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课内古诗词曲阅4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体会诗人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刘禹锡的《浪淘沙》。
2.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领略了黄河宏大的气势,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江南的景色和乡村风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近距离触摸古诗所描写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体会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
四、作业: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两首诗词:
背诵、默写、说体会。为学习下文作铺垫。
二、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课件出示《书湖阴先生壁》。
5.课文配套图片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6】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品读,深化理解。
牵牛织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神话传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
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注释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四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四⾸》教学设计新⼈教版《课外古诗词四⾸》教学设计⼀、⽂本分析《课外古诗词四⾸》所选篇⽬为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陈与义《临江仙·夜登⼩阁,忆洛中旧游》、⾟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以及纳兰性德《浣溪沙》(⾝向云⼭那畔⾏)。
所选的四⾸词中有三⾸宋词,⼀⾸清词。
其中《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苏轼与《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的作者⾟弃疾是宋代豪放词的代表,在本单元《词四⾸》中已有接触。
《临江仙·夜登⼩阁,忆洛中旧游》为北宋末、南宋初的著名⽂⼈陈与义所作。
陈与义被誉为江西诗派三宗之⼀,同时也⼯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余⾸,却别具风格,豪放处尤近于苏轼,语意超绝,笔⼒横空,疏朗明快,⾃然浑成。
《浣溪沙》(⾝向云⼭那畔⾏)的作者为清代著名词⼈纳兰性德。
其所著《纳兰词》⼴享盛誉。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韵远。
这四⾸词中虽然两⾸的作者和《词四⾸》相同,但总体来说这四⾸词的风格与《词四⾸》差异较⼤。
相⽐之下,题材上对是多⼈⽣的感悟,情感表达更加婉转细腻,情绪相对低沉。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是词⼈醉归遇⾬抒怀之作。
词⼈与朋友春⽇出游,忽逢风⾬。
但词⼈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表现出了苏轼虽处逆境、屡遭挫折,⽽不畏惧不颓丧的乐观性格和旷达胸怀。
《临江仙·夜登⼩阁忆洛中旧游》的作者陈与义⽣平跨越北、南两宋。
这⾸词是其晚年追忆⼆⼗多年前宋徽宗年间,在洛阳的安定、快乐的⽣活所作。
他回忆⼆⼗多年的往事,百感交集,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词。
通过上下两⽚的今昔对⽐,萌⽣对家国和⼈⽣的惊叹与感慨,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中秋夜,为赠友之作。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PPT电子课件
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 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精读课文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夸张
展现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浓重的 奇寒景象,写出了诗人为友人长途 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
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 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这两句从雪景过渡到送别,表现出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 盾:一方面他热爱边塞奇异壮美的风光,另一方面武判官的 “归京”又牵动了诗人的乡土之思。
返回
助学资料
作品简介
《乐府诗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 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 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 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底层人民日常生活 的艰难与痛苦,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形式朴素自然,长于叙事铺陈,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
在《月沐学堂》第十五讲中就谈到,唐诗是豪情,宋词是柔肠,而 元曲就是嬉笑怒骂的童真率性,是艺术性的俚语(即民间俗语或方言)。
唐诗、宋词、元曲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是中国社 会的精神财富。
助学资料
唐诗
知识链接 宋词
元曲
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 感。
词:是由诗衍化而来的。词的用韵、平仄、字数、句数与近体诗一 样,都有严格的规定,并且词是歌唱的文学,因而词有词调,词牌就是 词调的名称,文人作词,要以词牌来写,所以又叫填词。
统编版 · 语文 · 九年级(下)
24.诗词曲五首
第1课时
新知导入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 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重点)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难点)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含作业)
新课教学()分钟二、品读古诗,认识作者。
1.认识生字:德、鹊、蝉、稻。
学会正确读写。
2.认识诗歌的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2】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3.读出节奏。
学生先自读,教师指导:【出示课件3】并板书: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同学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4】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学生自读后教师指导,并出示课件,使学生能够把握准诗词的节奏,正确朗读诗歌,同时,这也是正确理解诗词的第一步。
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自学新诗。
1.总结学习方法:【出示课件5】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板书: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2.用总结的学习方法尝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部编版2022—2023学年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教学PPT课件
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Part 01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描写雪的这样一 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那大家知道这句诗的出处吗?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便是这句诗句的来 源。其实这首诗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边塞 诗表现着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建功立业 的豪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入岑参诗中 的世界。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体会主旨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 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这首汉代乐 府民歌,暴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反映了劳动人 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 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 故入词,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 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 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肆
过零丁洋
Part 01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涌现 了许多民族英雄,他们为国家、为民族 出生入死、浩然正气、奋斗不息。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便是南宋时期著 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下面让 我们一起来体会他诗中深厚的情感吧。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案策划、工作计划、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copywriting planning, work plan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speech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古诗词三首》是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古代诗词曲四首_教科版
教材简析本课中四首诗词曲以写景为主,作者以优美的文字、独特的视角分别描绘了梅子黄时的三衢道、春雨添花的小溪深处、新月初上的浔阳、暖日和风中的庭院楼阁。
所描写的景象、景观,画面清晰优美;所使用的语言或色彩浓郁,或简练朴实,是学生积累词句,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极好凭借。
设计理念1.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使学生增强语感,真切地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受到美的熏陶。
2.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四首古诗词曲。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认识“矫、鸿、淀、阑”4个生字,会写“鹂、藤、准”等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的意境,理解、感悟、体会这几首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搜集与这四首古诗词曲有关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古代诗词曲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以描绘美景为主题的四首古诗词曲。
(板书课题)以朝代化分,这节课先来看宋代的两首诗词。
[简明扼要地介绍古代诗词曲在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题1.自由读《三衢道中》和《好事近·梦中作》两首诗词,注意读准字音。
自己读熟练后再读给同桌听。
2.指名分别读两首诗词。
注意生字“鹂”“矫”“藤”的发音。
3.结合注释和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两首诗词的写作背景。
[多种形式的读文,促使学生多次与生字见面,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知诗的大意。
]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一)学习《三衢道中》。
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三衢道中》。
(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他的行程路线怎样?(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画面,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古诗词文言文赏析《诗词曲五首》教学优秀课件
词曲 五首
是进通就 是友过是 很谊沏品 有,茶赏 益美、茶 的心赏的 一修茶美 种德、感 和,闻之 美学茶加 的习饮入 仪礼茶问 式法、道
,
前 言 介 绍
是进通就 是友过是 很谊沏品 有,茶赏 益美、茶 的心赏的 一修茶美 种德、感 和,闻之 美学茶加 的习饮入 仪礼茶问 式法、道
,
前言介绍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上, 境界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
过零丁洋
(文天祥)
叁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一是自己读经书入仕途,二是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动荡不安,危在旦夕。 “雨打萍”比喻自己一生坎坷,漂泊不定,时起时沉。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个有什么含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前一个“惶恐”、“零丁”是指地名,后一个“惶恐”、“零丁”是写心情。 ——表达了诗人对危难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哀叹。
题解及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其作用是规定一首词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序言中,“丙辰中秋”、“兼怀子由”,交代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
熙宁二年,苏轼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而不被容于朝廷,自求外放,辗转各地为官。熙宁九 年,苏轼到密州为官,此时已与其弟苏辙不相见七年有余,此年中秋,苏轼面对圆月,感慨万 千,乘着酒兴写下了这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谢
谢您 观看
是进通就 是友过是 很谊沏品 有,茶赏 益美、茶 的心赏的 一修茶美 种德、感 和,闻之 美学茶加 的习饮入 仪礼茶问 式法、道
《诗词曲五首》课件(共63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lěi lěi 累累 zhì 雉
ɡēnɡ 羹饭
1.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大意。
十五岁就应征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半路上遇到 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且看远处, 那是您的家,坟墓相连,松柏混杂。”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摘些野谷舂米做饭, 摘下葵叶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与谁一起 分享。走出大门向东张望,泪水洒落在衣服上。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 等描写手法,表现主人公家破人亡的凄凉境遇。
诗歌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以哀景写哀情,体现了汉乐 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总写:十五从军 八十得归。
十 五
远望:
松柏冢累累。
从 近看:野兔野鸡
旅谷旅葵。
Hale Waihona Puke 军 征处境: 羹饭熟
饴阿谁。
心情: 东向看
泪沾衣。
兵役残酷 战乱频繁 灾难深重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 和“行”的颇多,二者没有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形式较自由。大抵模拟乐府诗风格,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 较铺展。其中多有叙事之作。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行”是乐曲的意思。
歌行体,又称乐府歌行体,为南朝鲍照独创。起初,歌行 体模拟两汉乐府,并自创格调,多为七言,也有五言、杂言, 可兼用长短句,形式自由、灵活,富于变化,可用于歌唱。
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 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说说其返 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返乡经历:
初中语文《诗词曲五首》课件
自学指导一(5分钟)熟读这首词,要求读准字 音把握节奏。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资料:
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 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 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 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 惺相惜。白居易在席上吟诗《醉赠刘 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 遇表示同情和不平,刘禹锡因写此诗 回赠。
自学指导一:(3分钟)熟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
自学指导三( 自学检测三( 10分钟) 10分钟)
1、词的上下两阙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两者的联系 何在?
上片:对月饮酒,想象在人间、天上徘徊。 借景抒情
下片:对月怀人,抒发对离别之人的祝愿。 情景交融
2、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说说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力所能左 所郁结,到心胸开 右。
资料: 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
(1329)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 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 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这首 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一个历史 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统治中,无 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总是过着痛 苦的生活。
自学指导四:(5分钟) 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 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这首元曲的意思 和所要表达的主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3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2.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正确朗读诗词。
2.了解诗词的作者。
3.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巍峨的群山,有浩瀚的江海,有无边的森林,有起伏的稻田。
唐诗宋词中,就有许多是描写山水风景的。
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白居易《忆江南》中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还有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今天,我们将学习新课《古诗词三首》。
(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二、合作探究一:读古诗,理解诗意1.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学生先自读,小组内读,读准字音。
(独学、对学)2.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内讨论。
(合学)3.小组代表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同学补充。
(领学)4.全班齐读此诗。
设计意图:在读的基础上再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等手段来理解诗句,可以锻炼学生自学古诗词的能力。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合作的结果说出诗句的意思后,教师出示课件,既可以纠正学生理解上的错误,又可以为学生正确表达提供范例。
三、合作探究二: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有感情朗读,闭目想象。
2.抽号发言,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独学)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对学)4.小组全班交流,代表汇报,教师总结。
(合学、领学)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句的意义,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词的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珍惜美好时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词,分析诗句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三首古诗词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些图片对应的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三首古诗词,注意读音、停顿、语气等,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句的意义,讲解诗人的背景和创作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
4.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讲解诗句的意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其中一首古诗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境,进行课堂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三首》2. 内容:三首古诗词的题目、作者、重点词语、诗句意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三首古诗词。
(2)选取其中一首,写一篇50字左右的诗句意境描述。
(3)查找资料,了解其他古诗词,下节课分享。
2. 答案:(1)见课本。
(2)示例:《登鹳雀楼》描绘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的情怀。
(3)见学生查找资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其他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句的意义,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课件
②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悯农》)
③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 面亦收租。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④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崔道融《田上》) 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诗词曲五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情境导入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今天课前,我们来 复习一下问答句这种语言形式。这儿有三组你熟悉的问答句,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组问答句从问答的关系上看有什么不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布置作业
背诵本文。
谢谢
山坡羊·潼关怀古
新知导入
为了百姓的疾苦,他丢弃了官职; 为了百姓的疾苦,他花光了钱财; 为了百姓的疾苦,他付出了生命; 他用悲天悯人的心关注着百姓的苦 百姓用朴实的心记住了他的名 他活着时,满城都道好官;病死后,关中人哀之如失父. 生,人赞美,亡,人赞美,他用生命的行动为自己的诗
2.作者是如何从“潼关路”联想到朝代 兴亡的?
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为 兵家必争之地,关系着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 朝的兴亡。因此,当诗人在“潼关路”上望 “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朝代的兴亡了。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如何理解 这几句?其中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一个朝代兴起,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 从而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代朝代灭亡,在战争中 遭殃的也是百姓。
山坡羊·潼关怀古 chóu chú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 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 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学习资料]中考语文 第三节 课内古诗词曲阅2
第三节课内古诗词曲阅读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遵义近五年未考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夜沾湿何由彻”一句中的“长夜”用得好,试简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过故人庄唐·孟浩然(遵义近五年未考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中考语文第三节课内古诗词曲阅1
第三节课内古诗词曲阅读一、饮酒东晋·陶渊明(遵义2014年已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你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读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次北固山下唐·王湾(遵义2010年已考)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颈联中的哪两个字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遵义近五年未考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课内古诗词曲阅读一、使至塞上唐·王维(遵义2015年已考)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写得好,请简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泊秦淮唐·杜牧(遵义近五年未考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笼”字用得好,试简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一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无题唐·李商隐(遵义2015年已考)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两个“难”字用得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浣溪沙北宋·晏殊(遵义近五年未考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一句中的“新”和“旧”用得好,试简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园香径独徘徊”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水调歌头北宋·苏轼(遵义近五年未考查)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遵义近五年未考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滁州西涧唐·韦应物(遵义近五年未考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中的“舟自横”用得好,试简要分析其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