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教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Ⅰ---荒漠化的防治
【明确目标】
Ⅰ.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Ⅱ.目标细化
1.以某区域为例,了解该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2.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该区域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3.针对该地区的环境问题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综合治理的措施。
【基础达标】
一、荒漠化
1.概念:发生在地区以及一些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
和。
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位置: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亚欧大陆的腹地。
地形: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盆地,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
气候:干旱为主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递减,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随之减少。
植被:自东向西形成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
2.生态环境脆弱。
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
(1和2可概括为深居内陆,且为高大的山地、高原环绕,气候干旱,降水少。
)
3.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加剧荒漠化的程度。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主要表现在、、和。
四、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原则和重点
1.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3.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
4.具体对策
【当堂反馈】
知识点1 荒漠化的产生
1.荒漠化的本质是
A.耕地退化 B.草地退化 C.土地退化 D.林地退化
2.下列不属于荒漠化现象的是
A.沙质荒漠化 B.石质荒漠化 C.次生盐渍化 D.过度开垦化
3.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A.位于非季风区,基本不受季风影响 B.温带大陆性气候,东西差异显著C.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D.气候大陆性强,年降水量200mm以下4.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B.多疏松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C.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D.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
读图,回答5~6题。
5.荒漠化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是因为
A.气候变化异常 B.植被遭到破坏 C.降水变率加大 D.干旱程度加剧6.图中B因素造成的斑点状土地荒漠化现象分布于
A.绿洲内部草原区 B.草原区水源附近 C.灌溉农业区内部 D.内流区河流上游读“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略图”,回答7~9题。
7.结合图可以看出
A.该区年降水量自南向北依次递减 B.该区1月份气温自东北向西南递增
C.图中甲地的植被主要为森林 D.图中乙地的植被主要为森林
8.图中甲地的生态问题主要为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湿地萎缩
9.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为
A.过度放牧 B.过度农垦 C.过度樵采 D.水资源利用不当
知识点2 荒漠化的防治
10.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D.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11.关于荒漠化及其防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荒漠化防治要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性质采取不同措施②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技术和措施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状③有一定生产力已开始面临荒漠化危险的土地可暂不作为治理的重点④贫困导致的森林被滥伐和草地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防治荒漠化既是社会问题,又是科学问题,其对策的核心应是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调整农林牧结构
C.控制人口数量增长 D.解决牧区能源问题
13.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因地制宜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风沙危害严重区大面积植树造林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C.扩大绿洲地区农业的种植面积 D.营造薪炭林解决牧区能源问题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
下图所
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据此,回答14~16题。
14.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
A.湿润区 B.半湿润区 C.半干旱区 D.干旱区
15.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起伏 B.距海远近 C.植被类型不同 D.下垫面差别
16.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下面措施合理的是
A.引海河水,解决缺水问题 B.种植草坪 C.植树造林 D.禁止放牧读下表四大牧区超载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和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
完成17~18题。
17.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①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就越大②四大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③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④2005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②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惟一原因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下图,回答19~20题。
19.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20.在这些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 B.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
C.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新能源 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
【拓展提高】
1.读“我国某地区的干湿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变化的规律是_____ ____,此降水量分布规律是因为_____ __ 和________的影响。
(2)A处的天然植被是________,B处的天然植被是____________,C处的天然植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植被的分布变化,体现了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中的____________地带性规律,主导性差异因素是__________条件。
(4)B处土地沙化现象严重其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有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