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数学综合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数学综合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本数学书约重250( );
一只乒乓球约重3( );
小红的身高124( ),体重31( )。
2.火车14:30发车,发车前5分停止检票,亮亮从家到火车站检票口要15分,他最晚要在( )时( )分从家出发才能赶上火车。
3.一个排球69元,王老师买了3个,大约花了( )元。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我国长江全长约是6300( ),校园的长约是140( )。
一辆卡车的载重是5( ),合5000( )。
4位小朋友手拉手围成的圈的面积大约是1( )。
5.一本书有348页,已经读了251页。
估一估,大约还有( )页没有读。
6.640比( )多370,比290多180的数是( )。
7.学校进行广播体操比赛。
如果每个方队排成3行,每行15人。
如果要排成9行,每行有( )人。
8.从长春到上海的火车票每张424元,李明一家三口从长春坐火车去上海旅游,买火车票要花( )元。
二、选择题
9.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每份占全部苹果的( ),每份有( )个。
10.1千米和1吨相比,()。
A.1吨重一些B.1千米长一些C.无法比较
11.同学们看一场儿童刷,下午3:05开始到下午3:40结束。
看这场儿童剧一共需要()分钟。
A.35 B.25 C.15
12.三班的同学都订阅了课外书,其中42人订阅了《趣味数学》,31人订阅了《开心作文》,有18人两种刊物都订阅了,三(1)班一共有( )人。
13.下图中,箭头“↓”指向的数可能是算式()的积。
A.7×59 B.71×5 C.28×9 D.120×4
14.把一个长方形对折3次后打开,每份是这张纸的()。
A.1
3B.
1
6
C.
1
8
15.图1和图2的周长相比较,()。
A.图1的周长长B.图2的周长长C.一样长
16.三一班有25人参加手工社团,21人参加合唱社团,其中两个社团都参加的有8人,求只参加了合唱社团的人数列式为()。
A.27+21-8 B.21-8 C.25-8
17.直接写得数。
36+47=460-360=580-560
=
7 1
8 -=
70-28=13×2=400×3
=41 77 -=
18.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697+235=★501-384=320×9=
19.脱式计算。
77×8-216(425-220)×6800+125×41000-(472+228)
20.在方格纸上分别画出周长为16cm的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cm)
21.从小明家到公园怎么走最近?把最近的路线描出来,涂上阴影。
22.科技馆内上午有715人参观,中午有326人离开,下午又来了258人参观。
这时馆内有多少人?
23.198×7=1080这题算的对吗?请你写出判断的方法,并计算出正确结果。
24.
(1)奶奶今年多少岁?
(2)去年奶奶的年龄是娜娜的多少倍?
25.师傅和徒弟一共做了36个零件,师傅做的个数占总数的5
9
,徒弟做的个数占总数的几
分之几?徒弟做了多少个零件?
26.把一张边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3张小长方形纸,每张小长方形纸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7.在新年联欢会上,歌舞小组一共有28人,其中参加舞蹈表演的有25人,参加歌唱表演的有15人,每人至少参加一种表演。
两种节目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克##g 克##g 厘米##cm 千克##kg
【解析】
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常用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根据生活实际,结合数据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即可。
根据分析可得:
一本数学书约重250克;
一只乒乓球约重3克;
小红的身高124厘米,体重31千克。
【点睛】
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实际生活,结合经验和数据,灵活选择。
2. 14 10
【解析】
从家里的最晚出发时间=火车出发时间-发车前停止检票时间-从家到检票口的时间。
据此解答。
根据分析可得:
亮亮的最晚出发时间是:
14时30分-5分-15分
=14时25分-15分
=14时10分
【点睛】
本题考查时间的推算,关键是掌握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3.210
【解析】
用一个排球的价钱乘购买排球个数,求出花费的钱数。
将69估成70,再进行计算。
69×3≈70×3=210(元)
则大约花了210元。
【点睛】
本题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列出算式,因为要求的是大约花费的钱数,所以根据乘法估算方法解答。
4.千米##km 米##m 吨##t 千克##kg 平方米##m2
【解析】
根据生活常识以及所学单位知识填空。
长江非常的长,用千米作单位合适;校园的长度选择长度单位米合适;客车能载重的物体比较重,用吨作单位合适,再根据1吨=1000千克,将单位换算为千克;小朋友的身高不是特别高,手拉手围成的面积大概是1平方米。
我国长江全长约是6300千米,校园的长约是140米。
一辆卡车的载重是5吨,合5000千克。
4位小朋友手拉手围成的圈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点睛】
此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质量单位大小的理解,结果生活常识填空即可。
5.100
【解析】
根据题意,用全书的总页数348页,减去已经读了251页,列式348-251,把348看作350,251看作250,进行计算即可。
348-251≈350-250=100(页)
【点睛】
在估算时既可以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也可以看成整百数,哪种合理,就用哪种方法。
6. 270 470
【解析】
求640比谁多370,用640减去370即可;
求比290多180的数是多少,用290+180即可。
640-370=270
290+180=470
640比270多370,比290多180的数是470。
【点睛】
求较多的数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这个数加上多的几即可。
7.5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学校进行广播比赛,如果每个方队排成3行,每行15人,用乘法先计算出这个方阵的总人数,如果方阵改变,要排成9行,求每行有几人用除法;据此解答。
3×15÷9
=45÷9
=5(人)
【点睛】
本题考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先计算出这个方阵中的总人数是解题关键。
8.1272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用火车票的价格乘3,即可求出李明一家三口从长春坐火车去上海旅游,买火车票要花的钱数。
424×3=1272(元)
所以,李明一家三口从长春坐火车去上海旅游,买火车票要花1272元。
【点睛】
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选择题
9.1
6
2
【解析】
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把这些苹果平均分成6份,每份占全部苹果的1
6。
用苹果总个数除
以6,即可求出每份苹果个数。
12÷6=2(个)
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每份占全部苹果的1
6
,每份有2个。
【点睛】
此题考查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10.C
解析:C
【解析】
千米是长度单位,吨是质量单位,1千米和1吨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不能相互比较。
根据分析可知:1千米和1吨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不能比较。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考查了计量单位比较的应用,同一种计量单位可以比较大小,不同的计量单位,不能比较大小。
11.A
解析:A
【解析】
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间-开始的时间,用3时40分减3时5分,即可解答。
3时40分-3时5分=35分
故答案为: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间-开始的时间,再进一步解答。
12.55
【解析】
订阅《趣味数学》的人数加订阅《开心作文》的人数,减去两种刊物都订阅的人数即可解答。
42+31-18
=73-18
=55(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集合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3.B
解析:B
【解析】
数轴中,箭头指向的数在300和400之间,则箭头指向的数应大于300小于400。
分别求出各个算式的得数,再看哪一个算式的得数大于300小于400。
A.7×59=413,413>400;
B.71×5=355,300>355>400;
C.28×9=252,300>252;
D.120×4=480,480>400;
故答案为:B。
【点睛】
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4.C
解析:C
【解析】
;对折把这个长方形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对折1次,被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1
2
2次,被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张纸的1
4
;对折3次,被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张纸
的1
8。
由分析得:
把一个长方形对折3次后打开,每份是这张纸的1 8 .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是考查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15.C
解析:C
【解析】
观察图中可知:图1的周长=长方形的长+宽+公共曲线的长,图2的周长=长方形的长+宽+公共曲线的长,所以图1的周长=图2的周长。
图1和图2的周长都等于这个长方形的一条长加宽再加中间的曲线的长度,结果是相等的;所以图1和图2的周长相比较,一样长。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注意中间的虽然是曲线,但计算周长时也要算入。
16.B
解析:B
【解析】
根据题意,利用容斥问题公式,用参加合唱社团的人数减掉两个社团都参加的人数,即可求出只参加合唱社团的人数,把数据代入计算得:21-8=13(人)。
21-8=13(人)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考查利用容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应用,可借助图形解答问题。
17.83;100;20;1 8
42;26;1200;3 7
【解析】
略。
18.932;117;2880
【解析】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加法可以利用交换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减法可以利用“差+减数=被减数”进行验算。
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法则:从右边起,依次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那一位对齐,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697+235=932★501-384=117320×9=2880 697
+235
932验算:
235
+697
932
501
384
117
-验算:
117
+384
501
320
9
2880
⨯
19.400;1230;1300;300
【解析】
77×8-216此题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425-220)×6此题先算减法,再算乘法;
800+125×4此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1000-(472+228)此题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77×8-216
=616-216
=400
(425-220)×6
=205×6
=1230
800+125×4
=800+500
=1300
1000-(472+228)
=1000-700
=300
20.见详解
【解析】
根据“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先求出16厘米的一半是多少,即:16÷2=8(厘米),而:8=7+1=6+2=5+3=4+4,据此可知,可以画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与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据此解题即可。
根据分析,画出一个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与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如下:
(长方形画法不唯一)
【点睛】
熟记:长方形长与宽的和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1.见详解
【解析】
先找出小明家到公园的所以路径,再计算出每条路的路程,比较大小即可。
小明家到公园有三条路:
小明家到少年宫到医院再到公园:200+250+250=700(米)
小明家到体育场到医院再到公园:200+300+230=730(米)
小明家到体育场到学校再到公园:220+300+230=750(米)
700米<730米<750米
所以小明家到少年宫到医院再到公园的路最近。
【点睛】
本题考查万以内整数的加减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找全路径是关键。
22.647人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用科技馆上午的人数减去中午离开的人数后,再加下午又来的人数即可,依此计算并解答。
715-326=389(人)
389+258=647(人)
答:这时馆内有647人。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错;1386(判断方法见详解)
【解析】
先估算一下结果,如果1080与估算结果相差太大,说明计算有误,再根据整数乘法计算方法重新计算。
198×7
≈200×7
=1400
1080与1400相差
解析:错;1386(判断方法见详解)
【解析】
先估算一下结果,如果1080与估算结果相差太大,说明计算有误,再根据整数乘法计算方法重新计算。
198×7
≈200×7
=1400
1080与1400相差太大,说明原计算错误。
198×7=1386
答:原计算错误,正确结果是1386。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整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24.(1)64岁
(2)9倍
【解析】
(1)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这个数乘倍数;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1)8×8=64(岁)
答:奶奶今年64岁。
(2)(64
解析:(1)64岁
(2)9倍
【解析】
(1)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这个数乘倍数;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1)8×8=64(岁)
答:奶奶今年64岁。
(2)(64-1)÷(8-1)
=63÷7
=9
答:去年奶奶的年龄是娜娜的9倍。
【点睛】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分清楚是用乘法还是除法。
25.;16个
【解析】
将这些零件看作单位1,用1减去师傅做的个数占总数的,求出徒弟做的个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用这些零件除以9,求出这些零件的是多少个。
再乘徒弟做了其中的几份,即可求出徒弟做零件个数。
解析:4
9
;16个
【解析】
将这些零件看作单位1,用1减去师傅做的个数占总数的5
9
,求出徒弟做的个数占总数的
几分之几。
用这些零件除以9,求出这些零件的1
9
是多少个。
再乘徒弟做了其中的几份,
即可求出徒弟做零件个数。
1-5
9
=
4
9
36÷9×4
=4×4
=16(个)
答:徒弟做的个数占总数的4
9
,徒弟做了16个零件。
【点睛】
本题考查分数减法以及除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一份是多少。
再乘分子,求出几份是多少。
26.64厘米
【解析】
这张正方形纸被平均分成3张小长方形纸后,每张小长方形纸的长是24厘米,宽是24÷3=8厘米,它们的周长是相同的。
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求出小长方形纸的周长即可。
(2
解析:64厘米
【解析】
这张正方形纸被平均分成3张小长方形纸后,每张小长方形纸的长是24厘米,宽是24÷3=8厘米,它们的周长是相同的。
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求出小长方形纸的周长即可。
(24+24÷3)×2
=(24+8)×2
=32×2
=64(厘米)
答:每张小长方形纸的周长是64厘米。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
27.12人
【解析】
参加舞蹈表演的人数+参加歌唱表演的人数-歌舞小组一共的人数=两种节目都参加的人数,依此列式并计算即可。
25+15-28
=40-28
=12(人)
答:两种节目都参加的有12人。
解析:12人
【解析】
参加舞蹈表演的人数+参加歌唱表演的人数-歌舞小组一共的人数=两种节目都参加的人数,依此列式并计算即可。
25+15-28
=40-28
=12(人)
答:两种节目都参加的有12人。
【点睛】
熟练掌握集合问题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