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科学组集体备课《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学设计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液体的热胀冷缩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的热胀冷缩现象;2.掌握测量和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3.加深对热胀冷缩原理的理解;4.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热水槽、玻璃烧杯、水银温度计、塑料容器;2.实验材料:水银、水;3. PowerPoint或板书。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观察水银温度计的读数,引出液体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的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体积是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2.实验(35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验前分发实验步骤,并督促学生严格按照步骤进行实验;(2)实验步骤:a.将一定量的水银倒入玻璃烧杯中,记录水银初始高度;b.将玻璃烧杯放入热水槽中,加热约5分钟;c.不断观察水银的变化,记录最终的水银高度;d.将玻璃烧杯取出冷却,等待水银恢复到初始高度;e.观察水银的变化,记录最终的水银高度;(3)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同时补充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4)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热胀冷缩的原因是什么。
3.实验结果分析(25分钟)(1)学生报告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液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3)利用实验数据,绘制液体的热胀冷缩曲线,并解释曲线的原因。
4.知识概括与巩固(15分钟)(1)通过讲解,对热胀冷缩进行简要概括,总结热胀冷缩的原理和应用;(2)提问学生,热胀冷缩可以用在哪些实际应用中,如汽车发动机、温度计、热水器等。
五、拓展学习。
小学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小学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范文三篇篇一: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热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现象描述)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师:那在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①小组要分工合作。
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学生能够尊重事实,客观分析问题,培养科学态度。他们能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对环境的影响,如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创新实验方法和设计,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他们能够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实验操作方法
- 题目:请列出进行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所需的器材。
- 答案:烧杯、试管、温度计、热水、冰块、冰水混合物等。
3. 实验结果分析
- 题目:根据实验数据,如何判断液体是否发生了热胀冷缩现象?
- 答案:通过记录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如果发现液体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则说明液体发生了热胀冷缩现象。
② 实验操作方法:学生需要了解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学会使用实验器材进行观察和记录。
③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板书设计:
1. 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
- 受热时膨胀,冷却时收缩
- 原因:分子间距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2. 实验操作方法
-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温度计、热水、冰块等
九、作业评价
1. 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进行指导。例如,可以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了解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是否准确,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否合理。
2. 作业质量: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认真完成作业,是否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 答案:液体热胀冷缩现象有助于节约水资源。例如,在热水管道中,由于液体热胀冷缩,水可以在管道中循环使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液体热胀冷缩现象也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例如,在空调系统中,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可以更有效地进行热量交换,降低能源消耗。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是在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
前一课学生已经熟悉温度计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温度计的正确读数,这对本课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探究埋下了伏笔。
由温度计受热液柱会上升,受冷液柱会下降这样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实验设计思路的形成。
通过学生动脑设计实验、动手组装实验器材、有顺序地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得出结论这样的逻辑顺序来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并将这样的性质用于解释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在生活中发现科学、运用科学。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科学探究能够提出关于液体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够记录实验中的发现并有顺序地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能够根据实验中的相同现象归纳概括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科学态度、STSE乐于观察和实验,做到实事求是。
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探究合作的学习。
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现象。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证明知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能够自主探究、组装实验器材,梳理实验步骤。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魔法瓶、红墨水、热水、冷水学生实验一:玻璃瓶、带孔瓶塞、透明吸管、烧杯、红色的水、记号笔、实验记录表1。
学生实验二:玻璃瓶、带孔瓶塞、透明吸管、烧杯、油、醋、牛奶、记号笔、实验记录表2。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自然界中的物质有哪三种状态,你们知道吗?生:固体,液体,气体。
师:好的,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其中的一种——液体(板书:液体)。
关于液体你们想了解研究些什么问题?生:液体的形状;体积;流动性;冷和热。
师:你们想研究的问题可真多呀!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来研究:液体在遇热和冷的情况下会发生哪些变化,也就是今天我们的课题——液体的热胀冷缩(板书:的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水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了解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2)能通过对其他液体的观察,归纳出液体热胀冷缩的一般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2)意识到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改进实验装置,观察水的体积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平底烧瓶、细玻璃管、红墨水、冷水、热水、水槽、温度计、记录表。
2、演示材料:多种液体(酒精、食用油、酱油等)、透明容器、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夏天,我们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如果打得太足,在太阳下暴晒,可能会发生什么?冬天,装满水的水缸为什么会破裂?2、提出问题:这些现象与什么有关?3、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是温度的变化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二)探究水的热胀冷缩1、设计实验(1)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来观察水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2)引导学生思考实验需要的材料和方法。
(3)介绍实验装置:平底烧瓶中装满滴有红墨水的水,细玻璃管插入瓶塞,玻璃管中的液面清晰可见。
2、实验操作(1)把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做好记录。
(2)再把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液面的变化,做好记录。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描述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情况。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三)探究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1、提出问题:除了水,其他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2、实验探究(1)选择酒精、食用油、酱油等液体,分别装入透明容器中。
(2)插入温度计,先测量液体在常温下的温度和液面高度,做好记录。
教科版科学五下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一. 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科学五下2.3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一些基本的结论。
但是,对于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专业术语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知道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2.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实验、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
2.实验操作和观察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理解其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液体、温度计、容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物质性质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的水箱、热胀冷缩的胶带等。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教科版科学五下2.3《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下2.3《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五下册第2单元“物质的变化”中的第3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理解液体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材通过详细的实验步骤和丰富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液体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问题引导,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理解液体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难点: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对液体体积变化规律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和问题引导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和探究液体的体积变化规律。
此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液体的体积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3.问题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液体体积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4.交流分享: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和探究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规律,强调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和体积变化规律。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2.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3.液体体积变化规律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小学科学教案: 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 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热》单元里第3课【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热》单元里的第三课。
在学习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节课前,已经学习了“热起来了”、“给冷水加热”。
本节课由“观察水的体积变化”和“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两部分组成,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做出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去初步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了解有关液体热胀冷缩的知识,让同学们知道水和很多液体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一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
学会用实验去验证问题,从而获得科学知识。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已经理解了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具有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他们心里有想表现的欲望,但是可能不好意思,但同时又希望能被肯定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
另外,“热胀冷缩”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是不一定会去研究,更不会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水和很多液体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一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
2、过程与方法①改进实验装置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②会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3、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将学习科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锥形瓶、红墨水、橡皮塞、玻璃管、平底烧杯、热水、冷水、记录表、两瓶没打开的饮料。
【教学过程】一、设疑---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奇妙的科学世界,有兴趣吗?那在此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我们同学们有没有在家里烧过开水呢?(课件显示烧水的水壶)烧过的你想一想,你烧开水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现象?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水为什么会从水壶里溢出来呢?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小学科学_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通过指导学生实验和观察发现水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进而能够描述热胀冷缩这一概念。
2.通过观察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的现象,归纳出多种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改进实验装置活动,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能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解释“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的现象,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指导学生实验和观察发现水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进而能够描述热胀冷缩这一概念。
教学难点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引发问题(由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注重知识能力的衔接,起到承上的作用。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给冷水加热》。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把装满水并封有气球皮的试管放入热水和冷水中时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说)对,我们观察到把试管放入热水中,试管上的气球皮凸起来了(课件展示上节课图片),我们猜测水的体积变大了。
把试管放入冷水后,气球皮凹下去了,我们猜测水的体积缩小了。
这只是我们根据气球皮的变化进行的猜测,我们并没有明显地看到水的体积变化。
那到底水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怎样变化?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板书水、受热,受冷、体积?体积?)二、新课(一)观察水的体积变化(在这个环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猜测、讨论、交流、设计实验装置、做实验,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科学探索,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更多的方法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改进装置、观察实验现象,老师只是起到了引领、指导和梳理的作用。
)1.引出问题教师:我们先来看这个问题“怎样才能明显地看到水的体积变化?”(略停顿)教师:我们能不能设计一种装置,让水的体积变化更明显一些?(停顿)2.设计装置教师:那就请各个小组好好动脑想一想,联系上节课的实验装置、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进行设计,并做好记录。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2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
1.2 教学内容液体热胀冷缩的定义和原理。
观察和记录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
1.3 教学活动通过展示液体热胀冷缩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并引导学生思考其原因。
第二章:实验探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2 教学内容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并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收集和记录实验数据。
第三章:数据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3.2 教学内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液体热胀冷缩规律的得出。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找出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
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或制作表格等方式,展示实验结果。
第四章:知识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2 教学内容液体热胀冷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液体热胀冷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引导学生运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液体热胀冷缩的知识点。
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原理和规律。
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实际应用能力。
5.3 教学活动与学生一起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知识点的掌握。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实际应用能力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优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六章:拓展探究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拓展探究,深化对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与教学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液体在低温下会缩小,高温下会膨胀的基本情况;2.了解柿子油温度变化下的状况变化;3.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柿子油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学习通过观察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观察能力,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科学有一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欲与实验精神。
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次的学习,复习透镜。
2.授课:引导学生观察柿子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质变化,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
3.讲解:讲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以及在实际生活中,液体的热胀冷缩起到的作用。
4.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并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实验类内容,在该内容之前,我们首先通过复习上一次的学习内容来进行引入,让学生更好地记住透镜的知识。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引导学生来观察柿子油的性质变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深入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拓展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并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在最后的总结中,我们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掌握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还了解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对于学生的科学认识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帮助。
教科版科学五下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科学五下2.3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了解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从而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探究、数据分析、应用拓展等部分,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了解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难点:让学生设计和进行实验,并进行数据分析,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学生亲自设计和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科学素养。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热水、冷水、液体(如水、酒精、油等)、量筒、温度计、实验记录表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热胀冷缩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和记录液体的体积和温度变化。
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第一章:液体的热胀冷缩概念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让学生掌握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 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教学难点:1. 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
2. 实验材料:水、酒精、色素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观察到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二、实验观察(10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将等量的水和酒精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放入温度计,观察温度变化对液体体积的影响。
2.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讲解液体热胀冷缩原理(10分钟)1. 教师讲解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化导致液体体积变化的原理。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章: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
2. 实验材料:水、酒精、色素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二、实验操作(10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将等量的水和酒精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放入温度计,观察温度变化对液体体积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
3.液體的熱脹冷縮【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2.許多液體受熱以後體積會變大,受冷以後體積會縮小。
過程與方法:1.改進實驗以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
2.製作一個簡易的觀察水的體積變化的裝置。
3.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比如瓶裝水為什麼不裝滿)。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學習科學知識,要運用到日常的生產和生活。
【教學重點】經歷對液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探究過程。
【教學難點】能設計改進實驗裝置,使之能提供明顯可見的實驗現象。
通過實驗探究,知道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教學準備】為每組準備:平底燒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熱水,溫度計、紅墨水、滴管。
為全班準備:多種瓶裝和盒裝的液體。
【教學過程】活動一:水的體積變化的觀察觀察:冷水變成熱水後水面的變化教師演示:把氣球皮包口的裝滿水的大試管放進熱水中,會看到什麼現象(學生看現象進行描述)再出示同樣的兩套實驗裝置,把它們放進溫度不同的兩個大燒杯中應該可以看到什麼現象呢?(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測進行描述)請兩位同學上來看一下,你們看到了什麼?(學生根據現象描述)師:換過來看一下,你們能不能從看到的現象判斷出哪個燒杯的水熱呢?(預設:通過實驗學生不能清楚進行表述,從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觀察到水在受熱和遇冷後的體積變化)研究:清楚地觀察水在受熱和遇冷後的體積變化1.師:通過氣球皮的鼓起程度,我們無法判斷這兩杯水的冷熱了,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試管、瓶塞、細管、紅墨水、滴管。
你們能用這些材料來設計一個實驗,看看水受熱會發生變化嗎?等會請小組討論一下,並思考這兩個問題:老師給大家提供的紅墨水有什麼作用?用一根細管子有什麼好處?2.小組討論、完善實驗方案。
師:那在做實驗時,我們該注意些什麼呢?(①小組要分工合作。
②仔細觀察水柱有什麼變化?③做好記錄。
④注意安全,小心熱水。
)3.學生實驗(老師巡視、指導)4.學生彙報交流。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掌握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学习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能正确运用相关知识。
3.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并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和观察。
4. 教学准备实验所需器材:烧杯、水银温度计、塑料瓶子、水、冷热水槽等。
5.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只玻璃杯,询问学生是否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液体是否会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
步骤二:概念讲解1. 给学生简要介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液体分子在受热时会加大振动频率,分子间的间距增大,因而体积增大,这就是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热胀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例如:铁路铺轨、铝盖瓶开盖、汽车轮胎等。
步骤三:实验操作1. 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分组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一:烧杯中注入温水,并用水银温度计记录温度变化。
- 实验二:将一塑料瓶子放入冷热水槽中观察变化。
步骤四:实验观察与总结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一中温度变化对于烧杯内的液体有何影响?- 实验二中,瓶子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有何变化?2. 引导学生总结:温度对液体的影响是什么?步骤五:拓展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温度变化大的地方,例如沙漠和高寒地区,建筑物的构造要特殊设计?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集体分享。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7. 作业布置请学生回家观察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瓶子、金属容器等)在热胀冷缩现象下的变化,并写下观察结果。
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教案教案标题: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原理。
2. 能够解释不同温度下液体的体积变化。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液体热胀冷缩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水、酒精。
2. 实验材料:不同温度的水和酒精。
3. 课件或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课件或黑板上展示一张图片,展示不同温度下液体的体积变化现象。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液体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体积变化?”4.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猜想和想法。
知识讲解:1. 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原理。
2. 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分子在温度升高时的运动加剧,分子间的间距变大,导致液体体积增大;在温度降低时,分子的运动减缓,分子间的间距变小,导致液体体积缩小。
3.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液体在相同温度变化下的体积变化可能不同的原因。
实验操作:1.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提供烧杯、温度计和水、酒精两种液体。
2. 学生依次测量不同温度下水和酒精的体积,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总结不同温度下液体的体积变化情况。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不同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规律。
2. 引导学生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应用领域。
3.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液体热胀冷缩相关的问题。
拓展活动:1. 提供更多液体样品,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观察不同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
2.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热胀冷缩对建筑物的影响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正确,是否能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2. 通过讨论和提问,评估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程度。
3. 评估学生在解决与液体热胀冷缩相关问题时的应用能力。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
2. 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3. 实验观察液体热胀冷缩现象。
4. 日常生活中液体热胀冷缩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原理和实验观察。
2. 教学难点:液体热胀冷缩的应用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热水、冷水、各种液体(如水、酒精、盐水等)、试管、量筒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 教学资源:相关案例资料、参考文献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previous knowledge关于液体性质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a) 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和原理。
b) 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c) 分析日常生活中液体热胀冷缩的应用实例。
3. 实验环节: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热胀冷缩现象。
4. 案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液体热胀冷缩的应用,并进行讨论。
七、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和分析。
2. 课后思考题:思考液体热胀冷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工程、环保等。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九、教学拓展:1. 液体热胀冷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2. 对比研究不同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3. 探讨液体热胀冷缩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教科小学科学下《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5)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现象描述)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师:那在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①小组要分工合作。
②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③做好记录。
④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3.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4.学生汇报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组集体备课《液体的热胀冷缩》教
案
《热胀冷缩》是原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冷与热》单元的内容。
教材共设计了4个活动:1、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2、其它液体也热胀冷缩吗;3、空气是否热胀冷缩;4、观察固体(铜球)的热胀冷缩。
4个活动内容安排了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第一、二两个活动,第二课时解决第三、四两个活动。
新教材把这块内容放到了五年级下册,把《热胀冷缩》课文中的前面两个活动单独区分出来,形成了现在的《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结构更加清晰。
第一个活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时遇到的问题来改进实验装置,以及利用这个实验装置来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第二个活动——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则通过这个装置来研究更多的其他液体,看看它们是不是也热胀冷缩,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最后得出“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科学概念。
设计思路
科学于生活,谈话时,我选择了一个生活情境:热牛奶
时牛奶溢出现象。
一方面为本节课的展开铺垫了基础,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去关注平常的生活现象。
在具体观察水在受热与受冷时体积的变化过程时,利用上节课的实验装置发现现象并不明显,让学生感受到设计一个好的实验装置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的讨论,学生就非常愿意参与了。
在讨论改进好实验装置后,这时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已经完全被调动了,探究水在受热、受冷时体积的变化也已水到渠成。
在这个实验的观察、交流活动中,让学生真正发现水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在受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水的热胀冷缩。
水会热胀冷缩,那其他液体呢?这样的问题延伸是体现思维的严谨性的。
在观察水的热胀冷缩后,组织展开其他液体如:牛奶、油、酱油、醋、茶等的探究。
了解更多的液体都会热胀冷缩。
课的最后,考虑到在研究完液体的热胀冷缩后,教材后续的安排是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怎么样实现前后的知识迁移呢?我特意安排了最后一个“喷泉实验”,利用学生的装置,稍加改动,让红水喷出来更明显。
学生心里就会思考:怎么刚才我们自己做的时候没喷的这么厉害呢?怎么会事?……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下节课,老师还可以就此现象的分析,进入对空气热胀冷缩的探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历改进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的过程。
2、经历用此装置探究水、油、醋、牛奶、老酒、橙汁、酱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过程。
科学概念:知道水、油、醋、牛奶、老酒、橙汁、酱油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种现象叫热胀冷缩。
科学情感:从水到其他的液体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教学重点:利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每组一个,冷水杯一个,热水杯一个,装有其他液体的杯子一个,记录表一张。
老师材料:牛奶一盒、上节课的实验装置一套、学生材料一套、喷泉装置一个。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热牛奶
1、天气冷的时候喝牛奶,我们会把牛奶连盒子一块在热水里热一热,你有没有试过?有没有什么奇怪的发现?
2、有时候,我们忘记了,先把管子插好了,一喝是冷
的再去热。
在热的过程中,牛奶会怎样?思考过是什么原因吗?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前一节课的“试管气球皮实验”,如果把一个放在热水里,另一个放在冷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师也可以再次演示。
2、问:水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我们能清楚地观察到这种变化吗?
二、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装置
1、师:这个实验装置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能不能把这个实验装置改进一下?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水的体积确实变大了。
2、小组里讨论一下。
(师下去了解学生情况)
改进方案一: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水。
改进方案二:口子太大,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
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里就会上升一大截。
改进方案三:水温差明显一点。
……
3、当提到改进方案二时,出示锥形瓶,套上塞子和管子。
灌满水,滴上红墨水。
三、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1、过渡:这个实验装置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现在还缺少什么?(热水)热水老师来给大家倒。
2、师述实验步骤:1、拿到热水后,先把装置放在热水中加热,观察水在受热时的体积变化。
2、然后再把它放回冷水中冷却,观察水在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3、注意重复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
(记录纸在抽屉里)
清楚了吗?准备好了吗?请材料员依次上来领取这个实验装置。
(师同时开始倒热水)
3、实验交流:在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结合学生交流结果师板书。
(表扬深入观察、思考的小组)
4、小结:师:水受热时体积膨胀,水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同时板书课题“热胀冷缩”。
5、师出示两杯冷、热水,把两个装置分别放入,问:你能从这个装置上判断出哪杯水更热吗?为什么?
四、其他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现象吗
1、过渡: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其他的液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
2、逐一出示:醋、酱油、油、老酒、茶、橙汁、牛奶。
逐一追问:它会热胀冷缩吗?
3、师单独拿出一种如:醋。
问:要知道醋到底会不会热胀冷缩,怎么研究?
在学生发表意见后。
师述:这个装置还可以用,但在装的时候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灌满、密封、小心倒出…)请材料员用红水的装置来交换材料。
生在装的时候,师添加热水。
4、小组实验并观察记录。
5、交流反馈实验结果,师小结板书。
6、小结:这些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五、延伸探究
1、师演示喷泉实验。
刚才大家做过这个红水的热胀冷缩实验,老师也来做一次。
(师的装置,装半瓶红水,这样会因为空气的作用干扰实验)
在学生惊叫过后,问:你有疑问吗?
2、留下疑问:为什么老师的这个装置热胀的现象会这么明显呢?我的红水怎么会喷的这么高呢?(因为里面有很多空气,空气也会热胀冷缩,而且更加厉害,就把红水挤出来了!)。