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生)..
认知派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宝典]
![认知派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宝典]](https://img.taocdn.com/s3/m/0825a82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4a.png)
认知派学习理论主要观点1、关于学习结果:学习是形成反映整体联系与关系的认知结构。
2、关于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积极主动进行复杂的信息加工活动的过程。
3、学习规律与条件:注重学习的内部条件主动性、内动部机、过去经验、智力等。
对“学习”的解释认知学派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它的核心观点是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要通过主体的主观作用来实现。
代表人物苛勒布鲁纳奥苏贝尔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该学派以现象学作为理论基础,认为心理现象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所显现出来的结构性和整体性,反对元素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
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经验不等于感觉等元素的总合,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学习的实质学习并非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通过主动积极的组织作用形成与情境一致的新的完形。
1、学习的结果并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新的完形2、学习的过程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不是简单的神经路的联系,而是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不是盲目地尝试错误,而是由于对情境顿悟而获得成功。
刺激与反应之间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不是盲目、被动的过程一个人学到些什么,直接来源于它对问题情境的知觉。
学习通常是从一种混乱的、模糊状态转变成一种有意义的、有结构的状态,这就是知觉重组的过程。
知觉重组是学习的核心学习并不是把所有无意义的事情任意地联结在一起,而是强调要认清事物的内在联系三、评价贡献对桑代克的理论进行了批判,使认知派与联结派的区别明确化,并促进了学习理论的发展强调整体观和知觉经验的组织作用,关切知觉和认知的过程。
揭示了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肯定了意识的能动性。
限局全把学习完归于有机体自身的组织活动,否认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
把试误学习与顿悟学习完全对立起来,不符合人类学习的特点。
符号学习理论基本观点1、学习实质学习不是简单的S—R的联结,而是S—O—R的过程,结果形成“认知地图”。
(O代表有机体的内部变化)2、学习结果不是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情境的“认知地图”,它是对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是情境整体的领悟。
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行为主义学派的比较

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行为主义学派的比较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行为主义学派的比较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学习过程和方法的重要分支,其中认知学习理论和行为主义学派是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从认知学习理论和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比较。
一、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主观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构建性的过程。
认知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观点。
1. 学习者是积极主体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积极主体,他们根据自身的认知结构和先前的经验主动构建新的知识和理解。
学习者通过观察、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2. 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时,会将其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相比较、整合和扩展,从而建立更为完整和深入的认知结构。
3. 学习策略的运用认知学习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学习策略,如组织信息、提取关键信息、自我解释、反思和创造等。
学习者通过运用这些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4. 社会环境的影响认知学习理论认为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不可忽视。
社会环境可以提供学习者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机会,促进知识和经验的共享,从而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和学习成效。
二、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关注可观察的行为和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强调学习是一种被动的、机械的过程。
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如下。
1. 外部刺激与行为的关系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特定反应,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特定行为的过程。
学习者通过与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关联和反应,从而形成固定的行为方式。
2. 刺激与反应的强化和灭除行为主义学派提出了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强化和灭除的概念。
强化可以增加特定行为的出现频率和强度,而灭除可以减少或抑制特定行为的出现。
3. 响应的建立和塑造行为主义学派认为通过对行为的逐步建立和塑造,可以形成复杂的行为模式。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源自于心理学家Jean Piaget在20世纪50年代所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思考、探索和实验来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它提出了带领学习者学习的最佳方法是学习者自主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并将知识连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上,以获得更全面的理解和知识点的正确互联。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学习者在获得新知识和技能时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积极构建知识,这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实践中运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此外,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学习者使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参与到学习中,通过表达和解释新的学习内容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习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并能够将新知识巧妙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这意味着教学者需要了解学习者的个人特点,以便向他们提供适合他们学习风格的学习材料和教学技巧。
通过了解学生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信息,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课程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同时,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也强调学习者必须自己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不仅要被“灌输”新的知识,而是要鼓励学习者充分利用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行探索和尝试掌握新技能。
教学者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构建知识、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获得更高效的学习成果。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原则包括了许多重要内容,其中包括:1. 学习者是主体: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要求学习者能够自主地学习并构建知识结构。
2. 知识重要:重视学习者所掌握的知识,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供实验、案例、研究等多种方式的课程设计,以展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3. 独立思考:鼓励学习者在学习中自主探索,量身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通过自己的思考、体验和辨析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4. 多样化教学:要求教学者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估方式,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爱好。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思想理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认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有一个中介变量即个人对事物的认识,就是我们所说的对事物的理解。
在学习中教师总是强调理解万岁,这种理念也是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分不开的。
教学设计是以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需要,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1]。
教学设计是一堂课的灵魂,而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的基础。
因此,要在研究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加强教学设计工作,把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技术。
两者恰当的结合不仅可以优化教学工作,而且可以促进教育工作的改革。
一、基本原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完形、形成认知结构;学习也不是经过长期、反复的练习而形成的一种习惯,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某种期待;学习者当前的学习主要依赖于他对现有知识的认识和当前的学习环境,学习者是受他本身的预期所引导的,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其代表理论有:苛勒的“顿悟说”、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加涅学习的“信息加工论”。
苛勒通过黑猩猩“接杆实验”和“叠箱实验”认为,学习是一个顿悟过程而非试误过程。
即学习不是通过没目的的尝试或者偶然的成功,而是学习者通过对问题情境和问题之间关系的理解而解决问题的过程。
托尔曼主张,学习并不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之间连接,而是对具有一种达到某种目的的目的性和认知性。
在刺激和反应之间还有三种变量,即个体的需求、认知信念和行为空间。
他设计了“白鼠位置实验”和“潜伏学习的实验”提出“认知地图”和“潜伏学习”的概念。
布鲁纳认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一种通过类目化的信息加工过程,形成认知结构的类目编码系统的过程。
学习强调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育心理学-认知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基本理论(二)——认知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当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时,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一、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一)苛勒的经典实验德国心理学家苛勒曾在1913至1917年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与尝试一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完形一顿悟说。
(二)完形一顿悟说的基本内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二、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一发现说或认知一-结构论。
(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二)教学观由于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他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就能促进学习迁移,促进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可提高其学习兴趣。
为了促进中小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
(2)应根据中小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征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
(3)要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三、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一)意义学习的实质所谓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教资常考考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常考考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托尔曼(E.C.Tolman,1866—1959)、皮亚杰(J.Piaget,1896—1980)、布鲁纳(J.S.Bruner,1915一)和奥苏伯尔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而不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或改变。
它关注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通过对学习者认知结构所作的假说来解释和说明学习过程,强调学习内容的逻辑结构与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
其基本观点有:1.学习不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过程;学习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
环境只是提供潜在刺激,至于这些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则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习者知觉和概括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方式。
认知结构是以符号表征的形式存在的)。
当新的经验改变了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时,学习就发生了;2.学习是凭借智力与理解,进行有意义的发现和认知的过程,决非盲目的尝试;3.重视内在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
认为外在强化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没有外在强化学习也会发生。
这种学习理论的突出特点是强调智能的培养,重视内部心理活动的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强调应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般的原理,以便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新问题的解决。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流派众多,下面分别介绍其中颇具影响力的三种理论流派: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基本观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着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种过程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
这三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
2.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3.通过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奥苏伯尔(D.P.Ausubel)的认知同化论1.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是新的意义被同化的过程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有下列条件:①新的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湖南师大教科院学前教育《教育心理学》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认知学习论把学习视为个体对事物经过认识、辨别、理解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由既知而获得新知)。
在此历程中,个体学到的是思维方式,也即认知心理学家认为的认知结构。
个体运用其已经有的认知结认识、辨别以及理解各个刺激之间的关系,增加自己的经验,从而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
2.学习是内发的、主动的和整体性的;是演绎的过程,由普遍到特殊的过程。
3.认知学习理论有两个分支:认知结构学习论,信息加工学习论。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探讨学习过程中内在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例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奥苏贝尔的同化学习理论,进而把学习看做是发现的过程(布鲁纳)和有意义的过程(奥苏贝尔);信息加工学习论借鉴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方式,探讨学习的内部加工过程,把学习看作是个体经由感觉察觉、注意、辨识、转换、记忆等内在的心理过程。
一、格式塔学习理论:(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1.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一个人学习的方式,通常是从一种混沌的模糊状态,转变成一种有意义的、有结构的状态,这就是知觉重组的过程。
2.顿悟学习可以避免多余的试误,同时又有助于迁移顿悟学习的核心是要把握事物的本质,而不是无关的细节3. 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4. 顿悟学习本身就具有奖励的性质真正的学习常常会伴随着一种兴奋感。
学习者了解到有意义的关系、理解了一个完形的内在结构、弄清了事物的真相,会伴有一种令人愉快的体验。
二、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1. 一切学习都是有目的的活动学习是有目的,是趋向于目标,受目标指导的,学习产生于有目的的活动中。
2. 为达到学习目的,必须对学习条件进行认知有机体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情境和条件,它必须对这些情境和条件因素进行认知,才能学会达到目的的手段,并利用掌握的手段去达到学习的目的。
3. 在外部刺激(S)和行为反应(R)之间存在中间变量(O),O代表机体的内部变化4. 预期的证实是一种强化(内在强化),有学习活动本身所带来的强化5. 潜伏学习三、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一)认知表征理论1.动作表征:通过作用于事物来学习和再现表象;2.映像表征:通过形成图像或肖像来表现世界中发生的事件;3.符号表征:通过符号再现世界,借助语言抽象的、间接的、任意的表征世界。
第六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二)经典实验
(1)“接竿问题”实验
8
(2)“叠箱问题”实验
9
(三)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 一个人学到些什么,直接来源于它对问题情境的知觉,学习
者觉察特定情境中的关键性要素,了解这些要素是如何联系 的,识别其中内在的结构。所以,学习通常是从一种混乱的 、模糊状态转变成一种有意义的、有结构的状态,所以说, 学习过程也是知觉重组的过程。
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第一节 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第二节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第四节 学习的信息加工论
1
认知心理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社会背景:是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 科学技术背景 心理学自身的发展
2
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认知学习理论关注人类学习过程中不能观察到的内部心理过程。
12
(四)对格式塔学习理论的评价
1、优点
强调学习的内部过程,即观察、理解、顿悟等认知功能在 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无疑是正确的,也启迪了后来的认知 派学习理论家们。 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将学习看成是积 极主动的和有目的的过程,也是正确的。
2、缺点
无法科学地解释内心格式塔的来源,而只是把它视为“原 始智慧”的结果,将经验的组织作用归功于脑的先念本能, 带有严重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
5
一、 格式塔的学习理论
(一) 代表人物
韦特海默
“智力之父, 思想家和革新者”
苛勒
“内部人士, 干实事的人”
考夫卡
“格式塔的 销售者”
6
韦特海墨:将完形心理学的原理应用于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并倡导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先就读于茶 理斯大学法律系,1901年转柏林大学学哲学和心 理学,从师于斯图姆夫。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组织行为学术语
01 理论介绍
03 理论贡献 05 代表人物
目录
02 理论观点 04 理论缺陷 06 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对立,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 之后,再度复苏。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创造性的工作, 使学习理论的研究自桑代克之后又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他们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 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4.提供充分的资源,让学生自主探索。为了能够保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意义建构,必须要为学习者提供充 分的信息资源。但是,用这些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 式探索。
感谢观看
皮亚杰(J.Piaget)
皮亚杰(1896—1980)是当代一位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发生认识论专家,他是瑞士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
布鲁纳(r)
布鲁纳(1915— )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质是构建络结构的知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自己已有经验,建 构其络结构知识。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并非完全是结构化的,它是围绕着关键概念的络知识结构,包括事实、概念、 概括化以及有关的价值、意向、过程知识等。其中关键概念是结构性知识,而络的其他方面含有非结构性知识。
4.重视强化的功能。认知学习理论由于把人的学习看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因而很重视内在的动机与学 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
5.主张人的学习的创造性。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论就强调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发现性。它要求学 生自己观察、探索和实验,发扬创造精神,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提倡一种探究 性的学习方法。强调通过发现学习来使学生开发智慧潜力,调节和强化学习动机,牢固掌握知识并形成创新的本 领。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引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指一种关于人类学习和认知活动的观点,强调了学习的主体是个体自身,学习是一种内在的理解和知识建构过程。
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看,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学习者通过接触新的信息,思考、理解并加以应用,从而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与发展。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几个基本概念,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以下几点:•主动性和建构性: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主动的,他们通过自身的思维活动和认知结构来建构知识。
•理解和内在化: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和接收过程,更是对信息的理解和内在化过程。
•个体差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了每个学习者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就也会有所不同。
•反馈与调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反馈和调节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通过反馈学习者可以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方式。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当时心理学界开始关注学习和认知活动之间的关系。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强调了儿童在不同年龄段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
随后,弗洛姆(Jerome Bruner)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强调了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来建构知识的重要性。
另一位著名认知心理学家芬德(David Ausubel)提出了“先导知识”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跟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有关。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践应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
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强调了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建构知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分析、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基于问题的学习、案例学习和协作学习等。
结语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了学习者作为认知主体的重要性,倡导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和自主性,对于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和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资常考考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常考考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托尔曼(E.C.Tolman,1866—1959)、皮亚杰(J.Piaget,1896—1980)、布鲁纳(J.S.Bruner,1915一)和奥苏伯尔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而不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或改变。
它关注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通过对学习者认知结构所作的假说来解释和说明学习过程,强调学习内容的逻辑结构与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
其基本观点有:1.学习不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过程;学习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
环境只是提供潜在刺激,至于这些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则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习者知觉和概括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方式。
认知结构是以符号表征的形式存在的)。
当新的经验改变了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时,学习就发生了;2.学习是凭借智力与理解,进行有意义的发现和认知的过程,决非盲目的尝试;3.重视内在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
认为外在强化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没有外在强化学习也会发生。
这种学习理论的突出特点是强调智能的培养,重视内部心理活动的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强调应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般的原理,以便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新问题的解决。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流派众多,下面分别介绍其中颇具影响力的三种理论流派: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基本观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着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种过程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
这三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
2.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3.通过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奥苏伯尔(D.P.Ausubel)的认知同化论1.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是新的意义被同化的过程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有下列条件:①新的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简介: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现代教育理论之一,从记忆角度探讨人类学习的动力。
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的主观性和意义性。
如今,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正在被广泛应用于作文教学,运用这一理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作文更有意义。
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简介1、概念: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由美国知名学者杜威和克里斯托弗·布雷德普提出的。
它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学习的本质是一种知识的转移,任何知识的转化都是基于知识的结构,而不是把一种知识简单地灌输给学习者。
2、特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强调学习的主观性和意义性,主张学习应以学习主体为中心,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知识的重构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学习者的主体性,即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挥主动学习action。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应该培养分析、动手能力。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者是一个有兴趣的主体,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去解决问题,加强学生收集、处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以便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的能力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忆,更是对知识的重构和应用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加强学习技能的培养,组织各种针对性的练习活动,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总结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技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因此,我们要积极发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作文教学中的优势,努力实现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
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心理课件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和认知发展,认为学习者的认知 发展是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认知心理学开始兴起,对行为主 义学习理论提出了挑战。
0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 代表人物
皮亚杰
皮亚杰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先驱,他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通过与 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皮亚杰强调儿童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认为儿童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被 动接受的。
皮亚杰认为,教育应该适应儿童的发展阶段,提供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刺激和挑战, 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心理课件
目 录
• 引言 •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加工 和建构,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环境互动,主动地获取、加工和建构 新知识的过程。
05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局限 性和未来发展
局限性
1 2
过度强调认知过程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过于关注认知过程,而忽略了 情感、动机等其他影响学习的因素。
缺乏对个体差异的考虑
该理论假设所有学习者以相同的方式处理信息, 忽略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如学习风格、兴趣等。
3
缺乏情境性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往往关注抽象的认知过程,而 忽视了学习的情境性,即学习与实际生活、工作 环境的联系。
教资知识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内容有哪些?

【教资知识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内容有哪些?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师资格科二考试中,是出题人比较青睐的点,重点理解并能够区分各种认知主义理论,并对概念进行记忆。
这部分的内容在教师资格考试中考察的频率比较多,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建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
当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时,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其中常考的有以下的认知理论:一、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是一位在西方享有盛誉的人物,他提出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对整个教育心理学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1.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并不是像行为主义那样只是简单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接收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需要经历三个过程,分别是获得、转化、评价。
2.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由于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而掌握学科的结构,应该是学习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
学生如果掌握了“学科基本结构”,就能更好地掌握整个学科。
(2)提倡发现学习布鲁纳十分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原则等。
在教师资格证科目二考试中,关于布鲁纳的考查形式一般以客观题形式出现,考查的点比较简单,主要集中在学习观和教学观中,学习观中主要考察学习的三个过程作为单选出现,教学观中常考学科基本结构的定义以及发现学习的定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简介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关注学习者内在心理过程的学习理论。
它强调学习者通过积极思考和构建知识结构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自主的过程,学习者与环境互动并处理信息来建构意义。
本文将介绍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教学应用。
主要观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有几个主要观点:1. 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参与过程。
学习者不仅是知识的接收者,还是知识的建构者。
他们通过关注、选择和处理信息来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这种主动参与能够增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知识的建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知识的建构来实现的。
学习者通过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和整合,构建出有意义的知识网络。
这种知识的建构过程是积极的,通过思考、总结和归纳来促使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高层思维活动的重要性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高层思维活动的重要性。
高层思维活动包括推理、分析、评估和解决问题等认知过程。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这些高层思维活动能够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4. 学习策略的培养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策略对于学习的成功至关重要。
学习者需要通过培养有效的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学习者可以使用记忆技巧、组织与复述信息等策略来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
教学应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者是自主的学习者,他们通过积极思考和自主学习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习者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提供有意义的学习材料根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可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和理解。
教师应该设计和选择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并引导学习者将其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和整合,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3. 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同样重要。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
发现学习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从事物 和现象的变化中去发现原理,才是学习的主要构成,因 而他的学习理论被称为发现学习论。
发现学习理论的特点
1.强调学习过程,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 2.强调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对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应
防止过早语言化。 3.强调内在动机,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布鲁纳把好
认 知 主 义 学 习 理 论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 的建立和组织的过程,重视整体性与发现式学 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派认为学习个体本身
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 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 和奥苏贝尔。对如何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布鲁纳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 设计各种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 探究的学习情境,使学习成为一个积极 主动的“索取”过程,从而充分调动学 生自我探究、猜测、发现的积极性;而 奥苏贝尔则强调意义接受。在课堂教学 中,影响意义接受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学 生的认知结构。
奇心称之为“学生内部动机的原型:。 4.强调信息提取,人类记忆首要问题不是贮存,而是提取。
提取信息的关键在于如何组织信息,知道信息贮存在哪里 和怎样才能提取信息。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的学习本质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就是知识获得,教学也就是如何运用 各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促进知识获得的活动。
启示
认知学习观所提供的知识转化过程为教育技术的有效利用 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如认知心理学理论可以更好帮助人们 利用教育技术有效地呈现教育信息,认知心理学关于工作 记忆的研究也使信息技术可作为认知工具成为可能,这些 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和开发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短时记 忆容量的限制、工作记忆中的组块概念都对此提出了很多 要求。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生)

(J.S.Bruner)
(一)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形成表征系统的过程
I 动作表征(Enactive-Representation,又称表演式再现 表象)(0-2岁)『感知运动阶段』: 儿童通过对客体的直接感受或操作来表征。 II 表象表征(Iconic-Representation,又称肖像式再现表 象)(2-7岁)『前运算阶段早期』: 能使用心理意象或表象代替或表现某些事物。 III 符号表征(Symbolic-Representation,又称象征性再 现表象)(7岁以后) 『前运算阶段后期』 : 通过抽象的符号再现世界。例如语言。
(二)布鲁纳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
学习是通过类别化的信息加工活动,积极主动地形成认
知结构或类目编码系统的过程。
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 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布鲁纳的教育理论被 称为认知-发现学习说或认知-结构教学论。
1.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主动的进行加工活动形成认知结构或类 目编码系统
四、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派教育心 理学释学生的学习。 致力于探讨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学习。
名言:“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
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 唯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D· P· AuSubel)
理论具有积极意义。 2.但将知觉经验的组织归因于脑的先验本能,否认对 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属主观唯心主义;实验研究控 制不严密;将试误与顿悟完全对立起来。
二、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托尔曼是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代表,称为“目的行 为主义者”。 受华生行为主义、格式塔理论的双重影响,寻求
认知与行为的统一。
E.C.Tolman,1886-1959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在心理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
教育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人类是一种有意识的动物,而人的认知能力是学习的关键。
因此,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教育中,重点放在了课堂中,营造出一个积极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操作自己的认知过程来解决问题。
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者是一个由大量的认知过
程构成的个体。
学习者会使用基于注意力,记忆和知识存储等认知过程来处理教育信息,以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因此,这个理论中的教育重点是如何激活信息加工过程来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另外,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还区分了学生的差异。
这种差
异不仅可以从基因,个体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历史,还可以从学习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和情况来设计教育方案和课程,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关注。
当然,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践采取了许多有益方法。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采用交互式教学模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和材料进行教学。
让学生保持积极的体验,并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使他们对所学的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
此外,訂立清晰的課程目標對學習效果至關重要。
只有
當學生明確知道他們該學習什麽,以及該達到哪種表現水平時,他們才能更好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并且更有可能成功地學習。
总的来说,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非常实用和重要的
教育理论,它不仅可以适用于学校教育,而且可以应用到职业
培训、社区教育等众多领域。
只要我们明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并加以实践,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实践中迎接更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