(3)文化内涵(4)文化事像6.狭义的文化侧重的是( 4 )。
(1)物质财富(2)事物的复合体(3)能力与习惯(4)人类的意识形态和精神创造7.由人发明和创造出来的一切器物,既是有形的文化部分,亦是( 4 )。
(1)审美文化(2)精神文化(3)观念文化(4)物化的精神文化8.符号作为文化的载体,最主要的特征是( 1 )。
(1)具有表意性(2)具有语言性(3)具有储存性(4)具有图形性9.“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商末周初的( 2 )。
(1)甲骨文上(2)铜器铭文上(3)竹简上(4)丝织品上10.在国际文书上第一次使用“中国”为国家名称是在( 4 )。
(1)战国(2)唐朝(3)明朝(4)清朝11.“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是谁提出的( 3 )。
(1)齐桓公(2)秦始皇(3)朱元璋(4)孙中山12.中国独特的大陆海岸型半封闭式的自然环境,具有中国地理环境的大陆整体性特点,决定了中国文化( 2 )。
(1)历史悠久性(2)自成体系独立发展的道路(3)历史封闭性(4)超稳定结构13.人类存在和人类文化赖以产生的基石是( 1 )。
(1)地理环境(2)生活环境(3)政治环境(4)社会环境14.中国的万里长城最早修筑于( 1 )。
国家开放大学《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1-4参考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国家开放大学《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1-4参考答案形成性考核11.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书法家,其中被人尊为“书圣”的是(王羲之)。
2.在选官制度方面,隋文帝废除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根据考试成绩录用官吏;到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3.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包括(地神崇拜)、山神崇拜、(河神崇拜)和日月星辰诸神崇拜。
4.中医学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比较重要的成就,以下属于药学方面的著作有:(《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
5.以下属于史评体著作的是(《什七史商榷》、文史通义》、《史通》)。
6.公元前536年,郑国的子产“(铸刑书于鼎)”,开创了公布成文法的先例。
7.韩愈的(《师说》)一文是其关于教师问题的重要论文,也是我国第一篇专论教师的名作。
8.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的稷门下举办的养士机构是(稷下学宫),它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具有教育机构的性质。
9.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主要思想渊源包括(中国古代的鬼魂崇拜;道家哲学与阴阳家思想;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秦汉时期的黄老道)。
10.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与(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相结合,形成中国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
11.中国古代积累和总结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教育思想,包括(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温故知新、学思并重;言传身教、尊师爱生;长善救失、教学相长)。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名言总结的一条中国古代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启发引导;教学相长)13.中国史书中的“正史”的史书体例是(纪传体)。
14.在文学领域,第一个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是(赵氏孤儿),先后被译成德文、法文、英文、广泛流传,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还曾将其改编。
15.中国古代的“十恶之罪”指的是(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谋反、谋大逆、谋叛)。
中华文化概说(51779)-24年春季学期中华文化概说第1次平时作业-1-参考资料-电大一体化平台
电大一体化平台-中华文化概说(51779)-2024年春季学期中华文化概说第1次平时作业-1-参考资料
温馨提示:本文档从网络收集整理而来!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预祝您取得好成绩百!一、单选题(共5题,共30分)
1、中国的沿海地区多属于()。
A : 第一阶梯
B : 第二阶梯
C : 第三阶梯
D : 第四阶梯
参考答案是:C
2、“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反映了先民()。
A : 海洋贸易
B : 狩猎业
C : 游牧生活
D : 农业生产
参考答案是:D
3、隋唐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一部药典即苏敬所著的()。
A : 《新修本草》
B : 《金匮要略》
C : 《皇帝内经》
D : 《神农本草经》
参考答案是:A
4、至迟在(),我国就已采用了十进位制。
A : 商代
B : 春秋战国
C : 秦朝
D : 西汉
参考答案是:A
5、商代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集中反映在()。
A : 铜器
B : 迁都
C : 使用文字
D : 建筑
参考答案是:C
二、多选题(共5题,共40分)
1、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有哪些?()
A : 研习典籍
B : 考察名胜古迹
C : 文化遗址。
《中华文化概说》《中国文化概观》作业题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中国文化概观》作业题答案第一次一、填空题。
1.从本质上讲,中华传统文化乃是一种以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为主体,由多民族文化相互补充的具有鲜明整体特征的文化。
2.新石器时期,先民的崇拜可分为三大类自然崇拜、生殖与祖先崇拜、图腾崇拜。
3.所谓“中”,乃是居于四方之中的的意思,故称“中国”。
“中华”之“华”乃是“光辉、文采、精粹”的意思。
4.在众多的氏族、部落之中,主要有三大文化集团: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
5.殷商时代的突出成就之一青铜文化的主要特点是种类繁多、工艺复杂、粗犷狰狞的审美追求。
6.秦王朝时期最大的文化特征是“大一统”。
7.古代的马车是有等级的,观车后之旌旗便可知乘车者的身份。
8.我国著名的“江南三大名楼”是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
9.诸子文化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是我国文化思想史上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10.唐代诗歌的发展,一般分为四大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二、名词解释。
1.“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2.春节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3.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4.茶禅一味。
第二次一、判断题1.生殖崇拜是指对天地山川日月的崇拜。
(×)2.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的第一部断代史著作。
(√)3.明清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
(√)4.我国的白酒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蒸馏酒,它的问世是酿酒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5.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树生长于中国西北。
(×)6.现代最重要的烹饪方法“炒”是在唐宋时期发明的。
(×)7.先秦时期已有“衣”“裳”之分,上衣下裳,是当时男女通用的服装形式。
2022年秋季学期中华文化概说第1次平时作业
.1.()是汉代至清代的官方哲学。
单选题(6 分)A.经学B.墨学C.易学D.法学2.西汉的()曾两次出使西域。
单选题(6 分)A.霍去病B.张骞C.昭君D.班超3.《诗经·小雅·北山》中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反映的是()。
单选题(6 分)A.家族制度B.家国同构C.封国制度D.宗法制度4.下列哪项是属于墨家的主张?()单选题(6 分)A.“术”B.“兼爱”C.“仁”D.“义”5.隋唐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一部药典即苏敬所著的()。
单选题(6 分)A.《新修本草》B.《皇帝内经》C.《金匮要略》D.《神农本草经》6.()可以看作是中国绘画的起源。
它们确定了中国绘画整体着眼、以线为主、平面构图的基本原则。
多选题(8 分)A.原始彩陶B.青铜纹饰C.秦瓦D.楚漆7.“()”和“()”相反而又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体两翼。
多选题(8 分)A.重本B.尊君C.亲民D.重民8.魏晋南北朝时,范晔的(),陈寿的()也是纪传体,此二书与《史记》、《汉书》并称为前四史。
多选题(8 分)A.《后汉书》B.《汉纪》C.《三国志》D.《晋书》9.韩非子总结了前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以法为中心的“()”三者合一的封建君主统治术。
多选题(8 分)A.法B.势C.术D.练10.南朝宋文帝时,在京师设立了四学,史称“四学制”,下列哪些属于四学?()多选题(8 分)A.文学B.中医学C.玄学D.儒学11.完备而严密的宗法制度确立于秦始皇时代,是封建社会制度的重要标志。
判断题(6 分)A.错误B.正确12.夏是我国第一个王朝,时间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
判断题(6 分)A.正确B.错误13.宋代最有时代特色的文学创作成就是诗、词、书、画等。
判断题(6 分)A.正确B.错误1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各类绘画的形成期。
判断题(6 分)A.正确B.错误15.一件艺术品不可能同时包融有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
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一参考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一参考答案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一)参考答案题目1朱熹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注释一书是(《》)。
答案:四书章句集注题目2词起源于市井()。
答案:歌谣题目3《三国演义》的写法是()。
答案:七实三虚题目4文化即()的人化。
答案:自然题目5中国文化传统中最明显的特征是群体意识,这一意识是由()家思想所决定的。
答案:儒题目6()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人文始祖”。
答案:黄帝题目7()是标志宗法血缘关系的一种符号。
答案:姓氏题目8定形于()时期的五行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
答案:春秋战国题目9王羲之在历史上被推为(),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
答案:书圣题目10以()天为一个单元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历法记数单位。
答案:十二题目11石榴和葡萄是从()传入我国的水果。
答案:西域题目12宋元话本的名目很多,现存的可以分为小说话本和()话本两大类。
答案:讲史题目13从武帝时代直到西汉末,今文()居“官学”正统地位。
答案:经学题目14礼制的经济基础制度是()。
答案:井田制题目15人类从“茹毛饮血,茫然于人道”的“直立之兽”演化而来,逐渐形成与()既联系又相区别的“人道”,这便是文化的创造过程。
答案:天道题目16我国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框架基本定型是在( C )。
选择一项:a. 商周b. 春秋战国c. 两汉d. 南北朝题目17我国西式广告出现于( D )。
选择一项:a. 明代中后期b. 清代初期c. 清代中期d. 晚清时期题目181965年发现的元谋人距今约( B )。
选择一项:a. 400万年b. 170万年c. 80万年d. 5万年题目19根据人种分类,中国人属于( A )。
选择一项:a. 蒙古人种b. 高加索人种c. 尼罗格人种d. 华夏人种题目20商周时期,青铜器一直被称作( A )。
选择一项:a. 金b. 铁c. 铜d. 锡题目21“西学东渐”的过程在明末清初进行缓慢,(B )年间,随着耶稣会士被逐出国门,“西学东渐”几近中断。
《中华文化概说》作业(一)
15.天文历法知识的萌生,晚于农业的发明。( )
A.尊礼文化 B.尊命文化 C.尊天文化 D.尊神文化
16.公元前800年到前200年间,是人类文化的“轴心时代”,这一时代也可称为( )
A.黄金时代 B.元典时代 C.旧石器时代 D.新石器时代
17.把春秋战国时代称为“中国思想之能动时代”的学者是( )
20.重视血亲人伦、追求现世事功的学派是( )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21.在几何学、光学、力学等领域多有卓见的学派是( )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22.被鲁迅先生赞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的著作是( )
13.我国文献所知最早的确切年代是( )
A.公元前1250年 B.公元前1046年 C.公元前841年 D.公元前771年
14.哪种文字的造字法已显示出汉字形声化的趋向( )
A.甲骨文 B.金文 C.钟鼎文 D.玉石铭文
15.夏商周三代文化各有不同,其中商代属于( )
3.与“四夷”对称的诸夏义的“中国”一词,其近义词有( )
A.中土 B.中原 C.中州 D.中夏 E.中华
4.壮族是古代百越各支经长期演化而来,史称( )
A.西瓯 B.骆越 C.乌浒 D.僚 E.僮
5.以下属于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作品有( )
2.“中国”的初义是( )
A.中央之城 B.中等国家 C.国境之内 D.中原地带
3.印度称中国为“支那”,意思是( )
A.秦人 B.文物之国 C.丝绸之国 D.汉人
4.一个朝代自称“中国”,始于(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中华文化概说(51779)-24年春季学期中华文化概说第4次平时作业-1-参考资料-电大一体化平台
电大一体化平台-中华文化概说(51779)-2024年春季学期中华文化概说第4次平时作业-1-参考资料
温馨提示:本文档从网络收集整理而来!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预祝您取得好成绩百!一、单选题(共5题,共30分)
1、()在《海国图志》中,从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的要求中,概括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师夷长技以制夷”。
A : 林则徐
B : 姚莹
C : 魏源
D : 何秋涛
参考答案是:C
2、《易传》提出“天下百虑而一致,同归而殊途”(《系辞下》)的主张,实际是()思想的体现。
A : 儒法结合
B : 儒佛相融
C : 重和去同
D : 佛道相通
参考答案是:C
3、()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作了概括的经典性的表述。
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A : 《易传》
B : 《诗经》
C : 《论语》
D : 《史记》
参考答案是:A
4、从接受既成境遇的前提出发,()提出了“安命”的观念。
A : 儒家
B : 道家
C : 法家
D : 墨家
参考答案是:B
5、早在公元前1000年的()时期,中华先民便有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
A : 西周
B : 先秦
C : 两汉
D : 魏晋
参考答案是:A
二、多选题(共5题,共40分)
1、魏晋南北朝时,范晔的(),陈寿的()也是纪传体,此二书与《史记》、《汉书》并。
中华文化概说作业一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作业(一)参考答案、著名学者苏秉琦曾将起源时期地中华文化划分为六大区系.、龙是各部落初民原始图腾地混合物.、殷商时期,巫史承担着神人交通地重任,在宗教、政治生活中处于崇高地地位.、诸子之学,显学主要有儒学和墨学两家.、西汉时地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道家以“无为”为本,形成朴素地辩证观和相对主义,强调个体价值与精神地自由.、先秦“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虽然各异,但他们共同地学术之源是六经.、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地特色是天人合一,它对国人地思维方式、文化走势、审美追求、价值观念都有极大地影响.、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汉儒董仲舒糅合阴阳五行于儒学体系中,建立起“天人感应”地理论,从原始地“天人合一”理想演化出“天人相类”地怪胎.、中国传统文化中地“天人合一”主张物我之间亲密无间,认识自我,也就等于认识“物自体”,我之属性本身就是“物自体”属性地体现.、体用一源,既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地本源,也可以说是古代文化精神地产物.、道,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地一个哲学范畴.、先秦诸子学说虽歧见叠出,各有所重,但他们都坚持“道”一元论地思想.、体现天道自然地德,称善德、美德,如尧舜周孔之德;反之,与天道相悖离地德,称凶德、恶德,如桀纣之德.、到宋代时,孟子“内圣”之学性善之说,独重一时.、礼在先秦地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作为宗教地阶段、作为群体组成方式地阶段,作为个人内在和外在行为规范地阶段.、仁是儒家学说地思想核心.、与儒家大异其趣,墨家从“兼爱”出发,以“利”规范行为.、古代中国人对阴柔地重视远胜过对于阳刚.、战国末期,各家学说已趋于融合,主要体现在《易传》和《吕氏春秋》两书中.、与唐宋文化相比,汉代文化最突出地表现是浑厚.、秦汉时期对外文化非常发达,除张骞、甘罗出使外,另一重要事件是徐福率众出海东渡.、代表东汉时期地“出世”哲学地,一为本土地道教,一为外来地佛教.、两汉经学着眼于王道秩序地建构,而玄学则表现出“解构”地特性.、在审美追求上,魏晋人追求地是“气韵生动”,而不是合乎古范.、晋代葛洪受玄学影响,对“玄”进行大幅度地深挖,并将之与“道”对接解释.、成玄英所谓地“玄”,很有点佛教“空”地意味,而他所谓地“众妙之门”,看上去也有点佛教所说地“极乐世界”地架式.、当儒学中心性成份被发掘出来并受到重视之时,也就意味着儒逸文化地出现和发达.宋代以后,儒学发展地重点向“内圣”方向转变,心性修养地重要性得到充分肯定.二、单项选择题(每题分,共分)、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地表现有多种,下面哪一项不是表现之一?().铁器地出现.卜筮地方法.周人重“德” .周代地宗法制度、我国第一部完整地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左氏传》.《国语》.《资治通鉴》.《史记》、战国时期我国士文化首度崛起,下面哪一项不是其原因?().经济基础出现了大地变化.礼崩乐坏,使士重新寻找生活出路与人生价值定位.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士.征伐战争使得原来地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士、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地观念,提出了()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地观念..仁、礼.无为.兼爱.法、术、势、关于八卦地起源,比较合理地说法是:().起源于结绳改书契之时.蓍草排列变化.对占卜龟兆模仿.代表原始文字、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地原因是:().诸子学术逐渐消亡.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独尊儒术、第一个对原始儒教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地儒学大师是().荀卿.孟轲.董仲舒.韩愈、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地千古巨著是().《诗经》.《春秋左氏传》.《史记》.《庄子》、道教地出现是在().先秦时期.秦汉之际.西汉时期.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地时间是().先秦时期.秦汉之际.西汉时期.两汉之际、魏晋时期兴起地玄学,第一次将()摆到最为重要地地位..家族观念.忠君观念.个体人格.社会群体、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论语》.《老子》.《庄子》.《周易》、从整个时代精神来讲,魏晋时代可以称之为()地时代..“人性地自觉”.为艺术而艺术.“文学地自觉”.趋于“玄”化、魏晋艺术表现出来地最大特点是().朴质浑厚.气韵生动.小巧精美.怪诞离奇、最能体现魏晋人审美情趣地当数().顾恺之地绘画.陶渊明地诗歌.王羲之地书法.陆机地赋、外儒内法地统治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导致地结果是().儒家地法家化.儒法二家思想地分离.法家地儒家化.伦理地法制化、关于我国古代地法制,下面说法正确地是().历朝统治者都建立了健全地法制.古代中国从没有实现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封建法律只针对百姓而不对官吏.封建法制是相当严密地,只是与现在相比显得落后了、玄学地主要倾向和特征是().进取精神.以玄释道.遗貌取神.伦理色彩、在封建时代,“孝”地最重要内容是().赡养老人.传宗接代.抚养子女.光宗耀祖、以人性地社会化作为最高理想人格来追求,主张将个性消融于群体之中地学派是().墨家.儒家.道家.法家。
国开(吉林)51779《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一复习资料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一作业资料答案
说明:每学期的课程题目都可能更换,请认真核对是您需要的题目后再下载!
【题目】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存在的总和。
a. 物质
b. 物质与精神
c. 精神
d. 环境
[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物质与精神
【题目】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
a. 物质需要
b. 精神与物质
c. 精神
d. 环境
[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精神
【题目】()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
a. 水墨画
b. 中国文化
c. 科举制度
d. 汉语言
[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中国文化
【题目】毛泽东在论及新民主主义文化时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应。
”这里的“文化”属于()。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一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一作业一一、填空题:一、填空题:1、 唯一没有间断唯一没有间断2、 中国中国 西汉西汉 纹理纹理 《易·贲卦·象传》《易·贲卦·象传》3、 物质文明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精神文明4、 儒家文化儒家文化5、 起源起源 夏、商、西周时期夏、商、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成型成型 多元化发展与融合多元化发展与融合 繁荣繁荣继续发展发展 沉暮总结沉暮总结6、 黄河流域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长江流域7、 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8、 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字----甲骨文与金文甲骨文与金文 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 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产生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产生9、 “周礼”“周礼” “仁” “仁”“仁” 五伦五伦 四德四德10、 阴阳五行说阴阳五行说 君权神授君权神授 三纲三纲 五常五常 天人感应天人感应 天不变,道亦不变天不变,道亦不变 11、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 人文人文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 天人和谐天人和谐 12、季风气候明显季风气候明显 大陆性气候强大陆性气候强 气候类型气候类型 13、农耕文化农耕文化 游牧文化游牧文化 长城长城 纽带纽带 14、多元结构多元结构 包容性包容性 15、宗法制度宗法制度 专制主义专制主义 家国同构家国同构 16、夏商周夏商周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 17、子学子学 经学经学 玄学玄学 佛学佛学 理学理学 实学实学 18、商鞅商鞅 申不害申不害 慎到慎到 韩非韩非 19、如家学说如家学说 佛道佛道 程朱程朱 陆王陆王 20、 韩愈韩愈 李翱李翱 朱熹朱熹21、 先秦先秦 天人天人 二、选择题二、选择题1、1.2.3.42、1.23、1.2.44、2.3.45、3.46、1.3.47、2.38、1.2.49、1.3.410、1.2.411、1.212、1.2.3.413、2.3.414、2.3.415、1.2.3.4 16、1.2.317、1.2.418、1.2.4 19、1.2.3.420、1.2.321、122、123、1.2.3.424、1.225、1.226、1.2.3.427、1.2.428、1.229、1.2 30、1.231、1.2.332、1.2.333、1.2.434、1.2.435、1.2.336、1.2.437、1.2.438、1.2.439、340、1.2.4三、名词解释三、名词解释1、广义文化P22、狭义文化P33、中国文化P34、中国传统文化P35、宗法制度P266、分封制P267、宗庙祭祀制P278、家国同构P289、君主专制制度P2710、先秦子学P3111、玄学P3212、隋唐佛学P3213、宋明理学P3214、明清实学P3315、乾嘉朴学P33 16、五行说P3417、天道观P4318、人道观P4419、古今观P4420、名实观P4421、天人合一P5022、知行合一P50四、简答题四、简答题 1、什么是中国文化?P32、简述传统文化的人本主义精神。
2023年秋中华文化概说第一次平时作业
中华文化概说第一次平时作业一、简答题1. 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答: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同时,中华文化还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和融合性,能够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
2. 什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答: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中华文化在历史上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它也为我们今天解决一些重大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思路。
因此,我们应该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让中华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二、论述题1. 中华文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是什么?答:中华文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中华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次,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也使得它能够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从而推动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它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发挥其重要的影响。
2. 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答: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于中华文化的教育和学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价值。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保护好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让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于现代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形成新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内涵。
最后,我们还需要加强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从而增强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思考题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答: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文化概说》作业(一)
参考答案
1、著名学者苏秉琦曾将起源时期的中华文化划分为六大区系。
2、龙是各部落初民原始图腾的混合物。
3、殷商时期,巫史承担着神人交通的重任,在宗教、政治生活中处于崇高的地位。
4、诸子之学,显学主要有儒学和墨学两家。
5、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
6、道家以“无为”为本,形成朴素的辩证观和相对主义,强调个体价值与精神的自由。
7、先秦“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虽然各异,但他们共同的学术之源是六经。
8、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特色是天人合一,它对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走势、审美追求、价值观念都有极大的影响。
9、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
10、汉儒董仲舒糅合阴阳五行于儒学体系中,建立起“天人感应”的理论,从原始的“天人合一”理想演化出“天人相类”的怪胎。
1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主张物我之间亲密无间,认识自我,也就等于认识“物自体”,我之属性本身就是“物自体”属性的体现。
12、体用一源,既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也可以说是古代文化精神的产物。
13、道,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的一个哲学范畴。
14、先秦诸子学说虽歧见叠出,各有所重,但他们都坚持“道”一元论的思想。
15、体现天道自然的德,称善德、美德,如尧舜周孔之德;反之,与天道相悖离的德,称凶德、恶德,如桀纣之德。
16、到宋代时,孟子“内圣”之学性善之说,独重一时。
17、礼在先秦的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作为宗教的阶段、作为群体组成方式的阶段,作为个人内在和外在行为规范的阶段。
18、仁是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
19、与儒家大异其趣,墨家从“兼爱”出发,以“利”规范行为。
20、古代中国人对阴柔的重视远胜过对于阳刚。
21、战国末期,各家学说已趋于融合,主要体现在《易传》和《吕氏春秋》两书中。
22、与唐宋文化相比,汉代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浑厚。
23、秦汉时期对外文化非常发达,除张骞、甘罗出使外,另一重要事件是徐福率众出海东渡。
24、代表东汉时期的“出世”哲学的,一为本土的道教,一为外来的佛教。
25、两汉经学着眼于王道秩序的建构,而玄学则表现出“解构”的特性。
26、在审美追求上,魏晋人追求的是“气韵生动”,而不是合乎古范。
27、晋代葛洪受玄学影响,对“玄”进行大幅度的深挖,并将之与“道”对接解释。
28、成玄英所谓的“玄”,很有点佛教“空”的意味,而他所谓的“众妙之门”,看上去也有点佛教所说的“极乐世界”的架式。
29、当儒学中心性成份被发掘出来并受到重视之时,也就意味着儒逸文化的出现和发达。
30宋代以后,儒学发展的重点向“内圣”方向转变,心性修养的重要性得到充分肯定。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的表现有多种,下面哪一项不是表现之一?(A)
A.铁器的出现B.卜筮的方法
C.周人重“德” D.周代的宗法制度
2、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A)
A.《春秋左氏传》B.《国语》
C.《资治通鉴》D.《史记》
3、战国时期我国士文化首度崛起,下面哪一项不是其原因?(D)
A.经济基础出现了大的变化
B.礼崩乐坏,使士重新寻找生活出路与人生价值定位
C.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士
D.征伐战争使得原来的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士
4、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D)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
A.仁、礼B.无为
C.兼爱D.法、术、势
5、关于八卦的起源,比较合理的说法是:(B)
A.起源于结绳改书契之时B.蓍草排列变化
C.对占卜龟兆模仿D.代表原始文字
6、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B)
A.诸子学术逐渐消亡B.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
C.秦始皇统一六国D.汉武帝独尊儒术
7、第一个对原始儒教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C)
A.荀卿B.孟轲
C.董仲舒D.韩愈
8、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C)
A.《诗经》B.《春秋左氏传》
C.《史记》D.《庄子》
9、道教的出现是在(D)
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
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
10、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D)
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
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
11、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第一次将(C)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
A.家族观念B.忠君观念
C.个体人格D.社会群体
12、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B)
A.《论语》B.《老子》
C.《庄子》D.《周易》
13、从整个时代精神来讲,魏晋时代可以称之为(A)的时代。
A.“人性的自觉”B.为艺术而艺术
C.“文学的自觉”D.趋于“玄”化
14、魏晋艺术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B)
A.朴质浑厚B.气韵生动
C.小巧精美D.怪诞离奇
15、最能体现魏晋人审美情趣的当数(C)
A.顾恺之的绘画B.陶渊明的诗歌
C.王羲之的书法D.陆机的赋
16、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导致的结果是(D)
A.儒家的法家化B.儒法二家思想的分离
C.法家的儒家化D.伦理的法制化
17、关于我国古代的法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
A.历朝统治者都建立了健全的法制
B.古代中国从没有实现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封建法律只针对百姓而不对官吏
D.封建法制是相当严密的,只是与现在相比显得落后了
18、玄学的主要倾向和特征是(C)
A.进取精神B.以玄释道
C.遗貌取神D.伦理色彩
19、在封建时代,“孝”的最重要内容是(B)
A.赡养老人B.传宗接代
C.抚养子女D.光宗耀祖
20、以人性的社会化作为最高理想人格来追求,主张将个性消融于群体之中的学派是(B)
A.墨家B.儒家
C.道家D.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