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1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

高二第一次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第1至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自诩.(yǔ) 矜.育(jīn) 洗.马(xǐ) 安然无恙.(yàng)B. 孤僻.(pì)干涸.(gū) 逋.慢(bū) 买椟.还珠(dú)C. 赍.(jī)发迤逦.(lǐ)仓廒.(áo)垂头丧.气(sàng)D. 熟稔.(niǎn) 拔擢.(zhuó) 陨.首(yuǎn) 茕茕孑.立(jié)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刺配酒馔天高地迥B.通霄滑稽没精打彩C.盘恒荟翠战战惊惊D.侥幸陶治闷闷不乐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现在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无主....。

B.近年来,由于纸价上涨,各种报纸杂志竞相提价,让学子们确有洛阳纸贵....的感觉。

C.看她紧锁眉头、沉默不语的样子,恐怕有难言之隐....。

D.香港是个现代而时尚的城市,人们常和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天喝咖啡,享受萍水相逢....的浪漫感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B.如果某些大国不改变其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狂妄自大的态度,那么,谁也难以预料这世界是否还会有和平的一天。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藻,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三年来,汶川灾后重建成就显著,其原因是因为社会各方面团结协作的结果。

5、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

①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②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③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②①③D. ①③②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7题。

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二月考语文答案

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二月考语文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卷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C【解析】A项,曲解文意。

据材料一第1段,“推动减负改革实现由点状到面状的转变,也撬动教育生态系统实现整体性优化”,二者是并列关系,题支是递进关系。

B项,偷换概念。

据材料一第2段,基础教育应当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段衔接问题的实质。

D项,表述绝对。

据材料二第2段,“完善家校协同机制,努力形成减负共识,才能共同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题支将“才能”变成了“就能”。

2.A【解析】曲解文意。

“未来的基础教育以学生为本”错误。

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未来的基础教育会更加以学生为本”。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错误。

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可知,原文强调的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3.D【解析】材料二主要观点是“多方合力推进‘双减’落地”。

ABC都体现了各地各部门推进“双减”落地。

D项是家长对双减政策的看法,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

4.①引用论证。

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观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论证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双减的必要性。

②举例论证。

列举《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论证了完善家校协同机制,努力形成减负共识,才能共同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一点2分,两点4分)5.①政府:政府加强政策落实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②学校:学校要转变教育理念,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提供有效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

③培训机构:向素质教育转型。

加强校外机构监管,深化治理校外培训机构。

④家长:提升自我育人能力,理性规划孩子发展方向。

(一点1分)6.A【解析】“给整篇文章蒙上了一层忧郁的色彩”错。

文章后半部分充满着感动和希望。

7.C【解析】“直抒胸臆”错,“有了清晰的认识”错,应该是朦胧的认识。

8.①本文讲述汉藏融合、民族团结的美好当代中国故事。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题(含解析)人教版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题(含解析)人教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年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影响中国的三重文化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各诸侯国被浓重的危机感所笼罩,各自都想方设法解除内忧外患,获得竞争优势。

那些执政卿大夫们也提出各种思想主张,其中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主要有三家:鲁国孔子的儒家思想、齐国管仲的法家思想和楚国老子的道家思想。

春秋时期的主导文化是一种政治文化,其基本框架继承了殷商西周的礼乐文化。

“礼易僵化,乐以辅之”,目标是把行礼者带入审美境界。

对这种政治文化继承最全面和最深入的是孔子。

西周时“礼不下庶人”,孔子扩大了礼的范围,主张对所有人都“齐之以礼”。

礼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维护井然的社会秩序。

孔子不仅仅把礼理解为一种礼仪,而是更看中礼仪背后的道德之心。

有了伦理感和道德心,礼才真正获得了依托。

于是,孔子又为礼找到了人性根据,那就是仁。

“仁者,爱人”,这种爱起于“亲亲”之爱,推而广之,终于“泛爱众”,实际上就是“仁政”。

从文化渊源上看,孔子思想核心似乎是礼,因为“仁”是后续的,是补充的,是为了让礼深深扎根于人性深处,以充分证明它的合法性。

而正是由于“仁”的出现,以及“仁”所具有的某种挣脱外界束缚的独立性,使得孔子所倡导的政治文化带上了鲜明的理想化色彩。

真正更具实用主义色彩的政治文化是齐国名相管仲创造的。

管仲的思想比较复杂:他讲究德的重要性,认为“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他有民本思想,认为“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他讲究礼,在用人上尊贤授德、察能授官,这是类似于仁政的一面。

但是,他还显露了强势的一面,执“法”的严厉。

管仲是礼法并举,德法并用。

他打破血缘亲情对执法的困扰,讲究律法面前无分贵贱。

对管仲来说,仁政不过是增强实力的手段,真正要做的是把齐国的王权延伸到国外,实现“霸道”。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6.比较下列句式特点,其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复驾言兮焉求B.彼且奚适也
C.彼且恶乎待哉D.辩乎荣辱之境
【答案】4. D 5. A 6. D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A项,“比:比较”解释错误,应是“合、符合”意思。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B项“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错误。原文第一段“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选项把“通常丢掉”,混淆范围。所以选B。
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印。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日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

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

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一、1、C(A项中,“氓”的读音应为“méng”,“百姓”的意思。

B项中,“秽”的读音应为“huì”,“窈”的读音应为“yǎo”。

D项中,“茝”应读为“chǎi”“削”应为xuē)2、D(A.“睨”改为“倪”;B.“得”改为“德”;C.“竿”改为“杆”)3、A(“表露”通常是有意识的,常从人的眼光、神情中反映出来;“流露”是无意识的,常常从人的面部表情、行动和语言中反映出来。

“信守”强调态度忠诚,对象一般为诺言、合同、条约等;“恪守”侧重于态度的恭敬、严肃和谨慎,对象一般是职责、戒律等。

“查看”着重指为检查情况而看,目的在于发现异情;“察看”着重指为了解情况而看,目的在于熟悉情况。

);4、B(“意兴阑珊”是指意趣、兴致低落将尽。

A、“安土重迁”,指不轻易搬迁,与文意刚好相反。

C“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

用在这里不合语境)5、C (A.后分句缺少主语,将“发生了”改为“发生的”。

B.“人心向背”与“盛旺”照应不周。

D.结构混乱,可在“而是”后加“由于”,删去“使得”,在“沉淀”后加“而”)6、D7、D8、B9、A二、10、D【解析】D项答非所问,不符合划线句子的语境。

原文说的是“现代医学正在为它的成功付出代价”,D项“ 细菌能从死亡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不属于“现代医学”范畴,不符合题干“付出代价”的指向。

【思路分析】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

考生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弄清这里的“付出代价”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根据划线句子,“付出代价”是针对“现代医学”而言的。

D项相关信息是:“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之快,是无法用生物的随机突变来解释的。

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

”句子说的是“细菌的耐药性”问题。

11、A【解析】B、以偏概全,文中第四段说“他们对近500个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都检测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内江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

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

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

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

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

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

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十一期间,通往华新开发区的大道上人流如潮,接踵而至....,形成一道假日旅游的亮丽风景线。

B、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C、我班班长李玲同学,不仅学习成绩突出,而且乐于助人,她做的好事真是擢发..难数..。

D、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很有特点。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近几年,食品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体曝光,不同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的监管模式也因此受到了社会的质疑。

B.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北京永定河西岸盛大开幕,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为了方便游客,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

C.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2013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的原因,主要由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D.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做出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A.水.击三千里B.宾主尽东南之美.C.俊采星.驰D.时.矫首而遐观4、下列各句中“之”字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A.其翼若垂天之云B.悦亲戚之情话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5、下列各项中对相同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访风景于崇阿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③彼且奚适也④杨意不逢⑤都督阎公之雅望⑥问征夫以前路⑦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⑧而莫之夭阏者A.①/②⑦/③④⑥/⑤⑧B.①⑥/②③⑦/④/⑤⑧C.①⑥/②⑦/③④⑧/⑤D.①⑥/②⑦⑧/③④/⑤6、填在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们常听人说,,。

也有人认为,。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艺术生产领域,只有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包容着它的国际性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民族记忆的冲突,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油画从材质、观念、方法上都积淀着西方的历史记忆和历史经验,当它被用来塑造中国的形象和承载中国的记忆时,它会以何种方式“出场”呢?从中国油画发展史来看,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正经历着和西方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从古典写实的再现的艺术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意象的表现的艺术。

但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都力图和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与艺术形式衔接起来,都力图表达中国的民族记忆。

革命胜利以后,从西方传承过来的艺术进程被中断,取而代之的是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格局下所形成的艺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绘画传统和苏联的革命现实主义被移植到中国,形成了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写实主义油画。

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充分地表达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民族记忆,它叙述和再现了在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着力宣扬这个时期一直倡导的革命意识形态;至“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蜕变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艺术本身却被消解了。

具有反讽意义的是,正是写实主义油画的这种观念性,为后来的中国流行艺术的蓬勃兴起,提供了适宜的温床和可以利用的材料。

在中国的写实主义艺术长期一统天下的格局下,流行艺术从波澜不兴到蔚为大观,成为当下足以和前者并驾齐驱的一股最重要的艺术力量,原因何在?按西方艺术史的变迁规律来看,流行文化的兴起是西方艺术在古典写实时代终结之后历经印象主义、现代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不同的艺术发展阶段后,由美国的文化霸权所扶持起来的一种话语形态,它力图通过消解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来消解艺术的神圣性,进而消解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艺术欧洲的中心地位;它倡导的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主张艺术是通俗的、可复制的、可批量生产的;它实际上又重新确立了观念对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任何形式在流行艺术那里都成了图解某种观念的符号和工具。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

《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总分:时间:分钟Ⅰ客观性试题(分,每小题分)一、积累与运用。

、下列词语的拼音正确的是()、楔子(ē)蹉跎(ō)掇拾(ō)义愤填膺(ī)、笑靥(à)狡黠(á)涔涔(é)脍(ì)炙人口、烦躁(à)连累(ě)刽(ì)子手咬文嚼字(é)、谛听(ì)埋怨(á)着手(á)病入膏肓(ā)、下列词语的书写正确的是()、饯别金榜提名不胫而走千古传诵、潇洒察颜观色讳莫如深家喻户晓、抉择断壁残垣杳无踪影屈节辱命、谬说所向披糜坦露心扉人才倍出、古诗常用典故,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③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④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鸦社鼓、①周瑜②诸葛亮③刘裕④拓跋焘、①诸葛亮②刘备③刘义隆④拓跋焘、①诸葛亮②孙权③刘义隆④拓跋焘、①周瑜②诸葛亮③刘裕④拓跋宏、下面对宋代词人的姓名、词牌、词中句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辛弃疾——《水龙吟》——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苏轼——《念奴娇》——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李清照——《声声慢》——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借助于美国人的扶植,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②这家医院医生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许多重病、疑难病患者都愿意到这里。

③中国政府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始终以最大的诚意争取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

④常言道:“。

”一个人再聪明能干,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也终将一事无成。

、鼎力应诊考虑到孤掌难鸣、大力就诊鉴于一个巴掌拍不响、鼎力应诊鉴于一个巴掌拍不响、大力就诊考虑到孤掌难鸣.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高二语文上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月考试卷及答案高二语文月考试卷是最能反映出当前语文考试命题方式的一种复习材料,不妨做一些语文月考试卷更好地了解语文月考考试的题型。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语文上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语文上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萨满教萨满教本质上是一种作为生存手段被不断重复的巫术的实践。

它具有信仰的统一性,但这个统一性不是以神灵的唯一作为标志的,即使在萨满教发展的兴盛阶段,多神信仰的格局也依然存在。

萨满教信仰的统一性表现在其信仰群体对自己所有崇拜对象的共同认可,而这些对象,作为神圣传统的载体,是共同宗教活动的出发点。

在北方民族里,以血缘联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同生共长的伙伴,与信仰对象互相服务,相互依存,可以说,社会组织是萨满教必然的信仰群体。

由血缘关系支配的社会制度早已消失,但血缘——地域居住格局却普遍存在,因而社会组织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并依赖着宗法关系,可以说,宗法关系对萨满教信仰的传承产生着巨大的作用。

例如,萨满作为巫术实践者,纷纷采取以祖先神灵的名义维持传统的形式,常常把对神的引领和某人成为萨满的原因解释成来自祖先的召唤和命令。

再如,虽然萨满们不断地吸收外来神灵,把它们纳入自己的神堂,但总要或是把它们放置在自己祖先系统的神灵之外,或是通过既定仪式使它们在萨满本人死后才获得资格逐渐成为祖先神灵。

今天,在信奉萨满教的满、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蒙古等民族中,萨满教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在宗法关系的社会背景中仍起着某种作用。

所以,北方民族祭祀祖先的礼仪至今仍然比较普遍,它和人们缅怀祖先、景仰先辈的伦理观念融合在了一起,已经成为得到倡导的民间习惯。

虽然这种祭祀行为已经不很规范,祭礼也不完整,但它作为习俗的一部分保留在了日常生活中。

有的民族,大型氏族、家族祭祀活动的历史刚刚终结,氏族长老和萨满们仍然能够积极配合,熟练地主持萨满教祭祀活动。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
(选自周怀宗《童道明:错过契诃夫,是这个时代阅读的遗憾》)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④段生动描述胖子和瘦子相遇后的场景,心中满是遇到老友的惊喜,这符合朋友重逢的真实生活逻辑。
B.第⑫段画线句子通过行李“蜷缩”这一拟人化的描写,侧面表现出瘦子的卑躬屈膝,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契诃夫生前的名声并不是很大,但是他去世100多年之后,他的声誉比当初高了不知多少倍,原因就在于他的作品是现代性的,他在现代性之初,就发现了现代性中隐藏的种种隐忧,直到今天,他的作品所反映出来的东西,依旧在我们的身边,他永远不落伍。
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契诃夫的作品首先得到了西方的重视,那个时代正是西方现代派戏剧崛起的时代,以荒诞派为代表。主要的特点是表现人们源于精神世界的痛苦,源于社会压迫所产生的痛苦,这样的戏剧中没有正面人物,也没有反面人物。后来人们追溯它的源头,发现原来契诃夫早就开始这样创作了。相比较19世纪的其他俄国作家来说,契诃夫是很温和的。他并不非常激烈,他更善于挖掘人性本身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革命作家。
B.以影视、游戏等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经验”不断走向国际,受到外界的认可,未来也将会有更多优质的文化产品走出去。
C.受日韩将自身传统文化内核隐藏在文化产品中的启发,中国游戏从业者首次在《黑神话:悟空》中加入中国传统元素。
D.近年来,国内游戏玩家对高性能个人电脑的需求逐渐降低,而《黑神话:悟空》的出现将有可能再次繁荣高性能个人电脑市场。
绝密★启用前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数: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文含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文含答案)

卷(文含答案)卷(文含答案)乐器,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此外,“走手音”还可以使古琴之音产生逐渐弱化的听觉效果,由实而虚的张力方向使得琴音超逸而绵延,深远无限。

这与拉弦乐器或吹管乐器所创造出的线状音迹的表现力有着很大不同,古琴的渐弱效果是靠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时间有限,强度逐渐减弱,是自然产生的状态。

从听琴者的角度来说,音色减弱迎合了人的心理变化趋势,很容易激发出人们对人生的感情和其他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古琴之所以能营造独特的幽深效果,也与该乐器自身的音域有关。

多数乐器的音域取向是向中高音区发展,而古琴是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这往往能给听琴者厚重、低沉、深邃、悠远的感受,并激发听琴者价值、意义上的感悟。

无论从琴歌、琴诗,抑或从琴曲的文学内涵来考量,古琴与文学都有着渊源。

古人喜抚琴吟唱,琴歌以诗为主体,配合琴曲。

琴曲、琴歌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学内涵,或能叙述故事,或能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例如《广陵散》《胡笳十八拍》等,都有着深刻而动人的故事背景,反映了主人公高尚的气节、英勇的气概或内心丰富的感情。

而琴曲《潇湘水云》等,则是借景抒情,暗示南宋王朝政治飘摇,琴人满腹担忧。

艺术与美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连带渊源,从古琴艺术中,我们可以轻松领略到中国传统美学的特质所在。

中国文人所崇尚的意境美、神韵美、品格美在古琴的艺术表现中一一渗透。

古琴艺术写照天地万物、人生百态,以形传神重神韵,以物写心重人格及意境,以学求悟重妙悟,追求“以己之心会物之神,以达于天地之道”的审美境界。

《鼓琴训论》中说:“凡鼓琴,必择净室高堂,或升层楼之上,或于林石之间,或登山巅,或游水湄,值二气高明之时,清风明月之夜,焚香净坐,心不外驰,气血和平,方可与神合灵,与道合妙。

”这正是琴者的审美追求。

这与我国文人所追求的精神意境有着极大的契合之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崇尚自然,追求心灵的回归、人格的纯净,注重意境之美,正是以陶渊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人所遵从的审美心理。

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本题共3小题,9分)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宠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

这种人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阅历,又明显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

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简单被人格化。

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

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最闻名的莫过于松、竹、梅、兰、菊这五种不同科目的植物了,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已是众所周知的常识。

中国人宠爱松、竹、梅,当然离不开欣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行。

这种品行虽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等,却是自魏晋以来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

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对推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

由松、竹、梅这些自然事物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首先是出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主动进取的人生看法,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也。

故古人主见养“浩然之气”,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文化讲风骨的精神源头。

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当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也有现代文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

这种现代意义上的风骨,往往与人的主体性有关,就个体而言,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特性,就群体而言,则多为一个民族的主体性,即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

天津市天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天津市天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天津市天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选择题共54分1. 下列词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A. 万众瞩目复辟pì励行节约弄巧成拙zhuóB. 奋发图强颠簸bǒ押解jiè萎靡不振mǐC. 侮辱wū寒喧xuān土坯pī孤苦伶仃D. 勉强qiáng 撕杀寒噤jìn 歼灭jiān【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复辟“的“辟”应读bì;“励行节约”的“励”应为“厉”;“弄巧成拙”的“拙”应读zhuō。

C.“侮辱”的“侮”应读wǔ;“寒喧”的“喧”应为“暄”。

D.“勉强”的“强”应读qiǎng;“撕杀”的“撕”应为“厮”。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有什么用?这真的是个的问题。

知道地球围着太阳转有什么用?光合作用不会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一点就停止,人类还是一样昼作夜息。

知道电磁波有什么用?我们一样熟练地使用,天涯若比邻;一样用X光检查身体,保障健康。

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被历史和无数事实证明的伟大论断。

但是,这句话不能的理解,认为“科学技术必须是生产力”或者“不能马上转化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就是无用的”。

布鲁诺绝不是因为预测到今天的人造卫星,才用生命捍卫“日心说”“新宇宙观”的;詹姆斯•麦克斯韦在1865年做出关于电磁学的理论预测时,也肯定不会知道将开启一个新世界。

虽然今天的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不再,科学发现到技术突破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但距离仍然存在。

从某种程度上说,科学的发展就是人类对自然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

很多时候,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仅仅因为我们是人,我们有发现美的需求和满足好奇心的渴望。

因为人类的幸福感,()。

也只有在对自然的不断认识中,我们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我。

这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擢发难数不胜枚举蠡测管窥大相径庭B. 众口难调不胜枚举蠡测管窥泾渭分明C. 擢发难数琳琅满目孤陋寡闻泾渭分明D. 众口难调琳琅满目孤陋寡闻大相径庭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被历史和无数事实证明的伟大论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南康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

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的时候,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得它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还有的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和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

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今天我们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选自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序言》,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但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偏狭。

B.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

C.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

D.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

B.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

C.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至上”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心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

D.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

B.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

C.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D.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快递哥哥艾克拜尔·米吉提楼道里很暗,也许是这个缘故,当有人敲门时,三岁的玛丽娅会惊吓得往里屋躲。

家里人就会对她说,不怕,不怕,那是快递哥哥,给咱们送东西来了。

家里人开门,果然是送快递的来了。

那是一件积木玩具,是爸爸从网上订购,点对点服务,送货上门。

妈妈签收后,就给玛丽娅打开包装。

这一天玛丽娅玩得很开心,也很专注——她的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在这个变幻无穷的积木玩具上了。

晚上爸爸下班回来,玛丽娅飞一般的扑进爸爸怀里,高兴地说,爸爸,快递哥哥给我送来了这个!她向爸爸炫耀着手中的积木玩具。

那是爸爸买的。

爸爸含笑说。

不是,是快递哥哥送来的。

玛丽亚一双纯净的眼睛清澈地望着爸爸。

是爸爸买了让快递哥哥送来的。

爸爸想说明委由。

不是,是快递哥哥送来的。

玛丽亚一脸认真地纠正爸爸。

好好好,是快递哥哥,是快递哥哥。

爸爸心头不经意间滑过一丝轻轻的惆怅。

他觉得自己的微笑已经凝固在脸上,这一切让他感到多少有些措手不及。

第二天正好是个周末,一家人准备欢天喜地的出门玩儿一天。

爸爸用手机嘀嘀打的订车,玛丽娅就依偎在爸爸怀里,看他摆弄。

手机不断发出清脆悦耳的应答声。

不一会儿,车就订好了。

一家三口,加上小阿姨,正好四人一车。

一坐到车上,玛丽娅就来了一句:嘀嘀一下,马上出发。

爸爸愣住了,这不是刚才订车时手机发出的提示语么?他摇摇头,冲着妻子笑笑。

心想,看来孩子就是块磁铁,听到见到什么,都会被她像铁屑一样吸过来。

傍晚回家时,他突然发现就在附近有一所韩国人开办的幼儿园,他觉得应该把玛丽娅送到那里去。

这里离家近,既没有堵车之苦,孩子也会在家睡足了觉出门。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睡足觉比什么都重要,他是医生,他比谁都清楚这一点。

三天以后,玛丽娅从幼儿园回来第一句话便是:我是大老板。

这让爸爸有点目瞪口呆。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妻子。

那天,雾霾太重,幼儿园临时放了一天假。

妈妈在家里陪着玛丽娅。

玛丽娅正专注地搭着积木。

妈妈是学经济的,她觉得应当让孩子认认钱,从小有点经济头脑,便从钱包中取出一百元让玛丽娅认。

这是一百元。

妈妈对她说。

玛丽娅顺手接过一百元,说,这是我的钱。

便放进了自己玩具小钱包。

妈妈有点出乎意料,看来,幼儿园已经教会了这些东西。

玛丽娅还顺口来了一句韩语,阿尼哈思呦(你好)。

此时,正好玛丽娅的爷爷打来电话,说给玛丽娅从国外带回来一个玩具女孩(芭比娃娃)和一套童装,让他们有时间谁来取走。

晚上,爸爸下班回来给爷爷打了一个电话:她爷爷,周末我们过去看您,您还是亲手把玩具和童装给到玛丽娅手上吧,不然她会认为是“快递哥哥”送来的,或者,谁给到她手上,就认为是谁送的,不会觉得是爷爷送的。

话筒那边,传来爷爷爽朗的笑声:也好,也好,那就周末见。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快递哥哥送来玩具后,玛丽娅玩得很开心、很专注,因为变化无穷的积木玩具吸引了她全部的注意力。

B.小说通过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在坚持认为玩具是快递哥哥送的,模仿手机提示语的情节中将天真无邪、童真可爱的玛丽娅塑造得活灵活现。

C.玛丽娅将一百元收入了自己的钱包,反映了孩童的自私,应证了荀子的观点“人之生也固小人”。

D.小说通过玛丽娅与爸爸的对比,更加突出了玛丽娅的童真可爱和爸爸的成熟无趣、圆滑世故,反映了童真的主题。

5.请简要分析玛丽娅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5分)6.小说以“快递哥哥”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梨园中人”谭元寿:江河不择细流2014年12月20日,纪念叶盛兰诞生100周年演唱会,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三代谭派传人同台演绎经典剧目《定军山》。

那应该是谭元寿最近一次登台,那一年他已经86岁,孙子谭正岩35岁。

直到2017年春节,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角儿来了之百年谭派》节目中,更多的谭迷才再一次见到谭元寿,听到他的声音。

“父亲总想把最好的形象留在观众心里。

”谭元寿的儿子谭立曾悄悄对我们说。

真正的艺术家难免爱惜羽毛。

尽管谭元寿是当之无愧的当代京剧大师,但他一辈子都反对别人称呼他为“艺术家”。

他常挂在嘴边的是,“我只是一名普通演员”。

二十多年前,谭元寿在上海电视台录制节目,现场有青年演员问他,何时成的名?他的回答是,“我一辈子也没有成名”。

那是先生的谦虚,却有着“梨园世家”的自信与旷达。

作为京剧创始人之一谭鑫培的玄孙、“四大须生”之一谭富英的儿子,谭元寿的降生给这个家族带来一份重重的期待。

谭元寿在幼年时就经常看京剧大师杨小楼的表演。

每次见面,杨小楼都会把他高高举起,放在肩上,逗着说,快长大,把戏唱,成好角,名天下。

“杨小楼是我一生中第一个崇拜者。

”谭元寿说。

童年时,谭元寿就常随父亲去余叔岩家里学戏,看余叔岩先生向他父亲传授余派唱腔。

听着听着,他就在余老夫人的怀抱里睡着了,睡梦里都是余派唱腔。

所以,“直到现在,我最喜欢的还是余派唱腔。

”后来,谭小培仿照当年谭鑫培将谭富英送到富连成坐科,把谭元寿送到富连成第六科“元”字科。

入富连成科班学艺的第一天,肖长华先生给他取名元寿,从此戏班里就有了个谭元寿,在富连成学了7年,谭元寿学演了近百出戏。

60多年后,谭元寿回忆起这难忘的7 年,总结了富连成的“三件法宝”:一是严格教学,不分亲疏;二是注重舞台实践,全年只休息两天,没有一天不上课,没有一天不练功,没有一天不演出;三是教学中“文武昆乱”并重,“文武昆乱”兼学。

谭先生讲的一件事让人印象极为深刻。

出科之后,他崇拜李少春,想拜李少春为师。

父亲谭富英不仅十分支持,还对他说:江河不择细流,泰山不弃细壤。

谭派哪里来的?就是吸取各家之长才形成的。

“我的曾祖、祖父、父亲和我的儿孙六代人,都是科班或者戏校坐科才出道的。

没有一个是全靠家学,每一代人都拜有好多老师,这就是转益多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