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几个句式的特点。
3.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知识衔接】
一、作者介绍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
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
课文选自_____________。
《孟子》是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
由______ ___________编写。
内容涉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经典著作之一。
二、孟子的仁政思想
民本思想。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
得到百姓拥护的人才能成为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人可以成为诸侯,得到诸侯欢心的人可以成为大夫,可见“民为贵”的道理。
孟子在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中看到人民的力量,认为社会安定的前提在于百姓的安居乐业,这一点在当时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注意字词的积累:(A级)
(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移其粟.()(2)弃甲曳.()兵(3)涂有饿piǎo ()
(4)鸡豚.()狗彘.()之畜.()(5)数.()罟.()不入wū ()池(6)谨庠.()序之教(7)养生丧.死()
(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9)申之以孝tì()之义
(二)字词释义
①河内凶.②邻国之民不加.少③填然鼓.之
④.兵.刃既接⑤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⑥谷不可胜.食也⑦树.之以桑⑧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0)然而不王.者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3)王无罪.岁
(三)句子翻译
⑴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再读课文,分析文章内容(B级)
1、这篇课文记录了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
2、请理清文章思路,划分层次,概括各部分内容。
3、研读文章“不违农时”至结尾,分析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即“使民加多”的措施有哪些?
三、知识拓展(C级)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一项是:()(并请释义)
A 则移其民于河东
.._____________ B 弃甲曳兵而走.__________
C 河内凶._______
D 吾入关,秋毫
..不敢有所近________
2、下列句式中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 树之以桑_____________
B 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
C 未之有也____________
D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实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亦将有感于斯.文______________
B 请以战喻.________________
斯.天下之民至焉______________ 不能喻.之于怀________________
C 王无罪.岁_____________
D 鱼鳖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
此则寡人之罪.也________________ 何可胜.道也哉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填然鼓之.__________
B 请以.战喻____________
鸡豚狗彘之.畜____________ 斧斤以.时入山林_____________-
C 寡人之于.国也___________
D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__________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____________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了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