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学案(45份) 通用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训练
选题细目表
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出400 ppm。

下图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
A.正比关系B.正相关关系
C.反比关系D.负相关关系
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D.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解析:第1题,由图分析,可知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正相关。

第2题,图中四地年平均温度均发生波动,但四地区代表了不同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且波动的程度也不完全相同,所以说CO2的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答案:1.B 2.A
3.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下图)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其合理的解释是()
A.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
B.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
C.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
D.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
解析:欧洲西北部地区纬度较高,受沿岸暖流影响,冬季温度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从而使欧洲西北部冬季温度偏低。

答案:B
(2017·合肥模拟)下图为我国中部某省区1961年以来冬季日数统计曲线图,据此回答4~5题。

4.该省区大部分年份冬季“缩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B.冬季风势力减弱
C.距海近D.纬度较低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气候变化问题。

从图中获取的信息可知,该省各年实际冬天日数与常年平均日数相比,在波动下降。

距海远近、纬度位置对该省都是相对不变的,故C、D错误。

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暖冬天气出现的主要原因,故A正确。

冬季风势力减弱只是该省较其他地区冬季时长缩短的可能原因,故B错误。

答案:A
5.2016年该省区夏季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20.6天,利于()
A.冬小麦的成熟与收获B.冬小麦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C.避免病虫害灾害D.秋作物的播种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夏季高温日数偏多,则可知该省容易发生干旱灾害,晴天日数增多,光照充足,利于冬小麦的成熟与收获,故A选项正确;冬小麦产量是否提高与高温日数不一定正相关,故B选项错误;出现旱情期间,易发生小麦红蜘蛛、吸浆虫、条锈病等病虫害,故C选项错误;旱情对秋作物的正常播
种极为不利,需要进行灌溉播种,故D选项错误。

答案:A
(2016·潍坊模拟)下图中的40°线为纬线,a、b、c为等温线,并且甲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读图回答6~7题。

6.图示季节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巴西草原一片枯黄
B.非洲草原上的斑马越过赤道向南迁移
C.我国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
D.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
7.关于图中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数值上看a>b>c B.从数值上看c>b>a
C.从数值上看b>a D.从数值上看a>b
解析:第6题,图中的40°线为纬线,并且甲地常年受西风带的控制,说明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地位于南半球。

从等温线的分布看,此时同纬度陆地的温度高于海洋,该季节为南半球夏季。

巴西草原为热带草原气候,此时草木茂盛,A错;非洲草原上的斑马越过赤道向南迁移,B对;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C错;南亚地区此时盛行东北季风,D错。

第7题,根据上题的分析
可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等温线从数值上看b>a。

c等温线出现在河流的源头,应为山地所在地,气温较低,可能和b的数值相等,也可能小于b。

答案:6.B7.C
(2016·长沙模拟)一般来说,凡受海洋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凡受大陆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冬季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地区,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

据此完成8~9题。

8.图中夏季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地区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
C.②④⑤⑥D.①②④⑤
9.下图为世界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图,该地可能位于上图中的()
A.③地B.④地C.⑤地D.⑥地
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①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地为温带季风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四地
均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③地为地中海气候,⑤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候干旱,具有大陆性气候特点。

第9题,由图可知,该地各月气温都在15 ℃以上,属于热带,从降水量来看,全年降水量很小,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上图中的⑤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8.B9.C
下图是“沿某经线附近部分地区气温、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据图判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A.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
解析:该地1月气温高于7月气温,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无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可排除A、C;甲地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位于35°S附近,且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

答案:D
11.对该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A.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
B.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
C.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小
D.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根据图中1月降水量线可知北多南少;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大;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小。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2.(2017·广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岛屿(如下图所示)。

全岛85%的地面覆盖着平均厚达2 300米的大陆冰川,千姿百态的冰山、冰川与子夜太阳构成了格陵兰的奇景。

水路和航空是主要的运输方式,只有在小块的沿海无冰区才有道路。

格陵兰岛是北极熊理想的家园。

北极熊主要以捕食海豹为主。

每年的3~5月,北极熊为了觅食辗转奔波于浮冰区,过着水陆两栖的生活;严冬季节,北极熊外出活动大大减少,进入局部冬眠状态。

(1)若计划在海上拍摄格陵兰子夜的太阳奇景,试为船上游客推荐最佳的拍摄日期、地点(在图中甲、乙、丙三地中选择),并说明理由。

(2)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格陵兰冰山融化速度惊人。

推测格陵兰冰山大幅减少对北极熊的影响。

(3)气-冰-海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试分析格陵兰四周海区冰山大幅减少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及气候的相关知识。

第(1)题,格陵兰子夜的太阳奇景即北极圈内出现的极昼现象,在夏至日前后,子夜太阳高度最大;乙地海面没有封冻和浮冰便于航行。

第(2)题,影响可从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北极熊数量的减少及生存地环境的恶化和转移等方面考虑。

第(3)题,冰川减少对气候的影响可从冰川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及气候变化对冰川的反作用来考虑。

答案:(1)时间:夏至日前后;地点:乙地。

理由:①夏至日前后,子夜太阳高度最大;②乙地:海面上没有
封冻和浮冰,船只航行方面安全。

(2)冰山减少,北极熊赖以生存捕食的海洋浮冰区消失;北极熊捕食困难,食物链中断,数量减少,濒临灭绝;向寒冷、高纬浮冰区迁移。

(3)海洋受冰山覆盖,及其对太阳辐射强烈反射,海水温度低;冰山减少后,利于海洋大量吸收太阳辐射,水温升高;海洋通过辐射、对流等环节把热量传给大气,致使大气气温升高;气候变暖,进一步使冰川消融;这样,大气-冰山-海洋之间形成正相关的能量转换,发生放大效应。

13.(2016·武汉质检)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中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并简述甲地每日日照时数较长的原因。

(2)比较A、B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C气候成因的是________。

请评价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D处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我国典型,试从其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南部日照时数较短,中部、西部较长。

甲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


(2)题,A地夏半年受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B地冬半年有时能受到北移的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

第(3)题,C地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②地、④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④地7月份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说明该地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②地7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说明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③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①地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对农业生产不利,但夏季光照充足,又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与养分的积累。

第(4)题,D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其差异的原因主要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小的角度分析。

答案:(1)南部和东部日照时数较短,向中部和西部逐渐增加。

甲地主要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晴天多。

(2)相同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不同点:A地夏半年多雨,B 地冬半年多雨。

原因:A地夏半年受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冬半年受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南季风控制,干燥少雨(或:夏半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雨,冬半年受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

B地夏半年受强盛的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干燥少雨,冬半年有时能受到北移的盛行西风影响,带来一定降水。

(3)④气温: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降水:雨热不同期或夏季降水少,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4)表现:D处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

原因: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