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引文内容分析的图书学术影响研究——以《小科学,大科学》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与热点•
基于引文内容分析的图书学术影响研究

—以《小科学,大科学》为例
雷天骄1孙浩东1王鲁燕"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陕西咸阳712100)
(2.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北京100083)
摘要:图书是学术产出的重要组成,对图书学术影响的评价意义重大。

普赖斯的著作《小科学,大科学》是科学计量学的奠基之作,具有研究意义°文章构建了引文内容属性标引体系,采取引文内容分析法,对SSCI、CSSCI数据库中《小科学,大科学》的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小科学,大科学》影响的研究领域、研究主题,并对比分析了中外文文献引文内容分析结果,对《小科学,大科学》的进一步研究工作和图书的学术影响评价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科学计量;引文内容分析;学术影响;《小科学,大科学》
中图分类号:G256.1文献标识码:A D0I:10.11968/tsyqb.1003-6938.2021030
Research on the Academic Influence of Book under the Content Citation Analysis Method------Taking the Little Science,Big Science as an Example
Abstract Book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academic output,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evaluation of the academic influence of books.Price's book Little Science,Big Science is the foundation of Scientific Metrology and has research significance.A citation content attribute indexing system is constructed in this paper,and then it is applied to count and analyze the citations of Little Science,Big Science in SSCI and CSSCI database so as to explore the research fields and topics influenced by Little Science,Big Science,and then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citation content a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Pertinenc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 of Little Science,Big Science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books v academic influence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citation content analysis;academic influence;Little Science,Big Science
在跨学科研究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科间的联系越发紧密"而图书、论文作为科学知识记录和传播的载体也是紧密联系的,研究者在开展论文创作时经常参考前人的经典著作,为自己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提供依据。

图书的引用和被引用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体现了知识的继承和传播,反映了科学的不断发展,对图书学术影响的评价意义重大"
《小科学,大科学》倡导采用科学方法分析科学的发展,关注科学发展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是科学计量学的奠基之作,具有重要地位和研究价值"本文构建了引文内容标引体系,采用引文内容分析法分析《小科学,大科学》的学术影响,以期为图书的学术影响评价提供借鉴。

1研究述评
目前,基于引文分析的图书学术影响评价主要采用传统引文分析法,如李德竹[1]的《咨询巨人》一书通过分析施引文献的语种、文献类型、年代、学科分布来归纳《as we may think》的影响力分布。

相关研究集中在采用图书在论文中的被引频次来衡量图书的学术影响大小;苏新宁以CSSCI数据库为统计源,筛选出了各学科中被论文引用最多、学术影响最大的图书。

他提出通过提取引用图书频次高的论文,分析这些论文与什么主题相关,从而发现图书主要在哪些学术领域发挥着学术影响力,为研究者开展学术研究提供指导;丁翼&3'对CSSCI(2000-2007)中法
收稿日期:2020-06-18;责任编辑:柴若熔;通讯作者:孙浩东(9252971) 108
学论文引用图书的频次进行了统计,筛选出了法学领域学术影响力最大的图书;贾洁⑷统计了CSSCI数据库“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类论文引用图书的情况,评价了该学科图书影响力的大小(还有文献基于SSCI中的引文数据对丁肇中的科研成果影响力进行了评价叫一些研究对《小科学,大科学》一书的学术影响进行了简单分析。

胡志刚、侯海燕等对《科学的社会功能》《小科学,大科学》在Web of Science中的被引情况进行了引文分析,探索它们产生影响的学科范围及其在Scientometrics期刊中产生的影响; Garfield同样也曾对《小科学,大科学》的被引情况进行过简单的分析。

一些学者对仅采用引用频次评价文献学术影响的方法提出了质疑,尝试采用引文内容分析法进行更科学、深入的分析。

Moravcsik[9]在引文分析时加入了引用行为指标,对物理学领域30篇论文的引文行为进行了分析,解读了它们被正面引用、负面引用的情况;Frost、Maricic进一步对引文位置和引文功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Garfield[12]对作者的引用行为进行了分类)Zhang等#13$基于引文的语法和语义,提出了引文内容分析框架,以更好地挖掘研究行为的文化背景。

章成志等冋从引用位置、引用强度、引用长度以及引用情感出发,分析了不同学科中文图书的被引行为)李卓等[15]进一步挖掘了图书的被引动机及其与引用位置、引用长度的关系)周清清和章成志购对图书影响力评价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认为运用内容分析法评价图书影响力可以进一步判断用户引用或阅读图书的意图、态度、需求)传统引文分析法忽视了引文的语义信息,无法观察引文动机,不能说明被引内容对施引文献的具体影响力和重要性。

因此,仅通过传统引文分析法来评价图书的学术影响是不充分的,还需结合引文内容分析来深入挖掘图书的学术影响)采取引文内容分析方法来分析文献的学术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并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基本的研究步骤和研究体系。

2研究方法
引文内容分析的步骤包括:确定分析内容、引文信息抽取、引文类型归纳分析问。

第一,确定需要分析的引文内容信息,建立分析体系,通常包括引用行为和引用主题两个方面购;第二,标注引文信息,标记引文在全文中的位置,并通过语境、上下文等判断施引文献的引用行为,进行记录;最后,开展引文类型归纳分析,对所标记的各项引文内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揭示被引内容对施引文献的具体影响)
2.1数据获取
本文选取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作为外文期刊的来源数据库。

运用被引检索功能,输入Tit*sci* big sci*”进行检索,去除无关文献,共检索到73个版本,1992条《小科学,大科学》的被引记录)检索日期为2018年1月5日)选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作为中文文献的来源数据库)运用被引文献检索功能,选择“被引篇名(词)”选项,输入“小科学,大科学”进行检索,共检索到39个版本,64条《小科学,大科学》的被引记录;输入Tittle science,big sci­ence”进行检索,共检索到82个版本,140条《小科学,大科学》的被引记录。

去除无关文献,共检索到197条被引记录,检索日期为2018年1月7日。

根据SSCI中引用《小科学,大科学》文献的年代分布(见图1),1963-1979年间每年引用《小科学,大科学》的文献数量波折迅速上升,一是因为文献刚发表的前几年一般是引用高峰,新的理论受到大家密切关注;二是因为1963年后,普赖斯在科学学、科学史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促进相关研究形成热点、产生更大的影响,这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科学,大科学》的受关注度和影响力。

1979-2008年,每年引用《小科学,大科学》的文献数量平稳变化,稳定在较高的数值,《小科学,大科学》产生了持续的学术影响。

2008-2009年,每年引用《小科学,大科学》的文献数量急剧增长,之后年份的每年引用数稳定在了更高的数值。

2009年引用《小科学,大科学》文献的研究主题集中在跨学科研究、科学价值的探讨、科研合作、开发获取、文献计量可视化几个方面,《小科学,大科学》包含的科学学思想与时代发展下越来越强的科研合作趋势以及强大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产生了深远的学术影响。

CSSCI中每年引用《小科学,大科学》的文献数
109
雷天骄,孙浩东,王鲁燕•基于引文内容分析的图书学术影响研究—
—以《小科学,大科学》为例[J&.图书与情报,
2021(02):108-116
量随时间变化波折变化(见图2)。

文献数量在2013年达到顶峰,2013年是普赖斯逝世30周年,一批纪念普赖斯逝世30周年的文献发表,这些文献归纳总结了普赖斯对科学学和其他学科的贡献,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此外,2013年文献的研究主题还集中在计量分析和科研合作。

2・2构建分析框架
由于从不同角度获取的引文内容特征不同,引文分析的需求也千差万别,因此在进行引文分析之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引文分类体系,按引文分类体系对引文进行标记和总结$早在1965年, Garfield就提出了15种引文动机[17]o Finney从引文位置和引文内容出发&18',设计了引文内容分析框架o Oppenheim、Renn设计了一个包含7个类别的分类体系〔⑼。

Chubin以肯定或否定、内涵或补充、基本或附属将引文内容划分为6个类别如。

研究者根据自身研究目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引文内容分析框架,但它们的普遍适应性较差。

对主要的引文内容分析框架体系进行整理,可将现有体系归纳总结为4个维度:(1)引文功能,即被引文献在施引文献中发挥的作用;(2)引文质量。

被引文献在施引文献的哪一部分被引用,是核心部分,还是外围部分等;施引文献自身的质量;(3)情感倾向。

施引文献对被引文献的情感倾向,是积极、消极还是中立;(4)引用动机,即被引文献为什么要引用施引文献。

其中引文功能、引文质量、情感倾向是已有引文分析框架中最重要的三个维度o本文从这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引文内容分析框架体系(见表1)(
表1引文分析框架表
分析维度分析内容
引文功能直接引用/间接引用、有机引用/机械引用/都不是引文质量引文位置、被引次数
情感倾向正面引用/负面引用/中性引用
引文功能可以反映被引文献对于施引文献影响程度的大小,如有机引用的文献往往比机械引用的文献对施引文献的影响更大o情感倾向体现了引用
图2CSSCI中引用《小科学,大科学》文献的年代分布
110
囱扌Alt 挥
2021年第2期
者对于被引文献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引文质量可以 反映哪些内容在引用者的研究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
用。

引文质量与引文功能的分布表现出了较强相关
性,因此本文将这两个维度的标注结果结合分析,以 提升分析结果的客观性。

本文综合对于引文内容属性标引的研究,通过直 接引用/间接引用,有机引用/机械引用/都不是指标 来反映引文功能,通过引文位置、被引次数指标反
映引文质量,通过正面引用/负面引用/中性引用指
标反映情感倾向。

确定引文内容属性标引体系后,抽 取引文信息 , 在全文中定位引文位置 , 对其进行标
记,并通过引文上下文及全文中的其他相关信息判 断施引文献的引用行为,进行记录。

最后,进行引文
类型归纳分析,对所标记的各项引文内容信息进行 统计,整合统计结果,揭示统计结果所反映的现象,
得出结论。

本文分引文所在章节和引文内容信息两部分对 SSCI 、CSSCI 文献全文信息进行了人工标注,梳理了
标注内容名称(见表2)。

2・3数据标注
本文采用抽样的方法,在SSCI 中1992条《小 科学,大科学》一书的被引记录中抽取了 116篇
文献的全文,对其引文内容进行人工标注(标注样 例见图3 )o
将SSCI 中引用《小科学,大科学》的文献数据导
表2引文内容属性标引体系信息表
标引内容 分类
标引内容名称
名称含义
引文所在
章节
章号
引文所在章节章名
引文所在章节名称
引用次数
引用《小科学,大科学》一书的次数
引文内容
信息
内容所引用内容
上文引文前一句下文引文后一句
直接引用
是否直接引用书中的内容间接引用
有机引用
对施引文献内容有辅助作用
机械引用
回顾过往研究成果非有机或机械引用
非有机或机械引用
正面引用赞同其观点负面引用
怀疑其观点
中性引用中立观点
入Citespace 软件中,选择时间段为1963-2018年,年
份分割为】,数据类型为“Noun ”,节点类型为
“k-yword ”,生成关键词共现网络后进行聚类,并添加 聚类标签,得到SSCI 关键词聚类视图(见图4)。

由图所示,SSCI 数据库中引用《小科学,大科学》
的文献主要聚类在以下知识子群中:情报学(infor ­
mation science )#科学依据(scientific basis )、盲 目 变
化(blind variation )、计量经济学理论(cliometric metatheory )、生物医学文献(biomedical publication )、 科学演化 的表现(scientific evaluating performance )、 机构合作(institutional collaboration )、电子学学术交
]Sheetl 1
章号
章名引用次数内容
上文下文
直接引用/有机引用/;正面引用/负面引用阳"性引用
21introductic 1Unlike phy The 74 scie Newman (:直有
正31introductic 1They used Kron e gger One dimer 间机
正41introductic 1They chanc They were society me 直机
正52Theoretics 1If anythi ng Hence, wet He describ 直有
正63Hypothese 1In the scie A key char;Changes ir 直有
正75Appe n dix 1The physic We show c Thus, usinc 直有
正83A Sociolog 1Price argu Other rese More recer 直有
正91introductic 1This fact was recognized as earl 、间机
正102Methodolc 1The measi Conversel'The claim (

正11 1. 2Introductic 2Parametric Descriptive TheSocial (间.直机,有正
123Data anmly 1linear, exp<The main t Bradford's 间机
正131introductic 1A large nui iThis meanj However, i 1间机
正14 1. 2introductic 2The demisi Most rese.In parallel 间,直机,有正
152The hype-11This has b This expon With time 间机
正164Collaborat 1Price (198 These resu This collab 直有
正171introductic 1See, for example, Price (1963), C (间机
正184Differential 1An exponential growth has also t 直机
正19 1. 3Introducti*2This increa with mean Jones (20C 间,直机,有正
203
1One of the It is interes y the 1990直有
正2122. Scientist 1One limits :A second f A second 直有
正22
1introductic 1Social stu(The crucial Give n this 间

正图3 SSCI 引文标注结果样例
111
雷天骄,孙浩东,王鲁燕•基于引文内容分析的图书学术影响研究——以《小科学,大科学》为例[J &.图书与情报,
2021(02):108-116
流(electronic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复杂仓U 新体 系(complex innovation system )、出版物模式(publica ­
tion pattern )o 本文所抽取的116篇文献涵盖了这十 个知识子群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提取了 CSSCI 中《小科学,大科学》可以取 得全文的被引记录,共获得全文193个,对其引文内 容进行人工标注(标注样例见图5)o
对这309篇文献的标注内容进行统计,在统计

I nuOear-tuiU induttry
nvw IkMlxoa
#15 ^onc«p<u4l «lru<Wr»
WZ3 w«4k bvncUn»rkin9«n<itC4«or
cwnpl#* in n ovation 存tern
图4 SSCI 关键词聚类图
]Sheetl __©
J
A B C D E F G H 1J K
1章号
章名引用次数内容上文下文直接引用/|有机引用正面引用/I 负面引用/中性引用
21大科学的喑1通过对科鸟普赖斯无易他还特别生直有正31理论框架上1家之间的卡科学社会哼默顿在197直机正42结果与分由1普赖斯认为科研论与自然科直机正5_2期刊自弓1依据国际著名文斎影响被引直机正611普赖斯在对科技论:后一种说方直有正74SciVal 的计1美国科学艮一个聚类序国计量学另直有
正811依据国际建被引频次肯国外对论3直
有正911普赖斯(D . P r i 这说明,€直有正101创新驱动1在普赖斯“:美国管理帛这种“大科:间机正11_2现代科学由1普赖斯指H 最早使用“」普赖斯继幻直正121学院科学上1后来,普赖£波朗依(M.0世纪30-间机正132科学从小汞11963年,美2961年言所谓小科耳直有正141科学观的弓2当“正统的「科学史家养历史表明,间,间机.机正.正151大科学背豈主要观点刁1962年6丿其中“大科直机
正162大科学时乍1普莱斯在」另外,大乖更科学的2直有
正172危机的发1此时,找2 O 世纟大科学时间机
正183作者分布吏1
科学论文的发表是目f 笔者通过丈直
有正193对科学的乐
1,用科学计E 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i 直
有正201指数增长上1美国著名帝倘若年均龙许多人是彳t 直机正211引言1科学计量鸟发明者合f 学术界对不间机正
2211
科学计量哼本文所称由术界对科帛间机

图5 CSSCI 引文标注结果样例
112
2021年第2期
时对字段名称进行清洗,如将introduction和back-
ground统一归入前言、背景部分,将分析讨论的章节
统一归入分析部分等,将全部章节归为前言背景、方
法和数据、分析、结论和展望四个部分。

为保障标注质量,由两位标注人员分别对这309
篇全文进行了独立标注,标注者通过章节名、引文的
位置、上下文内容等信息判断将引文归于文章的那
个部分,通过引文内容和上下文内容等信息判断引
文功能,依据引文内容属性标引体系信息表进行标
注。

本文采用Kappa系数对人工标注结果的一致性
进行了检验,得出检验结果(见表3)。

本文运用SPSS分别计算SSCI、CSSCI引文位置
标注结果和SSCI、CSSCI引文引用功能标注结果的
kappa值,分别得到SSCI和CSSCI引文位置分布结
果(见表4、表5)、引文被引频次分布结果(见表6、表
7)、引文引用功能分布结果(见表8、表9)和引文情感
倾向分布结果(见表10、表11)。

根据一致性参考指标
(K!0.8为十分可靠,K!0.69为较为可靠严」,一致
性检验结果均大于0.8,说明标注结果十分可靠。

表3—致性检验结果
SSCI引文位置CSSCI引
文位置
SSCI引文引
用功能
CSSCI引文引用
功能
kappa0.9530.9550.9580.961
表4SSCI引文位置分布表
序号引文位置次数百分比%累积百分比%1前言、背景部分7753.553.5
2方法和数据部分5 3.557.0
3分析部分5231.188.1
4结论部分10 6.9100.0
表5CSSCI引文位置分布表
序号引文位置次数百分比%累积百分比%1前言、背景部分8641.941.9
2方法和数据部分11 5.447.3
3分析部分10149.396.6
4结论部分7 3.4100.0
表6SSCI引文被引频次分布表
序号被引频次篇数百分比%累积百分比%119581.981.9 221613.895.7
334 3.499.1 4400.099.1 5510.9100.03《小科学,大科学》引文内容分析结果
3.1引文位置分布分析
在SSCI中,《小科学,大科学》在文献的前言、背景部分被引频次最多,反映出《小科学,大科学》的内容主要作为文献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出现,为后人的研究起铺垫作用。

其次是文献的分析部分,主要作为开展计量分析的依据出现,推动了计量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最后是文献的结论部分和方法与数据部分。

在CSSCI中,《小科学,大科学》在文献的分析部分被引频次最多,为文献的分析部分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是文献的前言、背景部分,最后是文献的结论部分和方法与数据部分。

3.2引文被引频次分布分析
在SSCI中,《小科学,大科学》在每篇文献中的表7CSSCI引文被引频次分布表
序号被引频次篇数百分比%累积百分比%1118495.395.3
227 3.799.0
3310.5100.0
表8SSCI引文引用功能分布表
序号引用行为次数百分比%累积百分比%1有机引用7652.852.8
2机械引用6847.247.2
3非有机/机械引用00.0100.0
表9CSSCI引文引用功能分布表
序号引用行为次数百分比%累积百分比%1有机引用10048.848.8
2机械引用10551.2100.0
3非有机/机械引用00.0100.0
表10SSCI引文情感倾向分布表
序号情感倾向次数百分比%累积百分比%1正面引用144100.0100.0
2负面引用00.0100.0
3中性引用00.0100.0
表11CSSCI引文情感倾向分布表
序号情感倾向次数百分比%累积百分比%1正面引用20499.599.5
2负面引用10.5100.0
3中性引用00.0100.0
113
雷天骄,孙浩东,王鲁燕.基于引文内容分析的图书学术影响研究——以《小科学,大科学》为例[J].图书与情报,
2021(02):108-116
被引频次多为1次或2次。

一篇分析欧洲国家高产学者跨国研究的文献中[22],《小科学,大科学》被引用了5次。

《小科学,大科学》中提出的知识生产系统大规模、跨国不平等的设想对该文献的研究思路产生了较大影响+被引频次为2次及以上的文献多为人才评价相关文献,大多引用了《小科学,大科学》中的“看不见的学院”。

“看不见的学院”阐释了非正式的科学交流形式对科学发展的意义,可以延伸出人才成长轨迹对于文献计量的补充价值,因此在人才评价相关文献中被多次引用。

《小科学,大科学》不仅推动了文献计量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也对采取非文献计量手段进行科学评价提供了思想指引。

在CSSCI中,《小科学,大科学》在每篇文献中的被引频次多为1次,多作为文献的研究基础、理论依据出现,《小科学,大科学》的思想作为研究的中心线贯穿全文的文献很少。

3.3引文功能和引文质量深度分析
在SSCI中,文献前言、背景部分直接引用《小科学,大科学》的思想主要包括科研合作、知识爆炸、科学评价、探索科学发展规律四个方面,《小科学,大科学》在这些领域提出的观点极具前瞻性。

《小科学,大科学》是科学学、科学计量学的奠基之作,它的观点直击科学学、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核心,因此在文献的前言、背景部分被多次引用,至今为科学学、科学计量学及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指引+
少数文献在方法和数据部分直接引用了《小科学,大科学》,为研究采用的方法进行补充说明+《小科学,大科学》一书承认文献计量方法存在不足,但表示其在包含不足的同时依然可以反映出一些现象和规律,肯定了文献计量方法存在的意义+
文献分析部分直接引用《小科学,大科学》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使用普赖斯定律等文献计量规律开展分析,二是验证普赖斯在《小科学,大科学》一书中提出的假说。

《小科学,大科学》提出的理论、规律至今仍引发讨论,其所产生影响的时间和范围十分长远。

文献结论和展望部分直接引用《小科学,大科学》的思想主要包括:多作者论文数量稳定增长;文献数量的对数很多时候比文献本身更具意义;科学 家的科研产出活动存在幂律分布;研究能力的分布是相当倾斜的,主要是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说明+对《小科学,大科学》的间接引用主要出现在前言、背景部分,大多是表明前人在相关领域已经有一定研究成果的机械引用+—些文献使用了普赖斯提出的概念,如知识产业。

一些文献强调了《小科学,大科学》及普赖斯思想的重要意义,如称普赖斯是第一个发掘作者间合作网络意义的人+
SSCI中,《小科学,大科学》被引用最多的内容是科研合作。

《小科学,大科学》提出通过多作者文章衡量合作,对通过文献计量衡量科研合作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同时,有机引用占的比例更大。

对于一本在1963年就已首次出版的著作,《小科学,大科学》不仅作为过往的研究积累被引述,其中的一些思想和方法经久不衰,持续发挥着对科学研究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在CSSCI中,文献前言、背景部分直接引用《小科学,大科学》的内容主要为科研合作相关内容和书中提出的概念+《小科学,大科学》为师生合作、非正式合作等多种科研合作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它所提出的一些新的概念和理论,如“小科学”和“大科学”的概念,为一些研究问题的提出提供了出发点,也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依据。

文献方法和数据部分直接引用《小科学,大科学》的思想主要包括:核心作者的判定;小规模的非正式科学交流群体比较稳定,当非正式交流群体中人数破百时,会因沟通不畅解体成小规模群体。

核心作者的判定作为文献计量学的基本方法,在文献计量分析中被广泛运用。

非正式科学交流群体的规模限制则为群体产出论文数等结论的科学性提供了一个验证方法。

文献分析部分直接引用《小科学,大科学》的文献大多与我国的科研现状、科技政策紧密联系,如关于我国西部科研发展的思考,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民间科技创新发展探讨等+—些文献引用了《小科学,大科学》中关于科研经费分配的内容,一些文献分析了“无形的学院”产生的社群影响。

《小科学,大科学》对科技政策制定和科研经费分配提供了借鉴,具有实践性。

文献结论和展望部分直接引用《小科学,大科学》一书的思想主要包括:论文一般在发表后1-2年内被引次数最多;技术方面的优秀研究者通常在科研合作中也表现突出+对于论文在发表后1-2年内
1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